北京版语文五下《丰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京版《丰碑》优秀教案

北京版《丰碑》优秀教案

北京版《丰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丰碑》这篇文章。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并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丰碑》的内涵。

(2)学会欣赏碑文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碑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先烈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丰碑》的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碑文。

2. 理解《丰碑》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碑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 学会欣赏碑文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丰碑》的文本材料和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

2. 学生预习《丰碑》,了解文章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丰碑》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展示对《丰碑》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丰碑》,感受碑文的语言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碑文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碑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在创作碑文时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祖国、对英烈的敬意。

5. 艺术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碑文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碑文,锻炼表达能力。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学生谈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7. 布置作业(1)学生抄写《丰碑》中的优美句子,加深记忆。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尊敬英烈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和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碑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快快拿去用吧!《丰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录象激_情感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

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状况发生?5、老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2、小组争辩。

3、全班沟通。

(接受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1)将*A、将*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难过。

(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生气。

(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难过——崇敬。

(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重的*礼)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的情感变化。

(2)*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需处长的精神。

(一尊塑像倚着单薄)B、想象*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2、老师小结:*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终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终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3、看录象,共享红*成功时的喜悦。

丰碑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

丰碑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

丰碑五年级语文教案丰碑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丰碑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常用词语。

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

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8)不读(lü8)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

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

)(分3段)四、练习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丰碑》一、教学目标:1.了解《丰碑》的内容和作者背景;2.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方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丰碑》中的主题和寓意;2.分析《丰碑》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背景介绍与阅读1.教师简述《丰碑》的背景,包括作家简介、作品出处、主题等。

2.学生阅读整个《丰碑》文本,了解文章内容。

3.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a.《丰碑》这个作品的主要情节是什么?c.文章中的哪些叙述和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第二课时:主题和寓意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小组讨论中得出结论。

2.学生回答问题:a.《丰碑》的主题是什么?它所要传递的思想是什么?c.文章中的寓意有哪些?它们与主题有何关系?d.你对《丰碑》的主题和寓意有什么理解和感悟?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篇文章,探讨《丰碑》的主题和寓意,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第三课时: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分析1.教师讲解《丰碑》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风格、叙述方式、形象描写等。

3.学生回答问题:a.《丰碑》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方式对于它的主题有何影响?b.文章中的描写技巧和形象塑造是否成功?为什么?c.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觉得写得最好?为什么?d.你通过阅读《丰碑》学到了哪些关于文学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第四课时:学以致用1.学生阅读其他篇章,并进行文学鉴赏。

2.学生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主题、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合作能力;2.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设计学生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4.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反馈:《丰碑》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和分析该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并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练习。

(2)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布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3. 学生课堂表现,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文原文。

3. 相关历史资料。

4. 课后作业布置。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 邀请历史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详细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教学反思2.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

《丰碑》教学设计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丰碑》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为后继部队开辟了一条通路。

当时供应非常困难,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过云中山时被冻死了。

课文赞扬了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教学时要抓住军需处长冻死这一情节作重点分析,体会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革命精神,还要抓住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吃惊、激动、难过、内疚、自豪等表情),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另外要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言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词语。

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正确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理解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同学们,在六十年代前,为了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条件极为艰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25、丰碑),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征途中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1、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特别指导。

劣lie、润run、覆fu的读音,碑、豹、润、覆的写法。

2、学习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

冰坨就是冰山。

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就是一座冰山,气候极其严寒,行军艰难。

严峻:严厉、严格。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

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文中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

《丰碑》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丰碑》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丰碑》教学设计(优秀4篇)《丰碑》优质课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能力目标: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路迢迢,寒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

历经艰难险阻。

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

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

一起走进《丰碑》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二、感知课文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自学字词,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三、细读探究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3、师小结二、研读领悟:(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3—12节,用“——”划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穿着的语句,读中探究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3、军需处长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为什么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出示多媒体课件)()同桌讨论,再交流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5、指导朗读第7节(出示多媒体课件)《丰碑》的优秀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北京版《丰碑》教案

北京版《丰碑》教案

北京版《丰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丰碑》这篇课文;(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珍惜和平的情感态度;(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丰碑》这篇课文;(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历史知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和相关的历史资料;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3. 生字词卡片或学习单;4. 图片、音乐、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北京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丰碑》。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3. 学习生字词: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解说。

5. 讨论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总结。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丰碑》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别人,为了____,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参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1、文字投影片二框2、音乐一段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板书课题丰碑〔bei〕“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找找答案。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考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教流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4、介绍时代背景《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____不少____战士倒下了。

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考虑、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困难地前进。

一〔1—2〕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二〔3—7〕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获得成功。

四〔12—14〕二、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

什么叫困难?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吼叫、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北京版《丰碑》教案

北京版《丰碑》教案

北京版《丰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丰碑》这篇文章;(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特点;(3)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意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丰碑》是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碑文。

文章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的奋斗历程,展望了未来的光明前景。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年的奋斗历程;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展望了未来的光明前景。

3. 重点词汇和句型:如“艰苦奋斗”、“伟大事业”、“血雨腥风”、“改天换地”等词汇,以及一些常用的句型如“Since the birth of the Party”,“Under theleadership of the Party”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 词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实际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词汇运用能力:通过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丰碑》文本及相关注释;2. 课件:文章结构分析、重点词汇和句型等;3. 教学辅助材料:如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4. 网络资源:如相关的历史资料、学术论文等。

北京版《丰碑》教案

北京版《丰碑》教案

北京版《丰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丰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丰碑》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1)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2)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写作练习的指导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布置相关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体验。

3.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课堂讲解,解答疑问。

(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3.5 练习与巩固(1)布置口头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四、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关注学生在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2 终结性评价(1)通过课堂讲解和作业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北京版《丰碑》教案

北京版《丰碑》教案

北京版《丰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丰碑》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碑文,了解碑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3)运用想象力,感受碑文所描绘的画面,提高审美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丰碑的象征意义;(3)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丰碑》是一篇描绘我国古代伟大工程——长城的碑文。

课文以长城为线索,展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历史悠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长城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感受到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品质。

2.2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难点3.1 词语理解(1)封建社会;(2)蜿蜒;(3)巍峨;(4)沧桑。

3.2 句子理解(1)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曲折,穿越mountns and rivers,见证了历史的变迁;(2)长城是一道固若金汤的防线,保护着祖国的疆土安全;(3)无数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这座人类奇迹。

四、教学方法4.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4.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描绘的场景之中,提高学习兴趣;4.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1)展示长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雄伟壮观;(2)提问:你们对长城有什么了解?长城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丰碑》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学习生字词。

3. 小组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的批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丰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丰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丰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丰碑”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通过讨论、表达,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丰碑”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板书课题:《丰碑》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合作,学会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丰碑”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之为“丰碑”?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丰碑”的寓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谈谈对“丰碑”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丰碑”的练笔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4. 学生的练笔作文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感人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 互动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教案三篇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教案三篇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⑴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⑵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⑶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⑴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⑵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提醒课习题上课后教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

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盛;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留念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留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诵,自己能够明白。

请同学们轻声朗诵课文。

⑵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坨啸劣酷袭僵倚秃塑豹覆莹特别注意:啸(xiào )劣(liè)塑(sù )⑶指名分段朗诵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⑷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⑴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习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⑵同样教师相信大家通过浏览思考,相互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习题。

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依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⑷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⑸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中小学,教学篇二教学目的:⑴让学生自主浏览、自主感受,器重情感体验。

⑵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⑶器重朗诵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诵中加深感染。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参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衣着中,领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感受⑴自己读课文,读精确,读通顺。

关于《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关于《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关于《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关于《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丰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录象激情感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

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5、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1)将军A、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

(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

(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

(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

(一尊塑像倚着单薄)B、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2、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3、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丰碑》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丰碑》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丰碑》教学设计《丰碑》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丰碑》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丰碑》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海拔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

(教师板书课题)(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

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四)自学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五)研究问题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教案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教案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读写教材第五单元《丰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丰碑》,帮助学生认识文物、了解中国历史;2.掌握本课文的生字词、常用词汇和语言知识;3.通过朗读、阅读、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应该理解文物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丰碑》帮助学生加深了解中国历史;2.教学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古代国家使用的文字及其变迁原因。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阅读策略、朗读策略和写作策略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老师可先让学生朗读《丰碑》的标题,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丰碑”是什么意思,再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中国的历史文物。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教师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介绍古代兵器,在视频播放中展示一些兵器文物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跟随视频中的朗读进行阅读。

之后,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调整,尽量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意思,最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以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课文内容。

3.朗读与模仿(20分钟)老师可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模仿练习,尤其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文字的发音,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字词和语言知识。

4.写作(20分钟)老师可要求学生通过写作形式,将自己对课文中的了解、认识、感悟等写下来,并适当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范例,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复习巩固(10分钟)老师进行复习巩固,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解答。

六、教学评估教学结束后,老师可通过教学题目、考试、课堂问题回答和宣讲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将学生的评分进行汇总和比对,看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阅读和朗读掌握有关丰碑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也得到了增强。

作为教师,我们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语言学习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恪尽职守、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的重点语句,在品读中想象,体会表达的情感。

3、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的重点语句,在品读中想象,体会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1、谈话:同学们,此时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你们感到骄傲吗?感到幸福吗?可是,你们知道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赞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那就是——丰碑。

2、板书课题,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读课题。

3、理解课题:谁能说说什么是碑?(生说……)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组有关碑的图片(漂亮吗?师作“碑”的解释:碑,是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做标志的石头。

)“丰碑”又是什么意思呢?(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绩。

)那么,本文中的“丰碑”指的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相信通过第一遍读课文你们一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文读完了,谁能说说本文中的“丰碑”指的是谁?(师相机板书:军需处长)请同学们想一想,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地预习了。

)3、出示词语卡片。

(通过刚才读课文,老师发现同学们有几个词语读得不是很准确,谁愿当小老师领大家读这些词语?----你这个小老师当得真够格!请同学们齐读这些词语1、2----好样的!)冰天雪地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严寒大冰坨冻僵倚靠镇定安详单薄破旧严峻抽动吼道发怒抖动愣住4、那么,谁又能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3、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被严寒冻死的故事。

)三、直观感受,体验艰辛1、看了内录像,体会环境恶劣引入:那么,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呢?现在,请同学们镶边看录像边思考。

2、看后谈感受:在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体会到了什么?(师:从中可以看出环境很糟糕。

)3、略读第一、二自然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a.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描写了这样糟糕的环境?(第一自然段)b.谁愿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文中的哪些词语能体现出环境的糟糕?(学生汇报。

师生结合课文理解:“呼啸”的意思。

)(2)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入:是呀,环境这么糟糕,在接下来的行军途中,这支队伍将会面临着什么困难呢?请快速地浏览第二自然段,谁找到了?(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a.此时此刻,将军会想些什么?谁愿读给大家听?b.这里连续出现了一个词,谁注意到了?这多次的“可能”说明了什么?(困难重重)。

太多的可能让将军陷入了思索他思索着什么4、课件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理解严峻——重大、不寻常严格这支队伍到底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顺利走出雪山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勾画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5、课件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反问句改陈述句体会反问句强调语气的作用)6、为什么课文最后得出胜利会属于这样的队伍这样的结论呢课文中描写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四、精读课文,感悟情感(一)学习第七自然段引入:此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这支队伍能否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那么,在接下来的行军途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共同欣赏这令人辛酸的画面。

1.多媒体课件显示:军需处长牺牲的感人场面。

2.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了---你观察得真认真;军需处长被冻僵了---冻僵了你都看出来了,你真了不起!)3.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这一画面?(第7自然段)4. 谁愿把第7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衣着的词语。

(生回答,师板书:倚靠、坐着、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贴)(理解镇定、安详的意思)(看来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

)5. 作者描写军需处长时,哪一方面写得比较详细?(神态)6、谁能把课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找生读出相关的句子)7. 比较句子。

(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改写成下面的句子)(请认真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以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采用这种写作方式)A:……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原句不但写出了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还通过左手和右手的姿势具体写出了老战士的神态如何镇定、安详。

)8. 请同学们想一想,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呢?(因为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所以他牺牲的时候是十分坦然、从容的。

)9、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去读?(2名生)10、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天气这么寒冷,作为掌管军需物资的军需处长因衣服单薄而冻死了,多不可思易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11、正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军需处长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舍己为人的好战士,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导入:此时,当面对眼前这令人辛酸的画面以后,将军会有哪些表现呢?(二)学习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1、接下来,请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八、九自然段,(请看自学提纲:(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将军语言、神态的句子。

(2)细读这些句子,想想该怎么读?)谁愿读给大家听?声音非常洪亮。

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然后再小组内交流。

2、这三句话描写了将军的语言、神态。

(出示三句话)首先,请看第一句。

3、学生汇报,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相关的句子。

A: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1)找生读。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很愤怒、很生气)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呢?(严峻、抽动,及将军的语言)“严峻”是什么意思?(2)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怎样去读?谁能带着愤怒的语气和表情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找生读,评,找生读)过渡:此时,呼啸的狂风淹没了他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这时,将军的神态会有哪些变化呢?谁能把第二句话读给大家听?B: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1)“发怒的豹子”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做一下这个表情?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愤怒到了极点)(2)在读这句话时,我们应该怎样去读?找生读。

(谁还想挑战一下)(3)丰富想像: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在等待的时候,将军会做些什么呢?过渡:此时,将军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接下来,他又对警卫员说了什么呢?谁能把第三句话读给大家听?C:“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1).找生读。

(2).这句与第一句比感情有什么变化呢?(由“叫来”发展到“跑步过来”,由“抽动”转化为“抖动”)(3).它两在表现程度上有什么不同呢?(特别激动、气愤)在读这句话时,语气要比第一句更强烈。

(找生读)(4).将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5).假如你是将军,面对跑来的军需处长,你会说些什么?导入: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这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

(三)学习第11自然段。

1.此时将军的心情如何?请你们猜猜。

2. 谁能带着这种惊讶、悲痛,而又沉重的心情把十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3、演示课件,向军需处长敬礼。

(庄重)这就是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

此时此刻将军什么话也没说,敬一个军礼是表达他对军需处长最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向这位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敬个队礼吧!起立,敬礼!礼毕!请坐!5、正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将军这样关心战士的好干部,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 师读:此时此刻,“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这句话中的“晶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

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3. 理解后,指导朗读。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对军需处长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齐读12自然段。

导入: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将激励着红军战士奋勇前进。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导入:此时此刻,风有声,雪落无声,只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似乎在告诉人们,告诉人们什么呢?(投影打出: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谁愿读给大家听?1、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队伍”指的是什么样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是受了军需处长崇高精神鼓舞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战胜的,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2、最后,让我们带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齐一起大声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五、总结。

同学们,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种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他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

(画碑)此时此刻,面对眼前这位可敬、可赞军需处长,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提一句碑词,来表达对军需处长最崇高的敬意。

(老师也提了碑词,请同学们齐读。

)同学们,红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不怕牺牲,这是当时支撑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社会腾飞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这种精神,更要发扬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下请完成拓展作业。

六.拓展作业:(任选其一)1.有关红军的故事有很多,以“我们应从红军身上学什么”为主题,写一篇读书笔记。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描写军需处长牺牲时英雄形象的段落。

3.课外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七、我们就以毛泽东的《长征》来结束这节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我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