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比喻与比拟

合集下载

对联里的修辞-对联知识

对联里的修辞-对联知识

对联里的修辞-对联知识对联里的修辞对联中的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是对偶(也称对仗),其特点请参见《序言》中的有关内容,兹不赘述。

所列举的修辞手法与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的、基本相似的修辞格,也不做细致的解释,请见谅。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通常用大家所熟悉、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描写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在对联创作中,这一修辞方法被广泛应用。

比喻类型较多,这里介绍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1)、明喻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像”、“似”、“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手法。

例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该联以“逆水行舟”、“平原走马”为喻体来本体“学”和“心”,使较为抽象、模糊的学习之艰难与心之易放纵变得较为具体、清晰,显得贴切而又富于哲理。

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为纪晓岚所撰,上联写他的从政经历,下联写他的治学生涯。

我们透过“鸥鸟”、“蠹鱼”之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严谨刻苦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2)、、暗喻暗喻也有本体与喻体。

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暗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

明喻的形式是相类的关系,暗喻的形式是相合的关系。

如:谷乃园之宝;民以食为天。

“谷”、“民”均是本体,“宝”、“天”是喻体。

通过系词“乃”、“以”二字,把本体和喻体组成相合的关系。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3)、借喻借喻是借某种事物来做比喻。

借喻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

借喻的喻体与本体有内在的某种相似。

如现代学者辜鸿铭引用苏轼《赠刘景文》诗句成联: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作。

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称“辫帅”。

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帽子,“傲霜枝”比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

这副对联还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地步。

请再看郑板桥写的一幅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雪梅无两面针。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如下:
一、比喻
比喻是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述,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手法。

在对联中,常用来创作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联句。

例如:上联:心如明月清如水
下联:思似流云静似禅
这一对联中,“心如明月清如水”和“思似流云静似禅”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心境比作明亮的月亮和清澈的水,将思绪比作流动的云朵和宁静的禅意,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拟人
拟人是指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性格、行为或情感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有趣。

例如:
上联:风送清香花解语
下联:月传深意鸟知音
这一对联中,“花解语”和“鸟知音”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朵和鸟儿人的特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三、对偶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对偶是对联的基本特征,也是其美感来源之一。

例如:
上联:青山不老蓝天留
下联:绿水永恒白云游
这一对联中,“青山”与“绿水”,“不老”与“永恒”,“蓝天”与“白云”,“留”与“游”都形成了对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在对联中学习修辞方法

在对联中学习修辞方法

在对联中学习修辞方法作者:唐锡铭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08年第07期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以其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形式整齐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对联的创作过程中,有时常会用到一些修辞方法,以此来增强对联的艺术效果。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1.比喻法例如:友如作画须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

用比喻的形式写出了朋友相处讲求清淡,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而文章则要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否则别人就不喜欢欣赏。

2.双关法利用文字同音或同义关系,使一句话同时含有两个意思,表面一个意思,隐含着一个意思,这隐含的意思才是最主要的。

例如: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这副对联有一个来历。

据说有一天,一些文武大臣到江边去玩耍,看到江中有两只船一起行进,不一会儿,扯起风帆的船只就跑到了摇橹的船只前边去了;于是一个武将就吟出了上联。

这副上联表面上是说,两船一起行进,摇橹的不如扯起风帆的快,而实际上是利用谐音关系(“橹速”与三国时的文官“鲁肃”同音,“帆快”与汉朝的武将“樊哙”音近),在讥笑他们文官不如我们武将。

文臣们听了,怎么会不知道他的弦外之音呢?但一时又苦于找不到下联。

正在这时,岸上飘来了一阵音乐之声,那里既有笛声也有箫声,婉转悠扬;于是一位文官灵机一动,就对出了下联。

下联同上联一样,表面是说很多乐器一起吹奏,清脆的笛声比不上柔和的箫声,实际上也是利用谐音关系(“笛清”与北宋的武将“狄青”同音,“箫和”与汉朝的文官“萧何”同音),在回敬他们,说你们武将不如我们文臣。

3.夸张法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作者以缩小夸张的方法,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对比法就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例如: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5.嵌字法就是将要表现的人或物的名字镶嵌在对联内。

当然,好的对联一定要注意镶嵌得自然天成,不留痕迹。

例如: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这副对联,上联嵌入了明末英雄史可法的名字,赞扬了他誓死保卫扬州、兵败后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下联借用谐音关系(“洪成仇”与“洪承畴”同音。

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蕴含丰富的修辞手法。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欢迎大家阅读!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一是比喻。

即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亊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个动鲜明。

比喻又具体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如"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

"再如“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

”二是比拟。

即把物拟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物拟人称为拟人,人拟物称为拟物。

如"绿柳舒眉观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

"再如"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淸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二是夸张。

即故总扩大或縮小客观事物的形貌,使其本质特征史为明显。

细分为扩大和縮小。

如"万里烟云朝雪界,九天龙象护径窗。

"再如“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观。

”四是排比。

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类似的短语组合在一起,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

如“为祖国抛赤胆忠心:参政务、察民情、驱彩笔、著雄文,毕其生劳绩卓著,万众共长征,看大地回春,虎跃龙腾,正有待高歌猛进;论私谊是良师益友:律己严、待人宽、治学勤、任事勇,数十年启迪殊多,一朝成永诀,对满梁落月,抚今感旧,焉能不意恸神伤?"五是对比。

即把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如“昔日茅棚随流水,今朝瓦屋伴高山。

”六是双关。

就是使一个词或句子同时表达两种意思,一种是表面的,一种是隐藏的。

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再如“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七是衬托。

即把两种事物放在一起,以其中一种事物衬托另一种事物。

如“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八是反复。

即为了强调某一意思,同一词组或短语反复出现。

如“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九是设问。

即为了引起人们的思考,对联中先设疑问,再解答或不答,让读者自己去思考。

节对联的修辞手法_对联知识

节对联的修辞手法_对联知识

节对联的修辞手法修辞是一门运用语言的艺术,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来修饰、润色词句,从而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和生动。

修辞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就某一种具体的文体而言,修辞手法的运用又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在创作中,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不管运用了多少种修辞手法,都离不开首先要讲求“对仗”这一前提。

也就是说,“对仗”这种为汉语所独有的修辞手法在日常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可用可不用,在对联这种文体中却是非用不可的,其意义已由一般的修辞手法上升为一种决定着对联“文本”性质的形式要素。

在上节中,我们已对“对仗”在对联中的具体运用做了解析,本节着重介绍对联中常用的其他修辞手法。

为节省篇幅,我们把这些修辞手法归为两大类:通用类修辞格(在对联和其它文体中都被广泛使用的)和专用类修辞格(除了对联外在其它文体中极少被使用的)。

一、通用类修辞格这类修辞格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比、夸张、双关、排比、摹状、复叠、连珠等。

读者对这些修辞格的特色都比较熟悉,这里不必再做定义解释,只列举一些联例说明其具体用法。

(一)比喻:分明喻、暗喻和隐喻三种,在对联中均有很高的使用率。

明喻例:双飞确似比翼鸟并蒂如同连理枝(常用婚联)暗喻例:一帘风月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清・孙星衍自题联)隐喻例:真不幸满园苗株伤化雨最难堪一门挑李哭春风(挽师联)(二)比拟:包括拟人、拟物两类,以前者最为常见。

联例:华岳三峰凭栏立黄河九曲抱关来(潼关城楼联)一剪红霓当彩带半截明月作玉梳(传统婚歌)钟敲月上,磬歇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鸟送春来,风吹花去,是人间不是人间(青城山“上清宫”联)(三)借代:又称代替或换名,其特点是不直说出人或物的本名,而是借用与之相关的人或物来称指。

使用借代的好处主要在于能够以少指多,以形象表抽象,以含蓄代直白。

古代文学作品中用借代的例子很多,如“把酒话桑麻”(以“桑麻”代称“庄稼”),“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绿”代称“叶”,以“红”代称“花”)等等。

[VIP专享]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VIP专享]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

如: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如: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5)【对比法】:…… 如: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如: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7)【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

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上下互补,突出摩天岭的高峻水以长流方及远, 山因积石始成高。

——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8)【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

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

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

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9)【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

如: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5)【对比法】:…… 如: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7)【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

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上下互补,突出摩天岭的高峻水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始成高。

——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8)【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

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

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

如: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9)【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

对联的修辞艺术

对联的修辞艺术

对联的修辞艺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东风吹起花香醉,斗转星移景瑞苍凉。

烽火连天战未休,英勇士卒万丈英豪。

河山犹在谁归去,问天地不如问自强。

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以其精练、简练的表达方式,凝结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的智慧和情感。

修辞艺术在对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使对联的意境和韵味得以充分展现,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首先,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是比喻。

通过对两个相互呼应的句子进行比较,把一个概念或事物和另一个概念或事物进行类比,从而加深读者对其中蕴含的意义的理解。

例如对联中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将寻找目标与“踏破铁鞋”进行比喻,强调了寻觅目标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并通过“得来全不费工夫”进行对比,突出了找到目标的意外和得之不易。

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联达到了意境的升华和表达的深化。

其次,对联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二是对仗。

对仗是指通过押韵和平仄的配合,使对联的前后两句在音韵上相呼应、相照应。

这种呼应和照应,使对联的韵味更加浓郁,给人一种和谐、悦耳的美感。

例如对联中的“东风吹起花香醉,斗转星移景瑞苍凉”,通过“吹起花香醉”和“星移景瑞苍凉”的韵味和色彩搭配,给人一种怡然、曼妙的感觉,增加了对联的吸引力。

再次,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三是夸张。

通过夸张手法,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处理,使对联中的意境更加独特和鲜明。

例如对联中的“烽火连天战未休,英勇士卒万丈英豪”,通过“烽火连天战未休”和“英勇士卒万丈英豪”的夸张描述,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英勇士兵们的英雄气概,给人一种激烈、壮丽的视觉感受。

最后,对联中的反衬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对前后两句的反衬对比,使对联的意义更加鲜明,给读者以鲜明的冲击和思考。

例如对联中的“河山犹在谁归去,问天地不如问自强”,通过“河山犹在谁归去”与“问天地不如问自强”的反衬,强调了个人的力量和努力才是人生中最关键的因素。

让人们明白,不论身处何地,自强自立才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对联的的修辞

对联的的修辞

对联的的修辞1.比喻: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红楼梦)铜盆冻冰金镶玉,荷叶洒雨翠迭珠.小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2.比拟: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3.借代: 轮影(代指月影)渐移花树下,镜光(代指月光)如挂玉楼头.泗水(代孔子)文章昭日月,杏坛(孔子讲学处,代儒家学说)礼乐冠华夷。

无丝竹(代乐器)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

小孩子暗藏春色,老大人明察秋毫。

薛家新巧制,蔡氏旧名高。

(造纸厂联)4.夸张: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峨嵋山灶房联)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

(酒厂联)谁曾将此楼(黄鹤楼)一拳打破,我也在上头大胆题诗。

顷刻间演出千秋事业,咫尺地囊来万里河山。

(舞台联)5.衬托:正衬:帆远浮天阔,江空得月多。

洞古藤为瓦,溪幽树作桥。

反衬:飞瀑半天晴亦亦雨,寒潭终古夏如秋。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谷静秋泉响,楼深复道通。

6.反语:许多豪杰,如此江山。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熟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作弊;有口难言,我辈何须民主自由。

(解放前一所盲哑学校联)有立柜平柜高低柜,爱情才可贵;无春衣夏衣秋冬衣,姑娘就不依。

7.设问: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

(徐懋庸挽鲁迅)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益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

(山西娘子关)8.反问: 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郑燮联)不经几番磨练,怎成一段锋芒?(铁匠铺联)岂有真鬼狐?前贤形此箴言;安得装妖冶?后代剥它画皮。

(吴作人题蒲松龄故居)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林则徐挽关天培)9.对反: 短长虫缠绕高低树,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高矮子拿长短棍赶黑黄牛。

对联常用修辞方法

对联常用修辞方法

设问与反问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列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对联常用修辞方法
比喻(明喻)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自成。 学似秋禾须结实 文如春树自生花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比喻(暗喻)
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稻草捆秧父绑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梅花竹叶 日映纱窗,蜂蝶涌来,绣出芍药牡丹
夸张
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 神州铺纸,欣签致富合同 振衣帕米尔 (振衣千仞岗) 濯足太平洋 (濯足万里流) 大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 楼,您在楼头做寿; 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掏 井,我在井底挖泥。
用典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人一己千虽愚必明(礼记/中庸) 先忧后乐存心远 国治家齐用意深 绣阁团圆同望月 香闺静好对弹琴
借喻
借喻,就是要表达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只出现喻体。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心田不种荆棘树 人际当栽君子兰
借代
借代,不用人或物原来的名称,而是用局部 或别的说法来代替原来的人或事物。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比拟
人当物或物当人来写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有脚阳春先到故园桃李 无心明月偏临近水楼台
双关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需梅——有幸不需媒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对照/对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小犬入门嫌路窄 大鹏展翅恨天低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人家莫尽非
反复

比喻与比拟-对联技巧

比喻与比拟-对联技巧

比喻与比拟-对联技巧比喻即“以彼物比此物”。

比喻这一辞格,借助于具体,浅显,熟悉,清楚的“彼物”(喻体),使读者明白抽象,深奥,陌生,模糊的“此物”(本体)。

比喻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本体、喻体和相似点;其表现形式一般有三种,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拟即借物抒情或借人抒情,比拟这一辞格,借助于人们已具有某种定势情感的事物(拟体),使读者对另一事物(本体)产生某种情感。

比拟的构成要素有三个:即本体,拟体和相似点;表现形式有三种:把物拟作人(拟人),把人拟作物,把甲物拟作乙物(拟物)。

比喻和比拟两种辞格的相似之处有三点:1、两者都有具体的本体。

如: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明喻)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走了。

(比拟)加点词语是各自的本体。

显而易见,无论比喻,还是比拟,其“本体”总是确定的、具体的。

2、两者都有相似的构成要素。

共产党(本体),太阳(喻体),光明温暖(相似点);帝国主义(本体),夹着尾巴(拟体),狼狈不堪(相似点)。

3、两者产生的思维方式相似。

都是运用相似联想将两事物联系起来,产生修辞效果的。

但是,二者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修辞格,那么,如何区分呢?1、本体的表现形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可出现可不出现,比拟的本体必须出现。

借喻,本体即不出现;但无论何种比拟,其本体必须出现。

由此可区分出借喻与比拟。

2、喻体是具体的事物,可以确认;拟体不是具体的事物,不能确认。

喻体越具体,比喻越鲜明,修辞效果越好。

拟体并非具体的事物,只要拟体具有比拟要求的动作、情态即可。

如“夹着尾巴”,具有夹尾巴的动作,表现出狼狈不堪的情态,对“帝国主义”的修饰效果已经产生。

至于谁谁夹着尾巴或夹着什么样的尾巴,则不能确认,也不需要确认。

由此可以区分出比喻与比拟。

3、修辞目的不同。

比喻的目的偏重于帮助读者认识或明白某种事物;比拟的目的则偏重于抒发某种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也产生某种感情。

4、检验方式不同。

是否比喻句,可通过检验要素是否齐全,能否还原成明喻、喻体是否可以确认来检验辨识;而比拟辞格,显然应由其所体是否可以确认,目的是否偏重于移情来检验辨识。

趣解楹联修辞之比拟

趣解楹联修辞之比拟

趣解楹联修辞之比拟
在想象中把人当物,或把物为人,或把此物当彼物的修辞手法称为比拟。

在楹联创作中正确运用比拟,可使读者开扩思路,增强联语的艺术感染力。

一、以物拟人:即以无生物拟人化。

如沈义甫幼时应塾师对: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二、以人拟物。

如北大教师联:
甘当教授因传道;
愿化春泥犹护花。

三、以物拟物:以甲物当乙物来写。

兽云吞落日;
弓月弹流星。

以云拟兽,以月拟弓。

四、人、物混拟:拟人、拟物两种修辞兼用。

苍松翠竹为三友;
月地云阶漫一尊。

上联拟人,下联拟物。

韩崇文对联讲座之六对联的修辞

韩崇文对联讲座之六对联的修辞

韩崇文对联讲座之六对联的修辞韩崇文对联讲座之六对联的修辞对联的修辞手法极其丰富,达三十多种,这里仅举例列出一些修辞格式,以供欣赏。

比喻:一川杨柳如丝袅;十里荷花似锦铺。

比拟(拟人):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接应:水月寺鱼游免走;山海关虎啸龙吟。

夸张:只手牵来千条水;双肩挑走万重山。

衬托: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顶真: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回文:秀山青水青山秀;香柏古风古柏香。

双关(谐音):两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复辞:水底日为天上日;眼中人是面前人。

析字:此木为柴山山出;白水作泉日日昌。

叠字: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嵌字:君妃二魄芳千古;山付诸班泪一人。

(并头格)串组: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

(六位文艺家)同傍:守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客官寓安宅,富室宽宏。

缺隐: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上联隐一,下联隐十:即缺一(衣)少十(食)。

绕口: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幼儿摘柚儿,柚儿完,幼儿玩。

摹绘: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上联摹秦桧,下联摹王氏。

反复: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排比:少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容人却悔,谨身却病;静坐补劳,独宿补虚,省用补贫,为善补过,寡言朴烦,息忿补气。

总分:兄弟三人,酒癖、赌癖、烟癖;田园万顷,今年、明年、后年。

(嘲富家子弟联)有的一副对联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如: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此联运用五种修辞手法。

一是排比:蒲叶桃叶葡萄叶,梅花桂花玫瑰花。

二是复辞:叶、本、花、香。

三是谐音:蒲、桃,谐音葡萄。

梅、桂,谐音玫瑰。

四是总分,先分后总。

五是接应:蒲为草本,桃为木本,葡萄草木本皆属。

梅花开在春天,桂花开在秋天。

玫瑰花春天秋天皆开。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一、比喻法“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

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

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

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

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

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

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

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

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

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三、问答法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

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

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

”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这种“问答法”,不但反映在阶级矛盾上面,而且还反映在描写自然景物上面。

对联修辞

对联修辞

7/22/2009 对联参考书目:对联修辞艺术(I207.6.23)第一章:比喻1.刘宗周自题: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喻为官清廉,胸襟坦荡)2.陈启宗巧对;秋月如盘,人在冰湖影里、;春山似画,鸟飞锦帐图中。

贵州镇宁观瀑布: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机织天生成。

(赞我国最大瀑布—贵州苗族自治县黄果树瀑布)3.佚名疯慈禧:仁寿殿慈禧弄权,非人是兽;玉澜堂太后囚帝,纵欲贪婪。

(光绪是慈禧的外甥,过继给同治,居然被幽禁)4.介休韩信庙:西望关中,百战十年空鸟兔;北临绵上,千秋一例感龙蛇。

(韩信追随刘邦终被杀,介之推追随晋文公终被焚)5.谭嗣同自题:为人竖起脊梁铁,把卷撑开海眼银。

(勉励家人要刚毅坚强,敢负重任)6.题合肥包公祠:照耀千秋,念当时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7.颂昭君西子:一枝带雨桃花,昭君马上啼红颊;几树含烟柳叶,西子宫中蹙翠眉。

8.上海市民挽陈化成:昔时未读五车书,雅量清心,温如玉,冷如冰,是大将实是大儒,使天下讲道论文人愧死;此日竟成千秋业,忠肝义胆,重于山,坚于石,忘吾身不忘吾主,任世间寡廉鲜耻辈偷生。

(写得好!)9.左宗棠题林则徐祠堂: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百里路大星颂。

10.徐霞客题兄筑堂: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第二章:借代1.山西永济武则天庙: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

(粉黛借代美女,冕旒借代皇冠)2.杭州碧波亭: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

(绘亭平中见奇)3.某母勉子:既然戴乌纱,就应忧国忧民;即使买红薯,也要凭称凭心。

(勉励当县官的儿子)4.孙中山挽宋教仁:三尺剑,万言书,美雨欧风志不磨,天地有正气,豪杰自牢笼,数十年季子舌锋,效庄生索笔;五丈原,一抔土,卧龙跃马今何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洒几点苌弘血泪,向屈子招魂。

带有比喻的对联

带有比喻的对联

带有比喻的对联
1. 比喻:犹如江河奔流,势不可挡;如日中天,光芒四射。

对联:一江春水滔滔不绝,万众瞩目;日月当空,光辉照耀天地。

2. 比喻:如鱼得水,舒心愉悦;如凤求凰,欣喜若狂。

对联:鱼跃龙门,心旷神怡;凤舞九天,欢欣鼓舞。

3. 比喻:如虎添翼,威力倍增;如鹰击长空,势不可挡。

对联:虎翼翱翔,力压群雄;鹰飞腾空,凌霄之势。

4. 比喻:犹如星光灿烂,闪烁夺目;如花绽放,美丽动人。

对联:星光璀璨,照亮前程;花开花落,春暖人心。

5. 比喻:如雷霆万钧,威力惊人;如烈火烧身,势不可挡。

对联:雷霆万钧,威力无穷;烈火熊熊,势不可挡。

6. 比喻:犹如燎原之火,瞬间蔓延;如磐石之坚,永不动摇。

对联:燎原之火,瞬间波澜;磐石之坚,永不动摇。

7. 比喻:如狼出没,凶猛无比;如鲨鱼横行,令人生畏。

对联:狼虎横行,凶猛恐怖;鲨鱼横冲,威风凛凛。

8. 比喻:犹如霹雳闪电,速度惊人;如疾风迅雷,势不可挡。

对联:霹雳闪电,速度惊人;疾风迅雷,势不可挡。

9. 比喻:如鬼魅般出没,阴森恐怖;如奔驰的骏马,飞驰而过。

对联:鬼魅出没,阴森可怖;骏马奔腾,飞驰如风。

10. 比喻:犹如骄阳炎炎,热情似火;如冬日暖阳,温暖人心。

对联:骄阳似火,热情满怀;冬日暖阳,温暖人心。

总结:以上是10个带有比喻的对联,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描绘了各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场景,展示了不同事物的特点和魅力。

这些对联形式规范整洁,表达清晰,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对联的修辞手段-对联技巧

对联的修辞手段-对联技巧

对联的修辞手段-对联技巧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修辞可以飞扬语言表述的文采,对联的修辞方法种类繁多,简举常见的几种。

比喻以此喻彼,生动形象。

如: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比拟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如:
春风放胆来疏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双关利用汉字的同音异义特点,似说甲,实指乙,一语双关,含而不露。

如: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萧和。

用典借用典故,针对现实,引发联想,寓难尽之意于言外。

如:
立品早防冯妇虎;
读书不好叶公龙。

夸张把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极力渲染。

如:
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复词重复是表达一忌,但有时有意使用反复手法,却常使意境出新。

如借助谐音,利用汉语一词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出奇制胜。

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朝朝朝朝朝朝朝。

顶真后面词语的首字承接前边词语的尾字。

如:
一丝风,风吹绉满江春水;
三尺浪,浪淘尽千古英雄。

设问上联(或下联)提出问题,下联(或上联)作答。

如:
万卷诗书,谁能览尽?
千秋功罪,我可说清。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种修辞手法,如借代、镶嵌、总分、排比、缺隐等等,
恕不一一例举了。

带有比喻的对联

带有比喻的对联

带有比喻的对联一、不以物喻人1. 身如蜡烛心如火,才华横溢魅力超。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与才华充盈,具有极大的魅力和吸引力。

2. 心如蜘蛛网,辩才无穷情趣多。

解析:比喻心思灵活敏捷,辩才如同蜘蛛网一般无穷无尽。

3. 坚如钢铁心似蜜,待人如友勇猛威。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坚定如钢铁,待人友善而勇猛。

4. 明如星光普照世,智慧慧星闪烁间。

解析:比喻人的智慧如同星光般明亮普照。

5. 心如火炬燃烧热,知识如海汇聚深。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热情如火炬般燃烧,知识渊博如大海一般。

二、以自然景物喻人1. 心如碧水澄澈明,人品如山峰高耸。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纯净明澈,人品高尚崇高。

2. 心如莲花清幽雅,品味如茶叶浓芳香。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清幽雅致,品味高雅芬芳。

3. 心如松柏挺拔立,品质如金坚如铁。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坚强挺拔,品质坚如金铁。

4. 心如太阳热情烈,人品如月光温柔。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热情如太阳般火热,人品温柔如月光。

5. 心如春天百花艳,才情如秋天硕果香。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鲜活如春天百花盛开,才情丰富如秋天硕果飘香。

三、以动物喻人1. 心如猎豹快如风,智慧如猴机智聪明。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敏捷如猎豹,智慧机智聪明如猴子。

2. 心如蜜蜂勤劳忙,工作如蚂蚁搬家忙。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勤劳忙碌如蜜蜂,工作勤奋如蚂蚁搬家。

3. 心如狮子勇猛威,人品如鸽子温柔。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勇猛威武如狮子,人品温柔善良如鸽子。

4. 心如孔雀绚丽美,容貌如鹰眼锐利。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绚丽美丽如孔雀,容貌锐利如鹰眼。

5. 心如狼灵敏聪明,智慧如狐狸机智。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敏捷聪明如狼,智慧机智如狐狸。

四、以植物喻人1. 心如杨树坚韧性,智慧如柳树柔情。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坚韧有力如杨树,智慧柔情似柳树。

2. 心如莲花傲立水,品质如荷叶洁白。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傲然独立如莲花,品质洁白高尚如荷叶。

3. 心如竹子坚韧持,知识如菊花渊博。

解析:比喻人的内心坚韧持久如竹子,知识渊博如菊花。

含有比喻的对联

含有比喻的对联

含有比喻的对联一、春风得意春风得意马蹄疾,百花齐放锦绣丝。

江山如画笔墨情,千帆竞发海天辉。

(解释:比喻春天的风景迷人,大自然万物欣欣向荣,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寒冬腊月寒冬腊月冰封地,万物休眠息寒气。

夜色沉沉雪如盖,岁月静好心安宁。

(解释:比喻寒冷的冬天,大地冰封,万物静止,人们享受宁静祥和的生活。

)三、烈火炎炎烈火炎炎熊熊燃,红光滔滔照天边。

烟尘滚滚黄河畔,烽火连连战鼓传。

(解释:比喻战争的烽火熊熊燃烧,烟尘滚滚,战争连绵不断。

)四、湖光山色湖光山色美如画,碧水蓝天映画廊。

白云朵朵轻飘飘,远山连绵入云乡。

(解释:比喻美丽的自然景色,湖泊、山峦、白云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

)五、黄昏暮色黄昏暮色匆匆来,天边余晖染霞彩。

行人匆匆归家路,夜幕降临笼万物。

(解释:比喻夕阳西下时的景色,天空余晖映照,人们匆匆赶回家团聚。

)六、鲜花盛开鲜花盛开满园春,芬芳满溢美人间。

风吹花落随飘零,绚烂一时转瞬间。

(解释:比喻花朵盛开的美丽景象,但花开花落也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七、繁星闪烁繁星闪烁银河璀璨,夜空无垠星光万。

星辰点点如梦境,寂静宇宙夜色寒。

(解释:比喻夜空中星星点点,璀璨夺目,给人以宁静和寒冷的感觉。

)八、大海波涛大海波涛汹涌浩渺,浪花飞溅涌高潮。

纵横航船劈波斩浪,江山如画美无尽。

(解释:比喻大海波涛汹涌澎湃,船只在波涛中行驶,给人以壮观和无限美丽的景象。

)九、秋风凉爽秋风凉爽送丰年,稻谷金黄丰收春。

蓝天白云秋意浓,丰收喜悦人心间。

(解释:比喻秋天的风景宜人,稻谷成熟金黄,天空湛蓝白云飘逸,给人以丰收和喜悦的感觉。

)十、春雨绵绵春雨绵绵润万物,草木葱茏绿色浓。

小草破土芽吐蕊,和风拂面暖阳中。

(解释:比喻春天的雨水滋润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绿意蓬勃,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關%
对联中的比喻与比拟
文/朱英贵
从本期开始,介绍常用于对联创作的修辞
技巧,先来谈谈对联中的比喻与比拟。

一、对联中的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有三个要素:一是本
体,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即用来比喻的
事物;三是喻词,即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联中的比:可有明:、暗:、借:三种形态。

1.对联中的明喻
明喻就是明显地让人感到是在打比方,一
般总要出现“像”类比喻词,用以连接本体和喻
体。

诸如H
(1 r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寿
联)
(2) 书似青山常乱垒,灯如红豆最相思。

(书房谐趣联)
(3)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南京明故宫对联)
(4)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新 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景致对联)以上几例对联都用的是如、似、比之类的
“像”类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巧妙关联,既形象
又生动。

再看如下几例:
(5)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据传为纪晓岚所撰,能使人透过鸥鸟、
蠹鱼的形象比喻,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
严谨刻苦有所了解。

(6) 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鸾穿柳树,却似金梭织绿绦。

作者借助明喻手法描绘了一幅新奇生动的
彩色动态图画。

(7)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 马,易纵难收。

此联以“逆水行舟”“平原走马”两个具体行为
来分别比喻“学”和“心”这两样难以捉摸的事物,
使得外在的学习和内心的自控由抽象变为具体。

2.对联中的暗喻
暗喻就是省去“像”类比喻词,借以隐去比
喻的形迹,而改用“为”类比喻词,或者干脆不用
比喻词。

诸如: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宁国府上房联)
(2)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白
居易七律《池上竹下作》之颈联)
(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
刚。

(林则徐联)
(4)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
不善之人。

(四川遂宁广德寺联)
以上对联前两例用的是“皆”“即”“为”之类
判断性质的“为”类比喻词,例(3)上下联前四字
为喻体后四字为本体,例(4)上联是喻体下联是
本体,如此不用比喻词也能将本体和喻体巧妙
关联。

再看如下几例:
(5) 千年老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

联中运用“为”“作”一类表判断的比喻词构
成暗喻,十分恰切形象。

(6) 铜盆冻冰金镶玉,荷叶洒雨翠迭珠。

这是一副趣联,联中省略了比:词。

意思是
说铜盆中冻冰,金黄色的盆装着晶莹剔透的冰,
就好像“金镶玉”,荷叶上洒雨,翠绿的荷叶托着
雨滴的水珠,就如同“翠迭珠”。

(7) 删繁就筒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此联运用省去比喻词的暗喻手法:上联“删
繁就筒”是指去掉一些繁杂的文辞,使文章筒明
精练,而“三秋树”就是深秋的树,黄叶枯枝落了
更显得枝干苍劲;下联“领异标新”意谓与众不
同,富有新意,而“二月花”是指早春盛开的花,
独领风骚。

3,对联中的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
体的省略性比喻。

例如:
50
(1)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小 凤仙挽蔡锝联"
全联只出现作为喻体的周郎和李靖,而不
出现作为本体的蔡锝,故为借喻。

上联用三国东 吴周瑜借喻蔡锝,二人死时都年仅35岁;下联 又将蔡锝比作唐初军事家李靖,也是用的借喻手法。

(2)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辜 鸿铭嘲讽张勋联)
这副对联是苏轼七绝《赠刘景文》一诗的首
二句,学者辜鸿铭将其作为借喻的喻体,借以讽 刺北洋军阀张勋。

联中的“擎雨盖”喻指清朝官员 的帽子,“傲霜枝”喻指清人头上的辫子,此联用 借喻手法讽刺张勋已到“荷尽”“菊残”的地步。

(3) 解缙的机智应对联:
传说明朝解缙幼时,曹尚书问他父母作何 生计,便随口吟了一联作答:
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

此联的喻体是“日月”与“乾坤”,本体没有 出现,当属借喻。

原来解缙的父母是以磨豆腐、 卖豆腐为生的:父亲卖豆腐,日出时出门,月出 时归家,此乃“肩挑日月”;母亲做豆腐,手推石 磨,上下两扇磨盘恰似“手转乾坤”。

曹尚书见解缙小小年纪颇有才气,便请他 赴宴,谁知解缙不肯走小门,要走大门,曹尚书 出了上联让他来对,于是就有了下面一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曹尚书出句),大鹏有翅 恨天低(解缙对句)。

此联也是借喻手法,上下联的被比喻对象 (本体)都没有出现“小犬”和“大鹏”都是喻体, 上联曹尚书以小犬喻解缙,下联解缙以大鹏喻 自己。

二、对联中的比拟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来表现,或把人当作 物、把甲物当作乙物来表现,这种修辞手法叫比 拟,前者叫拟人,后者叫拟物。

1.对联中的拟人
拟人是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
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声情笑貌。

诸如:
(1)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春
联)
(2)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 板桥借物咏志联)
(3)
母鸭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不梳头。

(林
则徐谐趣联)
(4) 绿水本无忧,因风绉面;青山原不老,为
雪白头。

(任克溥写景联)
以上几例对联都用的是拟人手法,语言生 动,意味悠长。

再看两例:
(5)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据说这是郑燮撰的春联:春风多情,不怕柳树怪他唐突,大着胆子为柳梳理秀发;夜雨不愿 惊扰人,偷偷地去滋润美丽的花朵。

(6)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 落;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联运用拟人手法模仿菩萨说话,意谓菩 萨都满身剥落了自身难保,求财抽签者又何必 痴心妄想呢。

拟人效果妙趣横生。

2.对联中的拟物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甲事物当 作乙事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 使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运用拟物手法的 对联不多,略举几例如下:
(1) 红莲开并蒂,彩凤喜双飞。

(婚联) 此联将一对新婚夫妇拟作“红莲”和“彩凤”,赞其婚姻美好吉祥。

这是把人当物来表现。

(2) 金殿凤凰鸣晓日,玉阶鹦鹉醉春风。

(昆 明金殿联)
金殿在昆明市东北的鸣凤山上,鸣凤山又 称鹦鹉山。

凤凰和鹦鹉本为山名,此联将无生命 的山当作有生命的凤凰、鹦鹉来写。

这是把静物 当动物来表现。

(3)
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

(峨
眉山清音阁联)
此联为赵朴初所题,上联拟人,把天当人来表现,下联拟物,把甲物当乙物来描写。

P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