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放型经济30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30年经济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综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第38卷第1期,Jan.,2008,Vol.38,No.1Journa l of No rthwest Univ e rsit y(Phil oso p hy and S ocia l Sc iences Editi on) 作者简介严汉平(—),男,陕西户县人,西北大学副教授,从事区域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回望与前瞻】中国30年经济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综述严汉平,白永秀,申 田(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2007年10月16日,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西北大学商科发展95周年暨经济学系恢复30年MBA教育10周年庆典———中国30年经济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德国福特旺根大学等国内外4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国30年经济学科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及成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及其趋势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南开大学周立群教授以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为题,首先梳理了经济学发展的脉络以及当前经济学教育现状和改革举措;他认为中国经济学布局和结构都发生巨大变化,重点大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重心上移,以及高等教育扩招都反映了经济学教育布局的多层次性;此外,经济学教育要国际化。
国际化分为内向型(主要是从经济、文化和政治角度参与国际化)和外向型(主要是抢占国际市场和向国外扩张)。
他还提出经济学人才培养要实现“四化”,即目标国际化、课程和师资国际化、评价认证和机构国际化、教育资源配置国际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曙光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经济学发展的历史、经济人假设、企业理论、制度分析、宏观经济理论、通货紧缩、人民币汇率、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学风等。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_陈锋
10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1978年~1984年。
该阶段的城镇化以农村改革产生的“推力”为主要动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乡镇企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到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 245.4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3%,吸收非农产业的就业人数达5 208万人,占全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30.1%;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农民自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诞生了一大批以浙江龙港镇等为代表的明星小城镇。
②1984年~1992年。
该时期的城镇化以城市改革产生的“拉力”为主要动力;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国家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了城市;对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拨改贷”,深化企业“承包制”,实施“利改税”,推动了以轻工业为代表的城市工业的全面发展;城市工业的恢复性增长,推动诞生了以福建晋江、湖北沙市、广东顺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明星城市,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1985年~1992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4.5%提高到了34.3%,第三产业实现就业人数由8 359万人增加至1.3亿人,所占就业比重由16.8%上升到19.8%;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
继1980年首批4个经济特区后,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将长三角、珠三角、厦漳泉划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将海南全省批准为经济特区,1990年又开发了浦东新区。
沿海开发开放区域的不断扩大,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各种层次的就业岗位;在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推动了大批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③1992年~2003年。
这一时期的城镇化以市场化改革和体制转轨为主要动力;房地产与土地制度的有机结合,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全国普遍设立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陈 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书记)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不断创造上海连锁业发展新的业绩——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新生在纪念改革开放30
年 社会
.
.
市外 54
个
.
辐射全
.
国 40
个
,
大批
消 费 品零 售 总 额 从 54 到 3 8 4 7 亿元 增 长
,
1
。
亿元
以 上 大 中城 市
继 续保持全 国
世界 品牌 专业 专卖 连 锁 店 已 成 为上 海 国际化 大都 市繁荣繁华 的 时 尚亮 点
码 以来
。
70
,
倍 随着
城市基 础
领 先地 位 店 为三
系列 行业 规 约
.
引导 连锁
核算
.
南市级 财 政 部
序 的 在 超 市 便利 店 专业 店
, 、
、
企业 加 强 规 范化 经 营和 标 准 化 管理 不 断完 善 诚 信 安 全 放
.
门会 同 商 务 部 门 制 定 妥 善 的 财 税统
一
等 不 同业 态 中有
,
一
批龙头企
。
、
、
征收和转移分配 办法
。
、
作 为我 国经 济
心 城市
,
、
金融 与贸易 中
总 数 为 167 6 2 个
5 2%
.
.
提高 家乐福 麦德龙 欧 尚 特
、
、
商业 规 模 总量 取 得 快
19 7 8
,
其 中 市 内 门店
14
个
,
易 购 等世 界 5 0 0 强 大 型 连 锁 企
业 中 国总 部 落户 上 海
一
速增长
.
年
一
2007
、
走在 全 国前 列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回顾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显著成就,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变革,逐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全球金融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通过梳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分析其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展开的。
在国内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金融体系效率低下,资金分配机制僵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体系的改革成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国际方面,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中国金融市场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应运而生。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革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也致力于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
自1980年代初开始,中国金融业开始了艰难而坚定的改革之路,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的风雨岁月。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主要围绕着银行体系的改革进行。
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
浦东改革开放30年
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下面是它的发展历史:1990年:浦东新区正式成立,当时的总面积为523平方公里,主要由南汇、奉贤、崇明三个县区划归而来。
1992年: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浦东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浦东新区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
1993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试验区正式成立,标志着浦东新区的建设步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1999年:浦东新区首个国际级航空枢纽——浦东国际机场正式开航,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2000年:上海浦东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自贸试验区。
2001年:陆家嘴金融区正式成立,成为上海金融中心的核心。
2005年:东海之滨世博园区开工建设,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级博览会的举办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浦东新区因此受益匪浅,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区域经济中心。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浦东新区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节点之一。
2020年: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正式揭牌,覆盖了浦东新区全部地域,标志着浦东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总之,浦东新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典范。
自成立以来,上海浦东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浦东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成就:经济发展:浦东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GDP从1990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4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3%,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对外开放:浦东新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先行先试在这里展开,引进了大量外资和外国高端人才,形成了全球化发展的新高地。
基础设施:浦东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浦东国际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使浦东成为中国的航空、港口、物流中心。
先进制造业:浦东新区聚焦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品牌,如泰克飞瑞、上汽集团、拜耳、ABB、通用电气等,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上海经济发展史
上海经济发展史上海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大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过去的小渔村发展到如今的全球金融中心,上海的经济历程充满了传奇和辉煌。
本文将带您回顾上海经济发展的历史,展示它的崛起与演变。
一、起步阶段上海的经济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当时,上海是一个小渔村,其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作物的种植和渔业。
然而,随着近代中国的开放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上海开始崭露头角。
19世纪末,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
外国商人纷纷来到这里,建立了贸易机构和银行。
这些外国机构为上海带来了先进的商业理念和现代化管理模式。
同时,外国资本的引进也推动了上海工业的发展。
二、近代工业发展20世纪初,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
纺织、造纸、造船、机械制造等行业在上海兴起,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进步。
上海成为了中国最早实行现代化工业制造的城市之一。
上海的工业化进程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长江流经上海,这为原材料的运输提供了便利。
此外,上海还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
三、经济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上海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得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蓬勃发展,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上海积极引进外资,建设了许多经济特区和开发区。
同时,政府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这使得上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进驻。
四、服务业和创新型经济的崛起近年来,上海经济的发展日益注重服务业和创新型经济。
金融、商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成为上海的新亮点。
同时,上海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科研机构建设,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贸试验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为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上海经济仍将继续发展壮大。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doc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
30 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改变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前途和命运。
当我们回首改革开放30 年的伟大历程,展望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光明前景时,作为30年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思潮起伏、感慨万分。
30年风云激荡、30年沧桑巨变、30年艰难拼搏、30年继往开来,这远非短短的20分钟的讲演所能表达的。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30 年来,改革开放的洪流席卷中华大地。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人民用短暂的30年时间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历程,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
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首先,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告别了由国家计划统配一切社会资源的时代。
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逐步构建;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创造的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99%的消费品和95%的生产资料价格已由市场调节。
上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上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窗口。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上海在多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上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上海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的经济总量在近几十年间持续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3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第一。
除此之外,上海还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多家世界知名的金融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吸引了大量的金融人才和资本投入。
这些都为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上海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建设多个科技创新园区和研发基地,吸引了全球众多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创新企业。
同时,上海还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了一批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努力使得上海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再次,上海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和城市化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采取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改造措施。
例如,上海积极推动城市更新工程,对老旧的工业区进行改造,使之成为现代化的创意产业园区。
此外,上海还注重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这些努力使得上海成为了一个宜居的城市,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上海的发展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
首先,上海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例如,上海已经成为中国首个试点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城市,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上海还将加强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高端科技人才和创新企业,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上海将注重加强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上海将加大对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投入。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回眸辉煌的30年,有数不清的丰功伟绩,有数不清的沧海桑田!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
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
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
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
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1978年1月1日,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980年,中国先后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和海南省分别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广西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并进一步开放一批长江沿岸城市,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
1992年,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还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5个保税区、3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
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1东海之滨,潮涨潮落,这样的画面,李国强看了六年.作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安保队长,他有个爱好,就是每天拍摄不同天气下的南汇嘴.日复一日,守在上海最东边的这座未来之城,拍摄同一个风景,这是守门人的〝小幸福〞.李国强珍藏着一本老相册,收集了这些年在他镜头下的浦东生活.翻开相册,这个平凡浦东人的30年,也是开发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浦东风云变幻的30年.李国强出生在浦东大团镇.〝那是西瓜和水蜜桃的故乡,有千亩桃林,青青麦浪,还有百年的上塘老街……〞李国强的父亲有2个姐妹,5个兄弟,全都挤在奶奶亲手搭建的一座棚户房里长大.后来奶奶去世了,房子也被拆掉了,他们一家已很久没有回去过老家所在的地方._90年以前,浦东腹地是广袤的农村,有几千户居民住在棚房内,家家用煤球炉生火烧饭,一场暴雨就能使_万户居民家中进水._87年前,浦东地区仍无一户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在浦东的沿江地带,港区.厂区和居民生活区拥挤在一起,而两公里之外就是一片农田菜地.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拎马桶,升煤炉,一周洗一次澡.父辈一代,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长大的.李国强的父亲作为家中老二,从小还要肩负起照顾弟妹的重担,但他的学习成绩却异常的好.〝我的父亲是个‘学霸’,读书时就经常跳级,他后来上了医学院,当了医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在李国强父亲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伴随着开发开放,浦东人的生活改变了._90年以前,在浦东的100多万_岁以上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年.以上海_90年颁布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来衡量,浦东300多所中小学中,学校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同时达标的仅有7所,无一所三级医疗机构.目前,浦东新区共有基础教育学校670所,学生49.4万,教职员工4.8万;有卫生机构_56所,公立三级医院_所._00多个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村〝家门口〞服务中心,覆盖了浦东所有居村.浦东的建设不只着眼于现代化城区,更延伸到广袤的农村.在李国强一家现在所生活的老港镇,镇上原本破旧的一些民宅被改造成了带花园的精品民宿,木色的床,木质的沙发,房主特意在每间屋子的房顶留一个天窗,住客躺在床上便可以看到漫天星空.按照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到_年,老港镇将建设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成为浦东新区东南部一处沿海生态休闲特色镇.而李国强曾生活过的大团镇,也将依托当地特色的桃子和西瓜等农产品,成为上海市郊重要的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及旅游休闲生态特色镇.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2_90年,李国强刚满_岁.〝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有所改善,私人饭店多起来.〞因看中餐饮行业的发展,李国强独自离家,到周浦一家饭店里当学徒,一年工资2000多元.后来有人请他到一家工厂里烧饭,年薪涨到了3000元.又过了5年,〝看到人家开出租车挺好的〞,他也想去试试.李国强每天早上5时半出门,到半夜才回家.他的个子太高,1.82米的身材〝塞〞进出租车里,头碰到车顶,脚顶着方向盘,一天下来,身体就吃不消.但即便辛苦,李国强还是坚持了下来.〝那时开出租车一天能赚40多块钱,才短短几年,收入就翻了几倍.〞每天穿行在浦东的大街小巷,他深刻地感受着城市面貌的变迁.〝_95年,东方明珠建成的时候,旁边的金茂大厦还在造,环球金融中心所在的地块还是一片荒地.〞如今,一条银城中路贯穿金融城,路的北段一边是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宇群落和世纪大道,路西是风景怡人的滨江大道.〝很难想象这条路过去曾被称为‘烂泥渡路’,一到雨天便水漫泥路.〞进入_世纪以后,浦东的早晨是从地铁的报站声开始的.在陆家嘴地铁站鱼贯而出的人流当中,一个叫余辉的年轻人快步走向金茂大厦,他的身后是一群和他一样步履匆匆的人们,一群群地走进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作为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总裁助理,他在这座大楼的35层有一个办公桌,黄浦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从_90年到_年底,浦东累计引进全球_3个国家和地区的2._万个外资项目,合同外资781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天有4.2个外资项目落户浦东,有_00多万美元投资浦东.这为浦东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平台._年,浦东新增就业岗位_.4万个.陆家嘴金融城50万从业人员中,金融人才达到30万名,金融高管人才约2万名. _年6月_日,浦东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海外人才局,并通过了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的九条措施.10多万名拥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国际化人才来浦东创业和生活,包括3万多名外籍人士.这其中就有拿到〝中国绿卡〞上海第0000_号的罗氏制药总经理威廉·凯乐.退休后,他和家人仍选择留在浦东,一儿一女在浦东的国际学校读书.浦东就像是一座大舞台,为普通人创造了改变生活的机会.6年前,〝不安分〞的李国强退出了出租车司机的行列,成为临港新片区的安保队长,守在滴水湖.南汇嘴观海公园.东海大桥等风景如画的区域,他说,〝上班就是一种享受.〞如今,李国强的父亲已退休在家,每天免费给人看病.他的儿子今年高中毕业,正面临着大学专业的选择.〝如果不是开发开放,我还是个农村里的毛头小子,我的人生也不会出现这么多转机.〞李国强说,〝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我希望他能像我的父亲一样,当一名医生.〞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3〝咔嚓!〞_年的早晨,是从单反相机的快门声开始的.每天早上,李国强5点便早早地出门上班,从老港镇到临港新城,沿着海边一路开,窗外的风光不断变换,看到好的景色,他就下车〝按〞几张照片.45公里的路程几乎没有红绿灯,20分钟便实现了从〝老城〞到〝新城〞的穿越.去年8月,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揭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落户临港.今年8月,在新片区成立一周年之时,一群〝胆大〞的游客组成首支〝临港工业旅游团〞,登上了东海之滨的海上钻井平台.〝十几年前,来临港的人很少,当时临港几乎没有文旅和娱乐设施.〞上海滴水湖商业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慧俐说,从〝大开发〞转向〝聚人气〞,临港在承担更深层次开放的国家战略同时,在软实力的文化旅游生态上也实现了飞跃.而这正是浦东人追求更高质量发展.更高品质生活的缩影.30年来,浦东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而在软实力上,同样以细无声的方式滋润着人们的生活.在城区的黄金地段,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民生艺术码头.船厂_62.艺仓美术馆,一个个冉冉兴起的文化.商业.产业地标,一座座随时可走进的望江驿,串联起了长达_公里的浦江东岸.上海艺仓美术馆的艺术总监张熹在闲暇时最喜欢从办公室的窗口拍摄滨江大道.〝_年前,这里还是老白渡煤仓的废墟,如今已成了网红打卡点.〞张熹说,〝看着这里一天天热闹起来,我就想用镜头记下生活在浦东的这份幸福感.〞〝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浦东新区领导告诉记者,未来,浦东将着力构建覆盖底线民生.基础民生.质量民生的大民生格局,推动社会事业从均衡化向优质化提升.在教育方面,将建成各类基础教育阶段学校670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_所.医疗方面,公利医院.浦东医院.人民医院.周浦医院等4家医院将实现〝二升三〞.养老方面,在全区〝东西南北中〞布局一批大型养老机构,在〝家门口〞服务站嵌入为老助餐等服务,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未来几年,上图东馆.上博东馆.大歌剧院.浦东美术馆.浦东足球场等地标性文化设施将陆续建成,打造成国际文化会客厅.最近,李国强和他的一班摄影爱好者们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拍摄一组反映浦东30年变迁的照片.他们跑到浦东机场拍摄早晨起飞的第一架飞机;在小洋山码头拍下照进上海的第一缕阳光;他们走进农村,拍摄农民的〝菜篮子〞;回到曾经生活的老房,拍下那条小时候奔跑过的弄堂……把自己与时代共起伏30年记录在镜头里.合上厚厚的相册,光阴倏忽而过,这座城市与浦东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有些东西不会改变,如同老父亲几十年如一日治病救人的坚守,如同守门人每天拍摄同一风景的执着.这就是浦东人的情怀,这就是,浦东精神.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4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经过30年的开发开放,浦东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30年来,浦东树立了改革的标杆,竖起了开放的旗帜,开拓了创新的道路.进入新时代,浦东再出发,脚步仍将须臾不停——〝十四五〞的发展在起步,两万亿元的目标在前方.从黄浦江往东边望,是太阳每天升起的地方,也是上海城市天际线不断变更的地方.经过30年的开发开放,浦东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了一座功能齐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看100年的中国到上海,看30年的发展来浦东.这说明,浦东过去的成功,充分折射出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通往现代化道路上所具有的世界价值.未来浦东的窗口意义,是要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新思路,让这片土地有了生命力_年元月,盒马鲜生第一家门店在位于浦东的金桥国际商业广场开业.这个开在商场里的商店,它有点像超市,可以买到各式来自国内外最时新的商品,它也有点像饭馆儿,买到的肉类.海鲜可以在店里现做现吃,甚至它还开通了配送服务,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下单坐等送货上门.这么〝神奇〞的商店,自然一开张就自带〝流量〞,吸引了不少市民来这里购物尝鲜.老百姓瞧着新鲜.吃着新奇,不少业内人士却纳了闷,这样一个多业态融合的商店是怎么开出来的.其实,盒马一开始自然也是注册无门,但是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的〝窗口无否决权机制〞,让盒马不至于无功而返.所谓〝窗口无否决权机制〞,是浦东从_年起开始实施的一项改革措施,是指在浦东企业服务中心里,要求〝说Yes不请示,说No要报告〞:对不属于本部门事项的,不设路障设路标;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打回票打清单;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不给否决给路径.因此,尽管盒马想要办理的许多手续都没有相关先例,但秉持着〝窗口无否决权〞的态度,服务中心将复杂问题〝照单全收〞交由后台研究,并和企业进行积极讨论,最终决定将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同时纳入经营许可证,还首次把互联网功能业态加入其中.现在,盒马金桥门店已经被公认为国内的〝新零售第一店〞,更多的门店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盒区房〞一时成为美谈.盒马和浦东的合作也更加深入——今年4月,盒马宣布在浦东设立总部.回顾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史,这种勇当开路先锋,敢于突破攻坚.示范引领的〝性格〞,从一开始就镌刻在了浦东的〝基因〞里面._90年9月,伴随浦东宣布开发开放,陆家嘴.外高桥.金桥三家开发公司在由由饭店挂牌,率先启动相应区域的开发建设.翌年,上海市政府向三家开发公司正式出让浦东9.7平方公里土地的使用权时,他们创新地采取了〝成片受让.开发.转让.再受让〞的方法运行,〝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土地开发模式由此诞生.〝观念一新,土地成金〞,让浦东开发开放伊始面临的一步〝死棋〞,满盘皆活.时针拨转到_世纪,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等,也都是在浦东率先启动.从_年的〝一枝独秀〞到_年全国共有_个自贸区先后成立,3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分层次分领域复制推广,来自浦东的〝头雁〞效应显著.对于这30年来的变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曾用两个〝而是〞进行评价:上海从浦东开发开放到自贸试验区建设,一直坚持自主创新,不搞〝政策洼地〞,而是始终围绕制度创新;浦东的改革没有依靠向国家要优惠政策,而是采取新思路.新理念.新发展方式,实现农田滩涂变身现代化城区的转变.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5与浦东屡屡承担起试验性改革重任伴随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令人感到惊讶的〝浦东速度〞——_93年1月,在凛冽的寒风中,中外合资企业上海日立电器打桩开建,投资金额5500万美元.谨慎的日方代表不放心地追问浦东的领导:新厂房多久可以完工.按照行家估计,在这片6.4万平方米农田上,要建起4.3万平方米.安装200多套设备的现代化工厂,需要840天.浦东给出的回答是:一年,〝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日方代表感到震惊之余,也在日后连续_次追加投资,表达了对浦东的认可和信心.浦东开发开放后,土地上同时开工建设的工地最多时达到2000多个,随处可见吊车高耸,一片火热气象._96年时,浦东新区每昼夜消耗的建筑材料体量达到10万吨.这一年_月_日,英特尔公司在中国建立的首家制造企业英特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在外高桥保税区动工,首期投资达9900万美元.开工典礼上,时任英特尔中国区第一任总裁的简睿杰如此评价〝浦东速度〞:浦东工厂是英特尔在全世界落地最快的工厂.这些〝奇迹〞的背后,是浦东人干事创业的志气.心气.朝气,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拼劲.闯劲和激情.在如今浦东大道_1号浦东开发陈列馆——原来的浦东开发办公室里,这些果敢的拼搏印记一一呈现:两张小桌子,九个人共用,洽谈的都是当初非常重要的投资项目;一辆〝老坦克〞凤凰牌自行车,是当时办公人员出行的工具〞;陆家嘴中心区域的模型沙盘,四座地标性建筑边上还有一个〝小弟弟〞,那是30年前浦东最高的建筑,一座24米高的消防瞭望塔,形成了鲜明反差.还有更多普通的浦东人,同样参与到了浦东开发的进程里.上海建工集团塔吊师傅魏根生,用他和工友们〝吊〞起的楼,丈量着陆家嘴的高度,勾画着浦东崭新的天际线:环球金融中心,492米;上海中心大厦,632米._92年入职陆家嘴集团从事摄影工作的姚建良,一年一张以东方明珠为原点的浦东陆家嘴俯瞰图.一年一张从和平饭店望去的浦东岸线,耐心记录下浦东的生长.退伍老兵沈入群,和战友们用踢正步的方式测绘,绘制了一张张浦东地图,也绘制出了浦东日新月异的发展.这样的精气神,一直被延续到了现在,也体现在了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当中.更大规模的临港特斯拉超级工厂,复制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神奇一幕.开市一年半的科创板,组成了高科技〝硬核〞方阵,诞生了全球最大规模IPO,浦东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已经覆盖长三角28座城市.还有对长三角一体化有着重大意义的机场联络线,浦东多个地块的征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其中三林南站项目的土地征收在启动当天即实现清盘.曾经有一位外国学者这样表示:在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的中国发展模式中,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个人感悟。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把握未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段历史进行概述,包括背景、主要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外资、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措施,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有力推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改革路径。
同时,也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避免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也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态度。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一成就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开放贸易政策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
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浦东新区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
内容目录内容目录..................................................................................................................... . - 3 - 图表目录.............................................................................................................. - 4 -一、历史视角:浦东新区30 年开发开放回顾..................................................... - 5 -二、经济视角:“金融+贸易”为基石,“浦东速度”全国领先............................... - 8 -2.1 “金融+外贸”为基石,“浦东速度”全国领先............................................. - 8 -2.2 浦东新区金融优势突出,并更重自主改革............................................ - 9 -2.3 高质量发展驱动,浦东新区或向“金融+科技”发力.............................. - 10 -三、政策视角:“五大中心”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11 -3.1 近5 年浦东新区主要发展政策梳理..................................................... - 11 -3.2 从最新发展规划政策看30 周年后浦东新区开发“战略新空间”............ - 12 -3.3 从深圳特区40 周年发展方向窥探30 周年后浦东新区开放方向........ - 14 -四、投资建议:................................................................................................. - 16 -五、风险提示:................................................................................................. - 17 -图表目录图表1:浦东新区行政规划图.................................................................................. . - 6 -图表2:2013 年以来上海自贸区发展及扩容时间轴........................................... - 7 -图表3:1997-2018 年浦东新区金融业生产值及占比......................................... - 8 -图表4:2005-2018 年浦东新区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 - 9 -图表5:1995-2018 年浦东新区房地产生产值.................................................... - 9 -图表6:2000-2018 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额........................................................ - 9 -图表7:2009-2019 年上海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 9 -图表8:近五年浦东新区和深圳GDP 及增速................................................... - 10 -图表9:浦东新区和深圳第二、三产业占比...................................................... - 10 -图表10:2014-2018年上海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总收入........................ - 11 -图表11:2013-2020 年上海和浦东新区主要发展政策梳理.............................. - 12 -图表12:2017-2035 年浦东新区规划空间格局................................................ - 13 -图表13:2017-2035 年浦东新区城区规划....................................................... - 13 -图表14:从科技创新、自贸区建设、金融等方向看浦东发展或在各领域的“破局点” ........................- 14 - 图表15:深圳特区40 周年谋定后各领域发展主要要点梳理........................... - 15 -图表16:2016-18年上海与深圳科技型企业研发状况对比............................... - 15 -图表17:2020年1-9月新注册企业总资本....................................................... - 16 -图表18:把握浦东新区30周年主题的细分投资方向....................................... - 17 -一、历史视角:浦东新区30 年开发开放回顾1990 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以浦东开放破局上海及长三角快速发展。
中国开发区30年发展成就及未来发展思路
中国开发区30年发展成就及未来发展思路[摘要]中国开发区是在经济特区建立之后兴办的特殊经济开发区域。
基于开发功能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区。
近30年来开发区在投资环境、经济总量、效益水平、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新时期开发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开发区如何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有必要在开发区功能整合、目标优化、体制改革、资源集约、绩效评价、动态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突破。
中国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近30年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研究梳理开发区的历程、成就、经验,展望新时期开发区发展形势与思路,对于开发区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开放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在那里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四个经济特区充分利用比邻香港、澳门、台湾的优势,大胆吸收境外资金、技术进区投资,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经济发展形势较好。
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特区等地之后,明确指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于1984年5月正式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同时为使这些城市尽快形成较为配套的基础设施,创造对外资有较强吸引力的“小环境”,推进这些城市的经济技术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这些城市“有些可以划定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某些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
由此,在这些沿海港口城市首批兴办了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其中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被誉为“神州第一开发区”。
近30年来,我国已批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54个。
上海近年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上海近年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上海近年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上海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2019年,上海的GDP超过3万亿元,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也逐渐增加。
这表明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其次,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积极进展。
过去几年,上海逐渐推动产业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力度。
具体而言,上海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打造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此外,上海还积极引进了一系列国际知名企业,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上海是中国金融业的重要枢纽,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改革的深入推进,上海的金融业逐渐与国际接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自贸区板块设立以来,上海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股权融资和创新型科创板的试点城市。
这些举措为上海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巩固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然而,在上海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高房价和人口压力已成为上海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虽然上海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房地产市场的紧张局势,但长期以来持续的房价上涨对普通居民的购房压力仍然较大。
此外,上海的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给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上海在高端人才的吸引和留住方面仍面临挑战。
虽然上海拥有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但在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方面仍有待提高。
与此同时,上海的高房租和生活成本也成为了吸引高端人才的障碍,这导致一些人才选择去其他一线城市或国外发展。
对于未来的趋势,上海在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充满活力。
首先,上海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
级 的相 关 的 专业 规 划都 要 开 展 .不能 等 总体 规
划批下来或者是编制完 .这些 问题怎么办7实际 上现在编制的理念 、观念也好 ,或者是法制的规 定 ,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 还要解决。
一
地方城市 .针对地方城市的问题 ,根据地方的特 色 、地方的发展需要 ,有针对地在做很多完善型
【 收稿 日期】2 0 —1 —1 08 0 5
放到地方还是 自上而下 。在分权的情况下造成
的混乱大家看得很清楚 ,为什 么现在很多政策往 回收 ,也是这样 的问题 。如果我们以这个思维把
l8∞ 璐∞ 融 1 < ∞ 01 m 2 2彗 0广 z 20 o 8∞
^ 萍 洽壁 C 》 兰 卫 、 J一 l 一 z 舌 罢 ≤
改革开放 3 年 :回顾与展望 0
赵知敬
在学 会 年 会 上 畅谈 改 革开 放 3 年 , 个题 目 0 这 太 大 ,从 时 间跨 度 上看 ,人 生 阅历 半 辈 子 .要 用 半 天 的 时 间 ,概 括规 划 行 当取 得 的成 就 .还 要 展
的 .研究型的规 划,其实这些规划如果真正按照
国 家两 大 文件 ,《 乡规 划 法 》 城 ,和 《 制办 法 》 编 ,
真正地说里面很 多东西涉及不到 .所 以我们很 多
规 划 ,是 怎 样去 合 法 性地 进 行 实 施是 个 问 题 。 比 如说 总 体 规 划 尤其 是特 大城 市 的总 体 规 划 ,要 花 很长 时间 审批 下 来 ,但 是 跟 总 体规 划有 关 的 区
【 中图分类 号】 T 4 u9 8
上海市经济发展分析
上海市经济发展分析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几十年里,上海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其成功的背后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上海市的地理位置优势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上海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毗邻杭州湾,这使得上海具备了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而其紧邻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使得上海能够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和优势,进一步推动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上海市的开放政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市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打造开放型经济。
上海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流入。
特别是自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以来,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优惠的条件,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的入驻。
同时,上海也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上海市的金融中心地位上海市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金融业一直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一系列的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为上海市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并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人才。
同时,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上海也逐渐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首选目的地之一,这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市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四、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投资的不断流入,上海市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升级和优化。
曾经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型,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以金融、航运、贸易、信息技术等为主导的产业布局,这使得上海在国内外市场上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五、上海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一方面,上海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
另一方面,上海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向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迈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与展望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它的开启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的时期。
经过30年的持续发展和改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展望进行探讨。
二、改革开放的背景1978年,中国政府意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问题,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试点。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场大变革,它通过解放生产力和改革经济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三、经济发展阶段1.起始阶段(1978-1992)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激发市场活力、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增长。
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实现了几次跨越式发展,由最初的几亿元人民币发展为数千亿元人民币。
2.发展阶段(1992-2003)在1992年,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三条红线”政策,旨在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
此时的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外贸发展也呈现井喷之势,进出口增加数倍。
3.增长阶段(2003-2012)在2003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了国内外专家预期的8%,这一数字维持了10年左右。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和泡沫化,同时政府也推动了PPP项目,鼓励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国内市场。
4.转型阶段(2012至今)在世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内治理能力的改善下,中国开始了转型期,以实行适度扩张和内需驱动为主要目标。
2013年,既定的改革方案开始向关键行业扩展,改革对银行、股市和房地产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同时,中国开始突出创新、技术和创意等新经济发展,带动全民的创新。
四、经济发展指标1.GDP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GDP总量已经在全球排名第二。
2.外贸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对全球贸易的贡献率达到了15%以上,这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极其重要的角色。
小析上海市近30年城市化进程
小析上海市近 摘要^从1.人口职业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市化的 发展变化情况。
(以下所有数据来整理自上海市统计局颁布的30年城市化进程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三方面分析上海市城2010年上海市统计年鉴)1.人口地域空间聚集与人口职业转变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及城市化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份 常住人口(万人〉户緖人口 (万人)城镇化率1980 1152 1146. 52 61.3 1985 1233 1216. 69 63.8 1990 1134 1283. 35 67.4 1995 1414 1301. 37 70.8 2000 1608. 6 1321.63 74.6 20051890.26 1360. 26 84.5 20102302.661412. 4288.9海市人口变化3000 2000 1000[囲畀』0分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市是30年来户籍人口有所増加,而常住人口翻了一番.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有大虽外来人口迁入.人口密度大幅度增加。
这说明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吸引力.吸引大 竝外来务工人员。
□常住人口 (万 人)■户籍人口上海市城镇化率(滋分析:上海市在现代中国诸多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中是走在前列的.1980年起步时间较早,发展迅速。
如2000年以及2000年到2010年实现了两个跨越式的进展。
城市化的速度将诚今已处于城市化的后期,缓。
2 •产业结构改变上海市30年各五年规划时期的产业结构上海市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时期(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垂期六五”时1 871. 2474.20 1 349. 98447. 0623. 89期七五”时3 162. 79132. 52 2 105. 23925. 0429. 25期八五”时8 017.61213.47 4 698. 27 3 105. 8738. 74期九五”时19 157.33365. 769 434. 909 356. 6748. 84期十五”时34 965. 87412.4116 507. 9718 045. 4951.61期卜一五”时69 348. 55535. 4229 846. 9538 966.1856. 19城镇化率(%上海市产业结构J■<—t.r -1. . I II .时期 ”时期七五 八五九五 五十五"六五"时期产业结构口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口第三产业45 000 40 000 35 000 30 000 25 000 20 000 15 000 10 000 5 000六五A第三第三产业 第L 业72%廿一五”时期产业结构分析:1980年~2010年.农业产值所占比垂从4WF 降至1%而第二产业比車的下降与第三产业比重的显著増加, 体现了上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与城市转型。
2024年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总结范文自从国家提出开放型经济战略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回顾过去的一年,2024年是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一年,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成果丰硕。
以下是对2024年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的总结。
一、开放型经济理念深入人心2024年,我国大力宣传和普及开放型经济理念。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广泛传播开放型经济的理念,提高国民的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
同时,各级政府还积极组织开放型经济知识培训,加强对经济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开放型经济素质和能力。
经过一年的努力,开放型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二、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202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我国坚持扩大开放,积极拓展市场,打造更加便利高效的贸易环境。
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改革,推动全球贸易体系的开放和发展。
这些举措使得我国的外贸进出口规模再次实现大幅增长,保持了良好的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外商投资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外商投资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政府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合理规范外商投资行为,并且鼓励外商增加在我国的投资规模,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些举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四、开放型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开放型经济特区的支持。
积极推动开放经济特区的发展和创新,加大政策和资源倾斜力度,引导特区在经济制度、管理模式、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这些特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试验田和示范区。
特区的经验和做法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五、科技创新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2024年,我国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合作与交流,吸引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开放型经济30年回顾和展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章程。
上海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外经贸改革、发展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涉外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和贡献,为全国对外开放总体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全市外贸总额从1978年的30.2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829.73亿美元,增长了90多倍,占全国的13%。
吸收外资始终位于中国对外开放前列,从1980年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迅达电梯开始,到2007年底,共实际利用外资746.8亿美元,占全国的9.8%。
外资企业交纳税金从1990年的3.90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399.55亿元,占全市29.1%;就业人数从1992年的16.52万人扩大到2007年的290.01万人,占全市的31.9%;在本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93年的14%提高到2007年的66.02%。
全市对外投资总额从1995年的1746.7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6.49亿美元,年均增长37.41%,占全国的3.4%。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从1985年的1292万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3.47亿美元,年均增长33.42%,占全国的8.7%。
一、上海外经贸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外经贸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改革开放、城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提升、提供就业机会、企业技术改造和加强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外贸进出口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运行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30年来,上海外经贸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发展之路。
2007年,上海外贸出口1439.3亿美元,进口1390.4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47.6倍和1045.4倍。
外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贸易规模稳步扩大。
30年来,上海外贸进出口年均增幅为17.4%,进口、出口年均增幅分别为27.3%和14.9%。
近年来,进口额多次超过出口额,进出口贸易逐步实现平衡发展。
二是贸易结构优化,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衡发展。
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由1978年的2.56%提升到2007年的55.4%,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则由97.4%下降到37.5%。
三是贸易主体结构呈现多元化。
1978年,国有企业基本垄断了上海外贸业务。
2007年,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占全市外贸
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68.3%和9.7%。
四是市场多元化趋势较为明显。
2007年,上海对欧洲、美国、日本和香港四大传统市场出口合计为994.0亿美元,占当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69.1%。
而1978年,这四大市场出口23.4亿美元,占比为81%。
五是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加快。
1978年,上海出口商品以轻纺、农副产品为主。
如今,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了外贸出口的主力军,2007年的出口占比分别为68.48%和39.22%。
六是口岸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长三角”功能增强。
2007年,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额为5209.1亿美元,为1985年的35倍,在全国占比23.96%。
江浙两省企业在上海口岸报关额占上海口岸进出口额的40.5%。
回顾上海外贸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上海在外贸体制上进行了以“简政放权”为中心的改革,大力推进工贸结合、技贸结合,在外贸业务上进行了以“搞活经营”为主旨的探索,推进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以“改善环境”为重点的拓展。
外贸进出口规模从1979年38.78亿美元发展到1991年80.44亿美元,年均增长5.8%。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后,上海在深化外经贸企业改革、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大外经贸”战略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外贸实现了快速发展。
1992年上海外贸出口额相当于“六五”和“七五”出口的总和,而“九五”期间前4年的外贸出口额已达到“八五”的1.8倍。
进入21世纪,上海立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对外经济贸易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出了发展“大外贸、大口岸、大通关”的工作方针,形成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本市贸易与口岸贸易并举、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并举、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并举的指导思想,在发展规模、运行质量、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建国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阶段。
2007年,上海外贸进出口为2000年的5.17倍,年均增长26.5%。
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硬环境建设均有长足发展。
大批国际航运巨头落户上海。
2000年6月,市政府开始实施的“大通关”工程,试点口岸通关电子化和通关新模式,并探索实行了无纸通关,在外高桥保税区实现“直通式”通关、松江出口加工区实现“快速通关”,并尝试“提前报检报关、实货放行”的通关新模式,提高通关效率。
2003年10月,上海口岸在全国率先实施“5+2天”通关工作制。
“十一五”期间,上海进一步建立跨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加强上海口岸与全国,特别是长三角经济的联动发展。
(二)吸收外资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的贡献日益增强
30年来,上海吸引外资始终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列,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88万个,吸引合同外资金额达1294亿美元,实到外资近750亿美元。
上海外资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一是大型跨国企业纷纷投资上海。
1978 -1990年,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上海投资项目近200家。
浦东开发开放后,大型跨国企业到沪投资迅速增多。
目前,财富500强企业中有257家在上海已有投资,占全世界481家(19家内资企业除外)的53%,占全国总量的65%,投资项目达到1884个,约占全国47%,合同外资227亿美元。
二是外资大项目增多。
截至2007年,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数量占全市的11.8%,外资金额达340亿美元,占比71.8%。
这些资金雄厚的项目技术含量高,许多具有世界品牌专利。
三是跨国公司“总部经济”集聚效应明显。
截至2007年底,落户上海的外资企业总部机构达到593家,占全国总量40%以上,成为我国拥有总部机构最多的城市之一。
四是吸收外资有力推动了上海产业机构升级和“四个中心”建设。
30年来,外资企业已成为上海市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石化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精品钢材等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大部分产业中,总资产、工业总产值、利润和税收在一半以上。
外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它所有制工业企业。
第三产业吸收外资比例平稳上升,2007年占比66.9%,而2001年占比为25%。
在金融、贸易、航运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外资都成为产业的生力军。
五是外资企业运营情况良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截至2007年,上海近5万家外资企业的存活率为68%、运营率为61.5%,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4个和29个百分点。
六是外商投资为上海经济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外资企业利润总额从1990年的11.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913亿元;缴纳税金、就业人数逐年提高;1992 -1997年,上海吸收外资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为20%左右,2001 -2007年贡献率在16-19%之间;在本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93年的14%提高到2007年的60%以上;外贸出口贡献度“八五”、“九五”、“十五”年均分别为18%、45.8%和63.4%,2007年为7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