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进展及展望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也日益受到学界的。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背景中国经济史研究主要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学者开始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史研究得到了广泛重视,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

当前,中国经济史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为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学者们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深入挖掘和梳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规律。

这些文献包括古籍、档案、碑铭、民间文书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考古发掘法考古发掘法也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学者们能够了解古代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手工业、农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3、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是通过深入了解当今社会的经济现象和发展趋势,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经济的演进和变化。

三、研究成果1、对古代经济的研究学者们对古代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

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的研究,学者们揭示了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如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的商贸交流等。

同时,学者们也探讨了古代经济制度、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对近现代经济的研究学者们对近现代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近代经济史、计划经济史、改革开放史等方面。

通过对历史档案和口述史料的挖掘和分析,学者们揭示了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和经验教训,如统制经济、计划经济的利弊得失,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等。

同时,学者们也深入探讨了近现代经济政策、思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四、未来展望随着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____水平,____群体显著扩大.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____水平,____群体显著扩大.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

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

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1.引言1.1 概述近几年来,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在经济方面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在社会进步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快速崛起为世界强国。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积极拥抱全球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连续多年保持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家,外贸额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同时,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迅速崛起,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社会进步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领域的改善,使得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人民的健康保障得到了有效加强,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体制不断改进,教育资源不断优化配置,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更多的人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

此外,我国在环境保护、扶贫攻坚、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总而言之,近几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仍面临着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继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深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内容,读者将对文中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和目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近几年来的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

在经济发展方面,将探讨经济增长的速度、产业结构的转型、对外贸易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我国经济要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我国经济要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经过“十五”规划头四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可能达到1400美元。

未来5—15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能否妥善应对,将决定国内发展的基本走势。

(一)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经济总量显著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

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本质上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的问题。

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技术水平低制约着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增长潜力的发挥。

(二)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体制改革滞后,既不利于通过市场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又不利于政府弥补市场缺陷造成的社会代价。

二是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不利于消除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的内在动因。

三是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参数失真,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四是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容易导致不计成本、忽视效益的低水平扩张。

近五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五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五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近五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了社会组织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问题,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随后,通过对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观察和总结,探讨了近五年来相关研究成果的特点和成就。

接着,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期为未来的社会组织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全面综述,详实分析,为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路指引,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社会组织研究、文献综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发展现状、热点问题、研究成果、未来方向、意义、价值。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五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社会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对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补充。

由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开展对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的探索和分析,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组织的认识,还可以为我国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凸显,成为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

加强对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深入挖掘社会组织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2 研究意义社会组织是社会中非政府部门的组织形式,其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社会组织能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通过对社会组织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组织在不同领域的活动以及其对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的脉搏和发展方向。

我国区域市场研究进展与展望

我国区域市场研究进展与展望

特别是作为现代经济活动载体的区域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关于 区域市场研究 的 内容主要包括 内涵 、 成因、 结构、 机制 、 扩张模式及其在 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避免 的障碍 等, 但这些研究多侧重于对发达地 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 的研究 , 而对中东部及农村欠发达地 区 的研究相对不足 ; 多侧重于区域市场内部的研究, 而对区域 问的合作研究相对不足 。 随着我国市场 经济的发展及建立全 国统一市场的要求 , 在今后的研 究中应加强西部地 区及城镇 、 城乡和区域间 合作的研究, 并加强定量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分工基础 上 的市场 组织形式 Ⅱ。⑥ 区域 市场是 区域 经济发 展到一 定程度后 , 0 ] 产生 于区域之 问 的统 一市场 [。⑦ 区域 市场是指处于不 同空间 的区域 市场之 间的联系和融合 程度 】 “ 】 2 。
以上 学 者从 不 同 角度对 区域 市场 内涵 进 行 了 阐述 , 都有 一 定 的局 限性 。笔者 认 为 , 但
12 区 域 市 场 成 因 研 究 .
我 国学 者对 于 区 域市 场 的成 因也 是各 抒 己见 ,但 大 多都 认 为劳 动地 域 分 工是 其 形成
的先 决条 件 。
此外 , 张可云和 马建设还认 为区域 市场发育 、 经济体 制完善 、 区域开 放也是其 形成 的必要 条件 口31 , 4 1 ]  ̄ 。卢彦 、 曾坤 生认为除 自然条件外 , 劳动力 、 资本 、 技术 、 历史基础 、 教育、 化、 文 经营管 理 能力 、 治体制 、 政 市场交 易设施及 制度等非 自然要 素的地域差别 是其形成的一般条件 5 陈 1。 ] 红 儿在 综 合 了学者 的观 点后认 为其 成 因主 要 有三 种 : 内在 矛 盾 说 、 济 利 益 说 及 综 合 成 因 经 说 n 。阳 国新认 为 生产力 发展 的 区域差 异是 区域 市场 形 成 的前提 条件 , 交通 运输 和信 息 开 发 是客观 条件 , 区 自然 、 地 经济 资源 的差 异则 使其 更具 地 方特 色 , 而地 区经 济 政策 的差 异 强 化 了区域 市场 间的差异 特征 口 。朱传耿 等人 认为 区域市 场形 成可分 为 内在 因素和外在 因素 两种 [。 内在 因素包 括人 类 的 消 费需 求— — 区域 市场 形 成 的原 动力 、 】 ] 劳动 地 域分 工—— 区 域市场 形 成 的先 决条件 。外在 因素包 括 区域 生 产 力水 平 、 区开 放程 度 、 方 市 场 发育 状 地 地

中国状况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中国状况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经济发展1. 经济增速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GDP总量达到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

2. 产业结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3. 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2019年,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均有所增长。

二、社会发展1. 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1%,预计“十四五”时期将突破20%。

2. 教育事业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果。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915万人,研究生招生9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76万人,初中招生1556万人。

3. 医疗卫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到91.6亿人次,卫生总费用达到7.6万亿元。

三、文化繁荣1. 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4.4万亿元,同比增长8.4%。

2. 传统文化保护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加大投入力度。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四、生态文明建设1. 环境保护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重点流域和海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 能源结构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占比逐年提高。

2019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3%,比2018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代际流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代际流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专题述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代际流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保忠陈新忠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代际流动研究日益成为各界学者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改革开放后以代际流动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分析,可将该研究划分为探索、积累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现有研究虽然对代际流动的内涵特征、价值取向、内在机理和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但归纳起来,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教育投资收益研究、教育代际流动研究、职业代际流动研究和收入代际流动研究等方面。

由于研究的国情复杂、主体广泛、理论欠缺、经验不足,导致我国在代际流动研究上出现缺乏有机统一、学科关照不够、实证理论分离、主观倾向严重等问题。

展望未来,我国代际流动研究应通过构建本土化理论、创新系统化布局、加强科学性方法、强调多样化视角以及重视国际化经验来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代际流动;研究回顾;研究展望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教育发展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机制与政策研究”(9ZDA066)中图分类号:C912.5/D013文献标识码:A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综合实力不断跃升,但随之出现的潜在社会矛盾和风险也逐渐增加,收入差距过大、阶层固化问题日益凸显,贫富两极分化、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十分严重。

追根究源,实质是应然的社会发展规律和实然的社会阶层固化带来的无法规避的社会问题。

代际流动作为衡量社会公平与和谐程度的关键指标,是指代际间社会地位的传递模式、流动方式及其变化规律。

①在这种背景下,哪些群体通过代际变迁成为社会优势阶层?改革以来的社会结构是愈发开放还是陷入囹圄?在优质资源获得上究竟是阶层固化的代际传承还是打破壁垒的机会平等?这些矛盾不仅被代际流动研究者重视,同时也是时代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文章编号:2096-5982圆021)03-0071-06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代际流动研究回顾判断某个研究领域的发展阶段以及在该阶段的状态,可以通过一定时期内文献数量的变化情况来反映。

经济话题面试题目(3篇)

经济话题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家战略。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本篇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意义、转型升级中的机遇与挑战、应对策略及未来展望。

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分析(1)全球经济格局变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3)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需要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2. 意义(1)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促进社会和谐:通过转型升级,推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三、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机遇与挑战1. 机遇(1)科技创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

(3)国际市场: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 挑战(1)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压力,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2)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制约着经济转型升级。

(3)国际竞争加剧: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

四、应对策略及未来展望1. 应对策略(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3)深化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行业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

行业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

行业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第1章行业概述及宏观环境分析 (3)1.1 行业发展背景 (3)1.2 宏观环境分析 (4)1.3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4)第2章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5)2.1 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5)2.1.1 宏观市场规模 (5)2.1.2 区域市场规模 (5)2.2 行业增长趋势预测 (5)2.2.1 增长动力 (5)2.2.2 制约因素 (5)2.2.3 增长趋势预测 (6)2.3 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6)2.3.1 产品类型细分市场 (6)2.3.2 应用领域细分市场 (6)第3章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6)3.1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6)3.1.1 市场竞争主体 (6)3.1.2 竞争程度 (6)3.1.3 竞争策略 (6)3.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7)3.2.1 A公司 (7)3.2.2 B公司 (7)3.2.3 C公司 (7)3.3 市场份额分析 (7)3.3.1 总体市场份额分布 (7)3.3.2 细分市场份额 (7)3.3.3 市场份额变化趋势 (7)第4章行业产业链分析 (7)4.1 产业链概述 (7)4.2 上游产业分析 (8)4.3 下游产业分析 (8)第5章行业技术创新与研发动态 (8)5.1 技术创新趋势 (8)5.1.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 (8)5.1.2 5G通信技术的应用 (8)5.1.3 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 (9)5.2 研发动态分析 (9)5.2.1 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9)5.2.2 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 (9)5.2.3 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 (9)5.3 技术创新对行业的影响 (9)5.3.1 提高生产效率 (9)5.3.2 促进产业升级 (9)5.3.3 催生新兴产业 (9)5.3.4 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10)5.3.5 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 (10)第6章行业热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10)6.1 热点应用领域分析 (10)6.1.1 智能制造 (10)6.1.2 新能源汽车 (10)6.1.3 生物医药 (10)6.1.4 5G通信 (10)6.2 发展趋势预测 (10)6.2.1 数字化转型 (10)6.2.2 绿色低碳 (11)6.2.3 智能化升级 (11)6.2.4 跨界融合 (11)6.3 市场机会与挑战 (11)6.3.1 市场机会 (11)6.3.2 市场挑战 (11)第7章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11)7.1 区域市场概况 (11)7.2 主要区域市场分析 (12)7.2.1 华北地区 (12)7.2.2 东北地区 (12)7.2.3 华东地区 (12)7.2.4 中南地区 (12)7.2.5 西南地区 (12)7.2.6 西北地区 (12)7.3 区域市场发展前景 (12)第8章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13)8.1 投资机会分析 (13)8.1.1 政策扶持带来的投资机遇 (13)8.1.2 市场需求增长带来的投资机遇 (13)8.1.3 技术创新带来的投资机遇 (13)8.2 投资风险分析 (13)8.2.1 政策风险 (13)8.2.2 市场风险 (13)8.2.3 技术风险 (13)8.3 投资策略建议 (13)8.3.1 关注政策导向,把握政策红利 (14)8.3.2 深入研究市场,挖掘市场需求 (14)8.3.3 着眼技术创新,关注核心竞争力 (14)8.3.4 多元化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 (14)第9章行业发展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 (14)9.1 发展驱动因素 (14)9.1.1 政策支持与产业扶持 (14)9.1.2 市场需求增长 (14)9.1.3 技术进步与创新 (14)9.1.4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14)9.2 制约因素分析 (14)9.2.1 资源与环境约束 (15)9.2.2 市场竞争加剧 (15)9.2.3 技术创新不足 (15)9.2.4 政策法规调整 (15)9.3 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15)第10章行业未来展望与趋势预测 (15)10.1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5)10.1.1 技术创新驱动 (15)10.1.2 市场需求升级 (16)10.1.3 产业融合加速 (16)10.1.4 政策支持与引导 (16)10.2 行业未来市场预测 (16)10.2.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16)10.2.2 市场竞争加剧 (16)10.2.3 市场细分趋势明显 (16)10.3 行业发展建议与启示 (16)10.3.1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16)10.3.2 优化产业结构 (16)10.3.3 提升品牌影响力 (16)10.3.4 深化产业融合 (17)10.3.5 关注政策动态 (17)第1章行业概述及宏观环境分析1.1 行业发展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行各业蓬勃发展。

“十一五”期间至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基本任务、前景展望和政策取向

“十一五”期间至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基本任务、前景展望和政策取向

著提 高 。 到 2 0 20 年 基 本 实 现 工业 化 的 主要 判 断 标
准包括 : ( l) 农 业 劳 动 力 比 重 应 当 明显 下 降 , 农 业 劳
动者 比重 可 望 降到 40 % 以 下 。 ( 2) 三 次产 业 的 比例
关 系 应 当接 近 目前 世 界 中等 收 人 国 家 的 平 均 水 平
“ 十 一 五 ” 期 间至 20 2 0 年我 国经 济社 会 发展 的 突 出矛 盾 、 基本 任 务 、 前景展 望 和 政 策取 向`
国务 院发 展 研 究 中心 课题 组
一 、 未来 一 1 年 经 济 社会 发 展 面 临 的突 出矛盾
经 过 “ 十 五 ” 规 划头 四年 的努 力奋 斗 , 我 国经 济
到 20 10 年 可 能 达 到 46 % ( 即 2 X() 1 年 的 下 中等 收 人 国家 平均 水 平 ) , 到 20 20 年 可 望 达 到 5 % ( 即 超 过 20 1 年的 中等 收人 国家平 均水平 ) 。
4 . 经济 增 长 方 式转 换 应 当取得 重 大进 展 。 未 来 5 、 巧 年 , 随着 各项 改革 的深 化和 技术 进 步 , 我 国 经济增 长方 式 由粗放型 向集约 型 进 一 步转 变 , 有 可 能具备 比过 去 更 为 有 利 的体制条 件 和 物 质技术基 础 。 但 任 务仍 然十分 艰 巨 , 除 了体制 缺 陷以 外 , 还会 受 到所处 经济发 展 阶段等 一些 客观 因素 的制约 。 我 们必须 加 大技术 变 革 和制 度创 新 的力 度 , 积 极 推进 经济增长 方式转 变 , 力争 在 “ 十 一 五 ” 期间取 得较大 进步 , 在后 10 年 取 得重 大 进 展 , 在 缓 解 资 源 环 境 的

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面临的挑战与抓手

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面临的挑战与抓手

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面临的挑战与抓手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难度增大,各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分化进一步加剧, 以及全球经济贸易新格局的重构,全球经贸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近期由美 国和日本主导的 TPP 谈判已经完成,由美国和欧洲主导的 TTIP 谈判也正在进行中,其 他经济体之间的双边和多边自贸区谈判也如火如荼,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临 着新的挑战。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全球经济金融秩序进入重构期,我国构建开 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新思路、新抓手。
三、五大抓手助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围绕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 中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健全技术创新激励 机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落实 好“中国制造 2025”,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 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同时,鼓励企业加快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实现以创新研发等方式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提高 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在全球分工体系中 获得有利地位,推进贸易转型升级。特别强调,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既要坚守中国 制造,发展中国创造,更要打造中国质量。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和投资新规则的制定。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拥有足够的实 力来影响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重塑,为了避免成为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和顺应者,中 国必须全面积极参与和推动重大经贸合作谈判。面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规则优 势”,中国必须积极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的制定者,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同时,中国必须坚持实行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中国与有关国家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和 建设进程,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与沿线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建立高 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 加快金融业走出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系统性 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扩大金融业开放,提升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管理水平, 健全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同时,发展跨境金融业务,完善境外分支机构网络,扩大人 民币跨境使用,建立人民币清算体系和人民币支付体系,积极促进人民币加入 SDR 篮

年度高质量发展综述

年度高质量发展综述

年度高质量发展综述篇一年度高质量发展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创新驱动,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对过去一年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进行综述。

一、主要成就经济稳定增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和潜力。

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一方面,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过去一年,我国在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与国际创新合作,提升了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实施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快速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过去一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在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通过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措施,加强了与世界的经贸合作和交流。

二、存在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不仅影响了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改⾰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改⾰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中国实⾏改⾰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005年,国内⽣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均国内⽣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民⽣活⽔平和质量得到改善。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

⽬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和社会。

中国正式加⼊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步扩⼤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

中国⼈⼝多、底⼦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均⽔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平不⾼,资源环境压⼒加⼤。

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分配差距扩⼤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

在我们这样⼀个有着⼗⼏亿⼈⼝的⼤国⾥,全⾯建设⼩康社会。

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

今后⼀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展的主要⽬标:⼀是在优化结构、提⾼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均国内⽣产总值⽐2000年翻⼀番:⼆是资源利⽤效率显著提⾼,单位国内⽣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平。

实现这些⽬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

在理论创新⽅⾯,中国认真总结⾃⾝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在科技创新⽅⾯,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标和⽅针。

在体制创新⽅⾯.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明确了各⽅⾯体制改⾰的重点任务。

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以⼈为本、全⾯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全球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跨国并购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跨国并购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本文将对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1. 发展历程我国跨国并购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企业对外投资逐渐增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投入跨国并购的研究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吸引了更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并为跨国并购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层次的研究内容。

2. 研究现状目前我国跨国并购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研究。

学者们对影响我国跨国并购的因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包括政策环境、市场条件、企业竞争力、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2)跨国并购的绩效评价研究。

学者们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为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3)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研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在选择跨国并购战略时需要考虑各种风险和机遇,学者们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4)跨国并购的法律与金融问题研究。

跨国并购涉及到多个国家的法律和金融市场,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提供了法律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3. 存在问题尽管我国的跨国并购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研究内容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跨国并购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影响因素、绩效评价和战略选择等方面,对于其他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2)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实证研究层面,对于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拓展还有待加强。

(3)学术交流不畅。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薛龙郭歌董盈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4期摘要:中共十九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此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学者们主要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但尚未能形成一致的观点。

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应持续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论框架;其次,应全面考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性和动态性,以构建一套充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应在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准确揭示各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并进一步强调了要围绕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协调各方面工作。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指向,高质量发展由此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从现有文献来看,虽然众多学者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学者们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未能形成一致的观点。

鉴于此,本文拟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有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并据此提出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内涵的研究准确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其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拓展。

目前学界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尚无统一的表述,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对外开放论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外开放论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外开放论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外界开放的一种策略和行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重视。

对外开放能够拓展国家的发展空间,促进国家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选择和趋势。

各个国家都意识到,只有通过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对手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繁荣。

对外开放不仅仅是简单地打开国门,更是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主动融入全球的经济体系,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合作。

本文将围绕对外开放的背景、意义、实践以及成果、挑战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将对对外开放的背景进行分析,探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其次,我们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角度,阐述对外开放的意义和作用;接着,我们将通过实证案例,总结国家对外开放的实践经验;最后,我们将探讨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对对外开放的全面论述,本文旨在提出对外开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对外开放的进程,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同时,本文也希望通过对对外开放背景和实践的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视角和思路,以便更好地应对当前全球化浪潮的挑战。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对外开放的背景、意义以及实践,并明确了本文的目的。

引言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对外开放的概念进行简要解释,说明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主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流、合作和互动的行为。

接着,概述了对外开放的背景,包括全球化趋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等因素。

数字经济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

数字经济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

数字经济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数字经济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点。

数字经济的兴起,不仅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研究热潮。

本文将探讨数字经济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数字经济研究的热点领域1. 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

云计算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企业的IT成本,并提供了灵活的计算资源,推动了数字化转型。

而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帮助企业从庞大的数据中获得洞察和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因此,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数字经济研究中备受关注。

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应用的广泛普及,对数字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机器具备学习、思考和决策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而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通过分析和处理大数据,实现对未知问题的预测和解决。

因此,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当前数字经济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3. 区块链与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技术,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透明度,被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

而加密货币则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之一,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交易。

目前,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在数字经济研究中备受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

4. 电子商务与跨境贸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

电子商务可以打破传统渠道的限制,使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购物,也促进了跨境贸易的发展。

因此,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在数字经济研究中备受重视。

二、数字经济研究的趋势1. 多学科融合数字经济的发展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

因此,未来数字经济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学科融合,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创新,促进数字经济研究的深入发展。

我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进展及展望

我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进展及展望
( 州师 范大 学 城 市 与 环 境学 院 , 苏 徐 州 2 1 1 ) 徐 江 2 16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 与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 下, 开放型 经济成为各 国或地 区发展经济所追逐 的焦点。改革开
放 以 来我 国的 开放 型经 济 取 得 了长 足 的发 展 , 开 放 型 经 济 的研 究 也 十 分 丰 富 。 我 国开 放 型 经 济 的 研 究 内容 主 要 对 包括 : 开放 型 经 济 的 内涵 、 响 因素 、 影 发展 阶段 、 展特 征 、 发 发展 战 略 、 展 模 式 以及 研 究 方 法 等 等 。这 些研 究 多 以现 发
状的描述为主 , 并没有形成完整 的理论体 系。在我 国继 续扩大开放 的大背景下 , 开放型经济发展 必将 成为我 国经济
发 展 的 重 点 。今 后 的研 究 中在 继 续 关 注 东部 沿 海 地 区和 沿边 地 区 的 同 时要 加 大 对 中 西 部 地 区 的研 究 力 度 。 加 强 要 区域 间的 联 动 , 全 球 化 的 新 背景 下研 究 新 的 开放 型 经 济发 展 模 式 和研 究 方 法 。 在
保证 。许多 国家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 为发展本 国经济
的必 要选 择 。随着 这种 形 势 的 发展 , 放 型 经济 成 为世 开 界各 国和地 区研 究 的热 点 。
1 研 究 现 状
1 1 开放型 经济 的 内涵研 究 .
11 1 开放 型经济的内涵界定。西方经济学 中的开放 .. 型经济已经是一个规范 的概念 , 从定义 来看 , 西方 的开 放型经济的内涵可分为 3个层次 : 一是参与国际贸易的
角度 认为 , 所谓 的 中 国开 放 型经 济 是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的进 一步 发展 , 一 国经济 的 全 面开 放 , 现 为 “ 内经 是 表 国

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心得体会

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心得体会

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 力,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 场,实现国际化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企 业提供更多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机会
,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04
制度型开放的具体实践与 探索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
坚持扩大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
2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 济的开放格局。
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 作用,积极探索新路子、新经 验。
加快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 经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原则,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公正 合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共 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制度型开放有助于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 配置更加自由、高效,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变革的客观需要
随着国际贸易规则的不断变革,传 统的以货物贸易为核心的开放模式 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制度型开放 则更加注重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能 够更好地反映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 势和要求,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和纠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心得体会与展望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开放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01
02
03
找准问题
精准施策
动态调整
在开放过程中,要针对外部环境 和内部条件,找准制约和影响开 放的关键问题。
针对不同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确保有 效解决问题。
随着开放进程的变化,及时发现 新问题,调整政策措施,确保持 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研究现状
1. 1 开放型经济的内涵研究 1. 1. 1 开放型经济的内涵界定。西方经济学中的开放 型经济已经是 一 个 规 范 的 概 念,从 定 义 来 看,西 方 的 开 放型经济的内涵可分为 3 个层次: 一是参与国际贸易的 经济; 二是国际贸易不受限制的经济; 三是国际贸易和 国际金融经济。西方开放型经济的 3 层含义是开放型 经济初步的外 在 的 特 征,完 善 的 开 放 型 经 济 是 生 产、交 换、分配、消费国际化的经济[1]。
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对外投 资和建立跨国公司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对 外开放的重要意义[31 - 35]。 1. 3 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阶段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呈现出阶段性特 征: ( 1) 按发展的时间段划分。我国放型经济的发展 大体上经历了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9—1984 年) ,对 外开放的起步 阶 段,以 建 立 深 圳、珠 海 等 经 济 特 区 为 典 型标志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第二阶段( 1984—1992 年) ,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阶段,以“沿海 14 个开放城 市”、“经济技术 开 发 区 ”及“沿 海 经 济 开 放 区 ”和“开 发 开放上海浦东”不断扩大我国的对外开 放。第 三 阶 段 ( 1992—2001 年) ,对外开放的全面铺开阶段,以沿边开 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内陆开放城市为标志,对外开放 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初步形成了建设开放型经济的基本 格局[36]。( 2) 按发展的水平划分。学者张幼文曾指出 当代经济体特别是较大规模的经济体的发展需要经历 规模扩张、结构提升及要素优化 3 个阶段[37]。按照经济 发展规律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我国开放型经济 按照发展水平将要经历规模扩张、结构提升及要素优化 3 个阶段。 1. 4 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特征研究
经济全球化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也同时带来严峻的挑战。面临这一不可逆转的国际环 境,我国要把 握 新 的 发 展 机 遇,在 新 的 阶 段 通 过 战 略 再 创新,积极融 入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进 程,进 一 步 提 高 我 国 开 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学者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实 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李练军( 2008 ) 认为新世纪中 国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战略上,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我国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1 年 4 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 30 No. 2 Apr. 2011
我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进展及展望
蔡爱军 ,朱传耿 ,仇方道
( 徐州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开放型经济成为各国或地区发展经济所追逐的焦点。改革开
第2 期
蔡爱军,等: 我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进展及展望
·7·
科学发展观作为战略指导,具有显著的发展效果; 强调 开放与社会协调发展,并形成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自 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 1. 1. 2 开放型经济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这主要包 括: ( 1) 开放型经济与封闭经济的区别: 开放型经济在经 济学上是明确与封闭经济相对照的概念[10]。封闭性经 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形态: 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包括 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基本上都是在一国或地区范围 内进行的,它强调对本国或地区以外的区域实行闭关锁 国,是一种典型的内向型经济。而开放型经济强调一国 或一地区的经 济 活 动、生 产 要 素、产 品 要 素 等 要 与 外 部 世界发生联系,注 重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优 化 资 源 配 置,积 极 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与合作。( 2) 开放型经济与外 向型经济的区别: 有很多研究把外向型经济与开放型经 济的概念相混淆,认为开放型经济就是外向型经济。其 实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外向型经济主要以出口导向 作为经济发展的策略,以出口为龙头来带动一国或一地 区经济增长,对 多 数 国 家 来 说,一 般 是 指 用 制 成 品 来 替 代初级产品作为主要出口产品,提高本国工业的国际竞 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11]。而开放型经济的内涵相 比于外向型经济更为丰富。它不仅强调出口,并且强调 进出口并重,同 时 更 加 强 调 生 产 要 素、产 品 要 素 的 国 际 间双向流动。认为国际或地区间只有进行充分的竞争 与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1. 2 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因素研究
放所包含的经济体制发展的方向和过程,而且还强调把 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充分地参与国际 分工,同时在 国 际 分 工 中 发 挥 本 国 经 济 的 比 较 优 势[4]; 杨圣明( 2000) 从使用外资方面认为,开放型经济就是通 过放宽贸易利 用 外 资,引 进 技 术,大 力 发 展 面 向 国 际 市 场的产业,以出口 贸 易 带 动 企 业 和 国 民 经 济 的 技 术 改 造,加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5]; 张吉昌( 2003) 从生产要素在不同空间上流动的 角度认为,开放型经济就是商品、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 要素能够自由地跨越边境流动,按照市场规律实现资源 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6]; 曾志兰( 2003) 从经济制度 的层面认为,开 放 型 经 济 是 开 放 度 较 高 的 经 济 体 系、运 行机制和法 律 制 度,开 放 型 经 济 具 有 经 济 制 度 的 性 质, 市场经济 较 为 发 达 国 家 实 行 的 是 开 放 型 经 济[7]; 应 健 ( 2003) 则从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角度认为,开放型经济 是指具有经 济 体 制 性 质 的 以 制 度 开 放 性,以 市 场 导 向、 效益优先性为特征的,具有较高开放度的一种市场经济 高级表现形式,是以全球资源为基础的以全球视角来对 一国的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起基础性作用的资源 配置手段[8]; 刘新志、刘志彬( 2008 ) 从经济形态角度认 为,开放型经 济 是 与 封 闭 型 经 济 相 对 的 一 种 经 济 形 态, 在开放经济的 基 础 上,强 调 整 体 性 开 放,并 具 有 显 著 的 发展效果; 充分运用市场规律,形成科学的发展战略; 开 放与发展相协调,形成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较强的自 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9]。
纵观世界各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同的国家 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美国开放型经济具有以下特 征: 以引进打好基础,以需求拉动发展; 力保在多极化世 界中超级大国地位; 国际化程度高。韩国与美国相比, 其开放型经济的特点主要为: 采取利用外资先发展轻工 业后发展重 工 业,不 断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的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政府进行大力支持; 资本来源主要靠借外资; 市场技术 甚至有些原材料都依靠美国等经济大国[38]。我国开放 型经济在特殊 的 国 情 下,伴 随 着 不 同 的 发 展 阶 段,呈 现 出不同的特征。学者裴长洪认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基 本特征为: 双边与多边经贸关系全面发展; 体制环境、政 策环境与国际规则基本接轨;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 置; 已经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 对全球经 济的影响日益增加[39]。陈琪、耿明英等( 2008) 认为,我 国开放型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开放过程的渐进性; 开放程度的非均衡性; 开放市场不成熟性; 开放风险不 可预见性; 开放环境受到挤压[40]。 1. 5 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战略研究
放以来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开放型经济的研究也十分丰富。我国开放型经济的研究内容主要
包括: 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影响因素、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以及研究方法等等。这些研究多以现
状的描述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开放型经济发展必将成为我国经济
区域发展受制于区域系统内的多种影响因素,开放 型经济的发展也同样如此。我国学者通过研究,认为我 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 1) 政策因素。 近 30 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 开放政策密不可分。对外开放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 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12]。( 2 ) 经济体制因素。封闭的 经济体制与对外开放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经济体制改革 必须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新的经济体制必须是一 种开放型的经济体制,既能适应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的 发 展,又 能 对 世 界 经 济 的 过 度 冲 击 具 有 很 强 的 应 变 力[13]。( 3) 外贸因素。我国许多学者通过对出口与经 济增长的关系 研 究,认 为 出 口 是 经 济 增 长 的 发 动 机,出 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14 - 18]。另 外,也有许多学者从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 点,认为进口 贸 易 对 经 济 的 发 展 有 着 重 要 的 拉 动 作 用, 进口贸易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19 - 25]。( 4) 外商直接 投资因素。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 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学者对 FDI 与我国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区域内 的比重对人均 GDP 的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外商直 接投资 对 开 放 型 经 济 的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 贡 献[26 - 30]。 ( 5) 内资“走出去”因素。我国经过 30 年改革开放的发 展,综合国力 得 到 了 显 著 增 强,为 我 国 发 展 对 外 直 接 投
关于开放型经济的内涵,我国学者也作了积极的探 索 和 研 究,形 成 了 不 少 独 具 特 色 的 见 解,如 李 欣 广 ( 1995) 从参与国际分工的角度认为,开放型经济是积极 参与国际分工的国民经济[2]; 陈飞翔( 1999) 从开放程度 角度认为,所谓的中国开放型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是一国经济的全面开放,表现为“国内经 济与国际互接互补[3]; 关白( 2000) 从国内经济与国际市 场之间的联系角度认为,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学上是明确 地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照的概念,它强调的不仅是对外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