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 (2)

合集下载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

二.明方法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 洒脱放达的高人逸士形象。(要点一)
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 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 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
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要点二)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
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要点三)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 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答案】诗中邹明府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县 令。(步骤一:什么形象)三年县令任满 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 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 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步骤二: 形象的特征)
二.明方法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 英雄形象。(要点一)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 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要点二)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要点三)
方法小结
1、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 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一.析考点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设问有以下几种: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 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二.明方法
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 的游子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 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 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 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 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 至清至廉的形象,表现诗人对邹县令不 与官场同流合污的气节的赞赏。(步骤三: 形象的意义)

《体验与探究 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

《体验与探究 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基本知识。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过程(一)内涵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游览、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再现课文整体感知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蜀相》杜甫4.《咏怀古迹》(其三)杜甫明确: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借怀想周瑜的英雄伟业,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抑郁沉挫地表达了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衬托,对比,用典)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恢复中原的宏愿及英雄迟暮的感慨。

(用典借古讽今)3.《蜀相》杜甫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以古人自况。

(以景衬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衬托、用典)4.《咏怀古迹》(其三)杜甫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对比)(三)题目特点1、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2、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怀古迹(其三)》3、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越中览古》(四)常用表现手法1、对比/反衬(今昔对比、事物之间对比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用典(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引用历史故事)4、虚实(想象)(五)常见意象及典故(补充)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等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马嵬、华清宫、乌江亭等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及其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唐宋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

2. 课堂参与和表达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唐宋诗词的历史背景。

2. 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教学准备:1. 相关唐宋诗词资料。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PPT展示唐宋诗词的图片和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唐宋诗词的产生和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唐宋诗词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本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4.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宋诗词进行阅读和鉴赏。

第二章:唐代诗词鉴赏与诵读1. 了解唐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唐代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验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教学重点:1. 唐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2. 诵读技巧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唐代诗词的深入理解。

2. 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1. 唐代诗词资料。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PPT展示唐代诗词的图片和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词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唐代诗词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挑选一首典型的唐代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诵读。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诵读,注意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5. 学生分组进行诵读练习,互相评价和指导。

6.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三章:宋代诗词鉴赏与诵读1. 了解宋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宋代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验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教学重点:1. 宋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2. 诵读技巧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宋代诗词的深入理解。

2. 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1. 宋代诗词资料。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PPT展示宋代诗词的图片和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宋代诗词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唐宋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意境、情感。

2. 选取唐宋诗词代表作品进行鉴赏与诵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的鉴赏与诵读。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运用到实际鉴赏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分析代表作品。

2. 互动法:讨论、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 实践法:诵读、模仿,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唐宋诗词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代表性诗人的创作风格。

3. 鉴赏与诵读:选取唐宋诗词代表作品,进行分析与诵读。

4. 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5. 实践:学生进行诗词鉴赏练习,教师指导。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诗词鉴赏练习,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诵读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诗词鉴赏练习的质量,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唐宋诗词鉴赏教材,提供丰富的诗词作品和背景资料。

2.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播放诗词朗诵、音乐等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深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唐宋诗词基本特点,进行诗词鉴赏的基本训练。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唐宋诗词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唐宋诗词概述教学要点:介绍唐宋诗词的起源、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2. 第二课时:唐代诗词鉴赏教学要点:选取一首唐代著名诗词,进行分析、解读和诵读。

3. 第三课时:宋代诗词鉴赏教学要点:选取一首宋代著名诗词,进行分析、解读和诵读。

4. 第四课时:诗词鉴赏方法探讨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 第五课时:诗词创作与诵读比赛教学要点:学生创作诗词,进行诵读比赛,互相评价。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词原文、图片、音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表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诗词鉴赏笔记、创作作品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诵读比赛:评价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包括诗词创作、诵读技巧、语言表达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2. 参考资料:相关诗词鉴赏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4. 诵读道具:古典乐器、服饰等。

5. 评价工具:评价表、评分标准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唐宋诗词概述教学内容:介绍唐宋诗词的起源、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互动提问。

2. 第二课时:唐代诗词鉴赏教学内容:选取一首唐代著名诗词,进行分析、解读和诵读。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唐宋诗词的热爱和诵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通过诗词感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2.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宋诗词进行鉴赏和诵读。

3. 结合诗词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唐宋诗词的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选取的诗词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诵读教学法,培养学生对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的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宋诗词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诗词鉴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宋诗词,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主题、形象、情感等要素。

3. 诵读指导:对选取的诗词进行诵读指导,注意节奏、韵律和情感的把握。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词的鉴赏心得,分享彼此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诗词鉴赏和诵读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诵读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对唐宋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诵读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唐宋诗词相关资料,包括诗词文本、注释、译文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诗词鉴赏和诵读的相关素材,如背景音乐、视频等。

七、教学资源1. 利用教材中的唐宋诗词篇目,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2.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更多关于唐宋诗词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利用图书馆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词阅读材料。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唐宋诗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2.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诵读技巧。

3. 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唐宋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宋诗词作品进行鉴赏和诵读。

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介绍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选取的诗词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词诵读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唐宋诗词资料,包括文本和音频、视频资料。

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准备诗词朗诵背景音乐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唐宋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选取的诗词作品,分析其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鉴赏:让学生欣赏相关的诗词朗诵视频,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诵读:指导学生进行诗词诵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5. 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诵读表现:评估学生在诗词诵读中的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在诗词创作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技巧。

2. 开展诗词创作研讨会,让学生交流创作心得。

3. 推荐学生参加相关的诗词比赛和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诗词诵读进展。

3.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黑龙江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唐宋诗词概述1.1 诗词的起源与发展1.2 唐宋诗词的特点与成就1.3 鉴赏与诵读唐宋诗词的意义第二章:唐代诗词鉴赏与诵读2.1 李白《将进酒》2.2 杜甫《登高》2.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4 王之涣《登鹳雀楼》第三章:宋代诗词鉴赏与诵读3.1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2 李清照《如梦令》3.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3.4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第四章:唐宋诗词主题与情感探究4.1 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赞美4.2 人生哲理的感悟与思考4.3 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批判4.4 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第五章:唐宋诗词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5.1 诗词的结构与韵律5.2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鉴赏5.3 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与欣赏5.4 诗人个人风格的体现与辨识第六章:唐代诗词中的自然景观描绘6.1 王维《山居秋暝》6.2 王维《汉江临眺》6.3 孟浩然《宿建德江》6.4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第七章:宋代诗词中的人生哲理感悟7.1 范仲淹《岳阳楼记》7.2 欧阳修《醉翁亭记》7.3 苏轼《赤壁赋》7.4 朱熹《观书有感》第八章: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批判8.1 杜甫《三吏》8.2 杜甫《三别》8.3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8.4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第九章: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9.1 李白《静夜思》9.2 杜甫《月夜忆舍弟》9.3 李清照《如梦令》9.4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第十章:唐宋诗词中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续)10.1 诗词中的象征与隐喻10.2 诗词中的对比与衬托10.3 诗词中的寓言与讽刺10.4 诗词中的夸张与排比第十一章:诗词中的音韵美与节奏感11.1 诗词的平水韵与韵脚的运用11.2 诗词的节奏与音律11.3 诗词中的对仗与排比11.4 诗词的音乐性与韵律美第十二章: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12.1 意象的创造与解读12.2 意境的营造与感受12.3 诗词中的虚实相生与空间转换12.4 诗词中的意象组合与意境拓展第十三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13.1 比喻与拟人13.2 对偶与排比13.3 夸张与讽刺13.4 设问与反问第十四章:诗词中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4.1 唐宋时期的历史背景14.2 诗词中的历史事件与人物14.3 唐宋诗词与文化传统14.4 诗词中的地域特色与风俗习惯第十五章:唐宋诗词的创作与传承15.1 诗词的创作动机与过程15.2 诗词的传承与发展15.3 当代诗词创作与唐宋诗词的关系15.4 诗词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唐宋诗词的基本知识、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诗词中的意象、意境、修辞手法等。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唐宋诗词的鉴赏与诵读,让学生感受唐宋诗词的魅力,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宋诗词的基本特点,掌握鉴赏与诵读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第二章:唐代诗词鉴赏2.1 李白《静夜思》2.1.1 诗歌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1.2 诗歌解析《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1.3 诵读指导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人的情感。

2.2 王之涣《登鹳雀楼》2.2.1 诗歌背景王之涣(688-742),字季常,唐代著名诗人。

2.2.2 诗歌解析《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情。

2.2.3 诵读指导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第三章:宋代诗词鉴赏3.1 苏轼《水调歌头》3.1.1 诗歌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

3.1.2 诗歌解析《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3.1.3 诵读指导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

3.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3.2.1 诗歌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

3.2.2 诗歌解析《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元宵节热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33.2.3 诵读指导注意体会词中的细腻情感,把握词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第四章:诗词创作艺术探究4.1 唐代诗词创作特点4.1.1 诗歌形式唐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注重平仄和对仗。

4.1.2 诗歌内容唐代诗歌内容丰富,包括写景、咏物、怀古、抒情等。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
3.请学生齐读词的下阕,思考下阕围 绕哪个字来写的?(小组研讨)
缘境悟情
1 .请以“词人的某段时间”来概括 这首词。(还原这首词的意境)
2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讨论, 给这首词加一个词题。
3 .词人在这样的“某段时间” 又有 着怎样的“某种心境”,请结合具体 内容简要分析。
缘词绘诗 学生自主写作 小组交流展示
窗吹松春幔却 日梦声风,拂 犹断悲暖千僧 嫌,急。岩床 短西管一万褰 。看,弄壑素
入骑洊花半灯 坞款亭撩,火 寻段新乱山已 游,水。南收 伴穿漫闻山正 。云,说北月
一世之伟人 国家之大害 三代下唯一的完人 古今第一小人
缘读知文
1 .注音 洊亭: jiàn 穿云入坞wù 褰素幔: qiān 2 .解释 款段:形段迟缓。魏泰《东轩笔录》卷十
二载,王安石在江宁,”筑第于白门外七里, 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 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 肩舆也。”
坞:四高中低的小凹。 褰:提起,撩起。 幔:窗帘。
缘景(事)入境
1.请学生诵读词的上阕,思考上阕写 了哪些景,哪些事?
2.围绕刚才讨论的景和事,请大家思 考上阕哪个字来展开的?
请同学们再读王安石同期作品,运用
“还原法” ,披境入情,理解词人形象。布Fra bibliotek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①。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 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又有作
“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谢谢
缘词绘诗
杖藜
王安石
杖藜随水转东冈, 兴罢还来赴一床。 尧桀是非时入梦, 固知余习未全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的少女形象。
分析诗句: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
的神态,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娇美风貌;第三句写少女含 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 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说明作用:表现了词人对青春的赞美,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
应对策略
一、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题的 答或诗句
知人论世
分析典故 鉴赏人物形象
赏析景物
作者、标题、注释
抓住描写
环境烘托与渲染
行动、神态、心理、细节等
合作探究
(一)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头 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 ,听读《离骚》去。
辛弃疾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事业,却命运 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爱国 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 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
抓住描写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漂泊异乡、孤苦无依、 年老多病、壮心犹存 的儒士形象
牛刀小试
竹轩诗兴 [ 宋 ] 张镃 景物(环境)
动 柴门风卷却吹开, 狭径初成竹旋栽。
作 描 写
梢影细从 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烟
来。
典型 意象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 闲吟雪压摧。 爱好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 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盘点收获
鉴赏 “四角度” 答题 “三步走”
知人论世 抓住描写
赏析景物 分析典故 概括特点
分析诗句 说明作用
达标检测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
概括特点: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悠闲、洒脱、志趣高雅的诗人形象
牛刀小试
我会做
答案示例:
①诗中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概括特点)
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
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 闲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
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 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分析诗句)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 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 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 的记游之作。②偃蹇(jiǎn):高耸,傲慢的样 子。苏轼有诗云:“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 肯入官府。”③生:语助词、无义。
(三)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章 法 高在 考胸 必, 胜
③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说明作用)
规范答题三步走:
写了谁? 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概括形象:特征+身份 概括特点
怎么写?
分析诗句
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为何写?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说明作用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 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二)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知人论世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 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 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jiǎn):高耸,傲慢的样 子。苏轼有诗云:“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③生:语助词、无义。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 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角度:外貌、动作、心理
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赏析景物 分析典故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游子 儒士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语文2003课标版 《唐宋诗词鉴赏(选读)》
体验与探究 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 授课人: 陈燕

唐 宋

诗有
词 鉴


之鉴
人 物

形得 象法
如何考?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预览: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 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