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醛酮

合集下载

9第九章 醛酮

9第九章 醛酮

H (R')
先加成后取代
wenku.baidu.com
H (R') 胞二醚 缩醛 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 (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
24
反应机理 p162
醛在HCl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与等摩尔的醇反应形成一 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 醛在 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 种加成产物,半缩醛: 种加成产物,半缩醛:
半缩醛可进一步与醇在HCl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脱去一分 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 半缩醛可进一步与醇在 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 子水,生成缩醛: 子水,生成缩醛:

酰卤
酸酐
羧酸
酰氨( 酰氨(胺)
羧酸衍生物
3
一、命名
1、IUPAC命名法: IUPAC命名法: 命名法
以包含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以包含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 始编号。 分子中,醛基总是处于第一位, 始编号。在醛分子中,醛基总是处于第一位,命名 时可不加以标明。 分子中羰基的位次(除丙酮、 时可不加以标明。酮分子中羰基的位次(除丙酮、 丁酮外)必须标明,因为它有位置异构体。 丁酮外)必须标明,因为它有位置异构体。
乙醛
丙烯醛
α-氯丙醛
7
酮类按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来命名(与醚相似) 酮类按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来命名(与醚相似)。 按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来命名 例如: 例如:

第九章醛和酮

第九章醛和酮

OH
+ HCN
R C R'(H) CN -氰醇(-羟基腈)
NaCN + H2SO4
18
1
反应物要求:醛、脂肪族甲基酮和8个碳以 下的环酮
下列各化合物可否与HCN加成?
A. CH3 (CH 2 ) 2 CHO B.
O
C. C6H5CHO
O
D. CH3
C CH2C6H5
E. C6H5COCH3
A、 B 、C、D 均可
(1) 与醇的加成
O R C H + HOR'
干 燥 HCl
半缩醛羟基
OH R C H
HOR'
干 燥 HCl
OR' R C H OR' 缩醛

+ H2O
OR' 半缩醛(不稳定)
对碱和氧化剂稳定,遇酸分解
1
2
条件:干燥HCl
常用于:保护醛基
22
CH3CH CHCHO
CH3CH CHCHO OH OH
O OH
烯醇式的平衡含量:0.000 1%
O C H C H O C
O O CH3C CH2 CCH3
O O
H3C
CH3
76%
α-H的酸性 六员螯环结构 π -π 共轭效应
H O C C H

医学生物化学第九章 醛(aldehyde)和酮(ketone)

医学生物化学第九章 醛(aldehyde)和酮(ketone)

6
二、物理性质
醛、酮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烃类高, 比相应 的醇低。除甲醛是气体外, 12C 以下的脂肪醛、酮是 液体, 高级醛、酮是固体。 醛、酮的水溶度比相应的烃或醚大。低级醛酮如甲醛、 乙醛、丙酮能与水混溶, 其它醛酮水溶度随相对分子质 量增加而下降。 某些中级醛和一些芳香醛具有愉快的香味。
1-苯基-2-丁酮
1-phenylbutanone
2-甲基-1,3-环戊二酮
3-丁烯酮
2-methyl –1,3 –cyclopentanedione 3–butenone
3. 俗名
第二节
一、结构
醛、酮的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O
121.7o
C
121pm
H
116.6o
H
平面分子
羰基碳为sp2杂化,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氧及其 它2个原子形成 3个σ 键,这 3个σ 键处于一个平面,羰基碳余 下的1个未杂化的 p 轨道与氧的 2p 轨道彼此平行重叠,形成π 键。
O
O
CH3 C CH2 C OC2H5
酮式(93%) 互变异构现象:
O OH CH3 C=CH C OC2H5
烯醇式(7%)
26
两种同分异构体相互转变,并以一定比例平衡共存的现象。
O H C CH
OH C=CH
O C NH

大学有机化学 醛和酮

大学有机化学 醛和酮
H O
O O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
γ-或δ-羟基醛(酮)易自发地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加成, 且主要以稳定的环状半缩醛(酮)的形式存在。
H H O -C H 2 -C H 2 -C H 2 -C = O
O H H 8 9 %
d H H O -C H 2-C H 2-C H 2-C H 2-C =O
NO2
H2N—NH—C—NH2 semicarbazide O
dry HCl CH3OH
CH2=CHCH2CH2CH(OCH3)2
稀酸
N i
C H 3(C H 2)3C H (O C H 3)2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
4. 加水——形成水合醛(酮)
水与羰基加成形成醛、酮的水合物。由于H2O的 亲核能力比ROH弱, 生成的偕二醇一般是不稳定的, 容易失水, 水的加成反应平衡主要偏向反应物一方。
O
O
H2O
O
O OH
OH O
茚三酮
水合茚三酮 (ninhydrin)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
5. 加Grignard试剂 —— 制备醇(了解)
d d
G rig n a rd试 剂 R — M g X 是 极 性 较 强 的 有 机 金 属

第九章 醛、酮

第九章 醛、酮

第一节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命名多元醛、酮时,应选取含羰基尽可能多的碳链 为主链,注明羰基的位置和羰基的数目。 命名脂环酮 时,从羰基碳原子开始编号,在名称前加“环”字。
O O H C CH2CH2CH2 C H
CH3
O O C CH2 C CH3
戊二醛 CH3
O
2,4-戊二酮(乙酰丙酮)
O
O
3-甲基环己酮
HCl C2H5OH
CH 2
OC 2H 5 KMnO 4 CHCH OHOC 2H 5
H+ H2O
CH 2 OH
CH2
CHCHO
转化
CH3CH2CHO
H+ H2O
HCl C2H5OH
CH2
OC2H5 CHCH OC2H5
H2 Ni
CH2 H
OC2H5 CHCH H OC2H5
酮与醇形成半缩酮的反应较难。若使酮在 酸催化下与乙二醇作用,设法移去反应生成 的水,可得到环状缩酮。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亲核加成
OdC C +
d
R (H)
H
α-C及α-H的反应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反应
—C=O 与烯键 —C=C— 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能发生 一系列加成反应。但烯烃的加成属于亲电加成;羰基的加 成属于亲核加成。亲核加成是醛酮最为特征的反应。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九章 醛和酮

应用:分离、提纯、鉴别羰基化合物。
H2 N OH 羟胺 CH3 C O+ CH3 H2 N NH2 肼 H2 N NH 苯肼 H2 N NH NO2 2,4-二硝基苯肼 NO2 (CH3)2C N OH 丙酮肟 (CH3)2C N NH2 丙酮腙 (CH3)2C N NH 丙酮苯腙 (CH3)2C N NH NO2
OH SO3Na
羟基磺酸钠
(白色结晶,易溶于水,不溶于饱和亚硫酸钠溶液)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低级环酮(C8以下)都能与亚硫 酸氢钠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α-羟基磺酸钠。
应用:
(1)可用于鉴别醛、酮。
(2)可用于分离提纯某些醛、酮。
α-羟基磺酸钠与稀酸或稀碱共热可分解为原来醛和酮
O OH R C SO3Na H(CH3)
甲醛与另一种无α-H的醛——甲醛总是被氧
化为甲酸,另一种醛被还原为醇。
原因:甲醛还原性更强些
HCHO +
CHO
浓NaOH
HCOO- +
CH2OH
第九章 重点:
1、醛酮的命名 2、醛酮的化学性质:
H(R)COONa + CHX3 + 2NaOH
因为有卤仿生成,故称为卤仿反应,当卤素是碘
时,生成黄色晶体碘仿(CHI3),则称为碘仿反应。
OH
含有 CH3CH 构造的醇会先被碘的氢氧化 钠(NaOI)溶液氧化成乙醛或甲基酮再进行卤 仿反应。

医学用有机化学 第九章 醛和酮(精)

医学用有机化学 第九章 醛和酮(精)
上页 下页 首页
6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二、命名)
命名多元醛、酮时,应选取含羰基尽可能多的碳链 为主链,注明羰基的位置和羰基的数目。 命名脂环酮 时,从羰基碳原子开始编号,在名称前加“环”字。
O O H C CH2CH2CH2 C H
戊二醛 (pentanedial)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上页
下页
首页
2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R O C
O C
脂肪醛
H
H
R
O C
O C
R’
脂肪酮
O
Ar
Ar
R
Ar
C
Ar’
芳香醛
芳香酮
芳香醛酮的羰基直接连在芳香环上。 O CH2COCH3 R C CH3
邓健 制作 陆阳 审校
甲基酮
下页 首页
邓健 制作 陆阳 审校
- H O— C
Nu
首页
13
上页
下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
亲核试剂:NuA与羰基C=O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机制如下:
Nu:
(—)
slow

H+
H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九章 醛和酮

C
(二)命名
O
简单的醛、酮用普通命名法。结构较复杂的醛、 酮采用系统命名法。
O HCHO 甲醛 CH3CHO 乙醛 CH3CCH3 丙酮
1.选择含羰基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醛基为1°碳,其编号可用阿拉伯数字 1,2,3等,
也可用 α , β , γ… 标号。与醛基相连的碳原子是 α—C
。 3.酮基在碳链中间,编号时从靠近酮基一侧开始编号 (使酮基位次最小)。 4.芳香醛、酮是以脂肪醛、酮为主体,芳香烃基为取
酮存在,则呈现鲜红色
(四)樟脑 樟脑是一种脂环族酮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2-茨酮, 结构式如下:
O
樟脑是挥发性固体,具有特殊的香味;不溶于水, 易溶于醇、脂肪油等。樟脑在医药上具有广泛用途,能兴 奋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还能兴奋心肌,挽救垂危病人。 樟脑油针剂是含樟脑ω=0.10(10%)的植物油溶液,用作 呼吸循环系统兴奋药。清凉油、十滴水、消炎镇痛膏等成 药中均含有樟脑。樟脑还可用于驱虫防蛀。
醛、酮分子中与羰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α-碳原子, 连接在 α-碳上的氢叫α-氢。 α-氢受羰基的影响,性 质活泼,又称 α-活泼氢。
1.卤代反应
醛、酮的α-H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醛、酮。
如果α-C上有三个氢原子(称为活泼甲基),与卤素 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三个氢原子都将被卤素取代。所生 成的三卤化物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发生碳碳键断裂,生成三 卤甲烷(俗名卤仿)。

第九章 醛、酮、醌

第九章 醛、酮、醌
第二原则:最低。 第三原则:较小。
9.2 醛酮的制法
自然界中醛酮广泛存在,可从动、植物体中提取 从植物取得的很多是香精油的成份,如前面提到的柠 檬醛、薄荷酮、樟脑、麝香等。 从动物体中取得的很多是人或动物进行生理活动 必须的激素,如雄酮激素、雌酮激素、可的松、炔诺 酮、视黄醛(维生素A、胡萝卜素前体)等等。 从动植物体中提取的醛酮虽然种类多,但远不能 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现在多采用人工合成的 方法来制备醛酮。
5 4 3 2 1
4-戊烯-2-酮 注意:表示方法要统一,不要数 字和希腊字母混用。
系统命名法


3. 脂环醛酮和芳香醛酮
命名时一般以脂环和芳香烃基为取代基。
O
O
1-环己基-2-丙酮
环己酮
O CCH3

1-苯基-1-乙酮 苯乙酮 习惯法命名:苯基甲基酮
除习惯法和系统法命名外,部分醛酮也常用俗名。 CHO CHO
H
116.5°

121.8°
C
δ+

O
δ2p
H
9.1.2 醛酮的分类

醛酮的分类可按分子中的烃基及羰基数目来分类:

1. 按烃基种类
饱 和 醛 酮 脂 肪 族 醛 酮 不 饱 和 醛 酮
O
CHO
CHO
醛 酮
脂 环 族 醛 酮 芳 香 族 醛 酮

第九章醛和酮

第九章醛和酮
缩氨脲(niao)
24
5)与醇加成
(1)半缩醛、缩醛的生成 (无水酸催化)
CH3CH2CHO + CH3CH2OH
(干)HCl
OH CH3CH2CH OCH2CH3
CH3CH2OH H+
OCH2CH3 CH3CH2CH OCH2CH3
丙醛缩二乙醇 或 1,1-二乙氧基丙烷
25
反应机制: 反应可逆
(2) 用金属氢化物还原
[NaBH4] 氢负离子对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
特点:选择性较强。
CHO NaBH4 Cl Cl CH2OH
O COOC2H5 NaBH4 CH3OH
OH COOC2H5
32
[LiAlH4] 氢负离子作亲核试剂对羰基的加成。
特点: 还原性强。
CH3CH=CHCHO 1) LiAlH4 乙醚 2)H ,H2O
O CH3 C CH2
24%
O C
O C
CH3
原因:共轭体系增大使烯醇稳定。
38
2) 醛酮的-卤代
(1) 酸催化卤代(一卤代产物)
O CH3COOH C CH3 + Br2 20oC O C CH2Br + HBr
H O C C
+
H+
H OH C C
+
slow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醛、酮的物理性质
一、羰基的结构和反应的基本特征
醛和酮的羰基碳与氧均为sp2杂化,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wk.baidu.com分别与 氧及其它2个原子形成3个s键。羰基碳和氧各剩下1个未杂化的p轨道,且 彼此平行重叠,形成p键。因此,羰基的碳氧键是由1个σ键和1个π键构成 的。羰基氧原子上还有两对孤对电子,它们分布在另外两个sp2杂化轨道上。 醛、酮羰基的结构和乙醛的键参数见下图:
或者还原(-CH2-)。 在金属催化剂铂、镍等存在下,以氢气为还原剂使醛和酮还原成相应
的伯醇和仲醇。反应通式如下:
醛和酮在强还原条件下,如与锌汞齐和浓盐酸一起回流, 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称为克莱门森(Clemmensen)还原法。
3. 加 Grignard试剂
Grignard试剂容易与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由于Grignard试剂Rδ- Mg δ +X是极性化合物,与Mg相连的碳带有部分负电性,具有很强的亲核 性,而Mg则带有部分正电性,因此在加成反应中,R δ -进攻羰基碳, Mg δ +X则与羰基氧结合,所得的加成产物经水解后即生成醇。
三、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醛容易被氧化成羧酸,酮在通常情况下难被氧化,这是醛和酮化学
性质的主要差别之一。若采用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硝酸等)氧 化,将导致酮碳链的断裂,生成较小的羧酸等。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九章 醛和酮
CH3CH CHCH2OH + CH3CCH3 O
CH3CH CHCHO + CH3CHCH3 OH
异丙醇铝-异丙醇也是一个选择性很高的醛酮还原剂, 只还原羰基而不影响碳碳双键和三键等。
(3)克莱门森(Clemmenson)还原法 酮与锌汞齐和浓盐酸共热,羰基被还原成亚 甲基(―CH2―),此反应称为克莱门森还原法。例 如:
一些醛的常用俗名,是由相应羧酸的名称而来。例如:
HCHO CH CHCHO
蚁醛
肉桂醛
水杨醛
酮的习惯命名法是按照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的名称
称为“某(基)某(基)(甲)酮”。混合酮要把次序 规则中较优的基团写在后面,带有芳基的混合酮要把芳 基写在前面。例如:
O
O CCH2CH3
CH3CCH2CH3
甲基乙基酮(甲乙酮)
(CH3)3 COOH
2. 羟醛缩合反应
在稀碱催化下,一分子醛的α-氢原子加到另一分 子醛的羰基氧原子上,其余部分加到羰基碳原子上,生 成β-羟基醛,这个反应称为羟醛缩合反应。例如:
O CH3C
+
OH
稀碱 H CH2CHO
H
CH3CHCH2CHO
β α
3-羟基丁醛(β -羟基丁醛) 通过羟醛缩合可以合成比原料多一倍碳原子的醛或醇。
第九章 醛和酮
醛和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C=O),统称为羰 基化合物。羰基至少与一个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 醛,—CHO称为醛基。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R C R' )称为酮,酮分子中的羰基也称为酮基。

第九章 醛、酮

第九章 醛、酮

缩醛
反应特点与应用: ① 反应可逆,必须使用无水强酸作催化剂,且宜边反 应边除水;酮的反应更不易进行,需选择合适的酮、醇 及反应条件。
环酮
乙二醇
环状缩酮
② 产物缩醛 /酮是一种同碳二醚化合物,它对碱、 碱性条件下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稳定;
③ 缩醛/酮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会水解为原来的
醛/酮;
缩醛/酮
α-H的一卤代,产物为α-一卤代醛、酮。
溴丙酮 自催化剂 苯乙酮的α-一卤代反应甚至无需酸催化。
9.3.4.3 碱催化的α-多卤代反应,卤仿反应
具有α-H的所有醛、酮在碱催化下很难停留在一 元取代阶段,倘若同一个α-C上有不止一个H,则均 会被卤代。
甲基醛/酮
α-三卤代醛、酮不稳定,进一步生成降级产物。
9.3.1.3 与HCN的加成 (含C亲核试剂)
试剂:HCN——一种弱亲核试剂; 促进剂:弱碱 (pH~8); 反应底物:醛、甲基酮、C6以下脂环酮; 反应特点:可逆反应;
产物:α-羟基腈 (α-氰醇)。
α-羟基腈 (α-氰醇)
反应机理:
* 亲核试剂 氧负离子 中间体 α-羟基腈
若R≠R’,则反应引入了一个手性中心。
能发生卤仿反应的非甲基醛、酮:乙醇、2-仲醇。
乙醇
乙醛
甲酸盐
卤仿
2-丁醇
2-丁酮
丙酸盐

9第九章醛酮

9第九章醛酮
甲基乙烯基(甲 酮 甲基乙烯基 甲)酮 (丁烯酮 丁烯酮) 丁烯酮
二苯甲酮
广东药学院
主讲人: 主讲人 申东升
2、系统命名法 、
选择含羰基的、支链最多的最长碳链为 主链,位码最小的给羰基碳。
CH3CH2CH2CHCH2CHCH2CHO CH3 C2H5 5-甲基 乙基辛醛 甲基-3-乙基辛醛 甲基
CH3CH CHCHO
沸点/ C
o
136.1
CH3
179.0
205.2
201.8
水溶性: 小于或等于4个碳的醛 酮易溶于水分子间氢键)。 个碳的醛、 水溶性: 小于或等于 个碳的醛、酮易溶于水分子间氢键)。
广东药学院 主讲人: 主讲人 申东升
9.3
醛酮的化学反应
9.3.1 亲核性加成反应
羰基旁有给电子基时,将降低羰基的正电性,不利于亲核反应; 羰基旁有给电子基时,将降低羰基的正电性,不利于亲核反应; 羰基旁有吸电子基时,将增加羰基的正电性,有利于亲核反应。 羰基旁有吸电子基时,将增加羰基的正电性,有利于亲核反应。
一、一元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二、一元醛酮的物理性质 三、一元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醛酮的亲核性加成反应 (二)醛酮活泼氢引起的反应 (三)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
四、醛酮的制备 五、不饱和醛酮
广东药学院 主讲人: 主讲人 申东升
9.1 一元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有机化第九章醛酮

有机化第九章醛酮

(3) 比较简单的酮还常用羰基两边烃基的名称来命名:
(4) 二元酮命名时,两个羰基的位置除可用数字标明外, 也可用、、…表示它们的相对位置, 表示两个羰 基相邻, 表示两个羰基相隔一个碳原子:
9.2 醛酮的化学性质 9.2.1 加成反应 • 烯烃的加成一般为亲电加成; • 醛酮的加成为亲核加成,易于HCN、NaHSO3、ROH、 RMgX等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1)与氰化氢加成
半缩醛反应历程:
质子化
• 半缩醛在酸催化下,可以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 碳正离子,然后再与另一个醇作用,最后生成稳定的 缩醛:
缩醛的反应历程:
• 缩醛对碱和氧化剂都相当稳定。由于在酸催化下生 成缩醛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缩醛可以水解成原来的 醛和醇:
• 在有机合成中常利用缩醛的生成和水解来保护醛基。
丙酮氰醇 (78%)
-甲基丙烯酸甲酯(90%)
• 第二步包含:水解、酯化和脱水等反应。
伽特曼-科赫反应
氯甲基化反应
(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 醛和脂肪族甲基酮(或七元环以下的环酮P285)与 之反应,生成 -羟基磺酸钠
在酸碱下可逆反应,分离提纯
• -羟基磺酸钠易溶于水,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将 醛酮与过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混合在一起,醛和 甲基酮很快会有结晶析出。可以此来鉴别醛酮。
• -二羰基化合物,由于共轭效应,烯醇式的能量低, 因而比较稳定: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

H(CH3) R C O + Na2SO3 + 1/2 CO2+ 1/2H2O
(4)与格利雅试剂加成
在无水乙醚溶剂中;然后稀酸处理后水解成醇; 在无水乙醚溶剂中;然后稀酸处理后水解成醇;反应 不可逆。 不可逆。
δ
R MgX +
δ
δ
C O
δ
干醚
H2O R C OMgX R C OH H
① HCHO ② H2O,H , R MgX ① R'CHO ② H2O,H , ① R'COR" ② H2O,H ,
H H C O > H R C O > R C O > R R' C O CH3 (R,R' 碳 碳 碳 ≥ 2 )
条件:醛、位阻较小的甲基酮、或低级环酮(C8以下) 条件: 位阻较小的甲基酮、或低级环酮( 以下)
芳香族甲基酮及其它酮则难发生反应 芳香族甲基酮及其它酮则难发生反应
羰基化合物的活性次序: 羰基化合物的活性次序:
H(R') R C OH CN
H
+
H(R') R C OH
COOH
H2O
α—羟腈 羟腈
α—羟酸 羟酸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
CN-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羰基上碳原子,结合成碳碳键,π 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羰基上碳原子,结合成碳碳键, 键上的一对电子转移到O上形成 中间体,迅速与H 上形成O 键上的一对电子转移到 上形成 -中间体,迅速与 +结 合形成羟腈: 合形成羟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使CN–浓度 O CH3–C–H + CN–
反应速度
O– CH3–C–H CN
亲核试剂 亲核性 影响亲核加成的因素 同种试剂 空间位阻 C+ 大
加成 加成
O OH– CH3–CH2–C–CH3 + HCN (R) CN OH OH 浓H2SO4 CH3CH2–C–CH3 CH3CH2–C–COOH CN O Ar--C-CH3 + HCN OH–
CH3CH2-OH CH3CH2CH-OH
CH3
三、氧化和还原反应
1 、氧化反应
弱 氧 化 剂 CH3COOH CH3CHO + 弱氧化剂 Tollens 试剂 AgNO3 的氨溶液 A. CuSO4溶液 Fehling 试剂 B. 酒石酸钾钠+NaOH溶液
Bennedict试剂 CuSO4+Na2CO3 + 柠檬酸钠溶液
O R–C–CH3 、八个C以下的环酮。

3 、加醇
O R–C–H + R´ OH OR´ 干燥HCl
OH 半缩醛羟基
R–C–H + OR´ 半缩醛不稳定 HO R´OH
干燥HCl
R–C–H + H2O
OR´ 缩醛稳定 OR´
CH2OH O OH CHOH
R–C–H
OR´ OR´ H+ H 2O
氧化剂 + 还原剂
O CH3CH2C H CH3-CH-C O H CH3 O (CH3)3C–C H
提问:写出 2- 甲基丁醛形成醇醛的反应式。
CH3CH2-CH-C
CH3
O H
+
O CH3CH2-CH-C H CH3
稀NaOH
CH2CH3 CH3CH2-CH-CH-C-C O CH3 H CH3 2 , 4 - 二甲基 -2 - 乙基 - 3- 羟基己醛
OH R–CH=CH-CH2-C-H CN O
R–CH-CH-CH2-C-H Cl H
4 、 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
R-MgX – + + – R-MgX H2 O C=O R–C–OMgX H+ RC≡CNa K
R–C–OH 伯醇 仲醇 叔醇
+ + H – C = O + R–MgX H2.5 3.5 H R-C-OMgX H HCl
H 无水乙醚 R-C-OMgX H + MgX2
H2 O
RCH2OH 1°
无水乙醚
CH3CHO + CH3CH2MgX
CH3-CH-OMgX CH2CH3
CH3-CH-OH CH2CH3

+
MgX2
O CH3-C-CH3
(1)无水乙醚 + CH3CH2MgX CH3 CH3-C-OH CH2CH3 3º (2)H2O
120

sp
+ – C=O
甲醛的结构
羰基与烯烃结构的比较
极性共价 键
非极性共价 键
醛、酮分子中含有活泼的羰基,可以发生多 种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亲核加成
O
C C+

R (H)
H
α-C及α-H的反应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9
一、羰基加成反应属于 亲核加成
加成 亲电加成 (C=C,C≡C) O 亲核加成 ( ) C δ- δ+ δ -
主讲:林连波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醛酮结构、分类、命名及共同性质—亲核加成、 α-H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醛酮的区别。

O CH3–C–H
O R-C-H
O -C羰基 O R-C-R O H–C–H 甲醛
O CH3–C–CH3 酮
第一节醛、酮分类和命名
分类
O 脂肪族醛.酮 CH –C–H 3
O CH3–C–CH2CH3
HO–CH2 CH3 C6H5 CH2 C O+ HO–CH2 CH3 C OH H
C
O–CH2
CH3 OH
O–CH2
O
干燥HCl
O 环状半缩醛
O R–C–R +
HS–CH2 H + HS–CH2 R R CH2
R R
S C S
H2/Ni
提问:
O R–CH=CH-CH2-C-H + HCN O + R–CH=CH-CH2-C-H + HCl
OH-
OH 葡萄糖
R–C–H
OR´
O R–C–H + 2 R´ OH
提问:
设计一合成路线由CH3–CH=CH–CHO CH3–CH–CH–CHO OH OH
写出各步反应式
干燥HCl CH3-CH=CH-CHO + 2CH3CH2OH OC2H5 + CH3-CH=CH-C-H OC2H5 H+ KMnO4 冷 OC2H5 CH3-CH–CH-C-H OH OH OC2H5
HO
O O 2 C6H5–C–CH3 A1[OCH(CH3)2]3 C6H5–C=CH–C–C6H5 100℃ 二甲苯 CH
3
77% O H O C6H5–C–CH3 + H2C –C–C6H5 A1[OCH(CH3)2]3 100℃ 二甲苯
O OH H O C6H5–C – CH– C–C6H5 A1[OCH(CH3)2]3 C6H5–C=CH–C–C6H5 CH3 100℃ 二甲苯 CH3 77%
1 、加氢氰酸
O R–C—H + HCN (CH3) 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 加OH–,速度 加H+ 速度 HCN
OH H2O R—C—H HCl CN
OH R—C—COOH H (CH3)
甚至不反应
H+ + CN– 加碱 HCN + OH– H2O + CN– 酸使CN–浓度 反应速度 OH H2O CH3–C–H + OH– CN
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O


CH3CH2C-CH(CH3)CH2CH3
4-甲基-3-己酮
芳香族醛、酮的命名时,将苯环作为取代基;
CH3 CH2CHO CH3 CH-CHCHO CH3 O C-CH3 苯乙酮
对-甲基苯乙醛
O CH3-C-CH2-C-CH3 2,4-戊二酮 O CH2-C-CH2CH3 1-苯基-2-丁酮 O
加成 OH CH3CH2–C–CH3
CH3 难反应
1、烷基或芳环使C+
加成 加成 加成
影响 酮活泼性 2、烷基空间位阻大 3、芳环位阻更大
O C–H >
醛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活性强弱一般有以下顺序: HCHO > CH3CHO > O CH3–C–CH2CH2CH3 >
O C–CH3 O CH3–C–CH3 >
+
MgX2
试设计用 Grignaro (试剂)制取 2-苯基-2-丁醇
CH3CH2MgX + O C-CH3 无水乙醚 OMgX C CH3
CH3CH2
H+ H2O
CH3CH2
OH C CH3
MgX
O + CH3CH2-C-CH3 OH C CH3
无水乙醚
H+ H2O
CH3CH2
5 、加氨衍生物 ..
O
O > CH3CH2–C–CH2CH3 >
提问: 比较 CH3 强弱。
CHO <
O2 N
CHO 的反应活性
CH3 O ClCH2CHO > CH3CHO > CH3–C—C–H CH3
比较反应活性强弱。
2 、加亚硫酸氢钠
SO3Na O H+(OH-) R–C–OH R–C–H + HSO3Na H (CH3) 过量饱 (CH3) 和溶液 醛亚硫酸钠 常用这个反应分离或精制 醛 O Ar–C–CH3 + NaHSO3
OH–
O R-C-C-H
H
+ H2O
– H O 稀NaOH + O R-CH2-C-H + R-C-C-H -
O H O R–CH2–C–C–C H H R 烷氧负离子
H2O
HO H O R–CH2–C–C–C H H R △ O R–CH2–C=C–C H H R
凡具有–氢原子的醛都可以发生醇醛缩合反应。
CH3 → CH=CH2 + H X
CH3—CH=CH2 + H+
+ • •- • C • O• • • • 正电 负电 中心 中心
δ+
CH3CH—CH3
X
CH3CHCH3


CH3CH2CH2
R-C H (R´) O
第一 + Nu– 步慢
Nu – C-O
A+
负氧中间体
R Nu C-O A H (R´)
2-甲基-3-苯基丁醛
O CH 3CH 2CCH 2CHCH 2CH 3 HO-CHCH 3
O
3-甲基环己酮 CH3
5-乙基-6-羟基- 3-庚酮
CH3-CH=CHCHO
O CH3-CH2CH=CH-C-CH3
3-己烯-2-酮
2-丁烯醛
CH3O
CHO 茴香醛
CH=CHCHO
肉桂醛
提问:
CH3 O CH3-CH-C-CH2CH3 5 4 3
CH3-CH-CH-CHO OH OH
+ 2CH3CH2OH
O 干燥HCl 难反应 R–C–R + ROH O R–C–R + R R HO–CH2 干燥HCl HO–CH2 O–CH2 O–CH2 R R OH OHCH 2 O–CH2 干HCl -H2O
C
C
+ H2 O
SO3H C6H5 CH2
C=O + H-NHG
OH C–N–G H -H2O
-H2O
C=N-G
R–C=O + H2–NG H H2–NR (R) H2 – NOH
C=NG + H2O
R–C=N–R H(R´) R–C=N–OH H(R) R–C=N–NH2 H(R) R–C=N–NH– H(R) O N
2
H2 – N – NH2 H2–N–NH– NO2
O O NaOH –C–H + CH3-C-H
–CH=CHCHO +H2O
2 、卤代反应
H O O NaOH R–C–C + HCl R–CH2–C H + Cl2 H Cl Cl O R–C–C H O O Cl NaOH R–C–CH3 + I2 R–C–CI3
O R–C–CI3 + NaOH 三元碘代醛(酮)
OH
CHI3
+ RCOONa
CH3–C–R(H)
H
+ I2
NaO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HI3
I2 + 2NaOH OH
NaOI + NaI + H2O
CH3–C–R(H)
H
+
NaOI
O CH3–C–R(H)
+ NaI + H2O
NaOI CH I + RCOONa 3 (H) 请用简便化学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 O O O O C-CH3 CH3–CH2–C–H CH3–C–CH2CH3 CH3–C–H
邓健 制作 陆阳 审校
O- H — C
Nu
24
二、α–活泼氢反应
O R-CH-C •• H(R) H
1 、醇醛缩合(指生成物是带有羟基的醛)
O
H
O
OH -/H 2O
OH
H 3C — C — H + CH 2— C — H 5℃, 4~5h CH 3CHCH 2CHO β-羟基丁醛
O R-C-C-H •• H H +
CH3CHO
CHO O CH3–C–CH3 +托伦试剂 O CH3CH2C-CH2CH3 CH2OH CH2OH
有砖红色 有银镜反应 +斐林试剂 (无)
有碘仿 (无) +NaOH+I2 +Cu(OH)2 有降兰色
(无)
2 、还原反应
( 1 )催化加氢 RCHO + H2 R C=O + H2 + H2 Ni(pt、pd) RCH2OH Ni Ni R CHOH R
NO2 O
2.4-二硝基苯肼
O2N
O
H2–N–NH–C–NH2
R–C=N–NH–C–NH2 H(R)
亲核加成反应通式:
O R–C + H (CH3) + – A–B
OA
R–C B H (CH3)
+
O
C
H : CN H : SO3Na (-) :Nu H :H + OR (E +) H : OH H : NH-G XMg: R
2-甲基-3-戊酮
6
O
1 5-己烯-2-酮
CH2 = CHCH2CH2-C-CH3
第二节
物理性质
丙酮 56.2 58 正丁烷 -0.4 58 正丙醇 97 60
丙醛 b.p º 49.5 C 分子量 58
第三节 、醛、酮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 O O 120 C O R C H R C R 2
O C-CH3
芳香族醛.酮
1 、普通命名法 O O H–C–H CH3 –C–H 甲醛 O CH3–C–CH2CH3 甲乙酮 乙醛
–CHO
O CH3–CH2–C–H 丙醛 CH3 O CH3–C—C–H CH3 新戊醛
2 、系统命名法
O (1)选主链(选含 –C– 3 2 1 CH3-CHCH2CHO 5 4CH2CH3 3-甲基戊醛 ( 2 )编号(从醛基或靠近酮基的一端开始) CH3 O CH3CH2CH—C—CH2CH2CH3 3-甲基-4-庚酮
Tollens Ag(银镜) + RCOOH RCHO + Fehling Cu2O(红色) + RCOOH
ARCHO + 芳香族醛
Tollens Ag(银镜) + ARCOOH Fehling

提问: O 如下氧化物:CH3CHO、CH3–C–CH3、
CHO

O CH2OH CH3CH2C-CH2CH3 、 CH2OH 请用简便化学方法把 它们鉴别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