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课:平衡能力
培智康复训练课教案手眼协调统合能力
培智康复训练课教案手眼协调统合能力教材分析:这是一节培智康复课,本课主要分为两块:学习基本手型和手指操。
通过把手指动作运用到儿歌当中,成为一个完整的内容,使学生的小肌肉群得到了锻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基术的手指指型,能跟随老师正确做动作。
2、能止确的朗读儿歌,并能完成手指操的动作。
能力日标:培养学生手指灵活性及模仿能力。
情感目标:锻炼学生的首脑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要多运动、多锻炼。
个训日标;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做出动作。
2、能认真上课,不打扰他人上课。
教学重点;于指指型、手指操的动作,教学难点:手指操的完整及连贯性。
教学方法:直观法、演示法、练习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于指指型三、新授:导入:(伸出两只手)这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他们能做很多事,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起让自己的两只手动起来。
1、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指合指切指拳头扇指钩指弯指提问:我们学习过了分指、合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几种手指指型。
教师分别示范切指、拳头、切指、扇指、钩指、弯指的指型动作,并讲解要领,让学生模仿动作。
在熟练之后教师喊口令做手指指型动作组合,教师指导。
2、学习儿歌并做手指操----《五个好兄弟》五个好兄弟两个大拇指(两于成拳相对,拳心面向身体,拇指仲直),比比一样高(拳心相对,拇指并在一起),相互点点头(两手举相对,拳心向身体,拇指向前弯屈)接着弯弯腰(拳心相对,拇指向前弯屈)两个小拇指(两手小指伸直)一样都灵巧(两手小指弯屈运动)相互拉拉勾变成好朋友(两手小指反复互勾)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弹动食指、中指、无名指)样样事情离不了(两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弯届运动)五个兄弟在一起(分指、合指)团结起来力无比(拳头)教师带领学生熟读儿歌之后,教师完示范动作讲解要点,分节教授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游戏《于指操》。
五、小结: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育。
康复实训课程教案设计
康复实训课程教案设计课程名称:康复实训课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康复实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方案和监测康复效果等方面的能力。
课程时间:本课程为期一学期,每周两次课,每次课两小时。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将通过专业讲座、案例分析、实地实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康复基础知识1. 康复概念及发展历程2. 康复评估的方法和工具3. 康复计划的制定原则4. 康复实施的基本技能5. 康复效果的监测与评估第二部分:康复实训技能1. 运动康复实训- 运动康复的原理和方法- 运动康复实训的常见技能和器械的使用 2. 言语康复实训- 言语康复的基本原理- 言语康复实训的常见技能和方法3. 职业康复实训- 职业康复的概念和目标- 职业康复实训的常见技能和方法4. 心理康复实训- 心理康复的基本原理- 心理康复实训的常见技能和方法第三部分:康复实训案例分析1. 针对不同类型的康复需求,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康复实训技能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
2. 学生将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了解康复实训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技巧。
第四部分:康复实训实地实习1. 学生将有机会到康复中心、医院等实地进行康复实训实习,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自己的康复实训技能。
2. 实地实习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康复实训能力。
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康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康复实训技能的掌握情况。
3. 实训成绩:包括学生在实地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报告的评定。
教材:1. 《康复学导论》2. 《康复实训技能指南》3. 《康复实训案例分析》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康复医学专业的专业教师和临床医生共同组成教学团队,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专业的教学指导和实践指导。
总结:康复实训课程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康复实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康复工作中胜任各种康复实训任务。
平衡功能评定 ppt课件
者转身
8 站立位双上肢前伸
( )4 可从左右向后看,重心转移好
指令;将上肢抬高90度,将手指伸直并最大 ( )3 可从一边看,从另一边看重心转移少
可能前伸。上肢上举90度后,将尺子放在手 ( )2 仅能从侧方转身但能保持平衡
指末梢。记录经最大努力前倾时手指前伸的 ( )1 转身时需要监护
距离。如果可能的话,让受检者双上肢同时 ( )0 需要帮助来预防失去平衡或跌倒
4.其它人群 如老年人、运动员、飞行员及宇航员。
禁忌症
1、下肢骨折未愈合
2、不能负重站立者
3、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4、高热、急性炎症 7 5、不能主动合作者
ppt课件
第二节 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平衡评定分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两个方面。主观评定以观察法和 量表测试法为主,客观评定需借助设备如平衡测试仪等进行评定。 1.观察法: (1)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2)在运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3)侧方走,倒退走,环行走等。
躯体感觉 包括皮肤感觉(触、压觉)和本体感觉。
前庭系统 包括三个半规管。
中枢整合 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
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整合加工,形成运动方案
运动控制
4
踝调节机制 较大支撑面,较小干扰 髋调节机制 较小支撑面,较大干扰 跨步调节pp机t课制件 过大干扰,重心超出Los
平衡种类 1.静态平衡(一级平衡) 2.自我动态平衡(二级平衡) 3.他人动态平衡(三级平衡)
6
ppt课件
适应症
任何引起平衡功能障碍的疾患都有必要评定平衡功能。
主要为:
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多发 性硬化、小脑疾患、脑肿瘤、脑瘫、脊髓损伤等。
2024年度-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教案
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教案contents •课程介绍与目标•学生现状与评估•康复训练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家庭参与和支持体系建设•效果评价与总结反思目录01课程介绍与目标提高培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心态。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
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的目的热身活动基本技能训练游戏与活动放松与总结课程内容与安排包括简单的运动操和关节活动,以准备学生身体进入运动状态。
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运动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的基本技能训练,如平衡训练、协调训练、力量训练等。
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放松活动,并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点评。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增强。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康复训练方法。
预期目标与效果02学生现状与评估学生基本情况介绍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描述入学前接受教育情况概述智力障碍程度评估通过专业智力测试得出的智商分数及等级适应性行为表现描述学习困难与特殊需求分析如跑、跳、投掷等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感等大运动技能评估如握笔、剪纸、搭积木等手部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等精细运动技能评估包括听理解、口语表达、词汇量等方面的测试与观察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评估如与同伴互动、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表现社交技能与情感发展评估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评估03康复训练方法与技巧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跑、跳、爬、滚等粗大动作,提高其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粗大动作训练利用串珠、搭积木、描画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提高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精细动作训练通过按摩、触觉刺激、前庭觉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整合感觉信息,改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感觉统合训练鼓励学生开口说话,通过模仿、跟读、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康复评定总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是指通过系统的评估方法,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全面的检查和评价,以明确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为制定康复目标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的目标是确定患者的功能障碍,预测康复潜力,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以及评估康复疗效。
二、康复评定的意义1. 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康复评定可以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
2. 评估康复疗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定,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预测康复结局:通过康复评定,可以对患者的康复预后进行预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三、康复评定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康复评定应基于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避免主观臆断。
2. 全面性原则:康复评定应涵盖患者功能障碍的各个方面,包括运动、感觉、认知、言语、心理等。
3. 动态性原则:康复评定应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定期进行,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4. 个性化原则:康复评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
5. 参与性原则:康复评定应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四、康复评定的内容1. 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与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等。
2.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等。
3. 认知功能评定: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理解与表达等。
4. 言语功能评定:包括发音清晰度、语言理解与表达、沟通能力等。
5. 心理功能评定:包括情绪、心理适应、生活质量等。
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包括自理能力、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
五、康复评定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功能障碍。
2. 问卷调查法:通过患者或家属的问卷,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
3. 标准化测试法: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定量评估。
(康复训练课件)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结果分析:
✓ 7项检查均按3个等级记分,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
✓ 少于14分说明平衡功能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 碍程度越严重
✓ 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可作为训练前后平衡能力变 化的比较
Berg平衡量表(BBS)
⒈由坐到站 ⒉独立站立 ⒊独立坐 ⒋由站到坐 ⒌床-椅转移 ⒍闭眼站立 ⒎双足并拢站立
•平衡测试仪
静态平衡功能:
方法:重心移动,摆动测定。
评定内容:
• 站立位:双足站(60秒);单腿站(10秒);足尖对足跟站(60秒)
• 坐位
静态平衡测试
ERBE:Balance
Basic Balance Master®
SMS: 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BPM)
动态平衡测试系统
测试内容:
感觉整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 SOT) 运动控制测试(motor control test, MCT) 应变能力测试(adaptation test, ADT) 有限稳定性测试(limits of stability, LOS)
协调的概念 协调运动的分类
协调评定
协调(coordination)
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 能力,例如用适当的肌力、速度和 节奏,准确的方向和距离
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协调控制的部 位包括小脑、基底节和脊髓后索
平衡的概念 影响平衡的因素
平衡能力的分类 平衡障碍原因 评价方法与训练方法
评价
平
衡 障
观察法:如三级分法
碍
常
量表评定法:如Fugl-Meyer 平
用
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
评
价
康复训练策划书3篇
康复训练策划书3篇篇一《康复训练策划书》一、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康复训练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许多患者在疾病治疗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康复训练策划书旨在为患者提供专业、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
二、训练目标1. 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身体功能,如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
2. 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改善身体状况。
3.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促进其回归社会和正常生活。
三、训练内容1.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2. 进行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理疗等,以改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
3. 提供作业治疗,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4. 开展康复训练课程,包括康复知识讲座、心理辅导等,提高患者的康复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
四、训练方法1. 一对一训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2. 小组训练:将患者分成小组,进行集体训练,增强互动和竞争意识。
3. 家庭训练: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延续训练效果。
五、训练时间安排1. 每周安排[X]次训练课程,每次课程时长为[X]小时。
2.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适时调整训练时间和强度。
六、训练设备和材料1. 配备先进的康复训练设备,如运动器械、理疗仪器等。
2. 准备康复训练教材、手册等资料,方便患者学习和参考。
七、人员配置1. 聘请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具备丰富的康复训练经验和专业知识。
2. 配备辅助人员,协助康复治疗师进行训练和管理。
八、效果评估1. 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包括身体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
2.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确保康复效果。
九、预算1. 人员费用:包括康复治疗师和辅助人员的工资、福利等。
2. 设备和材料费用:购买康复训练设备和材料的费用。
3. 场地租赁费用:康复训练场地的租赁费用。
4. 其他费用:如培训费用、宣传费用等。
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302230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基础,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
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并具备……的能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掌握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能力,并具备熟练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工程》课程标准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课程性质: 职业技术课适用专业: 康复治疗技术学时: 40学分: 2课程标准编制负责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二)《康复工程》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 是其他康复专业课程基础, 。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是康复治疗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本课程, 对应康复治疗岗位能力需求、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标准, 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等康复治疗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学生起点应为普通高考学生或同等学历者。
(三)课程作用(四)本课程是国家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课程。
要求对应康复治疗岗位能力需求、康复治疗师执业标准,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学会应用康复工程技术对病人实施整体康复治疗。
(五)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前期课程有医学基础课程, 康复医学概论, 运动治疗技术、临床医学概论、物理疗法技术、作业疗法技术、中国传统康复等。
同步课程则包含言语康复、康复综合实训等课程。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就业岗位前必须掌握的临床康复技能学科。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结合康复工程研究进展和教学实际,突出“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原则, 每章结构按基本构造、内容和临床运用三部分讲授。
突出康复工程技术临床实用性,注重康复工程技术临床应用和技能操作。
以理论和实训并重为原则, 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 突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点, 强调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科学性和独立性。
确立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40学时, 理论20学时, 实训20学时。
采用教学方法:理论与临床实例结合, 通过实际病例,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独立思考的能力。
角色扮演法:还原实际临床操作过程, 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更能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 提高其医患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年版)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 前言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对功能障碍者提供一系列基础训练、专业技术和环境支持的服务,使其达到和维持身心最佳的功能状态。
培智学校学生(以下简称学生)是高度异质而多样化的群体,除智力障碍之外,多数伴有运动、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障碍,其个体间差异及个体内差异较为显著。
教育与康复的有机结合,能补偿学生身心缺陷,满足其学习与发展需求。
康复训练课程对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在培智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性质康复训练课程是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康复需求而设置的选择性课程。
本课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康复需求,注重功能改善与潜能开发,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功能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一)基础性课程强调训练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所必备的实用基本技能,包括动作、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方面,为学生其他课程学习及参与各项活动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发展性课程强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其现有的基础入手,依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逐级设定目标,开展有梯度的多样化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生活及学205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 课程标准(2016年版)习的能力。
(三)功能性课程强调依据学生潜能,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训练和发展学生动作、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方面,并充分提供支持,使其更好地发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四)综合性课程强调训练内容涉及动作、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多个领域,需针对学生不同的康复需求,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采取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模式实施训练。
(五)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训练为主要手段,宜在校园、家庭、社区等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升其动作、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二、基本理念“教育与康复相结合”是学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身体平衡能力训练教案的实施与效果
幼儿园身体平衡能力训练教案的实施与效果身体平衡能力是儿童身体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儿童的身体协调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身体平衡能力训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幼儿园身体平衡能力训练教案的实施与效果进行全面的评述,并探讨该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1. 教案实施及过程在幼儿园进行身体平衡能力训练教育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和基本运动技能水平。
针对不同芳龄段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我们需要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在教案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游戏、音乐等形式,引导幼儿进行各种身体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身体转动、跳跃等动作,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另外,教师在实施教案时也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训练。
2. 效果评估教案实施后,需要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在训练中的表现和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能力变化,可以初步评估教案的效果。
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测试工具,如身体平衡测试仪,对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进行客观测评,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通过对训练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价教案的效果,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改进方向。
3. 核心意义身体平衡能力训练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水平。
通过训练,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能和体质,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也是幼儿进行其他体育运动的基础,对培养兴趣和爱好具有重要意义。
4.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幼儿园身体平衡能力训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更要重视他们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培养。
通过科学的身体平衡能力训练教育,可以为幼儿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幼儿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结回顾幼儿园身体平衡能力训练教案的实施与效果不仅关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更关乎他们未来运动能力和整体发展的基础。
幼儿园身体小达人:身体平衡能力训练教学案例
幼儿园身体小达人:身体平衡能力训练教学案例在幼儿园教育中,身体平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体态和协调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身体发展打下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一个身体平衡能力训练的教学案例,帮助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身体平衡能力。
1. 身体平衡能力的重要性身体平衡能力是指人体在静止和运动中,保持身体稳定、姿势协调、动作准确的能力。
这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在幼儿园教育中,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2. 教学案例:平衡球游戏为了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老师可以利用平衡球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多个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第一环节:平衡球上的行走老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平衡球,并示范如何在平衡球上行走。
让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尝试在平衡球上行走,要求他们保持身体平衡,注意姿势的协调。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平衡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体力和耐心。
第二环节:平衡球上的转圈接下来,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在平衡球上的转圈游戏。
让孩子们站在平衡球上,尽量保持平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做出不同方向的转动动作。
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三环节:平衡球上的接力赛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平衡球上的接力赛。
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站在平衡球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接力赛。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平衡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孩子们可以在快乐的游戏中,提高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培养他们的体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能达到教学效果。
3. 个人观点和总结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在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
幼儿园身体平衡能力训练实施方案分享
幼儿园身体平衡能力训练实施方案共享在幼儿园教育方面,身体平衡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另身体平衡能力也是幼儿发展其他运动技能的基础。
针对这一重要主题,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训练实施方案,以帮助幼儿提升身体平衡能力。
实施方案共享:1. 充分利用游戏: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利用平衡木、架子等场地设施来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身体平衡训练。
还可以组织一些竞赛类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身体平衡能力。
2. 开展专项训练课程:除了日常游戏活动,幼儿园还可以开展针对身体平衡能力的专项训练课程。
这类课程可以由专业的体育老师或专业机构负责,通过系统性的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家长参与意识:家长是幼儿身体平衡能力训练的重要参与者,需要积极参与到训练方案中。
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参与的亲子体能训练活动,让家长了解训练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在家中辅助幼儿进行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
4.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为了更好地促进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幼儿园还应该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可以通过举办体育节、运动会等活动来激发幼儿对运动的热爱,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
我的观点和理解:身体平衡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发展,还对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身体平衡能力训练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
通过游戏、专项训练课程、家长参与和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等多种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共享,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身体平衡能力训练实施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为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平衡行走教案: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拓展身体能力
幼儿园平衡行走教案: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拓展身体能力幼儿期是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们来说,身体的运动和发展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知自我、沟通与交往的重要途径。
而平衡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身体能力,也是幼儿运动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平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介绍一个幼儿园平衡行走教案,可以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拓展身体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衡能力的重要性;2.提高小朋友的平衡能力,如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3.培养小朋友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感觉;4.培养小朋友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5.促进小朋友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准备1.标准化的平衡器材;2.幼儿适宜的板凳、踏板等辅助性器材;3.适合幼儿运动的场地和安全保障措施;4.学生的信息记录簿。
三、教学过程1.准备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身体条件、年龄和个体差异等因素,选择适合幼儿的平衡器材,搭建平衡器材的训练场地。
同时提供适合幼儿的场地,如草坪、操场和体育馆等。
在场地的四周设置警戒线,以保证小朋友的活动安全。
教师对平衡器材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每个器材的使用安全。
2.组织训练教师在场地一侧进行讲解,在讲解时,可以使用图形、视频等辅助手段,帮助幼儿们理解平衡能力的重要性。
引导小朋友进行简单的拉伸体操,以热身铺垫。
接下来,教师分组,让小朋友们轮流进行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训练,如:步行器平衡、摆橙子、跳马等。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提高小朋友的平衡能力,刺激小朋友的运动感觉,培养其手眼协调和团队精神。
当有同学出现了不适或无法完成动作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
对于健康状况较差的幼儿,教师要进行特别关注和照料,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安全。
3.教学总结在训练结束时,教师要让每个小朋友进行简单总结,问他们觉得在平衡训练中最有收获的内容,并分享他人的经验和优点。
教师还可以评估小朋友的训练成果,将评估结果记录在学生的信息记录簿上。
在日后的训练和教育中,将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和调整。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特殊教育课件 康复训练教案
特殊教育课件康复训练教案康复训练课教案一、大笼球本节课的目标是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强化前庭体系机能及身体肌肉的张力,调适重力感的信息,促进固有感觉和本体感的发展。
我们通过以下过程来实现目标:1.走线、问好、指令操、律动2.游戏:踩脚踏车,让妈妈和宝宝脚对脚,踩脚踏车,你说快,我就快,你说慢,我就慢。
3.主题:大笼球,包括趴在球上、俯卧大笼球、俯卧大笼球抓东西、仰卧大笼球、依靠大笼球、坐上大笼球等,以及划船体操游戏。
二、阳光隧道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并调节前庭感觉。
我们通过以下过程来实现目标:1.走线、问好、指令操、律动2.复上周课程,包括推大笼球、肢体翻滚等。
3.主题:阳光隧道,包括介绍阳光隧道、搬运游戏、体操游戏、摸黑向前、肢体液筒等,以及划船体操游戏。
三、蹦蹦床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孩子站在蹦蹦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时,膝盖弯曲,脚后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正划不足。
我们通过以下过程来实现目标:1.走线、问好、律动、操节2.复:向前和后爬,搬动书本。
3.游戏:投物进筐和跳高,提高手脚动作的准备性,发展视觉运动能力。
4.操作:找图形和缺了什么,发展宝宝的观察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5.听觉游戏:培养灵敏的听觉能力,乐器由辅助奏,主动带动作。
6.揪尾巴: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玩法:家长和宝宝一起走平衡木,练平衡能力。
七、高低音游戏:这个游戏旨在训练听觉的灵敏度,让宝宝能够分辨高低音。
当听到高音时,宝宝需要踮起脚尖走路,听到低音时则需要抱膝蹲着走,或者弯下腰抓住脚踝走路。
四、滑板爬: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平衡感,让宝宝接收大量的视觉情报,以及训练背髓和四肢的本体感。
游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走线、问好、律动、模仿操;二、复上周内容:《小青蛙》;三、新课:1.听觉游戏:小青蛙(响板)跳跃小白兔(小鼓)蹦蹦跳跳、小小鸟(三角铁)主课老师带动作,辅课老师奏乐;2.滑板爬;3.《从头忙到脚》;4.再见。
康复训练课个训教案
康复训练课个训教案个训对象:教师:教学内容:感知红色个训对象基本情况:女,9岁。
唐氏综合征,典型的发育迟缓,右手是6指,手上操作比较迟钝。
她的障碍主要表现在1)运动障碍:身体协调能力差,上下楼梯时小心谨慎害怕摔倒,平衡性差。
2)姿势障碍:姿势的稳定性差,习惯于偏向一侧,有时候坐着会僵硬的摔倒。
3)智力障碍:智力低于一般儿童。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时常是说出重点词,但是不能连续表达自己的意思。
同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
5)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情绪波动大,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6)学业困难:学习能力差。
本堂课的设计缘由:本课是以认知训练为主线,贯穿注意力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
由于孩子动手能力缺陷,所以本堂课除了知识技能要求之外还对孩子的精细动作进行练习。
同时课堂引入阶段以游戏带入,既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将孩子引入课堂教学。
本堂课要求语言能够简练,方便孩子理解。
训练目标:1、通过“杯中寻物”和“串珠子”的游戏教学,锻炼学生手眼协调的能力。
2、认知表达红色,能按指令将物体分类,同时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3、感受个训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区别不同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具准备:两个塑料碗和动物小模型;大小各异的塑料珠子和绳子;糖果教学过程:一、问好,请坐二、注意力训练“杯中寻物”——找一找。
过渡:小朋友看,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碗)学生跟说。
碗能够干什么呀?看看还有谁来了?(出示:小人的模型)学生一起跟说。
现在老师要把玩具藏在碗里,移动碗的位置,看看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三、按颜色分类1、首先,在桌子上放好两个盒子,并拿出大小相同的红色和绿颜色(对比度大一些的颜色都可以)的雪花片(各3片)放到桌面上。
这时,可以先把珠子在桌面上转一转、滚一滚或放到孩子身体上,跟她玩一下,目的是把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叫她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对雪花片产生一定的兴趣。
当她的目光在跟随时,我拿起一个绿色的雪花片,放到左边盒子里,再拿起一个红色的雪花片放到右边的盒子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分之一圆平衡板》教案
一、教学目标
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促进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训练身体灵活运动能力,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
A类学生:训练肢体的配合,促进平衡能力提升,提高运动能力。
B类学生:训练肢体的协调性,促进平衡能力提升。
C类学生:训练手、眼协调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在四分之一圆平衡板上前行的方法。
通过输入触觉、前庭平衡、本体感觉、视觉等各种感觉刺激,使智障学生能够重新组织、协调、统合这些感觉,促进脑神经生理功能的发展,以对外界环境作出适当反应。
难点:BC类学生能够克服恐惧上圆平衡板并能向前运动。
如何在一个感统训练的学习活动中创造更多的感觉过程,涉及更多的感觉系统,以达到最好的感统训练效果。
三、教学器械:平衡台、四分之一圆平衡板
四、教学过程:
1、热身运动
颈部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头部尽量往上往下往左往右各两个八拍。
肩部运动:手臂伸直,往后拉伸两个八拍,左右手臂用力甩圈各两个八拍。
腰部运动:手臂伸直,弯腰,左手拍右脚,右手拍左脚各两个八拍。
手腕运动:双手十指相扣,甩圈两个八拍。
设计意图:热身运动是本节课训练时需要活动的各个关节肌肉的准备活动,通过活动,即强化了动作的规范有效性又注重了趣味性。
2、复习上节课内容:平衡板
设计意图: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3、走线游戏
在操场的一条直线或波浪形曲线上,学生踩着行走,足尖对着足尖,双臂伸直,抬头看前方,身体保持平衡。
设计意图:调整学生平衡觉,本体感觉,中枢觉醒状态。
4、感统训练
(a)出示训练器械:同学们,这是什么?它叫圆平衡板。
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b)训练圆平衡板的方法:
双脚站上平衡板上,双手抓住平衡板的杆子,双脚向前迈进,双手抓住上下杆子,双手双脚交替,借助双脚力量,使圆平衡板前行。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手脚协调性,训练身体灵活运动能力。
(c)老师示范动作
(d)指导学生动作要领:双脚、双手交替,同时进行,动作要协调统一。
(e)学生练习圆形平衡板,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5、回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动作要领是什么?(学生谈体会)
6、评价:
对训练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表现弱的学生进行鼓励,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