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亨廷顿的新保守主义思想研究_杨光斌
2004年第4期(总第94期)国际政治研究Studi 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 csNo.4,2004Nov.2004亨廷顿的新保守主义思想研究杨光斌 郭 伟内容提要:兴起于1970年代中期的新保守主义,在美国主要是指一群知识分子所呼吁的对苏联和共产主义强硬的一种外交思想,亨廷顿是其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保守主义的信仰者,在冷战时期,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是权威和秩序下的制度化与民主政治。
冷战结束以后,亨廷顿基于民主化的 第三波 所提出的 文明的冲突 ,事实上将新保守主义由反对共产主义适时地转变为反对各种形式的集权主义。
而根据亨廷顿对于保守主义的诠释,这种转变是很自然的,因为保守主义基本上是一种 即时即地 的哲学。
关键词:保守主义 新保守主义 权威与秩序 文明的冲突作者简介: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邮编:100872)塞缪尔 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是当今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最享有盛名的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学者之一。
他的著作几乎都是一经面世便倍受关注,其中包括 作为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 (1957)、 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968)、 民主的危机 (1975)、 美国政治:不和谐的允诺 (1981)、 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 (1991)和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995)等。
他的理论主要涉及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领域,但在他的诸多著作中,实际涉猎的范围非常广阔,通常还包括历史学、法律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领域。
国内外关于亨廷顿著作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相关的评论文章也是数不胜数。
但梳理之后发现,国内学者的相关论述基本上是就事论事,针对他的某一本书做出评述,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亨廷顿思想的整体把握和定位。
而且,由于缺乏整体概念,对亨廷顿思想的认识还存在很多偏差和误区。
保守主义抑或进步主义——试论美国最高法院在进步运动中的角色变迁
邦政府和地方政府) 或总统在进步运动中扮演 了至 关重要的导向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而最高法院则扮 演
着保 守的、 退步的角色。事实上 , 最高法院与进步运动保持 着复杂而微妙的关 系: 最高法院在 坚持 个人人 身和财产权的基本政治原则下, 对政府干预社会的活动以及公共管理权 力给 予了有限的支持。也就是说,
然而在公众舆论要求改革以及一些进步的法理学家学者与政论家的推动下特别是受到来自公众要求罢免法官以及撤销司法判决以制衡法院权力的压力下保守的法院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改革运动
2 1 年第 l 01 O期 21 年 l 0 1 O月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E O O I N O ILD V L P N C N M CA D S CA E E O ME T
由或财产 ; 在州管辖范 围内, 也不 得拒绝 给予任何 人以平等法律保护 。 这一款 中最 为关键 的问题 ”
形进一步发展。19 85年 , 波洛克诉农 民信贷公司 案中 , 法院裁定所得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间接的
律, 日益成为维护富豪政治与私有财产的工具 。 这种宪法理论的基本宪法依据是 16 年通过 8 8
的美国宪法第 l 4条修正案 的第一 款: 所有在合 “ 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 国并受其管辖的人 , 都是合众 国的和他们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 , 都不得制定 或实施限制合众 国公 民的特权或豁 免权 的任何法 律; 不经正当法律程序 , 不得剥夺任何人 的生命、 自
根据美国的宪政体制 , 国会立法 , 最高法院司 法。美国最高法院在制定公共决策方 面同立法机 关与行政机关发挥着 同等的作用 。根据 司法审查 程序 , 最高法院有权拒绝执行立法机关制定 的、 但 法官认 为与宪法相抵 触的法律 之权…㈣ ) 。这种
“特朗普现象”与美国的保守主义政治
“特朗普现象”与美国的保守主义政治作者:程东金美国的政治周期又进入了大选年,此次大选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在这个堪称最成熟的民主国家中,类似特朗普那样通常是不健康民主特产的反常政治家一路前进。
对观察政治的人士来说,“特朗普现象”可以说是多年来美国诸多社会、政治和经济矛盾集中爆发的表征。
作为局外人的特朗普是以共和党人提名人的身份参选的;控制着当前共和党大权的,则是一群保守主义者。
沿着战后保守主义的发展这一线索,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当前美国政治的若干特征。
二战以后,美国的保守主义始终是美国政治中强有力的存在。
多年来,右翼共和党人几次遭遇选举惨败,却又出人意料地强势反弹、重振士气。
在反对国家“新政”的斗争中,右翼保守主义者必须先战胜党内的温和派对手,赢得共和党的控制权,再与自由派民主党争夺政府的控制权。
保守主义在第一轮战斗中,逐渐取得优势,控制了共和党;在第二场战斗中,却是胜败参半。
在《开罗全球事务评论》(The Cairo Review of Global Affairs)2016年冬季卷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唐纳德·克里奇劳(Donald T. Critchlow)教授发表《理解保守主义》(Understanding Conservatives)一文,讲述了一个现代人所熟知的故事:现代美国保守主义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1930年代,它诞生于一批知识分子和政论作家的圈子中,在1950年代演变为一场共和党内的政治运动,在1964年总统竞选中展露头角并逐渐重塑了共和党,直至1980年代之后,成为美国政治传统的主流之一,甚至一度成为主导性力量。
一波波进步主义改革的浪潮和罗斯福新政,逆转了美国传统的有限政府哲学。
现代保守主义的诞生正是源自右翼对于新政的回应。
最初,保守主义者的回应不成体系,缺乏有效的组织。
政治和商业界的保守主义者甚至一度偏执地反对创建任何可持续的政治平台。
这样,有分量的抵抗最早来自知识界。
新保守主义在美国盛行的原因
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兴起的原因摘要: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国内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熟于2O世纪7O年代至8O年代的一种政治思潮。
现在我们主要从纽约文化名人、国内社会环境、国际社会格局等方面探讨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兴起的原因。
关键词:美国,新保守主义,纽约文化名人通常,人们是以1965年《公共利益》杂志的创刊为标志来界定新保守主义(N e o-c o n s e r v a t i s m)的诞生。
那为何新保守主义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时候兴起?究其原因,主要有纽约文化名人自身特点、国内社会环境、国内文化氛围、美国民主党的转变等内部因素以及国际政治格局、越南战争等外部因素。
首先,国内环境错综复杂,各种派别涌现,各种类别思想文化活跃。
如:保守的自由主义、温和的自由主义、激进自由主义、新左派、保守主义等等。
另外在大学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各种思想文化特立独行,对于社会政治制度、人权各种不满、愤懑情绪骚动,这便使得新保守主义在美国纽约文化名人中开始出现萌芽、发展。
下面便展开来介绍美国新保守主义诞生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新保守主义兴起时的主力军:生活所带给纽约文化名人的情感归属、政治倾向,国内的、国际的一些因素只是促使新保守主义站出来的催化剂罢了。
纽约文化名人:在20世纪60,70年代,大多数的新保守主义者都是纽约文化名人。
比如说:丹尼尔·贝尔、欧文·克里斯托、内森·格莱泽、西摩·马丁利普塞特、诺曼·波霍雷茨以及其妻子米奇·迪克特等人。
(赵一凡:“屈瑞林与纽约文人的时代”,《读书》,1987年第8期)他们是东欧犹太移民的子弟,出生于19世纪20年代前后。
童年时,他们饱尝了纽约外围贫民窟的痛苦生活,对曼哈顿的文明和富裕充满了无限向往,他们决心通过读书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在19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他们又经历了家庭破产、生活贫苦,使得他们开始追逐社会主义理论。
美国新保守派的崛起
了民主党在 2 0世 纪 3 0年 代 罗 斯 福 时 期 建 立 的新 政 联 盟 解
散 和美 国人 民 民主 行 动 委 员 会@ 的左 倾 。 面 对美 国社 会 种 种 动 荡 情 势 .新 保 守 派 感 到 十 分揪 心
际 行 动 。“ 大 社 会 ” 划 耗 资 甚 巨 , 伟 计 收效 甚 微 , 失 败告 终 。 以 与 政府 项 目失 败 同 时 发 生 的 ,是 美 国社 会 众 多 问题 的涌 现
以 及 群 众 运 动 的 高 涨 , 0世 纪 6 2 0年 代 成 为 美 国 历 史 上 动 荡 、 进 与 叛 逆 的 时期 。 激 以黑 人 运 动 为 先 导 ,0世纪 6 2 0年 代 中 期 以 后 , 战 运 动 、 女 运 动 迅 速 走 向 高 潮 。反 主 流 文 化 反 妇
莱在竞选 中以 5 0万 张 选 票 ( O7 仅 .%之 差 ) 给 尼 克 松 . 致 败 导
新 保 守 派 主 要 是 针 对 “ 大 社 会 ” 划 以及 伴 随 的 激 进 伟 计
运 动导致的 2 O世 纪 6 O年 代 下 半 期 美 国 的 社 会 动 荡 、冷 战
自由 主 义共 识 的 瓦 解 、 以及 7 0年代 的危 机 而 出现 的 。 l6 9 0年 肯 尼 迪 号 召 美 国 人 民 去 开 拓 “ 边 疆 ” 继 任 的 新 ,
有 什么经济 价值 , 美 国而言 , 不具 备重要 的战略 意义 , 对 也
、
新 保 守 派 崛 起 的原 因
越 战是 个 失 误 。同 时 表示 , 府 的 越 南政 策 盲 目依 赖 美 国 力 政 量 , 意识形态领域 的“ 共原则 ” 于国家利益之上行事 . 将 反 置 不 仅 损 害 了 国家 利 益 , 争 本 身 也 是 邪 恶 的 。 ④ 9 8年 汉弗 战 16
浅析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保守主义复苏的社会文化因素
浅析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保守主义复苏的社会文化因素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崛起,实际上和1960年代密不可分。
1960-1980年的美国,以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为代表的社会改革风潮,带来新的道德价值标准,同时也引起社会动荡。
保守主义就是从此时开始,利用民众的情绪从社会文化领域开始崛起,最终实现1980年代的全面复苏。
关键词:自由主义、社会因素、保守主义、个人主义、传统价值观、宗教道德1980年罗纳德·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标志着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保守主义的全面复苏。
尽管保守主义传统在美国根深蒂固,但是20世纪80年代保守主义重登历史政治舞台,重整大局,究其原因,必须追溯到1960年至1980年这段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
保守主义此时的崛起,和美国政府自由主义政策的失利有关,和各派保守力量的团结有关,但是它最初和最重要的阵地,却是在社会文化领域。
所以,本文旨在探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社会文化因素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盛行的影响。
保守主义思潮源于1930年代右翼保守主义者对罗斯福“新政”的批评和反对。
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所宣扬的保守主义围绕的概念是:支持小政府、传统价值观、立宪主义、州权和自由市场经济,支持强大的国防,维护美国的世界地位。
这些内容,非常明确的体现在当时发生变化的共和党政策中。
强调维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自由主义,从1960年开始,充分表现在美国的风起云涌的社会文化运动中。
这些运动包括:民权运动、女权运动、性革命、同性恋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平权运动,少数族裔的抗议和环保运动。
这些社会运动和社会思潮,带来新的价值标准、积极革新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它们激进的价值观与伦理标准挑战着美国民众的道德标准底线,引起民众不满。
下面,我们将一一分析这些社会运动。
1.民权运动20世纪60年代是黑人民权运动的高峰期。
马丁·路德·金奉行“非暴力”原则,希望通过民众支持和政府立法,实现黑人的平等权利和取消种族歧视。
施特劳斯主义与美国新保守派
施特劳斯主义与美国新保守派【内容提要】施特劳斯主义大体上指称以美国犹太裔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为主要代表的政治思想和学说。
它以解读西方古典哲学家的着作文本为理论活动核心,否定17、18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成果,反对历史主义和相对主义,坚持超历史、跨不同社会的古典“自然正当”观念。
施特劳斯主义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哲学基础。
新保守主义从思想源头到人际关系都与施特劳斯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保守派不仅借用“自然正当”观念,而且将其“发扬光大”,直接与当前美国政治挂钩,从而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施特劳斯主义:自然正当:新保守派在世纪之初的国际外交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莫过于以“先发制人”(preemption)、“政权变革”(regimechange)及坚持美国价值观的普世性为核心要素的美国外交教条———布什主义———的出台和运用了。
布什主义的令人侧目之处,不仅在于它打破了联合国和国际法的限制和束缚,而且还在于它和美国的传统外交思想相抵触,因为传统上美国政府通常要等到外部威胁促使国内共识形成以后,才进行国内政治动员,采取“后发制人”的行动。
布什外交是被美国保守势力“挟持”的结果。
“布什政府是当代美国史上最保守的一届政府”,①内部充斥各种牌号的保守派,其中,从自由派或政治左派起家的新保守派或新保守主义势力堪称对布什外交影响最大的一派。
因此,若要研究时下美国外交理念和政策走向,就必须了解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而要洞悉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就必须追溯到施特劳斯主义。
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起因于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所谓自由主义“过度”的反动。
在其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它糅合了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甚至社会主义的各种观念,逐渐发展出一套独特的逻辑体系。
②在哲学基础上,新保守主义深深扎根于列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的“自然正当”学说。
施特劳斯1899年生于德国一个中产阶级正统犹太教家庭,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20世纪中叶的美国文化与社会变革
20世纪中叶的美国文化与社会变革20世纪中叶的美国是一个正在经历巨大变化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美国经历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60年代社会运动的巨大转变,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美国文化,也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和历史命运。
1. 文化变革在文化方面,20世纪中叶的美国经历了从保守主义到自由主义的转变。
在50年代,美国的文化传统是非常保守的,美国人普遍接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然而,在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股反传统主义思潮,年轻人开始对传统进行反思,并寻求更加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变革中,音乐、电影以及文学等文化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传统音乐的抗议以及流行音乐的兴起代表了年轻人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抗。
电影和电视节目开始探讨的主题也变得更加敏感,更加深入,和更多样化。
美国的文学界出现了一批充满爱与反传统主义思潮的作家,如威廉·福克纳和杰克轻颺,他们塑造的角色不仅是悲观主义的人物,又开始有了更多的变革意识和更加冒险的经历,因此,创作出很多充满自由和反传统的文学作品。
2. 社会变革除了文化变革之外,20世纪中叶的美国还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其中最显著的是1960年代的社会运动。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和反越战运动掀起了一股民主化浪潮,不仅为美国社会的民主化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的民主化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20世纪中叶的美国还经历了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变。
在战后经济繁荣的背景下,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变成了一个令人垂涎的经济大国。
这种繁荣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大量的移民涌入美国,这也开始改变了美国的人口结构和文化。
3. 女权主义与此同时,女权主义的兴起也是20世纪中叶美国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变革。
女性开始抗议不平等的工资和机会待遇,以及广泛存在的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
这次社会运动鼓励女性有权利去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结论:总的来说,20世纪中叶的美国文化与社会变革是一个涵盖多个方面的转变,代表了美国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趋势的加速。
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
tvs sr e h 9 0 s te man lg iim e ste 1 6 s a h i o o,a d h s n ea o t o s raim .Ho v r ti r ce s o h mp ra trl v n a o rlt n wih c n e t i v s we e , hs at l h wst e i o tn oe i t tc n e aim ly d i ha o sr ts pa e n Ame c n sc a v me ti 9 0s、F rh r r v i r a o ilmo e n n 1 6 u te moe, ti ril ru sta o sr aim n ti ro hs a ce a g e h tc n e t t v s i hspeid h d b e e py ifu n e n on d b h i ,a d tea t im d e te n s s e t fc n e aim e m ui o ta a e n d e l n e c d a d c ie y te tme n h ci s an xr me e sa p cso o s r t l v v s se q t c n r— e
维普资讯
析 2 世纪 6 年代美国保者主义 O O
J ’ 唐 科 C I 】 叮
( 京师 范大学 历 史 系, 北 北京 10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8 5
摘
要 :6 “0年 代 ” “ 守主 义” 学 术界 关 注 的 两 个话 题 。按 照 学 者 们 的 传 统 看 法 , 和 保 是 6 O年 代是 以激
Ab t a t: 9 0s’a d “c n e v ts sr c “1 6 ’ n o s r aim” a et o ista h c d mi o c r r wotpc h tte a a e a c n ens Ac od n o te t dto a p no s c c ri g t h r iin lo i in ,a — a
麦卡锡主义为何在美国沉渣再起?
麦卡锡主义为何在美国沉渣再起?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20年第17期韩海涛陈月麦卡锡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的极端反共反人权的右翼保守主义意识形态浪潮和政治镇压运动。
在当时西方社会民主党和自由主义政党左翼占据政坛优势的背景下,处于低潮的右翼保守主义势力挟美苏争霸、冷战正酣的国际环境,在美国政坛展开了迫害左翼力量的运动,挑起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仇视,以国家机器对进步人士进行无端的政治陷害。
美国进入了长约5年的极端政治盛行的黑暗年代,“麦卡锡主义”也成为运用国家机器对个人进行政治陷害和人身限制的代名词。
尽管麦卡锡时代过去距今已逾60年,但麦卡锡一手缔造的“白色恐怖”却阴魂未散,在当今美国沉渣再起。
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极端保守主义思潮正以新的面貌在美国泛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大暴发,令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不仅面临疫情肆虐,也深陷病毒危机、种族危机,将国内危机失控的后果“甩锅”“推责”给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进行蓄意攻击和抹黑,成为一些美国政客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操纵民意的惯用伎俩,也成为一本万利的生意。
美国共和党政治家、特朗普的亲密盟友凯文·麦卡锡将新型冠状病毒以“中国”冠名,并在5月宣布成立众议院共和党“中国特别工作小组”,宣称要以此“应对中国在各个层面对美国的‘攻击’”。
这一行为,与上世纪约瑟夫·麦卡锡的操作手段如出一辙。
极限打击中国成为美国摆脱危机的手段,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极端保守主义思潮正以新的面貌在美国泛滥。
正如美国前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所言,美国政府中的一些人对中国的攻击过火而虚伪,让人不由联想起历史上的麦卡锡时代。
麦卡锡主义兴风作浪的因由从历史发展的周期看,麦卡锡主义兴风作浪是美国极端保守主义思潮抬头的表现,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保守主义思潮在美国长期存在,主张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竞争,反对社会变革和大众化,坚持传统社会秩序和基督教信仰,抵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影响。
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回答
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回答作者:刘波来源:《董事会》2008年第12期在经济学界,克鲁格曼以常唱反调闻名。
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东南亚蒸蒸日上之时,便预言东亚经济仅靠资本与劳动投入,没有原创的新生产模式,势必难以持久,90年代末又近乎单枪匹马地挑战所谓美国的“新经济”。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裂,都证实他的先见之明。
2000年布什政府上台后,克鲁格曼对其内政外交予以严厉批评,也引来美国保守派颇多抨击,不过他始终高擎自由主义大旗,是美国自由派干将之一。
在此书中,克鲁格曼并不只是针对当前形势提出政纲方略,而是回溯美国百年历程,以求鉴古知今。
而这百年政经史的框架,依克鲁格曼看来,可以两个“巨弧”来形容:一是经济上的极端不平等到相对平等,再回到严重不平等;二是激烈的党派倾轧到两党和谐,再回到两党极端对立。
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及一点,普通国人对于美国的看法,常常陷于两个极端之间。
革命年代曾称美国为腐朽堕落的帝国主义国家,外逞凶狂,内施暴政。
自20世纪70年代中美接近,尤其是后来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和开放政策以来,国人之中尤其是知识界提倡以美为师者,又往往对其不吝赞美,举为理想国的楷模。
至于对美国历史的看法,前者断定美国长期贫富分化、种族歧视、工人无权,后者则认为美国一直社会和谐、种族融合、民生安乐。
克鲁格曼这本书,似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历史视角审视美国,突破那种简单的印象化判断。
现今人们谈及美国的好处,常常以“稳固的中产阶级社会”来形容,这似乎已是约定俗成的看法。
但克鲁格曼在书中说,他们年幼时认作理所应当、无足为怪的中产阶级社会,其实已大体消逝。
美国的贫富差距正在回到“镀金年代”的水平。
这一贫富大分化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这就涉及到了克鲁格曼认为的现今主宰美国政坛主要势力保守主义运动。
这一运动的先驱是一些对“新政”不满的知识分子,如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社会学家欧文·克里斯托尔。
论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
论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作者:许明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1.陈毓钧保守主义与美国政治 19902.丹尼尔·贝尔.张国清意识形态的终结 20013.段琦.陈东风.文庸基督教学 20004.列奥·施特劳斯.彭刚自然权利与历史 20035.刘军宁保守主义 19986.刘绪贻.杨生茂战后美国史 19897.伦纳德·西马克.马克·西马克.金君晖.潘同文美国的权势集团 19948.吕磊.钱乘旦美国的新保守主义 20049.迈克尔·哈林顿另一个美国:美国的贫困 196310.R·G·哈钦森.段琦.晓镛白宫中的上帝 199211.任晓.沈丁立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200312.托马斯·戴伊.梅士.王殿宸谁掌管美国:卡特时代 198013.小阿瑟·施莱辛格美国共和党史 197714.张友伦.李剑鸣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 199215.刘澎宗教右翼与美国政治 1997(04)16.张立平论当代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期刊论文]-太平洋学报 2002(4)17.张毅里根之后的政局 1987(03)18.钟文范七八十年代美国宗教新右派活动 1997(03)19.钟文范战后初期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想运动 1996(01)20.Bell Daniel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197621.Bloom Alexander Prodigal Sons 198622.Bloom Allan 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How Higher Education Has Failed Democracy and Impoverished the Souls of Today's Students 198723.Blumenthal Sidney The Rise of the Counter-Establishment 198724.Brauer Carl M.John F Kennedy and the Second Reconstruction 197725.Buchanan Patrick Conservative Votes, Liberal Victories 197526.Burke Edmund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of France 200127.Burnham Walter Dean The Current Crisis in American Politics 198228.Caplan Lionel Studies in Religious Fundamentalism 198729.Chubb John E.Paul E Peterson The New Direction in American Politics 198530.Clubb Jerome M.William H Flanigan.Nancy H Zingale Partisan Realignment: Voters, Parties, and Government in American History 198031.Dawidowicz Lucy S.Leon J Goldstein Politics in a Pluralist Democracy: Studies of Voting in the 1960 Election 197432.Diamond Sara Not by Politics Alone: The Enduring Influence of the Christian Right 199833.Dolbeare Kenneth M.Linda J Medcalf American Ideologies Today: Shaping the New Politics of the 1990s 199334.Edsall Thomas Byrne The New Politics of Inequality 198435.Edwards Lee The Conservative Revolution: The Movement That Remade America 199936.Ehrman John The Rise of Neoconservatism 199537.Ferguson Thomas.Joel Rogers Right Turn: The Decline of the Democrats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n Politics 198638.Friedman Milton Capitalism and Freedom 196439.Gerson Mark The Essential Neoconservative Reader 199640.Goldwater Barry M The Conscience of a Conservative 196l41.Gottfried Paul The Conservative Movement 199342.Himmelstein Jerome L To the Right: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Conservatism 199043.Johnstone Ronald L Religion in Society: A Sociology of Religion 199244.Kagan Robert.William Kristol Present Dangers: Crisis and Opportunity in American Foreign andDefense Policy 200045.Kirk Russell The Conservative Mind: from Burke to Santayana 195346.Kristol Irving Neoconservatism: the Autobiography of an Idea 199547.Maisel L Sandy The Parties Respond: Changes in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 199048.Marsden George M Fundamentalism and American Culture 198049.Marsden George M Reforming Fundamentalism, Fuller Seminary and the New Evangelicalism 198750.Marsden George M Understanding Fundamentalism and Evangelicalism 199151.Marry Martin E.Applely R Scott Fundamentalisms Observed 199152.Marry Martin E.Applely R Scott Fundamentalisms and Society: Reclaiming the Sciences, the Family, and Education 199353.Moynihan Daniel Patrick Maximum Feasible Misunderstanding 196954.Nash George The Conservative Intellectual Movement in America Since 1945 197655.Phillips Kevin P Post-conservative America: People, Politics, and Ideology in a Time of Crisis 198356.Phillips Kevin P The Emerging Republican Majority 196957.Piper Richard J Ideologies and Institutions: American Conservative and Liberal Govermance Prescriptions Since 1933 199758.Podhoretz Norman Breaking Ranks 197959.Reinhard David W The Republican Right since 1945 1983。
保守主义专题知识讲座
1.经济政策倾向“利润至上”原则
资本旳本性是追逐利润,古典自由主义 提倡旳自由放任旳市场机制,根本目旳在 于确保资本获利最大化。里根~撒切尔革 命旳目旳就是重建资本利润至上旳原则和 架构,以为罗斯福秩序时代对资本课以重 税后旳再分配策略严重地损害了资本旳发 明性。
供给学派以为,“对拥有资本旳富人征以过多 旳税赋势必影响资本再投资旳主动性,一样,对于 用这种税收给穷人以过多旳补偿势必减弱他们旳工 作动力,两者都将造成生产效率旳低下。”
在里根执政期间,富人旳纳税额在总税收中旳百 分比从70%减至50%。
对此,罗纳德·多尔旳评价是,这种模式旳目旳就 是“从假资本主义变成真正旳资本主义,即从原先 主要为雇员谋利益旳企业改革成主要甚至专门为股 东谋利润旳企业。”一样,英国也实施多种有利于 资本逐利旳改革措施,撒切尔革命后,英国经济确 有较快旳增长,然而从增长中获利旳是拥有资本旳 富人,“最低收入群体不再从经济增长中受益。”
减税收,鼓励私人企业,降低政府干预。”
里根经济学另一理论支柱—— 以哈耶克为代表旳 新自由主义学派,强调市场旳自发调整作用,以 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是一条走向“奴役旳道路”, 因为“在情况如此复杂旳当代社会,对于中央政 府去处理一种涉及如此规模旳资本价值信息并到 达竞争性旳资本应有旳效果是不可能旳事情。哈 耶克崇尚私有制, “私有制永远是最合适旳,它 将确保最畅捷和最有效旳竞争机制,可悲旳是, 这个极其主要旳原则经常被某些经济学家忽视。” 在供给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理论指导下,
撒切尔旳主义旳主旋律:效率
政治价值理念:老式
经济理论和经济她开出旳药方是:限制工 会力量、推行私有化。
成果:英国经济有了起色,但是用英国 《独立报》撰稿人约翰·雷图旳话说:“在 那些年里,英国旳贫富差距急剧加大。有 人生活确实得到很大改善,但英国社会为 此付出了很大旳代价,犯罪率上升,小区 破裂和分化。”
政治体系知识:保守主义和进步主义的政治体系比较
政治体系知识:保守主义和进步主义的政治体系比较在现代的政治体系中,保守主义和进步主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政治潮流。
保守主义是反对过度变革和革命,主张保护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的政治思潮,而进步主义则是倡导社会变革和革命,推动社会和制度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政策和历史等角度比较这两种政治体系。
一、理论保守主义强调传统、稳定和秩序,认为社会应该遵循固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其核心思想之一是“保守”,即保留和传承传统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价值观念。
保守主义反对过度的改革和变革,认为这样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保守主义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的看法较为谨慎,主张有限政府,支持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制度,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
进步主义则倡导不断的变革和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进步主义认为社会应该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和改革,使其更加公正和平等。
进步主义主张政府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保障。
进步主义从政策上支持更多的政府干预和管制,将私有财产视为社会的一种共同财富,主张公有化和国有化。
二、政策在政策上,保守主义和进步主义有着不同的偏好和取向。
保守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支持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制度。
保守主义政府强调低税收和少量的政府干预,主张市场自由和竞争。
例如,保守主义者倾向于削减公共服务,降低税率和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自由度,拥有私有财产和企业创新。
进步主义者则认为政府必须在社会和经济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进步主义政府重视社会福利,支持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公共投资。
进步主义政策也强调环境保护、平等和多样性等问题。
此外,进步主义者倾向于通过法律或税收等手段来促进社会公正和福利平等。
三、历史保守主义和进步主义的政治体系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发展。
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保守主义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反革命,反对法国大革命和拥护绝对王权的运动。
保守主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成为欧洲和美国的主导思想之一。
茶党运动:伪草根运动?——美国茶党运动的诱因与性质
作者: 丁晔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页码: 109-11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茶党;美国;保守主义;社会运动;选举政治
摘要:2009年茶党运动迅速在美国掀起了“茶色”风暴。
随着茶党运动的发展,其社会运动的性质遭到质疑,被指责为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精英”的操纵、过多地参与选举政治、实际上代表了美国社会少数富人等等。
然而,仔细考察就会看到,茶党运动是二战后美国保守主义运动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继续,它虽然比较激进,但没有超出以往保守主义社会运动的范围;茶党运动风暴揭示了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
这类保守主义运动构成美国政治生态体系的一个平衡力量,对美国的政治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1960年以来保守主义的社会运动指保守派思想家从象牙塔走入社会,通过指导和建立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利益集团/政治行动委员会、基金会、思想库等来扩大保守主义思想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
这场社会运动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经济/财政保守主义运动、社会/文化的保守主义运动、联邦主义运动、自由意志运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文化的保守主义运动,主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运动。
"宗教右派" 虽然与"新右派"关系密切,但由于它的领袖主要是各教派的布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义;既包含天主教正统派,又有犹太教正统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学色彩。
此外,"新右派"与"宗教右派"所处的时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宗教右派"则更加活跃于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的当前。
正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右派"是三十年代的"老左派"的对立面一样,七八十年代的"新右派"是六十年代的"新左派"的对立面。
"老右派"与"老左派"的对立主要是由于经济问题而产生的;而"新右派"与"新左派"的分歧则是由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而引起的。
新右派本来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酝酿,但它在七八十年代才崛起,它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比"新左派"滞后。
自1962年在校园中成立的"民主社会的生"(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简称SDS)组织开始,"新左派"在六十年代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如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反文化运动、性解放运动,他们对社会的批评及这些运动的发展,促使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改变历史的法律,如民权法案、战争授权法案等;他们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休伯特*汉弗莱、乔治*麦戈文分别在1968、1972年两次大选中获得民主党的提名,然而,他们的影响在70年代后日渐式微。
而在保守主义思想家如小威廉*巴克利指导下、于1960年在校园中成立"为自由的美国青年"(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 简称YAF)的右派学生组织,直到80年代才解体;这一组织的学生大多出身于是共和党人的家庭,他们对共和党沾上自由主义不以为然,认为共和党内的自由主义没有"保守"古典自由主义所尊奉的自由、传统和秩序;而华盛顿的集权制正是民主党式的自由主义发展过头的结果,政府职能的扩大使其在给予一部分人自由的同时夺走了另一部分人的自由,如在南方实行新的强制性的种族融合、肯定性行动等。
这一组织为七八十年代新右派保守主义运动培养了不少干部,如新右派的核心领袖:曾任YAF首任执行主任的理查德*维格里成为保守主义政治运动的直邮筹款专家、YAF的老战士霍华德*菲利普建立了"保守主义核心会议"组织、保守主义活动家保罗*韦里奇发动了"基督教右翼"的保守主义运动。
一般认为,"新右派"和"宗教右派"主要通过四类组织来进行活动:(一)政治行动委员会。
政治行动委员会是指对竞选公职的候选人进行捐款的利益集团的政治组织,它的活动主要是筹款和捐款;目的是帮助帮助保守派人士进入领导阶层,从而使之同情保守派的主张,如1974年,韦里奇领导成立了旨在帮助保守人士当选国会议员的"争取自由国会生存委员会";1975年,菲利普斯领导建立的保守派核心会议主要在基层活动,在全国每个国会议员选区均设分会,约有30万会员;1974年,特里*多兰领导建立的全国保守派政治行动委员会等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保守派政治行动委员会。
(二)单议题的利益集团。
反对堕胎的全国生命权利委员会声称有1000万会员;主张取消最低工资法的全国工作权利委员会号称有150万捐助者;反对高赋税的全国纳税者同盟有45万名会员,号称全国最老最大的纳税者组织;反对枪枝管制的美国持枪者协会,也拥有186万名会员。
(三)宗教组织。
七八十年代兴起的宗教保守集团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先是罗伯特*格兰特1978年建立的基督教之声、爱德华*麦卡提尔、詹姆斯*罗宾逊牧师1979年建立的宗教圆桌会议、罗伯特*比林斯建立的全国基督教行动联盟、杰里*福韦尔1979年建立的"道德多数",其中道德多数派声势最大,有40万名成员、6万名牧师,在全国各州设有分部,年度预算超过600万美元;后是帕特*罗伯逊的"宗教右派";前者声称曾使12位自由派的民主党议员在1980年的选举中失败,后者声称它对共和党在1994年重新取得国会的领导权有功。
事实上,"宗教右派"不断壮大,已拥有170万成员。
自1992年起,它已成为共和党内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某些州(如在阿拉斯加州和明尼苏达州),"宗教右派"的分支机构福音基督教和生命权运动事实上已控制了州的共和党组织。
这类政治性比较强的宗教集团在共和党最近三次的总统选举提名程序中非常活跃。
与大多数利益集团一样,宗教集团也采用新技术来进行政治活动,如电话库、传真、卫星电视、电子布告、收音机讲话和直接邮递等。
"宗教右派"每隔两年公布一次它对国会议员在有关议题上的打分,它最关注的是家庭道德,因此它反对任何堕胎、同性家庭等提案。
(四)思想库和出版物。
1973年,保罗*韦里奇创办了新右派的思想库--传统基金会,在进入80年代前,传统基金会很少超越共和党保守派的活动,因而不太引人注目,80年代后,随着里根的当政,传统基金会的活动范围渐渐扩大,常以内政、外交、经济和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经常举办研讨会,提出政策建议,特别是90年代以来,传统基金会对政策的影响尤为明显,1994年,共和党的新议员一改常例,不去哈佛大听取有关立法方面的报告,而是去传统基金会,这反映出新右派对共和党的影响。
小布什上台以来统基金会的影响大大加强,布什内阁的许多提名都是由传统基金会人才库推荐的。
新右派的出版物主要有维里1975年创办的月刊《保守文摘》,已成为"新右派"的机关刊物。
此外,"新右派"的许多组织都有自己的出版物,如传统基金会的《政策评论》季刊和《今日传统》月刊。
与四五十年代的保守主义思想运动相比,"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社会运动是右的平民主义运动,它的影响深远而且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其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社会中自称是保守派的人数稳步增长,到1993年几乎与自称是温和派的人士持平(40%) 。
宗教右派在南部、中西部影响很大,这些地方因而被称为"圣经带";(二)对共和党的影响越来越大,保守主义在80年代后日益成为共和党的主流:人们大多倾向于认为,70年代末的保守主义运动高涨是里根上台的重要原因,而1994年中期选举中共和党以压倒性胜利夺回国会的控制权也与得到"宗教右派"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三)80年代后,对美国公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譬如"新右派"利用草根组织直接将政策主张付诸实践:菲利斯*施拉芙莱领导的拥有5万名会员的"鹰论坛" 通过在州议会作证、举行集会、聚众请愿、游说等方式"成功"地使国会在1972年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于1983年失效;在反对堕胎的"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众多组织的压力下,自1976年开始,共和党的政纲连续四次写入支持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以恢复保护未出生孩子的权利"1981-1982年,"新右派"还在31个州提出了118项议案,其中"人类生命权利修正案"规定:除挽救母亲生命外,禁止以任何理由堕胎;禁止使用宫内避孕器,因为生命始于受孕。
60年代中期,宗教右派希望共和党控制的保守的第104届国会能通过禁止堕胎的法案,但并未完全实现,他们在1995年通过了《与美国家庭的契约》以表示对共和党议员的不满。
(四)对全体美国人政治观念或公众哲学的影响。
根据芝加哥舆论研究中心的一般社会调查的研究,自1974年后,人们在一系列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趋于保守。
在1988年大选中自由主义更是成为一个"脏词",成为大手大脚、没有节制的代名词。
1996年即使是民主党的克林顿总统也声称"大政府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这表明,保守主义思潮不仅成为共和党的主潮,而且已对民主党的政策观念已然产生影响。
冷战结束以来,保守派加强了"抢占"思想库和大学的努力,企图使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继续发展,并在社会政治中产生更大影响。
"全国富有同情心的慈善机构委员会"的调查发现,自1992至1994年,美国12个主要的保守基金会向研究所、大学、思想库、媒体和利益集团提供了2.1亿美元的资助,其中标榜"自由市场"的传统基金会得到的资助最多,为890万美元,其次是美国企业研究所,690万美元;卡图研究所,390万美元,赫德逊研究所330万美元,曼哈顿研究所210万美元。
韦里奇的自由委员会得到500万美元威廉*克里斯托尔的《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杂志得到190万美元,《新标准》得到170 万美元,波多霍罗兹的《评论》得到100万美元,另外320万美元给了小威廉*巴克利和本*瓦腾伯格的电视节目。
在著名大学中,保守思想的堡垒芝加哥大学获得的资金最多,达1000多万美元,其次是哈佛大学,960多万美元,乔治*梅森大学,800多万美元,耶鲁大学590多万美元。
这些思想库和大学对十年来美国的社会政策(如福利改革、肯定性行动、社会保障、教育改革)、经济政策(如平衡预算、减税等)、外交/防务政策(如北约东扩、新日美安全条约的重新修订、NMD的提出)等产生过重大影响。
保守派清楚地知道:思想产生影响,因此在思想方面的投资更加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