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考点复习21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知识点复习题21
贵州省兴义一中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1讲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考纲要求]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
[知识讲解]1、农业生产活动(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 别造成。
季节性和周期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受自然条件影响,自然因素的变化具有季节性和周 期性。
地域性原则: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原则:不违农时。
实例: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地域性)2、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季节性、周期性)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地域性)4、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季节性、周期性) (3)农业的投入和产出自然条件:①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
②动植物(或种子)一起成为必要投入。
③劳动力。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投入比重在逐渐增加。
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发达国家占60%以上。
产出:农产品——部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另一部分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4)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 地区。
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
粗放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游牧业——自给农业。
2011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汇总
2011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汇总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1 页:第一单元地图专题第2 页: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第3 页:第三单元大气专题第5 页:第四单元水环境第6 页:第五单元陆地环境第7 页:第六单元季节知识专题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3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010年佛山质检)长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每天的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17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白天短(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夜间长。
完成第1题。
1.小麦、亚麻、油菜等属于长日照植物,棉花、玉米、谷子等属于短日照植物,关于两类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长日照植物适合中、低纬度地区B.短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C.长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D.短日照植物适合高、低纬度地区(2010年沈阳检测)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
完成2~3题。
2.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A.河谷农业B.灌溉农业C.绿洲农业D.立体农业3.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
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④病虫害较少⑤热量条件好A.①②③〖DW〗B.①②④C.②③④〖DW〗D.①②⑤(2010年陕西四校联考)读下图,完成4~5题。
4.形成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与生态;科技B.城市化与水土流失;耕作方式C.产业结构调整;生物技术D.农业政策与人口政策;生产投入5.2002年人均粮食产量突变的可能原因是()A.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减少B.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了生产率C.该年份风调雨顺,农业增产D.因市场因素,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读下面材料,回答6~7题。
东方市是海南省北运瓜菜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瓜果蔬菜北运。
2009年种植的品种有:圆椒、尖椒、黄瓜、苦瓜、番茄、茄子等蔬菜,供应时间在2009年11月~2010年4月,西瓜供应时间在2009年11月~12月。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测试题11
2011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50道主观题(含答案)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李跃进第01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1954年~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
(4分)(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3)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
(6分)【答案】(1)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2分),且南方多于北方(2分)。
(2)建立预警机制(2分);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2分);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2分)等。
(3)原因: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或生长进入休眠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故造成危害较大。
(3分)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害危害较大;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
(3分)第02题: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195l~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7分)(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8分)【答案】(1)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2分)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5分)(2)春季和秋季(4分)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4分)。
第03题:目前,频发的沙尘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读中国沙尘天气日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
(2分)(2)根据灾害的类型划分,沙尘暴属于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2分)(3)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简要描述一下沙尘暴。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测试题2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11)【新人教】命题范围: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选对的得分,多选、错选、漏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读西气东输图,回答1~5题。
1.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A.宁、陕、晋、吉、川、鲁B.青、甘、宁、内蒙古、皖C.甘、宁、陕、晋、豫D.新、青、陕、晋、豫2.黄河在开封市附近E河段的补给来源除上游来水外,还有()A.地下水B.支流汇水C.湖泊水D.降水3.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生长期长B.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C.灌溉条件良好D.夏季风影响时间长4.与“西气东输”工程气管相交的铁路线是()A.包兰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B.湘黔线、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C.京包线、陇海线、京九线、京沪线D.兰新线、陇海线、焦柳线、京广线5.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其走向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河流状况C.城市分布D.人口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
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线路短,建成后可自流引水,投资较小②南水北调“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③南水北调工程不会对北方地区产生不利影响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调水量大,但水质较差,必须加强取水区的保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③四川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①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壤盐碱化④空气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9.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10~11题。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6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根据统计,美国每7秒钟迎接一个新生命,每31秒钟进入一名新移民。
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7时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3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结合甲、乙两图完成1~3题。
1.美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乙中的第___________阶段,遇到的问题是()A.Ⅳ人口急剧膨胀B.Ⅳ人口老龄化C.Ⅱ人口增长停滞D.Ⅲ人口平均寿命低2.下列能正确反映美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机械增长较缓C.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缓,机械增长较快D.主要受国内移民的影响3.人口增长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B.减缓就业压力C.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D.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4.读中国2000年到2050年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①人口总量庞大②人口增长快③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10年广州模拟)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5~6题。
5.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阅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回答7~8题。
甲乙7.对图甲中A、B、C三国的分析正确的是()A.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0%B.B国人口死亡率高于C国主要是因为其医疗水平比C国低C.与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D.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7年为5.1‟)相似的是C国8.分析图乙中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可以看出()A.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劳动力不足B.B人口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大C.C国人口增长已完成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D.B国15~64岁人口比重大于A国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人供养的人口数量。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验收试题1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7)【新人教】命题范围: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选对的得分,多选、错选、漏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l:100 000),回答第1~2题。
1.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A.a B.b C.c D.d2.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①穿越河流②临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甲镇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京石铁路客运专线于2 008年1 0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
该专线全长约281公里,速度目标值是350公里/小时,建设总工期为4年。
读图完成4~5题。
4.京石铁路客运专线全线设计桥梁28座,桥路总长218.472公里,占专线总长度的77%。
这样设计所考虑的因素是()A.冬季冻土发育B.沿线地质灾害频发C.沿线河流众多D.节约用地()5.建设京石铁路客运专线的主要意义不包括...A.稳定繁荣,巩固国防B.缩短北京至石家庄的铁路运营时间C.缓解京广铁路北段运力紧张状况D.完善华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6~8题。
6.“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选项中的哪种资源问题()A.水资源紧张B.资源浪费严重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D.木材短缺7.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A.大气污染B.垃圾污染C.水污染D.地下水污染8.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气候条件D.河流状况读下图“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9~11题。
9.图中a、b两曲线()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10.集合各监测站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好利用()A.遥感技术B.卫星导航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11.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行—放射式道路网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1
第三部分第十二章第2课时高中地理课时作业: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2010·潍坊模拟)2008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
据此回答1~2题。
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解析:遥感技术是“视觉的延伸”,对某项事物的观测要利用的就是遥感技术。
答案:A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A.台风B.洪涝C.地震D.森林病虫害解析:地震是长期内力作用下岩层断裂,能量释放产生的,遥感是对地理事物的感知,却无法对一种作用力进行监测。
答案:C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朝阳产业之一,多媒体产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读上海市多媒体产业布局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企业密度等级是对专题地图进行叠加分析而生成,所用的信息技术是()A.遥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D.虚拟现实(VR)解析:GIS技术就是对不同的事物以专业图层的方式进行处理保存,并根据需要生成多图层的叠加。
答案:C4.关于上海多媒体产业集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市场影响自发形成②均围绕市、区政府驻地密集分布③交通区位优越④有良好的科学技术条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多媒体产业是属于高科技含量、高度创新内涵和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其分布要求有较高的科技条件和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
答案:B(2010·鞍山模拟)自然地理环境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深刻的影响。
据此回答5~6题。
5.欲在巴黎北部建一卫星城,其城市规划布局将采用上图D区域的布局模式,主要考虑的环境要素是() A.河流的流向 B.地形的起伏C.人们的审美观念D.主体风向解析:为减少工业区对居民区的污染,在布局中依据城市盛行风向,把工业区放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并用绿化带隔离。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各知识点复习2
B.土壤条件
• C.水源条件 平
D.机械化水
• (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 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
• 【解析】 第(1)题,通过对比中美两国 玉米带的分布,可以发现两国的玉米带都 分布于平原地区,且气候条件优越。第(2) 题,影响中美两国玉米生产差异的区位因 素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第(3)题,影响 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发 展转变的原因有美国玉米和能源的供求关 系以及相应的技术保障。
• (1)耕作农业区
• ①分布在A松嫩 平原,B三江
平辽原河,
C 平原;玉作米物主要有 、大水豆稻、小麦、
等。
大宗农产品
• ②该地区的发展商品方粮向、:豆 面向国内
需求市场,继续强化
等
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 (2)林业和特产区
• ①分布在D大兴安岭 ,E小兴安岭 长白山,F
。
森林资源保育
• (2)小麦主要分布在生长期较短的北部地 区,其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 (3)玉米分布非常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 最为集中,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
• (2010年厦门模拟)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 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等作物 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 完成1~2题。
• 【答案】 A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玉米也疯狂”。以美国为首的 可再生能源开发(主要包括以玉米为原料 开发生物乙醇)拉动了世界玉米的价格飙 升。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 国。200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47亿 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亿吨(占全球 玉米产量的43.67%)。美国农业部预测, 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达到1.1875亿 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山东济南质检)右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降水B.湖泊水
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
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南地区
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扩大
解析:第1题,结合降雨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降水。
第2题,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推断为东南地区的河流。
第3题,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
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
答案:1.A 2.D 3.C
新京报2009年2月6日报道截至目前,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
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读图,回答4~5题。
4.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5.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第4题,水资源短缺有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
第5题,华北地区由于处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造成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较小,难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量。
答案:4.C 5.B
6.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为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4)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
(5)解决B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此图中水循环为海陆间循环。
第(2)题,A属于海陆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
第(3)题,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重力能。
第
(4)题,B位于沿海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会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
第
(5)题,解决水资源问题需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
答案:(1)海陆间循环
(2)水汽输送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和水量平衡
(3)太阳重力
(4)地面沉降(或地面建筑物倾斜、坍塌)、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答出两点即可)
(5)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控制地下水开采量;跨流域调水;雨季回灌;加强山区植被保护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