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 最新 2013
最新心房纤颤的治疗及指南PPT课件
Sotalol: 240-320mg/d(TDP,胃肠道症状, CHF,心动过缓,加重阵发性AF的院外治疗目的:终止AF发作, 预防复发。
持续性AF的院外治疗目的:转复AF,增 加电复律的成功率,预防AF的过早复发。
心包疾病
其它附加检查
1. 运动试验
心率控制的评价(持续性房颤) 重复运动诱发的AF 使用IC类药物时排除心肌缺血
2. Holter监测和事件记录
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 评价心率控制效果
3.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评价LA血栓(在LAA) 指导心律转复
4. 心电生理检查
评价宽QRS心动过速 鉴别易合并的心律失常(房扑,PSVT) 房颤消融或AV结的阻断/改良
Dofetilide: 500-1000mg/d(TDP) Procainamide: 1000-4000mg/d(TDP,类
狼疮综合征,胃肠道症状)
Flecainide: 200-300mg/d(VT,CHF,增 加AVN传导)
Propafenone: 450-900mg/d(VT,CHF, 增加AVN传导)
药物转复
药物转复AF的最有效时间是发病的7天之 内;大多数AF在发作24-48小时之内转复, 在AF持续超过7天以上,这种效果减少。
直流电复律
电复律的成功率取决于:心脏病的性质,释放 到心房肌的电流密度,后者于输出电压,电流 的波形,除颤电极的大小和位置,经胸阻抗有 关。
电极的位置:心尖—胸骨柄(76%),后—前 位(87%)且能量低。
1 .药物预防AF复发
目的:窦性心律的维持在阵发性AF的预 防,在持续性AF转复后(药物或电复律) 维持窦性节律,以减少AF的症状和预防 AF诱导的心动过速心肌病。预测AF复发 的因素:女性,潜在的心脏病,HP,HF, 年龄>55岁,AF发作持续>3月。
房颤抗凝治疗 新指南 新研究 新进展
房颤抗凝治疗新指南新研究新进展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10-15分享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而由房颤所致脑卒中导致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也随之升高。
因此,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点,也是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密切关注的焦点,相关指南强调抗凝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在房颤抗凝治疗领域,新的临床研究证据也不断积累,带动了指南更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
在近期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学术大会(ESC 2013)上,房颤患者卒中预防仍然是心血管领域众多议题的重中之重。
从GARIFIELD研究看房颤卒中预防的核心关键: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出血风险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GARFIELD研究概况为了评估在临床实践中,合并≥1个卒中危险因素的新诊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治疗和转归,英国血栓研究所(TRI)开展了GARFIELD(全球抗凝现场)注册研究。
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伴部分回顾性多中心观察性注册研究,包括5个连续的前瞻性队列和1个回顾性验证队列,计划在全球50 多个国家、1000余个医疗机构纳入约5万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研究目的是通过①描述真实世界(real-world)中的治疗情况;②评估卒中和全身栓塞(SE)的发生率;③观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控制情况,来评估患者的治疗和转归。
研究从2009年12月开始,计划进行6年。
今年9月,ESC 2013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顺利举行,会上同期举办了以“房颤患者卒中预防”为主要议题的卫星研讨会。
会议由2013 ESC大会主席、TRI负责人、伦敦大学学院卡卡尔(AK Kakkar)教授主持。
GARFIELD研究最新进展VKA局限性是影响房颤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Kakkar教授在报告中介绍,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新发卒中1500万例,其中有20%是由房颤引起的。
2012ESC房颤指南更新
2012 ESC房颤指南推荐:对于优选药物转复窦律的房颤患者,在没有 或仅有轻微结构性心脏病的情况下,推荐静脉使用氟卡尼,普罗帕酮, 伊布利特及 Vernakalant(I,A);
对于房颤持续≤7天并存在中等程度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不伴有收缩压 <100mmHg,30天内的ACS,NYHA心功能III-IV级或主动脉重度狭窄 等)可以考虑静脉使用Vernakalant,慎用于NYHA心功能I-II级的房颤 患者(IIb,B); AF持续≤3天的心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也可以考虑静脉使用 Vernakalant(IIb,B)。
IIa 凝血活酶形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达比加群酯 (Dabigatran)
临床研究已表明NOACs预防卒中的作用不劣于华法林,且更安全、耐受性较好, 颅内出血风险更低。基于此,指南提高了NOACs预防卒中的推荐级别,与华法 林相同,均为IA类。指南对非瓣膜AF使用NOACs预防血栓建议如下: 因抗凝强度难以调整到目标范围(INR2-3),药物副作用或无法接受INR监测,导 致无法使用Vitk拮抗剂时,推荐采用NOACs(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阿哌沙 班)(IB). 基于净临床收益,而非采用调整VitK拮抗剂剂量(INR2-3)时,可考虑应用任意一 种NOACs.(IIa,A). 当使用达比加群时,对于多数患者,推荐使用150mg,Bid,而非110mg,Bid.后者 推荐于老年患者(>=80岁)、合并使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如维拉帕米)、 出血风险大(HAS-BLED>=3)、中度肾功能衰竭(Ccr:30-49ml/min).(IIa,B). 当使用利伐沙班时,对于多数患者,推荐使用20mg,Qd而非15mg,Qd,后者推 荐于高度出血风险( HAS-BLED>=3 ),中度肾功能衰竭(Ccr:3049ml/min).(IIa,C). 不论采用何种NOACs,推荐对肾功能定期监测。(IIa,B). NOACs不推荐严重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Ccr<30ml/min).(III,A).
2012 ESC房颤指南更新内容
2012年ESC指南更新读书笔记该指南共分为8个方面,相较2010年指南主要有以下更新:一、前言(略)二、房颤筛查:植入装置结果显示即使是无症状短阵发作也会增加卒中,推荐65岁以上老人,如发现脉搏不齐,提示房颤可能,应进行心电图检查证实。
三、卒中和出血风险:1.阿司匹林:证据显示阿司匹林预防卒中效果有限,但其主要出血和颅内出血却和OAC无显著区别,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考虑到NOAC 的优势,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仅限于拒绝任何形式的抗凝治疗人群。
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联合较阿司匹林单用会增加抗凝疗效,但轻微增加出血风险。
所以阿司匹林单用仅限于拒绝任何形式OAC,又不能耐受双抗者,例如极端高危出血人群。
无证据表明阿司匹林会降低房颤人群的全因或心血管死亡。
即使是在非房颤人群,在既往无心血管病的人群中,阿司匹林的预防并未减低心血管和癌症死亡率,在预防非致死性心梗方面的益处也被临床出血事件所抵消。
因此本版指南强烈推荐关注真正的房颤低危人群(例如<65岁,孤立)而非更多关注高危人群。
为达到此目的,在房颤卒中风险评估中有必要更多入选而非排除一般性的卒中风险因子。
对于危险因素>=1者推荐OAC (2-3,且有效治疗范围时间至少>70%)或NOAC。
2. CHA2DS2-VAS优于CHADS2评分系统:后者来自于20年前的一项房颤患者卒中预防试验数据库(10%入选,非VKA试验)。
优点是简单,缺点是准确性差于前者,例如未包括一些主要的卒中危险因素(年龄>65岁,血管病史),而其入选因素中像心衰病史的卒中预测价值,存在争议。
近年使用情况表明CHA2DS2-V AS评分系统在识别真正的低危人群具有优势,在识别卒中和栓塞患者方面也优于或与CHADS2系统等效。
CHA2DS2-V AS:C:中、重度心衰(HF-REF)或失代偿HF(HF-REF或HF-PEF)女性:对于<65岁的孤立房颤(无论男女),卒中风险低,无需抗凝。
房颤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脏就像一个勤劳的鼓手,正常情况下会有规律地跳动,而房颤时,心脏的节奏就会变得混乱,导致心跳不规律。
这种“小乱跳”可不容小觑,它可能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一系列问题。
轻松了解房颤房颤的症状可能包括心悸、气短、疲劳、头晕等。
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这并不代表房颤不存在问题。
所以,定期体检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心脏病史的人来说。
发生房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因素可能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饮酒、甲状腺疾病等。
有时候,房颤也可能是特发性的,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的原因。
房颤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并发症。
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卒中。
因为房颤时,会增加血液在心脏内形成血栓的风险,这些血栓可能会脱落并随血液流动,堵塞脑部血管,导致脑卒中。
此外,房颤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搏骤停等问题。
通过药物治疗房颤一般来说,如果房颤症状较轻,或者发作不频繁,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先尝试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就像是“镇静剂”,可以让房颤安静下来,让你的心跳恢复正常。
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医生可能会开具抗心律失常药物来帮助控制心跳节奏,还可能会开具抗凝药物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通过手术治疗房颤射频消融和起搏器植入术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无法有效解决时,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消融手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等治疗方法。
当房颤症状加重,比如出现心悸、气短和疲劳,以至于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时,射频消融术可能成为缓解这些不适的有效方案。
此外,对于那些已经尝试了众多药物治疗但仍频繁发作的房颤患者来说,射频消融可能会提供更为显著的疗效。
根据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 H A )发布的最新房颤管理指南,对于症状明显且无法耐受或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房颤患者,建议考虑进行导管消融治疗。
该指南还特别指出,即便是阵发性房颤或是伴有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也推荐将导管消融作为治疗选项。
射频消融就像是对心脏进行一次“小手术”,通过导管将能量传递到心脏的特定部位,消除那些引起房颤的异常电信号。
2013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者按:本共识版权归中华内科杂志所有。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根据2004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1,2]。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
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3-6]。
预防卒中的新发与复发应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于发生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得到抗凝治疗[1, 2]。
进一步增强对房颤及其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卒中)的预防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进而减轻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多种口服抗凝药物已经或即将应用于临床,如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
为规范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降低缺血性卒中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心律失常联盟(中国)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此专家共识。
一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分层与抗凝治疗原则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措施,但与此同时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因此,在确定患者是否适于进行抗凝治疗前应评估其获益风险比,只有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获益明显超过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时方可启动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与其基线特征密切相关,根据基线特征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是制定正确的抗凝治疗策略的基础[7]。
目前CHADS2评分系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工具,其计分方法如表1所示[8]。
随着CHADS2评分的增高,房颤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逐渐增高。
若无禁忌证,所有CHADS2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均应进行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
ESC房颤指南精粹(全文)
ESC房颤指南精粹(全文)2016欧洲心血管年会于今年8月27~31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会上发布、更新了房颤指南,2016ESC房颤指南吸收了最近房颤临床研究证据和和最近的房颤认识进展,其中包括了中国学者的多篇文章,本版房颤指南较前版(2013ESC房颤指南)更加全面、细致,体现了新版指南客观、成熟、实用的特色;提议及早发现房颤,预防中风不良后果,体现了战略前移和预防的理念;强调整体治疗和多学科团队的作用;重视患者参与,提高防治效果。
房颤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尤其猝死、心衰、中风导致的心血管死亡率;20~30%中风由房颤引起;每年有10~40%的房颤患者住院;房颤独立于其他心血管情况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0~30%房颤患者左心功能减退;增加认知功能减退和血管性痴呆发病,脑白质病变较无房颤者更多见。
因此,及时发现房颤,防治房颤及其并发症更显重要,要求对老年患者常规检查心电图,对于怀疑房颤可能或房颤高危人群,如TIA或中风或其他卒中高风险患者及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或长程监测以及时发现房颤(I,B),中风患者必要时植入式心电记录装置(IIa,B)有利于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的房颤的发现及其防治。
对于房颤的病因,不再局限于“多数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认识,提出了继发于结构性心脏病房颤、局灶房颤、多基因与单基因房颤、手术后房颤、二尖瓣狭窄或人工瓣膜后房颤、运动员房颤等临床病因分类,以及年龄、高血压、心力衰竭、瓣膜病、心肌梗塞、甲状腺疾病以及肥胖、糖尿病、COPD、OSAS、肾病、吸烟、饮酒、强力运动等诸多相关因素和诱因。
房颤部分上游治疗建议。
高血压和心衰等患者预防房颤推荐ACEI或ARB;对于瓣膜病患者,建议严重二尖瓣返流左心功能保留的新出现房颤即使无症状可及早外科瓣膜修补术(IIa,C);严重二尖瓣狭窄新出现房颤即使无症状适合二尖瓣解剖的可及行瓣膜成型术(IIa,C)。
新指南更显积极。
肥胖的房颤患者建议在减肥的同时控制危险因素减轻房颤负担和症状(IIa,B)。
最新解读房颤治疗指南
静脉 口服 静脉 口服、静脉 口服
口服、静脉 口服、静脉
适应症
Ⅰ Ⅱa Ⅱa
Ⅱb Ⅱb Ⅱb Ⅱb Ⅱb
Ⅲ Ⅲ
编辑课件
证据水平
A A A
编辑课件
四、治疗建议(2)
I类推荐(2)
❖ 合并一项以上中度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也推荐使用维 生素K拮抗剂抗凝。这些因素包括:年龄超过75岁、 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功能受损以及糖尿病(A)
❖ 在起始治疗阶段至少每周测定一次INR,抗凝稳定后每 月一次(A)
❖ 阿司匹林(每日81-325mg)替代维生素K拮抗剂抗 凝仅适用于低危或有口服抗凝剂禁忌的房颤患者(A)
编辑课件
预防血栓栓塞
编辑课件
四、治疗建议(1)
I类推荐(1)
❖ 除了孤立性房颤和有抗凝禁忌症,所有房颤的患者均应接 受抗凝治疗(A)
❖ 抗血栓药物的选择应该在衡量病人发生中风/出血的绝对 风险以及风险/效益比值基础上进行(A)
❖ 如果无人工机械瓣置换并且是中风的高危患者,除非有禁 忌症,推荐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并根据INR调整剂 量,以使INR值达到2-3。中风的高危因素包括:既往有 血栓栓塞的病史(中风、TIA或体循环栓塞)和风湿性二 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A)
编辑课件
四、治疗建议(3)
• IIb类:
1、在单独使用或合用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或地高辛时无法控制静息或活动时心室率时加用胺碘酮 ( C) 2、房颤合并旁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胺、 依布利特、丙吡胺 (C) 3、对于药物无法控制室率或者可能引起心肌病的患者给予消 融房室结 (C)
编辑课件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 如果患者没有抗凝治疗的禁忌证,下列患者应 该选择华法林:有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周围 血管栓塞或脑卒中病史;具有一项以上下列中 危因素:年龄大于75岁、高血压、左室功能低 下或心力衰竭、糖尿病。仅具有一项中危因素 患者可以选择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其他低危患 者可应用阿司匹林(每日100~300rag)。
2024版正确认识房颤(PPT)
正确认识房颤(PPT)目录•房颤基本概念与发病机制•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药物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01房颤基本概念与发病机制房颤定义及分类定义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分类根据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长期持续性房颤。
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房颤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电生理异常、心房结构改变和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等多个方面。
心房内多个小折返环路的形成和维持是房颤发生的关键。
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是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年龄、性别、遗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房颤的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房颤患者常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黑蒙、晕厥等。
长期房颤还可导致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诊断依据房颤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表现,包括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心室率极不规则;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增宽变形。
此外,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也有助于房颤的诊断和评估。
02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1 2 3房颤患者常常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工作、学习和社交等。
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感由于心脏功能受限,房颤患者的运动耐量会明显下降,无法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的活动。
运动耐量下降房颤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疲劳等睡眠问题,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
失眠、疲劳等睡眠问题症状负担及对日常生活影响心理压力与情绪变化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由于房颤症状的困扰和对疾病的担忧,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最新房颤治疗指南
▪ (2)阵发性房颤(paroxymal AF):
房颤持续小于48小时,可自行终止。虽然房颤 发作可能持续到7天,但48小时是个关键的时间 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过48小时,房颤自 行终止的可能性会降低,需考虑抗凝治疗。
▪ (3)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
▪ 年龄 < 60岁的孤立性房颤 ▪ 阿司匹林 325 mg/day
▪ 华法林治疗有禁忌症的患者
复律的抗凝原则
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48h
华法令(INR2.0-3.0) (3W)
药物转复为窦律后
食管超声 心房无血栓
静注肝素
药物转复为窦律后
华法令(4W)
肝素或华法令直到INR为2.0,停用肝素
心脏起搏治疗房颤
每年发生脑卒中率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瓣膜病及房颤高17倍
NVAF缺血性栓塞的危险分层
▪ 高危
——既往有缺血性中风,TIA,或体循环血栓栓塞史 ;年龄≥75岁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管病变;临 床有心脏瓣膜病变、心力衰竭或左室功能受损的证据
▪ 中危
——年龄65~75 岁,不伴危险因素;年龄<65岁伴有 糖尿病,高血压或血管病变
房颤持续超过7天,或者需要转复治疗(药物转复 或者直接电转复)。
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F) :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拟采用节律控制策略,即 接受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是在导管消融 时代新出现的名词,导管消融使房颤治愈成为可能 ,因此,房颤已不再是“永久性”。
▪ 心房老化结构重构电重构房颤
房颤最新分类
2024年度房颤ppt课件完整版
2024/2/3
21
新型抗凝药物研究进展
药物研发
新型抗凝药物不断涌现,包括凝血因 子抑制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等,为 房颤抗凝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临床研究
未来展望
随着对房颤抗凝治疗机制的深入研究 ,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加安全、有效、 便捷的新型抗凝药物,为房颤患者带 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多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新型抗 凝药物在房颤抗凝治疗中具有不劣于 甚至优于华法林的疗效和安全性。
心室率控制是房颤治疗的重要 目标之一,心室率控制良好的
患者预后较好。
2024/2/3
心律转复情况
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是房颤治 疗的另一重要目标,成功转复 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预后较 好。
栓塞事件发生率
栓塞事件是房颤患者预后不良 的重要指标之一,降低栓塞事 件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心功能状况
心功能状况是影响房颤患者预 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心功能良
2024/2/3
性别差异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但女性患者症状可能更严 重。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房颤发病率存在 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 生活习惯等有关。
5
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是房颤 的常见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房颤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电生理异 常、心脏结构改变、自主神经调节失 衡等多个方面。
2024/2/3
6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房颤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卒中等并发症。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主要依据,可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同 时,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可进行综合判断。
心房颤动治疗临床进展(完整版)
心房颤动治疗临床进展(完整版)心房颤动(AF)是美国最常见的心律失常,2010年的患病率估计为520万,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210万[1]。
虽然房颤多发生在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但年轻者(年龄<65岁)的房颤越来越多见(10%~15%)[2]。
房颤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生活方式改变)在年轻人群中逐渐在增加[3]。
同时,与老年患者不同[4],在这一年轻人群中发生重大临床事件(包括房颤与死亡率增加的关联)的风险尚未明确定义。
在过去的一年里,几项可能改变房颤临床实践的里程碑式试验在主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包括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学会(EuroPCR)、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TCT)、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律协会(EHRA)、心血管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和心血管研究技术(CRT)。
本文将回顾了房颤治疗临床进展,对主要临床试验进行解读。
1 房颤的除颤治疗脉冲场消融术(PFA)可以避免传统导管消融术中出现的一些热介导并发症,脉冲场消蚀不可逆电检查组织和治疗房颤(Pulsed AF)试验,是一项前瞻性、配对、单臂研究,对发作性(n=150)或持续性(n=150)症状性房颤患者进行PFA疗效评估,这些患者对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难以治疗[5]。
在12个月时,66.2%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和55.1%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无急性手术失败、心律失常复发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升级)。
主要安全终点(严重手术或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的复合终点)仅发生在每个队列中的一名患者身上(0.7%)。
脉冲场消融治疗房颤注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MANIFEST PF)研究,评估了1 758名接受PFA治疗房颤的患者。
99.9%的患者成功实现了肺静脉隔离,平均手术时间为65分钟。
主要并发症发生在1.6%(包括心包填塞0.97%和卒中0.4%),次要并发症发生在3.9%(包括血管3.3%、短暂性膈神经麻痹0.46%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0.11%)。
房颤的急救措施
房颤的急救措施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特征为心脏快速不规则跳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为此,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防止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下面是关于房颤的急救措施的详细介绍。
检查患者状况当发现有可能发生房颤时,首先需要考虑患者的状况如何,关注下列因素:•是否意识清楚;•是否有明显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是否有疼痛、虚弱等身体不适症状。
如果患者状况比较稳定,可以考虑让其静卧并让其冷静下来,然后观察病情;如果急需立即治疗,则应尽快采取下一步措施。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短暂晕厥或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则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以防止出现窒息等危险。
对于心肺复苏的操作,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有心跳,但是呼吸困难或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可以尝试使用氧气或其他支持性治疗措施。
2.如果患者没有心跳或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程序,并通知急救人员。
3.将患者平放在坚硬地面上,然后用手指探测脖子外侧颈动脉,确认其是否有脉搏,如果没有,则表示心跳停止,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在使用自动除颤器和心肺复苏器的前提下,进行CPR(心肺复苏)。
具体的CPR程序可以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版《应急医疗心肺复苏指南》。
防止血栓形成房颤的患者常常会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也应该关注防止血栓形成。
具体做法如下:1.注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质量,避免患者过度疲劳;2.注意保持患者的稳定情况,避免患者长时间卧床;3.药物治疗:如果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可以采用抗凝药、抗血小板等措施,以预防血栓形成。
注意事项在进行急救措施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注意休息和睡眠质量:房颤的患者需要休息和睡眠,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预防病情恶化;•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过量或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减轻消化负担;•定期检查:房颤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身体状况,以及判断病情是否稳定;•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的紧张状态,以避免情绪上的波动对身体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治疗策略?
• • • • • • • 拟行射频导管消融术? 外科Cox手术?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一定能够预防血栓? 控制心室率?消融控制心室率一定能够延缓寿命? 他汀药物治疗?他汀药物治疗机制? ACEI或ARB治疗?作用机制? 左心耳堵术?
抗凝治疗 =避免中风
有效抗凝不能完全避免中风
273例 SEC 阳性持续性房颤患者 Dense 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
NEW
房颤的诊断治疗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心内科 刁树玲
AF的流行病学
房颤发病率与年龄相关 -40岁以下的成年人,接近1% -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为2.3% -65岁பைடு நூலகம்上的老年人,则高达5%以上
老年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的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的
房颤患病率逐年增加
7.0
5.61
由于房颤时,心室率极不规则,可致MR
心房颤动的不良结果
• 3.1 左心房压力升高(尤其是二尖瓣狭窄时),左心 室舒张末压升高。
肺瘀血 左心衰竭 周围静脉瘀血 右心衰竭
• 3.2 血压下降(心排血量下降)
引起患者头晕、乏力、烦躁,有冠心病人可发生心绞痛,运 动耐量下降。
• 3.3 心悸或其他症状
心律极不规则,心率增快。25%患者阵发性Af多尿。
%
P<0.0001
P=0.054 P=0.94
Exanta 华法林
卒中/栓塞
总出血
肝功异常
Diener. Cerebro Vasc. 2006. 279
Ximelagatran 功败垂成
房颤治疗- ACEI\ARB可使发生AF的相对危险度降低29 % (P=0.00002) 一项荟萃分析包括11项研究,56,308名患者
缬沙坦 – 氨氯地平
100 mg/2.5 - 10 mg (n=109)
阿替洛尔 – 氨氯地平
首要终点: 评估两个治疗组在房颤高危病人中对房颤复发的预防作用, 12周的剂量调整期,1年的随访观察期
Fogari R,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Suppl II):789 (3695)
mm Hg
14%
SBP
DBP
SBP
SBP
治疗前的血压
治疗后的血压
缬沙坦氨氯地平
阿替洛尔氨氯地平
* 研究时间1年 P < 0.01
Fogari R,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Suppl II):789 (3695)
ACEI/ARB减少AF的可能机制 RAAS系统抑制剂可改善心房的电重 构和结构重构,抑制AF发生
房颤治疗目的
恢复窦性心律
控制心室率
预防卒中
房颤的治疗-维持窦性心律和控制心室率
策略的选择
• 6.1 急性和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室率快,治疗目标是转 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 6.2 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稳定,不积极转复心律, 主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降低动脉栓塞的机会,包括以 下几种情况。
代文显著降低房颤的复发
缬沙坦 – 氨氯地平vs 阿替洛尔-氨氯地平在高血压糖尿病病人中预防房颤的复发
缬沙坦-氨氯地平 (n=112)
154 126 96 76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阿替洛尔-氨氯地平 (n=109)
155 128 95 78
房颤发作*
41%
心房颤动对心功能的不利影响
• 2 .1 心房心室收缩不协调
正常心房收缩,左心室舒张,二尖瓣开放,血液自左房进入左 室。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排血时辅助泵功能,心排血量下降。
• 2.2 心室率太快
心动周期中,收缩期较恒定,心室率快时舒张期明显缩短,左 室舒张末不能完全充盈,心排血量下降20-30%
• 2.3 二尖瓣返流
ACEI\ARB减少AF的可能机制
RAAS系统抑制剂可以通过减少心房胶原沉积, 限制和延迟心房的异常冲动,而减少AF的发 生和持续
戚文航,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4 ,Vol.32, No.11,P.1042-1043
病例汇报:病例一
• 男,50岁,主诉:陈发性心悸7-8年,持续性心悸1年 余。血压、血脂、血糖以均正常。诊断为持续性房颤。 应用可达龙治疗效果不明显。超声心动图:LA 49mm, RA 60×51mm, LVEF: 45%。 • 术前经食管超声未见左心房血栓
2025 Year
2050
Year Go: JAMA.2001:2370
房颤预后 栓塞、心悸、心衰、生存率
卒中
6个卒中患者中1个有房颤
非瓣膜病房颤:2-7倍与普通人群
5%/年(Framingham)
瓣膜病房颤:17倍于普通人群
5倍于非瓣膜病房颤
卒中率与年龄关系(Framingham)
128例 SEC浓
有效抗凝 INR2.3 血栓栓塞率22% (17%无症状、5%症状性)
143例 SEC淡
血栓栓塞率4% (均为无症状性)
有效抗凝和非有效抗凝者血栓栓塞率相同!
Bernhardt P. JACC 2005; 45:1807
控制心室率不能改善预后
达到和未达到AFFIRM要求心室率无事件生存率
注:AF: 房颤;CHF:充血性心衰; LVD:左室功能异常; NSR:窦性心律不齐;post-MI:心梗后;HTN:高血压
Jeff S. Healey, et al. JACC, Vol. 45, No. 11, 2005
房颤未复发患者的Kaplan-Meier评估 (N=154)
1.0 .9 .8 .7 .6 .5 .4 .3 .2 .1 0.0
RACE
Verma.Circulation. 2005:1214
房颤治疗-抗凝现状
60 50 55 43
3 2.5 消 2 融 1.5 例 数 1 (万) 0.5 0
2.8
2.6
抗 40 凝 30 率 20 %
10 0
5
0.12
中国
美国
欧洲
中国
美国
欧洲
Ximelagatran:抗凝治疗的希望?
7 6 5 4 3 2 1 0
• 3.4 左心房血栓形成机会增加
风心病患者25%有血栓,死于栓塞占20-25%。
房颤机制复杂?
Pappone.Am J Cardiol.2005.59L
心房颤动的分类
• 4.1 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 • 4.2 急性或慢性心房颤动:新发性或较长时间的心房颤动。 • 4.3孤立性心房颤动: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 2003年最新临床分类和命名(ESC/NASPE) a. 初发性心房颤动:可复发或不复发,有症状或无症状。 b. 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小于7天,能自行终止,反复发作。 c. 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大于7天,反复发作。 d. 永久性心房颤动:不能终止,转复后又复发,固定的心律。
0
未 复 发 患 者 %
对数秩检验 P 0.007
胺碘酮+伊贝沙坦(N=79) 胺碘酮(N=75)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390
随访(天)
胺碘酮与ARB联合应用较单用胺碘酮明显降低房颤的复发
Circulation. 2002;106:331-336
0
0.5
研究设计
高血压病人 (SBP > 130 < 160 mm Hg and /or DBP > 80 < 100 mm Hg) 2型糖尿病控制良 好 (HbA1c < 7%)在过去的6个月中心电图显示至少2次以上的房颤发作,入选时为窦性心率
1周安慰剂洗脱 1:1 随机 (n=250)
160 mg/2.5 -10 mg (n=112)
AF after ablation 2006年8月
电转复和维持窦律
• 360J一次转复为窦律,回病房抗凝及可达龙治疗。 • 代文80mg qd,血压偏低,改为40mg qd 。 • 出院一个月后复发,抗凝、可达龙和代文治疗又一个月, 仍然为持续性房颤。再次360J一次转复为窦律。 • 随访一个月后又复发,继续抗凝、可达龙和代文治疗又 五个月,转复为窦性心律,直到目前仍为窦性心律。 • 已经停用抗凝药物和可达龙,仅继续用代文治疗
Cooper . Am J Cardiol .2004;1247
胺碘酮增加心功能III级患者死亡率
SCD-HeFT研究
Bardy.NEJM.2005: 225
左心耳堵闭术vs抗凝? vs房颤消融?
A B
C
D
Af before ablation
环肺静脉消融机制-肺静脉前庭消融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 ------现阶段主要消融策略
目的
• 在有房颤病史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对比缬沙坦-氨 氯地平和氨氯地平-阿替洛尔在预防房颤复发中的作用
Fogari R,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Suppl II):789 (3695)
Valsartan-Amlodipine vs Atenolol-Amlodipine Prevention of A Fib Recurrence in Hypertensive Diabetic Patients
Adults with AFib (millions)
6.0 5.0 4.0 3.0 2.0
2.44 2.26 3.33 4.78 4.34 3.80 Proportion Aged 80 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