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案

合集下载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中国诗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2.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技巧;3.能够在赏析和创作中国诗歌时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谈论中国诗歌,其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诗歌的历史发展;2.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和技巧;3.赏析和创作中国诗歌。

三、教学过程1. 中国诗歌的历史发展通过讲解中国诗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帮助学生了解其地位和影响。

(1) 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诗歌与音乐和礼仪相结合,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是形式固定、主题简单的雅颂和歌谣。

(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诗歌以「诗人至此,华夏文明之趋于完满,子夜歌声,吾庐翁之声也」(明·陈义觉)为代表,形式和内容都更加丰富多彩。

(3) 近代以来自近代以来,中国诗歌的风格逐渐多样化,并不断向民间文化和现代性发展。

2. 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和技巧让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技巧,包括韵律、字数、修辞等方面。

(1) 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基本形式。

五言诗,即每句5个字,取字数和韵律的平衡。

七言诗,则每句7个字,形式比较宽松,更加适合抒情。

(2) 韵律和平仄诗歌中的韵律是指韵母相同的音节排列,而平仄则是指字音的音调高低。

古诗词韵律多样,平仄相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3) 修辞和意境修辞是指词、音、形、意等方面的修饰表达方式,如对仗、反复、比喻、衬托等。

意境则是指诗作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即通过修辞手段抒发出的感情、思想或意境。

3. 赏析和创作中国诗歌在了解中国诗歌的历史和形式后,让学生尝试赏析和创作中国诗歌。

(1) 赏析范例例如“静夜思”、“登高”、“春晓”等这些著名的传统诗歌,让学生分析这些诗歌中的词语、句式和其象征意义。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创作中国风格的诗歌,让其动手实践所学的技巧和知识。

高三上册语文《谈中国诗》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高三上册语文《谈中国诗》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高三上册语文《谈中国诗》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

由于他们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们反过来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间倒是过得太慢了。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三上册语文《谈中国诗》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高三上册语文《谈中国诗》课文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

"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中国诗可不然。

中国投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包括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2. 使学生掌握中国诗歌的基本形式,如绝句、律诗、词、曲等。

3. 培养学生欣赏中国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4.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3. 现代诗歌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4. 欣赏和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诗歌。

5. 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诗歌的历史、形式和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欣赏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创作技巧和审美观念。

4. 利用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中国诗歌资料,如诗集、诗歌鉴赏书籍等。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作品和诗歌创作技巧。

3. 准备诗歌创作所需的纸张、笔等工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诗歌历史、形式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3. 学生诗歌创作的水平和审美观念。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第3-4课时: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3. 第5-6课时:现代诗歌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4. 第7-8课时:欣赏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5. 第9-10课时: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形式特点、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古典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现代诗歌的自由性和创新性。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中国诗歌的起源,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诗歌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特点。

3. 欣赏: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教案主题: 谈中国诗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认识中国著名的古代和现代诗人,并了解他们的作品。

3.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中国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的介绍。

3.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的介绍。

4. 欣赏中国古代和现代诗歌的经典作品。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 (5分钟)介绍中国诗的重要性和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引发学生对中国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讲解中国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10分钟)简要讲解中国诗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包括韵律的要求、象征意义和诗歌的修辞手法等。

Step 3: 介绍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15分钟)简要介绍古代中国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并选择几首他们的作品进行解读和欣赏。

Step 4: 介绍现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15分钟)简要介绍现代中国著名诗人如北岛、余光中和顾城等,并选择几首他们的作品进行解读和欣赏。

Step 5: 欣赏经典诗歌作品(15分钟)选择几首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经典诗歌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Step 6: 课堂互动讨论(10分钟)与学生互动,鼓励他们分享欣赏诗歌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并与同学分享。

Step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国诗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

教学资源:1. 课件或黑板等教学工具。

2. 中国古代和现代诗歌的选集。

3. 绘画或图片等辅助材料,用于展示相关诗歌和诗人的形象。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和讨论的参与程度。

2. 学生对中国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展示。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诗歌,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欣赏。

2. 组织学生举办中国诗歌朗诵会,展示自己的朗诵和创作才华。

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

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

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教案的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案不仅仅是一份计划,它还是教学艺术的体现,需要精心设计,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教案:谈中国诗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中国诗的基本形式和韵律;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中国诗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诗的了解和经验,并引发他们对中国诗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诗有哪些特点?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诗歌的产生、发展到现代诗歌的演变;2. 解释中国诗的基本形式和韵律,如古体诗、词、曲等;3. 举例说明中国诗的特点,如意境深远、表达简洁、含蓄、形象独特等。

欣赏和分析(20分钟):1. 选择几首经典的中国诗歌,让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境、表达手法和情感;3. 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创作实践(30分钟):1. 提供一些中国诗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鼓励他们尝试运用中国诗的基本形式和韵律;2.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3. 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欣赏和评价彼此的创作。

总结和延伸(10分钟):1.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提高;2.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展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欣赏;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国诗歌的阅读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资源:1. 课件或教材提供的中国诗选读材料;2. 音频或视频播放设备;3. 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集。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诗歌欣赏和创作实践的积极程度;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中国诗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中国诗的独特魅力使它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理解和欣赏中国诗的过程不仅是对语言艺术的鉴赏,更是对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深入了解。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杨永乐许昌高中语文【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诗与西洋诗的不同。

2、掌握比喻的手法运用。

【作者简介】一、作者: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二、知识积累:1、正音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羡妒(xiàn)嫉恨(jí)会稽(huì)精髓(suǐ)B.颦蹙(cù)内疚(jiù)皮夹(jiā)深挚(zhì)C.无垠(yíng)熬夜(áo)瞭望(liào)混沌(dùn)D.桃核(hāi)侈谈(shē)尽快(jǐn)睿智(r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叫嚣回长荡气数见不鲜B.混沌聊以慰籍斩钉截铁C.亵渎卧薪尝胆必恭必敬D.寡陋惊天动地义愤填赝【研读文本】三、合作探究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比较文学的,这更切合外国听众,通过比较可以使外国听众更快地把握中国诗歌的精髓。

《谈中 国诗》教案

《谈中 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提高对中国诗歌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通过与外国诗的对比,深入理解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中国诗的特点,如篇幅短小、韵味悠长、含蓄内敛等。

(2)理解作者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的关于中国诗的见解。

2、难点(1)体会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运用的巧妙的论证方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的角度,深入思考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引发学生对中国诗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简要介绍钱钟书先生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在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三)文本解读1、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

2、具体分析(1)中国诗的发展探讨中国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演变。

(2)中国诗的特点①篇幅短小通过与外国史诗的对比,说明中国诗在篇幅上相对简短,但却能以小见大,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②韵味悠长分析中国诗在语言运用、意象选择、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如何营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韵味。

③含蓄内敛举例说明中国诗人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往往不直接抒发,而是借助于象征、隐喻等手法,让读者自行领悟其中的深意。

(3)与外国诗的比较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将中国诗与外国诗进行对比,突出中国诗的独特之处。

(四)论证方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体会其对观点阐述的有力支撑。

(五)语言特色鉴赏品味文中幽默风趣、机智俏皮的语言,感受钱钟书先生独特的语言魅力。

(六)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诗应如何传承和发展?2、你认为中国诗对现代社会和个人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七)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诗的特点和价值,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高中高三上册语文《谈中国诗》课文、教案及反思

高中高三上册语文《谈中国诗》课文、教案及反思

高中高三上册语文《谈中国诗》课文、教案及反思一、课文介绍1.1 课文简介作为高中高三上册语文课程的一部分,《谈中国诗》是一篇难度较大的散文,作者为林语堂。

该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并对其与西方诗歌的差异做出了对比。

1.2 课文主要内容《谈中国诗》的主题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重点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语言和文化内涵。

作者从“意象”、“语言”、“节奏”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并与西方诗歌进行了对比。

1.3 课文特点《谈中国诗》重点讲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阐述了其在文化和思想方面的独特性,具有一定难度和启发性。

同时,这篇文章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分析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语言和文化内涵•与西方诗歌进行对比并探讨两者的区别2.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的诗歌特点和价值•掌握分析诗歌意象、语言、文化内涵的方法•学会从跨文化角度比较中西方诗歌2.3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和文化内涵•掌握分析意象的方法•学会从跨文化角度比较中西方诗歌2.4 教学方法•讲解法:介绍《谈中国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解读文中的难点和专业术语。

•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语言、文化内涵和西方诗歌的差异,交流观点和互相学习。

•问题解答法:针对学生的疑问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解答。

三、反思3.1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解法、分组讨论法和问题解答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但是,由于《谈中国诗》主要阐述的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精髓和特点的理解,而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措辞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堂内容。

3.2 教学改进方案针对教学反思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加强对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简单了解,这有利于引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谈中国诗》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谈中国诗》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谈中国诗》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谈中国诗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由王维的《山居秋暝》入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如果说这首诗从某一个角度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中国诗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语言的形象、凝练,结构跳跃,画面美等等)引出学者钱钟书先生在1945年面对着一群美国人,他是怎样向他们演说中国诗的特点的,大家也可以对照着思考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或者体会自己与他的观点的差异。

二、作者简介出示投影: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

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

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8226;兽#8226;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案设计《谈中国诗》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文艺随笔的阅读理解及比喻(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本文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2.明确古典诗歌的特征,提高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学习用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中关于诗歌特征等问题的独特论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谈中国诗》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文艺随笔。

本单元的课文多为论述式、阐发式的,有一个核心议题,更具有议论化的特点,学习本课时一定要把握作者缜密的构思,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归纳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

解读本课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还原作者思路的过程,明晰了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找出了重点难点问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法、探究法、讨论法等。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高一阶段。

已学习过一定量的议论文,掌握了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

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旧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学习流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中国诗歌,源远流长。

有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有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离骚》;有汉乐府的双壁《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也有文人五言诗的冠冕《古诗十九首》;有“唐诗”,有“宋词”,也有“元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课文,以下是该课文的原文及教案。

《谈中国诗》课文原文:中国诗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并对世界各国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既有豪放雄浑的作品,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首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些诗句无论是从意境还是修辞手法上,都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自然,他们喜欢描绘自然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山、河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展现了自然景色所具有的壮丽与伟大。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首诗中通过写冷月、画屏、流萤等具体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美的追求。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给人以思辨和感悟。

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注重自然写景,还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与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已为佳人瘦,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些诗句通过对孤独、寂寞、凄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浮躁、物欲横流的反思。

他们渴望那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并通过诗歌来呼唤与追求这种理想生活。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大胆豪放、婉约细腻的艺术表现方式,给人带来了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与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谈中国诗》课文教案:一、课文背景介绍: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影响,并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其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辨的空间。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使学生掌握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4. 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2. 中国诗歌的分类和基本特点3. 中国诗歌的艺术魅力4. 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5.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诗歌的历史背景、基本特点、艺术魅力和著名诗人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诗歌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分类和基本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展示诗歌的艺术魅力。

3. 鉴赏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诗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诗歌的分类和基本特点,分析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

3. 鉴赏:选取一首诗歌,指导学生进行鉴赏实践,分享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深度。

4.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试,评估学生对中国诗歌历史、分类、特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诗歌教材。

2. 辅助材料:收集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资源,如诗人介绍、诗歌解读等,以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4.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诗歌文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引入诗歌鉴赏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谈中国诗》是钱钟书所写,欣赏领悟《谈中国诗》的深度和温度,将是一个愉快的精神桑拿的过程。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谈中国诗》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谈中国诗》教案1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

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

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出示投影: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_on)学位。

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提升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中国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诗歌的基本特点:押韵、节奏、意象、抒情。

3. 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4. 鉴赏诗歌的方法。

5. 经典诗歌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方法。

2. 难点:理解并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深入解读经典诗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实践教学法: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诗歌的基本特点。

2. 第二课时: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方法。

3. 第三课时:经典诗歌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5. 第五课时:诗歌创作实践,展示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抒情等方面的理解深度。

3. 诗歌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包括用词、节奏、表现手法等方面。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选读》等。

2. 参考资料:有关中国诗歌的论文、书籍、网络资源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歌的朗诵或演唱版,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魅力。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谈中国诗》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对中国诗的独到见解。

2.领悟作者的比较方法,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3.课堂讲解(1)分析作者的观点(2)讲解比较分析方法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中国诗与外国诗进行对比,以突出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请同学们学习这种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分析中。

4.课堂讨论1.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2.你认为中国诗与其他国家的诗歌有哪些不同?(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中国诗的鉴赏文章。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诗的鉴赏文章。

2.收集并整理一首你喜欢的中国古典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1.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要深入浅出,避免过于复杂,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具有针对性,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中国古典诗词有更深的认识,学会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作者提到的‘简洁、含蓄、韵味无穷’,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诗句来解释这三个特点吗?”学生:“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简洁明了,只用几个字就描绘了月光的皎洁。

”教师:“很好,那么含蓄又体现在哪里呢?”学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并没有直接说出愁,但通过景物描写,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愁绪。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案范文三篇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案范文三篇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学目的篇二[教学目的]篇三教学目的:一、知识教育目的: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构造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二、能力培养目的: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汇总段意。

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汇总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的: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的: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剖析,领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2.鼓舞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剖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汇总段意。

2.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剖析,领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一、导入课文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都或多或少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

《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琢磨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

《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习题《谈中国诗》)二、知人论世⑴作者简介(略)(学生浏览,了解)⑵需牢记的代表作:(学生剖析,老师指导学生牢记)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⑶拓展激发浏览兴趣:(老师介绍)《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

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

⑷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和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中国诗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4.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5. 欣赏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诗歌的历史、形式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意象、意境和情感。

3. 鉴赏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赏析诗歌,培养审美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谈中国诗》相关内容。

2. 课件: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著名诗人及作品。

3. 诗歌鉴赏素材:古今中外著名诗歌作品。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诗歌的形式、特点和鉴赏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动手赏析诗歌,体会意象、意境和情感。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赏析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分享。

4. 课后心得体会: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心得体会。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2.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创作和鉴赏的理解。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4. 参观文学馆或博物馆,了解诗歌历史和诗人生活。

八、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书籍和杂志:提供给学生深入学习参考。

2. 在线诗歌数据库:方便学生查阅和欣赏诗歌。

3. 诗歌朗诵视频: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诗歌创作指南: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诗经》的采风之作,到楚辞的浪漫情怀,再到唐诗宋词的辉煌,每一首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谈中国诗》这篇课文,领略中国诗歌的魅力。

一、课文原文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形式上、内容上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亦有不少相同之处。

例如诗歌的凝练、意象的创造、情感的表达等方面,中国诗与西洋诗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诗一般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

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手法,将情感融入其中,形成意象丰富的诗歌。

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洁的语句,却传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中国诗歌还注重韵律和节奏。

诗人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更加和谐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

此外,中国诗歌还常常借助典故、寓言等手法,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自由、淡泊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谈中国诗》一文,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理解课文中的意象、情感、韵律等方面的内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诗》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剖析文本内容。

3、鉴赏文章语言。

4、引导学生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从抓段落的关键句入手,了解中国诗的特点。

2、引导学生鉴赏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

3、阅读拓展延伸。

教学难点1、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2、中外诗歌的比较阅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可见他们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和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

(板书)
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

其夫人杨绛曾说其名由“抓周”而取。

他一辈子“钟情于书”。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很多中外著名人士评价他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三、剖析文本内容
1、学生大声诵读课文,找出每段的关键句。

2、学生准确筛选相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教师点拨。

(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3、教师归纳小结:钱钟书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的散文以思想和睿智见长,《谈中国诗》可用一个“通”字来概括,一是通古今,一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

(板书)
四、鉴赏文章语言
1、教师出示投影(文中的比喻句子)让学生品析。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2)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仅仅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3)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4)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这事了不足奇。

2、大家讨论分析,老师点拨。

点拨:(1)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

“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2)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3)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4)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3、补充钱钟书的哲思妙语。

①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②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③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④天下只有两种人。

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4、教师小结:钱钟书先生的语言看似清淡实则味厚,很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是一充满智慧的幽默大师。

(板书)
五、阅读拓展延伸
1、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2、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拨。

提示:根据课文内容,比较中国诗和外国诗的异同。

观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曹操普希金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点拨:同: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

异:《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

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富有哲理意味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幸走近大师,了解到钱钟书先生不但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还是充满智慧的幽默大师,课后我希望大家去认真品读钱先生的《围城》,好好感悟大师的魅力。

七、布置作业
阅读长篇小说《围城》。

八、板书设计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一、站在比较文学的高度方识中国诗的庐山真面目
二、世界化中的中国诗
(一)中国诗缺乏逻辑性
1、发展的无规律性
2、构思的无序性
(二)中国诗是“微雕”艺术
(三)中国诗的总体风格表现“中和之美”
(四)中国诗成分中特别的“中国化” 1、社交诗多,宗教诗少
2、田园诗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