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谈中国诗教案设计(一等奖)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
《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这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论述语言。
A.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走进作者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教学设计20:第10课 谈中国诗

教学设计20:第10课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3.体会比较法的妙用,学习使用这种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都或多或少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

《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

《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二、预习新知1.走近作者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主要著作有《谈艺录》(1948)、《管锥编》(1979)、《宋诗选注》(1958)。

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

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

2.背景介绍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3.积累字词一蹴而至:蹴,踏;至,达到。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轻鸢剪掠:鸢,老鹰。

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

吞言咽理:咽,吞咽。

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一等奖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一等奖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1.帮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文艺特点和历史背景2.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在课内外积极阅读、欣赏和创作诗歌,提升其文学品味和创作水平二、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文学理论讲解:介绍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让学生对唐代诗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2.诗歌文本解读:选择几首优秀的唐代诗歌,对其进行仔细的文本分析和阐释,并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3.诗歌创作实践:通过采取课内创作和课外创作两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诗歌创作的实践活动,提高其创作水平和自信心三、教学方法本堂课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介绍唐代诗歌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唐代文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2.互动法:通过诗歌解读、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其阅读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3.创作法:通过课内创作和课外创作两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创作的过程,提高其创作水平和自信心四、教学手段本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1.文学讲解材料:教师提供一些有关唐代诗歌的优秀文学理论文章和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促进其对唐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2.互动教学工具:采用小组讨论、课堂互动、在线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创作工具材料:教师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示例和范本,为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其创作思路和创新能力五、教学流程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1.预热环节:教师介绍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并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文资料,初步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和意义2.讲授环节:教师通过课件和示范,对唐代诗歌的韵律、格律、意象和思想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和领会唐代文学的精髓和内涵3.解读环节:教师选择几首优秀的唐代诗歌,对其进行仔细的文本解读和阐释,并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激发其阅读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4.创作环节:教师分别安排一些课内和课外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表达,实现文学自我提高的目标5.总结环节:教师进行课堂反馈和总结,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和心得体会,并为学生指明下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方向六、教学效果经过本堂课的授课,学生的诗歌阅读和创作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包括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2. 使学生掌握中国诗歌的基本形式,如绝句、律诗、词、曲等。

3. 培养学生欣赏中国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4.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3. 现代诗歌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4. 欣赏和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诗歌。

5. 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诗歌的历史、形式和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欣赏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创作技巧和审美观念。

4. 利用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中国诗歌资料,如诗集、诗歌鉴赏书籍等。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作品和诗歌创作技巧。

3. 准备诗歌创作所需的纸张、笔等工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诗歌历史、形式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3. 学生诗歌创作的水平和审美观念。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第3-4课时: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3. 第5-6课时:现代诗歌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4. 第7-8课时:欣赏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5. 第9-10课时: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形式特点、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古典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现代诗歌的自由性和创新性。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中国诗歌的起源,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诗歌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特点。

3. 欣赏: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2)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在近代学者中,研究中西方文化最为透彻的当属钱钟书先生了,人们称他为“玩转中西方文化的魔术师”,今天咱们来学习他的《谈中国诗》,跟随他走进中西方诗歌文化的殿堂。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二、且听学者谈诗首先,我们先“且听学者谈诗”。

(一)解题师:同学们,我们先看题目——“谈中国诗”,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谈中国诗”,我们学过“谈骨气”,从文体上看应该是篇议论文。

生2:从课下注释里我们还发现它也是一篇演讲稿。

师:钱老先生跟谁谈中国诗?生齐答:美国人师: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演讲词,将给外国人听的。

(二)初读文本,感知内容师:下面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根据议论性演讲词的结构特点给本文化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提示: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揭示主题;或介绍背景;或提出问题。

主体:主体部分全面展开论述,把所要表达的内容逐层交待清楚。

结尾:总结全文,表明态度。

学生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交代要用“比较文学”的立场,谈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第二部分(第2——7段):分析问题: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8段):解决问题:总说中国诗只是“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师: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中国诗有没有特别的地方呢?重点研读主体部分,介绍了中国诗的特点,作者开篇即告诉我们要用比较的方法来谈,下面咱们分成两组,一组找中国诗特点,一组找西洋诗特点。

(勾画关键词)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总结展示:特点一(发展):中国诗先有抒情诗,再有戏剧诗——早熟、早衰西洋诗先有史诗,再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特点二(篇幅):中国诗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西洋诗有短有长特点三(韵味):中国诗富于暗示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洋诗听不见的更美特点四(笔力、词气):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西洋诗厚重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特点五(内容):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诗社交诗多作风也往往暗合师小结:中国诗与西洋诗有异有同,同多于异,所以文化是相通的,中国诗只是“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无论是哪国的诗,终究是诗。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中国诗歌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诗歌
从《诗经》、《楚辞》到 唐诗宋词,古代诗歌经历 了漫长的岁月,积累了丰 富的文化遗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陶冶情操
通过诗歌学习,陶冶学生 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 情趣和高尚品德。
传承文化
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 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诗歌学习,提高学生 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 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 力。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达成度
实践活动与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创作、 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 参与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和文化内
涵。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 问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互动,培养其合作精神和表
达能力。
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如音频、 视频、图片等,创设生动形象的 诗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06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挖掘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1 2
精选经典中国诗歌
从古代到现代,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中国诗 歌,包括不同流派、不同主题的作品,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引入诗歌背景知识
介绍每首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风格 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
整合跨学科资源
结合历史、文化、艺术等相关学科资源,为学生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视角,拓展其知识视野。

《谈中 国诗》 教学设计

《谈中 国诗》 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诗的欣赏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中国诗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体会作者的观点。

2、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较深奥的语句,如“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等。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深入理解中国诗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诗的基本知识和文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比较法通过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诗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几首经典的中国诗和外国诗,让学生初步感受两者的差异。

(2)提问:大家觉得中国诗和外国诗有哪些不同之处?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钱钟书的生平、文学成就。

(2)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初衷。

3、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文本研读(1)中国诗的特点让学生找出文中论述中国诗特点的语句,进行归纳总结。

特点包括:篇幅短小、韵味悠长、富于暗示、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等。

(2)中西方诗歌的比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西方诗歌在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难点突破(1)对于文中较难理解的语句,如“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思考和讨论。

(2)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深层含义。

6、拓展延伸(1)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中国诗,并分析其体现了中国诗的哪些特点。

(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诗歌评论作品,加深对中国诗的理解。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中国诗的特点、中西方诗歌的比较等。

教学设计13:第10课 谈中国诗

教学设计13:第10课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了解演讲稿和文化随笔的相关知识。

3.熟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4.能够结合文本写作特色及主要观点进行知识的迁移。

5.掌握论说性文章的一般阅读步骤。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行文思路,抓住重点句段。

2.调动学生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

3.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作品写随笔。

4.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比较文学观,体会中国诗的特点。

2.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品位。

3.逐渐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从鉴赏诗歌入手,尝试鉴赏戏剧等文学作品。

【教学重难点】1.这篇课文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它谈的问题较大,又是从英文译为中文,语言风格有欧化的痕迹。

2.要真正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有理有据。

3.仔细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课型】略读课。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文概述】《谈中国诗》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三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

这是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的基础上,安排这个单元的。

应该说,到这个阶段,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上,已经有所准备,是能够学好这个单元的。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

《谈中国诗》的作者是钱钟书,又一位大师级人物。

《谈中国诗》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别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教师可以就其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提示;《谈中国诗》是一篇文化散文或者文化随笔,它是由演讲稿节译而成;作者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分析中国诗的特征──从诗的发展顺序来说,中国诗与外国诗刚好相反;中国诗篇幅短小;中国诗富于暗示性;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谈中 国诗》 教学设计

《谈中 国诗》 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特点,培养对中国诗歌的鉴赏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与外国诗的对比,深入理解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如篇幅短小、富于暗示、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等。

(2)掌握作者通过比较中外诗歌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

2、难点(1)体会作者对中国诗“早熟”“早衰”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诗的特点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中国诗有初步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中外诗歌,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中国诗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中国古典诗歌的朗诵音频,如李白的《将进酒》或杜甫的《春望》,让学生在优美的韵律中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

(2)提问学生对中国诗的印象和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钱钟书先生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在学术界的地位。

(2)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在特定的文化交流背景下,对中国诗进行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3、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4、文本精读(1)中国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述中国诗特点的语句,如“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总结出中国诗篇幅短小的特点。

分析“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语句,体会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结合具体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感受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2)中外诗的比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中国诗和外国诗在形式、内容、韵律等方面的异同。

《谈中 国诗》教案

《谈中 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提高对中国诗歌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通过与外国诗的对比,深入理解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中国诗的特点,如篇幅短小、韵味悠长、含蓄内敛等。

(2)理解作者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的关于中国诗的见解。

2、难点(1)体会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运用的巧妙的论证方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的角度,深入思考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引发学生对中国诗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简要介绍钱钟书先生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在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三)文本解读1、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

2、具体分析(1)中国诗的发展探讨中国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演变。

(2)中国诗的特点①篇幅短小通过与外国史诗的对比,说明中国诗在篇幅上相对简短,但却能以小见大,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②韵味悠长分析中国诗在语言运用、意象选择、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如何营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韵味。

③含蓄内敛举例说明中国诗人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往往不直接抒发,而是借助于象征、隐喻等手法,让读者自行领悟其中的深意。

(3)与外国诗的比较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将中国诗与外国诗进行对比,突出中国诗的独特之处。

(四)论证方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体会其对观点阐述的有力支撑。

(五)语言特色鉴赏品味文中幽默风趣、机智俏皮的语言,感受钱钟书先生独特的语言魅力。

(六)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诗应如何传承和发展?2、你认为中国诗对现代社会和个人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七)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诗的特点和价值,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观》:体现中囯诗暗示性特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博大胸襟,吞吐宇宙大海的象征。
《致》:体现西方诗直抒胸臆的特点,“我多么爱你的回音,你悠远的声调,空谷的哀鸣,还有你反复无常的咆哮,和那黄昏时的宁静。”
五、布置作业
1、课时精练
五、拓展练习
联系课文,比较曹操《观沧海》和普希金《致大海》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
同:两诗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观》:沧海广阔浩大,反映作者宽广雄壮的情怀和非凡的气魄。
《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海歌颂,对人生命运的慨叹,对自由的礼赞。
异:
《观》:体现中囯诗讲究篇幅短小的特点,但包含深远意味。
《致》:篇幅较长,抒情热烈。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篇》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予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10谈中国诗教学设计教案

10谈中国诗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来源:能从原文中找相关信息、提炼信息、整合信息。

进程与方式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试探、合作交流、探讨拓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学习爱好,标准答题思路。

2. 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提炼信息、找全信息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进程一、课前提问(3分钟)二、作者及作品、字词见学案及幻灯片(4分钟)三、理清文章思路。

参见幻灯片。

(3分钟)四、读《谈中国诗》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中国诗的哪些特点?(分条作答)作者是如何论述的?(30分钟)明确:(1)篇幅短小。

作者在第3段指出,“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只是两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缘故是,“一篇诗里不准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在第4、5段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接着确切”,意思一样。

“一样西洋读者因此为中国诗的特点: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

作者还以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终止的”,比“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作者在第6段指出,“西洋读者也感觉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缘故是,一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繁重;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关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4)社交诗专门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作者在第7段指出,中国诗除社交诗专门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外,在内容上与西洋诗“无甚不同”。

例如,外国也有“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

《谈中国诗》 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谈中国诗》  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 懂的人。
幽默而倾向鲜明地对中西本位文化 论表示反对。
4、谈谈你对“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 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一句含 义的理解。
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对比中外 诗歌,目的还是要回归本国诗歌,体会 其中的精妙,否则只注重外国诗歌的特 点,对把握诗歌的本质是没有意义的。
主题归纳
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可拿一个“通”字概 括,即通古今,通中外,通学理。
在行文布局中,先论述总原则,再逐层展开, 并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特别是在每个有 关中国诗特点的论述中,都包含着对比与综合, 以中外诗歌作对比,以诸多材料来综合中国诗的 特点。
鉴赏艺术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钱钟书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大
2、我们也有厚重的诗………可是中国诗的 “比重”却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 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 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前者非常具体地比照了中国厚重诗 在中国诗中所占的比重,后者用比喻 形象说明了西洋诗和中国诗音调的特 点。
• 3.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 “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 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 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 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语言轻松、幽默,大量运用比喻等手法,似随口而出, 而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颇具画龙点睛之妙, 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以中国绘 画的特点进行类比,既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 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内容。
2、比喻的运用别开生面 课文精妙的比喻显出特有的幽默 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说 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 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知识目标】体会文化随笔特点,品味作者的说理艺术,掌握中国诗的一般开展特点及其规律.【能力目标】学习运用比拟文学的方法,旁征博引,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用丰富具体的例证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阐释自己的观点.【情感目标】品味说理文章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又幽默幽默,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自己的说理艺术,培养对中国诗歌的审美能力.【重点、难点】一、掌握文化随笔的协作特征与品味语言艺术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二、用比拟的方法分析中国诗歌开展一般规律,把握中国诗歌的独特现象,准确理解作者的文学观点是本文难点.【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第一局部】(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拟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第二局部】(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开展特点及其规律.外国诗的开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开展是抒情诗出现异常早,戏剧诗随后,史诗没有.结论中国诗是早熟的,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但以后缺少变化.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缺乏坚实厚重的生活根底【第三局部】(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1.篇幅短小.原因是,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第4、5段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外国人所谓空泛连接着确切,意思一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第6段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原因是,一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第7段中国诗除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外,在内容上与西洋诗无甚差异.外国也有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第四局部】(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开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二、探究品味1.课文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是对只读中国诗的人而言的.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拟文学的立场上,对中外诗歌进行比拟,从而在比拟中认识中国诗不同于外国诗的地方,即中国诗的特点.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用居高临远的观点看待中国诗,因此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2.本文的说理艺术表达在哪些方面?用比拟文学的方法,旁征博引,在比拟中外诗歌的异同中,阐释中国诗的特征.观点鲜明,材料丰富,语言生动,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3.从本文可以看出学者文化随笔的哪些特点?第一,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假设轻,把这个问题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传达给读者.作者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说明自己的观点.让读者在具体例子、形象比喻的启发和感染下,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第二,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引用的古今中外的大量文史资料,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接受作者观点同时获得丰富的文史知识.第三,语言诙谐,幽默幽默.文章中充满了智慧的语言,幽默幽默,又具有高雅的品位.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这种富有文学语言韵味的学者随笔又称为小品文.4、你怎样评价作者的观点?【启发提示、开发思维】作者在课文中的观点尽管有权威性*,但也有可议之处.因为作者是从他自己的欣赏习惯出发来评论诗歌的,是一家之言.尽可以倡导学生各抒己见.5、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为了说明中国诗的开展的超常性*,作者用中国画的开展作了相应的类喻,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一真的技术还未兴旺,俩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然后联系印度的『百喻经』一语道破天机.为了说明中国的诗歌之短,作者借用了西方的短语轻鸢剪掠,,轻巧自在,凭人去遐想.钱氏作比喻,重文采亦重哲理假设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阻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其中道理更是相当深刻的.文章又在比喻中结尾: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排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予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有情有理,点破了比拟文学与研究者的关系.三拓展迁移、培养能力联系课文,比拟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引导学生通过比拟两首诗的异同,体会中国诗的特征】【启发提示】内容上,『致大海』磺美最由;电奔被竹大海,抒发诗人对自一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专制下的崇高的自一由精神.『观沧海』把大海塑造成一个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作者通过写大海抒发自己政治家、军事家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篇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拟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四、美育渗透目标: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2.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2. 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一、导入课文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都或多或少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略)(学生阅读,了解)2、需牢记的代表作:(学生分析,教师指导学生牢记)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 『人兽鬼』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3、拓展激发阅读兴趣:(教师介绍)『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4、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设问: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教学预设:生:中国诗有什么特点.生: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三、导引自学1、设问:各位美国人的疑问正是钱先生要给大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讲演稿的主要内容.请各位自读课文,找出说明作者观点的话语,带有中国诗字眼的句子是关键句.学生埋头阅读,圈圈点点.(教学预设:大多数学生可以找出以下句子:①中国诗是早熟的;②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③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性;④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个别学生可以找出⑤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2、引导学生归纳,以上五条是从诗歌的开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五方面讲了中国诗的特点.四、合作探究(一)设计:细读课文,用比拟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教学预设:1、诗史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异)2、篇幅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同)3、韵味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同)4、风格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异)5、内容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同)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等奖第3篇【教学题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 课『谈中国诗』.【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作者透过中、西方诗歌的共性,探寻到诗歌特点的写作思路.2.学习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超越表象,把握本质的能力.3.联系学习与生活,巧译网红英文诗.【教学重难点】1.分析中、西方诗歌的共性,概括诗歌的特点.2.理解作者比拟文学的立场.3.巧译网红英文诗.【课时安排】一课时理解教学内容是上好课的根底,课堂调研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实践法.近年来,网络信息诈骗屡屡发生,主要是由于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发布者通过非法手段进行有害信息、虚假信息传播,从中牟取利益,危害社会的稳定开展.然而,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实名制制度的实行,国家以及相关部门能够准确掌握信息的来源与利害,打造绿色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勾画出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理并理解词句的含意.【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式中:Cp为每次动态预防维修费用,Cr为设备更换维修费用,u为本钱调节系数,v为预修周期调节系数,e为经验参数,w为学习效应调节系数,w=lnK/ln2,K为维修经验曲线百分率.〔投影:钱钟书的图片〕中国有句至理名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超越事物的表象,才能把握其本质.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钱钟书先生为我们『谈中国诗』,听一听他是怎样超越了中西方诗歌的表象,把握诗歌的本质,探寻翻译网红英文诗的方法.〔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英语诗配乐朗诵教师配乐范读网红英文诗『I am afraid』.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初步体会英文诗的感情基调.I am afraidWilliam Shakespeare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Re-1u + (u)u +p - Sc curl BB=f在中,Sc Rm-1curl (curl B) - Sc curl (uB)=g在中,u = 0在中,B=0 在中.This is why I am afraid,目前国内外磷石膏综合利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作为水泥缓凝剂;制备石膏砌块、石膏板材、粉刷石膏、型高强石膏等建材石膏以及制备建筑石膏粉;用作土壤调理剂,磷石膏中大量的钙离子可以置换土壤中钠离子从而平衡土壤酸碱度,同时丰富的磷和硫元素可以提供养分给植物,促进其生长;磷石膏用作路基材料;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磷石膏制备硫酸铵;磷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目前也已实现半工业化试验生产.[4]此外,还有许多新的综合利用技术在不断的探寻摸索中.because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二、展示学习目标〔PPT〕①教他人晓诗谈对象②听学者谈诗谈理由③析学者论诗谈立场④读外诗悟诗谈特点⑤译网红诗歌谈实践三、根底知识积累(PPT)精髓jīng suǐ 一蹴而就yī c r ji数见不鲜shu jin b xiān全麦比精制粮食含有更多的纤维素和维生素,但市面上的全麦产品并非全部都由全麦制作.以面包为例,在超市等地不难找到全麦面包,但如果仔细研究配料表会发现,通常配料表的第一项都不是全麦粉.真正的全麦面包颜色微褐,肉眼能看到很多麦麸的小粒,质地也比拟粗糙,口感差.但很多商家为了满足消费者口感,多项选择用白面粉制作,然后加少量焦糖色素染成褐色,但其营养价值远不及真正的全麦面包.轻鸢剪掠qīng yuān jǐan l解识jiě sh 颦pn撩人lio rn 槛外jin wi 叫嚣jio xiāo 咻咻xiū xiū四、披沙拣金,探寻诗歌特点〔一〕教他人晓诗谈对象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对生物神经网络简化和模拟.使用神经网络算法对求解对象相关数据、机理等情况要求不高.只需给出输入、输出数据,通过对网络的训练,让网络自己成为一个逼近真实函数的数学模型.由此可以在不了解求解对象的结构、参数、动态性等方面知识的情况下,得到结果,到达预测的目的,非常适用于解决不确定性较大的系统预测问题.课前我们预习了『谈中国诗』,预习的时候老师讲过,课文的注释也十分重要,它是课文信息重要的组成局部,那么在注释中找一下钱钟书先生在对什么人谈中国诗?当你找到注释后,会发现这篇文艺随笔同时还是一篇.明确:演讲稿.〔二〕听学者谈诗谈理由钱钟书先生是在对西方人做演讲,那么我们认真阅读以下课文的第八段,找一找一名中国的学者要对美国人谈中国诗的理由?明确:中国诗,它只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反过来讲外国诗,它也是诗,比它是外国的更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一个中国的学者为什么要对外国人谈中国诗呢?对了诗就是诗!无论中国还是外国.这是一种超越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品质!用更加简洁的话来概括一下?就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三〕析学者论诗谈立场本文提出基于LabVIEW的模拟调制系统设计.用LabVIEW实现模拟调制并将各系统进行程序管理,生成适合用户使用的界面.由于LabVIEW可以用来创立通用的程序,在测试、测量和自动化领域具有更大的优势,它提供了大量的工具与函数用于数据采集、分析、显示和存储.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相比,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一套完整的从仪器连接、数据采集到分析、显示和存储的自动化测试测量系统.第一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第二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第三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找到了这三点理由,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归纳一下钱钟书先生站在怎样的立场上谈中国诗呢?既然钱钟书先生站在比拟文学的立场上,提出这样的三点理由,我们就发现其实他想要委婉的批评一些人,甚至让小畜生去咬那些人.这是一群什么人呢?〔回到课文第八段中探寻〕从钱钟书先生幽默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他的态度是?明确:挖苦、批判〔四〕读外诗悟诗谈特点再比方思科证书,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网络根底』『路由交换技术』『高级路由技术应用』融入了相关核心技能,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后,可考取思科的CCNA、CCNP等认证证书或华为的HCNA、HCNP及HCIE认证证书.该证书还能申请以证代课、以证代学分(对应课程的学分).小结一下文章第八段和第一段已经让我们明白了作者这场演讲的对象、理由、立场,〔板书:对象、理由、立场〕那么课文中间这些段落会写什么呢?我们按文章的行文脉络来梳理一下,作者在这些段落总结了中国诗的哪些特点?〔多媒体展示〕明确:第二段:中国诗是早熟的,这是在谈中国诗的开展.第三段:中国诗的篇幅短小,这是在谈中国诗的篇幅.第四、五段:富于暗示性,这是在谈中国诗的韵味.第六段: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这是在谈中国诗的语言.第七段:中国诗的内容,社交诗很多,这是在谈中国诗的内容.回忆前面总结的比拟文学的立场和美国人谈中国诗的理由,我们可以发现以上中国诗的特点也是西方诗歌的特点,可以进一步讲就是诗歌的特点.我们在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中了解了只有站在比拟文学的立场上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从『谈中国诗』谈到了与西方诗的比拟,进而探究到了整个诗歌的特点,当听众们带着这样的观点准会对本国诗有更深的领会.清污水别离主要是把厂区内村民生活水及职工澡堂水聚集回收再处理复用,保证污水不外排;减少生产系统内补加清水量.五、提升感悟,巧译网红英文诗这节课结束前?让我们想一想,从小到大,读了多少首中国的古典诗歌?又读了几首外国诗歌呢?哎呀,如此想一想,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真是如芒在背,两股战战啊!如果你想真正理解诗歌,就必须站到比拟文学的立场上去.为了不让今天留下遗憾,我们用课前展示的一首2021年走红于网络的英文诗『I am afraid』.请看屏幕.我们一起品读一下.〔读完〕我们效仿钱钟书先生,把这首小诗翻译一下吧.欣赏并翻译英文诗『I am afraid』,要求:从诗歌的特点出发,寻求在翻译时表达出原诗的内容与情感,篇幅短意味长,富于暗示,笔力轻淡词气安和.I am afraidWilliam Shakespeare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再如,临床科室在给患者诊治过程中供电出现故障导致诊疗中断,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平安;患者就诊完毕后,在院内行走时,遇到地面有积水打滑或墙粉滑落,也会导致患者受到二次伤害,等等.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四川省地跨多种地貌单元,海拔高度起伏大,气象站点资料完整度高且在海拔上分布较为均匀,是研究不同海拔高度气象要素对ET0的响应特征的最正确区域.本研究基于四川省38个气象站点气象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四川省19702021年ET0时间序列趋势特征,结合气候变化背景,识别出ET0时间序列突变点;〔2〕根据测站海拔对四川省分区,分析不同海拔高度ET0变化趋势;〔3〕计算气象要素的敏感度系数,并通过奉献率分析在不同海拔ET0的驱动要素,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依据.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This is why I am afraid,杨秋香从床上霍地爬起,脸涨得像紫茄子,开口便说:告诉你哈,杨力生,既然你爹妈看不起我,又嫌我娘家穷,想让我孝顺他们,除非地球倒转!because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设计意图:效仿钱钟书先生翻译格雷与歌德的诗歌,体会中、西方诗歌的共性,加深对诗歌特点的领会.教师示范:〔诗经体〕爱雨爱雨喜雨,雨落伞起.怜我惜我,我心忧伤.爱阳喜阳,阳高荫蔽,怜我惜我,我心烦扰.爱风喜风,风吹窗闭,怜我惜我,我心苦楚.与子偕老,老使我怨,与子偕老,老使我忧.〔离骚体〕烦忧君乐雨启伞支兮,悲吾因之烦忧.君乐昼林蔽日兮,叹吾因之苦楚.君乐风窗帘合兮,感吾因之忧伤.君爱吾难偕老兮,伤吾因之心痛.〔格律体〕七言绝句/喜雨微愁喜雨埋怨雨湿衣,阳暖却寻树下阴;风来只把绮窗关,奴心如何托付伊(yī).七言律诗/雨落江南三月微雨润江南,泪落湿幽香罗伞;微醺(xūn )可人夏正酣,独傍佳木弄树荫;霜霁清和更秋风,轻蹙蛾眉锁朱窗;怜子片片相思意,犹恐年年鸳鸯散.〔宋词体〕减字木兰花虽爱春雨,碧落青丝启红伞.暖阳微醺,独依嘉树觅阴凉.然恋秋风,黄叶飘飞合窗棂.君言相思,只怕流年心难随.板书设计:。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和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中国诗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4.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5. 欣赏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诗歌的历史、形式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意象、意境和情感。

3. 鉴赏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赏析诗歌,培养审美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谈中国诗》相关内容。

2. 课件: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著名诗人及作品。

3. 诗歌鉴赏素材:古今中外著名诗歌作品。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诗歌的形式、特点和鉴赏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动手赏析诗歌,体会意象、意境和情感。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赏析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分享。

4. 课后心得体会: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心得体会。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2.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创作和鉴赏的理解。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4. 参观文学馆或博物馆,了解诗歌历史和诗人生活。

八、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书籍和杂志:提供给学生深入学习参考。

2. 在线诗歌数据库:方便学生查阅和欣赏诗歌。

3. 诗歌朗诵视频: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诗歌创作指南: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10 *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四川省省级优课)

《10 *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四川省省级优课)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以问句结尾的诗歌。

2.能归纳部分以问句结尾的诗歌的尾句的规律。

3.能赏析部分以问句结尾的诗歌。

学情分析1.能读诗歌,但难以真正读懂。

2.有一定诗歌积累量,但数量不足。

3.不具备分类研究诗歌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讨以问句结尾的诗歌的尾句的规律。

2.难点:研究读懂一首诗歌的路径。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钱钟书关于中国诗的论述。

(1)一个共识:中国诗“富于暗示”。

(2)一个公式:疑问语气做结束。

中国诗“富于暗示”的情况有哪些?(1)以问结束的诗歌,(2)以景结情的诗歌,(3)精选意象的诗歌……今天只研究(1)以问结束的诗歌。

二、以问结束的诗歌赏析举隅寄夫陈玉兰夫戌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第四句的妙处。

明确:采用虚拟揣想的语气,让读者窥视到少妇极为焦虑的心理活动,逼真地表现出了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的心情。

有问而无答,引人联想。

杂诗无名氏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第三、四句的妙处。

明确:第三句想象故园旧山之景,寄寓着作者的思乡念亲之情,意象美,形式美。

第四句不用陈述语气,而出以设问,言有尽而意无穷。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穷秋,农历九月。

③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问题: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虚实结合(想象),把大雁比拟作人,问大雁是虚,牵挂故乡是实,委婉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以及宦途的感伤、羁旅的愁思。

问而未答,余味无穷。

三、以问结束的诗歌赏析模板1.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赏析“以问结束”的大致模板:指出手法(一般是“虚写”或“想象”)+结合本诗分析问句暗示的情感+说明审美效果(言有尽而意无穷)。

谈中国诗 教学设计 导学案 一等奖 实用 努搬鲜生

谈中国诗 教学设计 导学案 一等奖 实用 努搬鲜生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归纳快速梳理文艺评论(论述类文本)脉络的技巧。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总结读懂重要语句的技巧。

3.批判本位文化观,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前提下归纳快速梳理文艺评论(论述类文本)脉络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在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前提下总结读懂重要句子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最怕语文试卷中的哪种阅读题?2.缺乏技巧方法——学习课文,总结方法。

(二)、理清思路,总结技巧1.速读课文,填写表格,总结理清文艺评论(论述类文本)脉络的技巧(总技巧:①常是原文——找原文②常在首尾——找首尾③常有提示——找提示2.过渡语。

如果把这篇文章比作一碗凤冈的油茶的话,我们读到这里,不过是捞了茶汤里面的几颗花生米吃而已……三、读懂语句,总结技巧【要求学生看完选项后带着问题齐读对应原文】1.下面选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导致其迅速早衰。

早衰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比较常见,绘画领域“印象派”在客观写真技术还未发达前出现就是其例证。

B.作者认为,中国诗歌的诗心促成了押韵禁律的形成;中国诗歌篇幅短小但并不影响它的延长:简短的诗也可以有悠长意味。

C.由“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可以推知,这句话前面的文字极有可能在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情况。

D.中国诗歌风格轻淡安和的成因有二:一是中国诗歌音调比较单薄,二是中国诗人素来把叫嚣和呐喊视为低品。

【参考答案:D】2.下面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只会欣赏中国诗的人是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因此,要能说出中国诗的一般印象,需坚持“比较文学”立场。

B.读外国诗歌每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是因为在外国诗那里发展得零碎的、薄弱的,到中国这里发展得明朗圆满。

C.作者用陶渊明、李白的诗歌与格雷的《墓地钟声》、歌德的《漫游者夜歌》比较,论证中国诗歌与西洋诗歌在内容无甚差异。

《谈中国诗》市竞赛课一等奖教案

《谈中国诗》市竞赛课一等奖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教学目标1、筛选信息,提炼并概括中国诗歌的特征。

2、通过比较,了解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筛选信息,梳理文章思路结构,把握中国诗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中外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1、课件出示图片,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那位意气风发、英俊儒雅的学者是谁吗?对,他就是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

1939年,钱钟书先生来到当时的国立师范学院,任外文系主任。

后来,先生以国师作为三闾大学的原型创作了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围城》。

先生的这尊铜像及国师旧址现在就位于涟源一中校园内,欢迎同学们有机会来涟源一中探寻国师遗迹,领略先生风采。

钱钟书先生有着“照相机式”的记忆力,过目不忘。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被誉为玩转中西方文化的魔术师。

钱钟书先生著作等身,享誉世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围城》,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中国诗》,领略先生的风采。

3、明确学习目标。

请大家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文本探究(一)明确谈诗立场1、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①,钱钟书先生是在给什么人做演讲?明确:美国人2、先生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是以一个什么样的来立场谈中国诗的?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一自然段,我们从第一自然段中来找答案。

3、明确:比较文学钱钟书先生是站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以“比较文学”的立场来谈中国诗的。

(二)抓关键句,筛选中国诗的基本特征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在谈中国诗的特点?明确: 2—7 自然段。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7 自然段,划出关键句,筛选出中国诗与外国诗的特征,完成下面的表格,小组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比较角度外国诗中国诗异同发展篇幅韵味风格内容(提示:关键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时也出现在段中引用材料的前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一等奖)
1.了解钱钟书及其主要作品;
2.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4.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感受钱钟书生动、机智的语言。

5.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6.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谈中国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学评论单元,高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形成了一些文学常识和文学理论知识,因此有条件从感性到理性,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学习这篇文章,但是要由现象抽象到理论,这是比较难的,需要教学上引导恰当,实现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3.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感受钱钟书生动、机智的语言。

4.了解钱钟书及其主要作品;
5.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6.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一、故事导入
(多媒体展示钱钟书与长城)同学们,你们知道钱钟书这个人吗?(学生回答)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有关钱钟书的故事:据说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到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

一天,西方一位女学者来到中国想要约见钱老。

可是钱钟书先生却婉言谢绝,他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得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说话的幽默与机智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钱钟书的学术论文语言又有怎样的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围城》长篇小说; 《谈艺录》诗话; 《管锥编》文论;《七缀集》文论集。

三、背景介绍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用英文对美国朋友作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四、检查预习
叫嚣精髓轻鸢剪掠咻咻颦蹙卓然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

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咽,吞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五、初步探究,整体分析(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
4、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1.比较文学
2.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3.(1)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2)富于暗示性;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4.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六、深入探究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
解析: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

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

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

“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2.“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闪电战”“轻鸢剪掠”指的是什么?
解析:“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诗短,可以一会儿读完。

3.“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怀孕的静默。


解析:“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4.“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解析:这一连串的比喻,使人很直观地了解作者要阐明的“中国诗笔力轻淡”这一观点。

5.“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解析:此句的“谈话”“演讲”分别比喻中国诗的斯文和西洋诗的狂放。

“像良心的声音”这个比喻充分写出了中国诗无声胜有声的特点。

七、课堂小结:
钱钟书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

他在《谈中国诗》中论中国诗的特点及其与外国诗的异同时,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提出了一系列高明的见解。

钱钟书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能够“‘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有着居高临远的观点”。

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博览群书,励志广学。

八、拓展训练
《围城》的妙喻
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3.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

4.天下只有两种人。

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5.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

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

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6.现代人有两个流行的信仰。

第一:女子无貌便是德,所以漂亮的女人准比不上丑女人那样有思想,有品节;第二:男子无口才,就是表示有道德,所以哑巴是天下最诚朴的人。

九、作业布置
在课后去找更多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