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名堂来 研学旅行课程项目设计修改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在教第一课时,我也似乎构成了思维定势,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自读读通课文。
然后同桌互相当小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和课文的学习和掌握情景,最终我来抽查学生的学习情景。
刚开始,学生进取性十分高,一个个都读的认真,小教师也十分负责,争着指出同桌读音不够标准,不够到位的地方,简直比我这个教师还要严格。
可随着这样的小教师活动的长期开展,学生学习的进取性明显下降了。
看来,当小教师已经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了,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试试。
在学习《玩出了名堂》一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首先提出了今日我们要开展一个闯关的活动:字音关词语关朗读关,听到这个新鲜的活动,学生们为之精神一振,随即我讲清了活动的要求,这个闯关活动主要还是采用同桌互助的形式,以字音关为例,凡是能读准字音的孩子算闯关成功,能够由同桌给她画上一颗小星星,如果有的孩子一次不能闯关成功,能够在同桌的帮忙下多练习,再次读,能读准的,也算闯关成功。
任务布置下去,孩子们的进取性都十分高。
看他们读的摇头晃脑的样貌,我感到一种欣慰,好久没有看到如此进取活跃的课堂了。
看来,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容易对新鲜的。
事物感兴趣,仅有把他们学习的进取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多钻研,要想方设法的调动他们学习的进取性。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篇二1、如有条件,课前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2、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注意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可以学生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áo、dāi;还可以读diào。
(调动)dài(等待)。
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拜”的右边是四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让研学旅行玩出名堂来——谈研学旅行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润
和爸妈在 一起 一公益项目组,另 这位高中生的经历描绘出
_— —
从单枪匹马调研留守儿童,到个得 到学校支持组织成立 一想
案
例
的
阔的 世界,让孩 子们在大 自然 和 、 社会 中学 习 王
教育博学 游 一。活动旨在引人 领 孩子们走出课
公
动。 一个案例是今 日教育杂志叫 社组织的游学 活动 一今 日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提 “各 中小学要
一 时 问 ,研 学 旅 行 的经 费 、安 全 等 问 题 成 了
结合 当地实际 ,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 热 议 的话 题 ,各 地 研 学 旅 行 的 营地 建 设 也 如 火 如
划 ,与 综 合 实 践 活动 课 程 统 筹 考 虑 ,促 进 研 学 旅 荼 ,这些 因 素确 实 是 落 实 研 学 旅 行 的重 要 保 障 。
方 略 Strategy
话题
题能给 你 一坫一启迪 。
更 受
能读好这本大书呢、.也许这到 个 兼 具思想性与趣味性的专
文
下 之意, 成 长离 不开在 社会 化这 本大 书 中 的游 历。 怎 么才
的
沈 从文 说, 一我在 读 一本 小 书浸 的 同时 读 一本 大书 。 一言
新青 年 的无 限 可能 。
杨 举 堂 当缺一,本 次 专 题中 还将 呈 现两朔 个到公 益 性’ 质 的 研学 项 目活
题并
从中
找到解
题的思
路。
元 ’
知 识
走 向
统地设计游学课程,专家 的他专 业解’析广 一定会让你发现问
课 程内 容与 目标 、学 习 方 式、 过 程管 理与 评 估等 方 面系
三年级语文《玩出了名堂》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玩出了名堂》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玩出了名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阅读理解,以及对文中描述的游戏活动“玩出了名堂”的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的趣味与智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阅读理解,生字词掌握,游戏活动中的创新思维。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发现智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童年游戏,引发学生对游戏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并讨论其含义。
3. 讲解生字词:对文章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4. 趣味游戏:组织学生进行“玩出了名堂”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游戏的智慧。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玩出了名堂》2. 主要内容:文章阅读、生字词掌握、游戏智慧3. 重点:创新思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玩出了名堂”的游戏。
(2)结合课文,谈谈你在游戏中发现的智慧。
2. 答案:(1)答案略。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
2. 拓展延伸: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手抄报制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游戏智慧。
玩出名堂来:研学旅行课程项目设计修改
玩出名堂来——研学旅行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沈旎2014年在商小屏梁彤秀编著《法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实例评价》一书中读到由法国各市政府教育经费支持的法国学生户外活动,每学年一次,由学校各班级的老师自行组织,市政府会派二到三名实习的大学生协助,书中用实例说明法国学生的户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历程中,难见对“行万里路”关注,只能徒生羡慕。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求建设研学基地,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
我国学生研学旅行提上了议事日程,“行万里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终于有了政策保障“在社会和大自然的课堂里学习”(顾明远语)成为可能。
一时间,研学旅行的经费、安全等问题成了热议的话题,各地研学旅行的营地建设也如火如荼,这些因素确实是落实研学旅行的重要保障。
但笔者认为,“旅行”真正起到“研学”的作用,最为关键的可能是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收集到一些类似研学课程(方案)设计,有的类似于旅行社提供的日程安排,主要呈现旅行的时间、行程、注意事项和主要的景点;有的方案除列举了行程和景点,还附有景点的介绍,以及围绕景点提出的几个简单的问题;部分研学活动为学生设计了研学手册,由旅行行程以及大量研学日记白页组成,这无形给轻松的研学带来了繁重的纸笔作业压力。
如果将“研学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当前的研学设计要么课程要素的缺失,或是仅仅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的浅表体验层面,或仅以景点的了解为主要学习内容,难以达成研学作为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或者简单地重复学校的知识学习方式,只不过将学科知识换成了景点知识而已,不顾及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让研学旅行“玩出名堂来”?如何优化当前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呢?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回答了研学旅行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即“玩什么”“怎么玩”“玩得怎么样”,它使得研学旅行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旅行,更具“研学”的意味,它是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的重点,也是各部门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共同落实研学旅行的重要纽带。
玩出了名堂教案教学设计
玩出了名堂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玩出了名堂”的故事背景,理解主人公如何通过玩耍发现了重要的科学原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导入:讲述“玩出了名堂”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主人公玩耍过程中发现科学原理的兴趣。
2.2 案例分析:分析主人公玩耍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原理。
2.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实践,体验科学原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和科学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关键步骤,引导学生思考。
3.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讲述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4.2 讲解故事背景和科学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后的科学知识。
4.3 分析故事中的关键步骤: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玩耍发现科学原理。
4.4 实践环节: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科学原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故事和科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5.2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操作能力和对科学原理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反思,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故事内容和科学原理的详细解释。
6.2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安全可靠。
6.3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安全事项:在实践环节中,强调实验安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7.2 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指导。
7.3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小学语文《玩出了名堂》教案
小学语文《玩出了名堂》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的习惯。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2)懂得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会与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玩的过程中也能学到知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学习中。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案例教学法:以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为例,让学生学会分析、推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玩出名堂的?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练习。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给予表扬和鼓励。
4.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玩出了名堂》教案设计范文
《玩出了名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科学探索与游戏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等。
游戏活动设计:拼图游戏、找不同游戏等。
1.3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及其重要性。
主体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找不同游戏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第二章:创意手工与游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通过手工游戏,体验创作的乐趣。
2.2 教学内容手工游戏设计:纸飞机、折纸、泥塑等。
创作技巧:剪切、折叠、塑造等。
2.3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手工游戏的作用和意义。
主体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纸飞机、折纸、泥塑等手工游戏,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发挥想象。
第三章:户外活动与游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让学生通过户外游戏,增强体质、培养团队精神。
3.2 教学内容户外活动设计:跑步、跳绳、捉迷藏等。
团队协作技巧:合作、沟通、协调等。
3.3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户外活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主体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跑步、跳绳、捉迷藏等户外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
第四章:智力游戏与思维训练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智力游戏,锻炼大脑、提高智力。
4.2 教学内容智力游戏设计:棋类游戏、逃脱游戏、谜语等。
思维训练方法:分析、推理、创新等。
4.3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智力游戏对思维训练的作用。
主体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棋类游戏、逃脱游戏、猜谜等智力游戏,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第五章:亲子游戏与家庭互动5.1 教学目标增进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让学生通过亲子游戏,体验家庭互动的乐趣。
5.2 教学内容亲子游戏设计:亲子运动会、亲子烹饪、亲子阅读等。
家庭互动技巧:沟通、合作、共享等。
5.3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亲子游戏对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玩出了名堂》课文教案
《玩出了名堂》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聆听和观察,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玩出了名堂》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故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
3. 故事中的分享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故事图片,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2.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讨论法: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分享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玩出了名堂》。
2. 故事图片: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图片。
3. 教学道具:与故事相关的道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创造力和想象力。
2. 讲述故事:教师使用课件和图片,讲述故事《玩出了名堂》。
3.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分享和合作精神。
4. 活动:让幼儿分组进行相关活动,实践分享和合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和分享行为,看是否符合故事中的精神。
七、教学拓展:1. 可以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身边的事物,尝试创造出新的用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 可以组织一次分享会,让幼儿将自己创造出的新用途与其他同学分享,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观察他们是否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是否能够实践分享和合作精神。
根据幼儿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保证教学效果。
九、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幼儿实践分享和合作精神。
十、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一次创意比赛,让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新的玩具或游戏。
《玩出了名堂》的教案设计
《玩出了名堂》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入新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玩出了名堂》这个主题的含义和背景。
2.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玩出了名堂》主题的含义和背景。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玩出了名堂》这个主题的含义和背景,让学生对这个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看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教学反思:第二章:探索游戏的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历史发展。
2. 培养学生对游戏发展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游戏的历史发展。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对游戏发展的兴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与游戏发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游戏发展相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游戏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发展过程。
3.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游戏历史故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教学反思:在探索游戏历史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游戏发展的兴趣。
在讲解环节,我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游戏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了游戏的发展过程。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了一些他们了解的游戏历史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对游戏发展的理解。
第三章:了解游戏的类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游戏。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游戏类型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不同类型的游戏。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对不同游戏类型的兴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与不同游戏类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不同游戏类型相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不同类型的游戏,让学生了解各种游戏的特点。
《玩出了名堂》教案设计2
《玩出了名堂》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玩出了名堂》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乐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4 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
实验材料和仪器。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反思日志。
第二章:探索光的传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光的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现象的观察和实验。
2.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透明塑料板、镜子等。
多媒体演示文稿和视频资料。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反思日志。
第三章:力的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和创造力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力的作用效果和应用实例。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图片和案例资料。
3.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反思日志。
第四章:水的奇妙性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和奇妙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水的表面张力、冰的融化等奇妙现象。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问题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和验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水、肥皂水等。
多媒体演示文稿和视频资料。
4.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玩出了名堂教案设计范文
玩出了名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交技巧。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水的折射、空气的压力、声音的产生等。
2. 探索活动:观察实验、动手操作、集体讨论等。
3. 实践活动:制作小实验、小组合作游戏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让幼儿参与实验,亲身体验,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幼儿在活动结束后进行集体讨论,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安静、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观察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 观察与实验: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发现其中的奥秘。
3. 集体讨论:引导幼儿在实验结束后进行集体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实践活动:根据讨论结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6.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小实验,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能力和好奇心。
2. 社区活动:组织一次社区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社区中寻找有趣的日常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社交技巧。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难度适中,既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够挑战幼儿的思维。
三年级语文上册:《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3)阅读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主人公玩耍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举例:引导学生通过细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炼出故事的主线。
2.教学难点
(1)句子因果关系表达:学会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型表达因果关系。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玩出了名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玩耍时意外发现新奇事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玩耍中的智慧与创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再者,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互动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我也发现,在某些环节,教学方法的切换不够流畅,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因此,我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使课堂更加紧凑、高效。
此外,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玩耍与发现的基本概念。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而在玩耍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这种发现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智慧火花迸发的过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的主人公在玩耍中发明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这个案例展示了玩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认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这节课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但从教学效果来看,仍有一些学生显得拘谨,可能是因为我对课堂氛围的把控还不够到位。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玩出了名堂》教案设计范文
《玩出了名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玩出了名堂”。
2. 阐述课程目标: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座法:教师讲解课程主题和目标。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课程目标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了解他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2. 收集学生对课程目标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第二章:游戏与创新思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戏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游戏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游戏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2. 进行一场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游戏中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1. 讲座法:教师讲解游戏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2. 实践法: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收集学生对游戏活动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第三章:游戏与问题解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戏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游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游戏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2. 进行一场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游戏中的问题解决。
【教学方法】1. 讲座法:教师讲解游戏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2. 实践法: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收集学生对游戏活动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第四章:游戏与团队合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戏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游戏展现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游戏对团队合作的影响。
2. 进行一场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游戏中的团队合作。
【教学方法】1. 讲座法:教师讲解游戏对团队合作的影响。
《玩出了名堂》教案设计
《玩出了名堂》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的态度。
教学重点:1. 课程目的和内容的理解。
2. 学生参与课程的态度。
教学难点:1. 课程目的和内容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名称《玩出了名堂》,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让学生明白本课程的意义。
3.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积极参与本课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二章:探索游戏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游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游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学生对游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1. 游戏分类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对游戏的兴趣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游戏样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游戏样本,引发学生对游戏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游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游戏的不同类型。
3. 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游戏的世界,让学生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 学生对良好游戏习惯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游戏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游戏案例,引发学生对良好游戏习惯的思考。
第四章:游戏中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戏中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游戏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游戏中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 学生游戏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游戏中的合作与交流的理解。
2. 学生游戏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游戏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游戏活动,引发学生对游戏中的合作与交流的思考。
《玩出了名堂》教案设计范文
《玩出了名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思考。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力的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力的作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定义和各种力的类型。
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2.3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力的作用规律。
第三章:光的传播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现象。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方式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光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
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3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传播特性。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第四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
4.3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第五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现象。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性质和变化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物质的各种性质和变化类型。
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现象。
5.3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物质性质和变化的规律。
第六章:简单的机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玩出了名堂》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玩出了什么名堂?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程度,给予适时点拨。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生词、短语和关键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学会珍惜和享受生活。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懂得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4.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努力和毅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品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课文学习,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乐观向上的态度。
-以课文中的典型人物为榜样,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三年级语文上册《玩出了名堂》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玩出了名堂》的主要内容和背景,理解文中描述的“玩”的含义,掌握生词、短语和关键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表达、思考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语文技能。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选做题(任选一题):
寻味古迹,玩出名堂—带着问题去春游教学设计
寻味古迹,玩出名堂—带着问题去春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亲密接触古镇,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
2.明白组织好一次研学活动各方面的准备,并积极献言献策。
3.活动中积极准备,能与同学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善于沟通和交流,能大胆、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自主制定相对完善的活动计划。
三、教学过程(一)海报导入1.进入五月,田野里,生机盎然;小河边,杨柳依依;公园里,花儿争艳……美吗?你想推开门,奔向外面吗?2.你的机会来了,看!(出示海报)有请我们的研学发言人——王郑珂为我们宣读。
3.王郑珂带给我们什么好消息?我们要去(研学),什么是研学(边玩边学)4.你想参与这次研学活动吗?大家的热情这么高,肯定会有很多收获。
(二)组建小队1.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想和哪些伙伴组成一个小队呢?下面开始自由组队。
2.小队有了,为了后继活动的顺利开展,请推选出一个组长,并结合研学情况,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好听又有意义的队名。
同学们:阳光正好,正是游玩的好时光。
学校定于5月28日上午8:30组织三年级同学赴乌镇南栅研学,下午3:00返回学校。
在研学前,我们该做哪些准备?研学中你该关注些什么?希望大家针对以上问题做好研学前准备,也预祝大家研学愉快!(三)了解海报信息1.恭喜各个小队的成立。
我们要去哪研学?(南栅,我们知道了研学的地点)【地点】知道了地点,也就能知道从我们学校到南栅的?(距离)老师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学校到南栅的距离为,所以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步行。
2.从这份海报里,你还知道了什么?(时间、任务、时长)【日期】是的,我们知道了哪天出游,就可以查出那天的天气。
老师通过上网查询,查到28日的天气情况。
【时长】我们这次的研学活动从8:30到15:00,几乎是一天(四)有备无患,快乐出行1. 听到这些信息,你觉得我们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这里有一些可供你选择的物品,当然如果你需要准备的物品,不要这些范围之内,你可以自己填入,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玩出了名堂的教案
玩出了名堂的教案教案标题:玩出了名堂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兴趣和动力。
2. 创造一个有趣和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案步骤:1. 引入活动(5分钟):- 使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视频或图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 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2. 目标设定(5分钟):-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分享。
- 解释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 活动设计(20分钟):- 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包括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等。
- 确保活动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既有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提供不同难度和挑战性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学习实践(15分钟):-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如实验、研究等。
- 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活动。
5. 总结和评估(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 通过问答、小组讨论或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以改进教学效果。
6. 拓展活动(5分钟):- 提供一些延伸学习的活动或资源,以满足学生的进一步学习需求。
-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特点和建议:1. 创造性和趣味性:教案中的活动设计要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2. 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实验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人入胜的引导材料和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4. 学生参与和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小组合作的机会,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5. 评估和反馈: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供积极的反馈,以鼓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进一步提高。
通过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够帮助您设计和实施一堂充满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乐在其中。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玩出了名堂”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玩出了名堂”的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准备成语“玩出了名堂”的字词和解释。
2. 与学生进行讨论或展示一些例子,介绍“玩出了名堂”的用法和背后的思维方式。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字词“玩出了名堂”和其解释,让学生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玩出了名堂吗?有什么例子可以分享吗?”听取学生的回答。
解释和讨论:1. 解释“玩出了名堂”的意思:“通过巧妙的想法或行动,使得某种事物或行为引起特别的注意和称赞。
”2. 展示一些例子,如有创意的广告、有趣的游戏、特别设计的建筑等,让学生感受如何“玩出了名堂”。
激发创意:1. 分组或全班讨论:“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玩出了名堂’的事物或行为?可以分享一下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2. 提问:“你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有没有采用了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玩出了名堂”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组分配一个问题或挑战。
2. 每个小组讨论并尝试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或完成挑战。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让其他小组评价其创意和是否“玩出了名堂”。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激发创意的活动。
2. 强调“玩出了名堂”的思维方式和重要性。
3.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并尝试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思考,并记录下“玩出了名堂”的例子,分享给全班。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创意比赛,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和创新解决一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出名堂来——研学旅行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沈旎2014年在商小屏梁彤秀编著《法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实例评价》一书中读到由法国各市政府教育经费支持的法国学生户外活动,每学年一次,由学校各班级的老师自行组织,市政府会派二到三名实习的大学生协助,书中用实例说明法国学生的户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历程中,难见对“行万里路”关注,只能徒生羡慕。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求建设研学基地,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
我国学生研学旅行提上了议事日程,“行万里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终于有了政策保障“在社会和大自然的课堂里学习”(顾明远语)成为可能。
一时间,研学旅行的经费、安全等问题成了热议的话题,各地研学旅行的营地建设也如火如荼,这些因素确实是落实研学旅行的重要保障。
但笔者认为,“旅行”真正起到“研学”的作用,最为关键的可能是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收集到一些类似研学课程(方案)设计,有的类似于旅行社提供的日程安排,主要呈现旅行的时间、行程、注意事项和主要的景点;有的方案除列举了行程和景点,还附有景点的介绍,以及围绕景点提出的几个简单的问题;部分研学活动为学生设计了研学手册,由旅行行程以及大量研学日记白页组成,这无形给轻松的研学带来了繁重的纸笔作业压力。
如果将“研学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当前的研学设计要么课程要素的缺失,或是仅仅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的浅表体验层面,或仅以景点的了解为主要学习内容,难以达成研学作为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或者简单地重复学校的知识学习方式,只不过将学科知识换成了景点知识而已,不顾及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让研学旅行“玩出名堂来”?如何优化当前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呢?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回答了研学旅行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即“玩什么”“怎么玩”“玩得怎么样”,它使得研学旅行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旅行,更具“研学”的意味,它是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的重点,也是各部门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共同落实研学旅行的重要纽带。
一、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与目标——从单一到多元一说到旅行,人们往往会想到远处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点,在研学旅行设计中,也多关注景点和风景名胜区相关知识,常常以自然风景、乡土乡情以及文化特色的了解为研学旅行的目标,毋庸置疑这些是研学旅行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一部分,但倘仅有这样单一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往往会忽略旅行过程中的意义,消解了学生的深度参与与体验。
“风景在路上”研学不仅只在到达景点和基地才开展,研学旅行过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学习机会。
比如,行前,统筹行程安排,预先做好行前攻略,做知识及行装的准备过程,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规划能力;在行程中,观察自然植被、人居建筑,结识旅行同伴,与不同的人接触相处,是促进学生社会理解与参与能力提升,唤醒学生检审生活意识的契机。
浙江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有到日本手拉手学校进行毕业研学旅行的机会,这所学校为孩子们设计了丰富而有趣的研学旅行过程学习项目:一是地图的认读和使用项目。
为孩子们提供地图,行前在地图上标注旅行经过的地点,画出行程的路线,学会在旅行过程中使用地图,根据查找的资料,标注出当地特别的风俗人情。
这个项目设计很好地与地理知识学习相结合,体现了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二是社会考察项目。
比如在旅行过程中,自主学习怎么办理登机,怎么使用机场自动值机,怎么在飞机上找座位的方法等。
体验并观察日本新干线的线路、票价及运营情况,比较日本城市交通与国内所在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等,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并理解社会,增强社会参与能力。
三是社会参与项目。
比如,行程安排到日本一所小学的进行参观交流,研学交往项目要求学生结识不少于二名日本小学生,合影、签名,并记录交流的主要话题;有一晚入住当地居民家中,研学文化理解项目要求学生记录所住居民家的地址,绘制房屋的结构,并与居民交流,了解其主要工作,签字,合影,并做话题记录等等。
这些研学旅行项目的设计,渗透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带着有趣的学习任务去发现、去参与,增强学生对社会文化的理解能力,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
通过与行程中与一景、一事、一人、一物的相遇,从细处观察、发现和理解更为丰富的自然、社会和自我。
二、研学旅行课程的学习方式——体验式项目模块当前,研学旅行的学习方式多以“走一走,看一看”的参观活动为主,比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风景名胜等,听导游或老师的介绍或讲解,但不难发现学生乐于逗留的地方往往是可以直接动手触摸,动手去体验的区域,如何增强研学旅行课程项目的体验性与互动性,减少那些仅以“看”或“听”为学习方式的眼睛课程和耳朵课程呢,不少研学旅行基地进行了自主的探索。
比如,以问题为主线的研学探究。
在前面所说的六年级日本的毕业游学中,安排了温泉、周恩来纪念馆、平安神宫、浅草寺等景点的参观活动,日本特有的温泉文化与当地的地理地质特点有关,平安神宫、浅草寺则是佛教文化的东渡的留存,周恩来纪念馆涉及中日交往的历史,行前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在研学手册里提供简短介绍的图文作为学习支架,透过网络投放给学生,一方面由学生根据前期的了解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也设计一些问题作为引导,围绕周恩来纪念馆,提出的问题包括“为什么在日本有一个中国人的纪念馆?周恩来是谁?他什么时候到过日本?在日本做过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探究有利于提升研学旅行体验的品质,同时将校内的学科所学,与校外的研学有机的整合起来,再比如,博物馆设计的“寻找化石”体验项目,在参观化石馆听讲解后,并没有止步于惊叹化石的精美与神奇,而是在学习区尝试在众多的石头中发现化石,用工具在仿真“化石”模具中清理出“化石”中的鱼、昆虫、植物等,讲述化石形成过程的假设时,孩子们探究时专注的神情,有所发现时的兴奋溢于言表;博物馆的“竹简使者”项目是在低年段博物馆项目“发现汉字”的基础上开发的,项目引导学生在博物馆参观中发现简牍,经历描摹简牍文字,运用老师提供的字典,网络信息等,认读简牍,理解文字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并尝试着还原古代驿站的场景,制作简牍,并体验简牍传递信息的过程。
学生来说,真正的学习发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
这些体验项目的设计突破“听”和“看”浅层学习,不是像讲课一样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不是强调参观的知识性,而是把培养思维习惯、研究习惯、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习惯放在了研学的第一位。
各地的博物馆、科技馆、文化自然景点都不妨根据学生的年段认知特点,设计出“有趣、有料”的分年段体验性实践系列项目,逐步形成可供不同学段学生选择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块,保障研学旅行课程的可持续性和效度。
优化的研学旅行课程体验性实践项目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联结性:基于学生年段本有的认知经验,有效的联结学生的学科学习,让知识连接真实的世界,联结体验与思维;2.趣味性:在开放多元的学习场景中展开,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研学动机,用翻转的方式重构学习流程;3.意义感: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学程设计清晰,有逻辑,学习支架多样,基于体验建构与目标相匹配的学习意义,用自我反思建构取代外在分数评价;4.实践性:用动手的方式解决问题,有一定复杂性,涉及多学科知能整合,挑战学生的高阶思维;5.成果性:项目任务有明确要求,能够在完成研学任务的过程中,与社会、人、自然产生多维生动的互动,并生成可分享的成果。
研学旅行的品质的高低并不在经过的景点和风景区的多少,而在于研学过程中,孩子们是否基于一系列实践项目获得了深度有意义的体验,当然,研学旅行过程中,也并不是项目任务越多越好,过多的项目任务会影响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兴趣,每次研学旅行可围绕不同主题选择有层次的项目序列,保持学生研学旅行学习的连续性。
三、研学旅行课程过程管理与评估——以游学手册为支架研学旅行在具体实施时还有一些管理和评估问题需要考虑,一方面,因为研学旅行发生在户外、校外,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课程,“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没有明显的有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所以,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要保障研学旅行的有序和有效,教师指导仍不可或缺,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指导如何能伴随和跟进学生的研学进程呢;另一方面,如果研学旅行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考虑研学旅行效度的评估,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学生综合能力,如何在研学过程中获取记实的表现性评价证据呢?尝试过以游学手册为支架的研学旅行课程管理与评估方式,不同于通常包含大量白页的游学日记本,它可以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游学基本信息。
比如本次游学的主题及意图说明、学生的游学申请、家长告知书(家长签字并留下联系方式,作为游学过程中师生与家长取得联系的依据)家长对学生的游学期待、游学装备清单、游学注意事项、游学基本行程、游学目的地的信息以及关于游学我(学生)的期待和问题,与游学项目学习相关的准备。
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在行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知识上的准备,明确研学目的和期待,同时在旅行过程中,也方便学生回顾与查阅。
二是游学项目的学习记录。
比如选择的研学项目名称、项目任务及要求、学习记录、项目评估指标、相关学习提示及学习支架等。
这部分内容设计依据学生选择游学体验项目,旨在跟进项目学习的进程,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记录学习结果,为游学项目的自主评估提供记实性表现的依据。
三是游学小结部分。
包括游学大事记、游学总结,不仅可用文字,也可采用制作游学微电影、简报等有趣的方式,回顾、交流并分享游学的过程和收获。
也可包含家长感言以及教师对学生在游学过程中能力发展的表现性评估及建议。
活页式的游学手册为在研学过程中信息的记随取,可以纸本方式承载,也可以用电子文档的方式投放使用。
当然,也需要警惕为记录而记录,或将游学手册简单地设计成习作本,无法起到跟进指导,管理进程的作用,反倒让学生望而生畏,所以游学手册的内容需要从实用性出发,以游学中的课程项目为依据,作用旅行中及时收集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的载体,如果设计运用得当,可能成为学生研学旅行重要纪念。
研学旅行课程的特点是“将观念建立在直接的旅途之中”以丰富而多元的课程内容,连续系统的体验性项目模块,以及以游学手册为支架的研学旅行进程管理与评价的跟进,来完善“研学旅行”的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研学旅行才真正“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