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从实习支教区位环境 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趋向

合集下载

顶岗实习-助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顶岗实习-助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顶岗实习:助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摘要:高校推行顶岗实习是基于对基础教育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角色需要,也是基于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推行顶岗实习工作,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及信息沟通平台的构建。

高校要从单纯教育实习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展,从“管制”倾向向竖立“服务”意识拓展,从过于突出预岗支教向注重置换培训拓展,从学校主导向社会力量参与拓展,通过创新实践方式,带动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以及鼓励师范生到农村地区进行顶岗支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如何创新性地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助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更是师范院校必须正视的重大责任。

一、研究现状概述在已有的研究中,谈及师范生项岗实习或实习支教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间关系的文章较少,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不多,笔者梳理了一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分析顶岗实习由来及意义:第二类,分析顶岗实习概念,汇报学校经验及事迹;第三类,顶岗实习的理论与实践概述。

以上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以一所学校且多为中职院校的经验谈及琐碎事迹,视角偏狭窄;没有探讨师范生内在素质的提高与欠发达地区教育整体质量提升之间的联系;没有深入分析影响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的深层次原因;没有提及从实习方式的转变带动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或者说没有从教育实习向教学改革和教育服务拓展。

二、高校推行顶岗实习的原因分析1.外因:基于对社会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角色需要大学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还必须服务社会。

高等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师范生由基础教育输送,所培养的毕业生又大都回归基础教育。

在短时间内,让大批师范毕业生回归农村或欠发达地区任教,并不现实。

从实习支教区位环境 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趋向

从实习支教区位环境  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趋向

教育 的水平 比较 低 , 办学条件较差等 问题严重制约 了忻 州教
育 教 学 水 平 的提 高 。 19 9 7年 以 来 , 州 师 范 学 院组 织 学 生 分 期 分 批 到 贫 困 忻
了忻州市农村教师短缺 、 构不合理 的矛盾 , 力地促 进 了 结 有
农 村教育的健康 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 成为 了高师院校扶 贫顶
当前 , 农村教育师资短缺 的现状是扶贫顶 岗实习支教 的
收 稿 日期 :0 0— 7—1 21 0 6
基金项 目: 文系教 育部 、 本 财政部 2 0 0 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实验 区项 目“ 方师范院校人 才培养模 式综合改革 ” 教 高 地 (
函[0 7 2 ) 项 目研 究成果。 2 0 ] 9号 子
质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 但仍然不 能适 应忻州经济和社会 发展 的需要 , 不能适应广大 人 民群众 日益 增长 的教育需 求 , 与全 国、 全省相 比, 总体水平仍 然不高 。 目前忻 州教 育的发 展还
存 在 许 多 困难 和 问题 , 口受 教 育 程 度 较 低 , 及 九 年 义 务 人 普
这 些 都 严 重 制约 了 忻 州 教 育 尤 其 是 基 础 教 育 的 发 展 。 因 此
范专业 本专科生到贫困 山老地 区缺乏师 资的农村 中小 学实
习 。在 不 少 于一 学 期 的实 习期 间 , 范 生 的另 一 身 份 是 该 学 师 校 相对 正式 的教 师 , 全 职 岗位 教 师 从 事 课 程 、 境 教 学 和 顶 情
域 , 效 性 强 , 疑对 农 村 教 育 事 业 的 发 展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推 实 无 动作用 。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地 处 晋 西 北 国家 贫 困地 区忻 州 市 , 区 内 辖

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探析以实习支教为例

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探析以实习支教为例

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探析以实习支教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已成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更能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旨在探析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并以实习支教为例,深入剖析其实践效果与存在问题,以期为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概述师范生实践性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地位。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实习支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性培养方式,在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实习支教在师范生培养中的实际效果,包括教学技能的提升、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师范生个人成长等方面。

也将指出实习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实习时间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的配备、实习效果评估等。

本文将提出完善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的建议,包括优化实习支教的组织与管理、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完善实习效果评估机制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师范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师范生的实践性培养,尤其是以实习支教为例,对于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教育技能的提升以及教育理念的深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性培养有助于师范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实习支教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师范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加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联系的理解。

实践性培养有助于师范生提升教育技能。

在实习支教过程中,师范生需要独立设计教案、组织课堂教学、管理班级等,这些活动对于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面对真实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师范生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1.05.31•【文号】国发[2011]16号•【施行日期】2011.05.3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进程,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一)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努力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着力发展既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又具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实施有利于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技术战略,带动生产性就业岗位增长,努力扩大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

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鼓励发展服务外包、动漫、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创造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

积极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实习支教: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基于忻州师范学院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实习支教: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基于忻州师范学院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位 于晋 北贫 困地 区的 忻 州师 范 学 院 , 与其 他 地方 师范 院校一 样 , 合并 升格 为本科 院校后 , 面临 办学 方 向和培养 目标 的抉择 。摆在学 校 面前 的道 路有 两条 : 一条 是继 续 沿着 传 统 的培 养 模式 走 下 去, 另一 条 是与 时俱 进 , 革创 新 , 索新 型人 才 改 探 培养 模式 。学 校从 师 范 院校 的使 命 和 职 责 出发 , 认真 分析 当地基 础 教育 与 经 济文 化 发展 现 状 , 针
基金项 目: 教育部 、 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 目( 教高函[0 7 2 ) 2 0 ]9号 作者简介 : 王华荣( 9 3) 男 , 16 一 , 山西五台人 , 副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18 4
淮 阴师范学院学报( 教育科学 )
Ap .2 1 r 00
实习支教 : 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 —
基于忻州 师范学院人才培养实践研 究
王 华 荣
( 忻州师范学院 政史系 ,山西 忻州 0 4 0 ) 30 0

要 : 方 师范院校 如何适 应经济 社会 发展和 基础教 育 改革 , 新 思维 , 地 创 转换 思路 , 索适 合 探
践, 就实 习支教 与地 方 师 范 院校 人 才培 养 模 式 创 新 问题进行 初步探 讨 。
收稿日期 :0 00 - 2 1-12 0
首先明确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
肩负 直接 为基础 教育培 养师 资责任 的地方 师 范 院校 , 近年来 的改革 和发 展是有 成效 的 , 才培 人
自身特 点的人才培 养模 式 , 接关 系到地 方 师范 院校 的科 学 发展 。地 方 师 范院校 人 才培 养 模 直

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选取范围,深入研究数据分析,以 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研究结果。同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 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更好地促进师范生实习 支教的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研究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 对策建议,有助于提高实习支教的质量,推动师范生培养模 式的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揭示 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实习支教 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 行研究。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 政策文件,了解实习支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问卷调 查法主要针对实习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 对实习支教的看法和感受;访谈法主要对实习支教基 地的负责人和指导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实习支教 的实际运作情况。
加强实习支教后的总 结与反思
对实习支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实习支教 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04
针对实习支教问题的具体对 策与建议
提供更多的实习支教支持与资源
增加实习支教经费投入
提高实习支教期间的工资和补贴,降低实习支教成本, 吸引更多的师范生参与实习支教。
完善实习支教基地建设
02
师范生实习支教现状分析
实习支教政策及实施情况
实习支教政策
我国许多地方都实施了师范生实习支教政策,旨在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 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支教实施情况
目前,实习支教主要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完全承担起教师的职责,深入到 农村地区的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实习支教与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实践模式探析

实习支教与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实践模式探析

的师范教育人 才培 养模式进行改革尝试 ,其中师范生的
教 育实 习成为改 革的重要内容 。在教 育部 及各省市教育 主管部门的指导 下,各校逐步建立 了师范 生到农村 中小 学 “ 顶岗实 习支教 ”制度,这一制度 的实施一方面解决 了师范生在教 育实 习环节遇到 的困难 ,另一方面也缓解 了农村 中小学合 格师资短缺 的结构性 矛盾。对已开展 的 “ 顶岗实 习支教 ”活动进行研究 ,这 对于 推进 当前 高校 开展的 “ 顶 岗实 习支教”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在 国 内 研 究 者 的 文献 中 ,可 以看 到 “ 实 习 支教 ” “ 顶
革的又一阶段 。江 西师范大学实施 了 “ 红土地 支教 实 习
工程” ,海南师范 大学实施 了 “ 播种希 望行动计划” , 各地的实 习支教工程蓬勃开展。 作为祖 国西部边 陲的新疆 ,社会经济 与教 育事业发 展水平较 为薄 弱,为缓解农村 中小学 合格 教师短缺的矛 盾 ,从 2 0 0 6年开 始新疆 教育 厅启动 了实 习支教工 程的 试点 ,目前 已扩 展至新疆维吾尔 自治 区内的所有师范院 校 ,并先后 与内地 8所院校签订 了实 习支教协议 ,接受
育 类课 程 设 置 、教 学 环 节 等 进 行 改 革 ,提 升 师 范 生 专 业
担- -F J 或几门课程一个 学期 的教学任务 ,而不 是以往仅 仅上几 节课 。第三 ,实 习师 范生 独立承担教学任 务的同 时 ,原有 学校的代课教师被 替换 下参加各级各 类的继续 教育培训 .提升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粗 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 “ 沙雅模式”解析
2 0 0 8 年 9月 ,新疆师范大 学和阿克苏地 区沙 雅县签 订了 《 实 习支教 与教师培训协 议》 ,探 索少数 民族 高年 级师 范生顶 岗实 习支教工 作,先后将 7 0 0余名少 数民族 高年 级师范生 以 “ 实 习支教 ”模式输送 到沙雅县 各乡镇 学校 , “ 顶岗置换” 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参加各级各 类“ 双 语培训 ” , 将 专家指导 、 教学研究延伸到 中小学教学一线 ,

顶岗实习:助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顶岗实习:助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第1期81张伟坤,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博士生;沈文淮,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林天伦,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

顶岗实习:助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张伟坤 沈文淮 林天伦摘 要:高校推行顶岗实习是基于对基础教育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角色需要,也是基于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推行顶岗实习工作,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及信息沟通平台的构建。

高校要从单纯教育实习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展,从“管制”倾向向竖立“服务”意识拓展,从过于突出顶岗支教向注重置换培训拓展,从学校主导向社会力量参与拓展,通过创新实践方式,带动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以及鼓励师范生到农村地区进行顶岗支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如何创新性地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助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更是师范院校必须正视的重大责任。

一、研究现状概述在已有的研究中,谈及师范生顶岗实习或实习支教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间关系的文章较少,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不多,笔者梳理了一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分析顶岗实习由来及意义;第二类,分析顶岗实习概念,汇报学校经验及事迹;第三类,顶岗实习的理论与实践概述。

以上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以一所学校且多为中职院校的经验谈及琐碎事迹,视角偏狭窄;没有探讨师范生内在素质的提高与欠发达地区教育整体质量提升之间的联系;没有深入分析影响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的深层次原因;没有提及从实习方式的转变带动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或者说没有从教育实习向教学改革和教育服务拓展。

二、高校推行顶岗实习的原因分析1.外因:基于对社会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角色需要 大学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还必须服务社会。

以实习支教带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整体创新

以实习支教带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整体创新

文章编 号 : 6 3 9 9 ( 0 )8 b一0 2 — 3 1 " — 7 52 1 0 () 0 0 0 I 0
主 “ 师 院 校 要 因地 制 宜 地 组 织 高 年 级 构 成 人 才 培养 模 式 的 诸 要 素 中 , 养 目标 说 , 要 是 为 地 方 基 础教 育 输 送 合 格 的 师 高 培
ij i i . 。H l 4 。 ed jJ i} 。 r a
科教
创 新
以实 习支 教 带 动 教 师教 育 人 才 培 养模 式 整 体 创 新
王 华荣 李 思殿 ( 山西忻 州师范 学院 山西 忻州

0 40 ) 3 0 0
摘 要: 地方师 范院校教 师教 育人 才培养模 式的整体 创新 , 在培 养 目标定位上应 突 出地方性 , 在培 养方案设 计上 应强化 师范性 , 在培养过
然而 不 少 地 方 师 范 院 据 基 础 教 育改 革 发 展 的 要 求 , 循 教 师 教 动 的 发 展 方 向 和 预 期 效 果 。 新 人 才 培 养 实 用 性 人 才 的 职 能 。 遵 创 校 囿于 思 维 定 势 , 方 面 对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一 育规 律 , 整 教 师 培 养 方案 和 计 划 , 革课 模 式 , 调 改 必须 首 先 准 确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定位 。 程体 系和 教 学 内容 , 强化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全
它 特 师 范 生 , 中小 学 进 行 不 少 于 一 学 期 的教 无 疑 处 于 核 心 地 位 , 不 仅 规 定 着 人 才 培 资 , 别是 处 于 经 济 文 化 欠 发 达 地 区 的 院 到 校 , 应 该 履 行 为 当地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培 养 更 育 实 习 。 围绕 培 养 高素 质 教 师 的 目标 , 要 根 养 的 标 准 和 要 求 , 且 决 定 着 、 势 丧 失 的 困境 和 问 培 养 目标 与 基 础 教 育 新 课 改 渐 行 渐 远 ; 优 另 是 教 育 部 《 于 大 力 推 进 师 范 生 实 习支 教 方 向 迷失 、 关 方 面 , 没 有 现 成 可 资 借 鉴 的 培 养 模 式 在 工 作 的 意 见》 明确 提 出 的 。 以 看 出 , 中 可 实 题 , 别是 在 培 养 目标 定 位 上 , 特 出现 主 观 与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基金项目:2014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重庆高校教师职业韧性研究。

基金号:14SKI05作者简介:高福霞(1981-),女,重庆市人,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王晓春(1992-),女,湖北省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陈丽娟(1992-),女,江苏省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万小煌(1992-),女,重庆市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很多高等院校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扶持农村教育”的号召,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实施支教活动,扶持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短期支教活动具有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课外发挥其自身知识优势,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协调发展,因此近年来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投身到支教活动中。

但短期支教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遭到诸多诟病,短期支教的志愿者大多来自高校学生,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缺少社会阅历,支教组织团体在招募、选拔、培训、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短期支教在实际行动中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短期支教组织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得短期支教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快速发展的短期支教活动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学者的思考。

一、短期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缺乏严格有效的志愿者招募制度。

志愿者招聘是各支教社团获取所需合格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有效招聘是一个双赢过程,无论对于支教社团还是志愿者都有积极意义,因而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招募制度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各支教社团却缺乏志愿者招募制度,对志愿者的选拔没有一个严格的筛选测评过程,基本上都是宽口径录用,志愿者队伍也是良莠不齐,部分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欠佳,没有仔细了解短期支教的本质,也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根本不能胜任短期支教工作。

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

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

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近年来,大学生支教工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支教不仅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帮助,也能够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支教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以期为这项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首先,大学生支教工作应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大学生支教工作应当致力于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到这些地区。

可以通过与名校合作,组织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前往贫困地区进行支教,为当地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将名校的教育资源传递给贫困地区的学生,打破信息壁垒,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大学生支教工作应关注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一些贫困地区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大学生支教工作应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方法。

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和教育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改革。

例如,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第三,大学生支教工作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机会有限,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因此,大学生支教工作应当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第四,大学生支教工作应注重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在贫困地区,学生的家庭和社区对他们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大学生支教工作应当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

探寻教育发展新路径:支教教师的思考与实践

探寻教育发展新路径:支教教师的思考与实践

探寻教育发展新路径:支教教师的思考与实践2023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更新和创新。

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处于改革的前沿,而在这个过程中,支教教师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他们不仅成为了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之间的重要桥梁,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在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上,支教教师不仅是实践者,更具备了新的思考和实践。

可以说,支教教师正在成为新时代推动教育变革的主力军。

那么,在探寻教育发展新路径的过程中,我认为支教教师应该有哪些思考和实践?首先,支教教师应该注重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在支教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和环境差异,支教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支教教师需要带着学习的心态去融入当地的文化和语言。

通过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习俗,支教教师能够更好地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和家长的想法。

其次,支教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因素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成功因素,而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素质。

支教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建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再次,支教教师需要注重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

现代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授课和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依靠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和模式。

支教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例如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情境教学等,创新教育思维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支教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

教师的职业发展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和知识的更新,更是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支教教师应该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和职业评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结交更多的学术和业界专家,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实习支教工作计划(3篇)

实习支教工作计划(3篇)

实习支教工作计划(3篇)实习支教工作计划(通用3篇)实习支教工作计划篇1一、支教总目标1、配合支教学校的工作安排,投入到校园建设中去,特别是要传承有地区特色的岭南文化。

2、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严于律己,做好班主任工作,做好班风建设的工作。

3、跟支教学校这个大家庭融洽地相处,能够把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支教学校老师教的知识很好地领悟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和支教活动中。

4、认真备课,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找到适合小学生的英语课堂模式并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

5、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身作则,把素质教育真实落实到学生的身上,耳濡目染。

6、与班里的孩子进行课后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二、时间安排表第1周1、目标①适应新环境。

②做好工作的交接,适应学校的工作节奏。

2、工作安排①熟悉学校大环境,包括宿舍环境和工作环境。

②清楚开学的工作安排以及自己被分配到的工作任务。

③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进行班级班风建设和班级管理工作,完成副班主任的工作任务。

第2周1、目标①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指导老师的上课技巧。

②平衡教学跟班级管理以及学校建设的工作安排。

③建设更多彩的校园文化。

2、工作安排①跟随专业指导老师进行听课、评课等一系列的教学工作的落实。

②开始备课、做教案,与指导老师交流意见,为下星期的课作准备。

③跟班主任老师协调好工作的分配问题,协助班主任落实班级管理工作。

④协助学校少先队进行宣传栏的布置展示、班级的墙板设计布置、学校教师节活动的策划总结与通讯稿的撰写。

第3周1、目标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备课能力。

②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

③提高活动策划和执行的能力。

④提高处理突发事务的能力,完善班级管理的技巧。

2、工作安排①开始上英语专业课,并由指导老师提意见和建议,跟其他的支教伙伴互相评课,慢慢提高教学能力。

②协助英语科组的老师进行教具的制作。

③继续完善班级管理工作。

④协助学校少先队、工会的工作,熟悉学校的运行和除教学以外的教师工作分配安排。

教育学专业支教实践总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学专业支教实践总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学专业支教实践总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教育学专业支教实践总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支教实践,深刻体悟到了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于实际教学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支教实践进行总结,并结合自身思考与实践,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

支教实践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与基层学校的紧密合作,我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到基础教育质量的差距,以及改变孩子们生活的潜力。

在支教实践中,我们需要面对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学生个体差异,同时也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因此,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为我们思考与实践的重要议题之一。

首先,在支教实践中,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教育改革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基层学校往往在教师数量、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不足。

而教育改革可以通过优化教师培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设备等手段,提高基层学校教育的质量。

在支教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当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深刻体悟到这种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整体素质。

其次,教育改革与发展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通常按照一种标准化的模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

然而,在支教实践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学生类型和学生需求。

因此,教育改革应该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激发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力。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育改革与发展还需要与时俱进,关注现代科技的运用。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利用互联网、智能设备以及在线教育平台等手段,教育可以实现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式。

在支教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提供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支教专业调研报告

支教专业调研报告

支教专业调研报告1. 前言支教是指大学生或社会志愿者赴边远贫困地区参与教育教学的一种志愿服务行为,旨在提高当地教育水平和改善贫困地区学童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从事支教工作并选择支教专业作为自己的学业方向。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支教专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情况,为有意从事支教工作的学生提供参考。

2. 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支教专业的现状,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大学生群体,我们在多个高校选取了100名支教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支教专业的认知、选择原因以及就业期望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采访了10名支教专业学生并与3名已从事支教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访谈。

通过与实际从事支教工作的人员交流,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支教专业的实际情况。

3. 调研结果3.1 支教专业的认知和选择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学生对支教专业有一定的了解。

其中,80%的学生表示支教专业是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

而选择支教专业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影响力大、对教育事业有热情、个人成长机会多等。

3.2 支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环节调查结果显示,支教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以及农村教育改革的推动等方面。

而实践环节则包括实地支教、社区服务和教育研究等。

3.3 支教专业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支教专业时是希望从事支教工作的。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顺利从事支教工作。

其中,30%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40%的学生选择了从事相关社会工作,只有不到30%的学生最终从事了支教工作。

4. 访谈结果分析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了支教专业的一些实际情况。

首先,支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

访谈对象表示,通过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并且能够应对跨文化沟通的挑战。

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探析以实习支教为例

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探析以实习支教为例

展望未来,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将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 深入推进和教师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实习支教的模式也将不断创新和拓展。与 此要进一步师范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 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未来教师提供更好的支持和 保障。
参考内容
5、注重教学反思。高校可以引导师范生进行教学反思,让他们在实践教学 活动结束后,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教学反思,师 范生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结论
本次演示对高校师范生的实践性培养模式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 建议。通过这些建议,我们希望能够为高校师范生的实践性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未来,还需要不断 深入研究和实践,以进一步完善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 发展做出贡献。
三、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 的建议
针对高校师范生的特点和需求,以下是一些适用于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 式的建议: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可以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 的机会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安排师范生定期进行教育实习、参加教学比赛 等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实施导师制。高校可以实行导师制,让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师范生的实践 导师,指导他们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师范生可以更快地掌 握教学技能和方法。
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探析以 实习支教为例
目录
01 一、明确实习支教的 目标和任务
02
二、探究实习支教前 的培训模式
03
三、深入实习支教中 的实践模式
04 四、总结与展望
05 参考内容

暑期支教实践调研报告总结

暑期支教实践调研报告总结

暑期支教实践调研报告总结本次暑期支教实践调研活动旨在了解支教教学情况、学生生活状态以及当地教育资源等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在对当地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时,我们发现学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设施设备也相对简陋。

学生数量较多,但每个班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此外,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的机会相对较少。

在学生生活方面,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他们缺乏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支教教育工作水平。

一方面,可以通过寻求外部资源支持,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师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课外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本次暑期支教实践调研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地调研材料,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当地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学生生活的困难,为我们在未来的支教工作中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为当地学生带去更多的帮助和改善。

另外,针对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可以通过设立助学金、募集物资等方式给予一定的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同时,可以组织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积极协调相关社会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

在支教工作中,我们需要注重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支教意识,使支教团队更具专业性和使命感。

同时,也需要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支教计划和教学目标,确保支教工作能够有序展开。

此外,结合当地文化和传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支教团队与当地学生的沟通和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今后的支教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不断完善支教工作方案,加强对当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实习支教对基础教育案例的分析

实习支教对基础教育案例的分析

实习支教对基础教育案例的分析实习支教是指学生在大学暑假期间,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农村、山区的学校支教,给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教育帮助和培训。

通过实习支教,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起到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作用。

如何进行实习支教的案例分析呢?首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教学资源状况分析:实习支教地区的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教学设备是否完备?教材是否丰富?学校是否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教学资源?这些都是评估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如果教学资源不充足,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改进和提升,如筹集资金购买教学设备、募集图书捐赠等。

二、师资队伍分析:学校的教师队伍是否稳定?教师的学历和专业背景是否匹配教学需要?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是否与现代教育要求相符合?教师培训和培养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如果师资队伍不稳定或者教育水平不高,需要通过提供培训和引进优秀教师等方式来提高教师水平。

三、学生学业水平分析:学生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基础学科上的成绩如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如何?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素质教育如何开展?评估学生学业水平的目的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如加强课后辅导、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等。

四、学校管理制度分析: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否规范?学校领导是否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改进?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校教育目标是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分析有助于提出改进建议,如建立健全学校评估制度、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等。

在分析以上几个方面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如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进学校管理制度等。

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支教活动,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实习支教的案例分析对于发现和解决基础教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思路,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实习支教区位环境①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趋向(张瑞杰张仁竞忻州 034000)摘要:本文以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区位环境为原点,对实习支教强化师范类学生从教技能、德能等实践效果进行典型示范分析,从中探索新时期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之路。

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场域,也即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存在于准教师以往对教师的模糊经验,理论概念中的教师角色,在当下的场域中贯穿了教师实践的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出教师真正信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

同时,在此场域中准教师的主体意识受到启迪,受到感动,开始感知,逐渐地养成吃苦耐劳、感恩奉献的精神,培养了对农村和农村基础教育的感情,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实习支教区位环境人才培养师范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是指师范类高校派出在读师范专业本专科生到贫困山老地区缺乏师资的农村中小学实习。

在不少于一学期的实习期间,师范生的另一身份是该学校相对正式的教师,顶全职岗位教师从事课程、情境教学和管理,在学生完成实习支教任务的同时以期达到扶贫、顶岗、实习和支教四位一体的目的。

这是高师院校近年来新的创举,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自1997年开展师范生到山老贫困地区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到今天学校已经先后派出27批17000多名师生到570多所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大大缓解了忻州市农村教师短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为了高师院校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典型,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其区位环境看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走向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开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向的理论研究。

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是区位环境的要求忻州师范学院地处晋西北国家贫困地区忻州市,辖区内有6个连片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民谚有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忻州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忻州教育是贫困地区的教育,忻州教育发展的问题实际上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忻州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不能适应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全国、①区位环境:指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自然经济环境、实习支教的区位需求及实习支教地高师院校的区位定位。

全省相比,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目前忻州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比较低,办学条件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忻州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1997年以来,忻州师范学院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学校进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几经探索调整,整合校内外两方面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最终确定了以到山老贫困地区中小学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为核心的改革方案。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实习制度涉及农村教育、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等领域,实效性强,无疑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农村教育师资短缺的现状是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前提条件。

忻州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继续教育缺失,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农村中小学急需体育与健康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艺术教师、校本课程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按照实习学校学科教师需要培训的缺口,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补充,顶替实习学校所缺教师的“岗位”,给农村的学生带去新的知识,甚至开出一些实习学校因师资限制未能开出的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给师资缺乏的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

加强教育实践,是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必要条件。

“在我国,教育实习问题可能是师范生教育培养阶段最大的问题,不仅实习时间短(6周),而且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1]与发达国家师范教育的教育实习时间约占总学时数的7%—8%左右相比,我国教师教育的专业实践环节十分薄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的形成和完善。

高师院校是培养合格教师、教育人才的摇篮,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

通过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既可以解决农村教育落后、师资薄弱的问题,又能把实习支教作为师范教育的试金石,保证实习支教质量,加强办学定位的科学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服务社会的适应性,为山老贫困地区选拔推荐更多优秀的实习支教学生。

同时,对置换出来的受训教师实施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所在任教学科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强化课堂教学实践,通过课堂授课、跟班听课、观摩示范、教材分析、专家点评、小组交流、试教等多种形式提高受训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服务基础教育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农村地区教师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促进教师资源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减小了城乡师资水平的区域差距。

同时,让大学生接受实践锻炼,了解国情省情县情乡情,在艰苦条件下砺炼成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创新高师院校与其它高校的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上。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2]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是近年来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新的创举,将“小实习观”转换成“大实习观”,突破仅仅把教育实习当作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附属品”,[3]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出发,加大高师院校与社会、地方的联系合作力度,重视基础教育实践环节,在吸纳和继承传统教育实习优势的基础上,对师范生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

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场域,也即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从师范院校走上实习支教岗位的学生转变为一个准教师,存在于以往对教师的模糊经验,理论概念中的教师角色,在当下的场域中贯穿了教师实践的全过程,准教师以一种自发的、不自觉的“自然成熟”方式,在观念上促进“教师”的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

反映在教师培养的课程上,就是逐步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建立理论支撑。

这种“自然成熟”有助于教师逐步把握现在,重构过去与未来,培养出教师真正信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

而这将会对今后真正走上教师岗位,面对不同场合、不同情境的准教师来说是极其关键的,实习支教场域中形成的实践性知识有助于其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提高,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这种体验只有参与才能体会得到。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准教师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场域中,不断的从教学(社会)实践中汲取直接经验的营养,逐步尝试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

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场域,面对陌生的实习支教环境,无论学校、学生还是教学内容都有可能超出准教师以往的知识贮备,准教师一般在这个阶段都比较迷茫,他们必须要在实习支教场域中主动学习,当然学习不仅包括学科内容,而且包括组织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反馈、教学意见处理以及教师自我认知等实际性“如何操作”的问题。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场域提供了准教师认知真实教学情境良好范本,帮助其树立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意识。

同时,通过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准教师面对真实的教学情境,面对艰苦的农村,面对教学设施落后、手段陈旧的农村学校,面对勤奋、刻苦、求知心切的农村学生,准教师开始自己动手去为衣食住行忙碌,自己不断摸索思路、创造条件进行教学,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责任。

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对教师职业具有特殊的意义。

教育作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内在品质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却又是最有力的。

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场域中,准教师的主体意识受到启迪,受到感动,开始了感知,逐渐地养成了吃苦耐劳、感恩、奉献、互帮互助的精神,具有立足于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培养了对农村和农村基础教育的感情,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此外,准教师在完成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教学任务的同时,在实践中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潜能,为将来自主创业积累了必要的资本。

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场域,受援县市、实习学校和准教师对教育实习的效果给予积极评价,这种态度对准教师的培养,人格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现实的刺激促使准教师“以研究总结中小学的教育现状、教学规律、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各科教学法的改进等为重点进行研究,撰写论文,使自己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有所准备”。

[4] “刺激——反应”使得准教师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

教师“内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发展新思想和新途径,从而冲破“经验”的束缚,超越传统的循规蹈矩。

同时,忻州师范学院每年评选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优秀学生和支教标兵,对学生参与实习支教的积极性进行强化,用奖赏机制来推动实习支教学校领导和学生(准教师)对实习支教的重视,这样实习支教学校也会因为有更多的优秀教师而愿意接受师范生来校实习,从而进一步稳固实习基地与学院的联系,促进高师院校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和协作更加深入。

三、结语“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5]让师范生到最能发挥他们作用的贫困、边远、条件艰苦的农村中小学任教,目的是更快更好地让他们成才。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要适应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

从支援农村教育的角度讲,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的出发点是让师范生熟悉农村教育的职前演练,逐步强化实习支教学生对农村和农村基础教育的感情。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是加强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自主性,加大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新性,加强师范生职业教育,为地方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

从实习支教自身角度讲,解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实践学习需求与实践场所短缺的矛盾,构建了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的互动机制,强化了过程与目标的联系,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目前,从教育部师范司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实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学校数量急剧增加,网络资料显示,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多所师范院校己经根据自身情况开始实施“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模式。

收集数据过程中,发现不少高师院校也都在着手制定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施计划,至此我国顶岗实习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

参考文献:[1]余柏民.我国当代教育实习研究[M].武汉:湖北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179[2]阴天榜等.论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1998,(4).46[3]高洪源,赵欣如. 关于强化与创新高师教育实习的构想[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03).56[4]巢宗祺.中学语文教育实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1[5]陶行知全集(第二卷) [M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42.作者简介:张瑞杰(1982-),男,山西定襄人,硕士,忻州师范学院基础部教师,从事古代文学和教学管理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