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
浅析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现存问题及出路
浅析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现存问题及出路一、学科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在学科研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研究方法的单一化。
目前,许多学者在进行民族音乐研究时,过于偏重于传统的音乐学方法,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这就导致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单一,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出路之一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民族音乐学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以拓展研究视野,丰富研究内容,使民族音乐学更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
也可以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如音乐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来深入研究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方面,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传统与现代教学内容的融合问题。
传统民族音乐学注重考据、传统音乐的教学,而现代音乐学注重创新、实践性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传统与现代需要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出路之一是注重实践教学。
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比如开设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民族音乐创作课程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体验。
传承方面,要加强对民族音乐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开展民族音乐比赛、音乐节、音乐会等活动,激发全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要加强对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资源保护方面,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民族音乐资源面临着丧失和消失的风险,这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出路之一是通过学术机构、政府部门等建立起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机制,对一些濒临消失的民族音乐进行记录、整理和保护。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民族音乐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起民族音乐资源数据库,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提供便利。
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目前,虽然学科交叉趋势明显,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
会议由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邹建平教授主持;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教授、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先后在开幕式、闭幕式致词。
随着我国音乐学学科研究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吸收和借鉴,在当代音乐学的研究中,显得尤其重要。
也正是在这种共识的学术氛围下,与会的代表就音乐学的整体构架及未来发展、音乐学的学科建设、音乐学研究可持续发展、学术创新、学术规范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从音乐学研究的宏观总体视角出发,于润洋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如果只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从长远来看,是要付出代价的。
研究音乐的理论,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但作为近代意义上的学科发展,其时间并不长。
严格地按照近代音乐学学科体系的发展来算,应该是从建国以后音乐学系的建立,突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音乐学的学科体系,中国音乐学的总体学科框架已经形成。
音乐学学科是属于理论思维的范畴,如果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要发展,缺少了音乐学的理论也是很难达到高峰的。
”赵宋光认为:“任何学术科目的建设,都需要有社会分工,由群体协作。
像音乐学这样一个相关领域异常多样的艺术学学科,更是如此。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音乐学研究事实上已经形成细密的分工。
但是,分工的细密却又往往使研究者视野狭窄,渐渐远离了对于研究对象的完整理解,各种见解彼此隔阂,乃至互相贬低,无谓争吵。
这就迫切需要在被分工划开的群体之间加强沟通,寻找共同话语,开展群体协作。
”张前认为:“我们需要诚实的态度,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认真翻译、介绍和研究人家的第一手资料,把西方一百五十多年来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翻译过来,认真地加以研究,这样才会学到人家的真东西,也才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在哪里。
”并提出:“扩展音乐学研究的范围,开拓新的研究方法,把单科的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结合起来,把静态的封闭的局部研究,拓展为动态的开放的跨文化研究。
当代音乐学研究的新趋势
当代音乐学研究的新趋势作者:林敏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2期【摘要】在当下,音乐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不同学科有相对固定的研究偏向,侧重点有所不同。
然而,虽然这些研究方法各异,却有逐渐交叉与融合的趋势。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我们音乐学其他专业方向的研究究竟带来什么?本文主要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视野出发,就西方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及西音史的研究可以借鉴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方面,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音乐学研究;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学;方法借鉴音乐学的研究在当代,已经不仅仅只有深度上伸展——即对某一方面内容进行深层次探究,比较单一,就事论事地对音乐的某种形态进行分析。
而是逐步呈现出向姊妹学科和其他专业方向交叉延伸的势态——即大音乐学学科背景下,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与借鉴。
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美国杰出的音乐学家保罗·亨利·朗(Paul Herry Lang, 1901-1991)曾这样阐述音乐学的任务:“……我们未能使自己去适应这些过去时代的伟大音乐,我们漫不经心地剥夺了自己一个巨大的艺术和审美享受的宝藏。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在音乐学力图要拯救、发掘、辨认和解释过去的音乐,并用现在的编订版本使之面向今天的公众。
过去的两三代的众多学者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一座人类才智和博学的丰碑。
我们的任务是利用这些劳动的果实,以教徒一般虔诚心态工作,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财富。
”①的确,在音乐学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该尽力去履行一个音乐研究者应尽的义务,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一点自己的研究,为学科发展添砖加瓦。
各学科内的研究本就是融会贯通的,并不存在只适用于某个专业的研究方法。
方法只是工具,探求真理才是我们的目的。
保罗·亨利·朗用非常文学化的语言点明了音乐学学科研究的终极目的,而我们要如何去继续拯救、发掘、辨认和解释这些音乐,这就需要跨专业跨学科的融合,单单靠单一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了。
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当代中国音乐创作论坛”综述
类认识世界的方法 中的独特地位 。第三 ,当前音乐界已经逐步形成 了一个共识一一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将传统发扬光大 ,并 在世界上发出中国人 的声音 。赵院长将 作曲专业 比喻为发动机 的角色,充分肯 定了其在整个音乐专业建设中的地位 ,并对在 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培养作 曲人才提出 了宝贵意见。 赵 院长的发言拉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 , 会议主要围绕 以下两个议题展开 :
以及 民族 特 色 。我 们 站 在 这 个 中心 点 上 眼 看 四 方 ,看 各 个 方 面 的 长 处 ,我 觉 得 这 一 点 还是 有 参 考 意 义 的 。所 以我 不 反 对 学 习
现代技法 ,可是我们在学 习现代技法的基础 上,不 能忽视 民族传统 。 ”
前 中 国音 乐 学 院副 院长 杨 通 八 教授 在 谈 到 当 前作 曲现 状 时 说 :“ 我 们 现 在 作 曲家 很 多 , 作 品 也很 多 , 但 是 好 作 品 却 不
国九大音乐学院及相关 艺术 院校 的专家 、教授担任评委,在参赛的 2 0 0余部作品中共评 审出 3 4部作品进入 决赛 ( 其 中学生 组和 作曲家组各 1 7部 ) ,并通 过现场演奏 、现场 打分 、现场合计分数 的形式评选 出作 品一、二 、三等奖 以及作 品演奏奖 。比 赛期间,组委会为丰富 比赛活动 ,安排 了一系列论坛和讲座:来 自德 国专家 F e r r a n C r u i x e n t的大师班 ,为作 曲专业学生答
多 。我觉得有一些问题限制了作曲家 。 ”首都师范大 学音乐学 院院长杨青教授对此持相 同观点:“ 谈到创作 问题 ,我很困惑, 我觉得作品挺多的。相 比于 8 0年代在武汉召开青年作 曲家会议的时候,现在 写当代音乐 的作 曲家多 了很多 。当年出现在 舞 台或者被大家听到的作 品都有一股锐气 ,而现在很多音乐作品的锐气却被时代 打磨掉 了。所 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 问题 。 ” 著名作 曲家王西麟认为 :“ 作曲是非常艰苦的活,成熟的作 曲家也很难保证每一个作 品都很棒 。而且每 一个作 品在 写 作 的时候完全是个人奋斗,是很艰苦的考验 。因此培养一个成熟作 曲家是不容 易的 。 ”同时他对 当代作 曲家呼吁:“ 第 一,作
继承·创新·探索·突破——2011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和声论坛述评
继 承 ・ 新 ・ 索 ・突破 创 探
_ 2l 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和声论坛述评 01
张正梅
摘 要 :2 世 纪音乐创作在失去调性的结构力之后 ,在 节奏 、节拍 、音 色、力度 、和声、织体 、发 声等 方面发生 了空 0 前 的变化 。中国当代音 乐创作 的和声手 法摆脱 了功 能和声 的影响 ,也表现 出与传 统和声截 然不同的特 色。这一现 象,不仅 对和声 学学科在分析方法 、手段 ,甚至在和声理论构架方面都提 出了严峻 的挑 战。2 1 01中国当代音 乐作 品和 声论坛就这些
多调性 、多节拍 、微分 音、人工音阶等技法 的使用 ,让人
耳 目 一新 ,这 两 部 交 响 作 品 也 成 了西 方 现 代 作 曲技 术 在 中 音 乐 创 作 中成 功 运 用 的 典 范 :谭 盾 的 《 骚 》 《 雅 颂 》 离 风
至音 高关系协调 的、 自成 一体 的完整作 品,在思维 以及技
生 某 种 联 系 的 和 声 学 说 。将 单 一 调 性 的和 声 技 巧 从 自然 音 体 系 扩 大 到 变 化 音 体 系 ,体 现 出调 性 的 扩 张 ,即 主 和 弦 “ 引 力 ”范 围的 扩 大 ,进 而 以 大 量 实例 的分 析 来 予 以论 证 。 中央 音 乐 学 院 刘 康 华 教 授 的 《 国 当代 作 曲家 和 声 语 言 中 构 成 的 思 维 与 技 术 特 征 》 对 我 国当 代 音 乐 创 作 中 的 和 声 问
法 上逐 渐 形 成 一 些 可 予 以 概 括 的特 点 ,对 此 , 刘 康 华 教 授 通 过 理阐述 , 为 青 年 作 曲 学 生学 习现 代 音 乐 创 作 提 供 了 有 益 的参 考 。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甘 璧 华 教授 的 《 粒 子 、 音 线 、 音 块 、 音 及 其 对 位 效 应 — — 中 国“ 现代 和 声 音 响” 列 研 究 之 一 》, 系 试
音乐研究综述(1)完整篇
音乐研究综述(1) -一直以来,音乐研究的重心都集中在地区。
发端于本世纪50年代的近现代音乐研究,即是始于地区的,这从50年代中后期进行的几项对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均可以反映出来,例如:50年代以音乐史学家杨荫浏等学者组成的音乐普查小组,对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普查,其中对**地区的音乐等作了调查,并与以文字、记谱方式和音乐等的调查结果一起登载于《音乐普查报告附录之一音乐》中;其后,相继有《**艺术集》、《**音乐介绍》等不同地区音乐资料问世(注:《音乐普查报告附录之一音乐》民族音乐研究所编,该所1958年油印,音乐1960年出版《**艺术集》舞蹈艺术研究会1957年油印《**音乐介绍》**市文联编,1958年油印).自70年代中后期,中断了20余年的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又重新复苏和兴起(仍主要集中于对地区音乐的研究)。
音乐学院研究者陈大灿等开展对及其临近地区音乐的录音录像工作;**音乐学院部分师生对武当山音乐的收集整理;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的一些学者,分别对白云观、**太清宫、青城山等宫观的音乐进行的收集整理等.此外,中文大学音乐资料馆先后与文化促进中心、圆玄学院和《人民音乐》编辑部等联合,分别于1983年和1989年在了“国际科仪及音乐研讨会”和“第一届科仪音乐研讨会”;1990年艺术研究院、协会等单位在白云观了音乐学术研讨会;1991年圆玄学院、人民音乐、《音乐研究》编辑部和**音乐学院在联合了“第二届科仪音乐研讨会”。
这一切促使以收集整理为基础的对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的局面正式(注:参见曹本冶、史**《科仪音乐研究现状与展望》载《音乐研究》1991(4),页65~66). 以上所述的**项研究成果反映出当今学术界对地区音乐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与地区的音乐不尽相同,它往往是本民族固有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的产物,既蕴涵着本民族固有文化特质,也不乏传统文化风貌,内涵甚为丰富,颇具学术研究价值。
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
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音乐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领域。
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深入探索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的现状、成就与挑战,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音乐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梳理了音乐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理论。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研究热点,包括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与文化传承、音乐教育技术与创新等方面。
同时,本文也关注了音乐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探讨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在音乐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在综述过程中,本文不仅梳理了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也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思考,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希望通过系统的综述和分析,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不仅推动了音乐教育的理论发展,也为实践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音乐教育学与心理学交叉形成的领域,主要研究音乐学习与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这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动机、音乐情感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音乐教育心理学也开始关注音乐学习的神经机制,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方法论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对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对新兴教学方法的探索。
例如,近年来兴起的“即兴教学法”和“多元文化教育法”等,都在尝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积极推进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近现代、当代音乐分会的研讨侧记
互 sc PRo 互 N I No \ Ul EF 》 c oo o E
是 反映真 实的音 乐史 。而 象郑律 成 、韩悠 韩 们 的改 革开 放” 。音 乐 为政 治服 务走 到 了极 这 样的跨 文化 ( 中朝文化 )音 乐家的个 案研 端 ,“ 文革”是必然 ,有着起承转 合的过渡时 究 ,我们 应该要 看到韩悠 韩对 中国音乐 文化 期 ,“ 文革”音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文 有着一 定的贡献 ,所 以希望对 人物的个 案研 革 ”音 乐充满 了阳刚之气 、硬硬的 ,这就为 究要有 新的视 角和新 的方法来 对待 。希望我 邓丽君 音 乐的 引入造就 一定 的空 间和市场 。 们现 当代音 乐史的研 究能够进 一步活 跃 ,能 个 尝试就 是断 代史是 通史的放 大 。
一
来 历届大会 学 报 J ,以及 J 开. 高 U. 南 京 艺 术 学院 的概 况Uz Lo z N 乏0 A 1 乏 TT 1 I音 乐 与 表 演 版 o 开 A 已经举行过三次 价 I E 价
多是 对新 史料 的理论 、作 品和 人物 的挖 掘与 研 究 。一 门学 科 ,尤其是 历史学 科 ,“ 史学
会理论 委 员会共 同主办 ,由青 岛大学 音乐学 点评 。两位 专家对学 生论文 的建议是 :选题 院承办 的 “ 国音 乐史学 会第九 届年会” 暨 要小和 慎 、史 料挖 掘要 深要 新 、逻辑 要 严 、 中 “ 四 届高校学 生 中 国音乐 史论 文评 选” 于 立意 要新 四个 方 面 。 第
艺 术学 院 、 山东 艺 术学 院 、吉林 艺术 学院 、 代音 乐史而 言 ,当代音 乐论文 提交的数 量不 云南艺 术学 院 代表 ;还 有全 国 各师 范大学 、 多,但是发言和讨论却很激烈 ,也很精彩。现 师院和在读 研究 生等 ,与 会代表共 有二百 多 将 中 国当代音乐 的讨论 中,具 有新 的历史价 值和意义的观 点整理 为如下三个方面 : 人。 在开 幕式上 ,王子 初 会长发表 了热情 洋
音乐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音乐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音乐学是一门研究音乐的综合性学科,涉及音乐的理论、历史、文化、心理等方面。
本文旨在对音乐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音乐学的发展现状、重要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的成果和挑战。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为进一步开展音乐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一、音乐学发展历程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哲学,到18世纪的音乐美学,再到现代的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社会学,音乐学的研究涵盖了广泛的领域。
此部分将回顾音乐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各个时期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二、音乐学理论与方法在音乐学研究中,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本部分将介绍音乐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与方法。
其中包括音乐分析方法、音乐心理学理论、音乐教育理论等。
通过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综述,旨在为音乐学研究者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其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三、音乐学研究领域与成果音乐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音乐的各个方面。
本部分将综述音乐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相关成果。
包括音乐史研究、音乐文化研究、音乐教育研究等。
通过对这些研究领域和成果的综述,可以了解音乐学的前沿研究方向和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
四、音乐学研究的挑战与展望在音乐学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部分将讨论音乐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其中包括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研究的结合、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等。
通过对这些挑战和展望的综述,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结论音乐学是一门富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学科。
通过对音乐学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音乐学的发展历程、重要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和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这对于进一步推动音乐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启示和参考,促进音乐学的健康发展。
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
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本文旨在梳理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的历程与成果,分析音乐教育学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社会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归纳整理相关文献,文章阐述了音乐教育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向。
通过探讨未来音乐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音乐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旨在培养人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学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现状,以期为未来音乐教育学研究提供参考。
音乐教育学主要涉及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社会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
在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中,这些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音乐教育的定义与特点: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音乐性、审美性、创造性、社会性等方面。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技能传授和知识学习,更是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自那时起,我国的音乐教育逐渐走上了专业化、普及化、国际化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育学研究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浅入深的发展。
音乐教育的社会应用:音乐教育在社会不同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中,音乐教育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文化传承领域中,音乐教育学则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典型例子:音乐教育在教育上的应用: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在教育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上。
这一改革倡导以审美体验为中心,推进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和跨文化交流,从而提高我国整体音乐教育水平。
音乐教育在音乐领域中的应用: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在音乐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方面。
近十年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现状评述
近十年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现状评述作者:赵聪聪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8期【摘要】当今流行音乐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流行音乐研究范围涉及理论与实践的多个方面,研究思路日益开阔。
笔者尝试将近十年有关流行音乐研究的文章进行评述,总结目前我国内地流行音乐研究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以供商讨。
【关键词】流行音乐;研究现状;评述中图分类号:J60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058-01一、流行音乐研究范围得到极大扩展当代流行音乐最早从港台、日韩等地传入中国大陆,中国流行音乐的早期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其概念的探索与此种音乐形式对社会影响利弊之处的探究。
相较于早期的流行音乐研究文献而言,近些年流行音乐的研究课题、研究范围不断创新。
从地域上讲,中国内地的研究者们不仅仅聚焦于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变与发展,港台、欧美、日韩的音乐形式、代表人物、理论思想皆有所涉及。
如《论欧美英文流行歌曲的演唱》《浅析欧美流行音乐的发展》《20世纪以来美国嘻哈音乐之流变研究》《韩国流行音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等文章。
从研究对象上讲,流行音乐的研究不只局限于对流行音乐本体形态等技术层面的理解,研究者们更加注重其与文化的交融,将流行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深究其发展根源,竭力寻找推动流行乐发展的道路。
如《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流行音乐——大众文化的现实表征》等文。
二、流行音乐研究的“触觉”愈发灵敏纵观近十年流行音乐研究文献,不难发现一个事实,便是流行音乐研究者对于热门现象的追踪能力愈发增强,新事物的出现往往能极快地被察觉到并快速形成文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更加有利于我们快速接受新鲜事物。
如滕青的《流行音乐中“韩流”现象之反思》、王吉乐的《以多元化心态审视时代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国内流行音乐节发展感悟》、王永惠的《在传统文化中构筑流行音乐——周杰伦“中国风”歌曲解读》等文章都聚焦了近些年中流行音乐的热门现象。
黄翔鹏学术研究中的音乐本体思想与实践
黄翔鹏学术研究中的音乐本体思想与实践黄翔鹏(HuangXiangpeng)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是全球著名的音乐本体思想研究的代表人物。
黄翔鹏从1980年开始从事音乐学术研究,在两个十年的时间里,他致力于探索音乐本体论的思想体系,对华乐和西乐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从而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黄翔鹏所著的《音乐本体论探索》一书中,他首先从音乐本体论的历史和概念出发,重新阐述了音乐本体论的基本观念:音乐是一种统一的系统,它是一种同时存在的艺术思想和实践体系,从而构建出一个动态的音乐本体结构。
其次,他从非洲、中国和欧洲的不同文化背景出发,把主流流派音乐本体思想融入深层次根源历史,比如汉文化萌芽期、明清时期的音乐思想、以及如古典、浪漫和现代音乐等欧洲流派的影响,以及非洲等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同时,他还指出,把不同的文化和音乐系统结合起来,可以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性、和谐性的音乐本体。
至此,他把自然、总体、秩序的基本概念融入音乐本体的研究,中国文化古典化的根源也被表达出来。
然而,音乐本体理论只是一种理论,不能直接用于实践。
为了提升理论应用,黄翔鹏提出了一套关于音乐本体思想实践的范式,以此来增强音乐本体理论的应用性。
首先,他提出“眼音法”,用以描述可见、可听的客观事物;其次,他提出“节奏法”,用以表达音乐本体的结构。
最后,他提出“色彩法”,以此表达音乐的感性体验和情
感表达的多样性。
黄翔鹏的音乐本体思想与实践,不仅为当代音乐理论概念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为今后音乐本体的实践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他对音乐本体思想的持续探索,也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审美艺术的维度,推动了全球音乐多样性的发展。
“当代音乐理论评论研究高端论坛”与“当代音乐创作高端论坛”纪要
“当代音乐理论评论研究高端论坛”与“当代音乐创作高端论坛”纪要11年12月23日下午,借“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理论评论奖颁奖典礼”举办之际,主办方还举办了“当代音乐理论评论研究高端论坛”和“当代音乐创作高端论坛”。
部分获奖作者、评委、嘉宾以及受邀前来的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金钟奖”的科学性、权威性提出建议,更为新时期我国音乐理论评论事业和音乐创作发展如何健康、良性发展出谋划策。
一“当代音乐理论评论研究高端论坛”由陈荃有(本届理论评论奖评委、《音乐研究》常任副主编)和张萌(本届理论评论奖组委会、《人民音乐》主任)分别主持。
与会专家围绕“倡导学术规范、杜绝学术腐败”的现实问题,一致认为有必要借此次颁奖典礼之际重申《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联合声明》并就此展开深入讨论。
王次?荩ū窘炖砺燮缆劢被窠闭摺⒅醒胍衾盅г涸撼ぁ?《人民音乐》主编)说,为了严肃学术纪律和学术规范,建设优良的学风和文风,《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人民音乐》等十四家刊物曾于2003年4月10日在北京举行“学术道德建设问题”座谈会。
座谈会就音乐教育界和音乐研究领域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提出了预防学术腐败问题的紧迫性,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和建议。
时隔8年,学术抄袭和学术造假行为并没有得到制止,为此,我们再次重申联合声明和建议中的8条意见,希望通过学术刊物的出版管理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进一步防范和治理学术腐败现象。
同时,希望得到广大学人的关注、理解与支持,为端正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而共同努力。
随后与会学者就如何树立学术道德和抵制学术腐败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一、依靠内在的学术精神树立学术道德。
杨燕迪(本届理论评论奖获奖者、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音乐学研究取得四大业绩:学科自主意识增强;学科队伍力量增长;学术成果积累增多;学术影响辐射增大。
目前在学术规范制度上仍面临诸多急迫的任务,但是仅仅依靠建立一些制度和形式层面的学术规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发展和知识增长的内在问题。
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王晓俊;刘承华
【期刊名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本文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音乐文化研究的启蒙入手,对我国音乐文化研究的历史发展进行考察,起止时间为1980年至2002年.论文将我国音乐文化研究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为两个时期,即1980年至1990年为音乐文化研究孕育期;1990年至2002年为音乐文化研究发展期.在此基础上,根据音乐文化研究的三个不同层面(以文化为对象的研究、以文化为角度和方法的研究、音乐文化学学科体系研究),分别对每一时期的音乐文化研究及其成果进行归纳与描述,并做出适当的评价.
【总页数】12页(P6-17)
【作者】王晓俊;刘承华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2
【相关文献】
1.关于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与研究的反思 [J], 黄昌海;方岳民
2.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与研究成就新论 [J], 黄昌海;杨瑾
3.略析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的价值维度和负面影响--基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J], 王晓盈
4.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缺失 [J], 黄昌海
5.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当代钢琴文化解读教育\r——评《钢琴音乐文化(第3版)》[J], 何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当代、后现代音乐文化新景观——2021中国当代音乐多维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1年11月4日至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音乐理论系承办的“中国当代音乐多维研究学术研讨会(2021)”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圆满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来自中美两国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学者出席会议,围绕中国当代音乐的教学、研究、创作、传播、接受主题作主旨发言。
“中国当代音乐多维研究学术研讨会”始于2015年哈佛大学音乐理论学科带头人哈斯蒂教授在音乐系举行的一场中国当代音乐学术工作坊,2017和2018年曾获得哈佛中国基金(Harvard China Fund)的支持在“哈佛中心·上海”举行,至今已举办四届。
本届中国当代音乐多维研究学术研讨会延续了上届“传统与当代、继承与创新、分析与理论”[1]的主旨,专家学者们在跨文化语境中赓续追寻音乐创作的中西平衡,在新文科视域中不断拓展学科交叉的研究空间,在跨学科背景下执着探索音乐文化的新景观。
此次会议为期三天,由华东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教育部重大专项)资助,汇聚了国内外院校近百位师生学者,包含三场特邀专家讲座和四场专题主旨发言,18位专家从音乐学、作曲理论的学科视角出发,结合文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发表了研究成果,展现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动向,为构建音乐理论学术话语体系贡献绵薄之力。
会议开幕式于11月4日下午举行,《音乐艺术》杂志副主编李诗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朱军文、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海燕、学术委员会主任曹金、时任院长助理兼音乐理论系主任郑艳、院长助理许洁以及部分教师出席开幕式。
会议由郑艳教授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朱军文对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各位专家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对音乐学院的科研发展给予指导,学者之间形成合力推进相关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海燕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史、教师学术成果发表情况,向受邀到会的《音乐艺术》《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及编委对我院教师学术成果的肯定表示感谢,向来自各专业音乐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与会学者再次表示欢迎。
当代音乐学研究的新趋势r——以西方音乐史与民族音乐学为例
当代音乐学研究的新趋势r——以西方音乐史与民族音乐学为
例
林敏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
【年(卷),期】2016(036)002
【摘要】在当下,音乐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不同学科有相对固定的研究偏向,侧重点有所不同.然而,虽然这些研究方法各异,却有逐渐交叉与融合的趋势.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我们音乐学其他专业方向的研究究竟带来什么?本文主要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视野出发,就西方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及西音史的研究可以借鉴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方面,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总页数】2页(P5,8)
【作者】林敏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广州 5103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西方音乐史学人类学化的发展倾向及研究方法——兼及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的几个问题 [J], 吴新伟
2.图像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音乐史——评王玲《音乐图像学——与云南民族音乐图像研究》 [J], 李小妹
3.一部研究云南民族音乐图像的重要成果\r——评王玲《音乐图像学与云南民族音乐图像研究》 [J], 涂江涛
4.音乐的\"听\"与美学的\"说\"\r——2018首期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主题讲坛暨艺术学理论暑期研习班综述 [J], 冯心韵
5.认知语言学的交叉与跨界研究——认知拓扑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新趋势 [J], 林正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当代音乐学》对中国音乐基础理论研究及教学的贡献和影响
《中国当代音乐学》对中国音乐基础理论研究及教学的贡献和
影响
王安潮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音乐学"作为19世纪末兴起并发展于两欧的独立学科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1],在中国当下"反思回顾"思潮的影响下,对这一学科的全面梳理也由此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之一<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由中央音乐学院的周青青、郑祖襄、李应华等六位博士生导师合作撰写,其内容涵盖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中国现当代音乐史学、西方音乐史学、外国民族音乐、音乐美学这六大系统的音乐学的历史和现状研究[2].【总页数】3页(P242-244)
【作者】王安潮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241000;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北京,1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2
【相关文献】
1.谈上海音乐学院美声教学对中国美声发展的贡献及影响 [J], 林少杰
2.浅谈如何在我国现有音乐学的专业教育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学理论研究体
系 [J], 魏芹
3.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百灵鸟弦乐四重奏团来川音进行访问演出和教学 [J], 晓枫
4.卢戆章在切音字正词法方面的贡献——纪念我国切音字运动一百周年 [J], 丁方豪
5.浅析王一川对中国当代文论建构的贡献 [J], 胡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
会议由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邹建平教授主持;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教授、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先后在开幕式、闭幕式致词。
随着我国音乐学学科研究的不断拓展与深化,
应该是从
体系,
分工
乃
体协作。
”张前认为:“我们需要诚实的态度,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认真翻译、介绍和研究人家的第一手资料,把西方一百五十多年来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翻译过来,认真地加以研究,这样才会学到人家的真东西,也才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在哪里。
”并提出:“扩展音乐学研究的范围,开拓新的研究方法,把单科的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结合起来,把静态的封闭的局部研究,拓展为动态的开放的跨文化研究。
”“我们对世界音乐学的最大贡献应在于,我们如何研究
好自己的东西,从各个角度把中国音乐(其中也包括极其丰富的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深,研究透,把它写成有分量的论文和专著,介绍到国外去。
”周海宏说:“音乐学的研究要落实到切实需要落实的问题上去。
要注意1.发现问题;2.问题明确化;3.分析问题;4.构成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学术研究,不应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综合思维,应该是把每一个要素搞清楚,要素关系才需要综合。
天人合一,为什么?是生活态度,还是科学方法。
方法是工具,仍然是问题和目的。
概念的关
法。
”
它
合;
法。
的研究。
搞作曲的觉得你们脱离实际。
目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课程在加强作曲技术理论,加强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分析音乐的能力。
另外,音乐本体的研究也有问题。
本体研究缺少理论与历史的参照。
音乐文章常常是枯燥乏味,不知道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王次zhào@①认为:“建设一流大学的标志是:一流的学术成果、一流的人才、大师级的学术带头人。
”所谓大师级的学术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是:“1.对自己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很精通——有广博的知识和宽广的知识结
构;2.对学科前沿的把握;对学科前瞻性的思考——要有开阔的视野,对学术研究的最一般的原则要把握。
”赵宋光在谈到音乐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时,提出了音乐学的“七大分支”的规划构想“历史的音乐学这一大块,仍保持为一大分支;体系的音乐学这一大块,划分成三大分支:音乐学元理论、音乐文化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应用的音乐学这一大块,划分成三个分支:音乐教育学、音乐学技法理论、为音乐实践服务的科学技术理论。
每一个大分支内,可有若干小分支归属其下。
”
5.11.
)。
”
多,
学。
什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