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课题(3篇)

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

音乐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评价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小学音乐教学理论,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3.社会意义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国民的音乐素养,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为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并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4.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将构建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并进行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主体,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4.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五、课题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教研教改小学音乐课题(3篇)

教研教改小学音乐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

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培养。

因此,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理论,为音乐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实践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改进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3. 社会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国民音乐素养,为培养具有较高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内涵- 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

- 探讨核心素养与音乐技能、音乐知识的关系。

2.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分析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 指出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模式设计- 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学模式。

- 优化音乐教学内容,注重音乐技能、音乐知识、音乐情感、音乐审美等多方面的培养。

4. 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构建-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

-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核心素养在音乐教育中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教师和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和建议。

3. 行动研究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创新教学模式,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学效果。

【课题申报】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史研究课题

【课题申报】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史研究课题

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史研究课题《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史研究课题》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偏重于对具体音乐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音乐历史的学习和了解。

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史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将音乐史与教学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音乐兴趣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通过学习音乐史可以使学生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流派风格,并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音乐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此外,通过研究音乐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综合认识。

二、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史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国内有关音乐史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学阶段,对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史的研究较少。

然而,国外一些国家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已经将音乐史纳入教学内容,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高,且学生在学习音乐史时更容易与其它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学习。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编写。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 研究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史的重要性和作用,探讨音乐史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的影响;2. 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 设计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史的教学课程,包括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4. 编写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史的教材,形成一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音乐史教材;5. 实施教学实验,评价音乐史课程及教材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调查问卷、案例分析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了解国内外音乐史教育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通过设计和实施调查问卷,了解小学教师和学生对当前音乐史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关于音乐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音乐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音乐的文献综述范文论文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研究但是,如何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音乐作为普遍艺术的共同纽带培育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对全部的人来说它是自然而然表现出的艺术媒体。

音乐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而是普通一般人的艺术。

音乐并不象其他艺术一样有什么特别形成的方法,只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成而已,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一定意义的代表性。

音乐兼具民族精神的价值,就是说它有与个人和民族的灵魂保持同一性的特点,也是像民族语言、民族生活习惯,民族文化一样具有保持性和流传性。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传统生活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

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音乐形态。

民族音乐从民族存在开始,不仅随着风土,生活手段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受民族历史,政治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民族是有其自己信仰,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传统,特别是语言共同的社会集团,所以不管是哪个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生活,都会形成适应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民族文化。

所以,民族音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民族特征,所以民族音乐是表现其民族特征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

中国音乐是从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商代开始的。

根据孔子的话,真正的音乐,即是“民族民间沟通的桥梁,使人快乐和积极。

音乐必须是明朗的,所以“音乐”和“明朗”表现出同一个字,那就是乐。

一般来说,音乐受人间,政治和教育影响。

对中国人来说,音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人的精神,对任何人的灵魂来说都是受音乐的影响。

民间音乐简称为民谣,民谣是从民众的必要性中直接产生的。

是在21世纪的现在能表现出美和活力的真正艺术。

民谣因为是纯粹直观的,所以不能计算;民谣是根据音声来传达的,所以不能从视觉上考;民谣是全部口头上直接传下来的,所以同文字和印刷并不关系。

有“民谣是自己形成的”的语言存在。

民谣是民族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民谣的形成,是在幸福中探索作为不可缺少基本原理的艺术的欲求的一种表现。

教研活动课题音乐小学(3篇)

教研活动课题音乐小学(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情感表达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拟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2. 丰富小学音乐教育理论,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本研究将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经验,有助于丰富小学音乐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 推动音乐教育改革,促进音乐教育事业发展。

本研究有助于推动音乐教育改革,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成2.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教学目标设定策略(2)教学内容选择策略(3)教学方法运用策略(4)教学评价策略4. 案例分析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小学音乐教育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4.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进行实践检验。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开展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收集相关数据。

3. 总结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4. 交流阶段: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与同行交流分享。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3200字》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3200字》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1.相关概念邢会斌的《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中节奏训练的有效途径》中,对小学钢琴节奏训练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小学钢琴教学中的节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是节奏训练的意义:如梁智源的《浅析钢琴教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模式,给我国中学钢琴节奏训练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及借鉴。

孙媚在《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中谈到,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只有准确地表现出乐曲的节奏,乐曲的性质、风格以及内在情感才能得以完美的体现。

将节奏的训练落实到具体的音乐教学中,让节奏融入每一个音乐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多方位地感受到节奏训练,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

张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策略研究》中指出,节奏感首先是一种感知能力,人对于声音音响有聚合感知力,从听火车运行发出的声音自然聚合成的一种节奏定式,到听钟表运行而发出的声音形成“嘀哒”节奏型,都是这种聚合感知力的体现。

节奏训练就是利用人的这种潜能,将其诱发出来并进行训练,发展更为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鉴赏音乐的洞察力。

这是音乐教学的入门,也是理解音乐的基础。

梁燕《多元化方式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的应用》中说,节奏感具有聚合音乐声响的作用。

音乐心理学常识说明,在比较优良的分类聚合情形下,人们记住小组的数目差不多与零散物数目一样多。

在音乐中,如有节奏地把握音乐(包括节拍、速度感),所能记忆的小组——乐节、乐句、小节几乎与无节奏感地记忆单数一样。

所以,节奏训练师发展音乐记忆力的重要途径。

郭红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中谈到,在对小学生的音乐训练中,应当利用儿歌让学生加强对音乐节奏的认识。

教师可以根据儿歌中的节奏将其与基础性的音符相融合,让学生从简单易懂的儿歌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知识。

方飞飞在《把握节奏,悦动课堂——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开展》提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恒拍意识,恒拍意识是建立音乐节奏感的基础。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800字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800字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伴奏技巧的总结 (1)二、钢琴伴奏与合唱的研究 (1)三、钢琴伴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研究 (2)参考文献 (3)本文通过研究梳理了分别以伴奏技巧总结、钢琴伴奏与合唱、钢琴伴奏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为视角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伴奏技巧的总结伴奏技巧的研究是以音乐表演实践过程为研究视角,总结伴奏者与合作者的配合经验及伴奏技巧。

钱致文总结了自己总政歌剧团担任伴奏工作的实践经验,将钢琴伴奏部分的分为两部分来谈实用的伴奏技巧,一部分是自身演奏部分,另一部分是与演唱者的合作部分。

文中指出,伴奏者要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培养视谱快,抓感觉快,反应快,以及具备分析和处理作品的能力。

张佳林以实践为基本原则,对钢琴演奏技术和钢琴伴奏技巧的特点做了具体的讲解与介绍,为专业人士和业余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张佳林指出伴奏者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配合独奏、独唱者共同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诠释、演绎工作。

查越嘉指出作为伴奏者在许多方面需要具备与钢琴独奏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总结了伴奏者在演出前练习伴奏时和表演时的10点注意事项,并指出使用四部和声阅读音乐的方式,是练习视线阅读和准备与合唱团排练的重要途径;学会阅读和弦图是伴奏者应具备的技能,对于伴奏者来说,和弦功能谱相比于正谱由更大的自由度,但是伴奏者也应当明确何时忠于乐谱,何时远离乐谱。

赵琳认为一位专业的钢琴伴奏者应当掌握扎实的演奏技巧和快速的视奏能力,重视节奏的准确,速度的稳定,并且善于情感表达,能够与不同的合作者进行合作。

二、钢琴伴奏与合唱的研究这一类研究论述了钢琴伴奏与合唱的关系,以及钢琴伴奏部分在合唱艺术中的功能与作用,钢琴伴奏在合唱排练中的训练方法。

赵琳指出,作为钢琴伴奏不仅仅是需要在艺术活动中“合上拍”就可以了,钢琴伴奏需要明确自己在合唱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合唱作品中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

音乐教育实践的文献

音乐教育实践的文献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音乐教育实践的文献综述,分析了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实践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实践在各地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音乐教育实践的现状、模式及问题,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二、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 音乐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将音乐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得音乐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音乐课程开设率分别达到95%、90%和80%。

2. 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入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新课程改革强调音乐教育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多地开展了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3. 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

近年来,各地音乐教师培训、进修和交流不断加强,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音乐教育实践模式1. 音乐课堂实践音乐课堂实践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教授音乐知识、技能和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目前,我国音乐课堂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1)学科教学:以音乐学科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综合实践: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外活动:通过组织音乐社团、合唱团等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 校本课程实践校本课程实践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自主开发音乐课程。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音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4)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4)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一、音乐是一门独特而美妙的艺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设计并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二、文献综述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包括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品德素养、创新素养和全球意识素养五个方面。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学习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品德素养和全球意识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1. 教学目标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同时以音乐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1)音乐语言: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符号等,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2)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音乐表达:通过唱歌、演奏乐器、创作音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4)课外拓展:通过舞台表演、音乐会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 教学方法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包括:(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唱歌、演奏、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和意义。

(3)合作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音乐表现、素养能力和核心素养,评价方式包括:(1)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方案

龙湾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对学生音准的培养与研究一、课题的提出新课标指出合唱教学是感受、体验多声部感觉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合唱中,学生学会安静、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会忍让、会服从、会尊重、会分享。

从这“三学、四会”中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的立体音效,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味,能体验到团队合作精神。

最近几年,合唱风迅速地蔓延到全国各地,温州市的合唱比赛日益增多,中小学的合唱水平也在迅速地发展。

各级学校在这合唱的浪潮中前仆后继,蜂拥而至。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作为合唱的基础,正逐渐被更多的音乐教师所认识和重视,小学的音乐课堂正逐渐成为合唱教学舞台的“主阵地”,尤其是到中高年级,教材中出现了很多二声部的歌曲。

在合唱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更要对学生的音准、节奏、声音均衡协调统一进行规范、严格而长期的训练.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合唱课,发现了以下现象:1、全班进行合唱时,很多孩子不够肯定也不够自信,走调的现象严重,特别是低声部的音准稳定性较差,会受高声部主旋律音准的影响,出现不和谐音效.2、有部分教师过于关注低声部的训练,从而导致合唱时,高声部的音准出现偏差.针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音准问题,该通过哪些途径与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呢?这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的。

为此,笔者针对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学生音准的培养做一个初步的探索和研究.二、文献综述当前国内学术界针对合唱音准训练有很多的方法,如杨鸿年的《童声合唱训练学》、孟大鹏的《童声合唱训练》、钟维国的《中小学合唱实践课程》、《陈国权教合唱指挥》等等,都对合唱训练、合唱教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尤其在针对合唱教学的内容、意义或某种教学形式、方法的探讨.国外,有很多优秀的歌唱教学方法,如《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和匈牙利音乐教育》一书,阐述了很多歌唱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合唱音准有很大的帮助.在针对合唱方面的论文也比较多,主要集中几个方面:1、合唱发展的历史研究。

“新体系背景下音乐教学对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文献综述

“新体系背景下音乐教学对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文献综述

“新体系背景下音乐教学对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文献综述作者:李敏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09期一、研究的历史回顾“新体系背景下音乐教学对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相关文献成果,主要有音乐教育“新体系”相关研究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研究两个方面。

一方面,音乐教育“新体系”相关研究,具体包括音乐教育“新体系”本体研究、以阶段学校音乐教育为观照对象的“新体系”研究、以区域学校音乐教育为观照对象的“新体系”研究、以区域阶段性学校音乐教育为观照对象的“新体系”研究、音乐教育“新体系”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培养研究等。

另一方面,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研究有,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本体相关研究、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导向的音乐教育教学研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培养研究等。

另外,有少量研究成果,将音乐教育“新体系”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音乐教育“新体系”为研究切入点,进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育研究。

具体如下:(一)音乐教育“新体系”相关研究音乐教育“新体系”本体研究层面,以中央音乐学院为研究高地,高建进教授为主导的研究团队对音乐教育“新体系”性质、价值、实现途径等进行了研究。

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2014)、《学校音乐教育的“新双基”——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理论阐释与实践之一》(2013)等。

另外,还有赵东明《恒拍律动在新体系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2017)、吉文莉《浅析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2017)、郑祎《“新体系”背景下音乐审美教育与“双基”教学关系论》(2017)、侯丽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2016)、邱若伊《以学定教——别具一格的新体系音乐课堂浅谈》(2016)、沈婧《用心聆听,感受体验音乐新体系》(2015)、黄慧芳《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初步认识与课堂实践》(2015)、余占友《辨析音乐新课标与新体系的理论融合》(2014)、郝松德《从“以学论教”看新体系下音乐教学的目标制定与双边活动》(2014)等。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哈尔滨师范大学秦洪正小学生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可塑性强,培养范围广,小学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课改的传达应用,德育教育贯穿小学教学始终,渗透于教学各个方面,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审美与情操的学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音乐有美的旋律、感染心灵的词句、丰富的内涵,更有利于教师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品质道德的力量。

小学生的年龄在7 ~ 12 岁之间, 正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生理素质看, 7 ~12 岁的儿童, 正是大脑机能发育的最佳阶段, 良好的刺激有利于脑的全面发展。

这一时期, 也是儿童的骨骼和大小肌肉群迅速发育时期。

骨骼的弹性较成人大, 大肌肉群的发育先于小肌肉群, 儿童手部的腕骨和小肌肉发展较迟缓。

这些特点决定了儿童动作的精确性和坚持性较差, 进行纯知识技巧训练, 容易疲劳。

从心理上讲, 7 ~ 12 岁期间, 是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 也是儿童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发展、提高的时期, 他们活泼好动, 对外界事物敏感,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们记忆力好, 正是学习知识和各科技能, 开发潜能的黄金年龄。

将“乐”字引进音乐课的教学中, 在减轻学生负担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日本小学的音乐教育首先,日本的小学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参与和兴趣的调动,通过多种手段加深儿童对音乐和相关事物的理解,并使其主动参与到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同时充分利用舞蹈、游戏、模仿、想象、描述、绘画、竞赛等多种手段,提高儿童的综合音乐素质和整体素质。

这样,既可刺激儿童的好奇心,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也有助于儿童综合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次,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巧妙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音乐理解、音乐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以使儿童对节奏和音高的认识形成一个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的音乐教学体系。

小学教育文献综述范文1000字(汇总12篇)

小学教育文献综述范文1000字(汇总12篇)

小学教育文献综述范文1000字(汇总12篇)在中职声乐课中,常见的学习曲目《送别》《花非花》《故乡的小路》都属于艺术歌曲,而教学大纲以及评价标准几乎接近大学本科一年级声乐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标准。

教师翻看了自己上大学时的声乐教材,对于大学一年级声乐教学,教学大纲内容是这样的:要求歌唱中能基本做到声区统一,声音连贯流畅,吐字清晰,并将所学的歌唱方法运用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演唱中,力求比较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而将此大纲与中职二年级的声乐教学大纲相比较,教学内容基本无异。

但这势必会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造成一个错觉,学前教育声乐学科即是声乐表演。

而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环节中给孩子们进行所谓的艺术表演时,孩子们会瞪大眼睛望着老师,很容易和老师产生教学隔膜。

孩子们会一致认为老师的姿态很美,歌声很动听,但是她们听不懂。

所以,在保留现有声乐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歌曲中“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整体表现力。

小学教育文献综述范文1000字第2篇[1] 彭玉琨,张捷,贾大光. 教育平等理论内涵分析与促进教育平等进程策略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 1998(06)[1] 林毅夫,蔡日方,李周.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 经济研究. 1998(06)[2] 都阳,John Giles. 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冲击对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23(04)[4] 岳昌君. 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J]. 经济学(季刊). 2023(S1)[5] 孙志君. 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 中国人口科学. 2023(05)[6] 张红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与政府行为选择[J]. 管理世界. 2023(04)[7] 林光彬. 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 管理世界. 2023(04)[8] 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 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 2023(04)[9] 董先安. 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23[J]. 经济研究. 2023(09)[10] 周英章,孙崎岖. 我国教育投入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23(07)[11] 仇立平. 职业地位:社会分层的指示器--上海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23(03)[12] 蔡增正.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L的'实证依据[J]. 经济研究. 1999(02)[13] 张长Z,郇志坚,李怀祖. 中国教育公平程度实证研究:1978-2023--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3(02)[14] 冉幕娟,吴永球,陈永丽. 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23(01)[15] 张海峰. 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基于省级混合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02)[16] 江小涓,李辉. 我国地区之间实际收入差距小于名义收入差距--加入地区间价格差异后的一项研究[J]. 经济研究. 2023(09)小学教育文献综述范文1000字第3篇[1] 张丹. 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23[2] 马越越. 低碳约束下的中国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23[3] 范丹. 低碳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23[4] 颜敏. 能力偏误、教育溢价与我国工资收入差异[D]. 东北财经大学2023[5] 黄万阳. 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测度、效应与矫正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23[6] 孟君. 能源节约、碳减排与中国经济增长[D]. 东北财经大学2023[7] 潘祺志. 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 东北财经大学2023[8] 张有绪. 品牌资产模型与测度方法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23[9] 徐勇. 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D]. 东北财经大学2023[10] 刘晖.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23[11] 卢永艳. 基于面板数据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D]. 东北财经大学2023[12] 袁捷敏. 产能和产能利用率新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23[13] 夏艳清. 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 东北财经大学2023[14] 关大宇. 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23[15] 黄宇慧. 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综合平衡分析[D]. 东北财经大学2023[16] 杜修立. 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23[17] 谢兰云. 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D]. 东北财经大学2023小学教育文献综述范文1000字第4篇钢琴教学中,钢琴是必要的教学设备,应改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保证设施的齐全和维护工作,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配合默契,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文献综述: 论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的重要性

文献综述: 论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的重要性

论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的重要性文献综述一、新世纪全球化音乐教育观念转变新世纪,以文化为主题的音乐教育观念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

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音乐和文化都作为人的音乐和文化,在音乐教育中,必然带来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主的具体实践特征。

新世纪的观念也是20世纪观念的延伸,世界多元文化的引出,主要就是长期以西方体系为主,将西方音乐作为全球的主流音乐,而缺少世界不同文化的声音。

没有对自己本民族音乐和文化的理解,如何理解他国的音乐和文化;其次,审美观念在20世纪末受到实践观念的质疑,审美观念体现的是人对音乐的主客体关系,“主体对客体作品的审美深陷与主体对音乐关注的范式局限中”,由此并不利于音乐及音乐教育的发展,而音乐又是人的音乐,在音乐教育中,以人与人的主体与主体的交往和沟通便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

正因为20世纪观念的发展,带来了新世纪乃至将来的一段时间内,音乐教育必将以人以及文化为主作为音乐教育观念,并由此带来具体的实践教学和实践行为。

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体现了在新世纪下人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转变,从满足生存的需要转向对自我要求的提高,说明了音乐教育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新和提升。

现代以来,我国一直强调“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验稿)》,把审美列为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核心,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审美教育观在《标准》的内容中也有清晰的体现。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写道:“《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整个课程标准中,都始终围绕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在制定各项条目,充分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念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

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研究报告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素养。

本研究报告将探讨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其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影响。

一、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是一种语言,能够通过声音和节奏表达情感和思想。

小学生正处于敏感期,音乐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研究表明,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听觉、情感和协调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集中力和学习动力。

另外,音乐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在实施小学生音乐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首先,学校可以为小学生提供音乐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和活动来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例如唱歌、舞蹈和乐器演奏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音乐比赛和演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

三、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影响小学生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合唱和乐团演奏等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培养友善和谦虚的品质。

其次,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注意力。

研究表明,参与音乐活动的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更具有积极性和动力。

此外,音乐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在实施小学生音乐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音乐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师水平的不高。

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音乐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其次,一些学生对音乐教育缺乏兴趣,可能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和缺乏趣味性。

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研究文献综述3000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研究文献综述3000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研究文献综述目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1)1.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1)(1)有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 (1)(2)有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的研究 (1)2.关于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2)(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2)(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3)(3)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4)3.小结 (4)1.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1)有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徐春艳的“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该书主要阐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组织实施与评价,外国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流派概述,同时分析了歌唱、韵律、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游戏等内容并提出相应建议。

[1]王玉华、张小永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该书第一章阐述了音乐与学前儿童概述,第二章介绍了近现代中外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与发展,第五章到第八章分别论述了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的设计与组织。

[2]郭亦勤、王麟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第三版)》:该书“音乐教育”部分主要论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概论、作用与任务、内容与方法以及设计与组织,最后一章阐述了国外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

[3]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较成体系,主要将音乐活动分为歌唱、韵律、音乐欣赏、音乐游戏和打击乐这五个方面,且大多会介绍一些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

(2)有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的研究[1]徐春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王玉华,张小永.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14.[3]郭亦勤,王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徐春艳认为,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够强健体力、启发智力、陶冶情操,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音乐教育还能促进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包括音乐感受力、音乐理解力、音乐表现力以及音乐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研究文献综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研究文献综述
亲身参与和体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儿童的亲身参与和体验。通过演奏乐器、唱歌、 跳舞等活动,儿童可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素 养和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目标
• 培养音乐兴趣和爱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享受音乐带来的 快乐。
• 发展音乐技能和素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帮助儿童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和素养,如节 奏感、旋律感、和声感等。
对音乐教育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更新教育理念
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关注 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师资培训
加大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 育能力。
丰富教学资源
加大对音乐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器材和教学资源, 保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顺利实施。
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在保持自身特 色的基础上,吸收更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和教学方法。
科技融合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有望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创造出更丰富、生动的教学体验。
跨学科合作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与舞蹈、戏剧等艺术的融合,未来有望与 其他学科进行更广泛的跨学科合作,拓展教学领域。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传统音乐教育则 更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两者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
师资力量不足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教育能力,目前 具备这种能力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教学资源匮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需要大量的音乐器材和教学资源,一些地区和学 校由于缺乏经费和支持,难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
哈尔滨师范大学秦洪正
小学生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可塑性强,培养范围广,小学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课改的传达应用,德育教育贯穿小学教学始终,渗透于教学各个方面,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审美与情操的学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音乐有美的旋律、感染心灵的词句、丰富的内涵,更有利于教师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品质道德的力量。

小学生的年龄在7 ~ 12 岁之间, 正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生理素质看, 7 ~12 岁的儿童, 正是大脑机能发育的最佳阶段, 良好的刺激有利于脑的全面发展。

这一时期, 也是儿童的骨骼和大小肌肉群迅速发育时期。

骨骼的弹性较成人大, 大肌肉群的发育先于小肌肉群, 儿童手部的腕骨和小肌肉发展较迟缓。

这些特点决定了儿童动作的精确性和坚持性较差, 进行纯知识技巧训练, 容易疲劳。

从心理上讲, 7 ~ 12 岁期间, 是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 也是儿童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发展、提高的时期, 他们活泼好动, 对外界事物敏感,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

孩子们记忆力好, 正是学习知识和各科技能, 开发潜能的黄金年龄。

将“乐”字引进音乐课的教学中, 在减轻学生负担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日本小学的音乐教育
首先,日本的小学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参与
和兴趣的调动,通过多种手段加深儿童对音乐和相关事物的理解,并使其主动参与到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同时充分利用舞蹈、游戏、模仿、想象、描述、绘画、竞赛等多种手段,提高儿童的综合音乐素质和整体素质。

这样,既可刺激儿童的好奇心,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也有助于儿童综合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次,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巧妙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音乐理解、音乐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以使儿童对节奏和音高的认识形成一个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的音乐教学体系。

第三,强调儿童个性的培养,启发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例如,在发声和歌唱学习方面,强调的不是科学的发声,更不是灌输给儿童某种理想的标准,所强调的是每一个儿童的独有的声音特征,无论他的声音多么嘶哑或暗淡,都会得到老师的鼓励,这里所强调的是人世间
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声,这样可使学生为自己的独特的声音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儿童的自信心充分建立起来的基础上,再以科学的方法逐渐引导儿童的
发声。

而对于音乐的理解,绝对不追求同一化和凝固化,充分尊重儿童对音乐的独特解读和创造。

德国中学音乐课教学目的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使学生对创造性地从事音乐活动和对音乐欣赏活动产生兴趣。

学生能即兴写出一些小曲, 也可以演唱、演奏, 培养他们探索音乐奥妙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开朗性格。

二学生通过音乐活动, 可以学会怎样与周围人相处, 如在合唱团和乐队中需要与别人配合, 共同创造出美好的音乐。

宽容精神还指对其他人其他文化价值体系应具有宽容和善于吸收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对音乐的一切表现形式和它们所起的作用采取一种坦诚的、自觉的以及有独立判断的态度。

对音乐的联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要在大脑中储备大量的信息,这样才能在接触音乐时,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应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听了蜀僧睿公弹琴后,写下了“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诗句。

这与他在森林中曾有过听松涛声的生
活体验是分不开的。

其实,生活中许多关于事物的想像与创新都离不开生活体验。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吏部尚书张英一日微服私访,走到田间见一农夫正在收秧,张英便和农夫闲聊了起来。

农夫随口说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稻草捆秧父抱子”,让张英对下联,张英想了好久也没对出下联。

回到家里,张英把这副对联说给夫人听,被侍女听到了,侍女说:“那有什么难的,下联是‘竹蓝装笋母怀儿’吗!”论学问侍女远不如张英,可张英对不出的对联却被侍女对出来了。

张英从小生活在官宦世家,没有接触过农村生活,可侍女却不同了,竹蓝装笋就是她的生活经历,对出这样的对联也就顺理成章了。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还刚刚开始,这就需要他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去认识社会;通过日常接触到的具体、鲜明、生动的客观事物,对自己构成情感体验通过各种学习增加知识积累。

平时注意聆听各种自然界的声音,注意观察景物的形状和动态,观赏影视节目,阅读文艺作品等,都有助于扩大和深化学生的认识领域,促使音乐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比如,下雨了,引导学生观察雨的声音、速度以及自然界的情景,启发他们想像创造节奏,许多学生都拍着小手说出了许多漂亮的句子。

参考文献
韩燕玲. 谈音乐小学视唱练耳教学.[EB/OL].(2010-03-23)[2014-10-28]. /.
王丽莉.谈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EB/OL].(2010-08-18) [2014-10-28]. /.
万展.浅谈小学音乐课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EB/OL]. (2010-07-28) [2014-10-28]. /.
李凤莲,王军. 浅谈日本小学的音乐教育(2010-11-28) [2014-10-28]. /.
罗晓慧.民国音乐教育价值观在及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体现(2012-11-08) [2014-10-28]. /.
肖玉兰.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透析(2014-01-05) [2014-10-28]. /.
张巍.转制中的元培学校:转型中的音乐教育体制与课程观念(2013-08-13) [2014-10-28]. /.
路宇珍.用新理念创设小学音乐课堂(2009-03-26)
[2014-10-28]. /.
陈桄,胡清芬.音乐辅助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2008-11-23) [2014-10-28]. /.
管文锦.一个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笔记(2013-08-16)
[2014-10-28]. /.
赵一玲.小学音乐课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探究(2010-06-17)
[2014-10-28]. /.
夏宗贵.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想象与创新(2008-11-29) [2014-10-28]. /.
李燕茂.小学音乐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2012-10-01) [2014-10-2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