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师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师个人因素、学校组织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多个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

一、教师个人因素1. 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受到其自身素质的影响。

教师的学历、专业背景、教育经验、教学技能等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学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技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2. 教师职业发展动机教师的职业发展动机也是影响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是否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是否具有持续学习的意愿、是否追求教育事业的进步等,都会影响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表现和成就。

3. 教师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对其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同时具备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规划和执行自己的教学发展计划。

二、学校组织因素1. 学校文化氛围学校的文化氛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积极向上、重视教师发展、鼓励创新的学校文化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其专业发展;而消极压抑、官僚主义的学校文化则会阻碍教师的发展。

2. 学校管理支持学校管理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予支持和关注也是重要因素。

学校是否提供专业发展的培训机会、是否给予教师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等,都会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同事合作与交流教师在学校的同事合作与交流也是影响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同事关系和合作氛围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和学习,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

三、社会环境因素1. 教育政策支持教育政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引导和影响。

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政策支持、对教师的培训政策等都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动力。

2. 社会认可与尊重社会对教师的认可与尊重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怎么写1)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教研活动自我简介(3篇)

教研活动自我简介(3篇)

第1篇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XX教研组的XX老师。

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进行自我简介,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在教研活动中的成长历程。

以下是我的一些简要介绍:一、个人基本情况1. 教育背景:我毕业于XX师范大学,主修XX专业,获得了XX学位。

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教育教学方法。

2. 工作经历:自201X年毕业以来,我一直在XX学校担任XX学科教师,至今已有X年的教龄。

在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成果:在任教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获得了XX奖项。

同时,我所教授的班级在各项考试中成绩优异,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

二、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本:我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 严谨治学:我坚信,教育者必须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教学经验1. 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2. 教学方法:我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研活动参与情况1. 参加教研活动:自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主持教研活动:我曾主持过XX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参与课题研究:我积极参与学校课题研究,曾参与XX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五、未来展望1. 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2篇

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2篇

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精选2篇(一)研究题目: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在现代社会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仍然较为有限。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学生如何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以及这些行为与学生学习成就和自我发展的关系。

研究内容和方法:1. 文献综述: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2.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方面的行为和意识,以及相关因素对其行为和意识的影响。

3. 实地观察和访谈:选取学生中具有突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个案,进行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经验、策略和动机。

4. 数据分析与解释:对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结合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进行解释和讨论。

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研究结果可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提供指导,促进他们的学习成就和自我发展。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推动教育实践的改进,提高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支持和引导。

预期结果包括但不限于:1. 对学生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普遍存在程度进行描述;2. 发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行为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3. 分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与学习成就和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4. 提出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教育策略和支持措施。

研究时间安排:1. 第1-2周:文献综述及问题构建;2. 第3-4周:问卷调查设计及样本选择;3. 第5-6周:问卷调查实施;4. 第7-8周:数据整理与分析;5. 第9-10周:实地观察和访谈;6. 第11-12周:数据分析与解释;7. 第13-14周:撰写研究报告。

自我效能感-文献综述

自我效能感-文献综述

xx大学课程作业题目: 自我效能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文献综述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自我效能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文献综述一、前言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于自我控制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笔者以自我效能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作为切入点,在本文中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界定、形成因素、作用、以及自我效能感在英语教学领域最新进展,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师自身信念的影响。

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相关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本文力求以新的视角来对该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取得一定的创新与发展。

二、自我效能感的界定及其形成因素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1977年首次提出的。

班杜拉将其界定为“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特定领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不是一种技能,也不是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是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

”此外,其他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也有不同的界定,如:“是使得个体能够有效地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是个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周国涛、戚立夫)”等。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不同,但是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2.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123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四个方面的经验:(1)直接经验:指个体得自以往实际从事同类工作任务的成败经验。

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的作用则相反。

(2)替代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学习示范者的的行为而获得的自我效能感。

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1Richard I. Evans. Albert Bandura: The Man and His Ideas- A Dialogue[M].Foreword by Ernest R. Hilgard Praeger,1989.2金引丽.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3顾佳旎.社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测量及其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791——1800(3)言语的指导作用:即通过他人的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来改变自我效能感。

《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关系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7100字》

《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关系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7100字》

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关系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关系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学业自我效能感 (1)1.2 学习动机 (2)1.3 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3)1.4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 (5)1.5 团体辅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的关系 (5)1.6 研究理论基础 (6)1.6.1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6)1.6.2 学习动机理论 (7)参考文献 (7)1.1 学业自我效能感国外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有密切联系,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学业成绩其中的一个指标。

自我效能感即便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但所取得的相关理论成果也是相对显著的,那么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学业自我效能感方面的主要的观点如下:Alivernini F , Lucidi F[4]在其研究中表明,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其实就是个体本身对于所能达到成就的能力的信念。

从该定义中可以了解到,自我效能感并不是单纯的指一种能力,其也是作为信念而存在的。

一个人在确定了自己将要完成的一件事以后,其将会对该件事产生信心,也就是对完成某件事产生自我效能感,其将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断努力。

Yusuf M[5]在其研究中表明,自我效能感的信念关系到一个人是否会为某项活动而努力,产生自我效能感,个体才会在执行某件事情之前就评判自身的水平,并且树立其完成该活动的信念,判断自身的行为,并把握自身的感受。

Yusuf M[6在其研究中表明自我效能感主要指的是个体对其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任务和学业要求行为过程中的能力估计,也可以说自我效能感也是学习者对于自己所应用的能力以及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过程和自信度的评价。

作为一种主观判断,学业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效能从某种角度上讲是相似的,都是通过个体衡量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学业任务来达到一种主观的感知。

该名学者还在研究中指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学习能力,指的是在个体学业中是否能够真实有效的完成其目标,另一方面是学习能力,指的是在学业中能否真正的实现学业目标,所采取的学习方式是否能够真正的实现学业目标的心理判定与信心。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本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本模板】

文献综述-—父亲的教育对子女的影响引言:家庭教育是我们教育体制中的重要部分.往往认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成“局外人”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妈妈承担了主要的教育责任.实际上,父亲与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各有优势缺一不可,正如傅雷先生说:“孩子是站在夫母的双肩上成长起来的,少了任何一方就没有了平衡。

”因而实际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子女有很大的影响。

父亲的教养及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自我认同,性别认识,学习成绩,个人性格,价值观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父亲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个性品质,父亲能提高孩子社交技能,父亲能促进孩子认知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教育方式,性别认识,价值观,个人性格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对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超过百分之十五,父母共同承担家庭教育的家庭不到三分之一.传统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分工使得家庭教育的重担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如今男女平等女性也承担了越来也来多的家庭责任但大量数据显示母亲仍垄断孩子的教育.一些父亲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一些人认为父亲应挣钱养家,做大事,为孩子提供成长所需的物质保障,就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熟不知,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孩子需要母爱同样也需要父爱。

他们渴望与父亲交流而不希望父亲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在家庭中,父亲象征一种雄性的力量,是一种积极的,坚强的,威武的,果敢的象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与母亲相比更具计划性和目的性,知识面更广。

父亲的教育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是母亲所不能比拟,也是不可替代的。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别认识一般情况下,孩子到2岁时,能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4、5岁,开始有性别意识,而给孩子取名、买衣服和玩具、游戏和孩子谈话等,都传递着社会以及家长对不同儿童的潜在性别期望和标准;5岁左右,能够把某些特定的人格特点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如男孩应该勇敢,女孩应该文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是一篇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文献综述。

该综述文章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控制和调节学习进程的能力。

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本综合论述总结出几个重要的策略。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发挥引导者和激发者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提供任务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其次,学校和家长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同时,学校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规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此外,教育技术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且通过网络平台和学习软件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社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学习动机。

然而,一些研究也指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动机往往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其次,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存在认识和实践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的能力,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支持。

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文献综述

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文献综述

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文献综述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文献综述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培养人才、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认可为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石。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教育的意义: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人类获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通过教育,个体能够获得思维、行为和判断力等方面的完善,实现自我发展和潜能的发掘。

2. 培养公民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 传承文化传统:教育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得传统知识、美学和人文素养,传递文明的火炬。

4. 推动社会发展: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培养人们的能力和品德,提高整体社会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教育的价值:1. 经济价值:教育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促使经济的更好发展。

2. 社会价值:教育能够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公平与正义,并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发生。

3. 个人价值:教育能够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求,提高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

4.文化价值:教育能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使人们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和认同感。

教育的挑战与思考:1.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在现实中,教育机会的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平等,教育资源的集中和地区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一些人的机会缺失。

因此,应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减少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2. 教育与就业的关联: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但不少人认为现行的教育内容与就业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因此,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教育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育,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

反思自我评价文献综述

反思自我评价文献综述

反思自我评价文献综述第一篇:反思自我评价文献综述反思自我评价一:相关概念鉴定1.反思自我评价指某个个体想象着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反思自我评价与自信的关系: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2.反思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主要采用实验法。

如学者黄丽通过运用修订的RISC(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由Cross等人编制而成,让大量被试进行实验,得出个体的自信心受来自好朋友的反思自我评价影响显著,在反思自我评价是积极的情况下,高自我构念者的自信水平会有显著提高。

反之则降低。

再如学者岳彩镇在其博士论文《对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及神经机制》中采用Aron等人编制的(IOS)亲密关系量表,ERP技术和自我参照研究范式对大量被试进行调查得出个体在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那么其对他人的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也不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人的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有分离效应等等结论。

3.反思自我评价研究特点3.1国外研究现状:James强调社会自我,这为反思自我评价提出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Cooley提出反思自我或者镜像自我,随后Mead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认为个体的自我反思受重要他人的影响,同时也受整个社会群体的影响。

反思评价由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反思评价组成;紧接着符号互动论被许多研究者所支持,并开展了各项研究,如Kelly发现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也可能受到反思评价的影响。

随着研究得深入Shrauger和Scholeneman对符号互动论提出了质疑,Felson对儿童的纵向研究发现自我知觉会对反思自我评价产生影响。

1993年Kenny和DePaulo研究发现人们判断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是根据他们的自我知觉。

2004年布朗通过研究发现个体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将心中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时会观察别人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构建合适的形象或者肯定自我观。

2009年Nurra等人的研究发现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评价受他人实际评价的影响。

对自己返岗教研自我总结

对自己返岗教研自我总结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投身于教研工作。

这段时间,我不仅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如今,我重返工作岗位,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教育的热爱,对这段时间的教研工作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二、教研工作的主要内容1. 理论学习在教研期间,我系统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等。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我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和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注重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3. 教育科研我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承担了多项课题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我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4. 教师培训在教研期间,我还承担了教师培训工作,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支持。

通过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解答教学疑问、组织教学研讨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自我反思与成长1. 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研期间,我对教学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教研工作,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在课后,我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参与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等。

这些能力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教研工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合作、如何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如何进行自我反思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文章摘要:自主学习成为中外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本文将对有关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介绍,为深入研究自主学习提供方法和借鉴. 一、国外学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从20世纪5……聚焦自主学习推进课堂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多年来,自主学习成为了国内外教育理论家们特别关注的一大焦点.本文对现有影响较深刻的一些自主学习的理论观点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进一步认识和探究自主学习提供借鉴.自主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中外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能够促使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可谓是教学者追求的最终目标.自主学习崇尚个性自由、自主发展,追求批判、创新,关注民主、多元、开放,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自主学习成为中外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本文将对有关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介绍,为深入研究自主学习提供方法和借鉴.一、国外学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调控反应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联系.该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1].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主要由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等决定,不主要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来决定,而是受到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主体社会认知的影响制约,这种影响并决定行为的社会认知有两种:即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认知在其自主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学生与教师、父母、其他学生的积极交往和反馈会极大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2].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我意识是获取和应用意志控制策略的前提,在意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自主学习过程分为: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包括认知监控、情绪监控与动机监控三大类;外显的自我监控过程包括学习环境中的失误控制与任务控制.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而学习任务和情景的变化也会增强学生的一直控制[3].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通过直接教学、采用同伴辅导和学习问题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美国密峙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5].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曼(b.j.zimmenrman)教授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来说,如果学生自己能够主动、灵活地应用元认知策略,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地做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那么他的学习就属于自主学习.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时间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6].通过对国外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研究者们的出发点不同,具体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千差万别,但总有些大体相同的内容,如注重教师的引导,注重给学生创设主动、积极求知的氛围;强调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教给学生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不断尝试;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与自我强化等等,这些研究对本课题都有借鉴作用.二、国内学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在我国古代教育中,自主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这就是说只知道被动学习,却不知道主动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体现出主动地思考与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其实质可谓是自主学习思想的早期萌芽.先秦时期的孟子,也明确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在指出只有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应用起来也游刃有余,这样才能在学术上达到高深的造诣.宋代理学家程颐提出:“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义有至精,理有至奥,能自得之,可谓善学也”他认为自主学习是善于学习的表现,又说“自得者所守固,而自信者所行不疑.”就是说通过自己主动获取的知识记忆的更牢固,应用起来更加自如.叶圣陶先生更是精辟的说到“教是为了不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自觉学习者.进入现代,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新课程标准的相应出台,明确的提出“初步学会自主地学习,独立地探究问题;能对知识学习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我评判和调控,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会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反思,质疑,有发散思维和求异思想的积极心向,能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无疑使得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从纵深方面被广泛关注,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林毓提出“自主学习不限于学习方法上,可以包括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并提出了自主学习可遵循针对性、科学性、思想性、方向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基本原则.九十年代初,李星提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有主见的学习”[7].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我认识能力”.到了九十年代末,对自主学习含义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程晓棠,她认为自主学习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也就是学习者对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的程度”,“自主学习是一种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育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她的全面阐述为日后许多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时期,以华东师范大学的庞维国教授为代表,对自主学习进行了详尽的表述,并在美国著名学者齐莫曼的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可以从“维度”和“过程”两个维度来界定自主学习,既传承了齐莫曼的二维研究框架,而且进一步明确细化框架中的内涵.具体来说就是“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能动性、有效性以及相对独立性.此外,余文森等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些理论的提出都对界定自主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2.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教授的“学与教”的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学习与发展”的实践;同时还涌现出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先生创立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先生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上海青浦中学顾冷沅先生进行的“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教学法;上海嘉定中学钱梦龙进行的“导学教学法”研究等,这些教学实验虽未明确提出“自主学习”概念,但都以发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目标,为日后自主学习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庞维国编撰了《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的专著,书中系统的论述了自主学习的特征原理和教与学的策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确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主张“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要求“教师掌握一些具体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8].这些理论对于完善自主学习方式切实起到示范作用.纵观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的研究,尽管自主学习含义的阐述不尽相同,但多角度呈现出自主学习内涵,我们需要继续做的就是将理论付诸实际,使得理论真正得到成熟完善的发展.研究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时代在发展进步,学习方式必然随之变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中继续去探索研究.三、评述小结自主学习是在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科学性、主体性、创新性等特点.研究自主学习,在理论上有助于使我们从新的、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质、结构和发展规律,弄清楚学生学习活动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为丰富学生认知智力发展理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在实践上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解决学生学习厌学与乐学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自主学习理论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1.自主学习的研究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表现出一种边缘化现象.我国在漫长的教育史中一直强调的就是师道尊严,强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得到重视.2.从我国自主学习的研究及出版的著作和论文看,思辨色彩重,定性研究多,试验、应用研究少,高水平的试验、应用研究更少.3.我国现行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教程大多是国外教材的翻版和经验总结材料,尚缺乏有影响的、为中国学生专门编制的训练教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及其训练效果.(二)我国自主学习的研究有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趋势1.从思想认识上,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人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要脚踏实地应用和实践这一重要理念.2.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和实验,获得详实的材料,并结合经验总结,将经验总结概括化、理论化,提炼出符合我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特点的教学指导模式.3.自主学习研究的范围将拓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仅限于其本身,也将研究影响自主学习的诸种因素以及诸种因素与自主学习的相互关系;不仅要在基础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而且在高等教育中甚至高等教育后的终身教育中也要充分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自主学习的研究将进一步向操作性、实用性发展,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更接近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实际,这样既便于师生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和接受,也有利于对学习的指导和实际应用.参考文献:[1] 刘力为, 陈晓慧.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学语文进行教学设计[j]. 教育技术的创新, 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 2006[2] 张秀娟. 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5[3]庞维国. 自主学习的测评方法 x[j]. 心理科学, 2003[4]庞维国. 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1[5]李子华. 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05[6]王宇.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7]李星.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 高教研究,1990[8]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的专业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源及演变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当时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人们开始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以之前的“教育培训”模式为基础,我国开始探索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并不顺利。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推行教师专业发展政策,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二、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1. 职业素养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包括教师自我认知、教师情感态度及情绪管理、教师的伦理道德修养等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自我反思、学科研究和教育实践来不断提高个人的教育能力。

2. 专业知识更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参与教育实践等方式来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3. 教育研究能力培养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育问题,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因此,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4. 教师交流与互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教师研讨会、学科组会议等方式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还不够完善,尚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教师培训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等。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篇一:教育类文献综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现状随着教育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可以在学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学校承担教学任务。

本文综述了当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现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定义和分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参与学校和课堂中的教育活动,作为一个积极的教育伙伴,与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按主体可分为学校参与、家庭参与和社区参与,按参与方式可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如学校委员会、家庭作业辅导、家长会等。

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作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学术成就、学校出勤和纪律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

它还可以帮助学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

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障碍尽管家长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数量及质量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一些障碍包括缺乏资源、对家长参与的认识缺乏,以及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等。

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成功指南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方面,还有一些成功指南可以被采用。

这些包括鼓励家长参与、提供足够的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为家长提供关于奖学金和职业发展的信息等。

结论:在本文中,我们综述了当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定义、分类、作用、障碍和成功指南。

近年来,随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受到重视,人们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不断深入。

我们相信,未来随着家长、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数量都将得到提高,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

篇二:教育类文献综述——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学生自主学习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最新文献综述的摘要范文

最新文献综述的摘要范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下面一起来看看文献综述的摘要范文是怎样的吧。

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的撰写要求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它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撰写和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掌握这门写作技能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只有依照文献综述的基本特点,重新建构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的理论体系,才能撰写出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语言简练的文献综述,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为此,根据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笔者提出了撰写文献综述的若干要求。

但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问题:第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某一主题 (或内容) 进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对于某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是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第三,对于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即是回答“相关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的问题。

第四,该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贡献或效果?后世对该研究做出了何种评价?回答“研究怎么样”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是构思文献综述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么这篇文献综述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形成了。

但是还要注意以下的若干原则,才能写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文献综述。

(一)选文献的“三最”原则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收集和选用文献是前提。

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出选用文献时的“三最”原则,即“最权威、最经典和最新的”原则。

“最权威”是指当下某个研究领域内最有影响力和最知名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教授的著作、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资料,主要是学术论文;“最经典”是指在中外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那些经历了历史和社会的检验的世界名著等,主要是书籍;“最新的”是指近几年来 (一般默认为 5 年) 发表的各种文章,而“最新的”资讯主要体现在报纸上,因为报纸信息更换速度和信息承载量都比较大,每日都在更新。

下面以撰写“高等教育学”专业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为例,“最经典”的文献就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的12本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学名著丛书,比如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①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②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③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④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献综述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献综述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本篇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现状、新情况、主要表现等方面,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趋势一、概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现状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素质应该说是好的。

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祖国非常热爱,对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高度认同,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无论是眼界、理念,还是思想,他们都比过去时代的青年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我们应该坚持用先进青年的事迹作为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和激励青年,号召广大青年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新情况、新问题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关注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第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认同竞争,期望创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效益意识等,大学生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

第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一些学生希望通过网络来听到更多方面的声音,并自信能够对信息真伪作出判断;不少学生把网络作为在校园中发表言论、交流感情的最主要场所,从网络开始流行的一些词汇现在已成了不少学生的口头禅。

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第三,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独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不强,进入大学以后,竞争环境更为激烈,一时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The
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评价

Re衄je,&MaSon,(2010). GureU,Kuo,&walker,(2010). Hatzipallagos,(2012a).
Trillo,&Dorninguez,(2011).

学 法

学习模式

DemlaIlIl,&Farrow,(2013). Pond,(2014).
‘‘open educat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 资源搜索/ 技
术 工 具 系统/平台

Piedra,c11icaiza,L叩ez,&Tovar caro,(201 4).
Vhdoiu,Cons诅ndnescu,&Moise,(2013). Abeywardena’Chm,&Tham,(201 3).

ware”,以主题的方式检索。检索到相关的文献共252条
(2014年9月1日数据)。
&Cllicai∞,(2014).
Piedra, Chjcaiza, Lopez, Tovar,
&M矧jIlez—
Bonas口e,(2012).
另外,通过访问En百neering Village,选择CoⅡlpendex 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open

practice”和‘‘opencourseware”,以‘‘subject/
Little,Fergusoll'&Ruger,(2012).
Shelto玛Du岱A
Tide/Abstract”的方式检索。检索到相关的文献共67条 (2014年9月1日数据)。 中文文献从中国知网、检索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 来源期刊,以“开放教育资源”为检索词,检索到相关文 献164条(2014年9月1日数据)。 2.文献选取标准 本文在文献选取时主要围绕自主学习框架下的资 源内容、教学法、技术工具,以及组织与管理等四个方面 进行,只选取那些在自主学习框架下的研究文献。对于 同一个主题涉及大量文献的情况。综合考虑文献的引用 和共引情况,以及是否出自有影响的机构和作者等方面 的情况进行筛选,最终选取的重点分析文献内容如表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教育文献综述(一)自我教育的概念形成与发展1、国外自我教育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目前,关于自我教育的定义,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

自我教育本质就是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把握、认识、完善和超越的过程。

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和反思伴随着人类文明而来。

早在公元前2000年,印度的宗教文献中就有关于自我意识萌芽的记载;到了苏格拉底时代,“认识自己”逐渐演变为人类的独立宣言,标志着人类对自我的自觉认识;而人类对自我的真正研究,始于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笛卡尔①最先提出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同时也提出了“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

从此,人的“自我”之谜从此被哲学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们以各种比喻的方式揭开。

从古至今,国外学者对自我教育的理论有很多的阐述,教育思潮派别林立,理论纷呈,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存在主义的自我教育。

他们认为教育是以个人的“自我完成”为目标,个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即是创造自我,完成自我,每个人最好的老师就是自己,认为自我教育是最实际的教育,道德标准要自由选择,因其自我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生主体论的极端发展,过分强调对“自我”的关注,充满了个人主义,最后走向否定教师、否定教学、取消学校的极端。

第二,人本主义自我教育。

它的核心观点是自我实1笛卡尔.17世纪法国哲学家,科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莫基人之一,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现,主张教育是每一个人的自我教育,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做自我选择的淘汰工作,个体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个性的人;认为人的存在价值和自我实现是教育的新起点,教育就是要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教育的最高宗旨就是自我实现。

第三,现代合理性自我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指出:“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认为在对个体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个人教育离开自我教育是难以想象的。

苏霍姆林斯基把自我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地位上。

他认为自我教育是学生以接受课外活动的教育为主,以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内部需求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的作用,外在条件只能是辅助,教师、教育者的激发和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要想使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必须坚持自我教育。

2、国内自我教育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对于自我教育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

孔子是提出人生系统论的第一人,有一套独到的道德体系和道德修养的方法。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自述的进德修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他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符合自己既定标准的过程。

在自我修养的方法曾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出立志和力行的重要性。

孟子1提出了性善论,指出“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也就是说人性之中具备了一切道德的要素和可能,只要反身而诚,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就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大学》和((中庸》,总结了前期儒家的思想,对自我教育问题的论述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庸》把“诚”看成道德行为的根本,提出了“慎独”的修养方法。

“孟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从小节、点滴来培养人的品德修养。

在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最需要而最忽略的是启发自觉,应该探讨最合理最有效之新教育原理与方法,促进青少年自觉性的启发、创造力的培养、教育的普及、生活否认提高,并提出了“集体主义的自我教育”思想。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不教育!”不教育不是放弃教育,而是通过自我教育达到非被动教育的状态。

他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认为德育不仅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活动、是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活动;学生终究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一定要使学生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在我国最早系统地论述自我教育理论的是周锡玉,从教育发展的必然进程中全面论述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方式方法,提出了“自我教育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的著名论断。

近年来,自我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界学者地重视,但遗憾的是对自我教育的概念问题,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界定。

绝大多数学者对此概念的定义仍局限于心理学的范畴,也有相当多的学者从德育的范畴来解释自我教育的概念。

如:朱智贤把自我教育定。

义为“个人主动地提出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的过程。

它是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是在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顾明远认为,“自我教育指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发展自己的道德活动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意识,使良好的品质日臻完善,使不良的品质得到克服”。

二.自我教育特征:张耀灿、陈万柏,认为自我教育的特点是自觉性和主动性。

(2001年)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冯春芳在《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义及特征分析》一文中认为自我教育的特征是:主体性、自控性、内向性、社会性和终身性。

(前沿,2004(3))祖嘉合认为自我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地位由常规模式中的客体地位向主体地位转化;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由外在教育向内在疏导教育转化;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社会规定转化为自我设定。

(2004)白雪涛认为自我教育的特征有以下四个部分:主客体的统一性,他律、自律的统一性,选择的自主性,内化的主动性。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三.自我教育的具体方式一般学者为自我教育分为群体(集体)的自我教育和个人的自我教育。

群体自我教育一般学者都认为包括集体讨论,参观调查,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学习,开展竞赛等等,而个人的自我教育则因侧重点不一样,则有些差别。

祖嘉合认为自我教育包括两种方式,集体的自我教育和个人的自我教育,集体的自我教育包含集体讨论,参观调查,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学习,开展竞赛等等。

而个人的自我教育则包含自我管理,自我修养,自我批评,自我鉴定等。

一些学者认为个人自我教育包含:自我修养,自我总结、自我鉴定、自我改造等形式。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有学者认为个体自我教育包含:自我管理、自我修养、自我批评、自我鉴定等。

(罗洪铁,2002)班华认为自我教育法包括自我认识的方法,自我体验的方法,自我控制的方法。

(2001)四、自我教育在当代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概况学者们因为研究自我教育的切入点不同,提出的具体途径也有一定差别,有学者认为应该从营造社会教育环境,激发自我教育需要,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培养自我教育习惯几个方面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孙其昂,2004)有学者认为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意识地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从中培养综合能力。

(张耀灿、陈万柏,1999)一些学者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孙明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价值和途径》一文中指出:第一,加强两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建设,保障自我教育的集体条件。

第二,将自我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探索“隐形教育”途径。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良好氛围。

(2005(1))刘春雁在《关于当代大学自我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应该:第一,组织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第二,加强学生集体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自我调试方法。

第四,加强理论教育,掌握自我反思武器。

(2005(3))综观以上观点,大自我教育的理论阐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本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从一定角度和一些层面上来说的,因此也存在一些不足指出:1、关于自我教育的文章很多,但是具体、全面的阐述自我教育机制的文章并不多,尤其是对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的研究,在深度、广度上也没有达到相应的理论深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2、关于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的基本理论研究也非常薄弱,很少有学者涉及它的内涵、构成要素、意义等方面。

3、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的有效整合,研究者寥寥无几,这就为我们进行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1】仁川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2】魏贤超.道德心理学与道德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了杨小微.现代教育理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4】张龙光.现代德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李晶,刘霞.现代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黄希庭,郑涌.当代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8】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9】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1】川刘琦译评.论语【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1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4】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15】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6】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7】李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8】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9】冯正直.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周家华,王金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1】王立民译评.孟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22】夏延章译评.大学中庸今译【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