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地形、土壤。
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特别提醒](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水循环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带之一。
(√) 2.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中,气候是最活跃的要素。
(×) 3.湿润地区往往植被茂密,因此土壤肥沃。
(×) 4.大肆砍伐热带雨林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二、人地协调观——读图填空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东北森林变化
寒温 带针 叶林
净化 空气
浮尘、扬沙天 气增加
水旱灾害增加 沟谷纵横、风 化加速
温带 针阔 混交 林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涵养 水源
保持 水土
水土流失加剧
腐殖质减少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森林 面积 锐减
补充土 壤有机 质
多人 工林 或天 然次 生林
1.澳大利亚东北部近海分布着大片的生物 礁——大堡礁。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 —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 碳浓度增大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 环境具有( )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表现复杂性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如何演变来的?
汉代的黄土高原, 草肥水美、山青水秀。
今天的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要素组成: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自然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 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水土流失的例子:
水文变化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水 土 流 失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 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子:东北森林破坏导致了环境的整体 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水 生物 土壤
大气
岩石、地形
“相互联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洪水泛滥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面土层流失,土壤肥 力下降 植被覆盖率下降 地貌
土壤 植被 大气、水
统 一 演 化
起因
过程
气候干旱 结果
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要素统一变 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 成的。
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 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气候干旱 气候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
砍伐森林 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 气 候 变 暖 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 海 平 面 上 升
水
淹 没 沿 海 低 地
地貌
植 被
大 气
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 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水土流失 严重
地貌改变
土壤 肥力下降 植被覆盖率低 大气湿度降低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 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洪涝增多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地区各地理 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土壤变化:肥力下降 地貌变化:地表多沟谷,平坦高原呈现破碎状 植被变化:自然植被覆盖率降低, 气候变化:气候趋于干冷,降水变率增大 水文变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3)水土流失
【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第二节
(1)每一要素都作为 整体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例如,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 是其最突出的环境特征;海南岛是典型的热 带季风气候, 湿热 是其环境的突出特点。 其整体
性表现如下表:
(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答案
(2)C
(1)A—②
B—③
C—①
D—⑤
E—④
(3)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 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化学过程 的性质与强度。 ②间接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 岩石风化过程 、 外力地貌形
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 成和发育。
4.生物与土壤
互动·探究区
5.地形与土壤
第二节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 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互动·探究区
答案
第二节
(1)整体
(2)成土母质的粒度影响土壤质地,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直接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 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 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全国高中地理说课一等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试题设计思路:前呼后应,是本课引入视频的延伸)
据专家介绍,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安全的破坏性影响日益显现,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卡特雷特群岛上,已有1500位居民因海平面上升
而被迫迁移,成为全球首批气候变化难民。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岛
国以及孟加拉湾的数千万人也将无家可归。这些国家的很多人从来没
更让科学家忧虑的是, 青藏地区的生态破坏问题, 也将危及位于大河下游的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 •材料中体现了整体性的哪些表现? •换做是你,会不会买虫草呢?
挖 虫 草
植
水
土地荒漠化 沙源地
被
土
破
流
河流含沙量 下游河湖
坏
失
增大
泥沙淤积
影响西部气候 影响东部生态安全
东部发生 洪涝灾害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 表现三: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 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巩固和体验所学原理; 感受“生活中的地理”; 感受“地理之美,自然之美,科学之美”; 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价值观。
课堂小结:整体性的1-2-3-4-5
第四板块——随堂训练 课后探究
1、20xx年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召开, 会议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成果,留下更多的是失望和期待。请结合材料, 回答问题。
科学家考证,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所携带来的沙尘,经过 千百万年的沉积而形成的。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 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黄土高原的气候和森林类 型、春秋时期河流的水文 特征,从黄土高原的成因 说明气候与地貌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 1、物质和能量交换 2、产生新功能 3、统一的演化过程 二、地理要素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分析填空
• 按下列选项中反映的现象的成因关系,将 选项的字母填入下图适当的方框内。
E
G D A I B H F C
(二) 气候与土壤 (集体完成课本P73活动题第1、2小题)
(三)生物与土壤(集体完成课本P75活动题第1小题 ) (四)地形与土壤(集体完成课本P76活动题第2、3小题 )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1、成土母质的概念和形成
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 影响(阅读) (1)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1、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 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 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 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2、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 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 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 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 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 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 的土壤层也较薄。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 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 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 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 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 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所以,同水土流失现象作斗争,不仅成为改变黄土高原面貌的重要 措施,也是治理黄河的一个根本问题。
问题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后果
看看我的答案:
土壤肥力下降 黄土土质疏松 水 土 流 失 气候趋于干旱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植被覆盖率降低
华北夏季降水 集中且多暴雨
植被破坏严重
下游泥沙 量增加, 河床抬高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 或集中夏季(尤其是7月份),冬、春、秋三季干燥, 或,雨热同期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 取什么对策? (4)全年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易发生旱灾(或干 旱),尤其春季气温回升快而降水少,易发生春旱。低温 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
2、A处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 A、 地形的影响 C 、暖流的影响
√
B 、西风的影响 D 、飓风的影响
你能判断出这是哪个大洲吗?
下面是“沿16 °纬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 (1)A处自然带名称为 ,该地出现的这种自然带属于 ,该地出现的这种
地带性现象,B处自然带名称为 自然带属于 地带性现象。
雨林面积 不断减少
淹没沿海 低地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整体性”例证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了……
在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最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是世界 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也最典型的黄土地貌区,黄土土质疏松, 主要由较细粉砂颗粒组成,气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据史料记载:黄土高原在汉代时,一派草肥水美、山清水秀的景色。 但自唐代以后,由于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再加 上近代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的影响,就变成今天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 丘陵沟谷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同时,被冲走的土壤,顺着黄河的大小支流,带到下游,淤塞了河 道,造成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4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区域差异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1、列表比较法:地域分异规律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
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①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2、引导式教学法: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
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3、归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4、联系法:地理环境由气候、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和土壤六大要素所构成,其中气候是主导因素。
因此,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首先要抓住气候要素的特殊性,再结合具体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复习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要联系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候类型的基础知识,记忆对应的自然带和植被名称及相应的动物与土壤。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高中地理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编号:07主备人:刘家林审核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自学质疑: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哪些?如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那几个方面?3.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的现象。
每隔年发生一次,发生时会使秘鲁附近海区大量死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出现灾害。
4.青藏高原是与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它的形成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使和成为全球最强盛季风气候区。
还使中亚、西亚成为“”同时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对高原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5.地球圈层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和来实现的。
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
6.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通过输送大气中的来改变,因此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源。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传输给海洋。
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作用驱动水体运动,形成。
7.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势能交换与传输。
当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气压降低时,海面就会。
8.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通过、、作用体现明显,使物质不断迁移,形成碳循环、氧循环等。
9.碳循环不仅能满足的需要,还起到调节的作用。
10.喀斯特地貌的成因(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作用。
(2)形成条件①岩石种类:,如、②岩石特性:性、透水性③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数量及水的的强弱④水的流动性:取决于、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3)喀斯特地貌:包括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举例说明:总结桂林山水的成因:探究展示:1.如果热带雨林遭大量砍伐将会导致哪一系列后果?2、读课本“厄尔尼诺现象”的文字材料和相关插图,分析其中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1)阅读一、二自然段,联系“洋流与海洋渔场”知识,填出空格处的内容。
(2)排除地名因素,秘鲁渔场能在其他地区形成吗?为什么?这说明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表现?(3)阅读第三自然段,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将产生哪些连锁反应?这说明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表现?(4)阅读第四自然段和“厄尔尼诺与全球气候异常图(1982年)”,读出世界气候异常区及异常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 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 带,风化壳逐渐加厚。
(三)
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的来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
生物与土壤
程中最活跃的因
素,土壤肥力的
产生与生物作用
密切关联。
(四)
地形与土壤
地势升高 地 坡 度 陡坡 平地
水热变化
土壤垂直分异
说一说你 发现了什 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 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试着分析形成 这种规律的根 本原因?
水分 海陆位置不同
(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
距海 远近 不同
水分 差异
景观 差异
(基本因素)
自然带东西更替:又可称为从
沿海向内陆的更替
其表现形式是: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小记: 各纬度比较,纬度地带分异明显的 是高纬和低纬。干湿地带分异明显 的是中纬。
水 分
海陆 分布
海拔 高度
垂直分异规律 水热 (垂直地带性) 状况 地方性分异规 律(非地带性)
纬线延伸 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 0 纬度更替 洲沿20 E经线,自赤道 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 经线延伸 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 经度更替 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 的变化 等高线延伸 中低纬度的高山,如 从山麓到山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 顶更替 然带 比较普遍,如华北平 原、沙漠中的绿洲、 南美南端东西差异
下面哪座山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f: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其所在纬度 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P81活动 2(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 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 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中地理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中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标准解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本条“标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
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两方面的内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
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小到一个池塘、一块田地,大到全球,其地理环境都具有整体性,并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统:系统与其外部环境存在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期,该区域( B)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 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 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 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 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 到新。据此完成1~3题。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 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 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 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
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
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4.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此完成7~9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C.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B
D.丙、乙、甲、丁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 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
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 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 稳定。据此完成10~12题。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 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摘要: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用地理学家的习惯说法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界和土壤组成的。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的汇集在一起或是在空间的偶然结合,而是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形成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系统。
各自然地理要素也不是孤立的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那么自然地理环境是否具有整体性,还应该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内容、组成要素及发展过程来研究。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各组成要素、结构、功能1.自然地理环境1.1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象、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有机、静态和动态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根据其受人类社会的冲击和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人为环境。
天然环境指那些只受到人类间接影响而自然面貌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地理环境例如(极地、高山、荒漠等等)。
人为环境则指那些在人类影响下自然面貌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1.2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分为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靠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空气中物质的平衡。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1.3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物质、物质体系和能量组成的,主要组成成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主要分为三层,即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空气密度最大的为对流层,它集中了全部质量的80%,平均厚度在10~20千米,是天气变化最主要最复杂的一层,对人类活动和地球生物影响最大,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裸 成 成 原 露风化作用土苔藓类生物始 高等植物 熟 岩 母 土 土 石 质 壤 壤
肥土
退化
人类活动与土壤
盐碱化
不合理利用 水土流失 沙漠化 耕作 人 类 活 动 改 变 土 壤 土壤退化
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地势
坡度 坡向
气候和植被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阴坡
地势
温度 降水 湿度 陡坡
气候带 植被带
土壤 土壤浅薄
土壤深厚
地
侵蚀多
沉积多
坡度 形
平地 阳坡 坡向 阴坡 蒸发少,水分状况好
辐射多,温度高
(五)土壤与人类活动
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寒冷
气候
微生物分解慢 微生物分解快
化学与生物风化渐强
有机质积累 有机质含量少
高温多雨地区
暖湿
寒冷或干旱地区
有机残体渐多,风化壳渐厚
(二)气候与土壤
红壤的基本特 征是呈酸性, 肥力较低有机 质含量在2% 以下。原因是 分布在湿润和 高温的热带和 亚热带南部, 微生物活动旺 盛,有机质被 大量分解。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 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 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 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 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 缺乏,石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 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深居内 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 陆性气候。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
砍伐森林 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 海 平 面 上 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水文
生物
气候
Hale Waihona Puke 地貌土壤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 机整体
气 候 生 物
南方低山丘陵漫山茶树
土 壤 生 物
骆驼刺生长在碱性土壤
冲 积 扇
水 文 地 貌
三 峡
探究一:我国西北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分析
干旱
内流 河、湖 总 水文特征:多_____ 体 特 地貌特征:多__________ 风蚀、风积 地貌 征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协调一致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牵 一发而动全身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 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学以致用】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
气候 生物 地貌 水文
引发加强亚 洲季风 改变海陆分布和亚 欧大陆轮廓
雨热同期、物种最丰富、产量最高、 生态环境优越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正常年份,由于东南信风吹拂,赤道太平洋表层 上升流 强烈,带 海水向西流动,秘鲁沿岸海区________ 营养盐类, 浮游生物 来丰富的_________ _______繁盛,大量鱼群来 秘鲁 渔场 。渔场 此觅食,因而形成著名的_________ 气候 、______ 水文 、______ 生物 等地理要素相 的形成是______ 互作用的结果。
东亚南亚形成最强 盛的季风区
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 气流深入
青藏 高原 隆升
阻挡西伯利亚南下 气流
中亚、西亚形成 “干旱核心”
中亚、西亚粉尘东输 , 沉积形成高原
沙漠戈壁连绵,草原黄土横亘,森林湿 地限于沿海
黄土松散易冲蚀 ,黄河 泥沙易淤积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地理 环境 要素
大气 水 岩石 生物 土壤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的 物质循环
物质迁移 能量交换
整体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大气循环
生物循环
正是由于它们的存 在,才把地理环境 各组成成分融合成 自然综合体,构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表系统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图
大气圈
能量的交换与传输
生物圈 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自主学习】
地貌 、_____ 气候 、 1、自然地理环境由_____ 水文 、______ 生物 和______ 土壤 等要素组成。 ______ 联系 2、自然地理环各要素之间相互_______ 、 影响 相互_________ ,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物质运动 和_________ 能量交换 ,推 并不断进行_________ 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岩石圈
水圈
你能举例说明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吗?
【拓展提升】 读下面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
森林数种减 少 滥伐 森林
③
植树 造林
涵养水 源
⑦
⑧良性发展
调节 气候
①
④ 沙尘暴 生态失调
水旱灾害增 加
⑤
②
⑥
( 1)、将下列地理事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处: 反思? ① 土地沙化; ② 气候恶化; ③ 鸟类、兽类减少; ④ 生态失 调; ⑤ 通过对以上环境变化模式图分析,大家认为学习了 生物多样性增加; ⑥ 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⑦ 水旱灾 害减少; ⑧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整体性 ( 2 )、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 _________ 特征,森林、植被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何启示? 热带雨林 具有 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 _________ 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影响黄河下游地区 的自然地理环境
洪涝灾害频率增加
土壤盐渍化 抬高下游河床 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下降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
影响地表水系演化
砍伐森林 开垦坡地 过度放牧
植 被 破 坏
水土流失严重 光合作用减弱 沙尘暴盛行
水旱灾害增多 土壤贫瘠 空气质量下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统一变化过程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退 化
结论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 各要素 与环境_________ 总体特征 的协调一致。 _________
( )
草原 、荒漠 干 植被特征: ____植被为主 旱 有机质 含量少 土壤特征:发育差,______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 特征协调一致
我的面貌够狰 狞吧!知道我 是谁吗?
我乃厄尔尼诺神 像!你猜对了吗? 知道我为什么这 样可怕吗?我制 造了哪些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