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完整版(详细)
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组成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组成的内在关系和规律,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进行形态和机构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由于这类方法的测定常用到各种比较贵重、精密的分析仪器,故称为仪器分析。
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是、速度快、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的显著特点,常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痕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2.仪器分析的特点: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局限性:仪器装置复杂、相对误差较大3.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评,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4、灵敏度:仪器或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该变量,它受校正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的限制。
5.准确度:是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用误差或相对误差来描述,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6.空白信号:当试样中没有待测组分时,仪器产生的信号。
它是由试样的溶剂、基体材质及共存组分引起的干扰信号,具有恒定性,可以通过空白实验扣除。
7.本底信号:通常将没有试样时,仪器所产生的信号主要是由随机噪声产生的信号。
它是由仪器本身产生的,具有随机性,难以消除,但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等方法减小;、8.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有何异同:相同点:①都属于分析化学②任务相同: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点:①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②分析对象不同:化学分析是常量分析,而仪器分析是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衡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9.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类:①光分析法:分为非光谱分析法和光谱法两类。
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的,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衍射、干涉和偏振等性质的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分析法。
名词解释-仪器分析
适用范围有限
不同的仪器分析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样品或特定组分的测 定可能不适用。
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仪器分析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保 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高通量和高灵敏度仪器的发展
总结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的高通量和 高灵敏度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红外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样品中分子的结构和组成。紫外-可见光谱法则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紫 外-可见光的吸收和反射程度,来确定样品中分子的结构和组成。拉曼光谱法则是通过测量拉曼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 样品中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方法。根据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流、电压、电导等参数的 变化,可以确定样品中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位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分析法 等。
详细描述
高灵敏度仪器能够检测更低浓度的物质,有 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疾病,保护环境和食品 安全。高通量仪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 样本,提高分析效率,满足大规模筛查和个 性化医疗的需求。
微型化与便携式仪器的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仪器分析的微型化和便携化使得检测更为便捷,特别适用 于现场快速检测和移动医疗。
多技术联用仪器将电化学、光学、质谱等多种检测技术 集成在一个仪器中,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提高检 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仪器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指标 ,提供更全面的信息,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和跨学科 的研究领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样品中原 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 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原子发射光谱法 则是通过测量样品中原子发射出的光 子能量和数量,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 种类和含量。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doc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是一门研究测定物质的含量、结构及性质的科学。
它是由分析化学与仪器学结合起来的科学。
它是对物质的构成、含量及性质进行分析测定和确定的方法,也就是说,借助仪器和手段,通过物质本身的反应,检测物质的特征和各种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确定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目的。
仪器分析具有准确、快速、高效、可重复等特点。
它结合了传统的分析化学和仪器学的技术,能够检测出物质的特征,并且能够精确地测定出物质的含量。
仪器分析可以分为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等。
光谱分析是仪器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
它利用物质发出的不同波长的光,从而判断物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可以分为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X射线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等。
质谱分析是测定物质分子结构的另一种方法。
它利用质谱仪,将物质分成其原子的离子,并以质量分辨率的形式测定出物质的分子结构。
它分为电子质谱分析和离子质谱分析两类。
电化学分析是测定物质及其反应物的含量时使用的常用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从而测定出物质的含量。
它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因为它可以测定出低激活能量物质的含量。
核磁共振分析(NMR)是一种测定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在核磁场中对物质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分析,测定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它也可用于测定物质的含量。
仪器分析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含量、结构及性质的科学,它是由分析化学与仪器学结合起来的科学。
仪器分析具有准确、快速、高效、可重复等特点,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它是通过借助仪器和手段,结合传统的分析化学和仪器学技术,对物质进行分析测定和确定的方法,从而达到确定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目的。
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有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等。
《仪器分析》课件
汇报人:
样品保存: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如冷藏、冷冻、真空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 清洗、干燥、粉碎等
样品运输: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 的安全和完整性
实验准备: 仪器、试 剂、样品 等
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 规程进行 操作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 实验数据、 现象和结 果
实验分析: 对实验数 据进行分 析和解释
PART SIX
实验结果的图形表示: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等 实验结果的解释:如误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实验结果的应用:如预测、决策等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前提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关键 实验结果的重复性:确保实验结果的重复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基础 实验结果的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得出结论
声学原理:声波、声 速、声压等
电磁学原理:电磁场、 电磁波、电磁感应等
信号处理: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 换等
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数值计算:数值积分、数值微分等
优化算法:梯度下降法、牛顿法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分布、参数估 计等
线性代数:矩阵运算、向量空间等
PART FOUR
样品采集:选择合适的样品,确保 其代表性和完整性
食品农药残留检 测:检测食品中 的农药残留含量
药物成分分析:确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 药物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药物代谢研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研究药物与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环境监测:监测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 食品检测: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药物分析:分析药物成分、药效、副作用等 材料科学:分析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等
仪器分析完整版
仪器分析完整版仪器分析是一种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对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
这些仪器能够提供关于样品的化学、物理和结构性质的各种信息。
仪器分析通常用于以下领域: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品质量控制、材料研究等。
在仪器分析中,样品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包括前处理、仪器选型、样品制备、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首先是前处理。
前处理步骤旨在净化、浓缩或改变样品的性质,以适应后续分析的要求。
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萃取、浓缩、净化、分离和去除杂质等。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我们需要将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浓缩到一个可检测的范围,这通常需要使用萃取柱进行固相萃取。
接下来是仪器选型。
选择适合的仪器和设备对于成功进行仪器分析至关重要。
不同的仪器具有不同的分析功能和灵敏度。
常见的仪器包括质谱仪、光谱仪、色谱仪、电化学仪器等。
在选型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目标分析的物质、分析的目的和预算等因素。
然后是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是将样品转化为适合仪器或设备进行分析的形式。
不同的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制备方法。
例如,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通常需要对食品样品进行研磨、浸提、过滤、稀释等处理,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接下来是仪器操作。
在进行仪器分析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这包括仪器的启动、校准、样品进样和数据采集等步骤。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样品进样量准确,实验环境稳定等。
最后是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将仪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可理解和能够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形式。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校正、峰提取、定量计算、数据可视化等步骤。
常见的数据处理软件包括Excel、Origin、MATLAB等。
总之,仪器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它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来提供关于样品的化学、物理和结构性质的信息。
仪器分析需要经过前处理、仪器选型、样品制备、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等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操作和注意细节,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是指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检测和测量的方法。
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仪器分析方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常见仪器设备及其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仪器设备对物质的性质、成分、结构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测量。
这些仪器设备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通过这些仪器设备,可以对样品进行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从而获取样品的相关信息。
常见仪器设备及其应用领域。
光谱仪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分析的仪器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物质分析和检测。
色谱仪是一种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仪器设备。
它主要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成分分析和检测。
质谱仪是一种利用物质的质谱特性进行分析和检测的仪器设备。
它主要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
电化学分析仪是一种利用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检测的仪器设备。
它主要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电化学分析和检测。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方法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分析和检测。
二是远程化。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方法将实现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实现远程化分析和检测。
三是微型化。
随着纳米技术、微流控技术等的发展,仪器分析方法将更加微型化,实现微型化分析和检测。
四是多元化。
随着多元分析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方法将实现多元化分析和检测,获取更加全面的样品信息。
结语。
仪器分析方法作为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有所帮助。
仪器分析与总结
仪器分析与总结分析仪器与总结仪器分析是一种通过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测试和分析,获取精确数据和结果的方法。
其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室、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对仪器分析的原理、分类和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其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一、仪器分析的原理仪器分析的原理是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粒子束、声波等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仪器分析分为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和热分析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与仪器之间的响应信号,来推断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光学分析是利用光的吸收、散射、发射和干涉等现象对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化学分析是通过样品与电极之间的电荷转移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中常见的有电位滴定法、电位荧光法和电解析光波法。
质谱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电荷比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结构,其中常见的有质谱法和电离质谱法。
核磁共振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中核自旋的频率来分析样品的结构和性质,其中常见的有核磁共振光谱法和电子顺磁共振法。
热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性质,其中常见的有差示热分析法和热重分析法。
二、仪器分析的分类根据仪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仪器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的响应信号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定性分析常用于物质的鉴定和鉴别。
例如,通过光谱法可以确定物质的吸收或发射峰,从而判断物质的种类和结构。
定量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的响应信号来确定样品中成分的含量和浓度的方法。
定量分析常用于物质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例如,通过光度法可以测定物质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三、仪器分析的应用仪器分析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室、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其应用范围涉及医药、化工、冶金、环保、食品、农业等多个行业。
在医药领域,仪器分析可用于药物的研发、质量控制和药物代谢的研究等。
仪器分析及其方法
仪器分析及其方法仪器分析是指利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样品分析的科学技术领域。
它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具有高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药品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仪器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物质分离、物质识别与测定、物质结构研究等方面。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
一、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利用物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波长或频率下的吸收、发射、散射等光谱特性来进行分析。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等。
二、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电化学基本原理,通过物质与电极界面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电势等信号来进行分析。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极谱分析法、循环伏安法等。
三、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以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作用对物质进行分离与测定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
四、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质量与电荷比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和谱图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方法有质谱仪法、飞行时间质谱法、离子阱质谱法等。
五、核素分析法:核素分析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独特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核素分析方法有放射计数法、伽马射线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等。
六、电子显微镜分析法:电子显微镜分析法是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
七、光电分析法:光电分析法是利用光电效应测量电流或电压信号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光电分析方法有光电比色法、光电导比法、光电堆积法等。
这些仪器分析方法各具特点,可以根据不同样品的性质和需要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准确、灵敏,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推动了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进程。
仪器分析的概念
一.仪器分析的重要概念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1.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相比,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可降低。
(2)选择性好(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4)相对误差较大(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2.仪器分析的分类(1)光学分析法:基于电磁波作用于待测物质后产生的辐射信号或所引起的变化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可分为非光谱法和光谱法两类。
非光谱法不是以光的波长为特征信号,而是通过测量光的某些其他性质,如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变化建立起来的方法。
光谱法则是以光的发射、吸收、散射和荧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方法(2)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在溶液中和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的方法(3)色谱分析法:根据混合物的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吸附能力、分配系数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而建立起的分离分析方法二.光分析仪器基本组件用来研究吸收、发射或荧光的电磁辐射的强度和波长的关系的仪器叫作光谱仪或分光光度计。
这类仪器一般包括5个基本单元:光源、单色器、样品容器、检测器和读出器件1.光源:有连续光源和线光源等,一般连续光源主要用于分子吸收光谱法,线光源用于荧光、原子吸收和Raman光谱法。
对光源的要求:输出功率大(灵敏度高)、稳定(重现性好)长的使用寿命。
激光:强度高、方向性和单色性好。
2.单色器:将“复合光”分开为一系列“单一”波长的“单色光”的器件。
理想的100%的单色光是不可能达到的,实际上只能获得具有一定“纯度”的单色光,即该“单色光具有一定的宽度(有效带宽)。
有效带宽越小,分析灵敏度越高、选择性越好、线性相关性也越好。
单色器构成:入射(出射)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聚焦透镜。
3.吸收池:盛放试样的吸收池由光透明材料制成。
在紫外光区工作时,采用石英材料;可见光区,则用硅酸盐玻璃;红外光区,则可根据不同波长范围选用不同材料的晶体制成吸收池的窗口4.检测器:光谱仪的检测器是一个光学换能器.光电转换器是将光辐射转化为可以测量的电信号的器件。
几种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
分析仪器方法类型光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热分析法、分析仪器联用技术。
光谱1.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包括: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及记录系统。
2.红外光谱是基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
3.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只有当某波长光波的能量与物质的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差相等时,才发生物质对某光波的吸收,也就是说物质对光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4.红外光谱仪用能斯特灯与硅碳棒做光源。
5.在光谱法中,通常需要测定试样的光谱,根据其特征光谱的波长可以进行定性分析;而光谱的强度与物质含量有关,所以测量其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6.根据光谱产生的机理,光学光谱通常可分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
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钨丝灯,氢灯或氘灯做光源。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 V)朗博比尔定律-单色光成立,测定大部分无机和部分有机物。
紫外光源:氘灯,可见光源:钨丝灯定性描述:几组峰是几种物质,波长是物质种类原理:利用物质的分子或者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的分析,所依据的光谱是分子或者离子吸收入射光特定波长的光而产生的光谱。
操作步骤:打开电源-预热(一般30分钟)-设定波长-模式选择-调零(将蒸馏水倒入比色皿-透射比打开盖子调为0,盖上盖子为100.吸光度相反。
连续几次)-模式调为吸光度(A)-润洗-上样-测定。
思考题:1.试简述产生吸收光谱的原因。
解:分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能级,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就会发生相应的能级跃迁.同原子一样,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特征.记录分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程度与波长的关系就可以得到吸收光谱.2.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解:首先光源不同,紫外用氢灯或氘灯,而可见用钨灯,因为二者发出的光的波长范围不同.从单色器来说,如果用棱镜做单色器,则紫外必须使用石英棱镜,可见则石英棱镜或玻璃棱镜均可使用,而光栅则二者均可使用,这主要是由于玻璃能吸收紫外光的缘故.从吸收池来看,紫外只能使用石英吸收池,而可见则玻璃、石英均可使用,原因同上。
仪器分析的概念.
仪器分析的概念1.仪器分析的定义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的仪器设备,通过测定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的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相对含量的一门科学。
值得注意的是: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的本质区别并不是使用复杂、大型的仪器设备,而是测定的基本原理(参数)的不同。
化学分析法是依靠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其测定的关键步骤肯定涉及化学反应;而仪器分析是依靠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其测定的关键步骤一般不会涉及化学反应。
例如光学分析中的比色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比较溶液颜色深浅,来判断溶液浓度的分析方法,而比色法中的目视比色法,其测定过程仅仅用到了比色管这一简单玻璃仪器,但由于比色测定的参数,即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因此,目视比色法应属于仪器分析的范畴。
仪器分析的应用极为广泛,从分析对象上看,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物质;从分析任务上看,仪器分析是一种既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的分析方法。
定性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定量可以测定物质的相对含量。
2.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关系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学科的两个分支,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首先仪器分析以化学分析为基础,不能脱离化学分析而独立存在。
例如,仪器分析是一种相对分析法,需要纯物质或已知标准物质作为参照,而这些物质的获得要依靠化学分析法获得。
同时,在进行仪器分析之前的样品处理过程(如分离、富集、除杂等)也需要化学分析法来实施。
此外,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分析化学在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上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仪器分析技术,由于具有一系列化学分析不具备的优点,已经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仪器分析除了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外,还可用于结构、价态、状态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微量及超痕量分析等,因此,仪器分析法逐步取代化学分析法是必然的趋势,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两个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的分析对象一般是半微量(0.01-0.1g)、微量(0.1-10mg)、超微量(<0.1mg)组分的分析,灵敏度高;而化学分析一般是半微量(0.01-0.1g)、常量(>0.1g)组分的分析,准确度高。
仪器分析大致可以分为:电化学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质谱分析法、红外光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法等。
一、基本特点1、灵敏度高:大多数仪器分析法适用于微量、痕量分析。
例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某些元素的绝对灵敏度可达10^-14g。
2、取样量少:化学分析法需用10^-1~10^-4g;仪器分析试样常在10^-2~10^-8g。
3、在低浓度下的分析准确度较高:含量在10-5%~10-9%范围内的杂质测定,相对误差低达1%~10%。
4、快速:例如,发射光谱分析法在1min内可同时测定水中48个元素。
5、可进行无损分析:有时可在不破坏试样的情况下进行测定,适于考古、文物等特殊领域的分析。
有的方法还能进行表面或微区分析,或试样可回收。
6、能进行多信息或特殊功能的分析:有时可同时作定性、定量分析,有时可同时测定材料的组分比和原子的价态。
放射性分析法还可作痕量杂质分析。
7、专一性强:例如,用单晶X衍射仪可专测晶体结构;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可测指定离子的浓度等。
8、便于遥测、遥控、自动化:可作即时、在线分析控制生产过程、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
9、操作较简便:省去了繁多化学操作过程。
随自动化、程序化程度的提高操作将更趋于简化。
10、仪器设备较复杂,价格较昂贵。
二、分析方法1、色谱法色谱法也称层析法,基本上是分离方法。
1906年俄国М.С.茨维特将绿叶提取汁加在碳酸钙沉淀柱顶部,继用纯溶剂淋洗,从而分离了叶绿素。
名词解释-仪器分析
1.仪器分析: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以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由于这类分析方法需要比较复杂且特殊的仪器设备,故称之为仪器分析。
2.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3.标准曲线: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4.检出限: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低量(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5.内标法: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以及它们的色谱峰面积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6.发色团:含π键的不饱和基团,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n→π*、π→π*跃迁的基团。
7.助色团:含杂原子的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无吸收,但能使生色团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增大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8.红移: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做红移。
9.蓝移:向短波方向的移动叫做蓝移。
10.增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增大的效应称为增色效应。
11.减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为减色效应。
12.色谱法:一种重要的分离方法,混合物在流动相的携带下通过色谱柱与固定相发生作用按一定顺序分离出几种组分的方法。
13.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法14.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法15.梯度洗脱:在一个色谱分析周期内,不断改变流动相配比、极性、PH、离子强度,以达到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16.凝胶色谱:利用某些凝胶(固定相)对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组分所产生的阻滞作用不同而进行分离。
17.标准偏差:峰高0.607倍处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18.半峰宽Y1/2:峰高1/2处的色谱峰宽度。
19.分配平衡: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所达到的平衡叫做分配平衡。
20.程序升温: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由低温向高温作线性或非线性变化,以达到用最短时间获得最佳分离的目的。
21.共振线:原子收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其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现代仪器分析-仪器分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智能的分析。
02
仪器分析的分类
光学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原子对特定光的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 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
利用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 析的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通过测量原子或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中发出的 光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红外光谱法
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的方 法。
电化学分析法
能源与资源利用
对工业生产中的能源和资源利用进行监测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04
仪器分析的未来发展
高通量和高灵敏度仪器分析技术
高通量仪器分析技术
通过并行处理和自动化技术,提高分析速度和效率,适用于大规模样本检测和 筛选。
高灵敏度仪器分析技术
利用高灵敏度检测器,降低检测限,提高对微量和痕量成分的检测能力。
薄层色谱法
将固定相涂布在薄板上,通过 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析的方法 。
凝胶色谱法
利用凝胶作为固定相的色谱分 析方法。
质谱分析法
01
02
03
有机质谱法
利用电离源将有机分子电 离成离子,然后通过质谱 仪测量离子的质量-电荷比 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同位素质谱法
利用同位素作为标记物, 通过测量标记物的丰度来 进行分析的方法。
仪器分析的重要性
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数据
仪器分析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精确的实 验数据,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物质性 质和变化规律。
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
促进工业生产与发展
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 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仪器分析在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 的应用,保障了人类健康与安全。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1.仪器分析:是指通过测量物质是某些物理或者物理化学性质` 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含量级化学结构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的产生与生产实践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方法核心原理发现及相关技术产生等密切相关。
2.指示电极:指电极电位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或活度变化而改变的电极(φ与C有关)3.参比电极:电极电势已知、恒定,且与被测溶液组成无关,则称为参比电极(φ与C无关)4.标准曲线法: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以标准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的曲线。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发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进而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6.色谱法:根据混合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溶解,吸附和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来实现分离分析的一种方法。
7.色谱柱:气相色谱仪中起分离作用的是色谱柱,根据色谱柱内径长度可以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
8.程序升温:柱温按预定的加热速度,随时间做线性或非线性的增加。
9.分配比k: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
10.分配系数:在平衡状态下,组分在固定液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
11.保留时间:试样从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最高值所需的时间。
12.保留体积:保留时间与载气平均流速的乘积称为死体积。
13.调整保留时间: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称为调整保留时间。
14.调整保留体积:保留体积与死体积之差称为调整保留体积。
15.梯度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仪器分析及其方法
仪器分析及其方法仪器分析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仪器设备对待分析物进行分析或检测的一种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仪器分析的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提高,涉及的技术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一、常见仪器分析的方法1.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应用物质对光或其他电磁波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特性进行物质分析和定性分析的一种方法。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2.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通过测量或控制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电流、电势和电荷量等参数,对待测物质进行分析和检测的一种方法。
例如,电导法、电解析法、电位滴定法等。
3.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建立在物质成分在液相或气相中的分布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例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4.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利用质谱仪对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成分进行分离、检测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例如,质谱法、质谱联用法等。
5.核磁共振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法是通过对待测物质的核自旋粒子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进行分析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例如,核磁共振波谱法、核磁共振成像法等。
6.电子显微镜分析法:电子显微镜分析法是通过利用电子束对物质进行扫描或成像,再通过对物质电子散射、穿透等特性的分析来进行分析和检测的一种方法。
例如,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等。
7.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通过测定待测物质分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进行分析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例如,质谱法、质谱联用法等。
二、仪器分析的应用领域1.环境领域: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用于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2.生物医学领域:仪器分析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医疗诊断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生物芯片技术、核磁共振成像等。
3.食品安全领域:仪器分析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并确保食品的安全。
4.材料科学领域:仪器分析在材料科学研究和制备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用于材料成分分析和结构表征等。
仪器分析(完整版)
仪器分析(完整版)绪论⼀、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简答,必考题)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个重要部分,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基础的⼀类分析⽅法,它的显著特征是以仪器作为分析测量的主要⼿段。
1、灵敏度⾼,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更低。
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动化。
4、相对误差较⼤。
化学分析⼀般可⽤于常量和⾼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误差⼩于千分之⼏。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般为5%,不适⽤于常量和⾼含量成分分析。
5、需要价格⽐较昂贵的专⽤仪器。
⼆、仪器分析的分类光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谱分析法和其他仪器分析⽅法。
三、仪器分析法的概念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进⽽对待测物进⾏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及动态分析的⼀类测定⽅法。
四、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性能指标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检出限(浓度—相对检出限;质量—绝对检出限)五、选择分析⽅法的⼏种考虑仪器分析⽅法众多,对⼀个所要进⾏分析的对象,选择何种分析⽅法可从以下⼏个⽅⾯考虑:1.您所分析的物质是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合物结构剖析?2.您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求如何?3.您的样品量是多少?4.您样品中待测物浓度⼤⼩范围是多少?5.可能对待测物产⽣⼲扰的组份是什么?6.样品基体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如何?7.您有多少样品,要测定多少⽬标物?光谱分析法导论⼀、什么是光谱分析法以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引起原⼦、分⼦内部量⼦化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的发射、吸收、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学分析法,称为光谱分析法——通过各种光谱分析仪器来完成分析测定——光谱分析仪器基本组成部分:信号发⽣系统,⾊散系统,检测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概述14.2 HPLC仪器包括:高压输液装置;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辅助系统。
14.3 流动相和固定相简介14.4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各论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尺寸排阻色谱和亲和色谱HPLC基本组成部分(方框图)HPLC仪器包括:1.高压输液装置;2.进样系统;3.分离系统;4.检测系统;此外还配有梯度淋洗、自动进样和数据处理装置。
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HPLC分类HPLC流动相的作用14.3 HPLC流动相和固定相简介一、流动相与GC流动相不同,HPLC流动相为溶剂,它既有运载作用,又和固定相一样,参予对组分的竞争,因此溶剂的选择对分离十分重要。
理想的溶剂应有下列特性:1)对待测物具一定极性和选择性;2)使用UV检测器时,溶剂截止波长要小于测量波长(为什么?) ;使用折光率检测器,溶剂的折光率要与待测物的折光率有较大差别;3)高纯度。
否则基线不稳或产生杂峰,同时使截止波长增加;4)化学稳定性好;5)适宜的粘度。
粘度过高,柱压增加;过低,易产生气泡。
二、固定相载体由于各种HPLC分离方法的流动相均为液体,因此,HPLC通常是按照固定相载体或固定液的不同来分类的。
1. 按承受压力分2. 按孔隙深度分14.4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各论一、分配色谱1原理:根据各待测物在互不相溶的两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具不同的分配系数。
在色谱柱中,随着流动相的移动,这种分配平衡需进行多次,造成各待测物的迁移速率不同,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2.流动相:HPLC因此,根据流动相与固定相极性的差别程度,可将液液色谱分为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极性小的先流出,适于极性组分分离)和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极性大的先流出,适于非极性组分分离)。
3. 固定相原则上用于GC的固定相也可用于HPLC作固定相。
但HPLC固定液易流失,因此常用的只有几种,极性由高到低为:β,β’-氧二丙腈(ODPN)、聚乙二醇(PEG)、三甲撑二醇(TMG)、十八烷(C18)、角鲨烷(SQ)。
根据涂渍方法的不同,可将固定相分为机械涂渍型和化学键合型,后者应用更为广泛。
1)机械涂渍固定相:将固定液通过机械混合的方法涂渍到表面多孔型(0.5-1.5%涂布量)或全多孔型载体(5-10%涂布量)上形成的液液色谱固定相。
该种固定相最大的不足是固定液易流失、分离稳定性及重现性差,不适合梯度淋洗。
为减少固定液的流失,通常在柱前加一根很短的前置柱,该柱涂有与分析柱相同但有更高含量的固定液,使流动相进入分析柱之前,预先被固定液饱和。
2)化学键合固定相 化学键合固定相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分子键合在载体表面所形成的柱填充剂,具有稳定、流失小、适于梯度淋洗等特点。
这种固定相分离机理既不是简单的吸附,也不是单一的液液分配,而是二者兼而有之。
化学键合的表面覆盖度决定哪种机理起主要作用。
对多数键合相来说,以分配机理为主。
通常,化学键合相的载体主要是硅胶(表面有硅醇基):3). 正相和反相键合色谱法在HPLC 分析中,有时要在流动相中加入适量的盐(碳酸铵、四烷基铵盐)或酸,为什么?答:都是为防止峰形拖尾。
加入盐类是为了减少待测物与键合相表面的残留硅醇基作用;加入酸是抑制酸类待测物的离解,使其以游离酸在柱内分离。
正、反相色谱中极性和保留时间的关系反相键合色谱中,键合相碳链越长,分离效果越好。
(保留时间变长)二、离子交换色谱 (电荷越多、半径越小与树脂作用力越强,滞留时间越长)将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测定各类阴、阳离子的分离分析方法。
它既适于无机离子,也适于有机物分离,如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
1. 原理:利用不同离子对固定相的亲和能力(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实现分离。
待测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固定相上带电荷基团或游离离子发生可逆交换反应--+--++++++-=++-=+Cl X NR R X Cl NR R-:阴离子交换H M SO R MH SO R-:阳离子交换33-3-3对阳离子,滞留顺序为: Fe3+, Ba2+, Pb2+, Sr2+, Ca2+, Ni2+, Cd2+, Cu2+, Co2+, Zn2+, Mg2+, UO22+, Tl+, Ag+, Cs+, Rb+, K+, NH4+, Na+, H+, Li+对阴离子,滞留顺序为:柠檬酸根, SO42-, C2O42-, I-, HSO4-, NO3-, CrO42-, Br-, SCN-, Cl-, HCOO-, CH3COO-, OH-, F-思考:待测阳离子电荷越小、其水合离子的半径越大,则越先出峰?对吗?2. 固定相按离子交换剂类型分四种:按固定相制作方法可分为:多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包括微孔型和大孔型);表面多孔型(包括薄膜型)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键合型。
3. 流动相离子交换色谱流动相为盐类缓冲溶液(有一定pH和离子强度) ,通过改变pH、缓冲剂类型、离子强度、加入有机试剂和配位剂等条件来控制分配比k,改变交换剂的选择性,进而影响样品待测物的分离。
pH值:影响酸或碱的离解平衡,控制组分离子形式所占的分数。
当组分以分子形式存在时,则不被保留;离子分数越高,保留值越大。
常用的有柠檬酸盐、磷酸盐、甲酸盐、乙酸盐和氨水等。
离子强度I:对保留值的影响比pH更大。
组分保留值受流动相中盐类总浓度控制。
增加外加阴或阳离子将增加它们对—R+或—R-的竞争能力,使组分保留值减小。
加入不同种类的盐,可影响柱的选择性,因为不同物质对交换剂的亲和能力不同。
有机溶剂:外加有机溶剂通常减小组分的保留值。
其极性越小,保留值越小。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乙腈和二氧杂环已烷等。
配离子L:当大量L、组分X随流动相进入柱后,发生配位剂交换: RM-L+X RM-X+L 该法用于分离各种氨基酸或碱类。
思考:离子交换色谱法中,流动相常以无机盐的缓冲液为流动相。
请问缓冲液的pH值及离子强度对分离各有何影响?三、离子色谱离子色谱(IC)是70年代发展的新方法。
其分离原理与离子交换色谱原理一样,只是流出的各种离子用电导检测器检测。
但由于流动相都是强电解质,其电导率比待测离子约高2个数量级,这种强背景电导会完全掩盖待测离子信号。
为解决此问题,1975年Small提出,在离子交换柱之后,再串结一根抑制柱。
该柱装填与分离柱电荷完全相反的离子交换树脂。
通过分离柱后的样品再经过抑制柱,使具有高背景电导的流动相转变为低背景电导的流动相,从而可用电导检测器检测各种离子的含量。
例如:分析阳离子时,以无机酸为流动相,抑制柱为高容量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则发生下列反应:R+—OH + HCl(流动相)——R+—Cl- + H2OR+—OH + MCl(待测物) ——R+—Cl + M+OH-可见,不仅大量酸转化为低电导的水,而且待测离子转化为具有更大淌度的碱。
该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抑制柱要定期再生、谱峰在经过抑制柱后会展宽,降低分离度。
因此有人提出使用电导率很低的溶液(如苯甲酸盐稀溶液)作流动相。
思考:IC分离中,何为抑制柱?分析阴离子时,抑制柱中应填充何种离子交换树脂?四、离子对色谱法(IPC)离子对色谱主要用来分离强极性有机酸和有机碱。
1. 原理:将与待测物离子A、电荷相反的离子B(称为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入到流动相中,使待测离子与对离子形成离子对AB,该AB离子对与A离子或B离子的性质不同,即间接改变了待测离子的保留特性。
例如:固定相为非极性键合相,流动相为水溶液,于流动相中加入与待测离子A-有相反电荷的离子B+:由于离子对AB 具有疏水性,因而被非极性固定相提取。
其它待测离子A1,A2,A3……..因与B 离子间的成对能力不同,而形成不同疏水性的离子对,使得各待测物在柱内的保留值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思考:有一强极性有机酸混合物,若用离子对色谱法分离,请问在流动相中应加入阴离子还是阳离子来形成离子对?五、尺寸排阻色谱法尺寸排阻色谱又称凝胶(渗透)色谱,主要用于大分子的分子分离。
它是基于待测物分子的尺寸和形状不同来实现分离的。
1. 分离原理:固定相为化学惰性的多孔凝胶,它类似于分子筛,但孔径更大。
凝胶内有一定大小的空穴,分子体积大的待测物不能渗入孔穴中而被排阻,较早地被淋洗出来,中等的部分渗透,小分子则完全渗透,最后流出色谱柱。
即待测物分子按分子大小(分子量大小)先后从柱中流出。
2. 固定相3. 流动相的要求:能溶解样品且与凝胶相似(润湿凝胶)、粘度小(增加扩散速度)。
六、亲合色谱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特异亲合力进行选择性分离及纯化的方法。
分离原理:于载体表面先键合具有一般反应性能的环氧或联氨(称为间隔臂),然后再连接上配基,如酶、抗原或激素。
当含有复杂混合试样的流动相流经这种经固定化的配基时,其中具有亲合力特性的生物大分子与配基相互作用而被保留,无此作用的则被洗出;随后,改变流动相pH 或组成,再将被保留的大分子组分以纯品的形式洗脱出来。
特点:选择性过滤、纯化效果好。
高效液相色谱是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
按照固定相不同分为:液液分配色谱;液固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尺寸排阻色谱(凝胶渗透色谱)。
此外,还有亲和色谱、平板色谱(薄层色谱)等。
+-+-=+有机相水相水相B A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