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运动生理学的高校田径运动训练
田径运动技术的生理学原理
糖。
Company Logo
四、神经系统在田径运动技术练习中的工作特征
在田径运动中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
调节系统。
高水平的马拉松运动员为了取得优异成绩会以最经济最有效的动作方式去完成比
投掷和跳跃。
B、乳酸能系统
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再合成ATP
的能量系统。该系统是大约在1—2分钟内要求高能量输出的项目的物质基础。如跑
400m,其特点是,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不需要氧,产生导致疲
劳的物质乳酸。乳酸的积累会破坏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态,进而又会限制糖的无氧酵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与肌肉力量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关系,对肌肉力
量影响较大的分泌激素有生长激素,睾酮等。临床研究证明,生长激
素能促进肌肉蛋白的生成,增加萎缩肌肉的体积,改善肌肉的功能。
睾酮可以刺激肌肉摄取氨基酸,进而促进肌纤维的生长。
Company Logo
三、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对形成田径运动技术的影响作用
三、注意在田径运动技术形成中的作用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指向和集中,是一种心理状
态。在田径运动技术的学习中,不同运动项目集中注意的指向不一样。
(一)走、跑项目的运动技术与注意
竞走、各类跑的运动项目技术具有单调和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因此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解决当前主要任务上。例
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最大限度地发挥速度上;力量型的心理定向,是学习者在练
习中会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尽可能用力起跳的意向上;混合型的心理定向,是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对策
54作者简介:张茂泉(1978.12-),男,汉族,山西忻州人,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对策张茂泉 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摘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有利于健身的项目,属于传统体育锻炼项目,田径教学在高中教学中不断受到重视,田径项目具有运动性特征,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与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同时研究加强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体能训练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田径教学;体能训练;重要性;对策田径运动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体的各项机能素质,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改善与优化身体内部系统,是一项非常有益处的健身项目,具有深远价值。
高校田径教学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边缘化趋势明显,解决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在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可以考察学生的身体机能,同时体能训练有助于其他项目的学习,在田径运动项目中,体能训练占据中心位置,体能训练考察的是学生的训练速度以及训练耐力,田径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田径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养要求较高。
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以及预见性的训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体型,学生从基础训练转向专项训练会更加轻松,对田径项目的专项锻炼水准有很好提升作用,身体体型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1]。
通常情况下,所有田径项目的体能锻炼都是通过专项训练完成,学生为强身健体、稳定心神需要做好体能训练,逐渐提高身体素养。
竞技体育在发展进步,竞技体育的相关竞赛准则会检验学生的身体机能,还会测试学生的心理素养。
如果学生身体素养较好可以决定学生的心理储备能量,为提高学生心理素养,需要保证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另外需要保证学生体能训练的有效性。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各个阶段体能训练功效做考察工作。
全面提升学生的田径成绩,获得预计训练功效。
高师田径专项学生短跑训练论文
高师田径专项学生短跑训练探析摘要短跑是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项目,高等师范院校田径专项学生短跑训练首先应重视跑的技术规范化,并注重短跑训练所需要的各项身体素质。
具备跑的规范技术和良好身体素质,才能有效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短跑身体素质训练1技术训练的重要性1.1技术观念的更新动力来源是短跑技术的发展核心。
传统的短跑训练理论认为:在后支撑阶段腿部向后快速蹬伸的能力,是提高跑速的关键的生物力学因素。
快速有力的蹬伸作用的重要性在后蹬和加速阶段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研究表明,当短跑运动员接近最大速度时,随着送髋—这是下压大腿和脚扒地的反应动作,这种蹬伸的重要性在减小,在最大速度阶段,脚的扒地动作才是良好短跑技术的真正关键。
通过高速摄影技术分析发现:优秀的男子短跑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从起跑开始直到冲刺,膝关节始终不曾伸直,传统的后蹬用力被以腰为轴积极送髋、前脚掌积极扒地所取代成为跑动前进的动力来源。
优秀的女子短跑运动员在后程出现腿部用力蹬伸的现象,用以弥补力量的不足。
1.2在高等师范院校田径专项学生的短跑技术训练中,技术的改进一直是一个难题。
固有的技术规格、传统的认知观念、老一套的训练方法是制约短跑技术水平提高的障碍。
先进的技术难以被较低水平的学生运动员掌握。
我们认为,短跑训练应该以先进技术作为标尺,通过从技术理念的更新着手,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运动员的身体专项素质,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短跑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2.1身体素质训练是短跑训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应专项需要以及合理负荷的素质练习,充分提高田径专项学生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2.2提高身体素质水平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
2.3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田径专项学生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
3短跑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及手段:3.1速度训练发展速度训练时,在注重动作速率的同时,还要强调动作的协调性,放松能力的训练,把速度训练的内容融进力量练习及素质练习中,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充分调动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利用短距离反复跑、行进间计时跑、追逐跑及下坡跑等手段来发展绝对速度,并在练习中强调跑的动作协调性及防晒能力。
浅谈高中田径训练法中的运动生理学原理
浅谈高中田径训练法中的运动生理学原理——2017210028 王万吉我是在高二春季进入了高中的田径队训练,开始为体育高考作准备。
我是湖北考生,体育高考统招考试为四加一模式(100m、800m、二级蛙跳、铅球、五米三向折返跑、三角障碍跑)。
男生通常:100、800、二级蛙跳、铅球+五米三向折返跑。
女生则为:100、800、二级蛙跳、铅球+三角障碍跑。
田径队17个学生,学校的两名体育老师担任田径队的教练。
训练时间为下午五点——六点四十(下午自习课时间)。
耐力训练——“极点”与第二次呼吸我当时所在的高中,对艺体生这方面不是很支持,学校只看重文化成绩。
学校每年特招的体育生也是凤毛麟角,所以田径队的整体素质很差。
当时只有队长在初中时接受过田径投掷方面的训练。
而我初进队时,成绩并不想。
速度、力量均不及其他队员,但我的耐力总是最好。
现在想来,那时的耐力训练特别恐怖。
四百加八百这样一组一组的循环跑,大家都会有一个体会,在跑了一段时间之后,常常会感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肌肉无力,动作缓慢,精神低落,简直不愿再继续运动下去,有的因此而中断练习和比赛。
这种感受简直就是绝望。
经过研究证明,它完全是一种生理现象,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
“极点”产生的原因是开始跑的速度过快,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肌肉的需要,造成氧气供应不足,大量乳酸性代谢物堆积在血中,而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暂时失调,机能下降(呼吸太快、心跳太急、血压上升太高等)。
这些暂时失调的强烈刺激传入大脑皮质即引起动力定型的暂时紊乱,使运动中枢中抑制过程占优势。
而出现动作慢而无力不协调。
尽管每个队员都被耐力训练折磨的痛苦不堪,但是教练往往只给间隔很短的时间让给我们喘气(1min),喘气也只能慢慢散步,绝不允许坐下。
在大学学习了运动生理学之后,了解到在中长跑项目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产生“极点”现象的时候,应继续坚持运动下去。
只要适当减慢一些速度,有意识地加深呼吸,内脏器官活动就会加强,氧气供应增加,乳酸就会得到氧化,出汗时也会排出一些乳酸,血中乳酸含量就会减少,“极点”现象就会消失,运动能力就会增长起来,在运动生理学上被称为“第二次呼吸”状态。
从运动生理学和人体力学探讨田径训练模式
从运动生理学和人体力学探讨田径训练模式作者:翟光福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1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高科技已经在现代体育教学和多项运动训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促进了体育教学效果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从很大程度上改进了教学手段和训练方式。
单纯的依靠四肢发达和个人经验已经不再是田径训练模式的主要方法。
今后,随着运动生理学和人体力学相关研究的进展,必将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田径训练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人体力学田径训练田径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好坏,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除运动员主观因素以外,教练员的主导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教练员平时训练时,不能仅仅把自己的训练方案在运动员身上实施,还应有意识地把有关力学知识及原理贯穿于田径训练的始终,不仅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
若能这样,在田径训练中,运用力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是可以促进运动员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进而快速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的。
一、从运动生理学探讨田径训练模式田径训练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一训练模式,一种是组合训练模式。
组合训练模式是一种新提出的训练形式,其中考虑了多种训练因素,具有集合群的特点,在训练中其焦点是群,改变了以往将点作为训练焦点的单一训练模式。
运动员在训练中,如果有某个或者某两个点收到抑制,那么可以通过对其它点的促进来对其进行弥补[1]。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要积极避免在比赛中出现神经疲劳,从而防止运动员出现局部疲劳。
例如,刘翔在国际比赛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兴奋状态和良好的竞技状态就是正确的运用了组合训练的方式。
有研究者就单一训练和组合训练两者的优劣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了与单一训练模式相比,组合训练的优势更加突出。
通过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采用组合训练模式和单一训练模式在血乳酸(BLA)的变化程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组合训练模式的变化程度比单一训练模式大,并且组合力量和技术训练模式与单一力量和技术训练模式在力量练习部分的监测结果相比显示,前者的BLA 值明显低于后者,并且与单一技术训练课后的BLA值相比,组合训练课BLA值更低,由此可见采用组合训练模式时能够明显改善运动员的无氧工作条件和有氧工作条件。
田径运动技术形成的生理基础.
田径运动技术形成的生理基础2012-04-09论文导读:田径运动技术形成过程的生理基础是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有一定的规律,如泛化、分化、动力定型、自动化等;各种技术又是在复杂的条件反射中形成.因此,合理利用身体的反射规律,对学习、掌握技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田径运动技术形成过程的生理基础是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有一定的规律,如泛化、分化、动力定型、自动化等;各种技术又是在复杂的条件反射中形成.因此,合理利用身体的反射规律,对学习、掌握技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运动技术的动力定型田径运动技术和所有的体育运动一样,都是在复杂的条件反射活动中形成的.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技术时,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新技术的形成与原有的运动基础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掌握的运动技术数量越多,人的素质发展水平就越高,新的运动技术掌握的就越快.学习运动技术的生理学基础,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按一定程序交替出现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机制,从而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推铅球为例:学生先采取一定的预备动作,然后进行滑步形成最后用力姿势,继而推球.进行这一系列复杂的活动时,是由外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内感受器按一定的刺激依次传入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一定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体系,经过反复强化,就形成了铅球技术的动力定型.运动性动力定型不仅包括骨骼肌运动活动的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而且还包括着呼吸,血液循环和其他系统的活动.运动技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动力定型,是由主要部分和各个技术细节组成的,而细节是在主要部分的基础上逐渐积累起来的.如果不进行强化,中断一个时期以后(一年或者数年),运动技术的主要部分可以保持下来,而细节很快就会忘掉.所以教师在一个单元内教授一项技术时:第一要考虑事先控制学生不产生或者少产生错误动作;第二要考虑善于安排学习频度和学习与学习之间的间隔时间;第三反复次数应该超过形成动力定型以上的水平.形成运动技术的4个时相运动技术的学习、改进和提高是大脑皮层中兴奋与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关系上日趋准确的结果.根据巴甫洛夫的实验材料:运动技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相,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互相联系的不明显的四个时相.泛化时相它的生理特点是兴奋过程在大脑皮层中广泛扩散.学习新的运动技术时,都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这是各种感受器的刺激传入大脑中枢,由于缺乏内抑制在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内引起或显或隐的兴奋过程.在学习技术的第一个时相里,动作的各个部分呈现紧张状态,完成得不协调、不连贯,且有多余的动作.分化的时相通过反复练习,兴奋过程的扩散就受到了限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变得逐渐精确起来,条件反射随着专门化起来,运动技术渐趋于精确.也就是在教师的语言、示范的不断刺激下,初期扩散的兴奋受到抑制,多余动作可以得到改正.教师的语言刺激主要用于"强化"或者"不强化"的区别,即"对"或"不对"的区别.这样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作用下而产生了分化.学习运动技术的第二个时相里,通过分化,动作逐渐精确起来.但是,相互交替的兴奋和抑制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内抑制还比较缺乏,表现在动作上紧张而不会放松.动力定型在这一时相内兴奋和抑制过程以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中交替出现,动作做得更加精确,只有那些必要的肌肉群参加工作.这时动作变得连贯、协调而省力,运动技术得到巩固,达到这种程度可称为动力定型.运动技术自动化的生理机制学习技术达到第三时相的巩固程度还是相对的.内外环境如果发生比较显著的长期的变化时,还会使已学会的动作技术的某些部分产生消失.所以在达到第三个时相以后,还必须继续强化,使大脑皮层中的条件反射更为巩固,动作就可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且可以长期不忘.表现的特点是,做起动作来变成无意识了.当学生的新技术还未巩固时,则它只有在第二信号系统直接参与下,才能正确地完成.经过反复练习,条件反射巩固起来以后,动作技术自动化的成分就越来越多,而意识参与动作的成分就越来越少了.田径运动的各项技术是在复杂的条件反射中形成的,在各项技术中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反射活动.某些反射活动对于学习技术或者发挥技术效果作用很大.例如某项技术与姿势反射活动一致时,能促进技术合理化,从而发挥肌肉的最高效率;不一致时,效率则不佳.又如在互相诱导反射活动中,若能结合技术要求,参与意识诱导,则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成效.否则即使多年的刻苦训练,仍得不到提高.。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专门训练已经成为当今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趋势。
即使整个训练过程包括的内容、类别很多,比如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力量训练等,但所有的训练都要以专项为中心。
这也是当今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趋势。
运动训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练为战”,训赛一致是运动训练的永恒法则。
田径运动训练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素质水平,改进专项技术,通过专项技术在专项运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创造最高的专项运动速度,才能达到最高、最远和最快的目的,创造理想的专项运动成绩。
显然,专项运动成绩,取决于专项运动速度。
所以,必须根据影响专项运动速度的关键因素来确定和理解采用的手段与方式是否符合专门训练的要求。
刘翔的绝对速度比不过其他几个主要选手,但孙海平采取了专项训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和一般身体训练齐头并进的方式组织训练,所以刘翔的综合水平好,各种素质和水平的优化组合特别好,所以他能胜出。
通过对刘翔训练资料的整理发现,除了准备活动,刘翔在训练中从没有跑过120m 以上的训练内容,而且每周的跑量也只有2000m 多。
试想,如果没有紧密结合专项的训练,这样的训练量怎么能获得如此优异的运动成绩。
能够说全面的专门训练是刘翔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刘翔的周训练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专项训练;第二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第三是与专项密切相关的一般身体训练。
专项训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
一、运动选材在体育界中,尤其是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选材是获得好的比赛的重要缓解,教练员在运动员的招生上,以及运动员的运动天赋上,都必须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成功的招生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保障,也是运动员在国家训练上的重点和延续。
所以运动员在选材的过程中,对运动员在以后的训练管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是运动员在以后的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
1、在对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了解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运动员个体特性。
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及提升策略
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及提升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田径体能训练作为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培养运动员的基本训练项目之一,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和发展,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体能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意志品质。
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及提升策略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大学田径队的训练中,如何设定合理的训练目标、选择科学有效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评估训练效果,并制定有效的提升策略,都是关键问题。
只有通过系统、科学、规范的训练,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发展目标。
随着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要求也日益严苛,不断探索和改进训练方法和策略,成为提高训练效果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关键。
1.2 研究目的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促进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在田径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比赛心态,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技能力。
通过对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研究,可以了解学生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制定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也可以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运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目的,可以为推动体育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整体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和发展,高校田径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升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律能力。
通过高校田径体能训练,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各个方面的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提高他们在田径项目中的表现和竞技水平。
运动生理学在体育专项训练中的应用
运动生理学在体育专项训练中的应用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学变化的学科,对于体育专项训练的科学制定和教练员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运动生理学在体育专项训练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首先,在短跑和跳高等体育专项中,运动生理学可以用来确定合适的锻炼强度和训练时间。
短跑和跳高需要运动员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力量和速度,因此运动员需要进行高强度、短时间的训练。
这些训练会导致运动员体内产生大量乳酸,从而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因此,教练员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历史,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以免过度训练导致乳酸堆积和疲劳。
其次,在马拉松等长跑项目中,运动生理学的应用更为明显。
训练时需要考虑到身体的能量供应和运动后的身体恢复。
其中,有氧运动是长跑项目中最重要的部分,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肌肉耐力。
在有氧运动训练时,教练员需要制定适当的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此外,在球类运动比赛中,运动生理学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足球场上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重复高强度运动。
此时,教练员需要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快速反应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跳舞、高强度训练以及各种球类运动来训练心肺功能和提高反应能力。
此外,运动生理学还可以用来制定适当的饮食计划和睡眠规律,以确保运动员体内能量的充足和身体的及时恢复。
综上所述,运动生理学在体育专项训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教练员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指导运动员的训练。
同时,也需要注意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历史进行个性化的训练,以确保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对于高校径赛类运动员训练经验的思考
对于高校径赛类运动员训练经验的思考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经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不仅涉及到运动员个人的成绩和发展,也关系到学校的体育教育体系和运动文化的培养。
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经验应该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传统的训练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运动员的需求。
高校径赛类运动员训练应基于科学的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原理,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方法。
训练内容应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灵敏度训练以及体能训练。
同时运动员还需要学会使用科技手段对自己的训练进展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经验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
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特点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训练教练应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方法。
运动员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
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经验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单一的身体素质无法完全保证好成绩的取得。
高校径赛类运动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耐力、力量、速度、灵敏度以及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需要综合训练方法的运用,同时各项训练内容的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第四,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经验应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
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想法,但同时也需要学会主动管理自己的训练和比赛。
运动员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训练进展,及时调整自己的训练计划和方法。
而且在比赛中也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竞技状态和策略。
第五,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经验应注重赛事经验的积累和比赛策略的研究。
参加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的重要环节,但常常有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不稳定或者无法遇到实战问题。
高校径赛类运动员训练中应该注重比赛经验的积累,多参加各种比赛和赛事,熟悉比赛环境和比赛压力。
同时也要注重对比赛策略和战术的研究,根据比赛情况和对手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
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经验应该注重科学性、个性化、综合素质、自我管理和赛事经验积累。
加强学校田径训练之我见
加强学校田径训练之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田径运动作为一项健康有益的运动方式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
对于学校来说,加强田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竞争意识。
本文就从学校田径训练的重要性、训练的方法、细节上一一阐述我的观点。
一、学校田径训练的重要性田径运动是一项全面性很强的运动。
因为它既考验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也考验其协调性、技巧性和兴趣爱好。
而学校田径训练正是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身体素质培养的好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减少肥胖等身体问题的发生,达到长期坚持锻炼的效果。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田径训练方法分析1.制定训练计划首先,在开展田径训练前,学校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以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比如小学生主要进行的是基础训练,而中学生则需要进行针对性强的分项训练、提高训练等。
2.培养兴趣其次,在训练过程中,学校也应该尽量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让他们认识到田径运动的魅力和趣味性,因为只有真正对这项运动有兴趣,才能够长期坚持,并不断提高水平。
3.适度强化训练再次,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一定要适度强化训练,强化对学生的训练力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赛场上有更好的发挥和表现。
4.注意科学性最后,需要注意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每个训练集中需要有适当的休息时间,训练只有科学合理,学生才能够达到预期训练效果。
三、学校田径训练的细节1.注意保护急需者的安全在训练场地的选址上,应该选取平坦、干燥且安全的地点,防止学生一个不小心受伤,因此,学校在开展学生田径训练时,必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
2.根据不同的情况轮换训练机会应当轮换,每位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参加田径训练。
平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轮换,防止人数过多,脏乱差的现象发生,同时可以保证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均衡提高。
简析高校田径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要点
简析高校田径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要点1. 引言1.1 高校田径训练的重要性高校田径训练是培养优秀田径运动员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田径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体能训练是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
高校田径训练中的体能训练,旨在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计划,全面提高运动员的机体适应能力和运动水平,为他们在竞技场上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在比赛中的持续能力、爆发力和抗压能力。
高校田径训练中对体能的训练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才能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全力发挥,取得出色成绩。
体能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灵敏度等多方面素质,使其在比赛中更具优势。
高校田径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重视并且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2. 正文2.1 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是高校田径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教练需要考虑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能水平、训练经历等因素。
教练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指比赛季节的主要目标,比如参加全国大学生田径比赛并取得好成绩;短期目标则是指在训练周期内逐步提高体能水平,为实现长期目标奠定基础。
教练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强项和弱项设计训练内容。
不同项目对体能要求不同,比如短跑和长跑对心肺耐力的要求有所不同,跳高和跳远对爆发力和核心稳定性的要求也不同。
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教练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让每位运动员在自己的强项上得到更多锻炼,同时加强弱项的训练。
教练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计划。
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练不能一成不变地执行原定计划。
随着训练的进行,教练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表现和身体条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确保训练的效果最大化。
对于高校径赛类运动员训练经验的思考
对于高校径赛类运动员训练经验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体育运动已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体育运动中,径赛类运动尤为重要,这类运动不仅考验着人们的身体素质,更需要运动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高校径赛类运动员是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学校的训练生活中,经历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对于高校径赛类运动员训练经验的思考。
在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中,专业的技能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的技能和技术,比如短跑需要爆发力和速度,而长跑则需要耐力和持久力。
训练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水平。
在技术方面,高校径赛类运动员需要不断地练习和修正自己的动作和姿势,以求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除了专业技能和技术,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中还需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比赛中,心理素质常常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运动员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不畏困难的勇气。
在训练中,教练和运动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比如鼓励和激励,让运动员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应对各种挑战和艰难。
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中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规律生活的培养。
径赛类运动不是孤立的个人项目,而是需要多人协作和配合的团队项目。
在训练中,运动员需要学会尊重教练和队友,与他人和睦相处,以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规律生活也是高校径赛类运动员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充沛的体能和精神状态,以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
在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中,专业技能和技术至关重要,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训练,高校径赛类运动员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
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为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让我们共同为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和发展努力奋斗,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展现青春活力和风采!。
以《运动生理学》为基础提高大学生体育专业学生田径成绩
2016年(第6卷)第20期学校体育学笔者在数年的训练中,接触最多的是“以量取胜”,这样的训练方法致使大批运动员伤病增多,疲乏厌倦,对训练丧失激情,处于迷茫。
文章对这类问题提出了大胆的猜测与想象,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根据生理运动规律、运动生理需求,进行选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科学训练、按摩和放松、膳食的安排、规律休息的整个训练周期的训练方案安排[1]。
1 前期准备训练阶段1.1 运动员选材(1)按照项目选择运动员:训练项目主要有100m跑、5000m 跑、400m栏、背越式跳高、铅球、5000m竞走,所以选择运动员更要注重运动员素质的全面性。
(2)按照身体生理形态选择运动员:径赛运动员多选用下肢较长,肌肉发达,上肢肌肉呈倒三角型的;而田赛需要适当的脂肪。
所以径赛多选用外胚性中胚型的,田赛多选用内胚性中胚型运动员。
(3)按照素质测试选择运动员:对运动员以100m跑、5000m跑、篮球、健美操测试评估选材。
(4)对研究对象要求:①意志力强,有恒心;②有充足时间,热爱体育运动,与研究者的思想一致。
1.2 器材准备(1)生理指标器材:秒表、最大摄氧量测试机。
(2)运动器材:栏架、铅球跑鞋、田径衫、背包、足球、篮球、软排、橡皮筋、软梯、栏架、起跑器、秒表、成绩记录册、签字笔、文件夹、口哨、沙袋、皮尺、场地等。
1.3 制定符合体育专业学生运动生理的训练计划(1)预计完成生理测试指标:①静态一分钟脉搏跳动次数;②最大摄氧量的数值测试。
(2)训练计划如下。
训练时间:周一到周六6:30~7:30,17:30~20:00。
训练地点:田径场、周边山地、公路。
训练内容:100m、5000m、背越式跳高、铅球、400m栏、5000m 竞走。
DOI:10.16655/ki.2095-2813.2016.20.089以《运动生理学》为基础提高大学生体育专业学生田径成绩①李大鹏 蒲维维 罗益竹 秦伟(遵义医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0)摘 要:该文是在研究田径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法采用运动生理学理论进行,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训练,依据成绩,总结出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巩固和提高田径成绩的训练方法;田径教练针对运动员用比较新颖的训练方法,让运动员能够打破常规“以量取胜”的训练方法,不再使用疲劳战术,不会让教练和运动员都感到身心疲惫,并且能让运动员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
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生理学特征分析
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生理学特征分析刘建民新泰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生理学特征,为广大田径教练指定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生理学力量素质是三大素质之一,要使田径运动员运动成绩持续地增长。
必须进行力量训练,因此力量训练是广大田径教练员比较关心的问题。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系统的力量训练能使田径运动员获益良多,它能使肌肉变得粗大、增加运动员的力量、增强爆发力、提高运动员和利用能量的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力量训练对阻止运动损伤有益;力量训练还有助于解决专业训练而造成的局部劳损这一难题;系统的力量训练还有助于对受伤部位的恢复。
本文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征,为广大教练员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借鉴。
了解一定的生理学知识,是力量训练的基石,为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指明了方向。
训练计划遵循生理学的有关原理,才能为运动员获得成功创造了最佳机会。
一、专项化原理专项化原理指运动员的训练要根据专项的特点安排训练,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因为任何的力量训练都有它的目的性。
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在训练之前决定发展什么特点的力量,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如何控制,然后组织实施训练计划。
反复地训练刺激达到动力定型的效果,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目的。
1.肌肉和动作。
力量训练是发展肌肉的动作与专项相衔接;例如大多数田径运动项目都涉及支撑运动,它们也许是双支撑运动(如链球)或者是单支撑运动(如短跑)。
知道这一点后,我们制定训练计划就要考虑项目的特点(例如单腿力量或是双腿力量。
我们知道在力量训练中主动肌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积极地参与活动(大多数投掷项目)上身的肌肉也许是通过摆臂来帮助运动或是帮助力量传递。
即使再专项化,力量训练只能是模仿专项技术,往往很难达到与专项一致化的程度,但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与专项相结合,例如:快速练习与短跑项目有相同的机制,因此经常被运用(如高抬腿,提踵)。
对于高校径赛类运动员训练经验的思考
对于高校径赛类运动员训练经验的思考
首先,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应该注意坚持规律的生活方式。
这就包括了严格控制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等。
在训练中,我们需要将体力和技术两个方面的训练
相结合。
如果只是单纯地把时间放在长跑上,那么对提高训练效果并没有多少帮助。
其次,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训练计划。
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有时候是非
常容易变化的,因此一个长期的训练计划可能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阶段。
所以,我们需要
通过和教练的沟通交流,及时调整计划,保持训练的效果。
最后,我认为,高校径赛类运动员必须要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
即便在教练不在的情
况下,我们也要坚持规律的训练,并且始终保持专注、认真地训练。
这种自我管理能力不
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心理素质,还可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训练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经验是一个漫长而不断积累的过程。
需要我
们在每一次训练中认真体会和总结经验,丰富自己在锻炼上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保证
训练效果的提高和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于运动生理学的高校田径运动训练
作者:朱爱华
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要运动生理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是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性科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水平在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基于运动生理学的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田径运动水平是一个高校体育实力强弱的重要体现,田径运动是其他运动项目产生和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对各种体育运动的开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那么,基于运动生理学的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开展会对运动员的田径水平有什么影响,这是高校田径运动队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高校田径训练
随着体育精神的传递,人们对体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国在世界上也成为了体育大国,田径运动是体育的根基,田径运动包含的项目非常多,随着教育改革的普遍实施,高校对体育可也非常的重视,不仅增加了资金投入,而且在师资的引进和人才的培养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
本文基于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和高校田径训练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提高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水平,旨在能够为高校的田径运动训练提供一些帮助。
一、运动生理学的解析
运动生理学与人体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等学科一样,是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基础[1]。
我们学习运动生理学主要是研究人体运动能力,探索人体运动的生理原理,得出科学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从而快速掌握先进运动技术理论指导田径训练。
同时研究体育运动促进人体机能发展的规律,并提出适合人体生理特点的科学训练内容和方法,为增强人民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服务。
二、“条件反射”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运动中一切运动技能的掌握,实际上是机体对条件做出的反射。
例如,在跳高动作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动作进行详细的讲解、简单地示范,使学生对动作产生初步印象和概念,老师再按顺序把预备姿势―助跑―起跳―过竿―落地等动作给学生示范2-3次,让学生模仿练习。
学生通过视觉判断助跑距离和过竿高度,同时感知起跳后身体腾空的方位,逐渐在练习中体会肌肉和关节活动幅度,使内脏活动的刺激等引起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经过反复训练,会使学生的感觉中枢与动觉细胞暂时发生联系,建立一系列条件反射,使学生学会和掌握跳高动作。
因此,把学过的运动生理学知识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充分运用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三、“极点”现象在中长跑项目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经常进行长跑锻炼的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在锻炼一段时间过后,常常会感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肌肉无力,动作缓慢,精神低落,简直不愿再继续运动下去,有的因此而中断练习和比赛[2]。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病理现象。
研究证明,这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中称之为“极点”。
“极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起跑的速度过快,内脏器官的代谢与肌肉运动不协调造成供氧不足,乳酸性代谢物在血中堆积,导致呼吸循环系统工作瞬间失调,出现动作缓慢无力的现象。
“极点”现象产生的时候,应放慢速度继续坚持运动下去,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内脏器官的活动就会增强,供氧量增加,乳酸就会得到氧化,“极点”现象也会逐渐消失,运动能力会随着极点的消失及时的增长起来,在运动生理学上被称为“第二次呼吸”状态。
在教学中将运动生理学知识融到运动训练中,让学生正确认识出现的“极点”现象,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高机体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为提高教学和训练效果服务。
四、“超量恢复”规律在田径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在田径教学和训练中人体中各组织的能量都在不断消耗。
但运动结束后物质能量又逐渐恢复到原始水平。
运动生理学把这种规律命名为“超量恢复”规律。
这种规律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与训练中,运动量与物质消耗成正比。
超量恢复的时间与超量恢复的效果也成正比。
据此规律,运动量训练一直是提高人体机能重要手段。
但是运动量训练必须在超量恢复后进行,不能进行超负荷运动,超负荷不仅会给人体带来极大的负担,而且运动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掌握超量恢复的有关知识对运动生理教学与训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五、“间歇训练法”在田径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各项运动训练之间有严格规定了休息时间[3]。
在体育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研究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心脏每一次跳动输出血液的数量都不是当前运动所需要的量,基本上达不到运动的需求。
而是在运动后的恢复期输出血液的数量才是最多的。
这就表明对心肌力量的有效训练主要在恢复期内,根据这一现象人们制定了田径训练的“间歇训练法”。
六、结束语:
以上三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运动生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的科学,而且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现代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体育教师、教练员如果能将掌握的运动生理学知识运用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运动成绩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在体育教学和训练比赛中还可以利用心电、呼吸、肌电等遥测仪器,将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大量的运用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为提高教学和训练效果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德生.运动生理学在田径训练中的运用[J].中国论文网.2013(03).
[2] 吴庆军.系统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运用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3(09).
[3] 程兵.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