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黏附分子

合集下载

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

哺乳类胚胎卵裂
神经板卷曲 形成神经管
钙粘素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在胚胎早期, 在胚胎早期,一特定细胞群所表达的钙粘素 类型随细胞的分化而发生着动态变化。 类型随细胞的分化而发生着动态变化。如在外 胚层中最早表达的是E-钙粘素 钙粘素。 胚层中最早表达的是 钙粘素。然而当位于下 面的中胚层诱导背侧外胚层形成神经组织时, 面的中胚层诱导背侧外胚层形成神经组织时, 被诱导组织中E-钙粘素的表达便消失 钙粘素的表达便消失, 被诱导组织中 钙粘素的表达便消失,而在神 经板中开始表达N-钙粘素 钙粘素。 经板中开始表达 钙粘素。即当子细胞群从祖 细胞层中分离分化出来时, 细胞层中分离分化出来时,原先表达的钙粘素 类型被丢失了,而开始表达一种新的钙粘素。 类型被丢失了,而开始表达一种新的钙粘素。 后者介导子细胞群细胞间的粘附和作用。 后者介导子细胞群细胞间的粘附和作用。
epithelial cells
non-epithelial cells
tight junctions actin adhesion belt (CADHERINS) desmosomes (CADHERINS) Gap junctions (connexins) hemidesm. (integrins) focal contacts (integrins)
钙粘素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钙粘素能抑制细胞迁移, 钙粘素能抑制细胞迁移,已发现很多种癌 抑制细胞迁移 组织中细胞表面的E-cad减少或消失,导 减少或消失, 组织中细胞表面的 减少或消失 致肿瘤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减弱或丧失, 致肿瘤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减弱或丧失,使 肿瘤细胞容易从原发灶脱离而发生转移。 肿瘤细胞容易从原发灶脱离而发生转移。 因而有人将E-cad视为转移抑制分子。 视为转移抑制分子。 因而有人将 视为转移抑制分子

zh CD+粘附分子

zh CD+粘附分子

• CD2又名绵羊红细胞受体(SRBC-R)
---CD2与绵羊红细胞表面的CD58类似物结合形成 花环,称为E花环
⑤CD40L(CD154)
•属于TNF超家族成员 •主要表达在活化CD4+T细胞及部分CD8+T
细胞表面 •与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能为B细胞活 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第二信号)
参与B细胞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
2.CD功能分类
参与T细胞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 参与B细胞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 属于CD分子的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参与T细胞识别与活化有关的CD分子


④ ②
配体
︱ CD2 ︱ LFA-3 ︱ MHC-Ⅱ ︱ MHC-Ⅰ ︱ B7 ︱ CD40

* CD152(CTLA-4)也与配体B7结合,却发挥抑制作用
EGF结构域 CCP结构域
•有L、P和E选择素三个成员,主要 识别一些寡糖基团(唾液酸化的路易 斯寡糖或类似结构的分子) •主要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 起始粘附(滚动)、向炎症部位游走, 介导某些淋巴细胞亚群的归巢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配体是:IgSF分子或整合素分子
LFA-2(CD2) ---LFA3-(CD58) CD4/CD8---MHC Ⅱ/Ⅰ ICAM-1(CD54) ICAM-2(CD102) ICAM-3(CD50) ---LFA-1
---指不同谱系白细胞 (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 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 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多为跨膜蛋白或糖蛋白
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 原称为CD,以代替分化抗原以往命名 • CD分子是位于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 • 通常单克隆抗体及其识别的相应抗原用同一CD序号

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
5)细菌、病毒等:HIV(RGD); 鼻病毒,疟原虫 (通过气道上皮和红细胞表面ICAM-1)。
细胞粘附分子与细胞骨架的联系及信 号转导
已证明多种粘附分子的胞内区通过肌动蛋白结合 蛋白(actin binding protein,ABP)与肌动蛋白组 成的细肌丝相连。这种结合不仅加强了粘附的力度, 还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
2.功能
1)表达同种钙粘素的细胞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对胚胎发育 和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将小鼠E-、N-、P-cadherin的cDNA分别转染到 不表达cadherin的细胞中去,然后混合培养,则表达 同 种 cadherin 的 细 胞 彼 此 粘 附 , 而 表 达 不 同 种 cadherin的细胞则不能形成集落。
已知多种信号转导蛋白,如酪氨酸蛋白激酶
(PTK)、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等通过对粘附
分子胞内区和与其结合的ABP可逆磷酸化反应,调节
肌动蛋白依赖的多种细胞功能(粘附、变形和运动)
细胞粘附分子的调节
粘附分子在胚胎发育期、免疫炎症反应以及肿瘤 转移过程中有严格的时相性表达,受到胞外信号,包 括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等因素的调 节。这些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能激活多 条信号转导通路,在这些通路中激活的PTK等可使粘 附分子胞内区磷酸化进而激活多条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导致细胞骨架重组,造成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细胞的 增生、分化、凋亡等改变。
RGD序列。含有RGD序列的合成肽可抑制整合素与
细胞外基质的结合,从而阻断由整合素介导的血小板 聚集、感染、炎症、肿瘤转移等过程。 2)同种或者异种粘附分子的胞外区
Hale Waihona Puke 3)细胞表面的寡糖4)血浆中的可溶性蛋白:纤维蛋白原表面有多个RGD 序列,可作为连接分子介导血小板之间的粘附反应。 另外细胞表面的CAM通过与一个可溶性的多价分子结 合介导细胞之间的粘附,是细胞间粘附的又一方式。

《CD分子和粘附分子》课件

《CD分子和粘附分子》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
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结构和功 能关系,探索其在免疫应答、肿瘤发生 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同时,研究这些分 子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表达和调 控机制,以期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 策略。
VS
重点领域
单细胞分析、基因编辑技术、药物筛选与 设计、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等。
展望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未来发展
•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望更深入地揭示这些 分子的作用机制和调控网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理论 支持。在应用方面,基于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药物研发和临床 试验将取得更多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同时,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研究将更加 精准和个性化,有望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
CD分子和粘附分子
目录
• CD分子简介 • 粘附分子简介 • 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关系 • 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医学应用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CD分子简介
CD分子定义
CD分子即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一类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表达于白细胞表面 的标记物。它们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 用、信号转导和细胞功能的调节。
THANK YOU
这些过程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 的深入,CD分子与粘附分子 的相互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对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药 物研发已成为免疫治疗领域
的研究热点。
目前已有一些药物通过调节 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相互作 用,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和
肿瘤。
04

细胞粘附分子的定义

细胞粘附分子的定义

细胞粘附分子的定义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是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

细胞粘附指细胞间的粘附,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

而信息交流的可溶递质称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

CAM是一类独立的分子结构,是通过识别与其粘附的特异性受体而发生相互间的粘附现象。

组成细胞粘附分子都是跨膜糖蛋白,分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①胞外区,肽链的N端部分,带有糖链,负责与配体的识别;②跨膜区,多为一次跨膜;③胞质区,肽链的C端部分,一般较小,或与质膜下的骨架成分直接相连,或与胞内的化学信号分子相连,以活化信号转导途径。

多数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依赖于二价阳离子,如Ca2+,Mg2+。

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机制有三种模式(图11-16):两相邻细胞表面的同种CAM分子间的相互识别与结合(亲同性粘附);两相邻细胞表面的不同种CAM分子间的相互识别与结合(亲异性粘附);两相邻细胞表面的相同CAM分子借细胞外的连接分子相互识别与结合。

分类钙粘素钙粘素(cadherin)属亲同性CAM,其作用依赖于Ca2+。

至今已鉴定出30种以上钙粘素,分布于不同的组织。

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域,其中4个同源,均含Ca2+结合部位。

决定钙粘素结合特异性的部位在靠N末端的一个结构域中,只要变更其中2个氨基酸残基即可使结合特异性由E-钙粘素转变为P-钙粘素。

钙粘素分子的胞质部分是最高度保守的区域,参与信号转导。

钙粘素通过不同的连接蛋白质与不同的细胞骨架成分相连,如E-钙粘素通过α-、β-、γ-连锁蛋白(catenin)以及粘着斑蛋白(vinculin)、锚蛋白、α辅肌动蛋白等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桥粒中的desmoglein及desmocollin则通过桥粒致密斑与中间纤维相连。

钙粘素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介导细胞连接,在成年脊椎动物,E-钙粘素是保持上皮细胞相互粘合的主要CAM,是粘合带的主要构成成分。

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

A
2
第一节 细胞黏附分子
一、细胞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是一大类膜蛋白,它们介导细胞与细胞、细 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某些血浆蛋白间的识别与结合, 并参与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在胚胎分化发育、正常 组织结构的维持、细胞的运动游走、免疫调节、炎症 反应、血栓形成、损伤修复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 重要作用。
A
3
(一)细胞黏附分子的结构、分类和配体
A
4
A
5
②可溶性黏附分子(sCAM):
黏附分子以溶解或循环形式存在于血清和其他体 液中,它们是黏附分子细胞外区脱落后形成的。其 数量变化和某些病理过程,如炎症、自身免疫性损 害、肿瘤转移等有关。可溶性黏附分子能与膜型相 应的黏附分子竞争结合配体,抑制由膜型黏附分子 介导的多种生理过程,参与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
目前已发现16种α亚基和β亚基,它们可相互结合形成20多种 整合素。α亚基和β亚基都有一个较大的球形的细胞外区、一 个跨膜区和一个较短的细胞内区。其细胞外区有3-4个2价阳 离子位点,α和β亚基的氨基末端共同组成配体结合区。胞浆 区通过踝蛋白、α-肌动蛋白以及与它们相连的黏附斑蛋白和 张力蛋白与骨架蛋白中的肌动蛋白细丝连接。β2亚基的酪氨 酸磷酸化可增强其与细胞内骨架蛋白的连接,导致该种黏附 分子的聚集,该过程称为整合素的活化。
A
8
(三)细胞粘附分子与细胞骨架的联系及信号转导
多种粘附分子的胞内区通过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ctin binding protein, ABP)与肌动蛋白组成的细肌丝相连。这种结合不仅加 强了粘附的力度,还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
①迄今已发现60多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BP),其中部分是细 胞粘附分子与肌动蛋白之间的连接成分。如介导钙依赖粘附素 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连环蛋白(catenin);介导整合素与肌动蛋 白结合的踝蛋白(talin)、粘附斑蛋白(vinculin)、锚蛋白(ankyrin) 以及与其结合的桩蛋白(paxillin)、张力蛋白(tensin)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生)归纳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生)归纳

第五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出血●出血:血液从血管腔到体外、体腔或组织间隙的过程。

病理性出血按照血液逸出的机制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破裂性出血:由心脏和血管破裂所致。

二、漏出性出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所致。

1、原因:血管壁损害、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

2、病变及后果:出现体腔积血、血凝块、血肿形成。

早期呈鲜红色,后期因红细胞降解形成含铁血黄素,而呈棕黄色。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

第二节充血充血: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异常增多称为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原因:生理、病理情况下,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或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细动脉扩张,动脉血流入组织造成。

2、类型:生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后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当压力突然解除示,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引起的充血)。

3、病变:器官、组织肿大,呈鲜红色,温度升高。

4、后果:多为暂时性血管反应,对机体无重要影响和不良后果。

二、静脉性充血:器官、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简称淤血。

1、原因: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2、病变:器官或组织肿胀,暗红,在体表时可有紫绀,温度下降。

代谢功能低下,镜下见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可伴组织水肿及出血。

→瘀血性水肿:毛细血管瘀血导致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和缺氧,其通透性增加,水、盐和少量蛋白质可漏出,漏出液潴留在组织内引起瘀血性水肿。

→瘀血性硬化:长时间的慢性淤血导致实质细胞发生萎缩,变性,甚至死亡。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加上组织内网状纤维胶原化,器官逐渐变硬。

3、后果:取决于淤血的范围、器官、程度、速度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

表现为:淤血性出血、淤血性水肿、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淤血性硬化及侧枝循环的开放。

4、几个重要脏器的淤血:(1)慢性肝淤血:大体上表现为“槟榔肝”,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扩张淤血,周围肝细胞脂肪变性。

7黏附分子

7黏附分子

§3.CD分子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 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 阐明发病机制 •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要求
• 1.掌握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人白细 胞分化抗原的概念、CD的概念、粘附分 子的概念。 • 2.熟悉粘附分子的分类及功能。 • 3了解CD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 临床应用。
1.受体(receptors)
2.细胞表面分子 (cell surface molecules)
(1)识别受体
种类 分布 TCR T细胞 BCR B细胞 NKR NK 吞噬细 PRR 胞,DC 功 能 特异性识别抗原肽 特异性识别抗原 激活/抑制杀伤细胞
抗感染 感应危险信号

(2)功能受体
种类 分 布 功 能
二.CD的概念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 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 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 其编码基因及表达细胞均鉴定明 确者,称CD。
§2.黏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
Introduction
• 3.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 细胞,同一种细胞也往往有 多种整合素的表达。 • 表达水平可随细胞分化和生 长状态发生改变。
二、选择素家族
• 1.有L、P和E选择素三个成员。
• 2.胞膜外结构域由C型凝集素(CL) 结构域、EGF结构域和补体调控蛋白 结构域组成。其中CL结构域是选择素 结合配体部位。 • 3.主要识别一些寡糖基团。
• 造血细胞: 白细胞, 红系, 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
• 非造血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 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免疫学12-细胞粘附分子

免疫学12-细胞粘附分子
少数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碳水化合物。
五个家族: 1.整合素家族 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3.选择素家族 4.钙粘素家族 5.粘蛋白样家族
第一节 各类粘附分子的特性与功能
一、整合素家族
(一)基本结构 整合素是膜结合型的
大分子糖蛋白,由α和β 两个亚单位(α链和β链) 经非共价键连接组成 。
整合素分子的基本结构
(二)主要成员及其功能 1.β1亚家族: VLA-1 VLA-6等6个成员,
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如胶原、纤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 白 等的相互作用 ; 2.β2 亚家族:白细胞整合素(leukointegrin) 主要参与细胞-细胞间相互作用; 3.β3亚家族:血小板蛋白 gpIIb/IIIa和αvβ3 是血小板聚集和粘附于内皮下的重要介质; 4.β7亚家族。 α4β7(CD49d/β7)和αEβ7(CD103),其配体是 表达于粘膜内皮细胞的粘膜血管地址素Mad CAM-1 。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委员会建议应用CD
系列来统一命名白细胞分化抗原,包括淋巴
细胞和其它白细胞。目前已经鉴定出CD抗
原70余种.
白细胞分化抗原: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 同谱系、不同分化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 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大都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 含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有些白细胞 分化抗原是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链接 方式锚定在细胞膜上。
三、粘附分子与肿瘤
粘附分子表达异常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如大肠癌、 乳腺癌等肿瘤细胞表面E-钙粘素分子表达明显减少或缺 失,细胞间附着减弱,肿瘤细胞与其它细胞脱离,导致 肿瘤细胞浸润及转移。据此,可通过上调ICAM-1等黏 附分子的表达限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高级病理生理学:粘附分子与疾病

高级病理生理学:粘附分子与疾病

粘附分子与疾病第一节粘附分子的概述一、概念英文:adhesion molecule, AM同义词:细胞粘附分子、粘附受体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指由细胞合成的,可促进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三间粘附的一大类分子的总称。

细胞粘附是指细胞与某一表面的粘附,这一表面可以是其他细胞、基质蛋白或是无生命的物体如留置的导管等。

是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粘附分子来实现的,AM介导的细胞粘附在机体的形态发生、细胞迁移和细胞信息交流中起关键作用。

二、结构绝大多数AM是存在于膜上的整合糖蛋白,由三部分组成即:较长的细胞外区、跨膜区、较短的细胞内区。

多数CAM的胞内区通过骨架结合蛋白与细胞骨架成分结合,少数CAM通过糖基磷脂酰甘油锚定在细胞膜上。

其配体结合部位位于胞外区。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ctin binding protein, ABP)三、分类根据编码AM的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功能特点分:1、钙依赖性粘附素家族(cadherin)2、整合素家族(integrin)3、选凝素家族(selectin)4、免疫球蛋白家庭5、CD44家族(H-细胞粘附素家族,H-CAM)6、其他CAM还能以溶解或循环形式存在于血清和其他体液中,称为可溶性粘附分子(sCAM)。

它们是AM细胞外区脱落后形成的,其数量变化和某些病理状态如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转移等有关,由于它们易于检测,故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四、配体1、同种或异种粘附分子的胞外区相邻两细胞通过同种或异种的粘附分子介导相互结合,如钙依赖性粘附素家族介导的钙依赖性同种细胞间的粘附(同种亲合性结合)以及由免疫球蛋白的家族成员NCAM介导Ca2+非依赖性的细胞——细胞粘附(异种亲合性结合)配体——受体,反受体——受体2、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成分是一些粘附分子的重要配体。

例如:透明质酸——CD44家族的配体胶原、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整合素家族部分成员的配体3、细胞表面的寡糖选择整家族粘附分子的配体是细胞膜上的寡糖分子,如唾液酸化的寡糖Lewis x和它的异构体等。

细胞粘附分子功能的研究

细胞粘附分子功能的研究

“细胞粘附分子功能的研究”的课后感摘要:在体内,一种细胞可能同时表达多种粘附分子,一种粘附分子也可以表达于多种不同的组织细胞,而细胞间的相互粘附作用又可能由多对粘附分子受体/配体共同参与,单从某一对粘附分子的作用难于了解细胞粘附作用的全过程。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bhesion molecules,C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发挥作用的形式: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

命名:粘附分子与CD分子是根据不同角度的命名。

粘附分子是以粘附功能来归类,CD分子是用单抗识别、归类而命名,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括了粘附分子组,因此大部分粘附分子已有CD的编,但也有部分粘附分子尚无CD编号。

关键词:粘附分子疾病粘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是指由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

粘附分子大多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中。

对于细胞间相互接触、粘附的现象人们早有认识。

由于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对粘附分子的研究,使人们得以从分子水平上提出粘附分子的概念,并逐渐认识其作用机理。

已基因克隆成功的粘附分子有几十种,形成一个庞大的粘附分子大家族。

由于粘附分子所具有广泛、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功能,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肿瘤学以及其它生命科学领域里已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1993年第五届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国际专题讨论会上,已将粘附分子单独列为一组新抗原。

在体内,一种细胞可能同时表达多种粘附分子,一种粘附分子也可以表达于多种不同的组织细胞,而细胞间的相互粘附作用又可能由多对粘附分子受体/配体共同参与,单从某一对粘附分子的作用难于了解细胞粘附作用的全过程。

1.几种重要CAMs家族的结构与功能1.1.钙粘素家族(cadherin)作用依赖于钙,介导同种细胞间的粘附,参与构建细胞间的粘合连接(adherence junction)等。

细胞粘附分子-PPT

细胞粘附分子-PPT
细胞粘附分子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一般就是 ECM 中与粘附 相
关得蛋白质或多糖分子得受体。这些受体介导 了细胞得粘附和移动
几乎所有得 ECM 和细胞表面粘附分子都就 是
糖蛋白,其糖链直接或间接地与细胞粘附有关
细胞间与细胞和 ECM 得粘附
已知得 ECM 有: 胶原、纤连蛋白、层连蛋白、玻连蛋(vitronectin, Vn )、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 )等
① 血浆 Fn:存在于血浆,可溶
② 细胞 Fn:由细胞分泌并定位于细胞表面或进入胞外基质, 仅在 pH 小于 3 或大于 10、5 时才溶解
✓ 随着研究发展,在羊水、脑积液、精液等体液及细胞外得基 质中发现有 Fn。唯独红细胞和胚胎神经脊细胞不含 Fn
✓ Fn 单体分子量为 250,000 左右,一般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也 有 Fn 形成多聚体,如成纤维细胞 Fn。全分子含糖量为 5~12%
➢ α 和 β 亚基都就是 Ⅰ型跨膜糖蛋白。绝大多数情况 下,
C 端胞内肽段很短,小于 50 个氨基酸(β4 亚基除外, > 1000 个)
➢ α 和 β 亚基得 N 侧胞外肽段相互以非共价键结合形 成二聚体。 α 和 β 亚基均含有丰富得二硫键,产生较 为紧密得折叠结构,有利于抵抗细胞蛋白酶得水解
Ln得 结构
硫酸酯结 合位点
Ⅳ 型胶原 结合位点 螺旋卷曲型 α 螺旋
胶原或硫酸酯 结合位点 整连蛋白或巢蛋白 结合位点
轴突结合位点
硫酸肝素结合位点
② Ln 得蛋白糖链 ✓ Ln 含糖达 12~15%,绝大部分得聚糖就是复杂型 N-聚 糖,结构形式多样
✓ 基本特征:末端存在半乳糖,也有唾液酸和多聚乙 酰氨基乳糖结构
Fn 主要通过 3 种间接途径以完成其功能

黏附分子的主要功能

黏附分子的主要功能

黏附分子的主要功能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黏附分子的主要功能。

你说这黏附分子啊,就像是人体这个大“团队”里的“联络官”。

它们可太重要啦!想象一下,咱们身体里的细胞们就像是一个个小伙伴,它们要一起合作完成各种任务,那怎么能没有一个好的沟通方式呢?黏附分子就是这样的存在呀!它能帮助细胞们彼此“认出”对方。

这就好比在一个大集体中,大家能通过某种特征迅速找到自己的“队友”,然后紧密团结在一起。

没有黏附分子,细胞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和谁合作啦。

而且啊,黏附分子还能让细胞们稳稳地待在该待的地方。

就像把东西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一样,细胞们在身体里也有自己的“岗位”,黏附分子能确保它们不会乱跑。

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细胞岂不是要乱套啦?那我们的身体还怎么正常运转呢?它还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呢!当有外敌入侵时,黏附分子能帮助免疫细胞迅速找到目标,然后发动攻击。

这就好像是给免疫细胞装上了“导航仪”,让它们能精准地找到敌人在哪里。

再想想,如果没有黏附分子,伤口愈合都会变得困难重重。

细胞们没办法很好地聚集在一起修复损伤,那我们受伤了岂不是很难好起来?这多吓人呀!黏附分子还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这就像是给细胞的成长之路指明方向,告诉它们该往哪里发展,该变成什么样的细胞。

没有了它,细胞的成长可能就会变得混乱无序。

总之,黏附分子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真的是超级重要啊!它们默默地为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转付出着,就像那些幕后英雄一样。

我们可得好好感谢它们呢!它们让我们的身体这个复杂的大机器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让我们能够健康地生活。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黏附分子哦,它们的作用可大着呢!。

免疫学细胞粘附分子PPT课件

免疫学细胞粘附分子PPT课件


白细胞分化抗原: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 同谱系、不同分化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 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大都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 含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有些白细胞 分化抗原是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链接 方式锚定在细胞膜上。 少数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碳水化合物。


五个家族:
细胞粘附分子
趋化与粘附
细胞间黏附分子
粘附分子是介导细胞或细胞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
膜表面糖蛋白分子,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基质中,并
以受体和配体结合的形式相互作用,通过增加细胞间 粘附作用和或传递信号而促进细胞的功能。 粘附分子使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发生粘附, 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和信号传导,细胞增值、分化, 细胞的伸展与运动,是免疫应答,炎症发生,凝血,
三、选择素家族
选择素(selectin)是一组表达于内皮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表面的粘附分子,家族中有三个成员: E-选择素(CD62E)、 L-选择素(CD62L)和P-选择素(CD62P) 。
选择素分子的基本结构
四、钙粘素家族(cadherin)
是一组Ca2+ 依赖的细胞粘附分子家族,参与建立 和维持细胞-细胞间的连接,对维持成熟个体组织结构 及其功能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钙粘素分子主要有三 种:E-钙粘素、N-钙粘素和P-钙粘素。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7
信号1
APC Th APC
信号1+2
Th
CD3 MHC-II Ag TCR CD4 1
VCAM VLA-4 ICAM LFA-1 1/2 LFA-3 CD2
1
MHC-II
CD3 Ag TCR CD4 CD4

医学知识之粘附分子

医学知识之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是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大都为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

粘附分子以配体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导致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或细胞-基质-细胞之间的粘附。

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与活化、细胞的伸展和移动、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肿瘤转移、创伤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

目前按粘附分子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粘合素超家族的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粘附分子、选择凝集素家族粘分子、钙离子依赖的细胞粘附素家族粘附分子及其它未归类的粘附分子。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趋化运动(chemotaxis) :是白细胞沿着某些化学或生物刺激物的浓度梯度迁移的现象,是炎症细胞浸润受损组织的主要方式
合β1-CD29:CD29表达十分广泛,包括所有的白细胞。CD29在记忆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高于未致敏T
素细胞。CD29胞质区与细胞骨架相互结合导致T细胞的活化,并可调节C129的黏附功能。
家(LFA-1)即αLβ2(CD11a/CDl8),是重要的细胞间黏附分子;另一个重要的β2成员是Mac-1,即αMβ、、、、l(CD11b/CDl8),又称CR3。作为补体受体,Mac-l通过与iC3b结合可调理吞噬,在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穿过内皮细胞层迁移到炎症部位时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糖蛋白组(β3组)和β7组、白细胞黏附受体组(β2组)β2亚单位为CDl8;整合素分子在体内分布很广泛,多数整合素分子可以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表达整合素分子的种类是不同的;每一种细胞整合素分子的表达可随其分化与生长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第五章:黏附分子(CAM)
CAM的特性:
细胞黏附分子(CAMs)是指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
CAMs多为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表面。
CAMs以配体—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导致细胞-细胞间、细胞-基质间、细胞—基质—细胞之间的黏附。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s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与活化、细胞的伸展和移动、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CAMs在炎症、血栓形成、肿瘤转移、创伤愈合等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类型:α、β两条链由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源双体。
功能:和细胞黏附分子及细胞外基质相结合,增强细胞间的黏附。
已知整合素家族至少有18种α单位和8种β单位。共组成了24个整合素分子。
整迟现抗原组(very late antigen,VLA) (β1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