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历史9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9课教案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9课教案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9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归纳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引发学生对武昌起义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法:教师对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进行详细讲解。

3. 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讨历史资料,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归纳其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引导学生关注武昌起义的历史地位。

2. 提问:为什么国家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历史影响?3. 引出课题:《辛亥革命》。

二、探究新知1. 革命志士的奋斗a.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b. 提示: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或意义。

2. 黄花岗起义a. 教师讲解黄花岗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b. 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黄花岗起义的经过和影响。

3. 武昌起义a. 教师讲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

b. 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武昌起义的经过。

c.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2.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教案1.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和历史演变。

2.引导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社会结构。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汉武帝时期的改革举措和影响。

3.东汉末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教学难点:1.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

2.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改革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3.理解东汉末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建立秦朝的历史背景。

2.利用图片展示秦汉时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疆域和治所。

二、讲授(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

2.详细讲解汉武帝时期的改革举措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执政理念和政绩。

三、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就汉武帝时期的改革举措展开讨论,分析对后世的影响。

2.让学生就汉武帝的统治方式和改革策略进行评价和比较。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汉武帝时期的改革。

2.提醒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封建社会特点和汉武帝时期的改革的文章。

2.预告下节课内容:东汉末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汉武帝时期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

但在讲授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下节课可以增加讨论环节,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情。

(改版)九年级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方案

(改版)九年级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方案

(改版)九年级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方案一、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我们九年级历史备课组特制定本集体备课方案。

本方案将围绕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以期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集体备课时间安排1. 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全体九年级历史教师集中备课室进行集体备课。

2. 每次集体备课时长为1.5小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讨论。

三、集体备课内容1. 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确保每位教师对课程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2. 对教材进行逐单元、逐课时的详细解读,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3. 探讨适应九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

4. 评价方式的研讨,包括作业布置、测验设计等,以更好地衡量学生效果。

四、备课组成员职责1. 每位教师需在集体备课前,对所负责的单元或课时进行深入研究,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资料。

2. 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共同完善教学方案。

3. 按照集体备课的成果,编写教案,准备教学材料,确保教学质量。

五、备课成果的运用与反馈1. 集体备课的成果,包括教案、教学素材等,将在备课组内共享,供全体成员参考和使用。

2. 每位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记录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下一轮集体备课中进行改进。

3. 备课组将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反馈调整备课策略,以实现持续改进。

六、总结通过本集体备课方案的实施,我们九年级历史备课组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9课教案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9课教案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9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学习了解欧洲文艺复兴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掌握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和意义。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的尊重和理解。

3. 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变革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定义、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对艺术、科学、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或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主题。

2. 梳理:讲解文艺复兴的定义、时期、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介绍文艺复兴对世界的影响。

3. 分析:分析文艺复兴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

4. 讨论: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这些作品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总结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深化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和认识。

6. 观后感:通过讨论文艺复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个人对文艺复兴的看法和认识。

7. 完成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并写下个人感想和见解。

四、板书设计文艺复兴1. 定义:意大利14-16世纪的文化运动2. 时期:14-16世纪3. 主要内容:人文主义、艺术复兴、宗教改革4. 意义:推动了思想、艺术、科学、政治等领域的发展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艺复兴的定义、内容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材料让学生对文艺复兴有更直观和丰富的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文艺复兴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体备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体备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知识点;(2)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能力;(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引导、讨论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3)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中国古代史概述第2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第4课:中国近代史概述第5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第6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7课:中国现代史概述第8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每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2)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3)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启示。

2. 教学难点:(1)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演变过程;(2)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3)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2)讨论分析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现象;(2)互联网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3)历史文物展示: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能力;(2)学生的作业和测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高一历史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第 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共有 4个子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每一个子目大致都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背景,解决的措施以及措施产生的影响样的逻辑来安排的。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产生了官员数量过多和费用吃紧等问题,其军事制度也导致了“将兵不相识”。

为了消除社会的动乱,范仲淹、王安石等展开了变法活动,但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很快归于失败。

在金朝攻击之下,北宋灭亡,赵构定都临安,南宋建立,循弊偏安。

(二)学情分析高一阶段的学生经过初中的历史课程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但由于其阅历尚浅,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和影响还不能很好的理解。

该阶段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高峰期,其记忆力、理解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对一些较抽象的历史概念能有相当程度的理解。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繁杂的历史概念,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归纳其特点,并结合相关史料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对北宋社会带来的影响。

2.结合所学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作出历史解释,针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评价,说明史料运用的原则。

3.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两宋时期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正确认识古代民族间交流的方式,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认识国家统一的进步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评价、宋代社会问题(二)教学难点宋代仁人志士的努力,家国情怀的涵养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 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防弊之政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新弊渐生三、王安石变法——解弊之法四、南宋的偏安——循弊偏安课堂导入:展示五代十国图与北宋、辽、西夏地图两幅图片,通过观察两幅图片,指出不同时期版图形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七上历史第九课教学设计

七上历史第九课教学设计

七上历史第九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和朝代的兴衰。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迭和朝代的兴衰。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历史朝代的时间轴,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政权更迭和朝代的兴衰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探究(3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政权更迭事件,并总结其共同点和差异点。

(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呈现给全班。

(3)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政权更迭的原因和影响,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不同政权更迭的特点。

3. 拓展(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文献阅读的重要性,并给予学生一篇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文献资料,并回答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

(3)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分享,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4. 总结(1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学生以启发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讨论、小组合作、文献阅读和分享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展示环节中的表现。

2. 学生在独立阅读文献资料和参与讨论环节中的发言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引导。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在总结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展望,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注:以上仅为一份七上历史第九课教学设计的简要示例,实际教学过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精选)

高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精选)

集体备课计划一、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教学基本情况高一年级共4个班级,有两位历史教师,所以高一历史备课组必须联合其他年级的历史老师,组成高一历史备课组,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和文科班为高三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充分的储备。

二、总体工作思路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搞好历史学科教学。

围绕“让学生自主学习”要求,重点讨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处理好课前指导和课堂释疑的关系。

按照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本年度上好一节公开课,并做好全组教师参加的公开课评课工作。

认真抓好高一年级学业测试的教学工作。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联系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和考试大纲的内容,分析探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思路,做到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

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充分利用好教研活动时间对教材的备课设计、练习设计、课堂教学重难点等环节进行交流与探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充分让历史备课组的教师在听课中学习到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与方法,使大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收集材料,积累资源。

每学期开展的集体备课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历史教学反思、公开课活动等文本进行收集存档。

三、备课内容本学期,我们选取了历史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为集体备课内容。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几年来的学业水平考试过程中这部分内容所占分值最大,考察的内容最丰富;2、本单元内容较多且纵向和横向联系面较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掌握的都不太好;3,是整个高中历史的基础和奠基石一样的内容,因为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出发点,向时空的两维方向全面展开,抓住这一单元的内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四、备课具体分工因为高一只有两个历史教师,所以大量的具体工作由这两个老师来完成,具体安排如下:1、确定集体备课内容——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2、搜集材料,包括优秀教案及以往老教师的备课教案和授课心得3、了解本届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下来基本的授课思路和方法,这一过程和各科教师及班主任交流及平时授课过程中,自己琢磨学生的实际情况。

初二历史的第九课教案

初二历史的第九课教案

初二历史的第九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2)掌握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和特点;(3)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授、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和特点;(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3)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社会的利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和特点;(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教学难点(1)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2)掌握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兴趣。

2. 讲授(15分钟)(1)教师讲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和特点,重点介绍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情况。

(2)通过多媒体展示、图表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了解和印象。

3. 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课堂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就讨论的内容展开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4. 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和特点;(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了解;(2)分组讨论: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3)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篇一: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模板江夏区初中历史学科课时集体备课教案江夏区初中历史学科课时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思路: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中很重要的一课,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1、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分别确定为: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从原因上来看,应该从当时英国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的分析,概括出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苏格兰人民起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也就是直接原因。

3、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学中,教师应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经多次的反复,最终才取得革命的成功。

4、教学方法采用区教研室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

首先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的影响导入本课的学习。

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课所讲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讲解应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预习情况有重点的讲解,体现有针对性,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面面俱到。

师生共同探究是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中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精彩环节,教师应巧设问题,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括总结历史结论的能力。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清明上河图》、《宋代经济发展图》和《宋代海外贸易图》等图,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其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宋朝经济相关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发展图》,归纳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通过展示中国四大名锦、五大名窑的图片,结合视频资料,感受宋代手工业的繁荣。

对比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小细节,探究宋代商业的新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这幅画描绘了哪个时期的景象?”学生回答:“宋代。

”教师进而提问:“宋代经济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

”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2.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如耕作技术的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等。

2. 教师展示中国四大名锦、五大名窑的图片,讲解宋代手工业的繁荣原因。

3. 教师对比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发展新现象,如街市、夜市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 学生思考: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史料,使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初中历史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集体备课教案教案主题: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制度教案目标:1. 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 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对欧洲政治制度的影响;3. 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运作方式;4.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起源和发展;2.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3. 古希腊民主政治对欧洲政治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异同之处;2. 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资料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教学流程: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想古希腊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古希腊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的联系和区别。

二、讲授(30分钟)1. 介绍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分析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和运作方式;3. 探讨古希腊民主政治对欧洲政治制度的影响。

三、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优缺点,并与现代民主政治进行比较;2. 小组展示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和概括;2. 引导学生认识古希腊民主政治对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实用性;2. 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与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 掌握古代中国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3. 了解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和成就。

【教学重点】1. 古代中国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2.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和成就。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 如何分析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展示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图片和资料;2. 教学文本:准备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古代中国是如何实行封建制度的?封建制度对中国的发展有何影响?二、学习1. 讲解古代中国封建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包括封建等级制度、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2. 讲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农业生产工具、种植业和畜牧业等;3. 讲解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和成就,如铁器的广泛应用、商业贸易的繁荣等。

三、讨论1. 分组讨论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封建制度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四、练习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通过题目练习对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理解;2. 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扩大对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和经济发展的了解;2. 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深入研究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经济发展,拓展视野。

【作业】1. 要求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封建制度的影响的作文;2.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案例进行研究,写一份研究报告。

【教学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和点评,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范本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范本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范本学科:历史
年级:初中
课题:古代希腊文明
授课时间:45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的地理、政治和文化特点;
2. 掌握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3. 了解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古希腊的地理、政治和文化特点;
2. 掌握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3. 了解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
1. 古希腊的地理、政治和文化特点;
2. 古希腊城邦的组成和特点;
3.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介绍古希腊是欧洲最早的文明之一;
2. 让学生看图片,猜测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二、展示与讨论(15分钟)
1. 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讨论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和组成。

三、讲解(15分钟)
1. 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古希腊城邦的组成和特点;
2. 讲解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1. 分成小组,讨论古希腊民主制度的优缺点;
2. 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讨论结果。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希腊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古希腊文明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古希腊的地理、政治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掌握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组成和特点,以及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一、备课时间。

[具体日期]二、备课地点。

[详细地点]三、参与人员。

九年级历史备课组全体教师:[列出教师姓名]四、备课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材内容的教学规划、重难点突破及教学方法探讨。

五、活动过程记录。

1. 教材整体分析(由[教师1姓名]主讲)- 教师1首先对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材的框架结构进行了梳理。

教材主要涵盖了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内容。

古代史部分介绍了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如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等,这部分内容是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

近代史则着重讲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现代史部分聚焦于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 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注重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关联性。

例如,从新航路开辟开始,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各个地区的历史不再孤立发展,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这一编排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 教材中的图片、史料等辅助资料丰富多样。

图片直观地展示了历史文物、历史场景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史料则为学生提供了分析历史问题的依据,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 教学目标确定(全体教师讨论)-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家共同确定了本学年的教学目标。

-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学生要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图表等工具获取历史信息,具备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小论文撰写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文学家等,深入体会当时的文化氛围。

-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曲折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增强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记录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记录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记录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主持人:______________会议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课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学内容与流程:1. 课前准备:(1)复习前一节课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2)准备教学素材,如PPT、课件、教学辅助工具等。

(3)安排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

2.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任务:分组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知识总结: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梳理学生的学习思路。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

3. 课后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教学评估:1. 评价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评价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议总结:本次备课会议内容充实,教师们积极参与,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形成了较好的备课思路。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实施备课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主持人签名:_______________参会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三年级历史下册第九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历史下册第九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历史下册第九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第九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各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结果。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独立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尊重历史,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培养爱国情怀。

2. 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主题:第九单元 - 历史事件的学习内容:1. 事件一:XXX(事件名称)2. 事件二:XXX(事件名称)3. 事件三:XXX(事件名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各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难点:1. 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

2. 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信息。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3. 教学辅助: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材,了解各个历史事件的基本信息。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5.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率、速度等方面的表现。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展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核心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次备课教案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基础,选择教材中的一个单元进行备课。

具体内容根据教师和教研组的讨论确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案、教材、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教材和写字工具。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明确(5分钟)1. 教师向教研组成员明确本次备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教研组成员共同确定备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步骤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30分钟)1. 教研组成员对选择的教材进行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研组成员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

3. 教研组成员讨论并确定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步骤三: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准备(10分钟)1. 教研组成员确定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如课件、图片、视频等。

2. 教研组成员分工合作,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步骤四:教学实施(40分钟)1. 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实施。

2. 教研组成员观摩教学,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亮点。

步骤五:教学反思和总结(15分钟)1. 教研组成员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讨论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 教研组成员共同总结本次备课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备课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本次集体备课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发挥了教研组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教学目标和内容得到了明确,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得到了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得到了充分准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进行教学,教研组成员观摩教学并记录问题和亮点。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集体备课人:林志主备人:林志时间: 2019 年【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2.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秦统一中国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等问题,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小组合作能力;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相关知识点,并记忆本课重要知识点。




(二)、杰出的古代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
古代希腊人最爱好思考和探索,科技上有着巨大的成就,阿基米德就是众多科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后世的科学家们誉为“科学之神”。
特别是他一生献身科学,忠于祖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导入框”介绍的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生动有趣的过程。科学需要探索,探索离不开思考,善于思考是阿基米德成为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这种优秀品质是当代中学生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的。阿基米德的重大发现是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
许多古希腊神话中,《荷马史诗》非常突出,它是欧洲最重要的长篇文学作品,全篇有27000行诗句。为什么要叫荷马史诗?是神话,为什么叫史诗?。
因为《荷马史诗》虽然叙述很多神话,但内容有反映公元前11世纪—9世纪希腊氏族公社末期的历史传说。即使神话,其间也有被奉为神的英雄的故事。也就是说古希腊神话,随着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神话中传说的成分大大增加了。它是后世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希腊社会重要的文字材料。
(三)、著名建筑
麦加大清真寺、巴黎圣母院
东方著名建筑麦加大清真寺和西方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设问:“这两个著名建筑的最突出特点和重要的相同点是什么呢?”,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进行比较归纳,相互间可以展开探讨和交流。
巴黎圣母院最突出的特点为“高而尖”,
麦加大清真寺最突出的特点是“大而高”,而它们重要的相同点则都是宗教圣地。
观察图片资料,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
板书
设计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一)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
2、《俄底浦斯王》——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
(二)、杰出的古代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
(三)、著名建筑
东方麦加大清真寺、西方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最突出的特点为“高而尖”,
麦加大清真寺最突出的特点是“大而高”,而它们重要的相同点则都是宗教圣地。
屏山县大乘初级中学校
课时编号NO: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
科目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龙先翠
课题
第9课古代科标
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著名建筑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荷马史诗》的具体内容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叙事诗。
2、《俄底浦斯王》——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
古代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悲剧和喜剧作家,《俄底浦斯王》就是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学生只要识记索福克勒斯及代表作品就可以了。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不少学生可能读过其中的篇目。名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天方夜谭》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显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是阿拉伯人民留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至今还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建筑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建筑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其观念的变迁。活动与探究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参照课后练一练及活动与探究。
听老师讲述。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学习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底浦斯王》。
请学生讲一讲这两个名篇所叙述的故事。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鉴赏世界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能力;指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见闻,领略古代科技、文学、戏剧与建筑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代科技、文学、戏剧与建筑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去欣赏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以及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进一步树立为发展祖国的科技事业、繁荣祖国的文学艺术做出积极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阿基米德及主要贡献、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教学难点
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
教具与教法
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本课的主题还是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录着古代人类生活的两种文字和三大宗教,这一课我们要了解的是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及其重大发现、色彩斑斓的文学与戏剧、风格独特的著名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