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构想与实践
内地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以新疆大学内地预科教育为例
190内地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以新疆大学内地预科教育为例胡美春 新疆大学摘要: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新疆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大学语文更是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作为新疆大学内地高校预科生教育必修课的大学语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少现实的困境,如何利用综合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以解决,是当前新疆内地预科生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试探讨新疆大学内地高校预科大学语文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期对内地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内地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拓展内地预科生,是针对疆内学校预科生而言,指报考“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简称协作计划)的少数民族学生,国家对其进行适当的倾斜照顾、降分录取,在上本科之前先在新疆本地的委培高校进行一到两年的预科学习,待学习期满、统一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目标高校开始本科学习。
新疆大学自建校起就开始进行针对少数民族的学生的汉语教学,自2014年起开始承担内地高校预科生的培养工作。
一直以来在汉语教学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内地预科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才开展不久,在教育教学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一)民族预科学生汉语水平有待提高且差异较大新疆大学培养的内地高校预科班学生来源主要有三种:民考汉、民考汉转双语、双语。
虽然这些生源都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在语言接受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编排班级时也将汉语水平作为分班的因素之一,但一个班里学生的汉语水平仍旧是参差不齐,因此而导致的对教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在诗词古文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民考汉的学生存在“吃不饱”的现象,而双语慢班的学生出现“消化不了”的现象,教师虽然会在教学上适当做出调整,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难度,对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初探——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预科教育为例
的《 海南杂忆》 虽 为民族预科教材 , 又未能 突出民族 。 但
特 色 。 节 于 学生 少 数 民族 身 份 的认 同心 理 , 以产 生 脱 难 对 教 材 的热 爱 。 为 遗憾 的是 , 材 的 编写 忽 视 了当下 最 教 发 达 的 影 视 网 络现 状 。未 能 将 一 些 影 视 鉴 赏 的基 础 知
定 : 文 是 最 重 要 的交 际 工 具 . 人 类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语 是
维。这样 的语文教学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缺乏演讲 的
经 历 ; 论 的经 历 , 至 回答 讨 论 问 题 的经 历 。许 多 学 辩 甚
生 不 能很 好 地 参 与 课 堂 活 动 不 仅 仅 是 因 为 其 语 言 能 力 的 欠缺 。 有 心 理 上 习 惯 于 被 动 接 受 知 识 、 绪 紧 张 等 还 情 心 理 因素 所致 。
第 2 8卷 第 3期
. Vo12 No 3 .8
。
阿 坝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T 瓜 NAI OF OI . ABA TEACHERS COI 工EGE
21 0 1年 9月
S p 2 1 e .0 1
民族预科语文教学 的现状 与对策初探
以阿坝 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预 科教 育为例
郭 三黎
( 坝师 范高 等专 科 学校 预 科部 ,四川 汶川 6 30 ) 阿 2 02
【 摘 要 】 为预科 阶段重要课 程的语 文教 学 , 与时俱进 , 作 应 以适应新 形势下 的社 会需 求, 不断丰 富其教 学内容 , 不断完善其教 学模 式 ,
以提 高预科 学生 的语文综合 能 力, 培养 自学思 维与 自学能力 , 开阔其视 野 , 少数 民族 学生从 对 自身 身份 的原始认 同 , 向更 为理智 与成 使 走
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 教育资料
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为了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接受教育,我国开展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一种介于高中和大学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层次,是中学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桥梁。
它主要通过适当降低一定的分数,并择优录用少数民族学生而组成班级。
[1]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是民族预科创设之根本宗旨。
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是加速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之适应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2016年开始,大学语文成为内地一年制预科生结业的会考科目之一,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的教学用书、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会考考试大纲也进行了统一。
从此,大学语文成为了少数民族预科生顺利进入内地本科学校的重要科目之一。
但是当前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本文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应问题的策略。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一)预科大学语文定位模糊目前各大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班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但教师们在教是相应的教学研究在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学过程中都遇到一个难以绕过的问题,那就是这门课程的定位不够明确。
由于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都很难把握预科大学语文的准确定位。
预科大学语文同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之间有何差异,又有何联系,教学方式和教材如何适应目前大学本科格局的调整变化,这都是当前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准确把握预科语文的实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准确目标,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当前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和中学语文大同小异,教材多是文选。
这在日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如何融入大学的素质教育方面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二)存在厌学现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较差,由于从小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氛围缺少汉语环境,与其本民族的语言相比,汉语可以算是一门“外语”。
新形势下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探究
龙源期刊网 新形势下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探究作者:阮志芳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10期摘; 要: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在新形势下,鉴于预科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的重要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预科大学语文改革方向:细化语文课程;开展第二课堂;加强自我修养等,为提高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做出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新形势;预科语文;教学改革“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人们构筑心灵世界,传承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必要基础,大学生群体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十八大以来国家全面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并掀起国学热潮,各大高校纷纷设立国学课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界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亦愈发急切。
而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是介于中学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特殊教育层次,它的教育特点既有“补”中学基础知识的性质,又要“预”大学学习理念和方法的层面。
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程,除了仍然肩负主干课程的重任,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更多的体现了由中学向大学过渡的桥梁纽带作用。
本文结合自身多年来在民族预科语文课堂的实践教学经验,深入探究民族预科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法和创新意识,为进一步推进国学复兴和今后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做好理论准备。
一、切实准确的语文定位新观点民族预科学生是少数民族的大融合,大多来自恩施、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蒙古新疆等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较差,甚至语言交流也存在问题。
这种情况要求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以改革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为起点,侧重补习学生高中阶段薄弱的知识和能力,强调预科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与此同时,兼顾学生审美和研究能力,为他们更快更好地向大学本科教育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以补为主,补预结合”的方法定位。
作为一门课程,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程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准确定位:既要摆脱中学语文课程原有的程式,避免落入“高四”语文的尴尬处境,同时,又不能跃入本科中文专业课程的轨道,随意拔高预科语文教育的目标。
探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实践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探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实践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卜祥坤 周 宁摘 要:预科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体系,而预科汉语教学则关系到学生汉语水平和综合 能力水平的培养与提升。
就我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情况来看,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指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实践策略,为实现我国高校少数民 族预科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校 少数民族 预科 汉语教学 改革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154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大融合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和谐共处,国家的统一繁荣是各民族的共同心愿。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推进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建设进程,还应做好汉语教育,才能实现民族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是推进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提升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的有效途径,不断发现其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改革,是保障其效用最大化发挥的必要手段。
一、当前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目标与专业相脱节。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即教学目标与专业相脱节。
许多高校在开展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时,均以学生MHK考试成绩作为教学参考。
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考查方式,均围绕考试进行,导致教学设计与规划一味关注学生的汉语水平,与专业的衔接和联系不紧密。
这样一来,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面临的困难不断加大,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就大大受损。
2.教材与教学实际存在矛盾。
从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教材选择和使用问题来看,过去往往以对外汉语教材作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应用教材。
然而,该教材与学生以往学习的教材体系联系性不强,导致学生学习上的较大困难。
同时,一些高校选用的教材课型不统一,其中存在着语法点顺序或难易词顺序的颠倒,且语言重现力度不足,与教学实际情况和要求存在一定矛盾,很大程度影响了教学效果。
关于少数民族预科班“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对高职民族预科生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要进行改革 。在高职 民族预科生的语 文教学 中, 内蒙古地 区 对这 方面的资料很 贫乏 , 因此 , 需要 我们高职 院校一线 的语 文教师共 同努 力, 为内蒙古高职 民族预科生 的全 面发展贡献
表达 , 也就是具备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在 民族预科生 的教科 书 中会 涉及小说 、 诗歌 、 散文 、 应用文 等体裁 , 这 些 内容 的教 学是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必要手 段。但 是在教学 中, 教师要 针对语文学 习的实用 性 , 进 行汉 语 口语 和写作 的教学训 练 ,
首先, 要清楚的了解授课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内蒙古化工职
础教 学就显得更为重要 ,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也被 重视起 来。本 文作者 经过 近十年 的课 堂教 学, 主要针对 高职 院校 民族预科 生的基本现状对语 文课程 的教 学改革进行 了思考与探 索。在 日常教 学 中加强 高职 院校 民族预科 生 的语文综合 学习能力, 对他们 实施素质教育 , 提 高人文修养。培 养民族预科生 学习汉语 言的兴趣 , 提 高他 们理论联 系实际的能力, 从 而培 养出对社会有 用的应用型人 才。
内容和教学 方法上进行改革 , 要把课本 以外 的语 文教学 内容
融人民族预科教学教材 中, 教学 中既要接触到 中西方 各国优
秀的文学知识 , 让学生在 汉语学 习中重新 认识上 下五千年 ,
教学改革大纲 的精神 , 把< 语 文》 作为汉语教育的- -f 3 基础学
科, 有指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 2 . 作 为民族预 科生 , 在进人大学之前虽然是 以蒙授教育 为 主, 但在 2 1 世纪这个信息时代 , 课堂 以外 的一 切知识的获 得, 都 需要 掌握扎实 的汉语言功底 , 所 以从 学生 自身来说 , 他 们需要学 习语文知 识 , 掌 握语文基 本技能 是迫在 眉睫 的, 也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语文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文化与教育— 126 —作者单位:杨梓,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语文基础教学方法改革杨 梓摘要: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汉语言所发挥作用日益显著,为了进一步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言水平,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优势,则需要通过语文教学创新,深化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语文基础教学方法改革作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语文教学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语文能力,制定灵活多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具有重要价值。
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而言,语文能力是提升社会适应性、开发思维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所以结合实际改革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语文基础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语文基础教学特征首先针对性特征,预科学生刚步入高职院校,对语文教材内容熟悉程度不高,进行课程导入过程中,应在了解与掌握教授内容与现有知识联系的基础上采用适宜内容进行课程导入,激发预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其次启发性特征,由于预科学生在知识认知与理解方面缺乏全面性,具体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相关情景,设置相关提问,以创新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最后探索性特征,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生知识整理与记忆具有积极意义,故节课时应结合散状拓展教学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语文基础教学方法改革(一)通过经典诵读进行课程导入预科学生是特殊群体,相较于一般高职学生而言在语文学习上表现出独特特征,其学情重点集中于民族性,中学阶段所接受知识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其语文基础的差性,而且,受应试教育影响,中学语文教学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故部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待于提高。
开展高职语文基础教学时,应综合考虑预科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构建与自身学习习惯与认知水平相符合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诗歌进行课程导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而且丰富了学生学习体验,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精选教育文档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1]预科语文教学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是预科语文教学的关键。
体验式教学中的特定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学生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
因此,尝试体验式教学法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学生通过体验能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能增强学习语文积极性和自信心。
现将我们在少数民族一年制预科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激趣体验建立良好氛围歌德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抓住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个性特点,发现、挖掘教材中可以点燃学生好奇心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教学《论语》语录十则介绍孔子时,我们先提问“孔子长得什么样呢?”在展示“先师孔子行教图”后,启发大家仔细观察,发现图中孔子腰间佩了一把长剑,那么“孔子会不会武功呢?”大家眼睛一下子亮了,有的说会,也许还会轻功;有的说不会,……最后得出结论,既然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都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说明孔子至少精通“射、御”的本领;接着,我们告诉学生《论语?述而》篇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他还是个音乐家;“孔子真是个全才”,当然“孔子首先是个思想家和教育家”。
同学们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激趣体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保证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朗读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预科语文教学把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运用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
朗读者进行朗读,听者听别人朗读,都是一种高尚精神享受。
双语班起点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浅谈
甘肃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浅析
甘肃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浅析作者:王京华张洪滨来源:《商情》2015年第15期随着“汉语热”的兴起,汉语学习成为摆在甘肃省少数民族预科生面前的重要学习任务。
多年来,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汉语的重要平台,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失当,忽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意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笔者建议甘肃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应根据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语文基本能力为教学首要目的,以推行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强化训练为教学主要手段,对甘肃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汉语,位列世界五大语言之一,同时又是联合国使用的六大工作语言之一。
相较于其他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传播范围最广,在国内与国际交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近年来“汉语热”的兴起,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否熟练的掌握了汉语甚至成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获得优势地位和发展空间的重要工具。
基于以上情况,掌握“双语”,了解多种语言,精通汉语成为现阶段摆在甘肃省少数民族预科生面前的重要学习任务,而甘肃省各普通高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则是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汉语的重要平台和主要途径。
一、甘肃省普通高校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它既不同于大学本专科的专业教育,也不是高中教育的简单继续,更不是“文化补习班”,而是大学教育前的预备过渡阶段,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本专科阶段的学习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预科阶段开设学习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为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本专科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
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
甘肃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浅析
(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L a n z h o u C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 )
【 摘要】随着“ 汉语 热” 的兴起 , 汉语 学习成为摆在 甘 肃省 少数 民族
预 科 生 面 前 的 重要 学 习任 务 。 多年 来 , 大 学语 文 课 程 作 为 少数 民族
基础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 的交际工具 , 是一 生 学 习汉语 的 重要 平 台 , 由于教 学 目的 不明 确 , 教 学方法失 当, 他 学 科 必 不 可 少 的 工 具 。我 国 著 名 数 学 家 华 罗 庚 先 生 曾 经 说 过 , 忽 视 少数 民 族 学 生 的 民族 意 识 等 多 方 面 原 因 , 造成教 学效果不佳 。 “ 要打好基础 , 不管学文学理 , 都 要学好 语文 , 因为语 文天 生重要 。 笔 者 建议 甘 肃省 普 通 高校 少数 民族 预 科 生 大 学语 文教 学应 根 据 少 不会说话 , 不会 写 文章 , 行 之不 远 , 存 之不 久 ” 。作为 一 门基 础 学 数 民 族 预科 生 的 实 际 需 求 , 以 培 养 少数 民族 预 科 生 的 语 文 基 本 能 力 科 , 少数 民族学生在预科 阶段通 过对 大学语文课 程 的学 习 , 可 以提 为教 学 首要 目的 , 以推 行 少数 民族 预 科 生汉 语 强 化 训 练 为教 学 主要 高 自身正确理解运用汉语 语言文 字 的水平 , 使 自身具 有适 应实 际 手段 , 对 甘 肃 省 普 通 高校 少 数 民族 预 科 生 大 学语 文 课 程 的教 学 方 法 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 写作 能力 和 口语交 际能力 , 将 为少数 民族
浅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大学预科教育改革的走向——以大学预科语文课程改革为例
浅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大学预科教育改革的走向——以大学预科语文课程改革为例[论文摘要]以大学预科语文课程改革为例,结合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构建新的预科语文课程体系构想,试图为大学预科教育改革提供一点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预科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新理念;新体系大学预科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是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反思当前预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大学预科教育理应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着手进行课程改革,为今后预科教育的发展壮大做好理论准备。
一、大学预科语文课程教育现状(一)预科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不明晰预科语文课程没有对其教学理念做过具体的表述,我们可以从教学大纲中归纳为: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借助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智力,打好从事各学科学习的基础。
同时注意把政治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简言之.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强调语文的育人功能。
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符合预科语文课程性质,但从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来看,却只突出了阅读能力而弱化了写作能力的培养如记叙文第一单元立意与选材有9篇文章,其中精讲4篇,一节写作知识,从阅读、写作两者昕占的篇幅及比例上看,明显倾向于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强调读写能力的培养.其必修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写作)课程.写作与阅读有着同等的地位和同量的学时。
预科语文课程与《新课标》都强调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
但预科语文课程只侧重学生精神、人格中的共性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新课标》提出了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既强调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强调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汉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2015年12月中旬刊1.引言众所周知,新疆地区是维吾尔族居多的地区,精通汉语和维语的人才很少,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于新疆地区来讲是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的时机,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只有了解相应的信息才能紧跟时代,实现大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储备大量的精通双语的人才。
高校是人才的最大的储备站,但是新疆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少数民族的高校学生的汉语基础比较差,水平普遍偏低,这就要求高校要承担起汉语教学这一巨大的任务,要努力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新疆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推进高校汉语教学推进的同时,党和国家政府也为新疆的双语教学提供了资助,也相应的提出来汉语教学的目标,那就是争取在2020年让所有的少数民族的学生要了解汉语的最基本的使用原则,并要熟练的运用汉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
通过对新疆汉语言教学成果的考察,我们发现新疆的汉语言教学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在汉语言教学改革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文章从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的目的、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新疆汉语教学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便进一步推进新疆高校的汉语教学改革,促进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2.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新疆是维吾尔族较多的地区,在少数民族高校中,汉语的普及程度较低,而且少数民族的汉语基础较差,接触汉语的次数不多,缺乏基本的学习语言所要求的环境,加上汉语教学的大纲基本是对外汉语方向的教学大纲,这与学生的需求、教学的目的都是不匹配的,此外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影响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的教学质量,阻碍预科汉语教学的改革,所以才导致汉语的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不大,下面主要阐述在汉语改革中的突出的问题,具体来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教材与学生基础不匹配由于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几乎没有接触到汉语的教学,在进入高校之后,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材与高中阶段的教材以及学习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导致学生一时无法接受这种形式的语言教学,在教材方面有一个很大的跨越,中学的教材无法和大学的教材很好的衔接在一起,这就可能出现不能实现循序渐进,逐步学习逐渐了解的教学过程,而是紧跟教材,书里有什么内容就给学生讲解什么内容,而不是逐步的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大学语文教学与民族预科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与民族预科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大学语文的现状与加强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大学语文虽然是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但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学生把更多时间用在外语学习和等级考试中,个人素质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现实情况是有些学生的考分很高,但不具备高尚的情操及高雅的审美情趣,缺乏责任感,有些人逐渐丧失人文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甚至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和人格尊严。
其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忽视素质教育的问题。
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一些学生只是在临近考试时才开始突击,考试结束后,没有多少学生向学习外语或其他课程一样勤奋苦读,想当然地认为母语学习不用花费更多时间精力最终也能有个理想成绩。
在考核评价方面也主要以期末闭卷考核为主,评价的重心侧重于笔答试卷,忽视大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要求,即担负素质教育的重任。
民族预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培养和输送文化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好的,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较高人文素质的一年级大学生。
如果不重视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并加以考核评价,势必会影响民族预科教育的质量。
鉴于此,大学语文教学亟待加强素质教育问题。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阶段。
正确把握民族教育自身的特有规律,把遵循普通高等教育一般规律与遵循民族高等教育特殊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科学稳健的发展之路。
有人说“世界贫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知识的差距”,“在导致民族地区落后的原因中,教育落后、人才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必须把民族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民族振兴、边疆巩固、祖国统一和团结进步的高度上来认识,要把民族教育从单纯的应试转变到以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主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
”大学语文课就是通过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全面提高民族预科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提高。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建设探讨——以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为例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建设探讨——以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为例发布时间:2022-03-01T06:42:30.246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1月作者:曾晨[导读] 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作为云南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在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功不可没。
语文教学乃重中之重,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发展需求,新型教学法逐渐替代了传统教学法。
为了更好的提高预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现针对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情况,教师从结合学生实际、疫情时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等方面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体系建设,以此为高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云南民族大学曾晨【摘要】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作为云南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在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功不可没。
语文教学乃重中之重,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发展需求,新型教学法逐渐替代了传统教学法。
为了更好的提高预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现针对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情况,教师从结合学生实际、疫情时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等方面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体系建设,以此为高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预科教育学院;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建设语文是大学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教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在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大学语文也是作为主干课,且有应试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措施,才能使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建设,以此为预科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1.教材内容要贴合实际预科生作为准大学生,也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对人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且有着较为活跃的思维。
结合《云南省高等学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预科教育培养方案》(2017年),秉承学院“预补结合、以预为主”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预科学生的特殊性重新设计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构想与实践摘要本文结合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分析了当前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及预科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对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尝试和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实践。
关键词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教改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作为体现党的民族政策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高中和大学的一个特殊教育层次,是高等学校对没有达到大学入学水平的学生进行的补习和预备教育,时间通常为一年,主要通过“补预结合,以预为主”的教学模式先从补习高中课程开始然后向大学课程慢慢过渡,一年后可升入本科学习。
这一教育形式有效地缩短了由于受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经济、语言等各种条件制约而造成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在高等教育上存在的差距,为少数民族青年在进入高等学校本科深造之前,创造了难得的打好基础的机会,因而民族预科教育在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显得特别重要。
黄河科技学院民族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为全国20多所一本大学培养了近万名预科生,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预科基地。
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预科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大学语文教学当中,作为第一线的老师我结合民族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教改设想,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民族预科学生及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一)教学对象的现状。
1.大学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民族预科的招生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南部和西部本身教育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相对而言,南部学生水平较高,大多数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而西部学生水平较低。
尤其是来自新疆地区的学生由于受自身所处环境的影响,教育资源的贫乏,师资力量的落后,教师水平不高,使得他们未能享受很好的义务教育,还有些学生来自蒙古语授课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朝鲜语授课的东北地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古文,对现代文的学习也相对比较浅显,所以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有的同学甚至有些自暴自弃,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对大学语文缺乏学习兴趣。
预科学生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浓。
理科预科生认为大学语文与他们将来升入本科学校的专业学习关系不大,有的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所以他们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没有压力和动力,甚至有些文科预科生也有同样的态度,认为这是一门只需考前记记背背就可以过关的课程,平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而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英语和数学上面了。
(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现状。
黄河科技学院民族学院所用教材是红旗出版社(2007年版)出版的《大学语文》,这套教材内容驳杂,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但部分所选篇目内容已经过时,没有时代气息,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所选的部分篇目也不是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套教材也没有相应的教参,教师备课学生预习时很难查找到相关的资料,所配的大语练习册试题创新性和拓展性不够。
1.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学任务量太大。
本套《大学语文》教材分上、下两册,共十七单元,其中上册8单元,下册9单元。
包括了中国古代、现代、外国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每一部分的小说都包括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后还有两个附录,分别介绍相应的文学知识和语言知识。
要在两个学期内全部讲完,教师很难讲精讲透。
2.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落后。
从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来看,教学手段落后,不能有效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还是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提供的信息太少,不能适应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
3.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仍然使用传统的汉语教学法,即“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后练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教改的构想及实践为解决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不断摸索和创新一些教学方法。
(一)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提出来的。
其基本思想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学习应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并且不能对其作简单化处理。
(二)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
“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才而篤焉。
”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言。
可见“因材施教”是古今都推崇的教学方法。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按照学生的条件及其所能接受的最佳方式设计教学。
预科教材内容丰富,涉猎面广。
古今中外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都有选录,所以在授课方法上也要灵活多变。
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最大的效率,才能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才能最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而转变的关键是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
笔者就从事的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的几点感受:比如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单元,组织学生举行了“中国古典诗歌朗诵比赛”;在中国现代诗歌讲授中进行了“海子诗歌鉴赏”;在外国诗歌单元则以座谈会的形式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这种慢慢淡出学生生活视野的题材重新,使学生充分领略到从中国古典诗歌到国外精品诗歌拥有的巨大魅力。
在中外小说单元组织学生观看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享受到一场与教材有关的视觉大餐,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戏剧单元则采用戏剧表演的方法,把学生按组划分,让他们查找资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加深对剧本的理解,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导演,由导演来统筹安排并充分发挥组员的积极性协调服装、道具还有场景、音乐等等。
组内的每一名同学都要参与表演,既激发了学生兴趣,使每一位同学的积极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这种方法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学生热情高涨,表现积极。
如在《西厢记》的学习中,很多同学由原来对戏剧的不感兴趣到后来把《西厢记》所有的资料都查遍,甚至专门看了《西厢记》的戏剧和由此改编的电影,在表演过程中他们已经彻底把握了剧中人物形象,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才能,又培养了他们的表演才能。
通过对不同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尝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发展。
另外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融入文化史的讲授,引起他们强烈探究和了解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征,形成健全人格。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
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够准确地选定课题和研究对象,熟练运用合适的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规范地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研究的能力,成果表述的能力等。
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积极地参与教育科研是教师迅速成长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大学语文教研室在“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下,通过集体备课、教研会议和教学反思会等多种方式,不断探讨民族院校大学语文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和对工作的责任心,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预科大学语文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遵循学习的原则和规律,以及认知理论的一般规律,既要根据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点因人施教,也要遵循教育部颁布的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来组织和实施教学,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避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帮助民族预科生提高语文鉴赏水平,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是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加速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之适应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它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我们将坚决贯彻国务院有关决定,坚持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的办学宗旨,推动民族预科教育观念的创新,树立“规模、质量、管理、效益”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预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预科教育质量,建设好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进一步扩大预科教育的办学规模,积极发展预科教育,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预科教育在民族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民族地区需要更多的人才,搞好预科大学语文教学对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各位老师积极地探索预科大学语文教学的新特点和新方法,不断丰富和改进教学手段,促进大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1]哈斯,焦可法,王凤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水平[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96.[2]徐佳音.民族预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的关系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2001,(4):109—110.[3]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M].课程教材教法.2OO2,(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