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

合集下载

浅析景颇族目脑纵歌的形成和发展

浅析景颇族目脑纵歌的形成和发展

浅析景颇族目脑纵歌的形成和发展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个多宗教的国家;而云南是我国少数名族第一大省,也是宗教类型最齐全、宗教现象最丰富的一个省,云南境内居住着26种民族,在我省边疆其中有一部分民族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跨境而居。

由于民族、地域、政治、经济、历史等多种原因,造就出了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文化、宗教、舞蹈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有效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典型状态和样式。

它受宗教和文化的影响,民族原生、自成一派的舞蹈类型正在缓慢的演变和发展。

关键词:景颇族目脑纵歌形成发展一、景颇族的民族文化背景(一)民族概况1、地区景颇族它可以说是一个在云南少数民族当中人数比较多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

它有五个大支系:分别包括了景颇、载瓦、浪峨(有些地方也称浪速)、勒期、布拉,就像汉族他也有北方人和南方人而南北方他也有好多不同的人群区别。

景颇这两个字是汉语直译过来的他是景颇民族支系的总称,景颇族他是云南特有的生态少数民族,他们现在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保山、芒市、瑞丽、陇川、腾冲、盈江、梁河一带。

还有一部分少量的分别居住在片马、耿马、沧源、澜沧等地。

2、生产活动在古代的时候由于景颇族长期住在山上,也比较封闭,他们与外界交流也少,几乎不接触其它民族所以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品很慢很慢,而且他们又没有人统治和管理当然在这样的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就形成了他们的原始生活方式就靠一些采集、围猎、来充饥。

住呢就住在山洞里,穿呢就穿些树皮啊、缠藤啊、枝叶啊、等等。

一直到改革开放了才被人们渐渐融入知道和了解。

后来政府部门为了发展边疆地区呢,就会调整一部分保山的汉族去到德宏那边定居帮助景颇族才发展和交流农业生产,尤其是德宏州那边,由于他们的土地肥沃、自然条件较好,而且德宏独具一格的气候条件,雨热同期,太适合农作物生长了,于此同时呢他们又与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这些个比较先进的民族为邻,相互交往密切,所以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论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庆文化互惠式传承保护

论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庆文化互惠式传承保护

[论坛]i m论景颇族目職歌节庆文臟式传承保护■付波(云南民族大学>ForumF J族节庆和民俗文化系统传承及保护一直以来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景颇族目瑙纵歌的文 化传承和保护个案充分反映了在当前经济发展全球 化的大背景下,其所传承的一种原生态社会主体文 化行为驱向社会利益一体化、参与节庆仪式的社会 个体之间共同呈现出的道义相利互惠、民间组织与 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合作共同体现互惠互利的发展现 状,云南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在现代社会变迁中不断 创新和构建所逐渐形成的文化传承保护机制使其具 有一定的国际代表性,可为相似民族节庆民俗文化 系统传承保护个案提供重要参考和可借鉴的经验意 义。

节庆民俗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现代文化遗产的 重要组成内容,是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精神构成重要 基础要素之一,是直接反映中华民族社会生活方式 变迁的历史轨迹和深入的直接表现我国民族精神文 化社会心理与反映民族社会精神文化本质的一种重 要途径。

目瑙纵歌艺术节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一个 具有传统文化的节日,它广泛流传于中国云南省德 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一个中国景颇族少数民族集 居区陇川县,也是链接缅甸、印度等“同宗同源”的景颇族,实现经济、文化互惠式发展的典型案例。

文化利益的互惠在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解决当前人类 基本生存条件问题的方面仍然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人的基本社会属性基于文化利益互惠的社会关 系而这种社会意识得以逐步树立,人与其他个体之 间的社会文化纽带性的社会联系也因为文化利益互 惠而这种社会联系逐渐得以加深和强化,彼此之间 有着一种纽带性的社会文化联系,从相互的社会文 化需求转换成一种彼此之间的社会文化互惠文化形 态,不仅逐步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往和社会实践,还逐步推进了各类物品、人力以及信息等在人群族 际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流通,并在此文化交往的实践 中逐渐营造和不断固化了相互之间的社会共同性价久诂碡老2021.2值认知意识。

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景颇族的节日习俗

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景颇族的节日习俗

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景颇族的节日习俗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景颇族也不例外,它主要有目脑纵歌节、能仙节、新米节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节日为目脑纵歌。

那么景颇族的节日习俗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文介绍。

一、景颇族的节日习俗目脑纵歌是景颇族祭祀天神“木代”的传统祭典活动。

“木代”是景颇族超自然信仰中最大的天神,代表着财富和幸福,能够给人予保佑,是只有山官家才拥有祭祀权力的神。

祭祀“木代”的目脑是山官显示威望和权势的象征,举行次数越多、规模越大,山官在百姓中的威望就愈高。

过去,目脑主要为祭祀、庆祝丰收、庆祝战争或拉事的胜利而举行。

举行目脑时,山官统辖之下的村寨须筹集猪、牛等祭品进行供奉,牺牲和耗费十分巨大,因此祭祀“木代”的目脑并不普遍,一个山官辖区一般数年或数十年才举行一次。

目脑以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形式呈现,内含祈求木代及其他保佑辖区居民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意蕴。

因此,山官举行目脑之际,百姓均踊跃参与。

二、景颇族的传统节日1、景颇族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而传统的节日,节日期间有着丰富的活动。

景颇族也一样,春节之前先准备节日的物品。

三十晚上吃团圆饭,所不同的是大年初一,鸡叫头遍,青年男子便要去争挑新年的第一挑水,挑回后舀出一碗与头天准备好的一碗水比较轻重,若新水重,说明今年的雨水比去年多,反之则少。

2、景颇族恩鲜鲜景颇语,即采花节,是景颇族的传统节日。

一般在春节后数日举行。

3、景颇族目脑节又称“总戈”,景颇语音译,意思是“大伙跳舞”。

云南省德宏一带景颇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间举行,节期一至三天不等。

相传,景颇族的创世英雄宁贯娃的父母曾对他说:“我俩死后,你要举行目脑送魂仪式,这样,我们就能变成大地,你就能变成人,繁衍人类。

”宁贯娃遵从了父母的意愿,去学会了目脑舞,了别人,并每年举行一次,经过世代相传,便成为今天景颇族一年一度的节日。

4、景颇族火把节云南省德宏一带景颇族的传统节日。

没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在瓜果成熟季节择日举行,节期一天。

目瑙纵歌——景颇族活的民族文化史册

目瑙纵歌——景颇族活的民族文化史册
化 史册 ”
【 关 键 词】 景 颇族 ; 目瑙 纵歌
【 中 图 分 类 号 】C 9 5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4 ) 0 3 — 2 1 1 - 1
景 颇 族 在 长 期 的 劳 动 实 践 中 创 造 了 丰 富 多 彩 的 民 族 文
在 目瑙纵歌 的仪式 过程 中 ,由有声望 的巫 师斋 瓦 吟唱景 颇族 的创 世史诗 《 目瑙斋 瓦》 是 一项 重要 的 内容 。《 目瑙 斋 瓦》
是古 代景 颇族人 民关 于宇宙 的形成 、天地 的开 辟 、山川 的治
理、 世 界 万 物 以 及 人 类 社 会 的 诞 生 的 知 识 与 智 慧 的结 晶 。 它 通
过 一 系列 神话 故事 将景 颇族 自远 古 时期 的历 史 娓娓 道来 , 向 后人 展示 着景颇 族 的过 去 。 伴随着 巫师 的吟 唱 , 以及 有节 奏 的 木鼓 声 、 民族 音乐 哦啦调 再加上不 时发 出 的群众性 呐 喊声 , 上 万 景颇族 人 民在头插 长羽 , 手持 长刀 的领舞 “ 瑙双” 的带 领 下 , 依 照 目瑙柱 上记 载 的 民族迁 徙路 线 , 时 进 时退 , 千 回百转 , 变 换舞 蹈路 线 , 重现 民族迁 徙的历 程。
说: 远 古 的 时候 , 大 地 上 的人们 并不 会 跳 ” 目瑙” , 只有 天 上 的
太 阳神” 木代 ” 才会跳 。太 阳神在 太 阳宫举 行 “ 目瑙 ” 盛会 的时 候, 邀 请 大地 上 的百 鸟去 参加 , 鸟儿 们参 加 了天 上 的 目瑙 , 返
回大地 时 , 在 格 昂崩有一 棵黄果 树上结 满 了香甜 的黄果 . 百 鸟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景颇族文化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景颇族的舞蹈分为祭祀性、狩猎性、生产劳动性和欢庆性等五类。

祭祀性舞蹈有总戈、布滚戈、金再再等,动作粗犷豪放,形象生动。

狩猎性舞蹈有龙东戈,军事性舞蹈有向戈(耍刀)、串戈、以弯弯等。

生产劳动过程的舞蹈,步伐灵活,富于变化。

欢庆性舞蹈有直戈、曾戈等。

这些舞蹈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和曲折行进舞。

此外,景颇族还吸收了傣族、傈僳族的舞蹈形式,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象脚鼓舞和叮戈舞。

景颇族舞蹈中最富盛名的是集各舞蹈于一体的目脑纵歌。

目脑纵歌是景颇族的民族传统节日,景颇语意为大家一起跳舞。

起源景颇族原始宗教的一种盛大祭典。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开始举行,舞场宽阔,中央竖立高高的目脑示栋,意为索求财富柱,一般由竖4根、横2根柱子加底座组成,中间两根绘有舞形图案和日月标记,中间是巨大的刀剑相连,旁边两根为雌雄祖先图案,上一根横柱表示天地,下一根表示子孙兴旺、五谷丰登。

示栋下成千上万的景颇人排成长队,在脑双的领舞下,起舞,盛况空前。

男人手挥长刀,个个英姿飒爽;女人抖动着彩帕和扇子,身上装饰的银泡和银链唰唰作响、闪闪发亮,似彩蝶起舞,象孔雀开屏;队形变换有序,时而如采练漫卷,时而似瑞霭轻飘。

在木鼓、铓锣、洞巴、笛子等乐器的伴奏下,气势壮观,舞步刚健明快,哦热啊……的欢快的歌声飞向高空,响遍景颇山乡。

这一天,景颇山变成了歌舞的山,所有景颇人似乎都醉了,从内心发出酣畅的欢笑。

通宵达旦地狂舞三天三夜。

堪称世界上最壮观、最撼人心魄的大型集体舞蹈,有万人之舞的美誉,充分展现了景颇族人民英勇顽强、刚直豪爽、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目瑙纵歌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艺术形式,沉淀着景颇族的历史、宗教、音乐、舞蹈、文学、政治制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热情奔放的刀舞,景颇族男子参加目瑙纵歌盛会时,头上缠着缀有红、黄、绿绒球的英雄结,身挎色彩鲜艳、缀满银饰的筒帕(挎包),腰间佩带着一把精美的长刀,显得精神抖擞,格外英武。

进人舞场,所有男子持刀而舞,就像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

景颇族与目瑙纵歌

景颇族与目瑙纵歌
典礼开始,先放炮,笙管、茫锣、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的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向来宾敬献用芭蕉叶包裹的紫糯米粑粑。在一片欢乐声中,由两名德高望重的老人领舞,他们身穿龙袍,头戴"啄木鸟帽",手持长刀,踏着音乐鼓点变换着舞姿和队形款款而舞。后面,是成千上万的人摩肩接踵排成舞队。女的手舞花帕、扇子或花环,扭着腰肢,摆动缀有银链银泡的盛装,翩翩起舞。男人们头戴缀有红缨珞的白头帕,身穿白衬衣黑裤子,手持闪闪发光的长刀,显得英姿勃勃。他们踏着刚毅雄健的舞步,气撼山河。汉族同胞来了,傣族同胞来了,阿昌、德昂、傈僳族同胞也来了,大家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的跳着,不时发出"哦啦!""哦啦!"的欢呼声。队列有时如长龙,有时如蕨花弯曲,象征着力量和团结。舞场上"巴扎"劲吹,锣鼓齐鸣,雄浑而壮阔的舞步声震撼群山。
跳目脑纵歌要在宽大的广场或草坪上举行。人们先在场子中央竖起色彩班斓的目脑柱,柱高约20米,用粟木做成,上面绘着精美的图案。左侧画的是一个四方形等分成四个三角形,右侧画蕨菜,因蕨蕾如握拳,叶如排箭,景颇人视之为团结和前进的象征。两柱之间交叉置放着两把银光闪闪的大刀,象征着景颇族人民骁勇刚毅,披荆斩棘的性格特征。目脑柱的两侧还有两块高约8米的木板,所绘图案象征子孙昌盛吉祥。上方横匾画着相传为景颇族发源地的喜马拉雅山,下方横匾画着农作物和家畜,象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目脑柱前搭有两个高台,据说从那里可以眺望祖先的故地喜马拉雅山和展望未来。高台周围立着木桩,桩上挂着八面大锣,大鼓和其他乐器,表示吉庆。外面用两道竹篱笆围住,表示胜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瑙纵歌又称“总戈”,意为“欢聚歌舞”,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聚居区,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目脑纵歌是德宏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意思是"大伙跳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四至五天。届时,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

景颇族传统节日

景颇族传统节日

景颇族传统节日景颇族在我国也算是个小的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民族色彩有哪些你可否了解呢?一个民族的特色往往会体现在他们的传统节日上,而对于景颇族有哪些传统节日的有可否知道呢?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景颇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景颇族传统节日1.目瑙节“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

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

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脑”。

景颇族最早居住于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经过几次大的迁徙后才定居于今天的居住地。

“目瑙”是景颇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习俗的文化现象。

竖立在目瑙广场上的“诗栋”(标牌)分阴阳(雌雄),当中所绘制的是反映景颇族的迁徙路线和其他生产、生活的图案。

举行大的“目瑙”庆典时都要先祭奠“木代”(太阳神),原因之一,“目瑙”舞来自太阳宫;之二,传说景颇族的祖先曾娶太阳女为妻,景颇人是太阳的子孙,“木代”与景颇族有渊源关系。

因此,景颇族贵族(山官)家一般都祭奠“木代”。

“董萨”(祭司)要进行“目瑙斋瓦”,用特定的形式和祭词叙述天地的形成,万物的诞生,景颇人的渊源变迁史等,内容无所不包。

这些活动,千百年来起着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

2.撤种节和尝新节撒种节和尝新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陇等县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举行。

相传在远古时代,阿昌族人民中有个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获季节,她总是不厌某烦小心翼翼地将各种谷物良种选留下来。

转送给各村寨的人民.由于帮助大家提高了耕种技术,她受到人们深沉的爱戴和尊重.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获前逝去。

为了弥补老人未能穿新、尝新而逝的最大遗憾,人们在她灵前敬献香喷喷的饭菜和新衣。

以后,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这样就形成了尝新节。

2012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盛大开幕

2012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盛大开幕

2012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盛大开幕2月5日晚,2012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在德宏州州府芒市盛大开幕。

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开幕德宏州人大常委会主任余麻约主持开幕式。

中共德宏州委书记李磊致开幕式欢迎辞。

他代表中共德宏州委、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州政协以及全州121万各族人民向领导和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中共德宏州委书记李磊在介绍了德宏经济社会概况和目瑙纵歌节的发展现状后,李磊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德宏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的“机遇年”、“关键年”、“突破年”。

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这个目标,坚持打基础增强发展后劲,重三农加速农业提升,强产业实现工业突破,扩开放推动贸易转型,优生态助推旅游崛起,城上山引领城市升级,兴文化促进文化繁荣,保民生增进人民幸福,促和谐维护团结稳定,进一步提高边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在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人民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节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庆目瑙纵歌节,充分利用“目瑙纵歌”这一大型集体歌舞形式,歌唱美好新生活,展示民族时代新风采,进一步激励全州各族人民在发展的道路上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为全面推进德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受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委托,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产办主任尹欣代表参加主办这次活动的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民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对2012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的举行表示祝贺。

尹欣说,德宏是我省旅游文化资源重要的富集地之一,2012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的成功举办,必将使来自海内外的各位来宾和各界人士切身体会“万人之舞,和谐之舞”的恢弘气势,感受魅力无限的德宏风情,必将助推德宏桥头堡和瑞丽国家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建设。

景颇族节日文化

景颇族节日文化
景颇族

景颇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47828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 潞西市、瑞丽市、盈江、梁河三县,少部分散居 于其他州县。在中国景颇族 聚集最多 最集中的 地方是云 南省德宏 州陇川县, 陇川县被 称为“中国 目瑙纵歌之乡”

景颇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有关,以前居住在 康藏高原南部山区,7-9世纪沿横断山脉南迁。 东部景颇在澜沧江以东、金沙江地区;西部景颇 在澜沧江以西至缅甸境内。15-16世纪,由于战 争,大量的东部族人大规模西迁;16世纪后大量 移居德宏地区,多与德昂、阿昌、傈僳、汉等民 族杂居。现在的景颇族中景颇支、浪峨支、瓦支、 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
婚恋食俗
以食传言是景颇族青年表达情爱的一种方式, 小伙爱上姑娘,就在食品中包上树叶(表示话很 多)、树根(表示思念)、大蒜(表示求婚)、 火柴(表示坚决)、辣椒(表示火热)等物送去。 姑娘如有意,退回原物;如需考虑,便加放几根 奶浆菜;如拒绝,则添进火炭。小伙接着又在食 物中放上合拢的嫩树叶(表示希望共同生活)、 粮豆(表示早日结婚)再送去。姑娘同意,则回 赠烟草;若坚决拒绝,则将合拢的树叶扭成背靠 背退回去。这样几来几往,不少有情人便可通过 “正娶”或“拉婚”(抢亲)终成眷属。
景颇族的家庭

景颇族家庭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 父亲是一家之长,子女从父姓。家庭中保 留着幼子继承财产的习惯。长子、次子结 婚后一般都另起炉灶,成立自己的小家庭, 幼子则留下与父母同住,赡养父母。
有女无儿的可以招婿,上门女婿不改姓, 子女亦从父姓。无子女的可以收养子女, 养子同亲生子一样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继 承财产的权利。女儿一般无继承权,但有 些地方亦有子女同等参加财产继承的现象。 妇女在家庭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承担着栽 秧、割谷、收割等田间劳动外,还要从事 织布、做饭等家务。 因此,景颇族男子常说“没有妻子就没 有饭吃,就没有衣穿”。

目瑙纵歌文化

目瑙纵歌文化

目瑙纵歌文化目录目录 (2)目瑙纵歌简介 (3)目瑙纵歌节日内涵 (3)目瑙纵歌的传说 (4)目瑙纵歌重要标志 (5)目瑙纵歌固定内容 (5)目瑙纵歌主要活动 (6)祭祀 (6)瑙双领舞 (7)忘情纵歌 (7)目瑙纵歌的传承 (8)景颇族目瑙纵歌文化目瑙纵歌简介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

只要有场地,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一起进行目瑙纵歌,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集体歌舞。

“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

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村村寨寨都要举办目瑙纵歌。

为了发展经济,发扬景颇文化,方便游客参与,当地政府有时也将时间略做调整。

目瑙纵歌当初是为最大的太阳神“木代”而举行的隆重祭祀活动。

目瑙纵歌节日内涵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最隆重的民族节日。

景颇语叫“目瑙”,载佤语叫“纵歌”,“目瑙纵歌”就是大家一齐来唱歌跳舞的意思。

它是为祭祀景颇的太阳神“木代”而举行的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也是景颇族传统的节日。

到时三山五岭的景颇族群众都相聚在一起纵情歌舞,跳目瑙纵歌舞时,人少则上千,多时过万,故又称为万人之舞。

它包括多种异彩纷呈的舞蹈形式,舞队排列成阵,舞步豪放有序,节奏激昂明快,表现出景颇群舞的高度水平。

各种名目繁多的“目瑙纵歌”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性,而且集中表现了景颇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文化艺术特点,它是祖国文化艺术园地里,一朵艳丽的奇苑。

目瑙纵歌的传说目瑙纵歌盛会历史悠久,源于美丽动人的传说:远古的时候,大地上的人们并不会跳"目瑙",只有天上的太阳神"木代"才会跳。

有一年天空出现了9个太阳,不分昼夜的烧烤着大地,大地上河水被晒干,石头被晒炸,人类和各种鸟兽都面临死亡的绝境,就聚集在一起共商对策,公推百鸟到太阳宫去求太阳神。

德宏景颇族目瑙纵歌文化发展变迁初探

德宏景颇族目瑙纵歌文化发展变迁初探

德宏景颇族目瑙纵歌文化发展变迁初探发布时间:2021-09-07T16:18:14.99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2期作者:杨晓丽[导读] 景颇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它是由青藏高原的氐羌族群发展而来,因族群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因而被人们成为“大山的民族”,杨晓丽保山学院音乐学院, 云南保山 678000摘要:景颇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它是由青藏高原的氐羌族群发展而来,因族群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因而被人们成为“大山的民族”,景颇族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民族文化是经过千年积淀下来的,目瑙纵歌就是其文化的代表作,接下来本文将对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的文化发展及变迁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景颇族;民族文化;目瑙纵歌节;发展变迁;研究引言景颇族是以勤劳、勇敢、善良、热情而著称的民族。

其先民是我国古代氐羌民族中的一支,景颇先祖们不计艰辛自青藏高原向中国西南的千年迁徙之路,最终造就了坚毅卓绝的“大山的民族”——景颇人。

景颇族悠久而富于传奇色彩的史诗般的民族历史积淀了既深沉浑厚而又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本文试图用民俗、艺术理论、历史、宗教学等相关研究理论,对以德宏景颇族为主的景颇族集聚区目瑙纵歌节文化的发展变迁进行初步的研究。

一、景颇族与目瑙纵歌1.景颇族的族源及其民族迁徙历史景颇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热情好客、勤劳智慧、坚强勇敢的民族。

在唐代景颇族被称为“寻传蛮”“高黎贡人”;元明时期被称为“峨昌”;清末及民国时期被称为“野人”“山头”等。

从语言学的角度,景颇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中载瓦支语言与彝语支非常接近,而彝语支各族在历史上与康藏高原的氐羌部落有着密切的源流关系。

语言的相近能够看出起源的相同或者相近,说明两者之间曾经有过非常密切的联系。

(1) 《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记载:“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

”而“夷”,是源于氐羌系统的部落。

云南景颇族“目瑙纵歌”的当代流变

云南景颇族“目瑙纵歌”的当代流变

云南景颇族“目瑙纵歌”的当代流变作者:朱迪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1期摘要:“目瑙纵歌”是广泛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聚居区,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传播,“目瑙纵歌节”在当代景颇族的生活中的影响也随之有着不同的变化,其流传方式也必然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人们审美观的差异而留下当代的时代烙印。

本文旨在追根溯源,在全面了解“目瑙纵歌”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探寻其对今天的文化生活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目瑙纵歌;舞蹈;当代流变;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景颇族,在清朝时期仍沿袭明代的称谓,被称为“遮些”,“野人”,这些都不是景颇族的自称,尤其后者是唐代以来相沿袭的带歧视性的他称。

近代景颇族自称“景颇”、“载瓦”、“喇期”这些自称,清朝时期已如此,目瑙纵歌又称“总戈”,意为“欢聚歌舞”,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聚居区,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

解放后,这一传统的民族歌舞节日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目瑙纵歌节已成为景颇人民欢庆丰收的歌舞娱乐的民俗节日。

1983年,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讨论通过,确立目瑙纵歌节为德宏州法定的民族节日,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日。

“目瑙纵歌”被称为“万人之舞”,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性,而且集中表现了景颇族的历史起源、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音乐、舞蹈艺术和文化艺术特点,是研究景颇族社会历史,以及民族学、民俗学的最好的活的材料。

目瑙纵歌集景颇族文化为一体,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地展现出景颇族的传统文化,对景颇族的历史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

一、“目瑙纵歌”的历史溯源和艺术形式“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人们通常一起写作“目瑙纵歌”,意为“大伙跳舞”。

这是景颇族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形式之一。

景颇族非遗舞蹈“目瑙纵歌”在高校中的传承和推广——以德宏师专为例

景颇族非遗舞蹈“目瑙纵歌”在高校中的传承和推广——以德宏师专为例

197作者简介:吴亚茜(1991— ),女,汉族,云南保山人。

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学与研究。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智能时代的到来,“目瑙纵歌”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目瑙纵歌”的概述(一)非遗舞蹈概念众多的学者、书籍、法律条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进行了不同的、准确的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生活中,劳动人民为了满足非物质文化的需求,创造出来的世代相传的一种能代表本民族、本地区珍贵的一种文化形式,非遗舞蹈就是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面的舞蹈,非遗舞蹈具有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各民族在精神生活方面的伟大创造,代表了本民族的审美形态和修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非遗舞蹈的传承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保护和传承非遗舞蹈,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目瑙纵歌”概况及传承现状景颇族“目瑙纵歌”起源于西晋,“目瑙纵歌”的出现可能与景颇族的迁徙路线有关,传说景颇族的首领带领民族进行迁徙,之后迁徙的路线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目瑙纵歌”。

生活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举行盛大的民族节日“目瑙纵歌”,本民族男女老幼身穿节日盛装,来到举行节日盛典的广场或者公房,女子手拿扇子、手帕,男子手握景颇族长刀,由“瑙双”带队,在音乐的伴奏下,围绕“目瑙示栋”,根据目瑙示栋的图案,跳出整齐的队形,载歌载舞。

“目瑙纵歌”不仅是景颇族的传统盛典,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祭祀、音乐舞蹈、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大型集体文娱活动。

其他民族也被邀请参加“目瑙纵歌”,体现了景颇族团结奋斗、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006年,德宏州景颇族“目瑙纵歌”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2年,德宏州景颇族“目瑙纵歌”万人起舞,成功申报世界纪录,场面异常壮观,代表着景颇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非遗舞蹈“目瑙纵歌”进校园的意义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如火如荼的展开,非遗舞蹈的传承保护也有了新的突破,非遗舞蹈进校园、进社区等提法也相继得到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传承与推广效果。

29.谈谈您通过学习德宏世居少数民族简史后的心 得体会

29.谈谈您通过学习德宏世居少数民族简史后的心 得体会

29.谈谈您通过学习德宏世居少数民族简史后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德宏世居少数民族简史后,了解到德宏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常住有傣、景颇、僳僳、阿昌、德昂等五种世居少数民族。

也是初次知晓到以前都没有听过的少数名字,从而更加了解有关少数名族的知识。

世居少数民族几个少数民族在一个地区共同生活,他们是会互相影响的,有的有共同的原始信仰。

所以,虽然有各自的传统节日,但有一些节日是他们所共有的。

傣族没有春节之说,只有傣历新年,在每年的四月十二至十六日,也就是常说的“泼水节”。

景颇族每年正月十五过“目瑙纵歌节”。

阿昌族的“窝罗节”,每年农闲季节的正月初二至十六举行。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阔什节”(新年),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

德昂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届时人们要用“水龙”为佛像洗尘、排成长队,祝福吉祥,互相泼水共贺新年。

各个少数名族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而更加对这些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节日都有所了解:1、景颇族为云南独有民族之一,语言文字有景颇和载瓦两种语言,差异颇大。

主要信仰基督教。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形式之一。

撒种节和尝新节、新米节、采花节、能仙节也是景颇族的节日庆祝活动。

2、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少数信天主教和藏传佛教。

傈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新米节”、“刀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射弩会”等。

3、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进洼、出洼等,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

此外还有火把节、换黄单、烧白柴、浇花水、窝罗节、等节日活动。

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

4、德昂族为云南独有民族,德昂族又名崩龙族,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

节日主要有“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节外,泼水节、烧白柴节。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目瑙纵歌”的起源于传说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目瑙纵歌”的起源于传说

景颇族文化景颇族“目瑙纵歌”的起源于传说>目瑙纵歌意为大家跳舞,每年正月十五日在云南省德宏州各地举行。

届时人们身着盛装汇集到目瑙纵歌广场,在大鼓,铓锣和西洋乐器的伴奏声中,在头戴鸟头羽冠的瑙双带领下成双龙步入舞场,沿着目瑙示栋指引的祖先迁徙路线图,踏着欢乐铿锵鼓点和音乐纵情欢跳,但见舞队刀光闪闪,彩帕飞天,花扇翻滚,人们传递水酒,吼声震天,万人共舞而不乱阵脚。

目瑙纵歌有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在远古时代,只有太阳的子女才会跳“目瑙纵歌”。

有一次,太阳王派使者来邀请地球上万事万物去太阳宫参加他们的“目瑙纵歌”盛会,地球上所有的鸟雀都前往参加。

“目瑙纵歌”结束后,鸟雀们告别了太阳王和太阳的子女们,启程返回的途中,来到了“康星央枯”茫茫的原始森林憩息的时候,看见黄果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果子,鸟雀们很高兴,为分享果实举行了地球上第一次鸟类“目瑙纵歌”舞会。

“孙瓦木都”和“干占肯努”听到这个消息,赶忙去观赏,顿时被百鸟热烈优美的歌舞所陶醉,与它们一起沉浸在欢乐之中。

孙瓦木都和干占肯努决定把“目瑙纵歌”移植于人间,把宽阔平坦地作为“目瑙纵歌”场地,在正月时举行了人间第一次“目瑙纵歌”盛会。

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打木鼓、敲锣、竹笛、“洞巴”齐奏,汇集在舞场,排成长长的队伍,模仿鸟雀舞步舞姿,尽情地欢歌起舞。

人们学会跳“目瑙纵歌”后,大家都一天天地富裕起来,生活幸福、吉祥如意。

以后,景颇人民为了驱恶扬善,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预祝吉祥幸福,欢庆丰收胜利,把“目瑙纵歌”与理想、愿望连在一起,把每年的正月中旬作为节日之期,并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瑙纵歌节已成为景颇人民欢庆丰收的歌舞娱乐的民俗节日。

“目瑙纵歌”被称为“万人之舞”,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性,而且集中表现了景颇族的历史起源、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音乐、舞蹈艺术和文化艺术特点,是研究景颇族社会历史,以及民族学、民俗学的最好的活的材料。

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关于目脑纵歌的来历,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其中之一是:远古时代,景颇人有位创世英雄名叫宁贯娃,他的父母嘱咐他:“我和你父亲死后,你要举行目脑送魂仪式,这样,我们就能变成大地,你成人后就能繁衍人类”。

宁贯娃原想去太阳国学目脑舞,但发现孔雀们已经学会了。

原来太阳神曾邀请百鸟上天参加目脑纵歌,百鸟返回大地后,推孔雀和“斯曼映”(鸟名)当“脑双”(领舞),在一棵黄果树下举行目脑盛会。

后来,没过多久,黄果增多了,百鸟增加了。

聪明的宁贯娃看到百鸟“目脑”后的昌盛情景,悟出了太阳神传授的目脑能使五谷丰登、人间昌盛、生活美满而幸福愉快。

于是,他向百鸟学跳目脑舞。

在喜马拉雅山脚,他画定舞场,把舞步、舞姿画在栗木柱上,仿效孔雀领舞,举行了人类第一次目脑纵歌。

从此以后,景颇族便有了目脑纵歌。

娱乐节日是由原始祭祀节日演化而来的,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是典型的娱乐节日。

根据它的起源传说分析,它是由祭祖、祭英雄演化而来的。

目脑纵歌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活动发展至今,宗教色彩和类别已日益淡化,它已成为景颇族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统称为“统肯(传统)目脑”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其内容和形式都是展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今天的新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1983年,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讨论通过,确立目瑙纵歌为德宏州法定的民族节日,时间为每年的正月
五、六日。

年5月20日,目瑙纵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目瑙纵歌已经成为展示德宏边疆各族人民精神风貌和景颇族风情的综合性歌舞盛会。

民族节日也是一种文化,它是一种精神文化,我们应该保护民族文化。

景颇族有趣的风俗

景颇族有趣的风俗

景颇族有趣的风俗一、节日庆典1. 目瑙纵歌节: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意为“大伙跳舞”。

节日期间,村村寨寨的景颇人身着节日盛装,涌入目瑙广场,进行盛大的歌舞活动。

广场中央会竖立四根目瑙柱,上面绘有精美图案,象征着团结和迁徙路线。

舞蹈队伍由“瑙双”(领舞)和“瑙巴”(表演)组成,人数众多,气氛热烈。

这个节日现已发展成景颇族一年一度的盛会,并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新米节:每年农历八九月间稻谷成熟时,景颇族会庆祝丰收,举办新米节。

节前,主人家会准备新米和各种食物,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共度佳节。

节日当天,人们会举行祈祷仪式,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并分享丰收的喜悦。

二、服饰特色景颇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男子服饰以黑、白为主色,老年男子多穿黑色对襟短衣和长裤,戴黑色包头;中青年男子则多着白色衬衣和长裤,戴饰有各色绒球缨穗的白色包头。

妇女服饰更为华丽,盛装时上身着黑色短襟无领窄袖衫,饰有银泡、银牌等装饰品;下身穿着用红、黑、黄、绿等色毛线织成的筒裙;头戴羊毛织成的红底提花包头,佩戴数串红色项珠及耳饰、手镯等。

三、婚姻习俗过去,景颇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山官和富裕户也有一夫多妻的现象。

婚姻多由父母包办,聘礼较重,且存在抢婚的现象。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化或改变。

现在,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并自主选择结婚对象。

在结婚过程中,景颇族还有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和习俗,如“干脱总”(串姑娘)、请媒人提亲、送聘礼、举行婚礼等。

四、文艺与体育1. 文艺: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包括叙事长诗、故事、神话、寓言、谚语、谜语等。

他们的情歌内容广泛,形式新颖活泼,能表达细腻复杂的思想感情。

景颇族人还擅长音乐和舞蹈,乐器种类繁多,包括木鼓、牛角号、箫笛等。

舞蹈形式多样,既有欢庆性的舞蹈,也有祭祀性和娱乐性的舞蹈。

2. 体育:“刀舞”是景颇族很有特色的男子民间舞蹈,景颇语称“恩吐拳”,载瓦支语称“闪歌”。

民族节日发展的路径探析——以目瑙纵歌节为例

民族节日发展的路径探析——以目瑙纵歌节为例

民族节日发展的路径探析——以目瑙纵歌节为例发布时间:2021-01-20T05:55:51.89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期作者:吕玟静杨芳方婷任桐玉[导读] 目瑙纵歌本身就是创新的集合。

景颇族有多个支系,各支系有不同的名称,一类目瑙,一类纵歌。

后来为了加强景颇族各支系的内部团结与满足人们的愿望,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地政府把景颇语的目瑙与载瓦语的纵戈连在一起,合称目瑙纵歌,即“大家一起跳舞”的意思,希望各支系团结一致。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124摘要: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节日的现状和传承方式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作为范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了目瑙纵歌的发展现状及其时代变迁,通过实地调研和探讨,作了关于对有关民族节日发展路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以下民族节日发展与传承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目瑙纵歌;民族节日;历史记忆随着全球经济大潮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在受到前所未有影响的同时,以民族节日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也发生了变化而面临更大危机。

越来越多的民族节日因其不能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而面临流失甚至逐渐消亡的威胁。

目瑙纵歌节作为景颇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不仅保存相对完整,并且具有现代性特征。

通过走访相关文化产业部门,随机访谈行人,在描述自己本民族文化及其他们认为自己民族节日能够传承至今的原因时,大部分访谈对象提及到了包容、学习、大众、多元、民族情感等词汇,根据所做访谈和以及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探究出以下有利于民族节日发展的路径。

一、传承创新,与时俱进首先,目瑙纵歌本身就是创新的集合。

景颇族有多个支系,各支系有不同的名称,一类目瑙,一类纵歌。

后来为了加强景颇族各支系的内部团结与满足人们的愿望,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地政府把景颇语的目瑙与载瓦语的纵戈连在一起,合称目瑙纵歌,即“大家一起跳舞”的意思,希望各支系团结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颇族能歌善舞,他们有许多形象生动的舞蹈。

在许多节日庆典活动中,景颇族都举行歌舞活动。

最主要的节日有“目脑(总戈)”节、新米节和采花节。

“目脑”的意思是“大伙跳舞”。

每逢庆祝五谷丰收,迎接贵客,纪念重大节日,男婚女嫁,亲人团聚等场合,都要举行不同规模的目脑(总戈)。

传统盛大的目脑(总戈),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几天内举行,时间四至五日不等。

选双日歌舞,忌单日进行。

景颇族目瑙纵歌会
每逢节日,景颇族的男女老少便齐集广场,穿着盛装。

小伙头戴洁白的包头镶缀着红穗,姑娘们穿着黑丝绒短衫,身佩彩珠,颈戴项圈下围彩色夺目的羊毛花裙。

“木脑”广场的中心,竖立着木脑桩。

木脑柱一般高约二十米左右,是用两块栗木板制成。

木板两侧都画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

右侧常常画的是蕨菜,它在景颇族人们心目中是团结和向前的标志;左侧往往画的是一个四方形等分的三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又涂上一种颜色。

在两个木柱之间交叉看两把银光闪亮的大刀。

在木脑柱的旁边还树有两块大木板,各高八米左右,上面也是图案饰绘。

横匾上画有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下面磺匾画的是家畜,农作物,紧靠木脑柱和横匾,是两座仰望未来的高台,围绕高台的木桩,挂有各种具有乐器,直径一米左右的八面鋩锣,两个长二米的大皮鼓以及其他乐器,最外层的竹篱笆,开两道门。

“木脑”开始,与会人们欢腾。

先是礼乐齐奏,笙管、大鼓、铓锣金声玉振,音响交杂,悦耳动听,然后是一列景颇族妇女出场,她用头顶着礼物花篮内装着鸡蛋、糯米、米
酒,从篱笆的右门轻举脚步,进入会场。

这时礼炮骤鸣,欢声雷动,来自各地的景颇族同胞,赠物敬酒,翩翩起舞。

仪式一经揭开,要跳两个通宵,从晚到晨,从晨到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