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扩张与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_关于上海市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13•【字号】沪府发[2014]12号•【施行日期】2014.0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4〕1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4年2月13日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明确了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发挥了引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当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对于促进上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此,现就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明确未来上海发展目标定位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具体来说,要全面提高人民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建设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智慧低碳、安全便捷的宜居城市;要全面确立并提升“四个中心”功能,打造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要传承和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努力提升文化原创力和影响力,建设充满魅力、令人向往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要充分发挥服务全国、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作用,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带提升能级,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尤其不可避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因此,城镇用地的空间拓展将日益成为现在及未来几十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

然而城市土地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势必将进一步增长。

为缓解这一矛盾,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集约度和效益,才能实现既保护耕地和其他农用地,又满足各类建设发展需求。

1. 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正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但在加快城市化的同时,应认识到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集约化程度低,占用耕地过多,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1长期忽视城市土地内涵挖潜,走了一条外延扩张式的发展道路由于制度安排、税收设置等诸多因素,造成城市郊区土地开发成本低廉,而城市中心由于拆迁面过大而成本相对较高,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开发商必然愿意占用郊区农田搞土地开发。

同时,地方政府通过从农民手中低价征地进行一定的初期开发后,再卖给开发企业或开发商,采取这种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与城市建设资金,导致城市发展普遍采用不断向外扩张的发展模式。

这种扩张式的发展模式的外部性和内部性均不经济:其外部性不经济表现在加剧了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在郊区大量开发住宅,造成对城市绿色带的蚕食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重了城市交通和居民上班的负担;其内部性不经济表现在开发郊区不利于旧城改造,大量的危旧房不能得到修缮和改造,可能导致旧城区社会问题的发生。

1.2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大多数城市存在用地功能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普遍存在“散”和“乱”的现象;各类用地比例失调,城市生活质量偏低;土地的容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用地容积率普遍偏低。

许多单位存在土地使用不当和土地使用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土地使用不当,如城市中许多黄金地段被大量的工厂、机关占据,土地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土地使用不足,在某些特定地段上,许多开发单位多征少用或征而不用,造成土地闲置。

政策影响下上海市工业用地扩张与效益研究

政策影响下上海市工业用地扩张与效益研究

政策影响下上海市工业用地扩张与效益研究摘要:2003年以来,国家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一些遏制工业用地的粗放扩张政策,那么其控制成效如何,工业郊区化只是工业转移还是带来更好的用地效益。

针对这些问题,采用GIS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和边际效益建模等方法,探讨政策调控对上海市工业用地扩张的作用效果和对工业用地效益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郊区工业用地扩张明显,空间上趋于分散,工业用地效益有所提升,但相比国外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政策驱动效果明显,工业郊区化转移并未给中心城区工业带来衰败迹象,郊区工业也并未体现出相应实力,控制工业用地扩张政策效果不佳;工业用地边际效益分析发现,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工业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于工业用地的增加,粗放型增长未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工业用地扩张;GIS;用地效益;政策;上海中图分类号:K901.4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为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工业用地不断扩张,大量耕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

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5年和2011年分别有大约13.87万公顷和25.30万公顷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其中新增工业用地的比例均超过三分之一[1]。

中央与地方利益格局的演变以及地方政府追求工业总产出最大化是导致中国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的直接原因[2],各地新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而且占地面积越来越大,甚至超标[3]。

同时,我国在工业用地管理和工业用地效率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偏高,但其开发强度和产出率明显偏低。

调查显示,我国工业用地产出率不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2%[4],与国外相比,我国工业大而不强,发展水平和效益水平仍有一定差距,2007年,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45%,不及英国和日本的33.04%和33.94%,更是远低于美国的44.85%[5],城市工业用地快速扩张与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现象十分突出。

中 国新型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中 国新型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中国新型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型城市化已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趋势。

新型城市化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这对土地利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型城市化注重城市的内涵式发展,不再单纯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这使得土地利用更加集约化。

过去,城市发展往往以粗放式的土地扩张为主要手段,大量耕地被占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而在新型城市化理念下,城市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进行科学布局,减少了土地的闲置和低效利用。

同时,鼓励建设高层建筑,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更多的人口和产业。

新型城市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从而影响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结构。

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等转型,这使得城市对工业用地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对商业、办公、研发等用地的需求增加。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城市在土地供应和规划上做出了相应调整。

例如,将一些老旧的工业园区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

此外,新型城市化还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了各类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这有利于集中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对土地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便捷的交通网络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城市的向外拓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的建设,带动了沿线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为了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城市开始倡导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模式,在土地规划中增加了公共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强度,形成了以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格局。

新型城市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这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用地的保护和建设,增加了公园、绿地、湿地等生态空间的比例,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上海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上海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上海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城市是人类最经济的生存空间。

城市的发展,本身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城市化是合理与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用地尤为紧张,城市能源、交通、住房等紧张状况正趋于恶化。

10年来,上海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功能的转变。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反观上海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整将是长久和艰苦的。

因此,我们应强调城市土地效用——效益循环的思想,既侧重城市土地功能的合理分区,又关注城市土地效益的稳定提高,保证土地的优化利用,从而,推动上海的城市发展。

一、上海市用地结构分析目前,上海市土地总面积为6393平方公里,按所有制类型划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具体的用地类型有商业、工业、仓储、市政绿化、住宅、交通、特种用地、水域、农业、其他等十大类。

在各类用地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水域和农业用地,为4628平方公里,占上海总面积的72%。

除了这两类用地,占地面积最大的为住宅用地。

其中,集体土地上的住宅用地面积为573.6平方公里,比重偏大,因此,农村住宅用地的集约性有待提高。

而在国有土地为主的市区,工业仓储用地仍偏多,继续实现对工业用地的置换仍需加大力度。

二、上海市土地利用布局(一)中央商务区上海的中央商务区是指浦西的外滩与河南路、人民路、天潼路、长治路、公平路与复兴路之间和浦东的小陆家嘴地区,区域范围约为5平方公里,是决定上海能否建成“三个中心”的关键所在。

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对外滩一带土地使用功能进行置换,对浦东小陆家嘴地区加快开发,对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强建设,从而,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贸易机构和大公司、大财团到此落户。

(二)中心商业区中心商业区是指北抵天目路、老北站附近,西到乌鲁木齐路、万航渡路,南到复兴路、陆家浜路,东到浦东的陆家嘴地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上海中心城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商业、贸易、金融等第三产业十分繁荣的地区。

城市用地扩展及用地效益进展论文

城市用地扩展及用地效益进展论文

城市用地扩展及用地效益研究进展【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加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的城市化迈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截至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已达到6.5亿,城市化率达到47.7%,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1.66亿,城市化率提高11.5%,年均提高约1.2个百分点。

有专家预测,中国在未来20年里,仍然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将持续提高到60%,到2050年将达到70%。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用地扩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扩展动力机制研究、过程和模式分析以及战略和对策探讨之上。

长株潭城市群以上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手段多是以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为主。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城市扩展研究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用地扩展的特征、归纳了城市用地扩展的常用模型并对城市用地扩展综合效益评价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研究。

【关键词】城市用地扩展;特征;模型;效益评价1 城市用地扩展特征研究对城市用地扩展特征的研究,按照数据源的不同可以分为:(1)基于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和土地调查数据。

(2)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分析。

陈云、朱红梅、罗寅等利用长沙市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长沙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总体特征、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变化特征。

陈凤根据重庆市l997-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将每4年作为一个时间跨度,对重庆市主城区不同时段的城市用地数量、空间形态、协调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何丹、蔡建明、周璟利用1985年度,1995年度和2000年度3期天津市的1: 10万土地规划利用数据,以gis作为工具,分析绘制图纸和提取数据,研究天津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律,具体的研究的参数有城市发展速度、弹性变量系数、重心方位坐标、密集度、空间分维数、力度、形态特征。

张落成等在对苏南地区近20年城市用地扩展特点的研究中,采用20世纪50, 60, 70年代1/ 1万航空像片和80年代1/ 1000-2000城市地形图,对城市扩展的结构变化特征和形态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作者:李晓婷汪冀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23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的供需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缺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外部制约条件。

本文通过分析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集约化利用、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从而推进城市化更好地发展。

Abstract: The contradiction for supply and demand of land resource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of China, the insufficiency of land resource has already been an important external constraint. We present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resource, establishing circular economy and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forth by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Therefore, the urbanization of China will get a better development.关键词:城市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Key words: urbanization;land resource;sustainable use;circular economy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083-02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城市用地向市郊耕地盲目扩张;土地应有的经济功能得不到发挥;城市化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等。

上海土地集约度分析

上海土地集约度分析

上海土地集约度分析作者:丁玲玲杨剑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1期[摘要]基于对土地集约度和生态化指标内涵的理解,本文建立了土地集约化和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变异系数、协调发展度等方法和模型,计算上海2000~2019年的土地集约度、土地生态化指数和二者的协调发展度,分析上海土地集约度状况。

结果表明:上海土地集约化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上海土地生态化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上海土地集约度与生态化的协调发展度呈持续上升趋势,并由2009年的濒临失调在不到10年间转为良好协调发展。

从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看,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的投入,可实现土地更为高效节约和生态化的利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集约化;生态化;协调性[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土地供需矛盾愈加突出。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一直是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中的热点问题。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源自农业土地集约经营研究。

所谓农业土地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现金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但由于城市土地的特殊性,其概念和内涵并未达成共识,但其目标旨在强调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核心在于土地的经济效率上。

1 上海土地集约利用概况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人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

上海土地总面积为6340.50km2,2019年底常住人口2428.14万人。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2019年上海人均生产总值为15.73万元,相当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

面向2035年,上海的目标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1999-2009上海城市化发展报告

1999-2009上海城市化发展报告

1999-2009年上海城市化发展研究报告学生李然081208指导老师惠英日期2010-10-111.绪论1.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2城市化的三种方式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

在中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各种形式的城市化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1)集中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

在这种城市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原有的很多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同样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2)分散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是指城市经济活动、人口向外扩散。

它意味着大城市城郊及其周围非城市地域的迅速发展。

分散型城市化在空间形态上又可分为两种形式:(1)外延型(或连续型)城市化。

即城市从地域上逐渐延伸,形成规模不等的“城市带”或“城市群”。

(2)飞地型(或跳跃型)城市化。

即大城市为了长远发展的需要,在距自己一定距离处新建一个城市或使原有居民点发展为城市。

分散型城市化在城市的中级乃至高级阶段占主导地位。

而在当今中国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日益暴露出许多分散城市化的问题。

3)旧地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是指原来的农村地区,在并无城市直接作用和影响的情况下;由于某种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或者由于对外交通地位的建立,或者由于生产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业生产、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也就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

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多、城乡劳动力严重过剩;中国农村的繁荣,必然要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来实现,现有的大城市无力吸收数以亿级的农村人口,只能以投资少、设施简单的小城镇、小城市起步。

通过对我国现实的分析,就可以暴露出农村地区城镇化中的一些问题。

很多问题产生于农村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同时又阻碍着本地区城镇化的进行。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探讨1. 引言1.1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意义新型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率持续提升,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城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城镇化进程,可以实现人口向城市集聚,提高城市化率,促进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我国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城镇化进程可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互动、共生与共赢。

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具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将日益凸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1.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土地的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土地资源是中国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的浪费和滥用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有效利用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规划布局、土地供给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只有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才能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充分认识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应对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演变信息的数据挖掘:以上海市为例

城市土地利用演变信息的数据挖掘:以上海市为例

工作 获得 的上海 市 中心 城 区 土地 利 用 电 子地 图。这套 地 图依 年 份划 分 ,共 八 幅 ( 9 7 14 、
1 5 、 1 6 、 1 7 、 18 、 18 、1 9 、1 9 98 9 4 9 9 9 4 9 8 9 3 9 6年 ) 。数 据挖 掘 的基 本 思 想 是 将 电 子 地 图 中 各 种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 土 地 类 型 ) 作 为 系 统 数 据 单 元 ,开 展 数 据 挖 掘 。上 海 的城 市 土 地 利 或
起 ,提 出了通过遥感 图像挖 掘城市空间结构及 土地利用信 息 的问题 。城 市土地 结构 ,具有 明 显 的 复 杂性 [ ,一 般 的 回归 模 型 、时 间 序 列 模 型 是 一 种 线 性 模 型 ,对 具 有 复 杂 性 特 性 的 3 ]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可 能 失 效 。 为 了认 识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的 动 态 发 展 ,需 要 发 展 新 的 面 向 数 字 城 市 问题 的 数 据 挖 掘 模 型 。为此 ,我 们 尝 试 了 在 GI S基 础 上 用 马 尔 可 夫 链 和 神 经 网 络 两 种 方 法 挖 掘 空 间 城 市 中心 城 区 变 化 信 息 的 技 术 。 同 时 讨 论 二 者 是 因 为 在 理 论 方 面 DeW i e l [ d ]
强 调 了二者 的联 系 ;虽然马尔可夫方法 已经有人应 用[ 6,但 是这种 应用没 有推 广到 复杂 5] ’
的 城 市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中 ;特 别 是 二 者 的适 应 性 需 要 同时 比较 。 本 研 究 所 用 的 原 始 数 据 是 教 育 部城 市 与 环 境 遥 感 开 放 实 验 室 的 梅 安 新 、吴 建 平 等 长 期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利用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利用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利用上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可追溯到19世纪末。

然而,真正迅速发展起来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快速城市化进程。

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源的聚集。

城市化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上海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世界级工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的经济中心。

这也引发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外流和跨省市的人口迁入。

人口的集聚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上海是一个面积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

由于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田和自然资源被消耗,导致土地供给不足。

同时,在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展的过程中,土地的使用效率也存在问题。

首先,高密度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的大量消耗。

大型商业综合体、住宅小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尤其是近几年兴起的高层建筑更是对土地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土地使用效率低下是一个显著问题。

一方面,由于规划和用地管理的不足,土地被浪费在一些低效益的项目上。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供需关系紧张,土地价格的上涨使得一些空置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解决方案和展望为了解决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有效控制城市扩张的速度和规模,避免无序建设。

同时,要完善土地使用权的制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其次,应加大土地节约和再利用力度。

在城市建设中,要选用节约土地资源的建筑、设备和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旧城改造和土地再开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老旧建筑资源。

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途径分析

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途径分析

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途径分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具有不可再生性。

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率却处于较低水平,再加之一些利用率低及无法利用的土地,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数量十分有限。

针对于当前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问题,需要加快推动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以此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的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价值。

标签: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措施一、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必要性(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在土地资源利用工作中,需要做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由于土地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存在的价值,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土地可持续利用作为重要课题。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宣传力度,这样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可持续利用的观念,并意识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二)国家发展的重要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建设用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也使一个城市或是一个区域内可以利用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现有土地资源已无法满足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需求,人地矛盾不断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推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的发挥土地资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土地的利用程度不高在当前部分项目用地和单位土地投资中,存在土地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在用地上并没有完全按照集约用地的标准执行,存在粗放式用地和低容积率建设的问题。

个别项目基于多种原因还存在停工的情况,导致土地长时间闲置。

另外,当前农村中农民住宅布局缺乏规划,呈现零星分散的状态,部分新建住宅也存在无序扩张及浪费土地的现象。

(二)工业用地粗放利用状况仍需改善基于当前经营性项目用地市场化程度高,利用较为集约的现象,更加凸显出工业用地的粗放化程度。

上海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研究

上海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研究

的阶段特征 ,粗 略地将上 海的经济发展 阶段分为 四个阶 段 : 7-19 1 8 5年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19 - 0 2 9 9 6 2 0 年处 9
于工业化 中期阶段 ,20 - 0 6年处于 工业化后期阶 段 , 0 3 20
2 0—2 1 0 7 00年经 济发达初 期阶段 。具体 数据 资料 来源于

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客观规律 ,既不能为了提高
土地 的集约利 用水平而超越 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 也不能
时期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适应经
为了吸引投资而压低地价 ,导致土地 的粗放利用。
济发展的需要 .以土地集约利用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在产业 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投资者此时倾向于以更多的资本
该指标值越大 ,说 明单位 面积土地的经济产 出越多 土地 利用集约度就越高 ; 单位面积财政收入是指地方财政收入
与建成 区面积的比值 该指标值越大 ,说 明单位 面积土地 对财政 收入的贡献越大 ,土地利用集约度就越高。在工业 化初 期 单位 面积 G P D 和财政 收入 处于较低水平 ,土地
挖掘空 间 ,如伦敦和东京的人 口密度分 别为 70 人 /平 29 方干米和 53 00人 /平方千米 。在 目前国内把 城市群作
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政策的带动下,上海作为长三 角区域的核心城市 ,市 区的面积及人 口密度都将大幅度提
高。上海应从 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 出发 ,不断提高土地 的
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
对上海市 不 同经 济发展阶段土地 集约利 用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分 析 ,鉴于数据的可获性 ,主要从 土地投入水平 、土地利用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成为了城市规划领域中至关重要的议题。

城市如同一个不断生长的生命体,其空间的扩张是必然的趋势,但如何在扩张的同时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城市空间扩张是城市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繁荣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城市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新的住宅、商业、工业和基础设施等。

这种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许多好处。

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选择,改善了居住条件;促进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

例如,新的商业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消费,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新的住宅区的开发满足了人们对不同居住环境和品质的需求。

然而,城市空间扩张如果不受控制或规划不当,也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首先,无序的扩张可能导致城市的蔓延,使得城市的边界不断向外延伸,增加了人们的通勤距离和时间成本,加重了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其次,它可能占用大量的耕地和生态用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再者,过度的扩张还可能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出现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供水供电紧张等问题。

与城市空间扩张相对应的是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强调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这并不是简单地追求土地的高强度开发,而是要在保障生态环境、满足社会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实现土地集约利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规划层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各类用地。

例如,将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进行合理分区,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和立体空间,提高土地的竖向利用效率。

比如,建设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以及建造高层住宅和写字楼。

九十年代的上海城市开发演变

九十年代的上海城市开发演变

·摘要·摘要九十年代,上海的城市开发进入高潮阶段。

通过文献研究,本文总结出城市开发的概念和类型划分、经济和社会动因、时间和空间特征、供给和需求关系等四方面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研究框架,分析了上海城市开发的总体发展趋势、时空分布特征和供求均衡状况,并且阐述了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重组对城市开发的影响。

{九十年代的上海经济经历了复苏、高速和调接三个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年高于联合国的推荐数值,房地产业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而外来投资的大量涌入在房地产开发初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城市开发类型的变化趋势为:公共开发由被动滞后型向主动引导型、非公共开发由政府决定型向市场调节型转变,城市开发由非商业开发向商业性开发为主导转变,由以新开发为主向新开发和再开发并重转变。

在城市开发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物业总量和构成的时空分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全市居住类物业和非居住类物业均迅速增长,其中居住类物业的增长率和增长量又明显高于非居住类物业。

在空间分布上,非中心城区的增长率明显快于中心城区,但中心城区物业总量和居住类物业增长量显著高于非中心城区。

在中心城区,办公类和居住类物业发展较快,生产类物业明显下降。

在空间分布上,核心地区再开发为主的趋势明显,而浦东新区和边缘地区仍以新开发为主。

物业总量和居住类物业在浦东新区和边缘地区取得了较快的结构性增长.办公类物业在城市核心区和商务副中心结构性增长的趋势明显,生产类物业在各区均为结构性下降。

随着城市开发高潮的到来,城市物业出现了普遍的供太于求的局面。

营业性办公楼和商品性厂房囡需求不足性原因产生了高空置率,其中营业性办公楼的空置率波动幅度最大,而商品性厂房的空置率波动幅度最小。

商品住房在需求不足性和结构性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高空置率,空置率波动幅度较大。

r、“分析表明,城市各种部类物业的构成及分布变化与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重组有者密切的关系。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探讨摘要:目前,我国关于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规划已经初步完成。

文章主要研究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目标,经研究发现,城市发展要保证对土地资源进行循环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利用,以此创造一个有序、多样化、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

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完善城市发展所需的产业用地划分及土地利用分类等。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城市发展引言新时期下,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内城市化建设规模与范围持续扩增。

而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逐渐提升,人们的需求对城市发展布局及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实现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的问题及要求,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战略相继被提出。

其中,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在表达形式,指以空间资源为重点,通过向外扩展的方式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要基于管控多种规划的矛盾问题,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要求展开。

而我国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依照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开发建设,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因此,就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目标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目标1.1实现可持续性利用土地资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社会生产的主要要素和构成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城市发展要对城市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更加密集地开发利用,特别是对一些荒废、遗弃、利用效率低的城市土地,要加强对其进行循环利用。

国土空间规划主张在保留、维护城市的宜居性、生态型和可达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的容纳力。

并且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城市发展要控制好生产开发等活动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避免城市建设过于依赖土地资源。

所以城市发展在利用土地资源时需要做到在有限的土地地理范围内,通过合适的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循环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利用,以此创造一个有序、多样化、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

十一五期间上海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模式问题

十一五期间上海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模式问题

“十一五”期间上海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模式问题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形态变化,而且影响着城市的功能建设,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尤其是城市空间的蔓延式扩张和郊区与中心城区的不协调发展,不仅加重了“拥堵”问题等“大城市病”,而且带来了明显的城市功能障碍,影响着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建设进程。

在以城市增长为主题的新世纪,上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和谐发展的城市空间。

本部分将围绕和谐发展的城市和和谐发展的城市空间,探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发展模式问题。

本部分主要有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对“十五”期间上海城市规划和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的回顾与比较,第二部分探讨目前上海城市空间扩张和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对“十一五”期间上海的城镇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划以及上海与长三角的区域空间合作与发展给出相应的政策性发展规划建议。

◆“十五”规划的城镇布局与现实的城市空间“十五”期间,上海在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概要中提出了基于中心地理论的“中心城——新城——中心镇——集镇”都市城镇新体系规划,并提出在未来二十年间将集中建设新城和中心镇;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由沿海发展轴、沪宁、沪杭发展轴和市域各级城镇等组成的“多核、多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为促进郊区的城镇发展,“十五”期初政府提出了郊区“一城九镇”建设规划(即松江新城和安亭、罗店、朱家角、枫泾、浦江、高桥、周浦、奉城、堡镇9个中心镇),2003年10月又把“一个新城”增加为“三个新城”进行重点建设(见专栏1),以切实改变中心城区蔓延扩张、郊区分散布点的单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郊区城镇的发展规划通过郊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实施得以推进。

目前,浦江、高桥、朱家角、奉城、罗店、枫泾、周浦和堡镇等八个中心镇的常住人口规模明显增加,均已达到了5万人以上,松江新城和嘉定—安亭新城目前的常住人口规模都达到了20万左右(其中嘉定全区常住人口规模目前已接近90万)。

上海大都市新城建设与城镇空间布局的对策与模式分析

上海大都市新城建设与城镇空间布局的对策与模式分析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上海大都市新城建设与城镇空间布局的对策与模式分析在大都市的郊区化过程中,人口、就业岗位、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等从城市中心逐渐向原农业生产地带———郊区迁移;中心城区人口和职能逐渐向城市郊区迁移,城市的发展逐步向郊区转移,从而在郊区出现一个个新城镇,形成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城市群体。

在整个城市群中,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从而推进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

它是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二者合力的结果,我们可以统称为“郊区化”。

目前,上海大都市郊区化发展迅速,涌[摘要]文章从上海郊区化过程中新城建设以及城镇空间布局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得出上海新城建设要从人口策略、产业策略、交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模式、政府作用、融资策略、土地政策等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大视野规划上海城镇的布局。

提出上海郊区化城镇发展的三种重要模式:新城建设模式;联乡建镇———中心镇建设模式;迁村并点———中心村建设模式;提出要加快郊区基础设施建设,避免把郊区城镇发展成为单一居住功能的卫星城;通过确立组团式空间组织,以“轴向”模式来发展。

新城开发要注意规模,建设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要高度重视新城和内城的协调;充分发挥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结合上海“十二五”城市规划,为“一城九镇”重新定位。

要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开发模式以及多方参与的公共决策机制,尽快实现由“单一中心”发展模式向“多中心”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

[关键词]新城上海城镇布局模式[基金项目]本文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期成果,项目名称:《上海城市郊区化现状、问题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07JC79004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的中期成果,项目名称:《上海大都市新型郊区化问题及发展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2007BCK00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项目《新型郊区化与上海城乡空间经济一体化研究》中期成果(09YS178);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项目代号:KLH3258039;还获得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研究项目以及上海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OB09008004)的资助。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

1898年的上海——第一个通商的城市
上海的发展——租界不断扩张的过程 LOGO
1845年 英、清 “地皮章程”——划地给英国 1848年 美、清 望厦条约——占据虹口一带 1863年 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 1893年 公共租界扩到11506亩 “越界筑路” 1915年 公共租界扩到54793亩(36km2) 1937年 抗日战争后,租界以外被日侵占,出现暂时
二、城市发展
LOGO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LOGO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 地
LOGO
清 末 上 海 城 厢 图
上海人口的增加
LOGO
54万
1911年人口
1911年
538万
1949年人口
1949年
1324万
1990年人口
1990年
近代城市可以分为两大类
LOGO
第一类 城市是由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 由于本国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的城市 eg:青岛、广州、上海、天津
LOGO
LOGO
一、上海大陆地区的成陆过程
LOGO
1、距今7000年前海陆变迁
上海西部形成第一条贝 壳沙堤海岸,即淞北浅冈、 淞南沙冈海岸。此海岸以 西已经成陆,多为湖沼平 原地区。马家滨文化期的 人类居住在山坡或高墩地 区。长江口后退至今镇扬 一带,形成一个向东开放 的喇叭形河口湾。上海绝 大部分地区被内浸海水淹 覆,仅余西部的局部地区 沦为滨海湖沼低地。
两宋时期,中国东部海面有一个相对上升过程。上海地 区受其影响,西部不少低地沦为湖沼,东部地区则因长江 泥沙不断补充堆积,岸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LOGO
5.距今1000年来浦东东部地区的成陆过程 在这一千年中,浦东东部的成陆过程,可以其间 的东、西沙带为界,分为前后两个500年。在距今 600左右,曾有一个以东、西沙带为海岸的相对稳 定阶段。 近1000年来,浦东东部成陆速度较中部缓慢。 距今一千年来,里护塘以东浦东东部地区成陆, 成陆地区呈现向上海东南方向推移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
( 3) 在 1978~ 1995 年整个 18 年的数据取样期间, 上海市工业总产值的耕地弹性的平均数 值大大低于农业总产值与 GDP 的耕地弹性的平均数值 ( 即同样是占用单位面积耕地, 如果工 业能创造 3. 45 元, GDP 能增加 6. 65 元 , 而农业则能产出 8. 36 元 ) , 这说明在上海单位面积耕 地的农业用途已经优于工业用途, 即就土地而言, 工业的边际收益已经低于农业。上海市郊已 经开始着手耕地还垦工作 , 这方面的努力还要坚持下去。实证的分析表明上海的土地利用状 况与我国工业化趋势相背离, 这说明从土地占用角度而言, 上海的用地结构已超过其应该达到 的最优规模。从经济理性来讲 , 应该尽快加以调整, 否则将影响到城市的综合实力增长、 生态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力量。 2. 2 实证分析的结论 可以做出如下判断: 依靠占用城郊土地来扩充上海市城市规模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已难有 潜力可挖, 即使上海的城市发展作分散性选择 , 也应该特别注意飞地型的扩展 , 而不是外延型 的简单扩张。上海作为国内的特大城市 , 具备强劲的实力, 在向市郊过快延伸时必然受阻。这 时, 为了分散中心城市的压力 , 应该在离开上海一定距离的地方建成新的点状城镇。如果能够 使为上海市过度扩张所占用的土地的配置效率即使仅仅只是达到全国平均的土地利用水平 , 那么对全国工业、 农业、 GDP 以及就业都会做出比现在大得多的贡献。从现实的地理区位分 析, 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 , 其核心作用是公认的, 若充分辐射其核能, 必将带动整个周边地 区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腾飞。
数据分析表明: ( 1) 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 继续走消耗大量资源的粗放式道路, 上海市大约十年 之后其人口的土地弹性的数值将会下降到零 , 也就是说届时企图依靠利用占用城郊土地来进 一步扩张城市规模, 增加城市人口 , 从经济角度将不再具备可行性。事实上纵观目前全球各大 国际化都市, 并不是以占用多大面积而抬高身价, 关键是看土地含金量。 ( 2) 通过研究上海市和全国的有关弹性数据, 我们发现 , 上海市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和 GDP 的耕地弹性的平均值都大大低于全国相应指标的平均值 , 尤其是工业总产值的耕地弹性 的平均值比全国平均水平整整低了一个数量级还要多。这说明上海希望依靠发展工业和农业 来实现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是不现实的 , 必须另辟蹊径。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用地标准的调控 , 抑制零星分散的过度开发。针对土地开发制订长期 和宏观的规划方案, 严格控制主城区人口规模、 用地规模, 逐步形成新城组团开发建设的总体 布局。与国际上现代化的大都市如东京、 纽约、 伦敦等相比较 , 上海仅就人口数量而言并不算 多, 但如果按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来比较 , 如交通、 信息、 居住环境等, 就相形见绌了。而随着 上海和全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上海必然会拥有日益膨胀的城市规模。如果大城市一味膨胀 , 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 即所谓 城市危机 , 诸如劳动力过剩, 就业率下降, 地价昂贵 , 生 活费用上涨, 城市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交通拥挤, 住宅紧张, 社会秩序混乱 , 犯罪率上升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在制订规划时 , 尤应着眼于长远合理 布局 , 坚持可持续发展, 以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C 6. 645 391 C 0. 346 239 H1 1. 506 074 H1 - 0. 149 58 H2 2. 752 72 H2 - 0. 278 49 H3 3. 063 273 H3 - 0. 297 09
注 : 动态指标为静态指标的变化率 ; A、 B、 C 为上海市工、 农业总产值和 G DP 的耕地弹性 ; H 1 、 H2、 H 3 为上海市总人 口、 非 农业人口、 市区人口的耕地弹性 .
3
3. 1
发展 飞地型 城市的合理性
土地资源配置对各类工业发展方式的要求
以上对上海市目前工业发展方式的论证 , 说明上海市的工业依靠上海市现有城区向郊区 扩张的发展模式实质上已经趋向高成本投入低效益产出了 , 但是这并不表明上海市可以放弃 发展工业。我们认为对上海的工业要对症下药: ( 1) 传统工业比如纺织业和冶金业, 由于高工 资和高地租而失去了和外地竞争的成本优势 , 因此除了保留生产高附加值的部分生产企业外 , 可以考虑向外地输出生产技术、 服装设计、 营销策划、 管理经验等 , 既要注重改进当地企业的生 产设备、 硬件水平, 更要注重改善劳动力结构 , 提高技术含量。随着科技进步, 劳动力结构动态 性十分明显。在国外科技人员、 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之间的比例已达到 1 1 1。这足以令国 人汗颜。所以上海在着手产业输出时应注重培养一批素质高、 应变力强的技术员工 , 而不是简 单生产的熟练工。这为上海和当地的产业升级的连锁反应先奠定基础。( 2) 对于占用土地资 源较少, 技术和资本密集的高科技生产企业应该予以保留和大力扶持。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 的采用, 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崛起, 发展高科技含量的朝阳工业形成世界性的历史潮流。上海应 充分利用其人才优势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是统一、 开发、 竞争的经 济, 孤立地局限在城市范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力总是有限的。上海在全力于自身发展完 善的同时也应该向周边地区输出优势项目, 建立专业、 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为将来城市间的协 作发展作好软件准备。通过日臻先进的交通和通信技术实现 点 - 线- 面 的全局发展目标。 ( 3) 而对于占用较多土地资源、 同时拥有技术优势的重工业, 如汽车、 化工、 钢铁等则可以考虑 将上海市目前的大型工业集团公司的总部仍然保留在上海市区, 而将其执行生产职能的部门 向外地转移。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保持整体增长潜力和竞争活力的同时 , 提高上海市工业发展
2
2. 1
上海市土地弹性数据的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
数据取样及分析 根据 1996 年上海统计年鉴 中有关数据, 并用各年通货膨胀指数修正, 得到下表:
表1
静态指标 各年平均 动态指标 各年平均 A 3. 453 568 A - 0. 151 93 B 8. 362 296 B 0. 222 39
各类耕地弹性指标静动态比较
第 7 卷第 3 期 1998 年 8 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 ze Basin
Vol. 7 No. 3 Aug . 1998
都市扩张与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
关于上海市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 华
摘 要



200433)
(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
收稿日期 : 1997 -11 - 18, , 修回日期 : 1998 -01 -19
194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7卷
好闲置土地, 进一步发挥旧城区土地资源潜力。进行存量土地置换, 对原有土地进行第二次开 发或内涵性再开发。根据级差地租规律导向重新配置土地资源 , 将有助于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 推动其集约高效利用 , 促进旧城改造和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的合理重组和战略性结构调整。 1. 3 调整城市规划和用地结构, 协调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 科学的城市规划应该使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和城市发展战略、 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
表 2 产值的耕地弹 性平均值比较
工业总产值耕地弹性平均值 上 全 海 国 3. 453 568 19. 128 03 农业总产值耕地弹性平均值 8. 362 296 9. 222 439 GD P 耕地弹性平均值 6. 645 391 11. 829 73
第3期

伟等: 都市扩张与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
1
1. 1
城市现代化是上海城市化升级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数量、 空间特征向质量特征的重点转移 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城市经济高效化、 城市社会文明化、 城市环境优质化和城市管理
科学化。改革新形势下 , 上海正处在产业结构转换的过渡时期, 从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的转 换, 必然引起城市化动力结构的变化 , 导致城市化形态的变异。就此而言, 上海正面临着从集 中性到扩张性的转变过程。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由此挤 占郊区土地是难免的。但是鉴于以前我们一直是采用消耗大量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又受 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制约, 由城市向郊区的简单扩张过速 , 引起自然资源 ( 尤其是市郊 耕地 ) 利用效率过低 , 所以现阶段不应仍停留在数量和空间集中的层次上。保持足够的市郊土 地后备资源, 无疑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1. 2 必须摆脱城市内部 圈地运动 的阴影 城市用地一方面不断地外延扩张, 另一方面却在规划区内大搞 圈地运动 。在某些有升 值潜力的地段, 一些亏损和濒临破产的企业厂房、 仓库占用和闲置了数量可观的土地, 还有一 些已批租出去的土地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发 , 同时也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来加以 消化这些项目。还有旧城区改造艰难缓慢, 大面积的破旧建筑物和落后的基础设施 , 使土地潜 在闲置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在严格控制市区占用郊区土 地的外延性扩张方式的同时, 一定要将城市经济的发展转移到提高现有城区存量土地配置效 率的轨道上来。盘活土地资产 , 发掘城市土地存量优势。从内涵扩张和集约经营的层面处理
196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7卷
的集约度 , 解决上海市已经失去依靠资源就地发展工业的整体资源条件的难题 , 另一方面可以 将上海的工业优势辐射到外地 , 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矿产秉赋带动其它地区经济的发展, 从 而将上海市与上海以外的地区在经济上形成一体 , 真正成为带动区域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发展 的 龙头 。 3. 2 控制市区人口规模 , 建设卫星城以分流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 由于目前上海依靠现有城市向城郊进行扩张已经快要达到发展极限, 因此在完善现有城 区综合功能的同时需要及时着手建设卫星城分流城市中心的人口, 降低目前市区的人口密度 , 将部分市区居住用地转换成更具经济价值的用途。我们可以考虑将上海市现有的郊县以及象 江苏昆山这样的地方建设成为新一代的上海卫星城, 其间通过高速、 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相 连接, 而不是继续扩张现有的上海市区。这样可以从总体上防止现有城区和郊县对土地的低 效率配置 , 另一方面可以为上海进一步扩展其规模保留更大的操作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