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影响因素及体系构建
高职学生评教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混沌理论的视角
( 大连职 业技 术 学院 ,辽 宁 大连
摘
要 :学生评教 是 高职 院校评 价教 师的有 效 方法之 一 ,但 由于一些 引起 学生评教 偏 差的 背景特 征 因素 的存 在 影 响 了评教 的有 效性 。混沌 理论是 系统 从有 序 突然 变为无序 状 态的一种 演化 理论 ,是 对确 定性 系统 中 出现 的 内在 “ 随 机 过 程 ” 形 成 的 途 径 、机 制 的研 讨 。 运 用 混 沌 理 论 中的 初 值 敏 感 性 、 分 形 以及 吸 引 子 等三 个原理 分析 了影 响 高校 学 生评 教 有效性 的 因素 ,并在此 基础 上提 出了提 高高职 学生评教 有 效性 的
WANG yu n 。S ONG C h a n g - p i n g
( Da l i a n V o c a i t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 e ,Da li a n 1 1 6 0 3 5 ,Ch i n a 】
e f e c i t v e n e s s o f e v a l at u i o n . C h a o s t h e o r y i s o n e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he t o y r o f s y s t e m f r o m o r d re e d c o n d i i t o n t o d i s o r d e r e d c o n d i i t o n .I t
辽
宁
高 职
学 报
第1 5卷
Vo 1 . 1 5,
第 7期
No . 7
J O URN AL OF LI A0 NI N G HI GH ER V OCAT1 0 NA L
高职学生评教实践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 文章从 高职教 育 办学特 色 以及教 学对 象的个 性特 征 出发 . 析 了在 高 职 院校 分 学生评 教工作 中存 在 的一 些 问题 . 并提 出 了 开展 此 项 工作 的实践 操 作 方案 以及 一 些 注 意事项 . 旨在使 学生评 教 主客体双 方 双赢 , 从 而促进 高职教 育教 学质量 的提 高 关键 词 : 高职 院校 : 生评教 ; 学 双赢
度 三个 特 征 . 就 这 三 个特 征谈 谈 高 职学 生 评 教 工 作 存 在 的 问 现
题
的 技 术 手 段 进行 针 对 性 处 理 .也 同样 会 使 评 教 结 果 的 可 参 考 性 大 打 折 扣 区 分 度 即对 被 测 评 对 象 在 测 量 指 标 实 质 水 平 上 的 区 分 程 度 就 学 生评 教 工 作 而 言 . 区分 度 也 存 在两 方 面 问 题 一 是 测 其 量 标 准 对 不 同类 课 程 在 共 性 和 个 性 问 题 上 区 分 度 不 够 . 高 职 如 教 育 尤 其 重 视职 业 技 能培 养 . 以必 须 在共 性 的基 础 上 提 取 一 所 些个性元素 . 以期 较 全 面 地 对 实 践 教 学 进 行 区 分 评 价 . 公 共 而 体 育课 程则 必 须 结合 国家 相 关 规 章制 度 制 定共 性 评 价 指标 二 是 在 看 待 评 教结 果 的态 度 上 . 学生 评 教 的 直 接结 果 是 对教 师每
学 期 的 教 学 工作 打分 . 以 多数 院校 的教 学 管 理 部 门 和教 师 只 所 对 这 一 直 接 结果 感 兴 趣 . 对具 体 内容 及各 项 指 标 的得 失 情 况 而 却 置 若 罔 闻 这 种 “ 椟 还 珠 ” 做法 使 学 生 评 教工 作 不 能最 大 买 的 限 度 地发 挥 其 对 教学 质 量 的 促 进作 用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2012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0,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86期)Total No .286收稿日期:2012—07—20作者简介:李铭辉(1970—),男,广东台山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与宏观管理。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李铭辉(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摘要:毋庸置疑,教育教学质量向来是高职院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命脉,是其开展其他一切院校活动的根本。
在追求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053—02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1.起步晚,基础薄弱,办学理念亟待调整并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建立相对于高校来说起步较晚,大多兴起于20世纪初,另外这众多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又起建于中职院校。
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必然是两种概念,教育层次及教育理念都存在很大偏差,虽然在改建升级过程中积极吸收并发扬了中职院校的优势,但不足之处仍然明显。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依据规律可以避免很多错误,少走很多弯路,但在高职院校的建设及完善上显然并不存在可借鉴的权威性的规律经验。
起步晚,办学时间短,缺乏经验及对高职教育系统的认识、研究,这些都是制约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不断完善、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2.师资配备难以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第一,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异常攀升,教师数量严重短缺现象已极为明显。
这是一个不容小视的突出矛盾。
第二,高职院校教育相对于初中级教育要求更多有学历,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
但是现今高职院校教育中师资结构不合理现象甚为严重。
几乎超过一半的教师刚刚完成学业即走马上任,他们既缺乏经验,又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客观反映,也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与意义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它是用来度量被评价对象各项特征或特性的标准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情况。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旨在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二、构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 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覆盖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思想品德等多个维度。
2. 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该具有明确的操作性,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际观察加以量化和描述。
3. 阶段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保证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可比性: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可比性,不同学生、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之间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以便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
三、构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 知识水平:包括学生在各门学科中的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能力素质:包括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 思想品德: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4. 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四、构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与途径1.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向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收集数据,了解他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看法。
2. 学习档案法: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信息,定期进行评估和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
的评价打分 。如果没有完成评教任务 , 将直接影响到下一学期 的选课 , 这些规定导 致部分学 生找人代评 , 有 些学生上课 时上 网评 价 , 甚至有些学生看都不看评价项 目, 凭感觉填写 , 这种缺
乏对 学生 进行 解释说明 、宣传教育以及科学组织 的评教过程 . 造成很多学校 的学 生评教流 于形式[ 3 1 , 敷 衍应付 。 胡乱填 写 , 打 分结果无法真 正反 映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 , 直接影 响学生评 教 结 果 的客 观 性
科 教 纵 横
J o u r n a l o f He n a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维春 ( 深圳信 息职业技术 学院 计算机学院 , 广东 深圳 5 1 8 0 2 9 ) 摘 要: 本文剖析 了当前高职院校教 师课 堂教 学质 量学生评价在评价 问卷设计、 评价 问卷质量 、 评教 组织准备 与 实施、 评教数
据处理等方 面存在的 问题 , 提 出了改进 高职 院校 学生评教 活动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 : 教 师课 堂教 学; 质量评价 ; 学生评教 ; 评价 问卷 中图分类号 : G 7 1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5 1 6 8 ( 2 0 1 3 ) 1 9 — 的教 学 态 度 、 教 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管理和教学
3 改进高职院校教师课 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的对 策 本文针对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 量学生评价 中存在 的
问题 , 提出了优化 学生评教 的对策 。 3 . 1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问卷 编制评价 问卷既要有 学生知识技能 获得 情况 的结果性评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因素及对策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质量成为了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性、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性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和根本任务,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发展。
只有保证了教学质量,学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长足的发展。
建立科学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通过监控与评价,学校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发现问题,加以解决,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也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为学校内外部评估提供依据。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学校自身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外展示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各种评估活动如学科评估、专业认证等也需要有关的教学质量数据支持。
3. 提高学生满意度和就业率。
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监控与评价,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评价,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学生满意度和就业率。
二、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基本原理(1)科学性原则。
监控与评价体系应该科学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全面情况,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的质量、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等方面。
(3)实用性原则。
监控与评价体系应该能够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管理提供具体的依据和指导,而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
2. 构建方法(2)利用现有数据。
学校在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包括学生考试成绩、课程评估数据、学生反馈等,避免重复采集数据,提高数据的有效性。
(3)多元评价。
监控与评价不应仅仅通过定量数据的比较,还应结合定性分析、专家评价等方法,形成多元化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学质量的情况。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
。
2 . 学生评教 内容的片面性与单—性
由于将学生评价教学 的内涵压缩到评价教师 ,自然学生评 教的内容至多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态度 、教学 方法 等。事 实上 , 我们要 实现学生评教 的 目的 , 评教 的内容 就绝 不能 局 限于评价教师 的课堂教学 , 而应该转 变为评 价整个学校教学 , 包 括学生对于学 校教 学条件与设施 、 教学管理 、 师资配备 、 程 课 安 排 、 息时间 、 作 教学环境 等各 方面 , 只要学生认 为影响其学 习 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均可涉及 。因此 , 在没有纵贯全局的 评价指标的指导下 , 学生评教 的内容就显得片面的和单一的。
职 业 教 育
职院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
陈兴东
~ 局
]
_ _ j
f 要】 生评教 是 教 育评 价 的有 机 组成 部 分, 摘 学 高职 教 育在 提 升教 学质 量 的过 程 中 , 切 地 需要 还 原 学 生评 教 的本 质 功 能 , 迫 将评 价教 师与评 价教 学有机 地 结 合起 来 , 学 生评教 为 教 师 专 业成 长 和 学校 教 学 质量 提 升服 务 。本 文从 分 析 学 生评 教 存 在 问题 入 手 , 确 高职 内 使 明 涵建设 中学 生评教 的重要 意 义 , 出了完善 学生 评教 工 作应 转 变评 教 观 念 、 展 评教 内容 、 提 扩 改进 评教 方法 、 完善评 教反 馈 四 项具 体措 施 。
在, 学生评 教组 织者往往局 限于组织在校学生进行评教 , 但通过 与实习学们会更直率 、 更坦诚 地告诉我们 : 学校 哪些 课程 开设有用?哪些课程应该怎样教学 ?哪些老师一般般 ?哪些老师 使 自己获益很多 ?等等。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也逐渐影响到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反馈。
因此,构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师生互动评价师生互动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师生互动评价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同时也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师生互动评价可以包括教师提问的质量和数量、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二、学生成绩评价学生成绩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考试成绩、课程作业成绩等。
同时,还应该对学生成长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三、教学模式评价教学模式评价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包括教师授课的方式和效果、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同时,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课程进行特定的评价,以评估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师的全面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态度等。
教学质量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对整个课程的评价,包括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材选择等。
通过课程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课程中的问题,并对课程进行改进。
一、评价指标要科学合理评价指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并且要科学可靠。
评价指标过于主观或者过于简单是无法准确评价教学质量的。
二、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要尽可能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三、评价过程要公开透明评价过程要公开透明,教师和学生对评价过程有权知情。
评价结果也需要让教师和学生了解评价过程。
四、评价要与教学改进相结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所以评价和教学改进应该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参与教学改进。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影响因素及其纠偏机制
当前 , 高职 院校 已初 步建立 起 由教师 自评 、 同行 互评 、 学 生测评 、 专家 点评组 成 的“ 四维 型 ” 教学 质量 评价 与保 障
u c t n a d i rv me t i n ai n mpo e n ; o
校 的办 学水 平 , 更关 系到 人才 的培 养质量 。
教 学质 量 是学 校发 展 的生 命线 .对 高 职 院校 尤 为 重
要 。 因为高 职院校 建立 的时 间相 对 比较短 , 缺乏 体现 高 职
方 晓 红
( 江 机 电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 0 1 ) 浙 1 0 2
摘要 : 高教 学质量是学校教 学工作的核心 。如何科学、 提 有效地评估 与保障教学质量 , 直接关 系到学校 的办学水平 , 关 更
系到人 才培 养 质 量 。 当前 , 学生 评教 已成 为 学校 评 估 教 学 效果 与保 障教 学 质 量 的重 要 形 式 。 而 , 自管理 者 、 师 、 生 然 来 教 学
等诸 方 面主 客 观 因素 制 约 了学 生评 教 工作 的信 度 与 效 度 , 需要 学校 科 学设 计 评 教 指 标 、 建 多元 化 评 教 体 系、 升 学 这 构 提 生评 教 能 力 、 理 处理 评 教 数 据 . 最 终促 使 学 生评 教 工 作 回 归 到 “ 通 与 改进 ” 合 并 沟 这一 根 本 目的 上 来 。 关 键 词 : 生评 教 ;教 学质 量 ;沟通 与 改 进 ;纠 偏机 制 学
中图 分 类号 : 7 8 G 1. 5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9 6 (00 0 — 6 — 4 17 — 55 2 1 )3 0 10
浅析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关 键词 : 学评 价 ; 教 评教体 系 ; 学质量 教 中图分 类号 : 7 8 G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 2 7 2 0 )4 0 3 — 3 1 9 2 7 (0 9 0 — 0 7 0 0
高 等 职 业 教 育作 为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中 的一 个 类 型, 肩负 着 培养 面 向生 产 、 设 、 建 服务 和 管理 第 一线 需 要 的高技 能人 才 的使命 ,在我 用 。基 于高
校组 织 的评价活 动” , 6 %的学 生选择 “ 认真思 时 有 9 在
共 发 放 了调 查 问卷 14 59份 ,其 中 ,发放 教 师 问卷
2 9 , 回 18 , 0份 收 5 份 有效率为 7 . 发放学生 问 5 %, 6 卷 14 30份 , 回 17 收 14份 , 效率 为 8.%。样本 数 有 7 6
( 学 生缺乏客观 判 断的能 力 一)
第 2 卷第 4 [ 3 } 1 1 20 0 9年 1 2月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W UHAN COMMERCI ERVI E AL S C COL GE LE
V0. 3 12
No 4 .
De e e o ) c mb r2 ( 9
浅析学生评教 的影 响因素及 改进措施 ※
本 文作 者为调 研 高职 院校现有 教 学质 量监控 体 系 中学生 评 教 工作 的客 观性 、公 正性 和 有效 性 , 于
20 0 9年 6月 在某 院开展 了一 次 问卷 调查 , 次 调查 此
( 参 与度 。学生参与评 教的态度 和教师 对评价 二) 的支 持程度 。在 问到学生 “ 经常 以什么态度 参加学 你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于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管理和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就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背景分析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技能人才、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容忽视,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教学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学手段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方面。
要想解决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问题,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科学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该是基于科学研究的结果和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全面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要全面反映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实验设施等,以便全面了解教学质量的状况。
3.实用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持续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能够不断地监控和评价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监控指标体系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核心,它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依据。
监控指标体系应该包括教学质量的内在和外在指标,内在指标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的质量、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外在指标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
2.监控手段和方法的选择监控手段和方法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教学观摩、教学督导、学生评价、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学生评教 ; 学质量 ; 教 问题 ; 对策
The Pr blms a u t r e s r s o ud n a u i n o a hi g i c to lCo l g o e nd Co n e m a u e fSt e tEv l to fTe c n n Vo a i na le e
【 摘 要】 文以嘉兴职业技术 学院为例 , 出了高职院校 学生评教在评教认 识、 本 指 评教 主体范围、 评教 指标 、 结果反馈等 方面存在 的问题 , 提
出 了提 高 对 学 生评 教 的认 识 水 平 、 实现 全 员评 教 、 步完 善 学生 评 教 指 标 、 确反 馈 评教 结 果 等 对 策措 施 。 逐 正
科技信 息
。职校论坛 0
S I N E&T C 0L YIF R TO CE  ̄ EI OG O MA I N N
21 0 1年
第 1 期 1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嘉兴职业技 术 学院为例
赵 健 ( 兴职 业技 术学 院 浙江 嘉 兴 嘉
3 43 ) 1 0 6
【 b tatA crigt h ae o i ig V ct nlad T c nc olg,ti pp rp it otta i h- tdn v ui fte A s c] codn otecs fJa n oai a n eh ia C l e hs a e ons u ht n te s etea tn o h r x o l e u l o
高职院校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C hn Ed catO — n vaton ia u in l o n l— He l raO
教 学 管 理
高职 院校校 内教 学质 量监 控 体 系 的构 建 与 完善
朱立华 张亚玲 ( 鸡西大学 黑龙江鸡西 1 8 0 1 ) 5 O
1树 立 全 新 的 教 学 质 量 管 理 理 念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规 模 和 结 构 的 不 断 变 化 , 教学 效 果 的滞 后 于 教育 过程 的特性 , 和 因此 在 教学 质量 监控 中应 该 用 发 展的 质量 观 去 衡 量 教 学 质 量过 程 , 调 对 动 态 过 程 强 的 适时 监控 , 对 教学 结 果 进 行 监 控 显然 仅 不行 , 纯 的 过 程控 制 也难 保 证水 到 渠 成 , 单 必 须 加 强过 程控 制 与 目标 管 理 相结 合 , 通 过 过 程控 制达 到 目标 管 理 。 学 生 个体 质 量 的 差 异和 影 响 学 校 整 体 教 学 质量 的 多 重 因 素 决 定 了教 学 质 量 , 是 个难 以 进 行 精 确 量 化 的 , 育 质量 好 坏 教 需 要 通过 相 对 比较 来 判 断 。 一个 学 校 的教 育 质量 表现 常 常要 在 和 同类 的 其 他学 校 比 较 中 才能 反映 得 更 清楚 , 学活 动组 织 需 教 要 系 统 协 同 , 学 活动 组织 不能 仅仅 看 成 教 为组 织 教 师学 生 上课 , 而需 要 学校 从 政策 、类 不 部 门在 确 保 教育 质量 目标 实现 方 面 必须 负 有 明 确 责 任 , 实 履 行 所承 担 的 质量 管 理 切 职 能 , 绕 质量 管理 形 成 合力 , 围 才能 取 得好
大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改课题 大类招生背景下高职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JG202316)的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许芬艳(1985-),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㊁教学管理㊂大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许芬艳(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摘㊀要: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及因材施教的培育优势,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㊂本文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类 大类招生㊁分类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学生考核评价的现实困境,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从科学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㊁建立分层级的动态评价体系㊁强化职业技能考核和岗位特色㊁健全严密的考核约束制度和立足信息化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等角度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㊂关键词:大类招生;考核评价;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8.037㊀㊀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㊁服务发展㊁促进就业的社会职责㊂大类招生是按照学科门类专业招生,与传统的窄口径㊁过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它重新整合高校资源,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㊂大类招生在重点本科院校普遍实施,高职院校由于受学制短㊁专业细㊁实践多㊁教学资源不足等因素制约,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㊂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多以 宽基础㊁多技能㊁强素质 为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 厚基础㊁宽口径 的培养目标差异较大,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不能照抄照搬本科院校㊂因此,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对教育教学管理㊁考核评价体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㊂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着力破 五唯 ,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㊂ 大类招生,分类培养 背景下,现有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与大类招生的需求不相匹配,因此,构建与大类招生相匹配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㊂1㊀高职院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大类招生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及因材施教的培育优势,能为培养优秀复合型㊁创新型人才创设平台㊂考核评价是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工具,在育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商学院实施电子商务类 大类招生㊁分类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 大一基础平台㊁大二岗位核心㊁大三项目班 ,构建 平台通用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卓越拓展能力 递进式能力进阶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路径,实现从 专业基础ң岗位能力ң综合职业能力和个性发展 的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㊂根据电子商务群大类招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构建大类招生背景下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㊂图1㊀ 大类招生,分类培养 精准培养模式2㊀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学生考核评价现实困境分析2.1㊀原课程体系与新培养目标不相匹配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多以 宽基础㊁多技能㊁强素质 为培养目标,学制比本科少一年,但需完成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原课程体系与新培养目标不相匹配,需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㊂低年级课程主要以通识教育为主,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宽广扎实的教育基础,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授课群体大类为单位,人员数量多㊁学习基础差异大㊂分类培养阶段课程设置在高年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㊁个性化自由发展,建立畅通的渠道,精准育人㊂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尚未真正实现专业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加之学制缩短,个别高职院校提出精减专业课程的要求㊂同时,专业教学方案柔性不足,未能满足学生选课和选专业的需要㊂2.2㊀考核评价标准与岗位职业能力不匹配考核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也是实施考核的准绳和保障㊂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要具有㊃311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一定的基础理论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㊁实操能力㊁创新创业能力等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具体岗位,成为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㊂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考核评价标准也向岗位职业操作技能方面改革,但因实训设备㊁教师实践技能水平㊁考核操作困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学生考核评价仍存在学科化现象,局限于教材的基础理论和原理㊁某项技能知识点等,与高职院校的整体培养目标㊁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岗位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㊂因此,需要建立产教融合的符合职业市场需求的考核评价体系㊂2.3㊀评价主体局限性,终极性评价仍为主高职院校纷纷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班㊁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但现行的评价主体大多具有局限性,教学班考核评价以校内任课教师为主导,企业教师参与较少;而校企合作的项目班㊁现代学徒制等,虽然开展了校企教师协同评价,实际上还是以企业导师评价为主导,校内教师仅凭实习小结㊁报告等进行考核,对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且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评价,偏离了职业教育目标㊂大部分高职院校将课程性质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类,主要采用 平时成绩+期末考试 的形式,终结性评价权重占比仍然很大㊂考查课由任课教师自行命题㊁自主决定考核方式及内容,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随意性大,课程考核目的实现取决于任课教师的认真负责程度㊂考试科目大多采用相对简单的理论考试㊁实际操作等,任课教师的评价权力依然过分集中,评价主观性较大㊂高职院校师生考核评价相互博弈㊁相互迎合,学生希望考试成绩高分,教师希望学生评教高分,因此期末时老师划重点㊁放松考核标准㊁学生考前突击复习等现象就不足为奇,这种博弈现象促使学生学习态度出现偏差,产生一定投机取巧的心理,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合理评价学生真正的综合技能能力㊂2.4㊀专业(方向)分流致热冷门专业不平衡专业(方向)分流工作是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分流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专业均衡发展和学风㊂大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方向)分流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末,在志愿优先的基础上,按照学业成绩高低排序,结合专业(方向)可容纳人数进行分班,导致热门㊁冷门专业分流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热门专业集合成绩优秀学生,而冷门专业学生的成绩普遍较低,给后续师资分配㊁专业教学㊁教育管理等带来一系列问题㊂同时,学生及家长对热门㊁冷门专业认知程度不一,专业(方向)分流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㊁功利性和从众心态,较少考虑个人特质与专业职业的适配关系,出现学生对分流后的专业不感兴趣㊁听不懂,以及自卑心态等情况,影响了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提升,乃至造成热门专业毕业生饱和,冷门专业人才不足,与国家人才需要不能协调发展㊂2.5㊀学校课程㊁教师等教学资源不足大类招生实施弹性学分制,鼓励学生在完成必修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技能㊁个人兴趣学习选修课程,需要大量的优质课程资源㊂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必修课比例依然很高,专业基础及专业技能的选修课较少,几乎等同于必修课,学生为了毕业而选择凑学分,影响了选课的积极性,也无法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㊂同时,高职教育不断扩招,而教师却没有随之扩招,因而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量剧增,满负荷工作,无法开发新选修课或投入时间精力不足,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㊂3㊀构建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原则3.1㊀基于高职学生特质原则高职院校的学生入校分数相对偏低,理论基础相对弱,自我学习能力较差,自我管理约束能力不强㊁不擅长理论考试等特点,但高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㊂在大类招生模式下,在宽基础㊁重实践㊁强能力㊁高素质的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下,单纯的理论考试无法真实反映高职学生的理论和动手操作的真正水平,必须从高职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基于高职学生特质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㊂3.2㊀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高职院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通过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㊁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基础㊂教学一般划分为通识教育教学阶段㊁专业教育教学阶段㊂其中通识教育教学阶段时间为1年,安排在大一阶段,主要是通识类课程及部分专业基础课,内容知识面广,符合宽基础的培养目标㊂专业教育教学时间为2年,大一下学期期末根据学生学业成绩㊁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专业分流,大二为校内专业技能教育教学,大三实行项目教学及顶岗实习等专业实操训练㊂因此,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毕业生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满足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生产工作岗位的需求㊂3.3㊀学校与企业结合原则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是产教深度融合的主要表现形式,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操作分阶段实施㊂因此,在通识教育及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考核阶段,以学校作为主导,按照学校学业的考核标准来组织考核㊂在项目班及顶岗实习等阶段,以企业作为主导,按照企业的工作岗位实际操作标准来组织考核㊂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形成有机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结果考核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和指导方法㊂3.4㊀终结与过程结合原则大类招生采用 平台通用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卓越拓展能力 递进式能力进阶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路径,不仅注重技能培养,更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㊂职业素养主要表现为组织纪律㊁团队精神㊁协调能力㊁工匠精神等方面,需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㊂而对于专业知识㊁实践操作等技能可以采用终结性评价㊂加强过程考㊃411㊃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核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过程的监控管理,全方位㊁多时段进行考核评价,将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有机结合,使考核结果将更客观公正㊂4㊀构建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学生评价体系对策建议4.1㊀科学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根据大类招生的指导思想,搭建专业发展大平台,打破专业壁垒,重新整合学校各方资源,构建 大专业 课程体系,融合通识教育㊁专业理论㊁技能操作㊁选修课等,因此,需制定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专业教学标准,再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考核标准,校内通识教育㊁基础理论教育开发出单元课程考核标准㊁道德行为评价标准等;依据真实项目开发出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等㊂将考核项目划分成不同层次阶段,可以按照项目㊁学期㊁学年等分阶段进行考核㊂4.2㊀建立分层级的动态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分层级的动态评价体系㊂评价主体应由专业教师㊁学生管理人员㊁教学管理人员㊁企业专家㊁企业技术人员㊁学生等组成㊂评价指标包括标准化㊁开放式的指标,且需要分层级㊁动态变化㊁有明确的指标值或权重㊂在评价体系中,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㊂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生的大学生涯,将学生的社会道德㊁职业素养等纳入到考核指标范围内,教师通过公平客观的态度,真实的评估结果,让学生深刻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评价结果的客观㊁公正,及时向学生公布,让学生能够对照评价结果进行纠偏矫正㊁强化激励㊂4.3㊀强化职业技能考核及岗位特色高职教育需要坚持面向产业㊁融合产业㊁服务产业的办学规律,学生考核评价标准的研制要注重遵循产教融合的原则,深化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建立学校与行业㊁企业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制定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就业专业匹配㊂根据行业企业职业结构和岗位要求变化以及技术革新动态,通过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将新技术㊁新理念纳入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职业就业能力㊂对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和工作岗位需求,将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到技能考核体系中㊂按照不同的岗位标准和行业需求,突出不同的考核重点,通过差异化考核,突出重点㊁区分难易㊁合理权重,确保学生考核评价结果的科学性㊂4.4㊀健全严密的考核约束机制高职院校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及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㊂由于考核评价机制涉及因素众多,需建立严密的考核约束机制,完善学分管理制度,确保考核评价体系的严肃性及顺利执行㊂考查科目要将考核方案备案,通过专业审核后方可安排考查,考核评分标准对学生公布,避免任课教师的权力过分集中,以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公开㊂考试科目考前须建立考试题库,从中抽取试题组成试卷考试㊂专业技能综合考核安排在课程模块结束后,或者顶岗实习前㊂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制定学分互换和认定管理办法,如通过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置换科目及学分㊂如果学科有专业竞赛,参赛学生的获奖情况可以置换学科及学分㊂4.5㊀立足信息化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大类招生的教育教学改革需求,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㊁过程分析等,为学校的管理㊁教师和学生提供精准的参考㊂通过搭建大数据精准教学云平台㊁教学全场景数字化采集系统㊁大数据监测管理系统等大数据平台对学生发展数据进行伴随式的采集,追踪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动态轨迹,可视化地呈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㊁技能㊁素养的增值情况,构建区域 数据驾驶舱 ,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过程评价,实现教育教学全场景的数据采集㊁数据分析㊁智能诊断㊁实时反馈,探索建立链条化㊁过程化㊁精确化的学生成长数字画像,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的目的㊂5㊀结语教育评价作为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生考核评价改革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㊁培养真正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㊂高职院校要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校企合作,加快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的内涵发展之路㊂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通过大数据赋能学生考核评价改革,大力推动信息技术㊁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进结果评价㊁强化过程评价㊁健全综合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㊂参考文献[1]刘冬冬,贾博寅,董良杰,等.高职院校大类招生下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21-25.[2]孙红卫,董艳萍,郑宇梅,等.高职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78-80.[3]陈子君,王烨.高职 基础 课考核评价体系和方式方法的创新[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2):36-39. [4]李慧.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价值意蕴㊁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05): 46-49.[5]范淑敏.大类招生培养视角下通识教育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23.[6]李查.大类招生培养内涵㊁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1,(22):9-12.[7]贾志成,杨青,马平,等.大类招生背景下林业机械类学生分流引导和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2,(17): 177-180.[8]姜建华,曾文权,龙立功,等.高水平专业群 大类招生㊁分类精准育人 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20,41(29):19-23.㊃511㊃。
谈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谈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学生评教是目前大学教育中进行质量保证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评教结果不准确、评教内容不全面等。
以下是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影响因素:
1.学生个体因素:学生个体差异会影响其对教学的感受和评价。
2.课程难易程度:课程难度过大或过小,都容易影响学生的评价。
3.教师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会影响评教结果。
4.评教工具:评教工具的编制不当、评分指标的不合理等都会影响评教的结果。
改进措施:
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加强学生对教学的认识,提高其对教学质量的判断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有所认识。
2.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应该自我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负面评价。
3.完善评教工具:评教工具的编制应该经过科学的研究和测试,评分指标合理、明确。
4.严格把握评教标准:根据实情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教标准,对学生的评价进行量化、定量化的管理,避免过度个人化的评价。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为了较好的评教结果而不敢对于学生严格 他们对于科任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就会 减少人工统计的失误。
要求。而实际上,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低一点。
三、建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是具有良好师德的个
3.教师的个性特点,决定评价分数。教 的途径
体,就算没有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评 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
1.利用文献研究法,借助图书馆、互联
价,大部分的教师对自身一样还是严格要 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个性特点常常会 网等途径,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了解高
求,在课堂上照样还是认真负责的,评价观 影响学生的情绪及学生对教师的主观印 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动态
念的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
象,从而影响到学生对其教学质量评价的 和相关理论知识。采取调查法,针对教学质
技术协作信息
管理科学
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起步晚,缺乏成熟的评价思想和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从高职院 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入手,提出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建立高 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途径。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谢红萍 孙玉英 唐飞 刘丰 方磊
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决定教师待遇、分 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好一些,通过课 标进行严格筛选和准确定位,做到层次分
.配教Al师l岗位R、i决g定ht教s师职R称es的e晋r升ve、评d.选优 堂上的学习会有一定的收获,那么他们对 明,结构完整。
秀教师的一个绝对依据。这种评价观念对 于科任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相应的会高
职院校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时,还是 们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因此,他们评教 符合教学规律,结合教育目标,突出评价目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一、构建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和方法上要注重科学性,集中评价和日常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评价相、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
在实际操作上,评价体系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要主干清晰、程序简单、实施容易,既能体现全面监控评价的思想,又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
(二)方向性与激励性相一致的原则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必须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对照目标、标准教学工作进行测度和判断.从而进行激励和约束,以达到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诊断问题、明确方向、推动工作和持续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对象是多层次的,内容是多样性的.既要评价教学过程。
又要评价办学水平。
既要评价进行校内评价,又要进行校外评价。
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外部因素,做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二、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类型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也称为事中评价或过程评价,是一种为了实现反馈调控机能的评价,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为了强调和改进教学过程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终极性评价则是在全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水准的评价,起到判断教学质量的作用。
作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在评价的三种类型中尤为重要。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教学评价分为校内、校外评价。
校内评价包括学生评教、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和师生评管等,是由全体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参与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实现培养目标,真正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学评价应该是全员性、全程性、反馈性、整改性和发展性的过程,教务处为具体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负责督促、协调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 指标 体 系是 教 师课 堂教 学评 价 的核 心 , 它 的质 量直接 影 响 到评 价 结果 的信度 。 目前 , 国
内院校 的学生 评教指 标体 系 内容 主要包括 教学态
度 、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 学 效 果 等几 个 方 面。 教 教 教
经济管理 、 电子商务。
4
第 8卷
第 2期
济 源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n lo iu n Vo ain la dT c nc l o r a fJv a c t a n e h ia o
V0.8 No. 1 2
20 0 9年 6月
( ) 一 学生 自身 因素 学生作 为 教学 活动 中的主体 , 教学 质 量 的 对 评价最 为客观 , 也存 在 着一 些 问题 。如 有 的学 但 生在评教过 程 中 , 受其 自身 的知 识 构成 与 能力 水 平、 责任心 、 感 和利 益 冲 突 等 “ 为 因 素 ” 情 人 的影 响, 多从 主观感受 出发 ; 的学生对评 教 的意义认 有 识不 到位 , 待评 教不 认 真 , 在 应 付 的现 象 ; 对 存 还 有部 分学生不 能正确 理解 、 握评价 的指标体 系 , 掌 难 以对教 师 的教 学 效果 作 出科 学 而 全 面的 评价 , 多凭 主观 臆 断 , 而 带 来 评 价 的 随 意 性 和 趋 众 从
第 8卷
第 2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l Junl f iunV ctn n e h ia ora o ya oa oa a d T c n c J il
— —
V 18 N . 0. o2
20 09年 6月
高 职院 校 学 生评 教影 响 因素 及体 系构 建
刘 亚
考 试 的预期 、 对所学 课程 的兴趣 、 识背景 等 因素 知 也影 响着评 教结果 的有效性 、 可靠性 。 ( ) 师 因素 二 教
借用其 他学校 的指标体 系 , 乏针对性 ; 缺 评价 指标
中某些 项 目具 有一定 的学 术性 与专业 性 , 学生 难
18 95年特 勒 ( unr和克 利夫 特 ( l ) T re) Ci 的研 f
是学生评 教活动成 功与否 的关键 。
一
长信 任 ; 心和惧怕 教 师 评价 的结果 成 为 降级 和 担
转岗、 解聘 等的依据 ; 担心和惧 怕被 人歧视或误 解 等 。3因此 , 学 生 评 教 中 , 师作 为 被 评 者 , l 在 教 如
果 对 “ 生 评 教 ” 作 用 、 义 和 可 靠 性 认 识 不 学 的 意 足, 对学生 评教有 所怀疑 , 缺乏信 心 , 以及担 心 、 惧
“ 学生 评 教 ”( tdn a n fT ah g 指 Su etR t go ec i ) i n
现有: 担心 和惧怕不 再被 领导 、 同事 、 学生 、 学生家
学生对教学 过程 中教 师教学 工作各要 素 的综合 认 知, 并依据一定 的标 准体系 , 学 习者 的角度对 其 从 教学工 作进行 的定性 与 定量 的评 估 。l _ 目前在 高 等职业 教育 的教 学 实践 中 , 对学 生 评教 仍 有一 些 怀疑和 不满 , 因此 , 如何修 正 、 改善 学生评 教工作 ,
究发现 , 大多数 教 师担 心 和惧 怕 教 师评 价 的结 绝 果会影 响他们 当前 的工 作 和未 来 的前 途 , 主要 表
收 稿 日期 :09— 4— 2 2 0 0 0
以理解 其 内涵 , 因此难 以保 证评 教的可靠性 。
( ) 四 评教 组织 管理 因素
作者简介 : 刘
亚(9 6年 一)男 , 16 , 江苏盐城人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 学院经济管理 系副教授 、 注册会计 师, 研究方 向为
评 价指标 忽略 了基 础课 、 业 课 、 专 实践 课 的差别 ;
忽略 了不 同类 型课 程 的不 同要求 。 同时 , 评教 指
标 体系 的可 操作性 不强 , , 的学 校设计 的指标 如 有 过 于宽泛 、 笼统 、 模糊 、 抽象 , 容易 引起 理解 上的分 歧 ; 的学校不 考虑 自己学校 和学生 的实际 , 有 干脆
性 。 另外 , 参评学 生 的性 别 、 年龄 、 级 、 年 所学 专 业、 学生所 在班级 的规模 、 习成绩 、 习动 机 、 学 学 对
心理 和对 立情绪 , 消极 应付 , 漠不 关 心 , 对学 生提
出 的意见 熟视无 睹 , 对评 价结果 缺少 反思 , 改进 对 教师的教 学不起 任何作用 , 达不 到评教 的效果 。
D I 1 . 9 9 ji n 17 0 4 .0 9 0 .0 O : 0 3 6 /. s. 6 2— 3 2 2 0 .2 0 2 s
中图分类号 : 4 6 G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2— 3 2 2 0 ) 2一 O 4一o 1 7 0 4 (0 9 0 O O 3
( 苏 财 经职 业技 术 学 院 , 苏 淮 安 2 30 ) 江 江 20 1
摘
要 :学生评教是提 高教 师课 堂教 学质量 最直接 、 生动 、 最 最有效 的评价 方 式。但 在 实践 中对学
生评教仍存 在一 些非议 。文章对此展 开 了深入 分析 , 此基 础上对 改善 学生评教 工作进行 了积极探 索。 在 关键词 :学生评 教 ; 高职 院校 ; 响 因素 ; 影 评价指 标
怕 学生评 教可能带 来 的后果 , 师 可能 会 放松 对 教
、
学 生评教试 标 准 , 减 少 讲 授 的 内 如 或
容 , 迎合学生 以获得 高 分 , 而干 扰学 生 评教 , 来 从 使评教 结果不 准确 ; 是对 评 教 的结果 产 生抗 拒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