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B卷 学生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材目录(人教版)

高中历史教材目录(人教版)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6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8罗斯福新政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_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_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a卷

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四单元_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_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a卷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四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48年,《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

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

”由于经济的集中导致当时的欧洲A.封建割据状态逐步被打破B.各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C.民主共和制政体逐步确立D.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2.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4.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的自治组织,许多公社委员都是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各区各公社有绝对自治权,反对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4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4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1845年,恩格斯说:“富裕市民的‘占有阶级’,即‘资产阶级’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

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

”这反映出( )A.工人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B.政权争夺加剧矛盾激化C.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形成D.西方代议制民主不完善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恩格斯主张暴力斗争的必然性,没有反映工人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故A项错误;1845年英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当时资本主义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工人阶级不具备夺取政权的条件,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恩格斯看到工业革命后阶级关系的变化,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反映D项。

2.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

下列对“科学”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A.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合理构想B.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C.提出剩余价值学说,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D.主张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答案:C解析: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故C 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

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

这表明巴黎公社(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D.堪称科学社会主义典范答案:B解析:对权力的绝对监督至今仍未实现,材料只提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故A项错误;一个倒“金字塔”的人民监督和一个正“金字塔”的人民选举共同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揭示的是选举权和监督权相结合,而不是相矛盾,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案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案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之小船创作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本课概述●课标分析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课标明确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

同时要从对这些制度的内容及特点分析并总结概括出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这几个子目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1954年宪法规定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本课内容开启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先河,在本单元和建国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中国民主政治史对高一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非很高,要注意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课历史名词概念较多;对部分同学来讲容易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增加学习难度,要注意解决。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问题法,通过创设新情景、设置新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探究回答,启发引导。

2.学法:根据老师创设问题、主动探究、师生互动;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分析,并能得出相应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参照学习过的政治知识,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3.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不同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一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政权 革命任务 革命策略 国家性质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政治:社会矛盾尖锐
国际: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背景
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
四个 变化
四月提纲:夺权 七月事件:并在局面结束
经过
十月革命 政权建立
政治
经济 外交
革命措施
结果:建立社 会主义国家
组织
苏维埃政府的确立(1918年)
苏联的成立(1922年) 对俄国,对世界进程的影响
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
1:比较俄国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怎样理解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 上最薄弱的环节“
从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到 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与 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 条件
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
标志
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思想基础
三大理论
阶级基础
三大工人运动
个人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内容,意义
不是第一个社会 主义政权的雏形
巴黎公社
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性质 成立 措施
结果
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雏形
1871年3月28日
政治建设
社会经济
1871年5月28日,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镇压下失 败
失败的原因
主观,客观,根本原因
意义
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激化国内矛盾
爆发的偶然性
资产阶级政府投降卖国并准备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
巴黎工人仓促起义
全面认识 巴黎公社
失败的 必然性
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上升时期 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而爆发的革命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

2.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3. 西周:- 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 权利与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 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3. 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朝:- 中央: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 地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2. 隋唐:- 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 选官制度: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

3. 宋朝:- 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 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 元朝:- 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加强了皇权。

- 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

2. 清朝:- 康熙帝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要条件: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最根本条件)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③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④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4、《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二、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巴黎公社的成立革命背景:普法战争法国失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对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结果:1871年,成立了法国巴黎公社,最终失败。

革命意义:①性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②对法国:是法国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具有革命首创精神③对国际: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④对马克思主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政权建设: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旧警察、旧军队、旧法庭等)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构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八小时工作制....3、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的进步潮流。

4、巴黎公社的经验: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三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背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②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为集中尖锐)2、经过:①1917年二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政权)②1917年«四月提纲»:革命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指明革命方向,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但七月事件打破了和平设想)③1917年十月革命:概况:时间:1917年11月,地点:彼得格勒,事例进攻东宫性质:无产阶级革命;成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意义:①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对俄国:十月革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③十月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对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民主法制建设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二、“文化大革命”民主法治遭到空前的践踏(1966-1976)主要表现:刘少奇案,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等三、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一)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1、提出法制建设方针: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2、平反冤假错案3、加紧全面立法工作4、完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2019《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周测4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

2019《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周测4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周测4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基础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邯郸市检测)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

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解析:据材料“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通过社会主义的准备再过渡到共产主义,故C项正确。

答案:C2.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人口论》,认为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多增加的人口总要以某种方式(如战争、饥荒等)被淘汰和消灭。

此理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基于这个理论,他认为贫穷和罪恶是人口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不是政治经济制度造成的;济贫法促使人口增长是不可取的。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达尔文进化论对《人口论》产生重大影响B.《人口论》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分歧C.《人口论》的提出是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已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解析: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论述了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的制约作用,认为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相对过剩,是相对于生活资料再生产条件的过剩,而不是马尔萨斯所谓的人口绝对过剩,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人口问题,故B项正确。

长春市十一高中历史单元知识梳理 必修1目录

长春市十一高中历史单元知识梳理 必修1目录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届历史高考必备】必修1 政治史——目 录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知识点一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点二 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 2【秦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解读、皇帝制度建立、中央官制演变】知识点三 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中央集权的发展) 3知识点四 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4【选官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及其作用】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6知识点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6【形成条件、发展历程、雅典民主的主要特点、实质、评价】知识点二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8【罗马法的起源、发展、完善、主要内容、作用和影响】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0知识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 10【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基本原则、特点、意义】知识点二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联邦政府的建立 11【形成背景、宪法制定】知识点三 法国共和制的艰难历程 13【确立过程、政治前提、权力标志、权力构成、影响】知识点四 德意志不完善不彻底的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14【政治前提、确定的法律依据、特点】知识点五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比较 16第四单元 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7知识点一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战争 17【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二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21【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历史背景、重要经过、结局、功绩、启示)】知识点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3【五四运动(背景、经过、结果、意义)、中共诞生(历史条件、诞生、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背景、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历史背景、重要经过、胜利意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1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1【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意义】知识点二 巴黎公社 31【历史背景、巴黎公社成立、革命措施、评价、失败原因】知识点三 俄国十月革命 33【历史背景、重要经过、伟大的开端】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35知识点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35【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法律制度的健全】知识点二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38【提出构想、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9知识点三 新中国的外交 39【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奠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重大建树】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44知识点一 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 44【美苏之间的冷战】知识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46【欧洲崛起、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崛起】知识点三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 50【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后的世界格局】附:各单元复习方法指导 53。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I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历史复习资料(一) 抢分宝典

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历史复习资料(一) 抢分宝典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管制度的变化
从汉到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
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第6课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第4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5课古代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造成动乱局面。
新时期我国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形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政治迅速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第23课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
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导学案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导学案

第四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提能/ 自主学习课一个核心: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两大主题: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三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程从19世纪40年代至今,社会主义经历了四次历史性的飞跃:由空想到科学、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改革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

1.由空想到科学(1)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以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为代表的思想家们纷纷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改造社会的许多美妙设想。

虽然这些设想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根源,但却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诞生: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但却表明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也说明了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这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2.由理想到现实(1)理论到实践: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妥协政策引发了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的起义。

巴黎人民组成的国民自卫军向政府军发起进攻,占领巴黎。

28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2)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起义,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革命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一一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6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8罗斯福新政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们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t己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旷日持久的战争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3 华盛顿会议4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3走向世界大战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一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两极格局的形成2冷战的开始3美苏争霸4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2越南战争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6两伊战争7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3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探究活动课一我们身边的历史学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探究活动课二走进历史博物馆附录一历史读物与网站推荐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大事年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1雄伟的金字塔群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2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3突显皇权的明孝陵4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1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本居住地区人文自然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1古雅的昆曲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附录后记。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情: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情: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情: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标: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体会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希腊奴隶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标: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01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1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二、巴黎公社:注意从爆发原因、政权性质和失败原因上分 析
三、十月革命 1.一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2.四个变化: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 化。 沙皇专 两个政 资产阶级 工兵苏 ①政权: → → → 制政权 权并存 临时政府 维埃政府 ②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社会主义革命 ③革命策略: 和平夺权 → 武装起义 ④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政治发展的阶段性很强,理清新中国的历史分期 对于学好本专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60多年历史(1949年至今)
历史分期 过渡时期 恢复时期 改造时期
历史年代 1949~1952 1953~1956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徘徊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2)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 起来。1871 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 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到现实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 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 会。1917 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1956~1966 1966~1976 1976~1978 1978年至今
曲折发展 严重破坏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
2.用数字“四、三、二、一”掌握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发 展历程。 “四”指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 度(村民自治制度)。 “三”指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 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 确立时期;1956~1976 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 1976 年至 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

第4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

第4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

考点研析•分层突破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 巴黎公社的性质 【史料】 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 之以国民自卫军……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 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 资。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 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
答案:B
4. 思考: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的关系? 试答: 提示:巴黎公社革命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但丰 富了马克思主义内涵。
5. 思考:十月革命为何能取得胜利? 试答: 提示:(1)客观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矛盾最尖 锐;②一战为其创造了国际环境;③二月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2)主观原因:①有广泛的群众支持;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 确领导;③军队英勇作战;④及时采取措施巩固政权。
(2)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 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
(3)斗争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 权。
(4)革命道路: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 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Step2 综合点——要点讲练提能 要点1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
必考部分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的兴起与现代中国 政治
穿越时空
单元概述
第10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课程标准: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 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 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 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说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巴黎公社失 败的历史根源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铲除资本主义制度 的程度。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A卷 教师版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A卷 教师版

第四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A卷教师版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已经开始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论断并不是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预见,故A项排除;依据题干中“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可得出可以通过消灭生产力与夺取新的市场来缓解经济危机,B项“只能”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中是《共产党宣言》对经济危机的表现、发生原因以及克服办法的阐述,并没有针对欧洲资本主义文明,且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排除;依据题干中“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信息可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自身所创造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故D 项正确。

【答案】D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

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政治制度发展史。

本书的学习内容由八个专题组成,分别是: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现在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其中一、四、六、七单元为中国古代史及近现代史的内容,而二、三、五、八单元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及世界格局的发展。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四课,第一课为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由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三个小节组成,教材的安排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上,而这三点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二课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由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三个小节组成,皇权、中央官制、郡县制构成了古代政治中央集权的基本框架。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由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小节组成,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皇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课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由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和军机处的设立三个小节组成,君主专制的加强是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结果,对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分两课,教材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由希腊文明的摇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三个小节组成,其中,希腊文明的摇篮在于强调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的影响,这是受到法国年鉴学派史观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一直作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典范,它的确立为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教育云平台 一轮单元训练卷 第 2 页(共 10 页)
班级
A.明确指出暴力夺权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指明了俄国革命方向和途径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7.某位思想家对于历史得出以下判断:“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 生产的一些特殊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下列选项与该论断最相符的是 A.“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B.“历史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 C.“历史是空间的历史、历史研究必须是计量的,才能是科学的。” D.“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8.在纪念巴黎公社 55 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 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 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 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 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由于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 要求决定的。在城市和农村,在上层和下层正日益尖锐的矛盾就是这种要求的反应。”对这段话 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B.十月革命完成了国家富强任务 C.十月革命是俄国近代化的要求 D.反沙皇专制是十月革命的目的 10.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两幅图片内容在精神层面上蕴含的意义是
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只适用于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
4.1848 年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争得民主。而在 1872 年的德文版这一观点已修正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
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影响观点修正的主要因素是
A.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议会制度日益完善
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5.表 2 俄(联)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
考场号


准考证号



姓名

A.它预见到了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好教育云平台 一轮单元训练卷 第 1 页(共 10 页)
表 2 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苏(俄)联 A.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下降 B.高级知识分子日益受到重视 C.各阶层代表分布渐趋于均衡 D.工农群众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6.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 二阶段过渡。”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 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 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 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2.1847 年 6 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 1848 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
A.革命道路的多样性 B.具体国情千差万别 C.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丰富
好教育云平台 一轮单元训练卷 第 3 页(共 10 页)
D.科学理论在说,最大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性,忘记适当地和有成效
地运用革命方法的限度和条件。如果丧失清醒的头脑,一心设想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够 而且应该用革命方式解决种种任务,那他们就会毁灭。”这表明列宁认为 A.革命要坚决采取暴力方式完成革命任务 B.要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革命的对策 C.十月革命就是采取了革命与妥协的方式 D.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措施夸大了革命性 12.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 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13.1982 年 12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 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 定。”这一规定的直接意图是 A.为了打破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状态 B.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C.为顺利解决香港问题提供法律依据 D.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4.2015 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为 3 月 3 日至 13 日,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为 3 月 5 日至 15 日, 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具有上述特点。这种时间安排最主要是基于 A.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 B.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要 C.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 D.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 15.1982 年,邓小平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的局面指出:“盗窃国家财产,贪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 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所以,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邓小平的目的是 A.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中心工作 B.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
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
封 座位号

好教育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