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特点 一边倒
表现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重点发 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重点发展邻近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的关系,中苏中美关系恶化 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中美中 日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恶化 争取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外交关 系,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活动 全方位外交 外交突破
1956-1969
(60年代)
两个拳 头回击
外交 突破 全方位 外交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 1992年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反霸) 2. 2001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陆邻)和平安全; 3.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 开展“反恐”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80年代后
调 整
(一)奠基:建国初期的外交(50年代)
1.5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成就
一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三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缅邻近发展友好关系); 一原则: 三成就 苏联等17国建交; 54年日内瓦会议;(5大国身份、支持各国独立) 55年万隆亚非会议(无西国、求同存异 外交成熟)
附: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比较 1、不同点:
类别 经济 基础 权力 主体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 ①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 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 ②权力主体是人民 ①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民代表大会只受人民监 督,对人民负责; ③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 行使国家权力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议会权力主体是资产阶级 ①三权分立的原则,权力相 互制约和平衡; ②议会行使立法权,对行政、 司法权形成制约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C、政治、思想、理论上:
D、组织上:
(2)时间标志:
(3)历史意义:
新中国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
A、确立标志:
B、主要内容:
C、特点:
D、意义: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和发展: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D
6、正式宣布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 主权的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于: A:1982年 B:1984年
B
C:1987年 D:1992年
7、《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澳门地区50年不 变的①外交制度 ②经济制度 ③军事制度 ④ 生活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
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 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 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 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 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 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 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C
3.这一制度在我国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 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 也是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所决定的。此制度是指( )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近代的大陆与台湾:
第12讲__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
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这都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 性。
(3)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的封建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1)背景 的大规模展开。 ②新中国 经济建设
(2)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
开 。 ①通过《中 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 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民主 和 。 社会主义 华人民共 原则: 和国宪法》 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
地位的唯一政党。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是一种政
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 (3)多党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是多党合作的思想基 础。 (4)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难点突破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方略?
(1)依法治国,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 法和各项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保证国家的各项 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 化。 (2)实行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建立 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 加强法制教育。 (3)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经济、政 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 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 的长治久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
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 (一)建国初的政治建设 • (二)文革时期民主法治遭到践踏 • (三)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
(一)建国初的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形成——政协一届会议召开 ①概况:1949.9 北平 ②内容:a 通过《共同纲领》 b 选举了委员会、领导人、 定国都国歌国旗、公元纪元 ③意义: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 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的初步建立。
三、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
• 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过程:a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 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b 1982年全国 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 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区域 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 (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 (2)含义: • (3)建立:五个省级自治区、一百多个自 治县。 • (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 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 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
• 1.“文革”的概况:1966----1976 左倾发展 的 结果 • 2.“文革”时期民主法治破坏的表现 (1)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权利和自 由失去保障 (2)造反派夺权,社会秩序严重破坏 (3)建国后形成的各项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 (1)恢复并完善各项民主制度 • (2)扩大和加强基础民主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形成——政协一届会议召开 (2)正式形成——1954年 (3)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考情分析】
2013年考查了政治协商制度,2014年考 查了人民民主原则,2015年、2016年均未涉 及。命题形式主要是材料型选择题,命题趋 势由单纯考查知识识记、理解向考查能力方 向转化,多以回忆史实或文献内容的相关问 题为切入点,题目一般中等难度。 由于当前我国对民主与法制建设非常重 视,提倡“依法治国”、建立和谐社会,特 别是基层民主建设是近几年新增添的内容, 预计2017年的高考涉及的可能性很大。
【概念辨析】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 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革命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 转变的过渡阶段。 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 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 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 展 (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史论拓展】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 (1)历史原因: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 合作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过巨大贡献。 (2)现实原因 ①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民主建设也还有待完善, 国家的发展强大需要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同舟共济, 并肩战斗。 ②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有 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 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策; 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 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是初创时期(1949~1954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推翻了国民党在全国的独裁专制,建立起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到1952年9月,全国普遍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
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2.第二阶段是创建时期(1954~1966年)经过5年的实践和1953年各地的普选,1954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而标志着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
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正式形成。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并逐步走向完善。
3.第三阶段是遭遇挫折、受到重创的时期(1957~1976年)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反右倾斗争”和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党和人民付出艰辛努力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4.第四阶段是重建时期(1976~1978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逐步恢复。
1978年2月召开了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颁布了新的宪法,重新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5.第五阶段是发展完善时期(1978年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稳步发展时期。
从理论上看,我党出台了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一纲领性文献,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的决议,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细分为: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9-1966年全面建设时期1966-1976年文革1976-1978年三年徘徊时期1978-至今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期)2.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5)一国两制3.党中心的转移:瑞金—延安—西柏坡—北京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政协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949-1954))7.共同纲领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9.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文革期间没召开,所以没实现,直到1982年完善了政协)10.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地位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1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宪法的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2.共同纲领中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13.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15.最早独立的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6.最晚独立的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17.文化大革命政治上:是对民主与法治的践踏经济上:国民经济的劫难18.文革的教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19.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20.吸取文革教训,新时期采取的措施有:(1)法治方面的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平反冤假错案1979年加紧全面立法,1982年修订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民主方面的建设:重新召开各级人大和政协完善政协(1982年)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如:吉林省的海选制度(3)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附:为什么台湾是中国的领土?(1)三国时期孙权派兵到达台湾(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3)明朝末年,荷兰侵占台湾(殖民扩张)(4)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5)清朝康熙帝收复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6)1885年中法战争,设立台湾省(7)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8)1945年《开罗宣言》中,要求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均归还中国;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台湾(9)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次分离…21.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结束敌对武装。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理应由人·民代表大 会制定,但全国没有完全解放,基层不可能推举人·民 代表,所以只能暂时由政协代行人大职权;B在题中没 有体现,也不是主要原因;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是《1936年苏联宪法》,排除C;宪法应由全国 人·民大会制定和通过,排除D。正确答案A。
【背景材料】
[备选题] (2011江苏卷)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
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
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
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
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
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
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理解。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排除A和D;C 项内容是在1956年,应排除。答案B。
5.(2011·厦门模拟)1954年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论述说明我国当时(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立法权归属中央人·民政府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 D.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祖国统一
一、
二、知识延伸
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
(2)它有利于团结港、澳、台同胞,促进祖国统一,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
(3)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依据中国历史、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祖国统一?
(1)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统一是我们面临的两大任务。
(2)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在香港、澳门、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并让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这既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现实,也符合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3)任何特别行政区,都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都没有任何主权实体的性质。
(4)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针对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的。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知识点归纳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知识点归纳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当选主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知识点: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初步基础。
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制度。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知识点: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九届全国人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点关键词:民主政治[考点梳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主要表现:1.推翻三座大山,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代表性。
《共同纲领》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初步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3.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各党派代表参加,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在工矿企业中实行民主改革,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5.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6.建国初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二、十年建设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由发展到开始遭到破坏主要表现:1.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为此开展整风运动。
2.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把大批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处理,并逐步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
3.1959年“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
三、“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践踏主要表现:左倾错误发展到了极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四、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主要表现:1.1976年10月一1978年12月民主法制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并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3.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对建国32年的历史进行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彻底否定了“文革”。
4.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问题,在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并享有高度自治权。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练习8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4)开创外交新局面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演练4开创外交新局面一选择题1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明显体现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确立“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C.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D.提出“打倒美帝苏修”的主张答案:C 解析:毛泽东“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说明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外交战略。
联合美国对抗苏联,正是利用了美国对苏联的敌意,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中美的共同敌人是苏联,符合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故选C。
A、B两项体现了寻找“共同利益”来达到外交目的的方法,错误;“打倒美帝苏修”体现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在国际上比较孤立,与题干中的寻求合作不符,D项错误。
2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
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落实《中美上海公报》的原则立场解析:从题干“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可以看出,美国改变了过去的对华政策,再结合时间1971年,故A项正确;1971年中美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谈不上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由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方面中美之间还存在较大分歧,美国不可能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于1972年,故D项错误。
答案:A3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的文章数量统计表。
该表可以说明( )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答案:A 解析:1960年对美国的报道没有积极报道是由于中美关系对立,1975年以后对美国的态度日益改善,原因是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A项。
课件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清单梳理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个性点拨
[概念阐释] “九二共识” 1992 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
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为 1993 年的“汪 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易误指正]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区别 (1)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
——据《一份殖民主义者的自供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问题设置] 前香港总督全文泰是如何看待三个不平等 条约有关香港问题的规定的?
[答案提示] 认为:《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继续 有效,永远割占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修订《展拓香港 界址专条》,对九龙半岛的租占应改为永久割占。
[归纳升华]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政策的异同
的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①1949 年 9 月,_中__国__人__民__政__治__协__商___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成为新中国的 _临__时__宪__法___和建国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
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 务问题。
(2)国家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 有象征意义。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 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①“ 一个国家 , 两种制度 ”的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政 府恢复对_香__港___、__澳__门__行使主权,向祖国的统一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
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 代表团结在一起。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 确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 5. (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7题)1940年,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所要 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 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 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 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 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 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 张的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B.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949年以来)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及政治建设概况
全面 建设 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 主义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十年
1949 1954 1956
文化 大革 命十 年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召 开
1978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1997 1999 2011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成 立
• 3.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9题)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 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 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 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 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 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966 社会1976
一届 人大 召开
中共 八大 召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初步建立
主义 民主 政治 建设 遭到 曲折
中国现代政治
现代中国的政治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一个理念和目标: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二)两个重要机构和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三)三大政治制度和三个发展阶段1.建国初期:(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1954年宪法确立A.合作基础:中国与各个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的历史B.指导思想: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合作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确立:《共同纲领》规定少数民族地区施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B.设立:内蒙古(1947),新疆(1955),广西(1958.3),宁夏(1958.10)西藏(1965)C.意义: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2.文革期间:各项制度遭到破坏,民主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3.新时期的发展:(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
(2)法制建设:颁布了1982年宪法,相继出台了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3)民主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二、祖国统一大业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一)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1.理论形成:最早提出: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酝酿:1981年“九条方针”形成:80年代以来,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阐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宪法: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使这一制度有了法律保证成为方针:1984年,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2.成功实施:条件:(1)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熟和完善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意义:(1)港澳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港澳历史的新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的大业上迈出了坚实一步(2)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3.台湾问题:由来: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分裂的局面,实质是中国内政发展:敌对—三通—九二共识—大三通、直航阻碍因素:台独势力,外国势力的干涉我们的态度:以和平为主,但是坚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二)新中国的外交1.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2.主要历程:50年代:(1)建国初: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果: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矛盾的基本准则(3)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4)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70年代:(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间:1971年26届联大原因:a.根本原因:中国在内政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b.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c.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作用加强(2)中美关系缓和:背景: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公报内容: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双方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b.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建交:1978年12月,《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3)中日建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80年代: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国际经济组织,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与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建立不同的“伙伴关系”地区性国际组织: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
原创2: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5)题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各民主党派
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
监督,与材料中“多党制”“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相符,
故D项正确。
21 21 of 22
小积累
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小积累
22 22 of 22
(6)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 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 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发展: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 年宪法正式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 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 和民族团结。
一张图学透 三大民主 政治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大会
4 4 of 22
一张图学透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4)题
解析: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 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故A项正确;B、C、D三项 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
18 18 of 22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 自由失去保障,法律成 为一纸空文。
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 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 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不能实行。
一张图学透 “文革” 对民主法 制的践踏
5 5 of 22
现代中国的政治构建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 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 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 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 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 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 读了它,你有何感想? 答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本题采取分层评分,第一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公民 人身权利受到侵犯,宪法遭到破坏;第二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 中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教训,不断 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
(2007海南,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 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 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 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C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006山东·海南·宁夏,全国Ⅰ,15)1949年至1953 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 )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2005辽宁1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a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关系复习内容:必修一第六单元21、22、23课第七单元26课复习要点:一、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成立:1、1949年9月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课本91页。
(二)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目的、内容、性质、意义、体现的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正式确立:1954年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
②人大代表的产生与组成: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③历史作用:课本93页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政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①历史基础②指导思想③组织形式④作用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基本内容②确立③实践:最早成立: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后又先后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④意义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比较:1、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2、社会秩序极端混乱;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4、党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四)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措施:1、首要环节: 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3、法制建设: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了《选举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规范政府行为: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其作用是什么?5、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6、基层民主选举:目的、方式、法律保障、实践、意义。
基层民主形式的特点:村民自治,民主选举二、“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酝酿、正式提出、立法保证、定为国策2、成功实践:①香港回归:时间、条件、意义②澳门回归:时间、意义③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课本103页3、掌握“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8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 下面是l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A. 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 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C.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2.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依法治国方略
3. “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4. 1953年《选举法》规定实行“同票不同权”,即:城市选民每10万人可选1名全国人大代表,而农村选民则每80万人才可以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
这一规定反映了()
A. 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B. 农村地区无足轻重
C. 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
D. 三大改造即将开始
5.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 人民民主原则
B. 国民平等原则
C. 依法治国原则
D. 社会主义原则
6.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
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 第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 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 第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7. 1972年4月,北京市新华书店开始发行《红楼梦》《三
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北京市各门市部都出现了排长队购书的现象。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开始拨乱反正
B. 周恩来主持工作,批判极“左”思潮
C. 邓小平主持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D. 中美关系改善后,“双百”方针得以贯彻执行
8.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
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 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B. 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C. “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D. “一国两制”成为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准则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如左: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
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它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临时约法》有何根本的不同?材料中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来源是什么?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汉族曾长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
……形成各族杂居的现象,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0年修订)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制度”是什么,并概括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民族政策的依据和目的。
(3)依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成就及其意义。
(华中师大一附中李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