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完整版(DOC)
2024版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经济学讲义完整版•经济学概述与基本原理•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资源配置与政府干预经济学概述与基本原理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微观层面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宏观层面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影响经济。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企业如何决定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问题,以及政府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稀缺性与选择问题稀缺性指现实中人们在某段时间内所拥有的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时的一种状态。
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选择问题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必须做出选择。
选择就要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并考虑各种约束条件。
机会成本与决策原则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做出决策时,应该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并选择机会成本最小的方案。
决策原则在面临多个可选方案时,决策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最大化原则(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和满意原则(选择满足一定标准的方案)。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需求曲线的形状与意义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消费者偏好、收入水平、替代品价格、人口数量与结构等。
需求曲线的应用预测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为企业制定价格策略提供参考。
03供给曲线的应用预测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为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参考。
01供给曲线的形状与意义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02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生产成本、技术水平、预期价格、政策因素等。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12章-马工程教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1.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答案要点: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或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提高。
这也就是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
所以,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2.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答案要点: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小或几乎不变动,总需求曲线越陡直,即总需求对于价格不敏感,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
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的具体项目。
3.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答案要点: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陡直,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大也不会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越平坦,即总需求对于价格很敏感,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
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企业投资的重要具体项目。
4.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答案要点:如果是以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有好的项目,同时也不能因此引起利率上涨。
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会产生局限性和副作用:因利率上涨而导致原本可由社会进行的投资被放弃,即产生“挤出效应”,或者因缺乏适当的投资支出的对象,而无法达到目的。
如果以减税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局限性,即,企业找不到可以盈利的投资项目,就不会因减税而增加投资,从而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
1/ 25.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答案要点:一是受限于经济中是否存在可盈利的投资项目,二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6.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理由是什么?答案要点:可以互相弥补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时存在的局限性和缺陷,避免或降低副作用。
2/ 2。
(完整版)经济学基础
(完整版)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1. 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主要理论,帮助读者对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基本概念2.1. 需求和供给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是经济体中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2.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个选择而放弃的下一个最好的选择的代价。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同时满足所有需求,因此需要在各种选择之间做出权衡。
3. 主要理论3.1.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根据边际效益原理,一个人或企业应该继续进行某项活动,直到其边际效益为零。
这有助于优化资源的利用。
3.2. 比较优势和专业化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个人在某种生产活动中相对于其他活动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家之间应该专门从事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然后进行贸易,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3.3.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引起。
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干预来修正资源分配问题。
4. 结论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框架。
通过研究经济学,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进行决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上是对经济学基础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的经济学研究和思考提供一些帮助。
微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
2024/1/26
1
目录
2024/1/26
•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生产者行为与市场结构 •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微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26
3
微观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2024/1/26
寡头市场的特征
阐述寡头市场的基本条件,包括少数几个大厂商控制市场、产品具有 一定差异性等。
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分析寡头市场下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理解价格领导者和 价格跟随者的含义。
寡头竞争的策略性行为
探讨寡头厂商如何通过产量决策、价格决策等策略性行为来影响市场 价格和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用途上,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在微观经济学中,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2024/1/26
6
消费者行为理论
01 02
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理论是研究 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选择商品或服务组合以最大化其效用的理论 。
完善反垄断政策的建议
明确垄断行为界定标准;加强反垄断执法力度;完善反垄断法律制 度。
25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计
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激励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2024/1/26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计的原则
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兼顾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考虑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趋势和标准。
如何评价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环境保护 中的作用?它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政 策相比有何优缺点?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花费既定代价使自己得到的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消费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效用量而使自己所花费的代价最小的一种状态。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消费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认为,收入少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大于其他消费支出;收入多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小于其他消费支出。
换言之,越是贫穷的家庭或国家,收入或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越大。
随着消费者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就是恩格尔定律。
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其他商品相对价格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较便宜商品的购买对较昂贵商品的购买的替代。
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商品购买量反方向变动。
总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二、选择题1. C2. C3. B4. B5. B6. B三、计算题1. 解:(1)因为:M=P A A+P B B M=120 P A=40,P B=20所以:120=40X+20Y当A=0时,B=6;当A=1时,B=4;当A=2时,B=2;当A=3时,B=0;如上所示,A和B商品共有4种组合。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
简答题:1. 什么是财富?财富的五种资本形态是什么?答:财富,在狭义上就是等于金钱,而在广义上,财富等于丰富(人生幸福的一切要素)是超越金钱至上的富足的生活。
财富有五种形态,分别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以及金融资本,其中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这三者又构成生命资本幸福是拥有富足的生活,是心理得到满足的一个过程。
2. 个人幸福的途径是什么?国民幸福指数的四层含义是什么?答:个人欲望最小化。
感恩的心,以自己拥有为足,是幸福的一个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卡尼曼与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克鲁格从2006年起编制国民幸福指数。
由四级指标体系构成: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生态环境指数。
每一级指标体系中都由若干个指标构成,指数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
国民幸福措数的提出对于转变发展的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它不能完全表征和度量经济发展状况。
3. 什么是机会成本?什么是沉没成本?答: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
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完整版)经济学练习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二章一、选择题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以下要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不变?()A 商品自己的价格;B 个人偏好;C 其他商品的价格;D 个人收入2、保持所有其他要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以致()。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C需求增加;D需求减少;3、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由于()。
A 收入效应的作用;B 取代效应的作用C收入效应和取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D以上均不正确;4、有以下要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搬动?()A 花销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变化;C 花销者偏好变化;D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
5、商品 x 和商品 y 是相互取代的,则 x 的价格下降将以致()。
Ax 的需求曲线向右搬动; B x 的需求曲线向左搬动; C y 的需求曲线向右搬动; D y 的需求曲线向左搬动。
6、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搬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搬动;C互补品的供给趋向向右搬动;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
A需求函数的斜率;B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C花销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响程度;D以上说法都正确。
8、若是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性()。
A 同样;B不一样;C 可能同样也可能不一样;D依切点所在的地址而定。
9、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所以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种说法()。
A 正确;B不正确;C 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D 难以确定。
10、假设某商品的价格从10 美元下降到 9 美元,需求量从 70 增加到 75,则需求为()。
A 缺乏弹性;B丰饶弹性;C 单一弹性;D难以确定。
第二章一、选择题1、假设商品 x 和商品 y 的需求交织弹性是—2,则()。
A x 和 y 是互补品;B x和y是取代品;C x 和 y 是正常商品;D x和y是低质品。
2以下哪一种情况使总收益增加? A 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 价格下降,需求缺乏弹性; C 价格上升,需求丰饶弹性;D价格下降,需求单位弹性。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和第二章: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失业低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一)两者的联系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
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
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
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
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
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
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
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教案
《经济学原理》自学指导书使用专业:专、本科相关专业课程:经济学原理教材版本:《经济学原理》卢远瞻汪雄剑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
该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等多门学科,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倡导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大胆的理论创新,重视对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动态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生产厂商的行为理论和处于核心的价格理论及贯穿所有的均衡理论,并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的方法、理论等进行学习和探讨。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增加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1、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三、课程的目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第一章导论(自学时数:4学时,第1周完成)自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涵义;掌握经济学得原理及研究的方法。
主要内容:经济学和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1、经济学的含义。
2、深刻理解经济学的内容。
3、准确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学和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一、人们如何做出决定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经济学教程
经济学教程
经济学教程(一)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社会科学。
它涉及到如何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商品和服务,以及研究经济体如何运作和发展。
经济学有两个主要的分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系统,包括国家的生产总值、就业率、通货膨胀水平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供给和市场竞争等。
经济学家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模型来辅助研究和预测经济现象。
例如,供求曲线模型可以描述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可能性曲线模型可以表示一国在不同资源配置下能够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组合。
经济学的核心原则包括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分析等。
稀缺性指的是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
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获取某种资源而放弃的其他机会的成本。
边际分析指的是对每一单位资源增加或减少的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估。
经济学的应用广泛,从个人的消费决策到国家的经济政策都离不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通过研究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为个人和社会的决策提供帮助和指导。
总结起来,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一门学科,包
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分支。
它使用各种工具和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同时依靠核心原则来指导经济决策。
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介绍本门课程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经济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并能够应用经济学理论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分析。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两个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机会成本、边际效益等;2. 理解经济学的三大核心问题和经济体制的基本类型;3. 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和方法,如需求与供给分析、弹性分析等;4. 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建议;5.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3.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分支领域概述第二单元:微观经济学1. 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特点2. 市场供求关系和均衡分析3. 企业行为和成本理论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5. 信息经济学基础第三单元:宏观经济学1. 货币与银行体系2. 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3. 经济增长与发展4. 失业与通货膨胀5. 政府经济政策与调控第四单元:国际经济学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3.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应用等。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将以理论讲解为主,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理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将进行案例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组织实践应用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教材- 主教材:《经济学导论》- 辅助教材:《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导论》评价方式学生的成绩评价将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个人项目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因素综合考虑。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
它包含以下基础知识点:1. 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价格和供应量。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做出经济决策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机会。
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效益。
4.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时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在决策中,我们通常会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做出最优选择。
二、宏观经济学知识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政府的干预。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它是经济中的常见现象,对消费和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并正在找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
4. 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指在市场上可供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的增加或减少会影响物价和经济活动。
三、微观经济学知识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与决策。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1.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中会比较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以追求个人最大化效用。
2.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当价格变动时,需求或供给的相对变化的程度。
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价格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3. 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
供给和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分配。
4. 波动及不确定性:市场经济中存在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不确定性。
了解波动和不确定性对经济决策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四、国际经济学知识国际经济学涉及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二章要点1.循环流向图,见书20。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
大炮与黄油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二,规范表述: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1.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4、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由他决定价格5.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7.需求曲线: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8.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9.需求变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为去求增加,向左移动为需求减少10.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11.影响需求的因素: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12.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1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14.供给变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为供给减少15.影响供给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16.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二,确定曲线移动方向;三。
发展经济学(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作者:————————————————————————————————日期:第一章和第二章: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
(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失业低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一)两者的联系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
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
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
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
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
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
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
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
完整版经济学大全
完整版经济学大全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财富创造和经济活动的学科。
本文档是经济学的完整版大全,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和重要概念。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现象和关系,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方面。
重要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周期、货币供应、投资等。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市场行为和供求关系对经济的影响。
重要概念包括供求曲线、价格弹性、垄断、竞争、效用理论等。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跨国贸易和资本流动对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重要概念包括比较优势、关税、汇率、国际贸易理论等。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减贫问题。
重要概念包括经济发展指数、贫困陷阱、可持续发展等。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结构、市场竞争和企业行为对经济的影响。
重要概念包括市场结构、垂直整合、市场失灵等。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工资决定和劳动力参与等问题。
重要概念包括劳动力市场弹性、最低工资、性别差距等。
财政和货币经济学财政和货币经济学研究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重要概念包括财政赤字、货币供应量、利率、通货膨胀等。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偏差。
重要概念包括决策理论、心理账户、规避损失等。
以上只是经济学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领域和概念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经济学对我们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至关重要,在实际生活和决策中都具有重要价值。
_注:本文档内容来源于多个经济学参考资料,并进行整合和总结。
_。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资源如何分配和利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通过研究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个人、企业和国家在面对有限资源时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2. 基本经济概念2.1.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数量,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2.2.成本与效益成本是指用于生产或获取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和资本等。
效益是指消费者或生产者从商品和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或利益。
在经济中,人们通常会权衡成本与效益来做出决策。
2.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某项活动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活动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一种活动就意味着无法同时进行其他活动,因此存在机会成本。
2.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人力资本和改善技术等方式实现。
3. 经济学分支3.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包括国家的经济活动、产出、失业率、通货膨胀等问题。
通过宏观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政策的影响。
3.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个人、家庭、企业等)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交易的行为,包括供求关系、价格决定等问题。
通过微观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个体决策的原理和市场交易的机制。
3.3.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经济增长和贫困问题等。
通过发展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4. 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之间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经济问题而进行的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包括贸易合作、金融合作和技术合作等,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开拓市场、分享资源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5. 结论经济学是我们了解和应对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六大理论
一、绝对优势论(一)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二)内容:1。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数学表示:在绝对优势模型中,如果满足下列条件:<,或1/>1/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上述关系式表明,A国生产一单位的x所使用的劳动投入比8国要少,或者说A国在x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
概括为一句话,所谓绝对优势,系指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串更高。
同样地,如果<,或,则B目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上述表达式中,、、、均为正的常数,分别表示A、B两国的x部门和Y部门的单位产出所得耍的劳动投入量,它们的倒数就是劳动生产率.假设前提:(1)产品在生产中只使用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不能流动;(2)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量在生产中保持不变,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即劳动生产率是固定不变的;(3)商品和劳动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4)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5)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6)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三)证明:国别A国B国X的劳动投入量312Y的劳动投入量64国别A国B国X的劳动投入量1/31/12Y的劳动投入量1/61/412个单位,因此,A 国X的生产成本小于B国X的生产成本;而A国Y的生产成本(为6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则大于B国Y的生产成本(为4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
在表b中.从劳动生产率方面看,则是在X的生产上,A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的劳动生产率;在Y的生产上,B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A国的劳动生产率。
为此.我们说A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其生产成本低于对方,或劳动生产串高于对方;而B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其生产成本低于对方,或劳动生产率高于对方.表C国专门生产与出口Y.则两国的资源配置均要调整。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目录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目录1 国民收入核算
1.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
2国内生产总值
1.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1。
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6名义GDP和实际GDP
1.7结束语
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1均衡产出
2.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2。
3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2。
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2.5乘数论
2.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2。
7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2.8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9结束语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3。
1投资的决定
3。
2 IS曲线
3.3利率的决定
3.4 LM曲线
3。
5 IS—LM分析
3.6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3。
7 结束语
4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4。
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4.2 财政政策效果
4。
3 货币政策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aP bbQa QbD ’D SS ’经济学第二章:供给与需求(一)为什么在数码相机的需求增加时,数码相机的价格却一直在下降? 答:数码相机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但是在需求增加的同时,由于数码相机的技术在不断进步,供给不断增加,导致供给曲线右移,并且供给曲线 右移的幅度可能大于需求曲线右移的幅度,因此数码相机的价格在不断下降。
(二)为什么粮食丰收对农民不一定是件好事?答: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变动,粮食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当粮食丰收时,粮食供给增加导致粮价下跌,这时会使得农民的总收益下降,因此粮食丰收对农民不一定是件好事。
(三)谷贱伤农答: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同方向变动,当价格下降时,人们对该商品需求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导致总收益下降。
由于粮食缺乏弹性,当粮食丰收时,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人们对粮食增加的幅度小于粮价下降的幅度,因而导致农民的收入下降。
(四)政府对大米实行价格下限,此政策如何影响价格和销售量?价格下限是否减少农民受益?(价格下限问题) 答:政府的价格下限是支持价格,会高于市场均衡价,此时大米市场供过于求,存在大米供应过剩,价格下限不会减少农民受益,因为大米是缺乏弹性的产品,价格与收益同方向变动,因为政府制定的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会使得农民受益增加。
(五)需求价格弹性:Ep= (Q 2-Q 1)÷Q 1 中点弹性(弧弹性):Ep= (Q 2-Q 1)÷1/2(Q 1+Q 2) (P 2-P 1)÷P 1 (P 2-P 1)÷1/2(P 1+P 2)点弹性:Ep= Q ’ · (P ÷Q)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一)边际替代率:MRS XY = MU X K(斜率)=/ MRS XY / MU Y MRS XY = P X = MU X = U ’ X I(收入) = P X · X + P Y · Y P Y MU Y U ’ YQP(二)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而不是相交)第四章:生产者行为(一)如果甲、乙两个公司生产同样的产品,甲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人工数为5人,而乙只需要2人即可,试问:我们能否判断乙的经济效率要比甲的经济效率高?为什么?答:不能判断乙的效率高。
因为经济效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关系,在产出相同下,要判断所投入的成本,而C=P K·K+P L·L。
本题中有两个因素不能明确:一是劳动价格,二是资本价格和数量,因此很难判断那一家企业的经济效率高。
(二)某企业打算投资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筹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利率10%的银行贷款,二是利用企业利润。
企业的经理认为应该选择后者,理由是可用付利息因而比较便宜,你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吗?答:企业用自有资源扩大再生产,放弃了把利润存入银行的利息收入,这是隐成本,是企业投资时必须考虑的机会成本,该经理不该忽视隐成本。
(三)公式:经济利润=总收益—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MRTS LK = MP L = P L = Q’LMP K P K Q’K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产量决策(一)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当市场价格小于可变成本(P<AC)时,企业是否停产走人?答:(1)当A VC < P <AC 时,亏损,但仍可继续生产(获得正常利润)。
(2)当P < A VC时,亏损,停产走人。
(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两种情况:(1)短期:超额利润(P > AC)正常利润(A VC < P < AC)亏损(P < A VC)(2)长期:不亏不赚(经济利润为零,获得正常利润的均衡)。
(三)企业可能愿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为什么?答:在短期,完全竞争厂商的价格低于平均成本(AC),但高于平均可变成本(A VC)时,厂商亏损,但可以继续生产(不应停止营业),因为此时生产,厂商不仅可以弥补可变成本,而且还能弥补部分固定成本。
因此短期内企业可能愿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
第七章:垄断竞争与寡头(一)暗中勾结目的:企业间暗地或私底下里进行合作,制定相互有利的价格和数量,从而获取垄断利润。
(暗的、明的勾结目的都一样:合作→获得利润。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行为(一)正、外部性的区别: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使他人受益,自己并没有得到受益者补偿的情况。
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使他人受损,但自己并没有为此而承担成本的情况。
(二)公共政策(针对外部性):管制、征税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三)公共物品的搭便车问题消除搭便车是政府提供的,而不是市场。
(四)非对称信息问题“劣币驱逐良币”和“黄婆卖瓜,自卖自夸”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五)政府提供免费教育,至少价格(学费)要大大低于成本。
哪一种理论支持这种政策?答:外部性理论。
因为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其社会利益大于私人利益。
政府对中小学教育免费,或者说让学费大大低于成本,这是因为政府在对中小学教育进行补贴,使得消费者获得外部性收益,使得教育的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社会收益,使得教育供给增加到适量水平。
第九章:衡量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指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十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政府支出增加3亿元购买汽车,是否意味着国民收入就增加3亿元呢?答:国民收入增加=3·乘数,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要远大于3亿,这是因为投资乘数在起作用。
政府初始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引起新的支出的增加与新的国民收入增加,这个过程会不断循环下去,最终使得国民收入的增加倍数大于政府支出的增加。
公式:Y= G · K 等比:S n = a1 (1-q n) / (1-q)= G · 1/(1-b)(二)已知C=5000+0.8y,若中央增加投资4万亿,求能拉动GDP增长多少?解:k = 1 /(1-β)k =1 /(1-β)k = Y /IK = Y /I =1 /(1-0.8)Y=k ·I= 5 =5 × 4=20 万亿LMIS Yr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答:能拉动GDP 增长20万亿。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IS--LM 模型的运用(一)为什么LM 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答:经济萧条时,LM 曲线越平坦,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不会上升很多,因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的挤出,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很多。
补充:LM 曲线越陡峭,政府增加购买会使利率有大幅上升,因而会对私人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用,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较少。
(二)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答: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证券二级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来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行为。
经济衰退时,央行买进政府债券,出售者得到了更多的货币,会将货币存入银行,在货币创造乘数作用下,存款总和加倍扩张,导致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
经济过热时,央行卖出政府债券,购买者要进行支付,导致银行存款减少,在货币创造乘数作用下,存款总和加倍减少,导致货币供给量成倍减少。
(三)LM 曲线的三个区域: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
政府投资,IS 曲线右移:1)在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
(看横轴) 2)在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
3)在凯恩斯区域,货币政策无效。
(看竖轴) 4)在古典区域,货币政策有效。
(四)关于财政政策效果的表述答:在IS 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LM 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就越 大。
(因为财政政策的大小取决于挤出效应的大小,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好。
在LM 比较平坦的位置,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增加的幅度不大,从而挤出效应的副作用不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好。
)(五)挤出效应:政府挤民间(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萧条时期 (扩张性政策)繁荣时期 (紧缩性政策)收入政策减税增税(T↓或者t↓)(T↑或者t↑)支出政策增加政府支出(TR↑或者G↑)减少政府支出(TR↓或者G↓)2)货币政策:萧条时期(扩张性政策m↑)繁荣时期(紧缩性政策m↓)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工具二:再贴现率↓↑工具三: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央行买进央行卖出第十三章:综合练习(一)假定老王在他家宅前有一块空地,附近一所学校的校长愿意每年出 250 元的租金租下以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对老王来说,他也可以用这块地种植蔬菜。
如果种子、肥料和其他费用总和是 200 元,而老王预计卖掉全部蔬菜的年收入是 500 元。
请问老王种蔬菜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分别是多少?他将选择种蔬菜还是出租土地?答:老王种蔬菜的显性成本就是他为种植蔬菜而支付的货币,即种子、肥料和雇佣者的工资之和为 200 元。
隐性成本就是为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最好用途中所得到的收入,即租金 250 元。
老王在他家门前的那块空地上种植蔬菜的总成本等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即 200+250=450 元,而卖蔬菜的收入为 500 元,所以种蔬菜对他来说是有利可图的。
土地出租是不合算的,因为虽然老王出租土地的显性成本等于零,但出租土地的隐性成本就是他种蔬菜的净收入 500-200=300 元,显然,出租土地的隐性成本要大于他出租的收入,故老王不会选择出租。
(二)某企业打算投资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筹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利率10%的银行贷款,二是利用企业利润答:他的话没有道理,在做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成本的计算。
所谓隐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企业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的用途来计算。
本例中,如果企业利润不投入自己的企业而贷给其他人经营,它也可能得到年利10%的利息收入,所以说这两种筹资方法对该企业来说是不分轩轾。
(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在什麼条件下企业将暂停营业?在什麼条件下企业将退出市场?答: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当平均可变成本AVC大于市场价格P时,企业将暂停营业,因为那时企业生产甚至不能够弥补生产的可变成本,与其这样,还不如停止生产,因为停止生产只亏损固定成本。
这是一种短期情况。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当平均成本AC小于市场价格P时,企业将推出市场。
因为,如果在长期,企业还不能盈利,出现亏损,则不如退出市场。
这是一种长期情况。
(四)保险推销员在推销时说得天花乱坠,但这种行为显然并不利于维护保险公司的声誉。
这是逆选择问题还是道德风险问题呢?答:该问题属于道德风险。
因为该问题中存在的是不对称信息和委托者-代理者利益不一致的问题。
(五)1)计算题--[P93 第十题]某人的收入是12元/天,并把每天的收入花在X、Y两种商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