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导学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6doc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传说,感受传说故事中的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尊老敬长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教育小学生要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了解重阳节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课件;有关重阳节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出示节日名称),春节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新年,可以放假来庆祝。
这些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
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
(板书:重阳节)2.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老师也找到一些相关资料,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二、重阳节的来历、传说1.重阳节的来历在中国,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数字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第一则:采自河南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
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
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
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
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1)听完故事,你体会到桓景什么样的品质?你有什么收获?桓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想一想,从传说故事中你了解到几种流传下来的重阳节的习俗?第二则:流传在陕西关中一带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重阳节由来的传说教案范文(通用6篇)
重阳节由来的传说教案重阳节由来的传说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由来的传说教案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阳节由来的传说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重阳节的名称、时间和有关的习俗。
2.积极参与节日活动,主动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心和感谢之情。
3.体验与爷爷奶奶共同过重阳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1.幼儿调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知识。
2.了解爷爷奶奶在家做哪些事情,并记录下来。
3.幼儿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感恩卡,写上祝福的话,邀请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4.师幼共同布置好活动室环境,幼儿分组排练一个小节目,音乐磁带、录音机,有关的重阳节食品。
5. 教学挂图活动过程:(一)幼儿交流、了解重阳节的由来。
1.幼儿分组交流。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表述重阳节的时间、传说及人们的活动。
教师:今天是什么节日?重阳节是几月几日?人们有哪些活动?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3.出示教学挂图《快乐重阳节》,师幼共同小结:重阳节是中国农历九月初九。
在这天,人们会吃重阳糕、赏菊花、登高。
现在人们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二)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故事。
1.爷爷奶奶和幼儿交流自己的经历、做法等。
教师:今天是重阳节,也是老人的节日。
你们知道爷爷奶奶关心我们的故事吗?2.幼儿交流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自己的。
教师:小朋友也知道爷爷奶奶关心我们的故事,谁来说一说?3.幼儿带着自己做的感恩卡向爷爷奶奶祝贺节日,并向爷爷奶奶说一句祝福的话。
(三)幼儿和爷爷奶奶品尝重阳糕。
1.教师讲述重阳糕的制作过程。
2.幼儿和爷爷奶奶品尝重阳糕,体验共同过节的快乐。
3.幼儿合唱《感恩的心》,请爷爷奶奶欣赏。
重阳节由来的传说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困难,有爱护老人的愿望。
2、感受老人对小辈的关爱,树立尊敬老人的观念。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4
29重阳节的传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以及重阳节的一些习俗。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课文,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勇于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一、古诗导入。
孩子们课前背诵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孩子们发现了吗?这首古诗都和哪个节日有关啊?(重阳节)师:上节课,我们对重阳节的传说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继续走进课文,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
师:请孩子们回顾一下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师:桓景为什么要去除瘟魔呢?请自由朗读课文1-4自然段,从文中去寻求答案吧。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瘟魔没出现之前,桓景一家过的怎样?出示课件(古时候,汝河边一个村子里,……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师:都是这可怕的瘟魔,让一个个和和睦睦的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看着自己的亲人和乡亲们相继死去时,桓景此时会想些什么呢?师:桓景想除掉瘟魔的决心大吗?你从这句话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一心)师:你能读出他坚定的决心吗?试试。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齐读这句话。
师: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请孩子们轻声读第四自然段,你还能从哪句话中感受到桓景想除掉瘟魔的决定很大。
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他一路走,……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这句话。
师:谁再来谈自己的体会。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师: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这些词要多注意一下。
一起读这句话。
师:你还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场景吗?(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师:从“终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用它说一句话。
师:历经千辛万苦,桓景终于见到了费长房,他······出示课件。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和传统习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
2.难点:理解和表达文化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材《重阳节的传说》2.教学工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3.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教师参考书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创设情境:教师放一段关于重阳节的视频,引起学生对重阳节的兴趣。
2.引入主题:教师出示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Step 2:课前预热(5分钟)1.教师出示《重阳节的传说》的封面,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的内容。
2.学生讨论并预测故事的情节。
Step 3:阅读故事(15分钟)1.教师朗读故事,鼓励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Step 4:理解故事(10分钟)1.教师提问: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要登山?2.学生回答并讨论:故事的主人公是华仔,他想治病。
3.教师指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出重要的事件,并进行梳理。
Step 5:文化讲解(15分钟)1.教师介绍重阳节的习俗和文化意义。
2.教师分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习俗:登高、避邪、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3.学生讨论重阳节的习俗和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Step 6: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1.教师分成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造一个与重阳节有关的场景。
2.学生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创作。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重阳节的传说和习俗。
2.教师提问:你们对重阳节有什么新的认识?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重阳节的传说》的理解和感受。
2.完成练习册上与《重阳节的传说》相关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重阳节的传说》习俗: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文化意义:重视老人、亲情、团圆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并理解了《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和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一、古诗导题,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在第五单元学习了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现在我们来背一次?好,记性真好,现在我们齐读一遍。
(出示幻灯片)师:孩子们发现了吗?这首古诗和哪个节日有关啊?(重阳节)师:上节课,我们对重阳节的传说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继续走进课文,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我来考考大家(幻灯片出示词语)谁来读一读词语检测: 汝河和和睦睦瘟魔瘟疫拜师学艺勤学苦练斩妖除魔和蔼为民除害茱萸叶仙鹤趾高气扬掷出哧的一声侵袭我们还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课文讲述了桓景为了百姓,历尽艰辛,拜师学艺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故事。
)师:上节课,我们对重阳节的传说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继续走进课文,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能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3、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二、研读课文自学指导一指名读1至4段思考:1、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2、你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1、瘟魔拆散了一个个快乐、和睦的家庭,桓景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他很难过。
他想一定要为家人报仇。
让乡亲们不再受伤害。
所以他想一定要除掉瘟魔。
他是怎么做的?2①“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桓景的什么精神?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师问:桓景见到了费长房时,他会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和鞋子都破了,身上可能还有伤,桓景一定又黑又瘦······)桓景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见到费长老的人,他的真诚打动了费长房,费长房收下了桓景这个徒弟,而桓景又是怎么做的呢?②“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2. 通过传说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三、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难点:1.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2. 重阳节的文化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准备:1.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资料。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小组讨论的准备。
一、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重阳节的了解,引入主题。
2. 讲解: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如“重阳节与登高”、“桓景射日”等。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 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如插茱萸、登高、赏菊等。
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在重阳节的习俗体验。
三、重阳节的文化意义:1. 讲解:阐述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如敬老、感恩等。
2. 讨论:分组讨论重阳节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3. 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重阳节的传说故事表演:1. 分组: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说故事进行编排。
2. 表演:各组表演所选传说故事,其他学生观看。
3. 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1. 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对重阳节的认识。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调查家人对重阳节的习俗和感受等。
3. 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关于重阳节的书籍或资料,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重阳节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和传说故事,如“重阳节与登高”、“桓景射日”等。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尊老敬老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2. 重阳节的习俗和传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重阳节的重要意义。
2. 学会尊重老人,培养尊老敬老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重阳节的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重阳节的了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2.2 学生思考: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4. 拓展延伸4.1 教师出示重阳节的相关习俗,如登高、赏菊等。
4.2 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重阳节习俗。
5. 课堂小结5.2 学生谈收获,培养尊老敬老的品质。
6. 课后作业6.1 学生绘制一幅关于重阳节的图画。
6.2 学生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重阳节主题活动,如重阳节文艺演出、重阳节运动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教学参考资源1. 《重阳节的传说》课文原文。
2. 重阳节的相关视频资料。
3. 重阳节的图片素材。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重阳节传说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重阳节的相关习俗。
2、难点引导学生对重阳节的文化价值进行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重阳节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重阳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重阳节以及对重阳节的了解程度。
1、介绍重阳节的时间(农历九月初九)和名称的含义(“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2、讲解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赏菊、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三)传说故事讲述(15 分钟)1、讲述恒景斩瘟魔的传说东汉时期,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它经常出来害人。
有个叫恒景的青年,决心除掉瘟魔。
他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长。
仙长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地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
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
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2、与学生互动,提问他们从这个传说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勇敢、正义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重阳节有登高、佩茱萸、喝菊花酒等习俗?2、你认为这些习俗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3、除了传说中的恒景,还有哪些人或事能体现重阳节的精神内涵?(五)总结分享(10 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2.能够简单叙述《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3.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重阳节的起源和相关传说的介绍;2.《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3.相关习俗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教具:图片、幻灯片等;2.课本: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这个节日的兴趣。
第二步:故事导入(10分钟)1.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2.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和想象故事情节;3.学生就故事情节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激发思考。
第三步:故事讲述(15分钟)1.老师再次讲述《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2.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意义。
第四步: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讨论的结果。
第五步:习俗了解(10分钟)1.老师介绍重阳节的相关习俗,如登高、饮菊花茶等;2.学生了解习俗的意义,并体验其中的一项习俗活动。
第六步:思考问题(5分钟)1.老师出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故事和习俗相关的问题;2.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并给出各自的观点。
第七步: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2.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加深记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重阳节的由来和相关传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故事讲述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组讨论和问题思考的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xx
重阳节传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 理解重阳节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习俗。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对重阳节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PPT或图片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2. 提问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二、重阳节的起源(10分钟)1. 教师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如历史背景、传说故事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重阳节的传说故事(10分钟)1. 教师讲述重阳节的相关传说故事,如《九九登高》、《茱萸传情》等。
2. 学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文化意义。
四、重阳节的传统习俗(5分钟)1. 教师介绍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如登高、赏菊、佩茱萸等。
2. 学生了解并讨论这些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五、重阳节的文化意义(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阳节的文化意义,如尊老敬老、团圆和谐等。
2. 学生分享对重阳节文化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延伸:1.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重阳节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重阳节的认识和见解。
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重阳节的起源、传说故事、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2. 学生表达对重阳节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如学生对重阳节的认识和兴趣。
2. 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学的进步和完善。
六、重阳节与现代生活的联系(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阳节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和意义。
2. 学生分享个人对重阳节的认识和体验。
七、重阳节的文化传承(5分钟)1. 教师介绍重阳节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传承。
2. 学生了解重阳节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八、重阳节的艺术表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与重阳节相关的艺术作品,如诗词、绘画等。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历史渊源的教案
【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重阳节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习俗。
2.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1. 重阳节的由来。
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教学方法:1. 解释说明法。
2. 形象比喻法。
教学过程:Step 1 课堂导入教师出示图片:“重阳节快乐”。
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重阳节的历史和传统习俗。
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这是什么节日?(引导学生回答:重阳节)教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节日——重阳节。
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历史和传统习俗。
Step 2 重阳节的由来教师: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会和家人、朋友一起聚会、照顾老人。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一天照顾老人吗?我们来听一下它的由来。
教师讲解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是古代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文学巨匠,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爱。
因为一些原因,他最终难以承受政治上的压力,投河自尽。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人们每年在重阳节这一天,来到他的故乡白鹿原,进行祭祀和守护的活动。
教师:在祭祀和守护的传统中,人们还要照顾老人。
据说,在古代人们认为,重阳节这一天,阳气最充足,是听不到阴气的声音,以避免邪气入侵的时机。
人们要趁着这个机会,一起享受美好的时光,在照顾老人的同时,祈祷家族的幸福和健康。
Step 3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教师:我们已经了解了重阳节的由来,我们来看看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你们知道有哪些传统习俗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图片:“重阳高糕”,教师:是重阳高糕。
重阳高糕是重阳节的传统点心,由黄精、糯米、核桃、芝麻、蜜饯等制成,不仅好吃,而且寓意“升高”,象征着过一年更聪明、更健康、更快乐。
教师出示图片:“登高赏菊”。
教师:是登高赏菊。
九月重阳节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许多人会到临近的山上去爬山、赏菊。
并且,几代人在观赏菊花是,总结出若干赏菊、选菊的规则和方法。
29《重阳节的传说》导学稿
课题:29《重阳节的传说》姓名:班级:组名: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睦、拜、鹤、掷;要求会写的字有:妻、拜、勤、瓶、侵、袭;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妻子、拜师、勤学苦练、一瓶、侵袭。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时数:2课时知识屋:快来呀,有兴趣的话,就读读吧!1、关于“九九重阳”的说法:“九九重阳”最早见于《易经》,该书以阳爻(yáo)为九,把九列为阳数,重阳节的月和日恰逢双九位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战国时屈原《远游》中已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说明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已形成风俗。
3、词语解释:汝河:在河南省南部。
和和睦睦:相处非常融洽友爱。
瘟魔:传说中能散播瘟疫的恶神。
瘟疫:指流行性传染病。
茱萸:一称山茱萸。
落叶小乔木,叶子对生,长椭圆形,花黄色。
果实为核果,长椭圆形,枣红色,可入药。
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
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导入新课。
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过这些节日时有哪些风俗?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读课文。
1、读第一遍时,注意用?号标出生字、词,然后想办法都会生字、词。
2、自己努力,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流利。
二、自学字词。
1、划出下列词语,并读一读。
传说妻子和和睦睦天有不测风云降妖除魔拜师学艺和蔼勤学苦练一瓶仙鹤趾高气扬四处张望头晕眼花见势不妙掷出侵袭2、试着注音(可以先认读,再注音)妻()拜()勤()瓶()侵()袭()睦()鹤()掷()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传说:和蔼:掷出:三、再读课文。
1、体会、感悟,找出合适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桓景为民除害的赞美之情。
(1)怎样读出桓景由温馨、幸福之家到只剩下自己孤独一人的感情变化。
重阳节的传说 导学案
29 重阳节的传说一、基础达标:1、认真读拼音,你一定能把词语写正确、写美观。
qī bài qín()子()师()学苦练Píng qīn xí mù( ) 子 ( ) 和( )2、用”√“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重阳节(zhòng chóng)传说(chuán zhuàn)降妖(jiàng xiáng)长处(cháng zhǎng)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妖除魔趾高气()四处张()头()眼花见势不()为民除()和()可亲迎面()来4、造句。
终于——。
因为......所以——。
5、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团结了。
(2)大家都注视和倾听着老师的讲解。
(3)比赛争夺得十分猛烈。
(4)即使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郊外活动。
二、设问导读:(一)初读感知读下面三部分内容,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4段):。
(5——8段):。
(9段)。
(二)精读感悟仔细阅读课文,桓景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单的词语在文中批注你的的感受。
如: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三、巩固与练习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一路,翻过一座又一座,趟过了一条又一条,磨破了一双有一双,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宝剑,又交他降妖的武艺。
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一身好武艺。
1、按原文,在“”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在“□”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文中第一个“终于”说明,第二个“终于”说明,我可以感受到。
四、拓展练习1、阅读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是朝诗人的作品。
(2)诗中“少一人“指的是少,从此可见作者对家乡亲人的之情。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理解重阳节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意识。
教学资源•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流程第一节:导入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插图,引起学生对重阳节的兴趣。
2.提问:提问学生对重阳节是否了解,是否参与过相关的庆祝活动。
第二节:背景知识介绍1.课堂讲解: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提问:随机提问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情况。
第三节:传说故事阅读理解1.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阅读一则与重阳节相关的传说故事。
2.组内讨论:每组讨论所阅读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并将结果记录在小组手写笔记上。
3.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所阅读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第四节:重阳节的意义和庆祝活动1.思考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重阳节的看法和庆祝活动的理解。
2.班级讨论: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共同提出庆祝重阳节的各种活动。
3.小结:总结庆祝重阳节的常见活动,并强调其在文化传承和社交交流中的重要性。
第五节:写作练习1.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重阳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并包括自己对庆祝重阳节的理解和想法。
2.提示: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结构指导。
3.互评讨论: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互评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节:总结与评价1.总结回顾: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内容,总结重阳节的由来、传说故事、庆祝活动和文化内涵。
2.自我评价:学生提出本节课收获和不足之处,并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延伸•学生可通过调查和采访了解当地的重阳节庆祝活动和习俗。
•在课后组织班级重阳节庆祝活动,如包粽子、赏菊花等。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老人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重阳节传说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重阳节相关历史文化的理解。
2. 传说故事中人物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重阳节相关资料和图片。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知道重阳节吗?重阳节有什么习俗?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3. 课堂讲解讲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以及传说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重阳节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表现出了哪些美好品质?5. 案例分析分析重阳节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引导学生感悟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6. 情景模拟模拟重阳节传说故事中的场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合作意识。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的重阳节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8. 作业布置9. 板书设计《重阳节的传说》起源:历史背景习俗: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等传说故事:主人公美好品质10.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重阳节起源、习俗和传说故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对重阳节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老人的意识。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公开课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5篇
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教案5篇第一篇: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到重点词句体会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利用板书提示,复述故事情节。
3、了解重阳节的风俗,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阳节的传说》第二课时一、听写本课生字词:和和睦睦掷出侵袭拜师学艺瓶子和蔼可亲斩妖除魔二、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重阳节的传说》,你们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学生讲述故事)(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讲了桓景不怕困难,拜师学艺,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故事。
) 那桓景到底历经了怎样的艰险,又是怎样铲除瘟魔的,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重阳节的传说》三、深入研读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斩妖除魔)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的,你有什么感受?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部分,桓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桓景是个什么样的人?指名说,补充、概括汇报交流:1、(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登高山喝菊花酒带着茱萸)2、假如,我们是当地的老百姓,现在瘟魔又要来了,你和大家都分到了桓景的茱萸叶,喝了菊花酒,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指导观察插图)(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
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冲、掷、扎)(你能带着你的体会给我们读读这部分吗?)桓景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抓住桓景与瘟魔搏斗时的场景,说明他武艺的高强。
)(能抓住关键的动词体会到景的勇敢,这很好。
)你们还能从哪感受到景的武艺术高强?(3)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气扬地走进村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导学稿
29、重阳节的传说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
执笔: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
知道重阳节的来历,体会桓景的勇敢精神。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预习导学:
1、你知道一年当中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每个节日都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
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重阳节的传说》。
你知道重阳节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3、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堂研讨
1、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 ):桓景历经艰险,拜费长房为师,学习降魔救人的本事。
第二部分(~ ):讲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第三部分(~ ):主要讲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并说出了为什么把九月初九叫做重阳节。
2、在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3、你喜欢桓景吗?为什么?
4、默读课文,从哪里看出他不怕困难、很勇敢?
(1)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2)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3)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的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看到瘟魔死了,老百姓有什么反应?
当堂检测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只要……就……如果……就……不仅……还……
1、()刘明的腿不受伤,他()能参加这场比赛了。
2、()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3、他()学习成绩特别好,()经常帮助其他同学。
4、()坚持锻炼,你的身体()会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