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退黄八法的归纳
伤寒论
《伤寒论》概要一、《伤寒杂病论》的作者《伤寒论》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因对祖国医学做出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为“医圣”。
严格地说,张仲景写的书叫《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不得已被分为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著作,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是公元150~219 年,是东汉南阳郡涅阳人,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县。
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主要是为了读他的书,对他书中方言的准确含义能够仔细的了解。
比如说,在《伤寒论》中有很多地方谈到了“桂枝不中与之也”,“柴胡不中与之也”,这个“中”和“不中”直到今天,仍然是河南地区的方言。
“中”就是“可”的意思,“不中”就是不可,“不中与之”就是不可与之,这是典型的河南当地的方言的特点。
二、《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那是一个战争连年,天灾不断的社会。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里头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ren,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就是说不到十年的时间,这二百多口的家族,死了三分之二,这三分之二有十分之七的人是死于伤寒病,伤寒病就是指的外感病的总称,所以他本人作为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又没有更多的办法来防治这些传染病来挽救这些亲人和百姓的生命,才激励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最终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这是它的社会背景。
从学术背景的角度来说,在汉代以前,医学著作分了两大门类,一类是“医经”,就是基础理论著作;一类是“经方”,就是经验用方。
医经包括了《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等。
从流传到今天的《黄帝内经》这一部书来看,主要是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基本的治疗原则,基本的治疗大法的著作。
由此可见“医经”是基础理论。
而“经方”,指的古代医生凭自己的经验给病人开的方,而且在经过验证是有效的,并没有太多的理论依据。
退黄八法浅述
常选 用 茵陈 四 逆 汤 、茵 陈 术 附 汤 加 昧 。 药 如 茵 陈 、附 子 、 干姜、苍 白术 、厚朴 、茯 苓 、泽泻 、车前 子等 以温 阳化湿 退 黄 。如 因 胆 汁 淤 滞 或 结 石 梗 阻 者 ,酌 加 活 血 化 瘀 或 利 胆 排石之品。
此 法 适 用 于 黄疸 兼 有 表 证 的一 种 治 法 。正 如 《 匮 要 金
热一清 ,肝胆疏泄正常,则黄疸随之消失。
2 通 腹 泻 热 退 黄 法
略》 书中指 出 :“ 诸病黄家 ,但利其小便 ;假令脉浮 ,当以 汗解之 ,宜桂枝加黄芩汤主之。 如黄疸初起 ,见有恶寒发 ”
热、脉浮无汗或 少汗 、口不 渴、苔 白等 风寒外 束、内热不 显 之症 可用 桂 枝 加 黄 芪 汤 以调 和 营 卫 ,解 肌 发 汗 。如 黄 疸 初起 ,见有恶寒发 热 ,脉浮有 汗、心烦 口渴、舌红苔 黄等 表 证 兼 见 内 热 明 显 的 可 选 用 麻 黄 、连 翘 、小 豆 汤 加 减 既 解 表邪又清热利 湿。常选 用麻 黄 、荆 芥 、汉 防 己、连 翘、黄 芩 、山栀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苡仁 、六一散等药 。 7 疏肝运脾退黄法 此法适用于肝 郁气滞 ,湿 困脾运 , 日久胆 汁被阻 ,外 溢于肌肤而 出现的黄疸 。正如 《 黄帝 内经 素问》 注 : “ 脾 之 为 病 ,善 发 黄瘅 ,故 发 瘅 也 … … ” 说 明外 因 犯 肝 、肝 旺 乘脾 、脾郁 发黄。此类 黄疸 特点 ,大 多色泽 欠鲜 明,程 度
仲景八法期末考材料 - 副本
仲景八法期末考材料1小青龙汤属于仲景八法中的何种治法,可以治疗什么证.临床表现有什么特点?有用于现代那些病的治疗?答: 1汗法2太阳伤寒兼里有水饮的证治3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4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2,请写出至少5种<<伤寒论>>中的常用的清法,并写出相应方药及其只要的治疗病症答:1、清宣郁热(清热除烦)——栀子豉汤,治疗热邪郁扰胸膈,以烦躁、失眠为特征的疾病。
栀子香豉。
2、清肺平喘——麻杏甘石汤,治疗邪热壅肺,以发热、咳喘为特征的病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3、清热泄痞——大黄黄连泻心汤,主要用于治疗邪热壅滞于胃,以胃脘痞满不适为特征的疾病,所谓的热痞证。
大黄、黄连、黄芪。
4、清热解毒,燥湿止利——白头翁汤,主要用于治疗湿热下注,热毒炽甚之热利证。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5、辛寒清气——白虎汤,用于治疗无形邪热熏蒸于阳明胃经,即所谓的阳明热(经)证。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6、清泄少阳——黄芩汤,主要用于治疗少阳邪热内迫阳明肠、胃的证治。
黄芩、芍药、甘草、大枣。
7、清热和胃,益气生津——竹叶石膏汤,治疗余热未尽,气虚津伤证。
石膏、粳米、甘草、人参、竹叶、麦冬、半夏(白虎人参减知母再加竹叶麦冬半夏)。
3谈谈承气汤的临床运用(一个两分)答:1大承气汤: 1支气管哮喘2肺炎3不完全性肠梗阻4急性胰腺炎5术后腹胀 2小承气汤: 慢性胃炎肝炎,截瘫,便秘,慢性肺炎性心脏病3调胃承气汤:老年性便秘,急性农药中毒,胆道疾病,痔疮。
4,仲景八法中和法常用方有哪些,写出至少3个相应的方药,及其只要治疗的病症答: 1和解少阳的正治法—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咽四大症或加口苦咽干目眩共七大症。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下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4)在服药期间应暂禁食。待燥屎泻下后再 给以米汤、面条等养胃气之品,禁食3~5日后 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及 饮酒,以防热结再作。 (5)服药期间不可同时服用辛燥、滋补药。 (6)表里无实热者及孕妇忌用。。
下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2、温下: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脐下硬结,大 便不通,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脉沉迟。代表方有大 黄附子汤、温脾汤等。 (1)温下病证,宜住向阳病室,注意保暖,使病人 感到温暖舒适。 (2)同时,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给予温热性味之食品。 (3)温脾汤,方中大黄应先用酒洗后再与其它药同 煎,药宜饭前温服。 (4)服药后亦应观察腹部冷结疼痛减轻情况,宜取 连续轻泻。服药后,如腹痛渐减,肢温回缓,为病趋 好转之势。
五、温法与护理
温法,亦称温阳法。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 回阳、通络等的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 络通,血脉和,适用于· 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 “治寒以热”,就是温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寒病的成因,有外感、内伤的不同, 或由寒邪直中于里,或因治不如法而 误伤人体阳气,或其人素体阳气虚 弱,以致寒从中生。。
《伤寒明理论》说:“伤寒邪在表者, 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 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 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 是当和解则可以矣。”
和解是专治病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方 法,它既没有明显的祛邪作用,也没 有明显的补益作用,而是通过缓和和 解与调和疏解而达到气机调畅,使表 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 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至复。症见寒 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 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等。调和指治肝 脾不和,肝胃不和等症。在太阳病 中,和法首推桂枝汤。
张仲景活用汗法辨治黄疸
张仲景活用汗法辨治黄疸毕国伟(长庚大学 长庚纪念医院医学中心,高雄分院中医部 台湾)摘 要:黄疸是临床常见病证,中医药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
由《伤寒杂病论》伊始,即对黄疸有了较为系统的临床证治法则及方药,张仲景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中详细论述了阳明病变发黄的证治,更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中将“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法运用于治疗黄疸,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者以汗法为例,论述了汗法在黄疸病中的运用,以期探求仲景辨治黄疸的精要,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张仲景;汗法;黄疸;《金匮要略》中图分类号:R22213;R57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0668(2006)032003203 黄疸病是指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其病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
……目黄者,曰黄疸”。
[1]《灵枢・论疾诊尺》[1]篇说:“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1]但较为系统的临床证治则由《伤寒杂病论》伊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篇中详细论述了阳明病变发黄的机理及证治,如《伤寒论》第199条云:“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无汗”、“小便不利”提示湿与热无外泄之机,邪无出路,必内蕴于内,湿热熏蒸,影响肝胆疏泄,导致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变为黄疸;同时明确了辨治黄疸时当注意湿热与寒湿之不同,并根据临床不同主症,制茵陈蒿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栀子柏皮汤进行治疗。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3]篇中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3类,把湿热郁结脾胃,溢入血分作为黄疸发病的重要机理,并按湿热的孰轻孰重对黄疸进行论治,为辨治黄疸提供了诸如治黄疸多从湿热辨证、黄疸要按阴黄阳黄区别论治、治黄疸要肝脾(胃)同治、治黄疸要酌加活血化瘀药等有效思路,后世对仲景的这些思想研究及发挥颇多,不仅肯定了黄疸发病与湿热为患密切相关的观点,如《症因脉治・卷三・黄疸论》曰:“脏腑积热,并于脾胃之间,外因风湿相搏,闭郁腠理,湿热熏蒸而成黄,则诸黄疸之症乃作”,且对黄疸的分类、病因、病机也作了较完善的补充,如元・罗天益《卫生宝鉴》进一步把阳黄与阴黄辨证论治系统化,《圣济总录・黄疸门》提出“急黄”诊断及治疗,沈金鳌的《沉氏尊生书・黄疸》篇提出“瘟黄”等[4],对临床实践均有较大指导意义,但仲景作为“医圣”、“一代宗师”,其论治黄疸的独到之处还在于针对不同病机、不同证候,将“清、温、消、补、汗、和、下、吐”八法应用于黄疸的辨证论治中,皆可取得良好疗效,正如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所说:“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治疗八法是何人归纳总结的
治疗八法是何人归纳总结的治疗八法是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归纳总结的。
这八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温法、清法、补法、攻法和导法,通过对人体的病理研究和对药物性能的分析,张仲景总结出了这八种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一、汗法汗法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促使病人排出大量的汗液,达到发散表邪、解表散寒的目的。
汗法广泛应用于感冒、发热等外邪属表的疾病治疗中,其中代表性的汗法有桂枝汤和麻黄汤等。
二、吐法吐法是通过药物刺激胃肠道,诱导呕吐,以清除胃内积聚的有害物质,通利气血。
吐法常用于食物中毒、中暑等病症的治疗,代表性的吐法如半夏泻心汤。
三、下法下法是通过引导药物通便,促使大便排出,以清肠胃积滞,解除腹痛的方法。
下法适用于腹胀便秘、痰湿阻滞等疾病的治疗,其中代表性的下法有大承气汤和大黄的应用。
四、温法温法是通过温热药物或其他方法,加强体内阳气的运行,以祛寒、温经活络的治疗方式。
温法适用于寒湿内凝、经脉痛痹等疾病的治疗,常见的温法有当归生姜汤和小建中汤等。
五、清法清法是通过寒凉药物或其他方法,清热解毒,以清除热邪、抑制病毒繁殖的治疗方式。
清法多用于感染性疾病、发热等症状的治疗,其中典型的清法有银翘解毒片和黄连解毒汤等。
六、补法补法是通过滋补养护身体,提高体质,以促进机体自身的恢复和抵抗能力。
补法多用于体虚乏力、产后虚寒等病症的治疗,常见的补法有补中益气汤和八珍汤等。
七、攻法攻法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以强烈刺激体内的病理因素,如肿块、积聚等,以促进病灶的消散或排出体外。
攻法适用于小肠梗阻、瘰疬等疾病的治疗,其中代表性的攻法有葱蒜研究治疗瘰疬。
八、导法导法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引导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以清除堵塞、排毒的治疗方式。
导法适用于尿路结石、黄疸等疾病的治疗,代表性的导法有通淋丸和小柴胡汤等。
综上所述,治疗八法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归纳总结的一套中医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根据病理变化和药物性能而总结出来,通过发汗、吐泻、温补等手段,以调和体内阴阳、平衡气血的变化,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仲景治黄八法简述
致气 血 亏虚 , 治 当补益气 血 , 如《 金 匮要 略 ・ 黄 疸病 脉证
并治 》 2 2条 : “ 男 子黄 , 小便 自利 , 当与虚 劳小 建 中汤 。 ”
条: “ 一 身尽 发热 而黄 , 肚热 , 热在里 , 当下 之 。 ” 《 金 匮要 略・ 黄 疸病 脉证并 治 》 1 9条 : “ 黄疸 腹 满 , 小 便 不 利 而赤 自汗 出 , 此为 表和里 实 , 当下之 , 宜 大黄 硝石汤 。 ”
词最早 见 于《 黄 帝 内经 》 。张 仲 景 《 伤寒 论 》 和《 金 匮要
略》 都 对其进 行 了详细论 述 , 并 进一 步发 展 、 完 善 。其 中
5 .温法 —— 温 化寒 湿 法 。《 金 匮 要 略 ・黄疸 病 脉
证并 治 》 3条 : “ 阳 明病 , 脉迟者 , 食难用饱 , 饱 则 发 烦 头
演 绎 出汗 、 吐、 下、 和、 温、 清、 消、 补八 法 , 此 八 法 亦是 治 黄 之变法 , 为 后世 医家 治疗 黄 疸 开 辟 了先 河 , 具 体 归 纳
如下。
眩, 小 便必 难 , 此欲 作 谷 疸 。虽 下 之 , 腹满如故 , 所 以然 者, 脉迟故也。 ” 《 伤寒 论 > > 2 5 9条 : “ 伤寒发汗已, 身 目为
湿热 内蕴所 致 的酒 疸 病 , 病位在上脘, 症 见 脉浮 , 欲呕, 治 以瓜 蒂 汤催 吐而助 邪从上 解 。如《 金 匮要 略 ・ 黄疸病 脉证并 治 》 日: “ 瓜蒂汤, 治诸 黄 ” “ 酒 黄疸 者 , 或无 热 , 靖 言 了了 , 腹满 欲 吐 , 鼻燥 ; 其脉 浮者 , 先 吐之 。酒疸 , 心 中
从仲景方看大黄的煎煮方法
31 原 .
方
大 黄酒洗 , 四两 , 厚朴 炙 , 去皮 , 半斤 ,
12 分 .
析
大 陷 胸 汤证 为 邪 热 内 陷与 有形 之 水
枳实 炙 , 五枚 , 硝三合 。上 四味 , 芒 以水一 斗 , 先煮二 物 , 五升 , 取 去渣 , 大 黄 , 煮 取 二 升 , 渣 , 纳 更 去 纳芒 硝 , 上微火 一两 沸 , 更 分温再 服 , 下余勿 服。 得 3 2 分 析 大承气汤证为燥屎内结, . 阳明热实之
41 2
浙 中西医结合杂志 2 1 年第 2 卷第 7 00 0 期
Zeag IC hjn T WM( o 2 o 00 i J V 1 0 . 21 . N 7
・
硕博 园地 ・
从 仲景 方 看 大 黄 的煎煮 方 法
洪 秀芳 陈滨海
叶
浙 江 中医药大学
真
杭 州 305 10 3
浙 江省卫 生厅
饮 相结于胸腹 , 表现 为水 热互结 之证候 特点 , 故 如心 下 硬满 , 甚则 疼痛 , 不可 触 按 , 短气 烦 躁 , 汗 出 , 头 大
便秘结 , 午后潮热 , 苔黄腻或黄燥 , 脉沉紧等。方 中 大黄为君 , 主泻内陷之邪热 , 臣以芒硝泻热散结 , 再 以甘遂攻逐停于胸腹之间的水饮为使 , 中君药大 其
景 方 中, 注明煎煮 方法 的有 3 0个 , 括先 煎 ( 包 1个 ) 、
故方 中用 柴胡 、 黄芩 和解少 阳 ; 生姜 、 夏和 中止 呕 , 半
配 大枣调 和荣卫 ; 而本 方证 又有 阳明热 实之证 , 酸敛
同煎 (9个 ) 后 下 ( 1 、 8个 ) 不 煎 ( 和 即麻 沸 汤 渍 , 2 个) 四种 , 而它者 人 丸剂 之例 , 文暂 不讨 论 。而仲 本 景 对待药 物的煎 煮法 , 目的作用 是 多方面 的 , 的 其 有 是 为 了充 分发 挥 药 力 , 强 效 果 ; 的 是 为 了减 缓 增 有 毒、 烈性 ; 的是 为 了合 理 利用 、 有 避免 浪 费 等 等不 一
仲景方与十剂疗法!(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
仲景方与十剂疗法!(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仲景方与十剂疗法仲景先生比魏晋南北朝的徐之材早很多年,但根据徐之材先生归纳的“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用方分类十剂,我们可回溯探讨如下:1.宣可决壅仲景先生的栀子豉汤、瓜蒂散,当胸膈积水痰饮或胸口紧闷造成不通,就可用这二个方剂催吐。
2.通可行滞由于水份囤积身体某部位,导致泌尿系统小便不利,或痰饮导致身体组织异常,仲景先生用五苓散、十枣汤通利。
尤以十枣汤内有大戟、甘遂属大戟科,而芫花则属瑞香料,含有强烈生物碱,属峻烈之品,而以利尿法使腹水消退,达到通可行滞的疗法。
3.补可扶弱我们身体因正虚而受外邪致病,因致病而体更虚弱,如心脏虚弱、低血压导致畏寒肢冷、脑部缺氧或脾胃虚寒、脾失健运,仲景先生就用四逆辈的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理中汤或小建中汤等滋补方剂治疗。
4.泻可去闭闭与滞相较而言,闭较滞为严重。
泻可去闭,仲景的代表方有陷胸汤、承气汤、抵当汤系列,因为这些方都有大黄制剂。
一般宿食、宿便因发酵,使大肠蠕动不良,有时到发高烧不退,藉大黄生物碱可清宿食宿便。
在阳明病可以找到“拈衣摸床,神昏谵语”症状,与现代的脑膜炎症状相同,都是高烧引起,用泻法可治危急重症。
5.轻可去实这“实”是指八纲辨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实,实就是实证。
邪气实,如风邪、寒邪导致实证,用葛根汤、麻黄汤等,内有麻黄,麻黄与木贼同样,都是轻剂,轻剂通常有发散作用,达到去实效果。
6.重可镇怯所有矿石介壳类药材都有镇静作用,仲景的代表方如旋覆代赭石汤,就是藉代赭石的重达到镇逆、降逆,如气逆恶心、食道逆流,用本方效果就很好。
依我临床经验,服本方,我会交代患者大小便如出现红色,是因代赭石是红色的,不用担心。
又如脑内压、脑血管病变、中风或脑异常放电造成癫痫,用柴胡龙骨牡蛎汤,龙牡就可达到重镇效果。
7.滑可去著“著”是指病邪附著在人体某一部位,如肠胃消化系统障碍,大便已从肠管直肠到肛门,但就无法排出,只差临门一脚。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科学家成长故事_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
公元150年,张仲景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有优裕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少年时代,张仲景孜孜不倦地学习,博览群书,吮吸着知识的乳汁。
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
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其中尤以东汉灵帝(公元168—公元188年)时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几次的疾病流行规模最大。
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
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
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
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
对此,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医圣张仲景年少时随同乡张伯祖学医,由于他聪颖博达,旁学杂收,长进很快。
不过几年就学到了师傅的医术,擅长于治疗,尤其精通方术。
一天,来了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的病人。
老师张伯祖诊断后认为属于“热邪伤津,体虚便秘”所致,需用泻药帮助病人解出迂结的大便,但病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病人身体受不了。
张伯祖沉吟半晌,一时竟没了主张。
张仲景站在一旁,见老师束手无策,便开始动脑筋思考。
忽然,他眉宇间闪现出一种刚毅自信的神情,他疾步上前对老师说:“学生有一法子!” 他详细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张伯祖听着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张仲景取来一勺黄澄澄的蜂蜜,放到一只铜碗里,就着微火煎熬,并不断地用竹筷搅动,渐渐地把蜂蜜熬成黏稠的团块。
等它稍冷了,张仲景便把它损捏成一头尖的细条形状,然后将尖头朝前轻轻地塞进病人的肛门。
一会儿,病人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粪便,病情顿时好了一大半。
由于热邪随粪便排净,病人不几天便康复了。
张伯祖对这种治法大加赞赏,逢人便夸。
这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药物灌肠法。
祛瘀退黄法治疗顽固性黄疸
祛瘀退黄法治疗顽固性黄疸
喻生保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卷),期】1992(6)2
【摘要】黄疸的治疗,临床多以阳黄阴黄统治之。
阳黄者治以清热利湿退黄,阴黄者治以温阳健脾祛湿退黄。
然临床对于黄疸久不消退者,治以上诸法,效果欠佳。
笔者据仲景瘀血发黄,以活血祛瘀之法,祛瘀退黄,治疗黄疸久不消退者十余例,效果尚佳,现简介如下。
方药组成:丹参15克,红花6克,赤芍15克,桃仁6克,虎杖15克,泽兰10克,茵陈30克。
肝胆湿热偏盛者加金钱草20克,黄柏10克;寒湿阳遏者加附片5克,白术10克;肝阴不足者去赤芍,改白芍20克,加熟地15克;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兼有症瘕痞块者加炒龟板12克,生牡蛎16克;便结者加生大黄6克。
【总页数】2页(P33-34)
【关键词】顽固性;黄疸;祛瘀退黄法
【作者】喻生保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410.5
【相关文献】
1."退黄八法"治疗黄疸经验 [J], 杨佼;吕文良
2.扶正祛瘀化痰退黄汤治疗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疗效评价 [J], 邹水泉;刘朝霞;尹燕耀;梁青
3.仲景退黄法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39例 [J], 刘嘉洋;张传水;纪永水;陶兴忠
4.清热退黄小儿推拿法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5例 [J], 陆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仲景治疗黄疸八法
邪会迅速传变 。 由此可见黄疸发病 的主 因是湿热困脾, 胃 脾
虚弱。
肾衰败 , 无气 惫极也 。可 见正气损伤发黄 , ’ 多为脾肾受损而
企业乃至广大人民群众都应当共同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则 伤 害至 速 。 ” 述 了湿 热 病 邪 致 黄 之 因 , 不 及 时 治 疗 病 阐 如
若兼 正气 损伤亦可 导致黄疸 且多为“ 阴黄 ‘ 萎黄 ” 或 “ 女劳疸 ”如 《 , 景岳全书》 :凡病黄疸而绝无 阳证 阳脉者 , 云 “ 便是阴黄 , 阴黄之病何 以致然 , 以七情伤脏 或劳倦伤形 , 必 因致 中气大伤 , 脾不化血 , 故脾土之色 自现于外。”顾 氏医 《
仲 匿 00 21 年第2 卷第3 Gnuorl TM 21 o 3 o 3 期 a u ao C ,00 1 . sJ n f V. N3 2
理
… 一 …
论 研
… … … …
பைடு நூலகம்讨
… .。
,
浅谈仲累治疗黄渣八法
徐毅君 , 朱凤琴 指导 : 牟慧琴
天水市秦城 区平南镇仁 和诊所 , 甘肃 天水 74 0 300 摘 要 张仲景在 俭 匮要略 ・ 黄疸 病脉证 并治 第十五 中首次全面 系统地应用 了八法治疗黄疸 , 八法融于临 将
床治疗黄疸 的过程 中, 不但 为临床全面治疗黄疸奠定 了基础 , 而且 为后世 医家应 用八 法治疗其他 疾病提供 了典型 的 范例。现从黄疸 的病因观 , 病机观及脏腑功能进行探讨 , 认为湿热瘀 阻中焦是黄疸之 因, 血分瘀热是黄疸之本 。应用 八法清利中焦湿热 , 使湿 下热退 , 胃运化正常 , 治疗黄疸的根本大法。 脾 是
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⑧消法(消瘀化湿法)——《金匮要略》:硝石矾石散
关于虚黄引尤在泾《心典》:“夫黄疸之病,湿热所郁也。故在表者汗而发之,在里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乃亦有不湿而燥者,则变清利为润导,如猪膏发煎之治也。不热而寒,不实而虚者,变攻为补,变寒为温,如小建中汤之法也。其有兼证错出者,如小半夏及小柴胡之治也。”
第12条: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第13条:论谷疸证治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x茵陈蒿汤方\x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第14条:论女劳疸兼瘀血、湿热证治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
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x硝石矾石散方\x
硝石 矾石(烧,等分)
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外因:风邪、时邪
内因:脾不运湿
第2条:分类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①,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①苦浊:苦作病解;浊,湿热也。
【仲景八法】八法之消法
消法Resolving Therapy消法是以具有消化散导作用的方药消除积聚于人体的有形之邪的治法。
《素问》所谓“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坚者软之”;“坚者削之”等,都是消法的理论依据。
程钟龄说:“消者,去其壅也。
脏腑筋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有消散,乃得其平。
”消化散导实邪的消法,与泻实的下法似同实异。
下法是用于有形之邪,在病势急迫,必须急于排除,而且正气未伤,允许攻伐的情况下使用峻猛攻下;消法则是针对逐渐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病势较缓,且虚实夹杂,无须急于排除的病,而用渐消渐散,这是二者不同之处。
消法独具消而非补,化而非下的特点。
凡气郁、血瘀、停痰、积食、瘕癥、积聚多可采用消法。
《伤寒论》中消法不多,大体有消水、化痰、消癥等几种。
一消水法1 化气行水法——五苓散证化气行水法的五苓散证,主要治疗太阳蓄水证。
相关条文有:“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2);“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5)。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 (三十一)【词解】癫眩:头目昏眩。
【提要】下焦停饮上逆的证治。
主证:脐下动悸,呕吐涎沫,癫眩病机:水饮停蓄,停饮上逆治则:通阳化气行水,使水饮从下外泄方药:五苓散应用: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等眩晕、呕吐。
所谓的太阳蓄水证,是以膀胱气化不利为病机,以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何谓“气化不利”《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临床应用]Clinical Application1、尿少水肿1)、急、慢性肾炎renal edema (acute & chronic nephritis).肾性水肿,最常用大概是五苓合五皮饮,加桔梗、杏仁以宣肺利水更佳。
【仲景八法】八法之消法
消法Resolving Therapy消法是以具有消化散导作用的方药消除积聚于人体的有形之邪的治法。
《素问》所谓“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坚者软之”;“坚者削之”等,都是消法的理论依据。
程钟龄说:“消者,去其壅也。
脏腑筋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有消散,乃得其平。
”消化散导实邪的消法,与泻实的下法似同实异。
下法是用于有形之邪,在病势急迫,必须急于排除,而且正气未伤,允许攻伐的情况下使用峻猛攻下;消法则是针对逐渐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病势较缓,且虚实夹杂,无须急于排除的病,而用渐消渐散,这是二者不同之处。
消法独具消而非补,化而非下的特点。
凡气郁、血瘀、停痰、积食、瘕癥、积聚多可采用消法。
《伤寒论》中消法不多,大体有消水、化痰、消癥等几种。
一消水法1 化气行水法——五苓散证化气行水法的五苓散证,主要治疗太阳蓄水证。
相关条文有:“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2);“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5)。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 (三十一)【词解】癫眩:头目昏眩。
【提要】下焦停饮上逆的证治。
主证:脐下动悸,呕吐涎沫,癫眩病机:水饮停蓄,停饮上逆治则:通阳化气行水,使水饮从下外泄方药:五苓散应用: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等眩晕、呕吐。
所谓的太阳蓄水证,是以膀胱气化不利为病机,以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何谓“气化不利”《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临床应用]Clinical Application1、尿少水肿1)、急、慢性肾炎renal edema (acute & chronic nephritis).肾性水肿,最常用大概是五苓合五皮饮,加桔梗、杏仁以宣肺利水更佳。
仲景治呕八法辨析
少 阳为枢 属 胆 , 禀风 木 而 内寄 相 火 , 犯 少 阳 , 邪
枢机不利 .寒热 , 胁寒 , 胸 默默 不 欲饮 食 , 必烦 喜 呕 ” “ ,口 苦 、 干、 咽 目眩”或 “ 而发 热 ” , 呕 等症 为治 之 法 , 舍 和解别 无他途 , 用小柴 胡 汤和解 少 阳 , “ 焦得 通 , 使 上 津液 得下 , 胃气 因和 , 溅然汗 出而解 。 身 ”
条 即是 2 和解 治呕 法
兼 以降逆止呕( 参见《 伤寒论》7 条 ) 17 匕 一 法 四方 , 病 变 重 心 同 , 机 各 有 差 述 因 病
异, 故用药 主次有 别 。 4 清 热养 阴止呕 法 热 邪“ 不燥 胃津 , 耗 肾液 ”为热病 必然 发展 趋 必 , 势 , 热病 后 期 , 热未 尽 , 如 余 胃津 已伤 , 出现 发 热 、 汗 多 、虚赢 少 气 , “ 气逆 欲 吐 ” 症 , 治拟 竹 叶石膏 汤 . 之 则 清 热养 阴兼益气 生津 。待热 除津还 , 吐 自止 呕
养 肾阴
参 考 文 献
1单 健 , 1 陈予华 . 今名医临证 金鉴 - 古 消渴卷 M] 北 京 :
中 罔 中 医药 出版 社 .99 5 3 1 —3 9
( 辑 编
・
张大明)
豫 医双 璧 ・
仲 景 治 呕八 法 辨析
曹远 礼
( 湖北 中医学 院, 湖北 武 汉 406 ) 30 1
阳虚 胃寒 较甚 , 邪凝 滞 于 胃或肝寒 犯 胃 . 浊 导致
关键词 : 张机 呕吐/ 中医 药 行 法
为其 主要 见症 , 当用 大 黄 草 汤 , 泻热 通 便 , 折 火 直 势 , 呕吐 自止 , 金 匮要 略 食 已即吐 者 , 黄甘 则 如《 大 草汤 主之 ” 即是其 例 邪热 内扰 胸 捐 , 犯 胃腑 , 干 因胸 膈 胃一 膜 之 隔 , 经 脉 相 通 , 互 影 响 , 现 “ 烦 懊 饿” “ 有 相 出 心 而 呕 吐” , 栀子生姜豉汤 , 者 用 清宣 郁 热 兼 以 止 呕 【 见 参 《 伤寒 论》8条 ) 7 。 少 阳阳明合 病 , 燥 胡 合 , 闭少 阳 阳 明之 腑 , 火 壅 出现 “ 呕不 止 , 心下 急 , 郁郁 微 烦 ” 等症 , 用 大柴 胡 则 汤 和解少 阳兼通 阳明 里实 ( 见《 参 伤寒 沧》0 1 6条 ) 少 阳木 火过 旺 , 土犯 胃, 致 胃气 上逆 出现 乘 导 下利 , 但呕 吐者 , 黄芩 加半 夏生 姜汤 , 用 清里热 为主 ,
中药炒黄口诀
中药炒黄口诀
中药炒黄是制作中药炮制品的一种常见炒制方法。
下面是中药炒黄的口诀:
1. 物备:炒锅、火眼、火候、助燃剂。
2. 安设:锅上火眼柴门连,四壁围上助燃边。
3. 先红:白毫外露红为真,初炭红褐色亲。
4. 及焦:内外炭红火候当,一片炭黄焦为盈。
5. 忽案:干燥性强耐闷,灰客震开表存焚。
6. 撮食:撬壳炭黄要食见,大小均匀顺利燃。
7. 烹汤:入汤饮药苍松周,除炒健脾药数秋。
8. 盲炒:炮散除蛋奔助火,朗亮味香尝过头。
9. 福耐:环境干燥福祥寿,活力耐久持天长。
这个口诀主要是针对中药炒黄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进行总结,在实际操作中遵循这些原则可以保证中药炒黄的质量和效果。
方剂学之八法 下法 和法
方剂学之八法下法和法方剂学之八法下法和法下法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由于积滞有寒热,正气有盛衰,邪气有夹杂,故下法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
1、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之大便不通,热结旁流以及肠垢结滞的痢疾等病证。
-大、小承气汤。
2、温下:适用于寒痰结滞,脾胃冷积,寒实结胸,以及大便不通等证。
-大黄附子汤。
3、润下:适用于津液不足,阴亏血少,燥結便秘证。
-麻子仁丸、济川煎。
4、逐水:适用于阳水实证。
主治水饮壅盛之肿满证-十枣汤、舟车丸。
5、逐瘀:适用于(下焦)蓄血、瘀血、内结等证。
-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
6、逐痰:久积顽痰老痰证-礞石滚痰丸。
但逐瘀、逐水均有其对症的主药,而下法只用以为辅,比较特殊。
定义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泻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下法也是中医学很具特色的一类治法。
泻下,荡涤,攻逐,这三个词的含义是相似的。
但是我们往往使用时,攻下或者泻下,带有泛指的意思,或者狭义指胃肠的一些饮食糟粕积滞,为饮食糟粕冷积这一类,荡涤也用于这类宿食糟粕,但是有时候用于像水饮、痰,这一类的病理产物。
攻逐光用于攻下瘀血或者积水这类使用。
像停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
宿食、燥屎、冷积这是属于饮食积滞这一类为主的。
瘀血,那是包括妇科、伤科、内科。
由于有瘀血阻滞形成必须攻下的,也是常见的病理产物。
结痰、停水是水湿壅滞以后,形成的理里产物的不同的类型。
这六类,实际上就是饮食、瘀血、痰水。
这六类病理产物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方法。
适应病证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瘀血或积水等形证俱实之证。
围绕着六类不同的病理产物来的,大便不通、燥屎内结,这是指的有饮食积滞在胃肠,需要用攻下的这类病证。
热结旁流是热实互结的又一类表现形式,这在后面的大承气汤证,重点要分析这个问题。
3味利湿退黄药快速记忆歌诀
3味利湿退黄药快速记忆歌诀中医学中将凡是能清利湿热,退除黄疸的药物,称为利湿退黄药,此类药物性味多为苦寒,主要归脾、胃、肝、胆经。
适用于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赤者。
此外,本类药物清利湿热之功,还可用于湿温,湿热疮疹等证。
利湿退黄药主要有茵陈、虎杖、金钱草,接下来我具体介绍每味药材的功效及作用。
【茵陈】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
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配伍药方: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180g,栀子14枚,大黄(去皮)60g。
以一斗二升水,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
(《伤寒论》茵陈蒿汤)②治黄疸,遍身悉黄,小便如浓栀子汁:茵陈蒿120g,黄芩90g,枳实(炙)60g,大黄90g。
四味捣筛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腹,以米饮服二十丸,日一服,渐加至二十五丸,微利为度。
忌热面、蒜、荞麦、黏食,陈臭物。
(《外台》引自《广济方》茵陈丸)③治大便自利而灰:茵陈蒿9g,栀子、黄连各6g。
水二盏,煎至八分。
去滓服。
(《伤寒活人指掌图》茵陈栀子黄连汤)④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蒿60g,附子一个,干姜(炮)45g,甘草(炙)30g。
上为粗末。
分作四帖,水煎服。
(《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⑤治疮疡:茵陈蒿两握,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疡上令伤,然后以汤洗之,汤冷更温洗。
可作三四度洗,隔日作佳,不然恐痛难忍。
(《外台》引《崔氏方》)⑥治风瘙瘾疹,偏身皆痒,搔之成疮:茵陈蒿150g(生用),苦参150g。
上细锉。
用水一斗,煮取二升,温热得所,蘸绵拭之,日五七度。
(《圣惠方》)【虎杖】性味:性微寒,味微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散瘀止痛、止咳化痰。
用法用量:9~30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仲景退黄八法的归纳伤寒论金匮要略汗法(解表退黄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加黄耆汤吐法(摔鼻退黄法)瓜蒂散下法(通腑消瘀退黄法)大黄硝石汤、猪膏发煎和法(和解退黄法)柴胡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温法“于寒湿中求之”《医学心悟》茵陈术附汤等(茵陈术附汤、茵陈理中汤、茵陈四逆汤)清法(清泄退黄法)湿热两盛证:茵陈蒿汤热重于湿证:栀子柏皮汤补出:热重湿证:栀子大黄汤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补法(建中退黄法)小建中汤消法(消瘀化湿法)抵当汤硝石矾石散下面,我把“仲景退黄八法的归纳”,给大家说一下,汗法(解表退黄法),在《伤寒论》里面,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金匮》里面,是桂枝加黄耆汤。
在吐法里面,我们把它说成搐鼻法,搐鼻促进退黄,就是[附方]里面的瓜蒂散。
下法,(通腑消瘀退黄法),这就是今天我所讲的,大黄硝石汤,里热成实。
和法(和解退黄法),作为兼症,宜柴胡汤,这里让你临证来化裁。
温法,两书都依据,张仲景在《伤寒论》“方后注”,里面提到“于寒湿中求之”,我向大家推荐《医学心悟》的方子,茵陈术附汤、茵陈理中汤、茵陈四逆汤等等。
关于清法,这个也是我们本篇,包括《伤寒论》里面,反复强调的几个方子,就是说,对于湿热发黄,要分辨,它是湿热两盛型,用茵陈蒿汤,热重于湿型,《伤寒论》提出用栀子柏皮汤,温重于热型,用茵陈五苓散。
今天,我们仍然讲了,湿热两盛型,用茵陈蒿汤,湿重于热型,用茵陈五苓散,又多出来的,是热重于湿型,用栀子大黄汤。
在补法里面(建中退黄法),尽管它的本义,是对萎黄提出来的治法,一会儿我要讲[临床应用],为什么他对于小建中汤,可以应用于包括黄疸的恢复期,或者残留黄疸不退,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个病例。
消法里面(消瘀化湿法),《伤寒论》提出抵当汤,我们这里提出,对女劳疸兼有瘀血、湿热者,硝石矾石散。
好了,这是有关,仲景《黄疸病》篇,所涉及的“八法”,包括和《伤寒论》综合起来,名为“仲景退黄八法”,确实内容比较充实,而且,对目前临床应用很有价值。
关于建中治疸的问题,因为已经超越我们《讲义》本身所提出来的,借宾定主法的含义了,我们第一,要求本科生掌握,萎黄和黄疸的鉴别点在哪里,一个是身黄的颜色,它(萎黄)一定是萎黄的,是脾之色,是脾虚不荣于肌肤的一种颜色,也是比较暗或者说没有光泽,是这样的,关键地方,它(萎黄)是小便自利的,不存在黄疸的小便不利症,另外,疸病里面的“三黄”,是以目黄为鉴别要点,它(萎黄)目不黄,也可以说,有的时候,他(病人)的眼目,还因为脾虚,气血不足,显得暗淡,应该是这样的,若有贫血外观,眼睑白,口唇也发白,这都是外像,所以,和黄疸是很好鉴别的。
现在,我要讲小建中汤,它在临床适用,还可以用于,小儿的溶血性黄疸,建中治疸的问题,实际上,尤在泾对于虚黄,补出补法,他有一个很好的建议,我请大家注意,他说:“夫黄疸之病,湿热所郁也,故在表者汗而发之,在里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等于按照我写的“八法归纳”,他提出一个看法,就是(1),“在表者汗而发之”,(2),“在里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3),“乃亦有不湿而燥者”,是变,变得什么样呢?清利为润导,像猪膏发煎。
今天,关于下法里面,我应该再给写一个,下法,除了大黄硝石汤以外,还有一个猪膏发煎,润燥、消瘀通便,六版《金匮讲义》,已经把这个方子去掉了,萎黄,他(仲景)出了两张方子,尤在泾认为,清利为润导,如猪膏发煎,我说,这个下法是润下法,他(尤在泾)认为,是把清利变为润导,即猪膏发煎之治,(4),是“不热而寒,不实而虚者,变攻为补,变寒为温,如小建中汤之法也”,即补法列入治黄疸可用,(5),“其有兼证错出者,则先治兼症而后治本证,如小半夏及小柴胡之治也”,就是说,看到了什么兼证,你就应该“随证治之”,见呕,用小半夏汤,见腹痛而呕,用小柴胡汤,所以,他(尤氏)对我这个八法的归纳,也等于给一下综合分析,这些法,都是治黄疸不可缺少的。
关于今人和历代医家,也有比方说王旭高医案里面,提到对虚黄辨治的案例,用小建中汤治法,疗效很好,所以,现在已经被公认,对于黄疸的恢复期,以及残留黄疸不去,用建中法,可以达到补虚以滋化源,治本来退黄。
还有,《中医杂志》,和《中医内科学》,都反复强调了,用小建中汤治疗溶血性黄疸,有治疗意义,《中医内科学》还强调的,本方是治疗萎黄的治法之一,这个提供给大家参考。
下面,我想说,我自己临床的一些看法、体会,仅供参考。
首先,我想谈一个病例,这个我曾经发表了论文,但是因为篇幅的问题,病例它(杂志)没给我载上去,我借此机会说一下。
一位52岁的男患,他是一个干部,而且,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16年,没有任何症状表现,因为他是搞水利的,1998年大水之后,1999年大兴水利建设,他必须到生产第一线去,在两个月的紧张工作中,他发现,首先是乏力了,另外,食少了,再一个,有腹胀的现像,突然出现明显的黄疸,因为他是干部,在前线他不好意思请假下来,后来同志们说,“你眼睛黄了!你身上黄了!”他自己才觉得应该去作体检,结果一检查,情况特别的危重,什么情况呢?肝功能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3692lu/L,正常40lu/L,他是多少倍?谷草转氨酶200lu/L,碱性磷酸酶是137lu/L,总胆汗酸308lu/L,总胆红素225lu/L,我现在说的,这是主要的方面,B超显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肝的右叶长88mm,厚60.9mm,腹水,轻度胆囊炎,脾厚57mm,主诉,我给综合一下,就是不欲食,消瘦,腹胀,乏力,不发热,尿黄,色如豆油,量不多,而且是白便,望诊的话,目黄,身黄略暗,就是我刚才讲的,湿重于热型的那种阳黄,应该是面色暗滞,怎么知道是阳黄呢?就是体征里,尿黄如豆油的问题,阴黄绝对不能到这个程度,这是一,精神状态好,你就说他的病情这么严重,他为什么还能,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上,就是思维等状态还是挺好的,但这舌质上看,深红,苔薄润,切诊,脉沉、小弦,就显得没有太大的力量,西医诊断,重症乙肝,亚急性肝坏死,为什么?亚急性肝坏死,不是一接诊的时候就诊断出来,是当我20天以后,用中医去辨证施治的时候,他向我介绍,西医院的经治大夫,包括参加会诊的人提出的,“我们现在已经,怀疑他是亚急性肝坏死了”,他是1999年9月8号入院,住院20以后,通过输血,静脉点滴胸腺肽,中药茵栀黄注射液,后来又加的丹参注射液,黄耆注射液,他经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是西医院里面的,“西学中”的同意开的药,另外,口服保肝药,用了这样的治疗方案以后,病情控制了,病情控制到什么程度了呢?当我去看的时候,谷丙转氨酶已经从3962lu/L,除到180lu/L,比40还多出多少倍呀?相当4倍多,谷草转氨酶已经从200lu/L,降到134lu/L,碱性磷酸酶从137lu/L,已经降到134lu/L,总胆汁酸从308lu/L,降到264lu/L,总胆红素,开始入院的时候是225lu/L,现在已经反增到515.8lu/L,就是黄疸增剧了,等于翻一倍一样,从225lu/L到515.8lu/L。
B超的结果,腹水和胆囊炎的情况依然存在,临床的表现,我看的时候就是面色暗滞,食欲很差,另外,病人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已经到那程度。
西医为什么要咱们中医去看?实际上是家属提出来的,当时分析的情况,为什么怀疑到亚急性肝坏死呢?因为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酶胆分离,什么叫“酶胆分离”?酶的值降下来了,总胆红素的值升上去了,看见了没有?从3962lu/L的谷丙转氨酶,降到180lu/L,降得很好了,但是,总胆红素,我不说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因为时间关系就不说那个细节了,总胆红素的值翻了一倍。
因此,怀疑,他要变成肝坏死的情况,希望中医能够合作一下,但是,第一个方子,我出的时候,因为就是我自己去看,我觉得应该是,属湿重于热型,因为他的面色,和尿如豆油的样子,我就用茵陈五苓散打的底儿,这个方子里面,茵陈一两,金钱草一两,我也等于告诉你,金钱草有很好的,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所以,配合茵陈蒿,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用活血药同时,我也用止血药了,因为他已经告诉我了,病人比较危重,我用了丹参15克,同时用了茅根30克,因为我有顾虑,怕他上腔静脉出现问题,郁金用20克,内金15克,党参20克,黄耆30克,行气的药,我用的佛手15克,用了焦三仙各20克,后来的方子,有加减,大体上45付药以后,这中间也用了鸡内金,焦三仙,包括甘草。
病人的病情,好转到什么程度呢?第一,恢复食欲,而且吃得很多,他父亲提出意见,后来我们建议他,可以吃胡萝卜煮羊肉,这是当归生姜牛肉汤之义,我们认为,用羊肉来补血、补中,关键是给他扶正气,用胡萝卜炖得烂烂的,再就是牛肉炖大萝卜,食欲好的时候,能吃2~3碗,把他父亲吓坏了,他父亲说,“你要是好的时候,你能够吃多少?”他说:“我好的时候,肯定也能吃这么多,但是,我已经好几个月,没这么吃了,就像够不着底了,吃得非常好,后来我们说,”你想吃,你分顿吃,少食多餐,你可别一顿吃那么多”,这就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时时顾护他脾气的问题,这个方子,我想说的是什么呢?第一,用茵陈五苓散,一定给湿热以出路,而且,我这里注意了,用金钱草一两,配合茵陈蒿一两,这是一,第二,关于扶正健脾的药,我很早的就用上了,因为他已经在西医院,治疗了20多天,西医用“胸腺肽”什么意思呀?也是增强免疫功能,输血什么意思?还是增强免疫功能,结果这么好的药,到最后,西医花了将近三万元人民币,就是到最后出院的时候,咱中药用的就是几千元人民币,扶正的药,特别是健脾的药,如黄耆30克,党参20克,活血疏肝行气的药,比方郁金、佛手,佛手价钱比较贵一点,但是它比较轻柔,不像柴胡,青、陈皮作用力那么强,所以,佛手、香橼这一类药,对于虚弱的体质,又是阳黄的病人,我觉得配合鸡内金效果很好。
最后用姜、枣顾护胃气,其中,黄耆配白朮、党参,党参,有一段时间,换用了太子参,但是从来没用过别的参,这是一个。
丹参,比方说觉得怕太凉了,就改成归、芎、芍,当归、川芎、赤芍,是这么用的,不是白芍,然后45付药以后,黄疸显退,乏力减轻,食欲尚好,好的程度,就是我刚才说的那样,大便正常了,用到15付左右,就是2周之后,大便的颜色就是茶色样的,而且非常通利,45付药以后,尿色和尿量完全趋于正常,二个月以后复查肝功,是最好状态的时候,谷丙转氨酶88lu/L,是正常值的2倍,谷草转氨酶是69lu/L,碱性磷酸酶75lu/L,总胆汁酸19lu/L,总胆红素46.5lu/L,病人坚持服用汤剂,我说改成丸药吧,他说不,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去掉茅根和猪苓,改为茵陈20克,丹参30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赤芍15克,厚朴20克,为了防止肝纤维化,用炙鳖甲15克,砂仁10克,是为了扶助脾胃,30剂以后,又是一个月,依照这样的量,做成丸药,也就是住院期间,二个月当中,有一个月是在服中药,出院以后,坚持一个月,后改成丸药,正好是服三个月中药,现在已经追踪三年了,这个病人出院以后休息半年,所有的检查完全正常,乙肝病毒携带是阳性不能改变,其它完全在正常范围,这病人现在是正常工作,而且他的女儿考上研究生,他都觉得是很大的支持,这是他家的两大幸事,就是说,健康是第一位的,这个病例给我的感触非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