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无数据计算

合集下载

第十二讲-能效标准与标识

第十二讲-能效标准与标识

EER
如何应对?
冰箱 家用空调 单元机 冷水机 Qo kW
制冷系统的能效比大多随容量的增加而增 加,包括电冰箱这样的小系统都如此。因 此在制定能效标准时多数是EER值随容量增 加而增加。
但对于家用空调却相反,小于4500W能效 比高于大于4500W,为什么?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小于 4500W是主导机型,产量大,成本相对低, 技术成熟度高,系统的零部件匹配好。
从电冰箱标准执行情况看,指标偏低。 对于变频机、多压缩机、多联机等变容量系统没有具
体规定 。
我们对此标准的建议
序号
国家标准章条编号
意见内容
修改意见
备注
1
变频式应符合本标准,可用额定
GB/T 7725 ( 修
1 范围
容量条件下固定频率进行测量, 1 范围
订稿)中增加了
本标准不适用于移动式 绝大多数变频空调都可达到3-2级。 本 标 准 不 适 用 于 移 变频空调的测试
电动机的进步
三相电机—三相变频拖动 单相电机—单相变频拖动 直流电机--强永磁铁电机—直流变频拖动
中间补气蜗旋式压缩机
中间补气蜗旋式压缩机—经济器
中间补气蜗旋式压缩机—经济器
换热器的进步
管型:普通光管—低内肋管—复杂内肋 管(双螺旋、高肋、多孔等)—小管径 内肋管—椭圆管或扁管;
COP实
2.7-2.9 3.3-3.5 3.9-4.1 2.7-2.9 3.3-3.5 3.9-4.1
实现 时间 当前 近期 中期 当前 近期 中期
说明: COPc按室内外温度计算卡诺循环制冷系数; COPc’按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计算卡诺循环制冷系数; COP理--按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计算理想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制冷系数; COP实--按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计算实际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制冷系数。

第十二讲-2聚类分析

第十二讲-2聚类分析
16
聚类结果的验证和进一步分析
根据聚类树,究竟聚成几类合适?
考虑每类中含有的变量不能太少,相对均 衡
如何验证聚类结果?类间差异是否显著? 各类的特征如何?将来如何结合专业解释 ?
进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理想结果类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
同样数据,记录聚类结果
18
在method中必须指定标准化方法
4,聚类前应对变量作预处理,剔除无效变量以及缺失值过 多的变量。
5,一般需对变量作标准化变换,以消除量纲和变异大幅波
动的影响。
37
等间隔测度的变量选择连续变量距离测度方法Interval
离散分布的计数变量选择counts
15
对于二值变量选择Binary,1表示出现,0表示不出现
聚类谱系图(聚类树)
相对类间距离25
五类:五个变量各成一类; 四类:organic和CEC变量合并为一类 两类:organic和CECSANDFRAC一类,两外一类
方法:有多种聚类方法 聚类结果的解释和证实
5
二、相似系数
意义:用相似系数度量指标和样品间的相似程度.
1.指标(变量)间的相似系数:
①变量为计量数据 相关系数(r)
rij
lx y lxx lyy

②变量为计数数据(等级或两分类)
列联系数(C)
2 C 2 n
二、相似系数
2.个体(样品)间的相似系数
21
四、快速样品聚类 计算步骤
(k-means cluster)
1.事先人为指定分类数(k类).
2.根据数据本身的结构确定k类的原始中心点
(mean).
3.逐一计算每个记录到各个类别中心点的距离, 就近归类。计算新的中心点(用平均数表示).

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2讲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课件

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2讲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课件

点燃
变式二:反应中有未知物质 4.(2018·连云港)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 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是一氧化碳
D
)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变式三:反应前后有未反应完的物质 5.(2018·聊城)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 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D )
第十二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重难点]
命题角度1 例1
(2018·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 )
律的是(
【答案】
C
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所选物质要 能发生化学变化,无论发生什么现象,质量数据如何变化,都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二要注意是否有空气中的物质参加反应或 是否有产物逸散到空气中,如果有此情况,必须使反应在密闭 容器内进行,如果没有此情况,反应可以在敞口容器内进行。
【思路分析】
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算出待测物质的质量,
对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 再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确定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以及 每种物质参与反应的质量,列出反应式,判断物质的种类、反 应类型等。 【答案】 D
变式一:坐标图像型 6.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 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1)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
种氧化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 “不变”或“增加”)。

(选填“减少”

【初中教育】最新江西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讲内能内能的利用分层精练word版

【初中教育】最新江西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讲内能内能的利用分层精练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江西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讲内能内能的利用分层精练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填空题1.(20xx·聊城)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例如腌制鸭蛋使盐进入鸭蛋中是一种________现象,烧水煮鸭蛋是利用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鸭蛋的内能。

2.(20xx·原创)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变成雨滴,它具有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其中表示液态的是图中的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3.(20xx·南昌初中毕业年级调研测试)中国的技术人员已能够将一吨的铝柱一次性在机器上挤压出长度超过12 m的动车梁架,如图所示,挤压时铝柱保持一个较高的规定温度是成功的关键,而铝柱高温又是靠挤压的速度来产生和维持的,在挤压时外力对铝柱________使铝柱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挤压速度过快,铝柱温度将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规定温度,产品报废。

第3题图4.(20xx·××市××区模拟)如图所示,在吹气球时,吹大了的气球没握住,它叫啸着飞跑了!你及时捡起气球会发现它的嘴部温度__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无变化”),球内气体喷出来时和图______(选填“乙”或“丙”)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一致的。

第4题图5.(20xx·江西样卷)生活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手机通话时间过长时会“热得发烫”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内能;词语“炙手可热”在物理中表示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改变内能。

6.(20xx·南昌九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测试)小明放学回家后闻到了家里炒菜的香味,这是由分子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炒菜是通过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菜的内能。

第十二讲-1 判别分析

第十二讲-1 判别分析

8
检验建模数据变量的变异在类间是否齐性?
• 协方差的Box‘s M检验
表3 Test Results
Box's M
10.859
F
A p pro x.
1.508
df1
6
df2
2613.311
Sig.
.172
Tests null hy pothesis of equal population cov ariance matrices.
方程中系数c为判别系数,c1, c2…… cm,
5
4.判别分析的条件
• 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符合线性假定; • 因变量的取值是独立的; • 所有自变量组间方差相等; 使条件用:• 自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 自变量为连续变量或者有序分类变量; • 组间协方差相等; • 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
判别分析就是要从中筛选出能够提供较多信息的变量并建立 判别函数,使得利用推导出的判别函数对观测量判别其所 属类别时的判错率最小。
SPSS对于分为m类的研究对象,建立m个线性判别函数。对于 每个个体进行判别时,把测试的各变量值代入判别函数, 得出判别分数,或者计算属于各类的概率,从而确定该个 体属于哪一类。还建立标准化和未标准化的判别函数。
本例p>0.05,满足齐性条件. 9
5.判别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研究要得到什么信息, 收集指标与建立判别分析目的一致(从专业考虑);
2.检查适用:确定数据资料类型是否合适,确定验证 样本和分析样本的比例(3:7),判别分析的基本条 件;
3.建立判别函数(方程) 4.规定判别(分类)准则,判别新个体为某类 5.评价判别方程的效果:自身验证,外部数据验证等 6.解释模型结果 7.应用模型进行预测

2021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训练第十二讲:内能内能的利用【含答案】

2021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训练第十二讲:内能内能的利用【含答案】

第十二讲内能内能的利用知识回顾考点梳理考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①______和②________构成的。

原子是由③1010 为单位来度量分子。

________与绕核运动的④________组成的。

分子很小,人们通常以m2. 分子热运动(1)定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⑤_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特点:温度越⑥______,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 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说明: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⑦______,分子间有⑧______。

(3)影响因素:扩散现象与⑨______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进行得越快。

(4)举例:“酒香不怕巷子深”、“蝴蝶嗅到花香”、“墙角放煤,日久变黑”、“槐花飘香”。

4.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⑩________,如被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很难被分开。

分子之间还存在⑪________,如“破镜”无法“重圆”。

(2)分子间力的特点a.当固体被压缩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b.当固体被拉伸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c.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5. 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⑫___________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考点二内能1. 内能(1)分子动能: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⑬___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3)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热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⑭_______(J)。

(4)说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材料、状态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第12讲6.3化工生产--寒假版高一化学教材知识点精讲练(沪科版2020)

第12讲6.3化工生产--寒假版高一化学教材知识点精讲练(沪科版2020)

第十二讲 化工生产知识梳理考点一、工业制取硫酸的反应原理和生产过程沸腾炉 接触室 吸收塔 工业制硫酸反应原理(1)主要原料: 硫磺或硫铁矿,其中硫磺制酸具有生产流程短,“三废”治理量较少等优势,因而今后以硫磺制取酸为主要发展趋势 。

(2)根据工业制硫酸的反应原理,生产过程通常可以分为 造气 、 转化 、 吸收 三个主要阶段接触法制硫酸(1)接触法制硫酸: 主要阶段造气硫铁矿煅烧制造SO 2 转化SO 2接触氧化 吸收SO 3的吸收 主要设备沸腾炉 转化器 吸收塔 化学反应 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 2SO 2(g)+O 2(g)催化剂⇌△2SO 3(g)SO 3+H 2O=H 2SO 4 A .转化器出来的气体主要包括: 二氧化硫、氧气、氮气 ,原料气要通过除尘、干燥等净化处理,目的是___防止催化剂中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使用98.3%的硫酸而不是直接用水来吸收三氧化硫的原因:_使用水吸收三氧化硫会导致大量酸雾妨碍吸收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方程式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SO 2的氧化2SO 2+O 2 催化剂⇌△ 2SO 3 0.1MPa (常压) 400℃~500℃ V 2O 5等 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探究:N 2(g)+3H 2(g)2NH 3(g) + Q (Q>0) 反应条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平衡混合物中NH 3 含量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与 化学平衡综合考虑 增大压强 __加快_____(填“加快”或“减慢”) __有利_____提高NH 3含量(填“有利”或“不利”) 影响一致,应__增大____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升高温度___加快____________不利___提高NH 3含量 (填“有利”或“不利”) 影响____高温______ 温度控制要适宜 使用 ___加快________ __无___影响 用合适催化剂高一化学 寒假班催化剂(填“有”或“没”)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增加反应物浓度__加快_________平衡向_正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影响一致应___增加_____反应物浓度∴合成氨的合理生产条件:①使用__铁触媒______为催化剂②一定程度的加压③温度控制在催化剂的活性温度(500℃)④及时分离___氨气_____(2)合成氨工业流程:1.已知含硫元素的几种物质间具有如图转化关系。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引言概述:数据计算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们需要设计教案来教授学生数据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数据计算教案的设计要点。

正文内容:1. 数据计算的基本概念1.1 数据计算的定义和作用数据计算是指使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商业、科学、医疗等。

教案设计时需要明确强调数据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2 数据计算的基本步骤数据计算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等基本步骤。

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习这些步骤,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实践。

1.3 数据计算的常用工具和技术数据计算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包括电子表格软件、统计软件和编程语言等。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数据计算能力。

2. 数据计算的基本技能2.1 数据收集和整理技能学生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收集和整理数据,例如调查问卷、实验设计和数据清洗等。

教案设计时可以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技能。

2.2 数据分析和解释技能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教案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2.3 数据展示和沟通技能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图表、报告和演示等方式将数据展示给他人,并能清晰地沟通数据的含义和结论。

教案设计时可以设计相关的沟通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展示和沟通技能。

3. 数据计算的实际应用3.1 商业领域中的数据计算数据计算在商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销售预测、市场调研和客户分析等。

教案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商业案例,了解数据计算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

3.2 科学领域中的数据计算数据计算在科学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实验数据分析、模拟计算和科学计算等。

注册会计师 CPA 税法 考点精讲 第十二章 国际税收税务管理实务

注册会计师 CPA 税法  考点精讲 第十二章 国际税收税务管理实务

考情分析本章以第一章第7节“国际税收关系”为背景知识,涉及内容较多,考试题型除单选题、多选题外,2015、2016、2018年考试中均有计算问答题。

主要考点精讲【考点1】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一)设立机构场所——税率25%:常设代表机构应纳税所得额:2种核定方法。

(二)未设立机构场所——税率1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全额、差额计税。

(三)境内机构和个人对外付汇的税收管理:单笔支付等值5万美元以上,应向所在地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备案。

需税务备案、无需备案的情形(P478-479)。

【考点2】境外所得已纳税额抵免(一)抵免限额计算:分国不分项、不分国不分项(二)抵免方法:1.直接抵免——适用于境内总公司、境外分公司之间;境内母公司、境外子公司之间股息、利息等所得已纳税额抵免。

2.间接抵免——适用于境内外母、子、孙五层公司之间“持股条件”的判定。

(三)企业的境外分支机构亏损处理:1.内盈外亏——“双不得”:不得抵减内盈、不得跨国补亏。

2.内亏外盈——外盈可补内亏,境外盈利分别来自多个国家。

【考点3】国际反避税(一)BEPS行动计划:15项(教材P494表)(二)一般反避税:不具商业目的的间接转让财产,确认为直接转让的,同样遵从企业所得税法。

(三)特别纳税调整:六项调整措施:转让定价、预约定价安排、成本分摊协议、资本弱化、受控外国企业和一般反避税。

1.受控外国企业(免于视同分配的情形P506)2.资本弱化——利息扣除的本金限制不得扣除利息支出=年度实际支付的全部关联方利息×(1-标准比例÷关联债资比例)【考点4】转让定价(一)关联关系判定:注意一些比例(二)国别报告:我国居民企业为报送主体(P510)区分:应当填报(2项)、税务机关可要求提供(3项)(三)同期资料管理:主体文档、本地文档和特殊事项文档,分别适用情形。

(四)转让定价方法与适用范围: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和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

应用PDE讲义12_位势方程差分解法

应用PDE讲义12_位势方程差分解法
10

1,2, |
, ) ,称


某些观测误差,在后一种情况 或 又包含有舍入误差.因此实际处 理的矩阵是 或 , 下面研究方程组问题的数据 或 的微小 是 的
误差对解的影响, 即考虑估计δ , 其中 解.
如果矩阵 或常数项 的微小变化,引起方程组
解的巨大
变化,则称此方程组为“病态” .相对于方程组而言,矩阵 称为“病 态”矩阵,否则称方程组为“良态”方程组, 称为“良态”矩阵.应 该注意、矩阵的“病态”性质是矩阵本身的特性,希望找出刻划矩阵 “病态”性质的量. 现设 是精确的, 有误差 ,解为 , 有 和 因此解的相对误差的上界为 换言之,常数项 的相对误差在解中可能被放大 再设 是精确的, 有误差 ,解为 , 如果 不受限制, 可能变为奇异的,而
√ 达到极小;对 , 截断误差增大,
, 截断误差增大; 对于较小的
都造成总误差增大。
数值计算的结果取决于输入数据的质量。例如,若输入数据是四 位有效数字,无论采取多好的计算程序和计算机,都不能期望比四位 有效数字高的结果。 再考察函数计算问题。 设可微函数 : 值。 向前误差∆ 入真值, , 向后误差∆ , 计算函数 , 其中, , 输
则称 为以 · 范数的线性赋范空间。上述三条范数公理是熟知的 Euclid 空间“长度”本质的抽象化,而不是范数的具体计算公式。 对于向量 来说,定义下列范数
8
|
|,
/
1
范数 ;
| max |
|
, 2 |, ∞
范数 ; 范数

一般地,0
∞,可以定义
/
范数 , 范数 中的一个向量,则可
,则计算函数导数有限差分近

初二数学 第十二讲 勾股定理

初二数学  第十二讲 勾股定理

暑假数学思维训练初二数学 第十二讲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概述】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的数据呢?”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的认识。

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

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

”从上面所引的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的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这一重要的数学原理了。

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图所示,我们图1 直角三角形用勾(a )和股(b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 )来表示斜边,则可得:222弦股勾=+,亦即:222c b a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

其实,我国古代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

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

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222543=+)。

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

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

”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 22股勾弦+=,亦即:22b a c +=。

【勾股定理的证明】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们不仅很早就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而且很早就尝试对勾股定理作理论的证明。

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讲内能、内能的利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讲内能、内能的利用
2.内燃机
(1)定义: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做内燃机.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
(2)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①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分别是吸气冲程、
紧缩 冲

做功 冲程、排气冲程.
程、

②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均转动
外做功
2 周,对

1 次.

3.物质吸、放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 Q吸=cm(t-t0)
(2)放热公式: Q放=cm(t0-t)
.

.

练5 (202X邵阳)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能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温
度,其中能调节温度主要是因为水的(
A.比热容大
B.密度大
C.流动性大
D.热值大
A )
练6 (202X玉林)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一段时间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
第十二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
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分子 、
构成的.分子很小,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分子热运动
(1)热运动
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影响因素:温度越
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原子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练2 (202X烟台)装修房屋时,如果选用不环保的材料会闻到对人体有
害的刺激性气味.材料散发出刺激性气味是
扩散
现象,说明了 分
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明显,原因是 温度越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引言概述:数据计算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从而提升他们在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介绍数据计算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处理的技巧、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及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

一、数据计算的基本概念1.1 数据计算的定义数据计算是指利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数据中发现规律、进行预测和做出决策。

1.2 数据计算的重要性数据计算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商业、科学、医疗等。

通过数据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象背后的规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1.3 数据计算的基本原理数据计算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是指收集相关数据的过程,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的过程,数据分析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模型分析的过程。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2.1 主动收集数据主动收集数据是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主动获取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被动收集数据被动收集数据是指通过收集已有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但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2.3 数据收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工具。

三、数据处理的技巧3.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去重、去噪、填充缺失值等处理,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数据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留有用的信息,同时排除无效或错误的数据。

3.2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分析和可视化的形式。

这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字段的拆分和合并等操作,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3.3 数据规约数据规约是指通过聚合、抽样等方法减少数据的规模,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第十二讲 Excel2013电子表格

第十二讲 Excel2013电子表格

第十二讲Excel2013电子表格一、认识Excel 2013Excel 2013的启动、关闭和保存与word 2013类似,不再赘述1、标题栏标题栏位于工作界面的最上方居中位置,用于显示文档和程序名称。

在标题栏的最右侧为帮助、功能区显示选项、最小化、最大化和关闭按钮。

2、快速访问工具栏快速访问工具栏位于工作界面的左上方,用于快速执行一些特定的操作,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或删除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命令选项。

3、功能区功能区位于标题栏的下方,默认情况下由8个选项卡组成,分别为:文件、开始、插入、页面布局、公式、数据、审阅和视图。

124、 Backstage 视图5、 编辑区6、 工作表编辑区7、 状态栏状态栏位于工作区最下方,用于查看页面信息、切换视图模式和调节显示比例等操作。

按住Ctrl 键不放,滚动鼠标滚轮,可以放大或缩小显示比例。

3二、 Excel 2013 工作簿的建立和资料的录入 2-1 建立新文件及工作薄视窗操作2-1-1 建立新工作簿1、 通常是由启动Excel 2013时一并完成,如工作薄12、 也可以按下【文件】标签,按下【新建】按钮来建立新的工作薄,开启新的工作簿,如工作薄2。

2-1-2 切换工作薄视图切换至【视图】页次,在【窗口】组按下【切换窗口】按钮,可以从中切换工作薄。

2-2 在单元格中输入资料2-2-1 认识资料的种类单元格的资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可计算的数字资料(包括日期、时间),另一种则是不可计算的文字资料。

1、 可计算的数字资料:由数字0~9以及一些符号(如小数点、+、-、*、/、$、%等)所组成,例如11.34、-998、$230、90%等都是数字资料。

2、日期的时间也属于数字资料,只不过会含有少量的文字或符号,例如:2018/4/14、10:25AM,3月12日等。

3、不可计算的文字资料:包括中文字样、英文字样、文字和数字的组合,有些数字资料有时要当成文字输入,如:电话号码、区号、编号、身份证号码等要设置成文本格式输入。

2023中经-经济基础刘艳霞-精讲班-第12章

2023中经-经济基础刘艳霞-精讲班-第12章

第十二章 财政支出【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内容详解】第一节 财政支出及其分类【本节知识点】【知识点】财政支出的含义 【知识点】财政支出分类方法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及其分类财政支出规模 及其增长趋势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购买性支出 1.财政支出的含义2.财政支出分类方法 1.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及 规模变化情况的指标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1.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区别 1.政府消费性支出 2.政府投资性支出 2.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 转移性支出 1.社会保障支出 2.财政补贴3.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功能的比较【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可从以下3方面理解财政支出数据:【提示】与支出规模相比,支出结构问题更重要,它反映了财政支出的受益格局。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中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39455亿元,比上年增长5.5%。

2.科学技术支出1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8%。

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905亿元,比上年下降2%。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603亿元,比上年增长8.1%。

5.卫生健康支出2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6.节能环保支出5396亿元,比上年下降3.2%。

7.城乡社区支出19415亿元,比上年下降0.2%。

8.农林水支出22490亿元,比上年增长2.3%。

9.交通运输支出1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5.3%。

10.债务付息支出1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8.7%例题精讲3看 看财政支出规模 -花多少钱看财政支出结构 -办多少事儿 看财政支出经济性质 -钱怎么花的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该指标反映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有助于了解政府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

第12讲 电阻的测量-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培优精讲练(人教版)(解析版)

第12讲 电阻的测量-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培优精讲练(人教版)(解析版)

第十二讲:电阻的测量——答案解析一、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IU RAVRR'S二、特殊法测定值电阻阻值姓名:0R U 00U R U x 0-R U U x源xx U U R U -0源ABxR U U -源xAB x U U R U -源)(000x x R R I R I +=00)(I R I I x -)(00x x x R R I R I +=000I I R I x -0R I xI R I 000)(R I I x -xx I R I I 0)(-00R I xI R I 00【基础训练】【例1】. 图甲是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 的实验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将滑片P 向左滑动时,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4V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I = A ,则未知电阻R = Ω。

(3)若实验中只有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R 0,小明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R x ,请在空格内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闭合S 、断开S 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为U 1; ② ,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③请写出用测量值U 、U 1及R 0来表示R x 的表达式:R x = 。

解:(1)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可将导线一端接在变阻器上端,另一端接在电阻R 右端,如图所示。

(2)读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其分度值为0.02A ,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

由公式R U I =得,Ω===83.04.2AVI U R (3)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 、断开S 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为U 1; ②闭合开关S 、S 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 ③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 0两端的电压: U 0=U-U x =U-U 1,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x x R U R U I ==00,即x R U R U U 101=-, 解得:11U U R U R x -=。

学大精品讲义六上数学(含答案)第十二讲 面试技巧及简便运算

学大精品讲义六上数学(含答案)第十二讲  面试技巧及简便运算

第十二讲面试技巧及简便运算面谈方式分两类,一类学科知识面谈,另一类是谈话式面谈。

多数学校采用学科知识面谈,育才实验学校采用的谈话式面谈。

黄埔广附学校面谈情况【面谈形式】群面(2 个考官,8-16 个学生一组)【面谈流程】家长与学生 8:30 开始进入学校,在多媒体教室休息。

按照面谈组别,分组进入点名区,再进入候谈区。

每场提前 5 分钟由老师带到面谈室。

1、先逐个进行自我介绍;2、开放性问题逐个回答:有无住宿的经历,在广附住宿能不能适应,班上担任什么职务,觉得自己做的好不好,如何好,如何不好等。

3、学科考察,老师读题,学生举手抢答,语数英各 2 道题,如有答错,其他同学有补答机会。

【面谈内容】语文面试题多为文学常识、古诗词等,如:1、大珠小珠落玉盘,“大珠小珠”是指什么乐器?2、“司空见惯”的“司空”是什么意思?3、易安居士、柳泉居士、东坡居士分别指的是谁?4、铁公鸡、主心骨分别是什么意思?5、“四书”指的是什么?“五经”指的是什么?英语面试题有:1、What do you often do on holiday?2、What is your hobby?3、Which school do you come from?等等数学题多为计算口答题,如:1、两个圆的半径比是 2:3,请问周长比是多少?2、比较 2554/2555 与 2555/2556 哪个大?备注:考官还会问得出结果的原因和具体心算过程。

二中应元学校面谈情况【面谈形式】群面(第一轮 2 名老师对多位学生,第二轮三位老师对一名学生)【面谈流程】学生按照指定时间凭身份证和受理号前来参加面谈,面谈每轮时间约 40 分钟。

每个问题会选十几个举手的同学回答,一轮下来会选 50 人次的学生回答问题。

【面谈内容】语文:课外阅读理解(根据短文回答问题)数学:奥数题(简便计算,应用题)英语:短文阅读理解(快速熟悉短文内容并记忆,回答问题,考察速记)其他:从学生的爱好入手,例如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什么图书、记忆最深的名言、为什么喜欢这个学校、喜欢广州的菜肴、去哪里旅游、这几年最深刻的事等二中苏元学校面谈情况【面试形式】群面(15 人一个团队,彼此之间相互认识。

第一讲 差量法

第一讲  差量法

第一讲差量法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

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

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

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

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A 1∶1B 3∶2C 7∶D 2∶7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第二讲平均值法例题:1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预赛专题讲座-第十二讲无数据计算
例1 将某Ba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可恰好完全反应,.滤出沉淀后的滤液与原BaCl2的质量相等。

求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2.1%)
例2 若于克木炭—碳酸钙混合物在空气中受强热后碳酸钙可完全分解,木炭完全氧化。

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总质量。

求原混合物中的木炭的质量分数。

(17.4%)
例3 充分煅烧某碳酸镁和碳酸钙混合物,可得到由两种氧化物组成的固体残留物。

固体残留物无损失,经称量知其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

求残留物中镁元素与钙元素的最简整数比。

(9∶5)
例4 向稀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待。

求原混合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

(7∶80)
例5 向由硫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干燥后发现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百分含量。

(39.1%)
例6 一定量的炭粉与氧气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完全反应,生成体积相等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原混合物中炭粉与氧气的质量比(1∶2)
例7 若同质量、同浓度的氯化钡溶液可使同质量的硫酸铁和硫酸铜两种溶液中的SO42—离子全部沉淀出来,则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之比(5∶6)
例8 等质量的CaCO3、MgCO3、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MgCO3=NaHCO3>CaCO3>Na2CO3)
例9 有铜和锌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过滤,干燥、冷却称量,得知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20%)
例10 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各盛主放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一块镁片和铝片(均与硫酸完全反应)天平平衡是放入的镁片和铝片的比是(4∶3 )
例11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托盘上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在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硫酸,在右盘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左盘烧杯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铜铝合金,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求铜铝的质量比(3∶1)
例12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至平衡。

在烧杯里分别注入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若向右盘烧杯投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为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应向左盘烧杯里投入与铁质量相同的纯净金属是()
A Mg
B Al
C Zn
D Ag (A B )
例13 一定质量的镁粉和木炭产混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

原混合物中镁粉与木炭的质量比(3∶2)
例14 一定量的AgNO3溶液可与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滤出沉淀后的滤液与原硝酸银溶液的质量相等,求加入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40.76%)
例15 向含有H2SO4和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过滤,称量,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没有变化,原混合物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49∶540)
例16 若干克铜粉和铁粉产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冷却后称量,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20%)
例17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原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26%)(四川中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