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1.2 数据的计算(课件) 第1课时

合集下载

1.2 数据的计算(教案)-高一信息技术同步教材配套教案+课件(教科版2019必修1)

1.2 数据的计算(教案)-高一信息技术同步教材配套教案+课件(教科版2019必修1)

1.2 数据的计算(教案)-高一信息技术同步教材配套教案+课件(教科版2019必修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常见数据类型的表示方法;(2)掌握常见数据类型的运算规则;(3)掌握常见数据类型的类型转换方法;(4)能在程序中使用变量和常量;(5)能运用算术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进行数据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2)以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3)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愉悦地学习信息技术;(2)发扬探究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1. 常见数据类型的表示方法(2课时)(1)整型(2)浮点型(3)字符型(4)布尔型2. 常见数据类型的运算规则(2课时)(1)算术运算符(2)赋值运算符(3)逻辑运算符3. 常见数据类型的类型转换方法(2课时)(1)自动类型转换(2)强制类型转换4. 变量、常量及其定义(1课时)5. 实战演练(2课时)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布尔型的运用;2. 算术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使用;3. 类型转换的方法和技巧;4. 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及其用法。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1. 导入新知识(1课时)教师用图表或其他形式,介绍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布尔型等数据类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数据类型的具体特点及其应用。

2. 自主探究(4课时)要求学生开启电脑,下载软件进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数据类型的表示方法、运算规则、类型转换方法、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及用法,并解答出现的问题,收集反馈。

3. 解答疑惑(2课时)教师统一解决探究阶段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进行讲解和演示操作,夯实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消除不同程度的迷惑,确保学生透彻理解讲解内容。

4. 实战演练(2课时)通过实战演练,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案例中,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浙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1 1.2 数据、信息与知识 课件

浙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1 1.2 数据、信息与知识 课件

2
知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
3
知识是可以继承和传递的。
1.2.4 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数据
• 可以是数字、 文字、图像、 符号等,其本 身没有意义。
信息
• 是数据经过储 存、分析及解 释后所产生的 意义,在某一 特定情境下的 具体呈现
知识
• 是人们通过归 纳、演绎,比 较等手段对信 息进行挖掘, 将其中有价值 的部分深沉下 来,形成知识。
2、受利益驱使,有一些人会故意制造一些假数据。要想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还需要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谢 谢!
Thanks!
小结
1、数据、信息、信息的特征,知识 2、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1、根据下图说明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2、既然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经常看到“虚假数据” 这一词语?如何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参考答案:
1、数据本身没有明确的意义,将数据放在某个语境中,或在某个真实场 景中使用,数据就有了意义,这就是信息。人们通过归纳、演绎、比较 等手段对信息进行挖掘,形成知识。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能力, 表现为收集、加工、应用、传播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 看法。
1.2.1 数据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如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
数据的表现形式可以 是文字,图形,图像、 音频、视频等。
在计算机科学中, 数据是 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 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 总称。
1.2.2 信息:
1、信息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特征:
浙教版 信息技术 (2019版)
(高中)

1.2数据的计算第1课时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设计

1.2数据的计算第1课时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设计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数据计算的基本概念:数据的类型、数据计算的方法等。
2. 算术运算: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括号的运用。
3. 科学计算:幂运算、根运算、对数运算等。
4. 数据计算的实践应用: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应用。
1. 数据计算的基本概念:
- 数据的类型:数值数据、字符数据、布尔数据等。
步骤二:进行逻辑与运算:(True && False) = False。
步骤三:进行逻辑或运算:(True || False) = True。
步骤四:进行逻辑非运算:!False = True。
最终答案:与运算结果为False,或运算结果为True,非运算结果为True。
4. 例题四:数据的类型转换
题目:将以下浮点数转换为整数。
解答:
步骤一:识别数据类型,确认浮点数可以进行类型转换。
步骤二:将浮点数转换为整数:float(3.14) = 3。
最终答案:浮点数3.14转换为整数后为3。
5. 例题五:科学计算的应用
题目:计算以下表达式的值。
解答:
步骤一:识别数据类型,确认可以进行科学计算。
步骤二:进行幂运算:2^3 = 8。
解答:
步骤一:识别数据类型,确认字符串可以进行连接运算。
步骤二:进行字符串连接:"Hello" + " World" = "Hello World"。
最终答案:连接后的字符串为"Hello World"。
3. 例题三:布尔数据的逻辑运算
题目:判断以下布尔表达式的真假值。
解答:
步骤一:识别数据类型,确认布尔数据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科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一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1.2数据的计算

科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一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1.2数据的计算
leg=4*tu+2*(heads-tu)
if leg==legs: print('兔子有:',tu,'头') print('鸡有:',int(heads-tu),'头') input("运行完毕,请按回车键退出...")
第 10 页
1.2
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处理方式)
不同计算方式的比较
第 11 页
作业:了解一下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1.2
数据的计算(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
第 13 页
1.2
数据的计算(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
课堂活动 利用excel处理数据
1、查找表格中身高最高的同学。 2、查找表格中所有1班的同学。 3、计算所有学生总分、平均值。 4、统计喜欢篮球的人数。
第 14 页
1.2
1.2
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处理方式)
第9页
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计算(列表法)
1.2
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处理方式)
编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print('这是一个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程序') heads=int(input('请输入总的头数:')) legs=int(input('请输入总的脚数:'))
for tu in range(1,heads-1):
1.2
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处理方式)
第4页
课堂导入
1.2
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处理方式)
第5页
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有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 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 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1.2数据的计算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1.2数据的计算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1.2 数据的计算
博山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科学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的基本方式和计算的发展过程。 根据问题需求,选用恰当的计算。 感受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的优势。
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着名趣题之一。大 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 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 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根据鸡兔同笼的需求,选用恰当的计算,采用了 方程法、列表法、抬腿法(砍腿法)、编程方法。
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的优势,速度快、效率高、 方便快捷。
作业:了解一下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 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 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方程法
x+y=35 4x+2y=94 解得x=12,y=23 答:有23只鸡和12只兔子。
砍足法(抬腿法)
假设鸡和兔子都特别听话,你一拍巴掌,所有动物 都抬起一条腿,这样笼子里还剩94-35=59只脚,你 再一拍巴掌,所有动物再抬起来一条腿,这样鸡就 坐地上不露脚了,还剩下59-35=24只脚,24只脚全是 兔子的了。一只兔子两只脚,所以24/2=12只兔子, 35-12=23只鸡。
数据计数COUNT
数据求最大值MAX
编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1
print('这是一个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程序') heads=float(input('请输入总的头数:')) legs=float(input('请输入总的脚数:')) tu=int((legs-heads*2)/(4-2)) print('兔子有:',tu,'头') print('鸡有:',int(heads-tu),'头') input("运行完毕,请按回车键退出...")

1.2数据的计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2数据的计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第1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1.2数据的计算(第1课时)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学科核心素养】1.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掌握合适的数据计算方式。

(信息意识)2.能够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针对典型的数据问题,利用软件工作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公式与函数、分类汇总等常规处理。

(计算思维)3.掌握数字化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

针对不同问题,能运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进行信息加工与处理,进而解决问题。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4.合理、安全使用技术。

(信息社会责任)【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计算方式,体会计算机在处理数据上的优势和价值。

【学业要求】了解计算的基本方式和计算的发展过程,感受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的优势。

三、课时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1 单元第2 节《数据的计算》第1 课时的内容,教材内容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为例,介绍数据计算的三种方式:人工计算、电子表格计算、编程计算。

内容强调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但是仍然对具体的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学生没有学过编程,对编程计算不甚了解。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是充满期待。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的基本方式和计算的发展过程;2.在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排序、筛选、公式和函数、分类汇总);3.掌握电子表格中的公式使用方法,熟悉常用的函数的使用;4.体验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计算的基本方式和计算的发展历程。

✧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解决问题的方式。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资源列表】【课时板书设计】第一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 1.2 数据的计算1.计算2.人工方式解决问题3.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解决问题4.编程解决问题【反思性教学改进】学生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

必修1 1.2数据的计算 教案 (教科版)第1课时和第2课时

必修1 1.2数据的计算 教案 (教科版)第1课时和第2课时

1.2数据的计算【学习目标】1.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的计算方式,了解数据计算的发展过程,列举数据计算的基本方式。

2.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计算方式比较,掌握如何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建表,以及对数据表进行排序、查找、筛选、函数计算等简单操作;能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数据计算方式处理数据。

3.在项目活动中,感受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

【教学重点】能够针对解决问题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数据的计算方式。

【教学难点】能够比较总结出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探讨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探究1:对于“鸡兔同笼”问题,用你已有的知识,试着阐述解决方法。

(请学生写并说,老师反馈)探究2:运用大众工具软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由列表法引申,学生电脑完成并反馈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除了《孙子算经》记载的假设法外,还可以使用方程法、抬腿法、列表法等。

列表法的理解比较容易也很经典,只是需要借助表格,把35头和94脚的鸡和兔的数量组合对稍复杂或机械的运算,人们可以借助工具软件来实现,比如用电子表格通过计算去实现。

以下是一张用电子表格软件解决此问题的示意图,请通过计算得出各单元格的值,并用红色标探究3:用编写的程序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老师演示并发程序给学生体验)双击运行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程序,并比较该程序与电子表格计算解决问题有什么不同。

接着教师呈现两个不同的程序,虽然功能一致,但实现的思路不同,请学生比较。

程序1:import mathprint('这是一个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程序')heads=int(input('请输入总的头数:'))legs=int(input('请输入总的脚数:'))tu=int((legs-heads*2)/(4-2))print('兔子有:',tu,'头')print('鸡有:',int(heads-tu),'头')input("运行完毕,请按回车键退出...")程序2:import mathprint('这是一个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程序')heads=int(input('请输入总的头数:'))legs=int(input('请输入总的脚数:'))for tu in range(1,heads-1):leg=4*tu+2*(heads-tu)if leg==legs:print('兔子有:',tu,'头')print('鸡有:',int(heads-tu),'头')input("运行完毕,请按回车键退出...")二、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计算方式的比较探究4:面对“鸡兔同笼”问题,与人工计算和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计算相比较,编程计算进一步提高效率。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1.2 数据的计算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1.2 数据的计算
1.2 数据的计算
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的基本方式和计算的发展过程。 根据问题需求,选用恰当的计算。 感受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的优势。
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经典题目之一。大 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 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 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方程法
x+y=35 4x+2y=94 解得x=12,y=23 答:有23只鸡和12只兔子。
砍足法(抬腿法)
假设鸡和兔子都特别听话,你一拍巴掌,所有动物 都抬起一条腿,这样笼子里还剩94-35=59只脚,你 再一拍巴掌,所有动物再抬起来一条腿,这样鸡就 坐地上不露脚了,还剩下59-35=24只脚,24只脚全是 兔子的了。一只兔子两只脚,所以24/2=12只兔子, 35-12=23只鸡。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 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 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
砍足法(抬腿法)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 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 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 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 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不同计算方式的比较
计算方式
使用成本
使用方便性 计算速度
其他
人工计算

较方便
较快
计算量较少的 情况下使用
借助电子表格 较高
繁琐

软件计算
计算过程有限 的情况下使用
编程计算

方便

计算过程复杂、 工量大的情 况下使用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计算机编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美 好,既不方便,又不好掌握,只是运算速度快一些而已, 我们有必要学吗?

1.2数据的计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2数据的计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专业杂志:《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这些杂志经常发布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文章,包括数据处理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
- 教学视频:可以在学校图书馆或教育资源平台上寻找与Excel数据处理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操作技巧。
- 校内资源:学校计算机房的电脑上预装有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可供学生课外实践操作。
- **解答**:使用MAX和MIN函数,分别输入公式 `=MAX(D2:D51)` 和 `=MIN(D2:D51)`,其中D2到D51是存放学生英语成绩的单元格区域。
4. **排序题型**:
- **题目**:对某班级学生的物理成绩进行降序排序。
- **解答**:在Excel中选择包含物理成绩的列,点击数据菜单中的“排序”,选择“降序”,或者使用公式 `=SORT(E2:E51, 2, FALSE)`,其中E2到E51是存放学生物理成绩的单元格区域。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已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数据处理知识,但尚缺乏对复杂数据计算和处理方法的深入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和操作电子设备的能力,但对于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时,有些小组的讨论并不充分,可能是因为组内分工不明确。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上,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比如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承担具体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和操作中来。
再者,关于课程内容的拓展。虽然我推荐了一些拓展资源,但感觉学生对这些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计划在课堂上专门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外学习到的数据处理技巧或者遇到的有趣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他们从同伴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1.2数据的计算第一课时教案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2数据的计算第一课时教案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数据的计算一、基本说明1.面向学生:高一年级2.课课名称:《数据的计算》(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一章第二节)3.教学时间:45分钟4.课时:1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的计算方式,了解人工计算、使用Excel计算、编程计算的异同点。

2.通过“鸡兔同笼”问题的计算方式比较,掌握如何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建表,以及对数据表进行排序、查找、筛选、函数计算等简单操作;能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数据计算方式处理数据。

3.在项目活动中,感受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够针对解决问题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数据的计算方式。

(二)教学难点能够比较总结出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课题引入】(3min)通过跑男里面的一期节目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鸡兔同笼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新知讲授】(10min)1.人工计算鸡兔同笼问题。

学生写出自己的求解方式,教师总结并反馈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

➢抬脚法:让兔子和鸡同时抬起两只脚,这样笼子里的脚就减少了总头数×2只,由于鸡只有2只脚,所以笼子里只剩下兔子的两只脚,再÷2就是兔子数。

➢假设法:假设这35个头都是兔子,那么腿数就应该是35×4=140。

比94多的腿数是因为把两条腿的鸡看成了四条腿的兔子了。

所以多的腿数÷2就是鸡数。

➢方程法:设有x只鸡,那么兔有(35-x)只,兔的只数×兔的腿数+鸡的只数×鸡的腿数=总腿数➢列表法:把所有可能结果都列一下。

当兔子有1只的时候,鸡就有351=34只,求出脚的个数,与94进行比较,如果不是94我就继续求解兔子有2只的时候,鸡就有352=33只……一直往后求解,知道找出正确答案。

教师:列表法这种人工计算的方法太复杂了,我们是否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去计算呢?——excel,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excel的知识点。

2.excel计算鸡兔同笼问题。

1.2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同步备课系列(教科版2019必修1)

1.2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同步备课系列(教科版2019必修1)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体验数据的计算与分析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计算与分析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的计算与分析技能。
知识点梳理
六、知识点梳理
1.数据的概念与类型
-数据的基本概念
-数据的类型(定量数据、定性数据)
-数据的形式(文本、数值、图像、音频、视频)
2.数据的收集方法
-调查问卷
-观察法
-实验法
-网络数据爬取
3.数据的整理与清洗
-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
-数据清洗的方法(去除重复、处理缺失、转换数据类型)
-数据排序与筛选
2.学生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
3.数据可视化展示:评价学生制作的数据可视化展示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资源:
1.数据收集与整理的相关软件和工具的使用说明书
2.数据可视化展示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说明书
3.数据集或案例,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
核心素养目标

1.2 数据的计算(课件)

1.2 数据的计算(课件)

高一(1)

1.55
47
其他
5
010105
刘浩然
高一(1)

1.73
73
篮球
6
010106
李好好
高一(1)

1.60
52
排球
7
010107
陈和
高一(1)

1.73
65
其他
8
010108
吴双双
高一(1)

1.69
62
足球
9
010109
乐木木
高一(1)

1.77
60
其他
课堂活动 5
• 公式和函数 计算各位同学的体重指数
编号
姓名
班级
性别
身高
体重
爱好
体重指数
1
010101 李文惠 高一(1)

1.72
59
篮球
2
010102 赵家石 高一(1)

1.70
51
篮球
3
010103 洪恩凯 高一(1)

1.75
65
篮球
4
010104 曹倍青 高一(1)

1.55
47
其他
5
010105 刘浩然 高一(1)

1.73
73
篮球
6
010106 李好好 高一(1)

1.60
52
排球
7
010107
陈和 高一(1)

1.73
65
其他
8
010108 吴双双 高一(1)

1.69

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1.2数据、信息与知识课件(26PPT)

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1.2数据、信息与知识课件(26PPT)

练一练
2、下列关于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手机音乐播放器中的音乐是数据 B.远古时代石器或骨器上的图案是数据 C.古人“结绳记事”中的绳结数量是数据 D.在网上预定车票时,余票的数量不是数据,是数字
练一练
3、下列关于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技术可以让数据记录与传输变得更慢了 B.互联网成为数据产生的唯一方式,数据量也在不断增长 C.手工处理数据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已经 过时了 D.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都是数据的载体,数据形式越 来越丰富
信息的特征
载体依附性 时效性 共享性 可加工处理性、真伪性 价值性
课堂巩固
油和日历
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 家卖日历。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 偷省下一小勺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 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 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 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 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 么?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必修1《数据与计算》
第一章 数据与信息
1.2数据、信息与知识
知识框架
1.2.1 数据
定义 表现形式
数据定义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如: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
注意:1、数字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 2、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
符号总称。
单纯的数据有意义吗?那么有意义的数据是什么呢?
练一练
4、文字刻在甲骨上说明信息具有( B )特征。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共享性 D.价值性
练一练
5、古代曾使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来 指挥战斗,这时信息传递所依附的载体是(B ) A.文字 B.声音 C.图形 D.图像

1-2数据的计算第一课时课件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2数据的计算第一课时课件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方程法
解:设有x只鸡,那么兔有(35-x)只 兔的只数×兔的腿数+鸡的只数×鸡的腿数=总腿数 4×(35-x)+2x=94 x=23 兔的只数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7
一 人工求鸡兔同笼
➢ 列表法
表格怎么列? 可以用什么 工具代替手工?
8
课堂活动
活动一:运用wps表格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列表法
15
三 python求鸡兔同笼
计算方式
人工计算
所用工具少,灵活便捷, 但易于出错,耗时耗力。
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计算
易操作,速度快,提高人机协作效率。 但不是任何计算都能依靠该工具实现。
编程计算
速度快,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但需要专业知识能力,难以快速掌握。
计算方式发展 个性服务越佳 速度越来越快 精度越来越高 适用范围越来越广 计算数据量越来越大 ……………………………… ……
方程法
4
一 人工求鸡兔同笼
➢ 抬脚法
让兔子和鸡同时抬起两只脚,这样笼子里的脚就减少了总头数×2只,由 于鸡只有2只脚,所以笼子里只剩下兔子的两只脚,再÷2就是兔子数。
公式:兔的只数=(总脚数-总头数×鸡的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兔的只数(94-35×2)÷2=12(只) 鸡的只数35-12=23(只)
1 2 3 4 5 …… 35 36
A
兔的只数 1 2 3
…… 33 34
B
C
D
鸡兔同笼问题(35头94只脚)
鸡的只数
兔脚总数
鸡脚总数
E 共有的脚数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课堂活动

1-2数据的计算说课(课件)-高一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一

1-2数据的计算说课(课件)-高一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一
提问:到底什么时健康?你知道自己现在的健康状态吗? 它是否有一个标准可以界定?
18
知识构建 项目内容分析 项目学情分析 项目目标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评价反思
提问:如何计算得出 BMI ?什么又是计算?
19
知识构建 项目内容分析 项目学情分析 项目目标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评价反思
20
问题解决 项目内容分析 项目学情分析 项目目标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评价反思
11
项目内容分析 项目学情分析 项目目标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评价反思
高中学生逻辑思维严密 ,具备探究复杂数据的 能力。
具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 力,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论 基础及编程没有系统的了 解。
12
0 3
三、项目目标分析
13
项目内容分析 项目学情分析 项目目标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评价反思
课堂教学路径:
学生 主体
教师 主导
项目 主线
拓展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 总结评价 迁移性学习 问题解决 原理性学习 问题解决 体验式学习 知识构建
创设情境 17
创设情境 项目内容分析 项目学情分析 项目目标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评价反思
2021 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榜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
—— 毛泽东
教科版 必修一 《数据与计算》 第一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1.2 数据的计算
——BMI 体质指数的研究
1
目录
第一部分:单元主题概述 第二部分:课时项目教学
2
单元主题概述
01 一、课标解读 02 二、单元主题情境
3
一、课标解读 “ 明晰核心概念—突出学科方法—关注工具应用—促进素养养成”
数据与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抬脚法
print('这是一个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程序') heads=int(input('请输入总的头数:')) legs=int(input('请输入总的脚数:')) for tu in range(1,heads-1):
leg=4*tu+2*(;兔子有:',tu,'头') print('鸡有:',int(heads-tu),'头') input("运行完毕,请按回车键退出...")
百鸡百钱程序:
money=100
#一共100文钱
num=100
#一共100只鸡
cock_price=5
#公鸡价格5文
hen_price=3
#母鸡价格3文
threechick_price=1
#3只小鸡1文
for cock_num in range(1,money//cock_price+1):
#公鸡只数可能为1-20
num1=cock_num+hen_num+chick_num*3
if money1==money and num1==num:
print (cock_num,hen_num,chick_num*3)
课堂小结
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初步认识python程序解决问题
谢 谢!
列表法
探究:比较三种计算方式的特点,填写下表
计算方式 人工计算 借助电子表格计算 编程计算
使用成本
使用方便性
计算速度
其它
拓展练习:
“百鸡百钱”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出自《张丘建算经》。内容是:公鸡5
文钱一只,母鸡3文钱一只,小鸡3只一文钱,用100文钱买一百只鸡,其中公鸡、母 鸡和小鸡都必须要有,问公鸡、母鸡和小鸡各多少只?
print('这是一个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程序') heads=float(input('请输入总的头数:')) legs=float(input('请输入总的脚数:')) tu=int((legs-heads*2)/(4-2)) print('兔子有:',tu,'头') print('鸡有:',int(heads-tu),'头') input("运行完毕,请按回车键退出...")
for hen_num in range(1,money//hen_price+1):
#母鸡只数可能为1-33
for chick_num in range(1,money//threechick_price+1): #(3小鸡)只数可能为1-100
money1=cock_num*cock_price+hen_num*hen_price+chick_num*threechick_price
方法汇总:
假设法 列表法
抬脚法 方程法
公式法
抬脚法:
让兔子和鸡同时抬起两只脚,这样笼子里的脚就减少了总头数×2只, 由于鸡只有2只脚,所以笼子里只剩下兔子的两只脚,再÷2就是兔子数。 公式:兔的只数=(总脚数-总头数×鸡的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兔的只数(94-35×2)÷2=12(只) 鸡的只数35-12=23(只)
4×(35-x)+2x=94 x=23 兔的只数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借助电子表格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兔的只数 1 2 … 33 34
“鸡兔同笼”问题(35头,94脚)
鸡的只数
兔脚总数
鸡脚总数
共有的脚数
探究:用程序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py”文件是一个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的小程序, 请运行此程序。比较通过该程序与通过电子表格软件计算解决问 题有什么不同。
教科版 信息技术 (2019版)
(高中)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第1单元 数据的计算
1.2 数据的计算(第1课时)
课堂导入
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记载: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课堂活动 1
请同学们上网搜索《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的计算方法, 并与你所采用的方法对比,说明异同。
假设法
设这35个头都是兔子,那么腿数就应该是35×4=140。比94多的腿数是因 为把两条腿的鸡看成了四条腿的兔子了。所以多的腿数÷2就是鸡数。
公式:鸡的只数=(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腿数)÷(兔的腿数-鸡的腿数) 鸡的只数(35×4-94)÷(4-2)=23(只)
方程法
解:设有x只鸡,那么兔有(35-x)只 兔的只数×兔的腿数+鸡的只数×鸡的腿数=总腿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