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全方位猜题(下)
成人高考专科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专科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成人高考专科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导语:现如今,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考试,接触到试题,试题可以帮助参考者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一份什么样的试题才能称之为好试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专科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人高考专科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24分,每小题4分)第1题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 )A.调解协调调教调遣调味B.校对校样校订校场点校C.泊位停泊漂泊淡泊泊岸D. 颠倒倾倒倒闭倒运倒霉答案:A第2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学校的通知说,让新生本月20日前去报到。
B.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法规上作了详细规定和深刻的论述。
D.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神形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答案:D第3题这里所说的“浅尝”、“粗知”,培根的解释是________,这叫摘读;_________,这叫印象翻阅。
至于_______,培根强调:_________。
这种根据不同知识的需求,涉猎各种书籍,既突出重点,又不忽视一般,既顾及广博,又聚焦于专精的方法,对拿起书就读的人来说,不是很有启发吗?①“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②“这些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③“深入钻研,仔细揣摩”④“知其中梗概”A.②④③①B.④②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①②④答案:A第4题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
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高三】重庆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三】重庆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语文试题卷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后,共12分后)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存有志向贸然专门从事剑挥剑qiào如法炮制páozhib.充其量身材魁梧独角戏jué人才济济jǐc.存有文采初日瞳瞳舞翩翩xiān古刹钟声chàd.消防栓幡然醒悟踮脚尖diǎn春风拂面fǘ2.以下词句中,加点词语采用不恰当的一项就是a.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做早就计划做的事情了,却东摸摸西触触,有意无意的延宕,如果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这种情形,我们就有理由为他担忧了。
b.就是这种敢为人先、讨厌挑战的精神,一直积极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使我们看见了她如此震撼的技艺。
c.这种全方位的恶性竞争,只可能产生彻底的赢家和输家。
而那些赢家也可能因为谙熟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功利主义者。
d.他的创作风格似乎很难言说,温婉、优雅、洒脱、风趣都无法归纳。
在当今文坛上,他的创作堪称独树一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管就是普及的程度还是比赛的数量和质量,同一些欧美国家较之,中国的盲人足球运动都还相去甚远。
b.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c.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存活,对于生态环境的毁坏,只有增加环境污染,弘扬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逐渐获得提升。
d.闪闪发光的银块,如果加工成及其细小、只有十分之几微米的银粉时,会变成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4.以下选项中,依次插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就是《海底两万里》是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
小说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利用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鹦鹉螺号在海底旅行的所见所闻,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史诗般的海洋。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艘这样的奇妙的潜水船是它发现了冰海沉船,激发大导演卡梅伦拍摄了史上最赚钱的电影是它帮助美国海军在地中海找到了不小心丢失的氢弹,避免了一次灾难。
专题16 语言文字运用(病句类)- 十年(2014-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解析卷)
专题16语言文字运用(病句类)【2023年】(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
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
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
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
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第二处,“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且语序不当,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2009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下 几 个 特 点 值得 关 注 。 第 一 , 材 的范 嗣进 一 步 扩 大 一 选 从 表 1 以 看 } , 年 的 诗 歌 鉴 赏 题 不 仅 涉 及 可 f今 J 了 以往 常 见 的 唐 诗 、 词 , m现 了较 为 少 见 的 元 宋 还 代 的 词 , 至 j清 代 的 词 、 甚 曲。 前者 如 浙 江卷 、 徽 安 卷 、 南 卷 , 者 如重 庆 卷 考生 比较 熟 悉 的作 家 及 湖 后 作 品 进 一 步 减 少 ,8套 试 题 巾 只 有 1 l 0份 试 卷 考 查 从 表 1 以看 出 , 年 的高 考 语 文 古 诗 词 鉴 赏 可 今
二 )中表 现 出 的亡 国之 恨 以 及 收 复 失 地 的 决 心 ; 》 江
海卷 白居易的诗歌所表达 的理趣 ,与宋 诗相似 , 也
是 学 生 不 熟 悉 的 。这 样 选 材 , 开 拓 了考 试试 题 的 既
内容 覆 盖 的 领 域 , 避 开 了猜 题 的 视 线 。 又
苏卷岳飞在《 满江红 ・ 黄鹤楼有 感》 登 中表现 出的岳 飞抗金收复失地的决心等。
、 /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春逝 的态度 游子思y 的心情 5 - 无人理解 的孤寂 思 乡怀归的感情 悲喜交加之情 厌倦 漂泊、 乡 思 冷寂落寞之情
7 秦观 元好 问 8 8 7 6 6 6 杜牧 舒蛹 杜甫 司空曙 严羽 孔 尚任
J
七律 宋 词 元 七绝 宋
宋词 宋词 七律 唐
I 1 6 8
1 0 1 1 8
欧阳修 王旭 陆游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八) (天津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八)(天津卷)第Ⅰ卷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毕业季。
论文,是学业的阶段性总结;论文致谢,则是一次充满仪式感的表达。
这些致谢有的感谢父母,有的感谢自己,有的感谢时间;有的深情,有的幽默,有的通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真诚。
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致谢大都于朴实的文字里(①)着情真意切:“感谢你们在我每一次面临选择时,帮我分析得失却从不替我决定”“希望我努力成长,能赶上你们变老的速度”,真诚的话语令母亲(②)。
还有一些致谢,(③)是讲述个人的故事和经历,就已让人泪流满面。
比如一位博士在致谢中讲述自己坎坷的求学经历,“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这被网友们称为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在另一封致谢信中,主人公感谢相濡以沫的妻子,这也被读者喻为现代版的《项脊轩志》。
这些致谢也许没有论文内容那么“高精专”,但却是使论文发光的一部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是()(3分)A.流淌声泪俱下则B.流淌潸然泪下单C.流动潸然泪下则D.流动声泪俱下单2.根据文意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合适的是()(3分)A.论文是理性的,而致谢却可以是感性的,只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发乎内心,就是一份优秀的致谢B.致谢是感性的,而论文却可以是理性的,只要发乎内心,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就是一份优秀的致谢C.论文是理性的,而致谢却可以是感性的,只要发乎内心,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就是一份优秀的致谢D.致谢是感性的,而论文却可以是理性的,只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发乎内心,就是一份优秀的致谢3.下列和文段有关的词语解释和文学常识,其中内容有误的一项是()(3分)A.“致谢”的“谢”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之意相同。
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1)
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2009-06-07 17:58:42)标签:高考语文校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
有时,常识虽易知却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多位名师赞今年作文题“出得好”不易离题有话可说可深可浅学生备考应有接触邹寿元(华师附中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今年的高考作文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话题作文。
常识,就是平常的、普通的、一般的知识。
此文可作记叙文,也可作议论文,但如果写作诗歌可能难度会比较大。
题目宽泛,相信学生一般不会离题。
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在于考生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要搞懂常识背后的规律性。
比如今年几次模拟考试当中接触过的作文题“登高望远”、“一叶落而知秋”等,还有平时练习过的“雨过天会晴、春来草自青”等,都可以纳入“常识”的范畴,关键就是要灵活运用,关联上“常识”的内涵。
我觉得学生在备考中一定接触过很多类似题目,只要懂得触类旁通,难度不算太大。
再说大一点,其实中学教育始终是围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来展开的,基本都可以说是“常识”,学生都可以从中联系自己的经历或见闻。
但是联系得好不好,就要看学生的思想深度,这个有一定难度。
命题形式出乎意料尹宏燕(广州市高三语文教研中心组组长、广州大学附中语文科组长):作文的命题形式有点出乎意料。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均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居多。
话题作文的形式已非常少见。
而这个命题,既可以考虑话题作文,也可有其他形式。
命题人希望打通作文命题形式的局限,回归语文的本质。
特别是想打破一些语文老师的教学套路,用心良苦。
相比广州一模的作文题《一叶落而知秋》而言,这个题目不容易离题。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门槛在降低,既让考生有话可说,又可拉开梯度。
专题09读懂小说的环境(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 ①象征或暗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审题指导】
设问方式 1.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 概括第一 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辨别标志 题干中有“景物”“特点”“作用”等字样
审题要点 1.分清是“概括特点”还是“分析作用”。 2.注意“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的特点”的不同,后者要 求答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3.看清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位置
02
知识图谱
• 【概括环境特点】(5个角度) • 1.“时”:指时间。时代背景如“抗战时期”;自然环境如凄冷秋
季。 • 2.“地”:指地点。“场所”“场合”“地域”等呈现出的特点。 • 3.“人”:指人物。理清人际关系,如团结友善、紧张冷漠等。 • 4.“事”:指事件、情节。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状态中分
• 什么是短评?
• “短”是指它篇幅短 小,“评”是指在文体 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 论、艺术评论。
• 什么是文学短评?
•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 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 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 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 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 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社 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 会 、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 环 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 境 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考情分析 知识图谱 真题研析
04
核心提炼
05
题型特训
01
考情分析
高考小说环境描写题命题特点:
绘形绘声 绘色
多个角度 结合
09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把握叙事技巧,分析文本特征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二
③“基本特征”——文本特征
叙述手法辨不清,分析角度不全面 [2020·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雪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①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 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②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③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 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 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独白式 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
(续表)
①使情节发展更为明晰,情节结构更为集中紧凑
②明暗线呼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双线 索式
③使小说主题得到更深挖掘(表现主旨、暗示主旨、深化主旨) ④拓展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丰富小 说的内容)
⑤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 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⑩“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 最好别等。”
⑪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⑫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 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 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 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的确是一架好钢琴。
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 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 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 迅速拉近 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 勾连 ④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 的花园、小屋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五)(北京卷)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五)(北京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0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
创新的考古发掘研究模式,给三星堆研究带来了巨大收获。
在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四个巨大的考古方舱最引人注目。
它们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专业人员穿着防护服在其中开展野外考古。
发掘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物在地下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出土后周围环境发生巨变,如果保护不及时,会造成毁灭性伤害,如彩绘变色、有机物碳化等。
如今,这种由多学科专家设计建造的密闭的考古发掘舱,可以严格控制发掘现场的温度、湿度,避免外界尘土、细菌等污染因素的干扰,为出土文物提供及时有效的现场保护。
野外工作结束后,出土文物的室内整理、保护和修复成为重点工作。
三星堆的文物出土时脆度较高,采用传统的实物拼对的方式修复容易造成伤害。
文保团队采用了三维模型数字拼接的方式;对文物进行全方位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利用AI 技术提取碎片的几何特征信息,计算彼此的匹配度;分析受力数据,验证不同拼接组合的可能性……无需触碰实物,研究人员可以在数字空间进行模拟拼对和复原,充分验证各种可行性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伤害。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形成年代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研究团队经过研究,初步判断三星堆的几个祭祀坑形成于商代晚期,形成时间大致相当。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团队首次深入揭示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丝织品的组织结构和织造工艺之谜。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团队研发出了适用饱水糟朽象牙文物的保护材料及相关保护工艺,实现了考古出土饱水糟朽象牙整根完整保护“零的突破”……众多考古学难题,正在各方研究团队的努力下,一一被攻克。
(取材于李凯旋、童芳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
为了让观众们更好地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根据文物和考古工作特色,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在展陈上落实了很多有创意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语文全方位猜题(含答案及详解)(下)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共22分)南方落雨北方落雪黑白①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②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
打湿了鱼鳞瓦风火墙草顶屋吊脚楼,打湿了衡山庐山峨眉山雁荡山,打湿了太湖洪湖洞庭湖鄱阳湖,打湿了白娘子的断桥、李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湿庭筠的青衫。
梅子黄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南方的雨啊。
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纷飞的细雨中,我们看见严凤英赤脚在青草池塘畔“打猪草”,那清甜婉转的黄梅调让人想起南方的故乡的炊烟牧歌与青梅竹马。
③雪总是落在赭黄色的北方,落在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落在乾陵黄土塬下、边关熢火台上。
覆盖着平遥老宅草原敖包黄土窑洞四合大院,覆盖着天山阴山昆仑山祁连山,覆盖着渭河黄河塔里木河绥芬河,覆盖着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战袍、苏武的额发、成吉思汗的墓草。
大雪满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黄河静无声,飞雪连天射白鹿——这是北方的雪啊。
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秦腔总是如狼烟般冲天而起,那是苦难生命的呐喊,如暴风雪般抽打得我的脸与心像刀割一般痛。
④温暖湿润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种稻植桑,酿酒水纺丝绸,富足的生活又让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鸳鸯蝴蝶。
南方文人显得轻薄小气无病呻吟,总是和秦淮八艳红楼裙钗之类的红粉佳人藕断丝连。
那李煜做了一国之君,把所有的心思全花在吟风弄月捏弄三寸金莲上,这样的国岂有不亡不破之理?⑤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光,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
风不调雨不顺的气候给人类的生存雪上加霜,恶劣的生存条件造成了强硬的民魂。
只有狂风才吹得起猎猎大纛,只有苦难才塑得出坚毅筋骨。
北方的男人站起来顶天立地更多的是硬汉,那些在血河里沉浮在沙场上的拼杀的男儿出人头地成了杀人如麻的一代枭雄,发生在北方冰天雪里的故事哪一个不令人荡气回肠,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
⑥在北方的餐桌上,北方男人的好胃口又一次让我目瞪口呆,手抓肉扯羊腿地饕餮之后,一个个还端起比脑袋还大的家伙再吞两碗羊肉泡馍,然后拍拍手走向风雪迷漫的大漠,去对抗风沙一样粗粝的生存。
而男方的男子吃什么呢?米饭,豆浆、牛奶——我身边那些离开空调、私家车、银行卡就没活的上海小男人更是吃巧克力甜点,品法国干红,然后用纸巾拭净嘴角,挽着衣香鬓影的漂亮美眉去看《花样年华》。
⑦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结果,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南北温差。
当西伯利亚冷空气横雪中国大陆便是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落红殆尽黄叶萧萧,这便是冬天。
立春以后南方沿海湿润季风以持久的恒心一点一滴地向北方反攻,进入盛夏。
但紧接着北方寒流开始频繁活动,一阵阵清凉秋风是它们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队”,紧跟着的是一股又一股无情冷漠的“百万大兵”,不久又将占领南方。
⑧北方的雪融进黄河里,黄河岸边走着骆驼与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长江岸边腾飞起孔雀与凤凰。
北方黄河像男人,是龙的子孙;南方的长江像女儿,是凤的传人。
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为,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改动)1. 第②、③段分别描述了落雨的南方和落雪的北方,请简要归纳这两段从哪几个方面对南北方进行比较,并请据此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南方和北方的特点。
(5分)2、第五段中,作者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请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6分)3、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含义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6分)4、本文作者在谈及“江南才子”和“北方男人”时,有明显的褒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态度?请作简要阐述。
(5分)【标准解答及解析】1、(5分) 第②、③段分别从南北方的名胜、民居、山岳湖河、人物典故传说、诗词名句、戏剧等方面进行比较(3分);突出了南方秀丽(或:柔美)、北方雄健的特点(2分,意思对即可)。
2、南北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产生了经济的差异,造成了南北人民物质生活的差异,(2分)以及生理特点、心理追求等方面的差异。
(2分)困苦的生活激发北方人投身于抗争,富足的生活引发南方人舞文弄墨。
(2分)(意思对即可)3、中华民族最终大融合,或祖国大地南北儿女团结一致,(1分)让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愿望,或共同的追求(答“渴望祖国实现和平统一”也算对)。
(2分)拟人手法或象征手法,(1分)形象而富有韵味。
(2分)4、同意。
江南才子总是沉溺于“秦淮八艳红楼裙钗”的温柔之乡,才子皇帝李煜荒淫亡国,作者对他们的轻薄庸俗尽情讽刺;北方男人粗犷豪迈,有与生活抗争的阳刚之气,作者对此纵情赞美。
不同意。
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寻梅郝卫宁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
我之爱梅大概是在十岁左右的时候。
其实,我生长在一个没有梅树的城市,根本没见过梅花,而且,确切地说,除了喇叭花和月季花,其他的花我都见得少。
忽然有一天,听到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毛主席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呀!我所敬爱的毛主席原来如此地喜爱梅花啊!梅花真是高洁之品、人间奇绝呢。
于是,梅花,走进了我的心里。
我一位同学的父亲是个画家。
曾有一阵子,我天天缠着她的父亲要学画梅花。
人家说这里没有梅花,你没见过,不好画的。
我说,龙你见过吗,不照样画!屈原你见过吗,不照样画!于是,人家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捺着性子,抽着空教我画梅。
他教我的是宋朝杨无咎的墨梅画法,他说杨无咎一生坎坷,终身寻梅、观梅、画梅,他的墨梅在线条上更有书法的笔意和梅的风骨。
画家的话我似懂非懂,我画的梅也多是“有墨无梅”。
画家说梅花傲霜斗雪,高洁雅淡,你心中要有梅,才能画好。
我说我们这个城市没有梅,观察不到,心中怎么能有梅!他就沉默了。
有时候,他会在他画得比较满意的画儿上写一两句古代赞梅的诗,比如“一树寒梅白玉条”“尚余孤瘦雪霜姿”……那是一些淡淡的、清幽的日子。
画家潇洒泼墨,笔下的梅花从蓓蕾、小蕊、大蕊到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各种形态鲜鲜活活,冲淡了外面世事的喧闹。
后来,我的“墨梅”一直没画好,这个同学已经举家南迁了。
丈夫的表姐梅英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中文。
一天打电话来说她的美国学生在上课时问到了她名字的中文含义,她说是梅的婴儿——她在闪念之间把“梅英”改作了“梅婴”。
她让我帮她找些有关梅花的中国古诗词之类,她说她忽然意识到也许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介绍中国文化的突破口。
我答应了她。
我很想再走近梅。
我狂翻了所有有关梅花的书藉。
我告诉梅英,“梅文化”中的人文色彩和“仙”风“道”骨,深深震撼了我,一句话说完:“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书海“寻梅”,又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遗憾没见到真正的梅花。
寻梅不见梅,心里非常难过。
真梅到底在哪儿?我问自己。
古往今来,骚人墨客以梅言志,咏梅、画梅、唱梅、赞梅,梅的风骨、气节和韵味远远超出了她的本身。
我想,或许见梅者未必识梅,或许识梅者未必见梅。
画家的梅花,“梅婴”的梅花,带给我许许多多有“梅”陪伴的日子,使我孤寂中有了希望;身本洁来还洁去,叫我浮躁中有了恬淡。
难道这就是“心中有梅”的含义?梅花本无形,寻梅之于我,恐怕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了。
(《散文选刊》2007年第5期有删改)1. 文章开头以“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
”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标题是“寻梅”,阅读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寻梅”的历程。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文中说“见梅者未必识梅,识梅者未必见梅”,这句话说明了一种现象,包含了一种哲理。
请你谈谈你的理解,说说你身边属于这种情况的现象。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着寻梅最终也没有见到梅花,但是作者表示要寻找一辈子,你认为作者寻找的“真梅”是什么?在我们国家第二届国花评比中,梅花名列第一,许多人呼吁要把梅花定为国花,你认为可以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解答及解析】1.答案:①开头点题,开门见山。
(1分)②用对比来说明作者对梅花特殊的感情,爱死了梅花,却没见过梅花,吸引读者注意,引起读者思考。
(1分)③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自己寻梅经历作铺垫。
(1分)④首尾照应,开头写没见过梅花同结尾写寻找“真梅”形成照应,深化了文章中心。
(1分)2.答:①跟画家学画梅花,但终无所成;(1分)②“书海寻梅”,感受到梅花孤傲、高雅;(1分)③寻得干枝梅,但井非“真梅”;(1分)④感悟到寻梅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
(1分)(大意对即可)3.答案:这句话说明了生活中的一种现象:生活在梅花之下,天天看见梅花,不一定喜爱梅花,成为梅花的知音;了解梅花傲雪凌霜的特点,喜爱梅花,心中有梅花,没见过梅花也无妨。
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神交、心仪等等现象。
这句话包含了一种哲理:心有灵犀一点通,无缘对面不相识。
(2分)我们身边那些天天见面、非常熟悉的人,如果没有共同语言往往和不相识的没有什么不同,而没见过面的网友、笔友,却可以成为很知心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互相支持帮助的情况都属于这种现象。
(2分)(言之成理即可)4.答案:①“真梅”是指风骨、气节和韵味。
在本文,梅花已经成了气节和品质的象征,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实际上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文章昭示我们在生活中要追求高洁,决不低俗。
(3分)②我认为可以。
梅花,君子的象征,每当朔风凛冽、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枝头,不畏严寒,对生命永远充满希望,让人精神一振。
梅花珍惜早春的消息、保持晚春的气节,永远俏丽,永远欢笑,正是这种冷绝群芳的特性,使她成为审美的极致、人格的象征;梅花开放在严寒中,同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屈服一样,用梅花做国花,有警醒国人的作用。
(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①我叫旺财,快一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