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对《圣谕广训》的阐绎

合集下载

圣谕广训原文翻译

圣谕广训原文翻译

圣谕广训原文翻译《圣谕广训》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满清时期的国教。

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

源于满清康熙皇帝的《圣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继位后加以推衍解释。

清政府在各地推行宣讲,并定为考试内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圣谕广训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圣谕广训原文翻译生人不能一日无用,即不可一日无财。

然必留有余之财而后可供不时之用,故节俭尚焉。

夫财犹水也,节俭犹水之蓄也。

水之流不蓄,则一泻无余而水立涸矣;财之流不节,则用之无度而财立匮矣。

我圣祖仁皇帝躬行节俭为天下先,休养生息,海内殷富,犹兢兢以惜财用示训。

【译文】活着的人不能一天没有所需的费用,也就是不可一日无花费的钱财。

然而,必须留有多余的钱财之后才可以供给意外所需的费用,因此节约勤俭非常重要。

钱财就像水一样,节约勤俭就像水的积蓄。

倘若水在流淌中不注意积蓄,那就会一泻无余而使水立即干涸;钱财的花费不注意节制,就会用之无度而使钱财立即缺乏。

我父亲康熙皇帝身体力行、实行节俭,为全国百姓作出了榜样,他休养生息,国内殷富,但仍能兢兢业业、紧缩开支,以爱惜钱财而示训国人。

——选自《雍正帝》【阅读提示】雍正帝即清世宗,姓爱新觉罗,名胤稹,康熙帝第四子。

在位13年,励精图治,勇于革新。

在家教问题上也较重视,曾将康熙帝在世时制定的有关齐家治国的上谕十六条,进行注释、演绎和整理,共得万言,定名《圣谕广训》。

本文是节录,文中教诲子孙及臣下认识节约勤俭的道理,并用通俗的例子进行说教。

特别以其父康熙皇帝为榜样,指出:“海内,殷富,犹兢兢以惜财用示训。

”相 ......。

阅微草堂笔记的主要内容

阅微草堂笔记的主要内容

阅微草堂笔记的主要内容《阅微草堂笔记》是明代著名学者袁宏道所写的一本笔记集。

这个书名的意思是“琢玉丛说”,可以看出书中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哲学、宗教到历史、文学都有涉及。

书中第一章是“小学”,主要讨论的是诸子百家的学说。

这一章的核心在于分析“名实之分”的概念,认为某些学派的分析过于空泛,缺乏实践或是递归逻辑的支撑。

书中还探讨了“时然之辩”和“名实之辨”的问题,指出二者不应对立而应相辅相成。

第二章则是“进士”,主要涉及到科举考试。

袁宏道在这一章中指出了科举考试存在的弊端,比如说官场腐败、察举标准低下等。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比如说开放官僚机会,加强人才选拔。

第三章是“天文”,主要讨论天文星象的知识。

袁宏道在这一章中详细探讨了七星宿的定义,以及不同时期对于天体吉凶的评价标准。

在这些知识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明代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第四章是“地理”,探讨的是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袁宏道主要介绍了各地地势、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各地的文化、风俗等人文因素。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非常重要。

最后,第五章是“杂记”,涉及到各种杂七杂八的知识。

这一章中包括了成语、俗语、谚语等等,非常有趣。

这些知识也反映出袁宏道丰富的常识和知识储备。

总的来说,《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和广度的书。

它不仅讲述了中国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还包括了哲学、科学等不同的领域。

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知识体系。

当时的文化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文化方面呈现出多元和开放的特点。

这时期,科技、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均有所发展。

思想解放和文化多样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出现了诸多知识分子,他们在不同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依然是政治、文化、道德之中最重要的一种思想体系,同时这时期中国的艺术、文学和科学技术也在发展,尤其是文学。

明代最为杰出的作家有文学千古之后的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明散文的鼻祖徐霞客、传奇大师冯梦龙、戏曲大师汤显祖和李时中等,他们的作品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阅微草堂笔记》的民俗文化内容与伦理精神刍议

《阅微草堂笔记》的民俗文化内容与伦理精神刍议

《阅微草堂笔记》的民俗文化内容与伦理精神刍议《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宣和十四年(1834年)出版的一部民俗文化著作,作者是王煊先生。

书中收录了遍布全国的传统习俗,以及较为详细的当地风俗礼仪。

它不仅把视野投向了乡村,记录了当地的独特之处,更显示出民间伦理的精神。

《阅微草堂笔记》用事实、图片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将当时民俗文化的特征全面而精彩的展示给读者。

例如,《阅微草堂笔记》中着重描写江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对当地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有趣叙述,突出了家庭教育、婚礼、山水、建筑、礼仪、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体现出它独具特色的民俗伦理。

家庭教育是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

《阅微草堂笔记》在谈及家庭教育方面也是非常着重的,例如推崇廉、护航智,立身处世只有义务和戒,把诚实当作最重要的信念。

它还提倡厚道、忠孝,让孩子在嫡系教育中接受崇尚孝道的伦理教育,使家庭生活变得温馨美满。

另外,《阅微草堂笔记》也提出了关于婚礼上的伦理要求,如结婚要尊重家庭制度,一定要尊崇家长,结婚过程中要重视伦理道德,尊重传统礼仪。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山水、建筑和礼仪等方面的伦理要求,这些伦理要求都说明出人们对道德礼仪的重视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阅微草堂笔记》不仅仅是一部民俗文化著作,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社会伦理精神,它记载了表达伦理要求及激励人们遵守伦理要求的活动。

通过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其改变,作者以此提出了一种社会伦理价值观,推动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总之,《阅微草堂笔记》不仅是清代传统文化的一部典范,也是一部体现伦理精神的文献。

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保护传统习俗的重要性,更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的许多伦理要求,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文明,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古代伦理精神,还可以把它们应用到当今社会中去。

《圣谕广训》阅读笔记

《圣谕广训》阅读笔记

《圣谕广训》阅读笔记〔目录〕《序》一.《敦孝弟以重人伦》:子孝亲兮弟敬哥,一家和气值钱多。

圣贤不出人伦外,留得芳名百代歌。

二.《笃宗族以昭雍睦》:祖宗遗下子孙身,根本由来是一人。

莫视同宗如陌路,须教族众共相亲。

三.《和乡党以息争讼》:万贯青钱买好邻,古人垂训颇谆谆。

周旋礼貌存恭敬,彼此帮扶做善人。

四.《重农桑以足衣食》:男耕女织莫蹉跎,耕织勤时衣食多。

下抚家室无困乏,上输国课免催科。

五.《尚节俭以惜财用》:从来淡泊是良方,几见奢华能久长。

但使此身无饥馁,布衣蔬食又何妨。

六.《隆学校以端士习》:理学从来景大儒,濂溪岳麓是良模。

敦师说礼崇名教,立志端方品自殊。

七.《黜异端以崇正学》:积善之家福自随,何须谄媚尚巫师。

速排异说尊周礼,切莫愚迷酿祸根。

八.《讲法律以儆愚顽》:制律原非为杀人,颁布程式儆愚民。

若能朝朝殷勤讲,自使奸顽志气纯。

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名分尊卑不可逾,立身行己要谦虚。

能明礼义相推让,风俗自成仁厚区。

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劝尔须将生理谋,莫从分外去营求。

四民志定无偏向,自致荣华不用忧。

十一.《训子弟以禁非为》:孩提情性易推移,溺爱何能有好儿。

教训敦敦无懈怠,庶几日后免非为。

十二.《息诬告以全善良》:止讼应知是善人,忠言逆耳莫相嗔。

扛帮挑激非相爱,息事方能种福田。

十三.《诫匿逃以免株连》:窝隐逃人罪不轻,一家受累九家倾。

务须纠察经官府,莫恋亲情惹祸端。

十四.《完钱粮以省催科》:急公奉上是良民,万事先当办课程。

依限全完拘系少,无忧无虑似仙人。

十五.《联保甲以弭盗贼》:贼人化外作顽民,辜负皇恩一片心。

保甲相连同恤患,一方高枕得安宁。

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怨毒于人不自由,冤冤相报几时休。

亡身招祸非为勇,唾面自干岂是柔。

《序》1.以敦本崇实之道、为牖民觉世之模。

法莫良焉、意莫厚焉。

2.我圣祖仁皇帝,久道化成、德洋恩普,仁育万物、义正万民。

六十年来宵衣旰食,只期薄海内外,兴仁讲让、革薄从忠,共成亲逊之风、永享升平之治。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引导语:读完阅微草堂笔记之后,要怎样理解呢?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哪里有?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表叔王碧伯妻丧,术者言某日子刻回煞。

全家皆避出。

有盗伪为煞神,逾垣入,方开箧,攫簪珥;适一盗又伪为煞神来,鬼声呜呜渐近。

前盗遑遽避出,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

黎明,家人哭入,突见之,大骇;谛视之,乃知为盗。

以姜汤灌苏,即以鬼装缚送官,沿路聚观,莫不绝倒。

原文——《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注释1.术者,古称阴阳家,巫人之类。

2.回煞,这是迷信说法。

煞,凶神。

人死后,有一天死者的鬼魂要回家一趟,但是要由煞神(凶神)押着回家,称做回煞。

鬼魂回家的日子,阴阳家能推算出来。

3.垣:墙。

4.箧,藏物的小箱子,多为竹篾编制。

5.攫,抓取。

簪珥,首饰。

6.遽:皇,心神不安。

遽,急速。

7.谛,仔细审察。

8.盗,小偷。

9.伪,假装。

10.逾,越过。

11.适,恰巧。

12.仆:倒地,扑倒。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纪晓岚)表叔王碧伯的妻子死了,有阴阳家推算出某日夜里11点到1点钟(子刻)王碧伯妻子的鬼魂要回家一趟。

这时,全家人都必须出门避开。

到了子刻,一名盗贼打扮成煞神的样子,翻过墙进到屋里,刚把藏物的小箱子打开,捞到簪子耳环首饰,恰巧另一名盗贼也扮成煞神进到这家,还学着呜呜的鬼叫,渐渐接近。

先进到屋里的盗贼心中害怕,慌慌张张逃了出来,两个人在庭院里相遇,彼此都把对方当做真的煞神。

狰狞的'面目、怪异的衣饰,吓得心跳剧烈,魂魄出窍。

顿时,面对面昏倒在地。

天亮以后,一家人哭哭啼啼回转家门,见到庭院里昏倒两人,仔细一看,大为惊吓;再仔细察看,才知道这两个人都是盗贼。

于是灌下姜汤使他们苏醒过来。

随即将扮成煞神的两个盗贼,不动原样地捆缚起来,押送到官府。

一路上,聚拢了许多观看的人群,见到盗贼的这般模样,简直把大家都乐坏了。

《圣谕广训》校读札记

《圣谕广训》校读札记

《圣谕广训》校读札记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美教化,移风俗”,使社会风气保持良好状态,以维持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

《圣谕广训》是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本文兹以《?ぴ逄盟目馊?书荟要》影印本为底本,参校以《钦定四库全书》文津阁本与文渊阁本,对《圣谕广训》一书进行简单的比较,希望借此略窥四库各本之间的细微差异。

关键词:圣谕广训四库全书荟要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校对《圣谕广训》是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源于满清康熙皇帝的《圣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继位后加以推衍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美教化,移风俗”,也就是教育百姓遵纪守法,向善弃恶,使社会风气保持良好状态,以维持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

不同与西方,宗教承担了主要的教化责任,在古代中国,宗教观念并不发达,教化的责任主要由各种不同的学派学说(如儒家和道家),或通过社会(如宗族、学校教育)来实现,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主导来规范的。

皇帝通过圣谕的方式来对百姓进行教化,始自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成为明代教化的最高准则。

清代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方面基本承袭明代的做法。

直到康熙时期,清朝统治已经基本趋于稳固,文治有所发展,遂不满足于原本的六条,将其发展为更为完善的十六条圣谕。

雍正二年,又由皇帝将十六条圣谕衍释为多达万言的《圣谕广训》,使这些规范更加具体化,更有一大批阐释《圣谕广训》的著作问世。

[1]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它显然是研究清史以及中国文化史所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本文兹以世界书局印行浙大图书馆藏《?ぴ逄盟目馊?书荟要》影印本(以下简称“荟要本”)为底本,参校以《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以下简称“文渊阁本”)、《钦定四库全书》文津阁本(以下简称“文津阁本”),对《圣谕广训》一书进行简单的比较,并以此略窥《四库全书》诸本之间的细微差异。

《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高度

《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高度

《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高度纪昀晚年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齐名,该书内容广博,无所不涉,对“乾嘉盛世”掩盖下的专制社会的各种危机进行了全景式记录,作者作为体制中人,借小说对官场百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从而抒写自己的价值取向与为官理念,假鬼神伸张惩治贪官污吏,为官场树立敬畏之心,从道德的高度和制度的层面审视官场吏治,以此彰显其救世之深心。

标签:《阅微草堂笔记》吏治解构建构《阅微草堂笔记》这部著作包括了《滦阳消夏录》、《滦阳续录》、《槐西杂录》、《如是我闻》、《姑妄听之》。

全书系陆续而成。

为纪昀的门人盛时彦汇编,以纪氏北京宅邸中的书斋“阅微草堂”为名,统称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多角度、多侧面展开,但就其对有清一代吏治的抨击和官场积弊的揭擿的贡献,鲜有深层次分剖解析的力作,故《阅微草堂笔记》暨纪昀思想所呈现出来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未能得到充分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

纪昀是乾嘉时期官高位显的一代儒学宗师,更是一位有着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封建士大夫。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他借小说对官场百态作了淋漓尽致地挞伐,并进而追问封建王朝的吏治痼疾,从科举对官吏的选拔、考评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思考,以此倡导他的为官理念,彰显他的救世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一、深刻抨击了官吏和官场积弊乾隆晚期,在表面的康平盛世掩盖下,吏治废弛,官常大坏,早已孕育着末世的深刻危机。

纪昀在乾隆19年的朝考中尖锐指出:“方今清公守法、约己爱人者,守令之中岂曰无人,然……此千百之一二耳。

其横者毛鸷搏噬;其贪者谿壑不赢;其谲者巧诈售欺;其懦者昏愦败事。

而贵族权门依势作威者又错出于其中,一二良吏,恐不能补千百人之患也。

”[1]作为体制中人,纪昀看在眼里,心存忧慨,他深知吏治问题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他在学术活动中切实倡导“以实心励实行”“周济世用”,在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谈狐说鬼,对官场中官吏的种种罪恶和腐朽,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阅微草堂笔记》序跋辑考及其文献价值

《阅微草堂笔记》序跋辑考及其文献价值

《阅微草堂笔记》序跋辑考及其文献价值《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文人学者纪昀晚年创作的文言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笔者研究《阅微草堂笔记》十余年,陆续从《阅微草堂笔记》诸多版本中搜集整理清乾隆至民国时期各类序跋十余篇。

其中既有作者自序,亦有他人序跋;既有绍介版本流传、考述传播接受的序跋,亦不乏着眼评点笺注、阐释文本价值的序跋。

这些出于不同目的撰写的序跋,有些已为学界所知晓,成为《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上的重要史料;有的则尚未公诸世,属于首次发掘的文献资料。

因此,对现存《阅微草堂笔记》序跋作系统的梳理,对全面了解其版本系统、准确把握其传播过程、深入发掘其文本内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一、现存《阅微草堂笔记》序跋辑考笔者在辑校《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的过程中,搜集整理了十余篇《阅微草堂笔记》序跋。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类:(1)作者纪昀自己所作之序。

纪昀所作之序,已为学界所知晓的有置于《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乾隆辛亥七月1791年)、《槐西杂志》(乾隆壬子六月1792年)、《姑妄听之》(乾隆癸丑七月1793年)以及《滦阳续录》(嘉庆戊午七夕1798年)之前的“题词”,也有一些在辑校过程中发现而尚未公诸世的序文,如附著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滦阳消夏录》的自序,对于研究《阅微草堂笔记》早期版本情况颇多助益,且亦有助于了解纪昀编撰《阅微草堂笔记》之缘起。

(2)刻本序跋。

包括盛时彦分别作于乾隆癸丑(1793年)十一月及嘉庆庚申(1800年)八月的跋序、郑开禧作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春的序文。

盛时彦作于乾隆癸丑十一月的跋文为《姑妄听之》分刻本的跋文。

对于这篇跋文,嘉庆庚申的序文曾经提及,曰:“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

”此处所提及的跋文即为此跋。

(3)评本序跋。

包括徐瑃的《纪氏嘉言序》(道光丙午1846年)、曾国藩《纪氏嘉言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徐时栋评《阅微草堂笔记》序(同治六年1868年)、王伯恭评《阅微草堂笔记》序跋(光绪戊申1908年)等。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阅微草堂笔记》是明代著名学者戴震所著的一部百科全书,该书内容丰富,涉及科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堪称是一部集大成的百科全书。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的博学多才和深厚的学识,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知识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被《阅微草堂笔记》中所呈现的广博学识所震撼。

这部书中包含了众多领域的知识,不仅有关于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内容,还有关于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的内容。

戴震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有着深入的了解,他还对西方的科学和文化有所涉猎,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的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通过阅读《阅微草堂笔记》,我对中国古代学者的博学多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知识体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其次,我对《阅微草堂笔记》中所呈现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部书中,戴震对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对自然现象的解释等都展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见识。

尤其是在他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评价中,他常常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和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阅读《阅微草堂笔记》,我对中国古代学者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最后,我对《阅微草堂笔记》中所呈现的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入的感悟。

在这部书中,戴震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有着深入的了解,还对西方的文化和艺术有所涉猎,他对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评价。

通过阅读《阅微草堂笔记》,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阅读《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次极具收获的阅读体验。

通过这部书,我不仅对中国古代学者的博学多才、深厚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知识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阅微草堂笔记的简介

阅微草堂笔记的简介

阅微草堂笔记的简介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戴震的著作,是他在晚年时对自己的思想和学术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的一本读书笔记。

全书共十二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史学等各个领域,并以思考人生问题、积极进取、勤奋学习为主线。

《阅微草堂笔记》以自我反思和研究为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对历代著作的阅读、思考和总结,探讨了道德伦理、历史观、政治哲学等问题。

书中既有对经典著作的评述,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以文化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读书笔记,也是一部思想启蒙的杰作。

戴震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向读者传递了不断学习、反思和进取的信念,引导人们对世界和自身进行深入思考。

《阅微草堂笔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思想价值,对于了解清代社会、文化和学者的思想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圣谕广训》校读札记

《圣谕广训》校读札记

《圣谕广训》校读札记作者:熊紫莹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6期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美教化,移风俗”,使社会风气保持良好状态,以维持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

《圣谕广训》是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本文兹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本为底本,参校以《钦定四库全书》文津阁本与文渊阁本,对《圣谕广训》一书进行简单的比较,希望借此略窥四库各本之间的细微差异。

关键词:圣谕广训四库全书荟要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校对《圣谕广训》是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源于满清康熙皇帝的《圣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继位后加以推衍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美教化,移风俗”,也就是教育百姓遵纪守法,向善弃恶,使社会风气保持良好状态,以维持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

不同与西方,宗教承担了主要的教化责任,在古代中国,宗教观念并不发达,教化的责任主要由各种不同的学派学说(如儒家和道家),或通过社会(如宗族、学校教育)来实现,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主导来规范的。

皇帝通过圣谕的方式来对百姓进行教化,始自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成为明代教化的最高准则。

清代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方面基本承袭明代的做法。

直到康熙时期,清朝统治已经基本趋于稳固,文治有所发展,遂不满足于原本的六条,将其发展为更为完善的十六条圣谕。

雍正二年,又由皇帝将十六条圣谕衍释为多达万言的《圣谕广训》,使这些规范更加具体化,更有一大批阐释《圣谕广训》的著作问世。

[1]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它显然是研究清史以及中国文化史所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本文兹以世界书局印行浙大图书馆藏《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本(以下简称“荟要本”)为底本,参校以《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以下简称“文渊阁本”)、《钦定四库全书》文津阁本(以下简称“文津阁本”),对《圣谕广训》一书进行简单的比较,并以此略窥《四库全书》诸本之间的细微差异。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槐西杂志四林教谕清标言,曩馆崇安,传有士人居武夷山麓,闻采茶者言,某岩月夜有歌吹声,遥望皆天女也,士人故佻达,借宿山家,月出辄往,数夕无所遇。

山家亦言有是事,但恒在月望,岁或一两闻,不常出也。

士人托言习静,留待旬余。

一夕,隐隐似有声,乃潜踪急往,伏匿丛薄间,果见数女皆殊绝,一女方拈笛欲吹,瞥见人,影,以笛指之,遽僵如束缚,然耳目犹能视听,俄清响透云,曼声动魄,不觉自赞曰:虽遭禁制,然妙音媚态已具赏矣。

语未竟,突一帕飞蒙其首,遂如梦魇,无闻无见,似睡似醒,迷惘约数刻,渐似苏息。

诸女叱群婢曳出,谯呵曰:痴儿无状,乃窥伺天上花耶?趣折修篁,欲行箠楚。

士人苦自申理,言性耽音律,冀窃听幔亭法曲,如李瞹之傍宫墙,实不敢别有他肠,希彩鸾甲帐。

一女微哂曰:悯汝至诚,有小婢亦解横吹,姑以赐汝,士人匐匍叩谢,举头已杳,回顾其婢,广颡巨目,短发瞺鬙,腰腹彭享,气咻咻如喘,惊骇懊恼,避欲却走,婢固引与狎,捉搦不释,愤击仆地,化一豕嗥叫去,岩下乐声自此遂绝。

观于是婢,殆是妖非仙矣,或曰:仙借豕化婢戏之也。

倘或然欤。

*****刘燮甫言,有一学子,年十六七,聪俊韶秀,似是近上一流,甚望成立。

一日,忽发狂谵语,如见鬼神,俟醒时问之,自云:景城社会观戏,不觉夜深,归途过一家求饮,唯一少妇,取水饮我,留我小坐,言其夫应官外出,须明日方归。

流目送盼,似欲相就,爱其婉媚,遂相燕好,临行涕泣,嘱勿再来。

以二钏赠我,次日视之,铜青斑斑,微有银色,似多年土中者。

心知是鬼,而忆念不忘,昨再至其地,徘徊寻视,突有黑面长髯人,手批我颊,跄踉奔归,彼亦随至,从此时时见之,向我诟厉。

我即忽睡忽醒,不知其他也。

父母为诣墓设奠,并埋其钏,俄其子瞋目呼曰:我妇失钏,疑有别故,而未得主名,仅倒悬鞭五百,转鬻远处,今见汝窃来,乃知为汝所诱,此何等事,可以酒食金钱谢耶?颠痫月余,竟以不起。

然则钻穴逾墙,即地下亦尚有祸患矣。

*****李云举言,东光有薰狐者,每载燧挟罟,来往墟墓间。

传教士缘何研习《圣谕广训》

传教士缘何研习《圣谕广训》

传教士缘何研习《圣谕广训》:美国卫三畏家族档案手稿所见一斑*司佳[摘要] 文章围绕笔者曾于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卫三畏家族档案发现的十多种有关清代《圣谕广训》的方言直解手抄,从历史学与语言学两个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当时其他传教士所作的多种翻译、评论史料,探讨十九世纪来华传教士将《圣谕广训》作为汉语学习的入门材料这一“传统”之源起。

文章进一步剖析传教士关注《圣谕广训》与《广训衍》及《直解》的不同出发点,即从《圣谕广训》的翻译文本中获取根本性的精神、文化资源,并借鉴《广训衍》、《直解》之类的浅文理形式作为习得汉语的捷径。

作为初入异文化空间的新教传教士,面对“他者”的文化根基,其早期的学习态度与相应之传教策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圣谕广训传教士卫三畏方言直解美国汉学[作者简介] 司佳,副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 200433清代的《圣谕广训》因在各省以方言、白话定期宣讲的关系,直至清末于中国地方民间都有着不一般的影响力。

周振鹤先生在《<圣谕广训>集解与研究》一书有关“《圣谕广训》的汉语方言本”一章中讲到,因为汉语方言很难用文字书写来表达,所以讲解《圣谕广训》的方言稿本不会很多,多可能是请对地方方言娴熟的知识分子来编写《圣谕广训》的方言讲解稿。

周先生研究过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手抄本吴语《圣谕广训直解》,另提到一种用浙江嘉兴方言写成的《圣谕广训通俗》,并述及除此之外,方言本(包括手抄本)《广训》的材料所见不多。

1然而,十九世纪新教传教士因为布道交流与口语学习的需要,往往会注重收集这一类官话与方言、土白两相对应的语汇材料。

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所藏卫三畏家族档案(Samuel Wells Williams Family Papers)中,笔者便有幸发现多种有关《圣谕广训》的方言直解手抄件。

* 本文的研究为复旦大学章清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文化交流与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编号09&ZD070)的阶段性成果。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全译)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全译)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全译)
《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全译)》是纪昀晚年的遣兴之作,“迫录见闻”、“时作杂记”,却非“消闲“之作,其中寓有深意。

其指导思想是“大旨期不乖于风教“,劝善惩恶。

此书采访范围,上起祖辈、官员、师友,下至晚辈、仆人、士兵等。

所记内容,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地方风情、宦海变幻,诗词文章、典章名物、医卜星相、奇情轶事均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别人对于这本书的看法:
《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全译)》通过一些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广泛地反映了清代社会现实,描摹人情世态,抒发人生感慨,传布劝善之道。

不论从文化史、思想史、风俗史的层面,还是从文学层面去观照它,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具有价值的意义。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全译)》为白话全译本。

扣开历史之门,尽揽经典魅力。

《阅微草堂笔记》对《圣谕广训》的阐绎

《阅微草堂笔记》对《圣谕广训》的阐绎

《阅微草堂笔记》对《圣谕广训》的阐绎
张泓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顺治帝将"崇儒重道"定为基本国策.康熙帝发展为"上谕十六条",向全国颁布.雍正帝对其逐条解释,形成洋洋万言的<圣谕广训>,并颁行天下,终于形成了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纲领.<圣谕广训>是清朝教化全国人民的法典.<阅微草堂笔记>对<圣谕广训>作了形象化的阐释,用故事告诉大家应该尽孝.
【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张泓
【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2.1
【相关文献】
1.中国历代微篇小说系列研究之三笔记小说与微篇小说--以《太平广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为例 [J], 龙钢华
2.《阅微》一书真名世,不恨无人作郑笺——评“三会本”《阅微草堂笔记》 [J], 阴海强
3.阅微知著难“三会”补缺憾--读《〈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 [J], 陈圣争
4.叙写万千世态\r笔记小说,—\r—《阅微草堂笔记》导读 [J], 胡馨月
5.笔记小说,叙写万千世态--《阅微草堂笔记》导读 [J], 胡馨月;冬日问影(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圣谕广训》

《圣谕广训》

《圣谕广训》《圣谕广训》《圣谕广训》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满清时期的国教。

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

源于满清康熙皇帝的《圣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继位后加以推衍解释。

清政府在各地推行宣讲,并定为考试内容。

《圣谕广训》是由清朝官方颁布,并运用政治力使之广为刊行的官样书籍。

《圣谕广训》一书的内文,基本上分为康熙〈圣谕十六条〉与雍正〈广训〉两个架构。

序书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记曰: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

此皆以敦本崇实之道为牖民觉世之模,法莫良焉!意莫厚焉!我圣祖仁皇帝久道化成德洋恩普,仁育万物,义正万民六十年来,宵衣旰食,只期薄海内外兴仁讲让,革薄从忠,共成亲逊之风,永享升平之治。

故特颁上谕十六条,晓谕八旗及直省兵民人等,自纲常名教之际,以至于耕桑作息之间,本末精粗,公私钜细,凡民情之所习,皆睿虑之所周,视尔编氓诚如赤子。

圣有谟训明征,定保万世守之莫能易也。

朕缵承大统,临御兆人,以圣祖之心为心,以圣祖之政为政,夙夜黾勉,率由旧章。

惟恐小民遵信奉行久而或怠用,申诰诚以示提撕,谨将上谕十六条寻绎其义,推衍其文,共得万言,名曰圣谕广训。

旁征远引,往复周详。

意取显明,语多直朴。

无非奉先志以启后人,使群黎百姓家喻而户晓也。

愿尔兵民等仰体圣祖正德厚生之至意,勿视为条教号令之虚文,共勉为谨身节用之。

庶人尽除夫浮薄器凌之陋习,则风俗醇厚,家室和平。

在朝廷德化,乐观其成。

尔后嗣子孙并受其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理岂或爽哉!敦孝弟以重人伦我圣祖仁皇帝,临御六十一年,法祖尊亲,孝思不匮。

钦定孝经衍义一书,衍释经文,义理详贯,无非孝治天下之意。

故圣谕十六条,首以孝弟开其端。

朕丕承鸿业,追维往训,推广立教之思,先申孝弟之义,用是与尔兵民人等宣示之。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人不知孝父母,独不思父母爱子之心乎?方其未离怀抱,饥不能自哺,寒不能自衣,为父母者,审音声察形色,笑则为之喜,啼则为之忧,行动则跬步不离,疾痛则寐食俱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笃 宗族 以 昭雍 睦
重农 桑 以足 衣 食
尚 节俭 以 惜财 用 隆 学校 以端 士 习
是 中国传统文化 的核心 。黑格 尔也 曾说 过 : 中国纯粹建筑 “ 在这一种 道德 的结 合 上 , 国家 的特 性 便 是 客 观 的 家庭 孝
敬 。 [2 ’ J2 ’ 3
黜 异端 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 学 明 礼让 以 厚 民俗
释, 形成洋洋万言的《 圣谕 广训》, 并颁行天 下, 终于形成 了以孝 治天 下的政治 思想纲领。《 圣谕广训 》 清朝教 是
化全 国人 民的法典。《 阅微草 堂笔记》 圣谕广训》 了形 象化 的阐释 , 对《 作 用故事告诉大家应该尽孝 。
[ 中图分类号 ] 4 . I 21 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08—2 3 ( 0 1 0 0 8 0 10 6 8 2 1 )2— 0 7— 4
讲 法 律 以儆 愚 顽 务 本 业 以定 民 志
训 子 弟 以禁 非 为 息 诬 告 以全 善 良
满 清 入 主 中原 以后 , 把 孝 作 为 突 出重 点 加 以宣 扬 。鲁 更
诫 匿逃 以免株连
联 保 甲 以 弭盗 贼
完钱粮 以省催科
解 仇 忿 以重 身命
迅曾说 :魏晋 , 以孝治天下 的, “ 是 不孝 , 故不能不杀。为什 么
书, 衍释经 文 , 义理详贯 , 无非孝治天下之意。故圣谕 十六
条 , 以孝悌 开其 端 。朕 丕承 鸿业 , 维往 训 , 广立 教之 首 追 推 思 , 申孝悌 之义 , 先 用是与尔兵民人 等宣示之 。 [1 ”56 ]2
现孝 的就有 3 余 则 , 昀不断地用各 种各样 的方 式劝诫 大 O 纪
Jun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i ScS) ora o ii r nvrt( h& o c) 《l f qh i ( y P 会科学版 Q a U es i i
21年 3 01 月
M ach 2 1 r 01
《 阅微 草 堂 笔记 》 圣谕 广 训》 阐绎 对《 的
张 泓
雍正帝非常重视“ 上谕十六条 ” 对其 逐条解 释 , 条千 , 每 言左右 , 形成 洋洋 万 言 的《 圣谕 广训 》 于雍正 二 年颁 行 天 ,
下 , 于 形 成 了 以孝 治 天 下 的 政 治思 想 纲 领 。 终
《 圣谕广训》 内容 庞杂 , 及社会 生 活 的方方 面 面。但 涉 为了以孝治天下 , 开宗明义即将 孝弟列于 十六条之首 , 圣祖 “
孝, 主张以孝治天 下。顺治 、 熙 、 正等 皇帝 都 曾发表 诰 康 雍
谕 , 诫 大 家要 尽 孝 。 劝
皇帝 临御六 十一 年 , 法祖尊 亲 , 孝思不 匮 , 钦定 《 经衍 义》 孝

作为乾嘉年间文坛盟 主 的纪 昀 , 《 在 阅微草 堂笔记 》中
也把 孝 置 于 一 个 非 常重 要 的位 置 , 以 笔 记 的形 式 对 前 代 君 他 主 的诰 谕 作 了形 象 的 阐 释 。 在 全 书 19 16则 笔 记 中 , 接 表 直
要 以孝治天下 呢? 因为天位 从禅让 , 即巧取豪夺 而来 , 若主
张 以忠治天下 , 他们 的立脚点便不稳 , 办事便棘手 , 立论也难
了 , 以一 定要 以孝 治 天 下 。 【 清 代 和 魏 晋 时 一 样 , 时 所 ”3 当 的 统 治者 作 为 异 族 君 主 , 自然 不 能 提 倡 忠 君 , 于是 大 力 倡 导
顺治九年 , 治帝借鉴 明代治 国经验 , 顺 把朱元璋 的“ 圣谕
六 言 ” “ 顺 父 母 , 敬 长 上 , 睦 乡 里 , 训 子 孙 , 安 生 :孝 恭 和 教 各
在《 姑妄听之二》中纪昀记 载邻村有 一 个刘 某 , 非常 孝 顺母 亲。刘某 的弟弟得 了重病 , 因为母 亲宠爱 弟弟 , 刘某 为 了不让母亲担心 , 然卖 了儿子买药给弟弟治病 。刘某认 为 竟
( 江旅 游职 业 学 院 , 江 杭 州 3 3 ) 浙 浙 12 1 1
[ 关键词] 圣谕广训》 《 《 ; 阅微草堂笔记》 孝道 ;
[ 摘 要 ] 治 帝将 “ 顺 崇儒 重 道 ” 为 基 本 国策 。康 熙 帝发 展 为 “ 定 上谕 十 六 条 ” 向全 国颁 布 。 雍正 帝 对 其 逐 条 解 ,
孝 顺 母 亲是 一 件 很 自然 的 事 , 要 听 到 有 对 母 不 孝 者 , 就 只 他
准, 教化全国人 民的法典 ” [3 《 。65 阅微草堂笔记 》 圣谕广 ] 对《 训》 了形象化 的阐释 , 故事告诉大家应尽孝。 作 用 《 经 》中 说 : 夫 孝 , 之 经 也 , 之 义 也 , 之 行 孝 “ 天 地 民
也 。 ” 纪 昀也 认 为 孝 顺 长 辈 是 一 件 天 经 地 义 的 事 情 , 应 是 该 没 有 任何 附加 条件 、 自然 形成 的思 想 和行 为 。 很
谕 十六 条 ” 向全 国颁 布 。内 容 如 下 : , 敦孝 弟 以 重人 伦
和 乡党 以 息争 讼
孝文化是中国传 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 部分 。梁 漱溟将 孝
列 为 中 国文 化 的 第 十 三 项 特 征 , 指 出 “ 中 国 文 化 是 ‘ 并 说 孝 的文 化 ’ 自是 没 错 。此 不 唯 中 国 人 的 孝 道 世界 闻名 , 彩 最 , 色 显 , 且 … …它 原 为 此 一 文化 的根 萎所 在 。 …” 认 为 孝 文 化 抑 ”
家要 尽 孝 。 清 代 初期 , 了巩 固 政 权 , 治 者 接 受 了 一 批 有 识 之 士 为 统 的劝 谏 , 始 大 张 旗 鼓 地 实 行 以 “ 孑 崇 儒 ” 核 心 的 “ 开 尊 L 为 汉 化 ” 策 , 图做 到 以孝 治 天 下 。 政 力
《 圣谕广 训》 “ 是 清朝 的圣经 , 郡 县学 训 练士 子 的标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