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狐-形象的文化意蕴及其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简论草堂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中心讲解

简论草堂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中心讲解

简论草堂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中心内容导读:,必不可恕,告其父兄,自当处置。

遽加以恶声,于理毋乃不可。

且我辈出入无形,往来不测,皆君闻见所不及,堤防所不到,而君攘臂与为难,庸有幸乎?于势亦必不敌,幸熟计之。

”(P143)这人急忙披衣坐起,连声向狐仙道歉。

从此以后,他们便相安无事。

东光狐的话句句在理,与邻居相处,不能动辄辱骂不休。

平白无故受人诬陷,心里总是不好受的,连摘要:《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共二十四卷,每卷至少有四篇专门写狐。

在纪昀的笔下,这些狐都是个性鲜明,具有人性化的。

作者主要是“借狐说人说世情”。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狐形象前言明清时期的文言小说里,人物形象以鬼狐居多。

关于狐仙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汉代。

在《搜神记》里有一篇《宋大贤》,写的是狐狸变成美女诱惑人,被人杀死后发现是只老狐狸。

狐狸有超能力能通灵的传说由来已久。

唐代张鹜的《朝野佥载》则说:“唐初以来,百姓事多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

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到了明清时代,文言小说中的狐仙故事十分流行,最著名的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在他们的小说里,狐仙不再是性格单一的狡诈之徒,它们的身上更多具有了人的影子,性格也多样化,使得狐仙形象一改明清以前的负面色彩。

清代学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里的狐仙,则往往充满智者和侠士的精神。

与《聊斋志异》里的狐仙形象相比,《笔记》里的狐仙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狡诈戏谑之狐摘自:毕业论文选题,明理之狐,侠义之狐和有情有义的狐女。

狡诈之狐狐狸的狡诈习性,在多篇故事中已有所体现,但这并不是《笔记》想要着重表现的,作者纪昀只是以此来告诉读者,狐狸之所以狡诈多端是跟人学的,以刺世人。

比如,《滦阳续录(三)》里有一则狐狸吃白饭的故事。

有一人家宅后的空屋里住着一只狐狸,虽看不见它的身影,它却能和人交谈。

谈《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仙形象

谈《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仙形象

谈《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仙形象
刘文杰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9)010
【摘要】明清文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狐仙居多,在清代学者、小说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的狐仙,多是良善、友好而正义的,往往充满智者和侠士的精神,一改明清以前的负面色彩.相对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狐仙故事以情爱为主,<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故事类型丰富,从社会批判学的角度上具有独特价值.
【总页数】4页(P129-132)
【作者】刘文杰
【作者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长随形象 [J], 张泓
2.《阅微草堂笔记》中鬼狐形象的人性化特征 [J], 杨华
3.中西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阅微草堂笔记》与《伊索寓言》之比较 [J], 张国清
4.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 [J], 杨倩
5.《阅微草堂笔记》与《子不语》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J], 章园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阅微草堂笔记》到“拟阅微小说”,狐形象的式微现象

从《阅微草堂笔记》到“拟阅微小说”,狐形象的式微现象

从《阅微草堂笔记》到“拟阅微小说”,狐形象的式微现象《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撰写的一部追录见闻的笔记体小说。

此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写作风格不一,基本上是记述见闻,语言质朴淡雅,庄谐杂陈,对后世影响颇深,产生了大量拟作。

代表作品有《咫闻录》、《三异笔谈》、《闻见异辞》、《右台仙馆笔记》、《耳邮》等等。

“拟阅微小说”基本上继承了《阅微草堂笔记》的主旨和笔法,虽然在文学成就上远逊于“阅微”,但也表现出自己的一些独特之处。

其中的一大特色就是狐故事显现出明显的式微趋势。

从几部“拟阅微”的代表性作品可以看出,以狐为主题的志怪故事数量相当有限。

《三异笔谈》四卷涉及到狐的只有一篇;《咫闻录》十二卷里只有两三篇谈到了狐,如卷二的《治狐》和卷三的《柝击狐》;《闻见异辞》也只有三篇。

而《耳邮》在篇首自序中即云:“盖志怪搜神,从古有之矣。

然窃以为惊心动魄之事,即在男女饮食之间;非必侈谈灵怪,然而耳目一新也”“其涉及鬼怪者十之一二而已。

”即是在这十之一二的志怪内容中,狐故事依然是寥寥无几,而且,狐也不再是劝惩的代言人了。

从《阅微草堂笔记》到“拟阅微小说”,为什么狐形象会逐步逍逝,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纪昀所撰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相抗衡的初衷,所以会大量描写狐故事。

而后世的“拟阅微小说”则没有这个目的。

清初,身负高才而郁不得志的蒲松龄奋如椽之笔,以狐鬼寄托情怀,以传奇笔法书写志怪故事,创造出清代文言小说史上乃至中国小说史上颇负盛名的《聊斋志异》,首次突破了中国传统笔记小说的旧有模式,以生动的传奇笔法去记述一向以梗概示人的志怪内容,尤以其独特奇幻、绚丽多姿的艺术成就、清新雅洁、精练自然的语言特色被世人广泛关注和喜爱。

但身为当朝重臣同时也是文坛泰斗的纪昀对此却不以为然。

其门人盛时彦在《姑妄听之》跋文中曾转述他的观点:“《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纪昀认可甚至欣赏蒲松龄的才气,然而创作观念与写作手法却与之大相径庭。

简论草堂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中心讲解

简论草堂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中心讲解

简论草堂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中心内容导读:,必不可恕,告其父兄,自当处置。

遽加以恶声,于理毋乃不可。

且我辈出入无形,往来不测,皆君闻见所不及,堤防所不到,而君攘臂与为难,庸有幸乎?于势亦必不敌,幸熟计之。

”(P143)这人急忙披衣坐起,连声向狐仙道歉。

从此以后,他们便相安无事。

东光狐的话句句在理,与邻居相处,不能动辄辱骂不休。

平白无故受人诬陷,心里总是不好受的,连摘要:《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共二十四卷,每卷至少有四篇专门写狐。

在纪昀的笔下,这些狐都是个性鲜明,具有人性化的。

作者主要是“借狐说人说世情”。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狐形象前言明清时期的文言小说里,人物形象以鬼狐居多。

关于狐仙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汉代。

在《搜神记》里有一篇《宋大贤》,写的是狐狸变成美女诱惑人,被人杀死后发现是只老狐狸。

狐狸有超能力能通灵的传说由来已久。

唐代张鹜的《朝野佥载》则说:“唐初以来,百姓事多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

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到了明清时代,文言小说中的狐仙故事十分流行,最著名的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在他们的小说里,狐仙不再是性格单一的狡诈之徒,它们的身上更多具有了人的影子,性格也多样化,使得狐仙形象一改明清以前的负面色彩。

清代学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里的狐仙,则往往充满智者和侠士的精神。

与《聊斋志异》里的狐仙形象相比,《笔记》里的狐仙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狡诈戏谑之狐摘自:毕业论文选题,明理之狐,侠义之狐和有情有义的狐女。

狡诈之狐狐狸的狡诈习性,在多篇故事中已有所体现,但这并不是《笔记》想要着重表现的,作者纪昀只是以此来告诉读者,狐狸之所以狡诈多端是跟人学的,以刺世人。

比如,《滦阳续录(三)》里有一则狐狸吃白饭的故事。

有一人家宅后的空屋里住着一只狐狸,虽看不见它的身影,它却能和人交谈。

明清小说中“狐”的意象探析[权威资料]

明清小说中“狐”的意象探析[权威资料]

明清小说中“狐”的意象探析摘要:“狐”意象在文章中的应用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它所隐喻的含义却不尽相同。

本文试图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文人处境入手,探讨“狐”在明清小说中的形象特征及其内在含义,从文人理想、伦理道德、妇德人性及社会批判四个大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求对其进行简要的梳理。

关键词:明清小说;狐;意象I207.41 A 1005-5312(2015)18-0006-01狐狸故事作为一种传统的小说题材,从先秦时期的民间传说到后来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明清笔记小说中,都有大量的狐变为人的记载。

而这其中明清小说是狐意象在文言小说史上出现重大发展变化的时期,着重探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中狐意象的特点,对研究狐意象的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将从两点进行分析。

一、理想境界的寄托明清是狐狸故事出现的高峰,一方面是因为商品经济与市民文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元清少数民族的统治,使得汉族文人遭到严重打压,原先通过科举入仕一途也变得更加艰难。

文人现实中的怀才不遇,在狐狸故事中得到了尽情的宣泄。

荆园居士的《挑灯新录・狐女》中,玉郎逃难中偶遇一间茅屋,叩门而进见一女子,约莫十五六岁,面容姣好美丽。

问其姓名,自称芝娘,有仙术。

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

后两人在旧宅住下,芝娘施展点金之术,不一会儿就得金银无数,成了殷实的大户人家。

两人生一子,年纪轻轻便在礼部就职,真可谓少年得志,前途似锦。

这一故事中,典型的体现出下层文人对理想生活的构想。

一有佳人陪伴左右,貌美如花、亭亭玉立,充分满足了下层文人的性幻想;二是物质生活的满足,下层文人大多生活贫寒,入不敷出,正是这样的现实状况让他们为主人公描写了如王公贵族一般的极尽豪奢的生活场景;三是对功成名就的渴望,下层文人对于建功立业的热情从来都没有消减,他塑造了的仙儿,高进皇榜、独占鳌头,就强烈反应出其渴望有所作为,光宗耀祖的希望。

除《狐女》以外,其他作品也有此类描写。

如袁枚的《子不语・狐先生》中也写到,四川有一李姓书生,生于贫穷之家,却自幼好读诗书,只望以后求取功名。

《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的形象分析

《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的形象分析
中国的狐承载着很多古代的传统观念体现了中国人的伦理观女性观等等折射着不是对狐而是对人的认识和评价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把狐与美女淫妇联系在一起把女性观以狐性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狐媚人的说法
文 学评论
《 阅微草堂笔记 》中狐仙 的形象分析
严 澜
( 无锡 市广播 电视 大学 , 江 苏 无锡 2 42 ) 10 1
家 伦理精 神与 性善 思想 同道 教修仙 理论 始终 是紧 密联 系在 一起 的 。
节 、义 、孝是 中 国传 统 思想 中被 肯定和 鼓励 的 ,在 民间心理 上亦 有 所 以导致 关于 家狐 的传 闻 比比 皆是 , 《 阅微 草堂 笔记 》对 此 即多有 上 天 嘉奖 此 类 人士 的看 法 。可 见 , 在狐 “ 变人 心 ”的修 道 过 程 记述 ,而 且其 中有 些还 是纪 昀家 中的 家狐 。此外 ,清 人更 进~ 步将 兽 中 ,狐不 仅要 学习人 间儒 家典 籍 ,还 要 争取 获得人 类友 爱善 良的美 此与 求仙 修道 联系起 来 ,在他 们看 来 ,狐 既在 “ 人物 之 间” 、 “ 仙 好情 感 。得到 这一善 性 的狐 ,不光 “ 礼 ”, “ 循礼 义 ” ,重 视 怪之 间 ”,能 有人性 、仙 性 , 自然应 当 以人 居 为居 。狐 占据 高楼 空 知 颇 情感 ,而且 通常在最终得 到仙界 的嘉 奖,修成 正果。 屋 ,乃是在 人类 环境 中体 悟人 道 ,因而 不仅 “ 为害 ” ,还甚 至与 不 人建 立起 良好 的睦邻 关系 来 。狐 与人共 居 ,有成 为人 类家 庭保 护神 的 ,还 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多家 狐成 为人 的朋 友 ,即狐 友 。为家 庭保 护神 的 , “ 凡


修 道之狐 仙

同中有异的狐形象_阅微草堂笔记_与_伊索寓言_之比较_范永雪

同中有异的狐形象_阅微草堂笔记_与_伊索寓言_之比较_范永雪

第32卷第1期2016年2月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Vol.32No.1Feb.2016收稿日期:2015-10-20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DJG20141120)作者简介:范永雪(1992-),女,广东罗定人,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生,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同中有异的狐形象———《阅微草堂笔记》与《伊索寓言》之比较范永雪,卞良君(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摘要:《阅微草堂笔记》和《伊索寓言》里的狐,都有正反两面性格。

所不同处,《寓言》狐的类型和内秉比较单一,《笔记》狐则多样而复杂;《寓言》狐只具有物性和拟人性,《笔记》狐除此之外还具有独特的神魔性。

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主观方面涉及到作者的教育背景、思想信仰等,客观方面还与社会制度和风气、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等有关。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伊索寓言》;狐;比较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16)01-0023-04《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的一部笔记体志怪小说,共1200余则“怪力乱神”的故事。

其中涉及狐怪的约有180则,在“神道设教”的目的下推陈出新,塑造了大雅儒狐、贞节烈狐、诡谲趣狐、魅惑淫狐等各类狐形象。

而在西方文学中,出现最多将狐人格化的作品是“三大寓言”和《格林童话》。

其中《伊索寓言》最多,将近40则,且出现最早,属原始寓言。

后世西方寓言多沿袭《伊索寓言》,喜欢用简洁的故事说明日常生活道理,将自然界中的动物人格化,借以寓理。

本文选取《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笔记》)和《伊索寓言》(以下简称《寓言》)作为中西方文学狐形象比较的代表性作品,希望对比二者中狐形象的异同,并探讨二者狐形象差异的原因。

1《笔记》、《寓言》狐形象的相像《笔记》与《寓言》里的狐,都是脱胎于自然界的动物狐。

因此,它们具有一些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独特的狐文化。

妖释世俗理狐语人间情——《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中"狐"故事的比较

妖释世俗理狐语人间情——《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中"狐"故事的比较
奇 , 画尽致 ” 刻 。
者 寻芳探 幽 , 重水 复 , 暗花 明 , 尽 兴 不 能 自 山 柳 非 已。《 斋》 聊 因得 力于 丰 富 的想 象 力而 篇 幅较 长 , 虽属 于笔记体 小说 , 《 斋 》 节 上 的叙 事 化 已 但 聊 情
收稿 日期 :0 00 - 2 1—62 4
的异 同。
关键词i 阅微草堂笔记》 《 《 ;聊斋志异》 “ 故事 ;狐” 中图分类 号 : o . I 6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0 8 ( 0 0 O 0 4 0 17 8 7 2 1 )6— 0 1— 4
“ 物 异类 , 则 在 人 物 之 间 ; 明 异 路 , 人 狐 幽 狐 则在 幽 明之 间 ; 妖异 途 , 仙 狐则在 仙妖 之 间 。 … ” 经具备 了现代 意 义 上 短 篇 小说 的形 态 , 事 曲折 故 跌 宕 而 自然 有致 , 构 布局 复 杂 而 不 失 自然 。小 结 说 在有 限 的篇 幅 中最大 限度 地实 现 了情 节 的 曲折 变 化 、 挪跌宕 , 小说 的矛盾 冲突始终 在一 系列 腾 使 波澜 层 叠 、 出人 意 料 的情 节 中 充满 张 力 地 向前 发 展 。如 《 玉》 中 , 狐 红 玉 与 冯 生 偶 遇 , 相 红 篇 女 互 倾心, 本可 长相 厮 守 , 度 余 生 , 被冯 生 之父 阻 共 却 拦, 红玉 遭辱 骂 而 与冯 生 决 裂 。但 红 玉并 未直 接
抚养长 大 , 替 冯 生筹 谋 生 计 , 助 他 重 振 家业 。 还 帮 这 原本 是一个 普通 的爱 情 故 事 , 《 斋 》 写得 但 聊 却
有 声有 色 , 曲折 多 变 , 又饱 满 情 意 , 实 令 人 敬 而龄在 创 作上 从 审 美 的角 度 出 发 , 现 给 展

儒家文化对《阅微草堂笔记》中人狐关系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阅微草堂笔记》中人狐关系的影响

艺 术 教 育儒家文化对《阅微草堂笔记》中人狐关系的影响300387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马晓楠【摘 要】《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清代纪昀创作的文言笔记小说,作品中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庞博复杂,是一部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封建迷信的糟粕并存的著作。

纪昀身为士大夫阶层,沿袭宋以来士大夫儒释道三者统一的人生态度,其中儒家思想无疑是最主要的。

“狐”不仅是我国志怪小说中经常被描写的对象,而且是一种特色鲜明而又魅力无穷的文学形象。

纪昀在晚年以其丰富的阅历,敏锐的眼光,“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

在《笔记》中,狐与人的关系是狐世界中描述最多的,也是最详细的。

本文主要从儒家所崇尚提倡的积极思想角度出发,来具体分析儒家文化对《笔记》中人狐关系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儒家文化;人狐关系;影响一、强调自身品格的修炼儒家学说强调人自身品行的修炼,主张自修、自律、自省甚至自我牺牲以践行“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等社会道德准则。

“修身”之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者在《笔记》中塑造了一些通过读书,或者修道来提高自己品行的狐,来向世人宣扬“自修”的重要性。

如《滦阳消夏录》(六)中载:德清徐编修开厚,亦壬戍前辈,初入馆时,每夜读书,则宅后空屋有读书声,与琅琅相答。

细听所诵,亦馆阁律赋也。

原来附和徐某读书的是一少年狐,因也想进京考取功名,故每夜来此宅吟诵诗书。

连一只狐都如此刻苦学习,更何况我们人类呢?作者借此好学之狐来提倡世人多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纪昀也记述了一些人狐对比的例子,以狐的道德品行之高来对比人的自身修养之不足,使讽刺批判意味更加凸显。

如《如是我闻》(一)中记,有一浪荡公子,见一狐女甚是美丽,于是心生邪念。

然而此狐女正色曰:“吾服气炼形,已二百余岁,誓不媚一人。

汝勿生妄念。

”狐女服气炼形,有更高的追求,恰如人之修养身性,防止堕落。

狐女自制力极强,能抵制各种诱惑,自我修养如此之高必能修成正果。

《阅微草堂笔记》中鬼狐形象的人性化特征

《阅微草堂笔记》中鬼狐形象的人性化特征
犯过他们 的人。
有 着人 性化思维的鬼狐遵 循儒 家之礼 , 根据人 世 间的 法则行 事。虽然他们有各 自的生存 空 间, 在他 们 自己的 但 生存 空间也根据人类 的法 则礼俗 来生存 。 因此 , 鬼狐 中也 有 知廉 耻 、 懂孝悌 的好榜 样 , 也有 忠贞正 直 、 报恩 复仇等 观
《 阅微草堂笔记 》 中鬼狐形象的人性化特征
杨 华
( 汉大 学 文 学院 , 武 湖北 武 汉 4 0 7 ) 30 2
摘 要 : 阅微草 堂笔记》 清代 一部 重要 的志怪 小说 , 《 是 纪昀开辟 了一 条志怪 小说 的新路。本 文主要 分析《 阅微 草
堂笔记 》 中的鬼狐形 象的人性化特征 : 扬善惩 恶 , 知恩 图报 ; 书明理 , 读 热衷 学问 ; 缘 际会 , 姻 皆有人 情 ; 鬼界 狐界 , 自有律 法 ; 人情世 态, 洞若观 火。 关 键词 : 鬼狐 ; 阅微草 堂笔记》 纪昀 《 ;
提到的名为温玉 的狐狸 , 愿意委身于她仰慕董天士 , 因为依 附于有德者 , 则族党 以为荣 。 在《 阅微草 堂笔记》 中较少 提及人 与鬼 的关 系 , 一般都 是死后鬼魂不愿离 自己的伴侣 而去 , 守候在伴侣的左右 。
四、 鬼界狐界 。 自有律 法
鬼本人 , 狐近人 , 、 与人一样 , 三六 九等 , 鬼 狐 分 有爱好 阳春 白雪 , 知书达礼 , 善琴棋书画 之辈 ; 也有 粗俗 的下里 巴 人, 文墨不通 。鬼 、 狐在择 居时也 更愿 意与 高雅之人 共处 , 俗 气之人他们远 而避之 。鬼 、 中高素质 、 狐 修养卓越者 皆精
通 人的知识学 问和历史。关于异类 是否 能文翰 这个 问题 ,
阴间冥 司, 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约束 群鬼 , 实也是 其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研究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研究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研究纪昀是清代著名的大学者,他以主持编撰《四库全书》而闻名于世,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纪昀用十年左右的时问写成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书,合刊总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简称《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为笔记形式的短篇志怪小说,收集了神仙鬼狐、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的乡野怪谈和奇闻逸事,折射了清代官场的腐朽堕落之态,讽刺了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和迷信保守,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

该小说语言简淡质朴,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与《聊斋志异》一起被誉为清代文言小说之双峰。

鲁迅曾评价道: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一、《阅微草堂笔记》中狐形象的类别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昀建构了一个秩序井然、有理有据的狐世界,这个世界有其运行规则和秩序,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问;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问其媚惑采补者,如捷径以求售如大富大贵家,其力百物皆可致,住荒村僻壤与通都大邑一也。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作者对狐的习性、历史、特点、修道等进行了详尽论述,狐处于人物、幽冥、仙妖之问,有着伦理、理性、规范的狐世界,如狐有辈分,有善恶好丑之分,有成道之狐和未成道之狐之别;狐的修道方式有媚惑采补或炼形服气等;狐遵循儒家之礼,不能越礼行事,等等。

(一)修道之狐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狐有常狐、道狐之分,常狐是常见的、原生态的狐狸,道狐是具备一定修行、能说话、会思考、可以变成人形的狐,常狐经过修炼后得道成仙,就变成了道狐。

狐的修道有正、邪之分,正道是炼形服气调息炼神内结金丹,还需要获得仙人点化;邪道是媚惑采补,吸取人类的精气,这是一条能很快得道的捷径,但会受到天道的惩罚。

在《如是我闻》卷三中有,束州邵氏子,性桃荡此狐乃能作此语,吾断其后必升天。

狐的修道就是由兽道向人道或仙道转变的过程,非惟形化人,心亦化人,就是说狐要修成人道,不仅要修身,还要修心,要修成正人君子。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古代文学作品欣赏论文(精华版8篇范文)之第三篇摘要: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众多兽类意象之中, 狐狸这一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且狐意象在远古时期呈现出文化层面的变迁发展, 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及社会价值。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 其中主要包含九尾狐、玄狐、天狐三种, 并论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狐形象的演变历程及狐形象演变的内在动因, 旨在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狐形象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兽类意象,狐形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是经过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洗礼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文化意象, 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世俗的角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狐形象的产生是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就历史发展规律而言, 社会生产技术及文化的进步推动着人们认识能力及觉悟水平的提升, 从远古时期的无性别文化到雄性文化, 再到雌性文化的演变之中, 文学作品皆受到社会中主导性别的影响而不断发展。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 狐形象充溢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小说创作之中, 而狐女这一形象的出现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美丽女性的人性。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一) 九尾狐在传统文化及社会制度的影响之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有的文化形象。

狐狸与其他动物形象不同, 其拥有着一种观念载体, 具有精神性、超物质性, 并携带着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传统观念。

在中国古代作品中, 狐形象丰富多样且形态各异, 其中, 九尾狐这一形象主要分为两种, 即祥瑞的九尾狐及生殖崇拜的九尾狐。

祥瑞的九尾狐形象是太平祥瑞征兆, 如青丘国的九尾狐是太平则出而为瑞也。

时至汉代时期, 符命思想得到了极大发展, 《白虎通》认为九尾狐、凤凰、麒麟等为太平盛世的祥瑞之物。

[1]生殖崇拜的九尾狐在后世解说纷纭, 其中主要包含两种说法, 一是九尾狐是以天命启示的意义出现在大禹面前, 并暗示其娶涂山女为妻;二是九尾狐即是涂山女的化身, 代表着图腾民族的生育观念, 代表着子孙繁息。

《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中狐妖形象浅析

《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中狐妖形象浅析

《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中狐妖形象浅析)【摘要】:《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妖具有传承性及变异性。

狐妖往往以女性的形象出现,这些形象都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作者通过对狐妖的描写,侧重在劝谕读书识礼。

连狐们都在学习经典,有不平之事,也是以己不受害为度来进行抗争。

作者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测鬼神之情伏,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狐妖形象聊斋《阅微草堂笔记》被誉为明清笔记小说“双壁之一”,内容及其丰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

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至三教九流,花妖狐媚几乎无所不含。

鲁迅称《阅微草堂笔记》“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有触即发,与见于《四库全书提要》中者正等。

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难疑,揭其拘迂。

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者也。

而世人不喻,哓哓然竟以劝惩之佳作誉之”,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各式各样的狐妖鬼魅,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形象,在此,就针对本书中狐妖的形象做一些讨论。

一.狐妖形象的文化渊源狐,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⑴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

《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形象—妲己,出自《封神演义》。

汉以前,未见有狐妖之说,晋代始见载与各种书籍。

葛洪《抱朴子》谓狐狸满三百岁化为人形,其所著《西京杂记》一本书中,有古冢白狐化身为老人入人梦中的故事。

干宝《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已经相当多,郭璞也认狐妖为实有,足见晋人喜谈狐妖。

已成风尚。

及唐代,谈狐之作品愈多,《广异志》连篇累牍。

《太平广记》专录狐事者达九卷之多。

宋明时,谈狐作品渐少。

至清,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

⑵在《聊斋志异》中和《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举不胜举。

“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对狐的一些印象。

《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解读.doc

《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解读.doc

《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解读摘要:在《聊斋志异》的世界里,狐魅们被赋予了人多种人物形态,同时他们又有人类没有的异类能力。

作者通过塑造狐魅形象展示了人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也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每一个《聊斋志异》中的小故事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作者对良知和爱心的期盼。

下面笔者就通过论述《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来解读蒲松龄这部白话文小说。

关键词:《聊斋志异》;花妖狐媚形象;艺术特色1 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1.1 具有异化美与意象美蒲松龄笔下的花鸟鱼虫皆可幻化为人型,其中塑造的花妖狐魅形象最多。

其中狐妖是蒲松龄笔下最常出现的主要形象之一。

这也许是由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狐就是一种特殊物种,它不同于人,亦不同于其他妖和鬼魅,它本身就具有其他事物没有的灵气和仙气,而且狐狸善变。

正如纪晓岚所言: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异途,狐则在仙妖之间。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传统文化中狐文化包含两方面,前期是宗教信仰,这一时期的文学创造中狐主要是为宗教服务;后期则主要体现在审美创造上。

蒲松龄笔下的狐魅形象则是致力于美化其形象,他笔下的狐魅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和音容笑貌,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某种物性,但是在保留狐魅物性的同时,作者对物性进行了筛选以使其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同时在小说中,这类狐魅形象的物性总能与人性中某种特征找到契合点,并将自身的物性美化身为人的美好品质表现出来,因此作者笔下狐魅异化之后的形象被升华和诗意化的形象,具有暗示美。

《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的外貌和常人无异,他们的物性、妖性具有隐蔽性,作者在描写时也通常会用人的某些特征暗示妖的物性特征。

例如,描写花妖时,会通过少女身上强烈的香气来暗示香樟或牡丹的自然属性。

(《花姑子》、《葛巾》);描写狐妖时并不重点叙述它们身上的狐骚臭而是让其具有超凡的美貌、善良而纯情的品质;描写鬼怪时并不突出他们的狰狞可怕,而是以少女的低体温手冷如冰和过于轻盈的身姿身轻若刍灵来暗示其为鬼的属性。

简论《阅微草堂笔记》的艺术特色

简论《阅微草堂笔记》的艺术特色

简论《阅微草堂笔记》的艺术特色作者:温吉弟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第01期摘要:清代大学者纪昀所著《阅微草堂笔记》是以“著书者之笔”写就的文言笔记小说,聚风俗掌故、名士佚文、议论评点于一炉,从容着笔,摇曳多姿。

本文欲就语言风格、讽刺笔法、写作技巧诸方面,来探究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艺术特色《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以“著书者之笔”进行创作的典范文言笔记小说。

所谓“著书者之笔”,即以学者风格著小说。

纪昀曾在《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序》中写道: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今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

从中可见“著书者之笔”的两大特征:一是“引今据古”,“博辨宏通”,有助于开拓眼界,充实学问,资助敏悟;二是尚质黜华,在风格上简淡妙远。

其实,《阅微草堂笔记》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一、《阅微草堂笔记》中多考据文字“其中每下一语,必溯本原,间及考证,无不确核。

”(《四库总目》卷一二○,子部,《风俗通义条》卷一二三,“杂说”案)如辨证山西太谷县之糊涂神祠为狐突祠音转之误;考定杨令公祠应在古北口内;论断大宛、乌孙、于阗不产方丈竹、青田核、芸香草之类;借扶乩问神形式,通过对《西游记》中一些官制的考察,论证《西游记》系明代人所著;记载新疆巴里坤、昌吉等地文物。

《滦阳续录》中关于对联源流的考索,《槐西杂志》中关于开通元宝钱的考证论述,均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极有趣味的掌故。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中多学术议论,如比较汉、宋之学的优长短缺,评说宋儒的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之说,纵论儒、道、释之家的社会文化功能……皆为以精锐之笔说微妙之理,谈言微中,闻者足兴。

由于纪昀有意以学者的意趣著书,他笔下的狐鬼也往往博洽儒雅,富于书卷气。

如《槐西杂志》中写一个文雅的鬼与塾师谈论《孝经》,引证《吕氏春秋·审微篇》来评说今文古文之争。

《滦阳消夏录》中一位自称崔寅的鬼魅剖析易学源流,侃侃而谈,词致文雅。

浅谈《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化精神

浅谈《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化精神

浅谈《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化精神作者:张杰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04期就高中课外读物《阅微草堂笔记》选文阅读实验而言,新课标核心素养之一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应当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心。

那么,如何通过选文阅读指导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文化精神呢?正确的且是可行的思路是:首先需要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精神,其次需要对神鬼狐魅故事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之后的去芜取精,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深刻理解谈狐说鬼,藉鬼情写人情,实是藉此维系世道人心,劝善惩恶《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称,风行一时。

作品叙述了当时社会的众多趣事,从作品的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人们对神仙的信仰,对鬼神的态度,以及为官之道、做人技巧与处世哲学……作者通过或雅或俗、亦正亦奇的神鬼狐魅故事的描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如卷七《如是我闻(一)》中的一则:裘编修超然言,丰宜门内玉皇庙街,有破屋数间,锁闭已久,云中有狐魅。

适江西一孝廉,与数友过夏(唐举子下试谓之后读书),侍再过夏。

取其地幽僻,僦舍于旁。

一日见幼妇立檐下,态殊妩媚,心知为狐,少年豪宕,意殊不惧。

黄昏后,诣门作礼,祝以媟词。

夜中闻床前窸窸有声,心知狐至。

暗中举手引之,纵体入怀,遽相狎昵。

冶荡万状,奔命殆疲。

比月上窗明,谛视乃一白发媪,黑陋可憎。

惊问汝谁,殊不愧赧,自云本城楼上老狐,娘子怪我饕餮而慵作,斥居此屋,寂寞已数载,感君垂爱,故冒耻自献耳。

孝廉怒搏其颊,欲缚箠之。

撑拄摆拨间,同舍闻声,皆来助捉,忽一脱手,已皍然破窗遁。

次夕,自坐屋檐,作软语相唤,孝廉诟骂,忽为飞瓦所击。

又一夕,揭帷欲寝,乃裸卧床上,笑而招手,抽刃向击,始泣骂去。

惧其后至,移寓避之。

登车顷,突见前幼妇自内走出,密遣小奴访问,始知居停主人之甥女,昨偶到街买花粉也。

这个书生,偶见美女就胡思乱想,见色起意,结果在黑灯瞎火中和他亲昵的竟是一个黑陋可憎的白发媪,岂不好笑?作者把狐鬼写得很人性化,于亦庄亦谐、轻松可人的描叙中劝善惩恶,阐发人生智慧与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阅微草堂笔记》"狐"形象的文化意蕴及其审美特征
作者:吴波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学院
刊名:
明清小说研究
英文刊名:THE RESEARCH O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S
年,卷(期):2005(2)
被引用次数:2次
1.辜美高谈"狐"-〈聊斋志异〉札记 1992
2.如是我闻
3.沈约注竹书纪年
4.周易正义,卷四,据,十三经注疏,本
5.袁珂山海经校注
6.焦氏易林,卷二,颐,之第二十七,同人
7.焦氏易林,卷三,萃,之第四十五,既济
8.李正学论神话传说中的狐文化特征 2003
9.滦阳消夏录
10.查看详情
11.查看详情
12.如是我闻
13.寄示闽中诸子六首,纪文达公遗集,卷十
14.习斋言行录
15.滦阳消夏录
16.槐西杂志
1.刘文杰.LIU Wen-jie谈《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仙形象[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0)
2.陈晨《阅微草堂笔记》中"狐"的人格化[期刊论文]-大家2009(11)
3.严澜《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的形象分析[期刊论文]-剑南文学2009(8)
4.王青早期狐怪故事:文化偏见下的胡人形象[期刊论文]-西域研究2003(4)
5.李永泉《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邻狐描写[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12)
6.韩希明.HAN Xi-ming试论《阅微草堂笔记》的伦理判断[期刊论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1)
7.魏晓虹.WEI Xiao-hong《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的回顾[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1(4)
8.何天杰伦理道德的悖论--从《阅微草堂笔记》非道德化的一面说起[期刊论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9.杜真强.DU Zhen-qiang《阅微草堂笔记》中狐形象特征考论[期刊论文]-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7)
10.冯昀从狐狸形象到中西儿童文学比较[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
1.贾伟妖释世俗理狐语人间情——《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中"狐"故事的比较[期刊论文]-常州工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2.贾伟妖释世俗理狐语人间情——《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中"狐"故事的比较[期刊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3.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的回顾[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mqxsyj200502014.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