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竹影》教学设计一、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设计1. 布置预习作业:速读课文,了解作者,标清段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结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
2.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二、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大意的能力。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3.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丰富学生文化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阅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品味语言,理解游戏的价值;合作探究解决疑难,强化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创造艺术的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教学难点:领会“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流程图】【教学环节设计】一、漫画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播放两幅丰子恺先生的儿童漫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漫画中的孩子在做什么。
由此说明漫画作者是丰子恺,从富有童趣的漫画引到富有童趣的文章,引入《竹影》一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运用漫画激趣法,播放充满童趣的漫画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体验到艺术(美)与生活的关系。
既引出课题,又使学生进入“童年”中,引人入胜,为下面环节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出示目标,有的放矢(1分钟)出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意图】把目标显示出来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预习展示,整体感知(5分钟)1.默读课文,落实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课后作业中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先指名读,检查自学效果;再齐读,力求准确把握。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字词教学必须落到实处。
初中语文_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竹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最能体现童趣的语言;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3.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写法与景物写法。
2.教学难点:感受语言之趣。
三、教学策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取范读、散读和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促进感悟;通过小组合作,引领学生探究问题。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分钟)这里有两则谜语,请大家猜一下是什么?“未出土时便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
”——竹“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丰子恺的一篇文章《竹影》。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迅速走进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1.品味文中最能体现童趣的语言;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3.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目标导引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三)检测预习(2分钟)1.交流字词。
2.交流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累的能力。
(四)画作欣赏(4分钟)过渡:同学们,丰子恺既是散文家、漫画家、翻译家,又是美术和音乐教育家,难怪国际友人称他为“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可是老师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却发现曾经有人曾经发表评论文章《丰子恺画画不要脸》,这是怎么回事?是丰子恺得罪人了吗?于是我又深入研究了一下,原来他还真有画画不要脸的时候,罪证在此:大家请看这幅图,画得是“村学校的音乐课”,可是这群孩子的脸部都没画上眼睛和鼻子,大家能够描述一下你从这幅图获得了什么信息吗?(图中的教室很简陋,乐器也只有一把二胡,可是孩子们却很喜欢这节音乐课,可以从他们扬着头、张大嘴的神态中感受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在歌唱所带来的欢乐之中。
)看来,丰子恺的漫画,虽没有细致刻画人物五官,却惟妙惟肖,极为传神。
可见,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更讲究的是一种活的神气,只要能够强化所要表现的神韵就足够了,其实,丰子恺的这种绘画理念取自中国画技法,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下我们同学预习课文的成果,请大家判断下面的两幅画中哪幅是西洋画,哪幅是中国画,并从文中找出判断的依据。
初中语文_《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竹影》教学设计课题:《竹影》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课文,积累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生动的语言。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品味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验生活艺术。
2、激发学生热爱文学艺术,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文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品味语言,体验生活艺术。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验生活艺术。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实施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无比美好的,是无忧无虑的。
童年我们做过很多有趣的、好玩的事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忘记的。
就像漫画中的这个孩子,即使拿着两把扇子也可以玩的不亦乐乎。
这幅画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儿童拿蒲扇做车轮玩耍的情景。
那么,技艺如此高超的作品,作者是谁呢?他就是本文作者丰子恺。
那么,丰子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现代画家、散文家。
他是著名的画家,尤其是他以儿童为题材的漫画,在画坛独树一帜。
往往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下面这几幅:很简单、很纯粹、很自然、很恬淡。
他的文章也和他的漫画一样,语言朴实平淡、又不乏生动形象。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
板书课题。
三、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生动的语言。
四、检查预习正确读出下列字字音徘徊..(pái huái)惬.(qiè)意口头禅.(chán)水门汀.(tīng)撇.竹叶(piě)蘸.朱砂(zhàn)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俗话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跟着音乐,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时间3分钟。
1、文章围绕“竹影”主要写了哪三件事?看竹影——画竹影——讲竹影。
2、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表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及反思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竹影》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和情节,并进行深入分析。
•学习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情感和审美。
难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的阅读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课文《竹影》的复印件•讲台、黑板、粉笔•PPT演示稿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竹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竹子的好奇和兴趣,然后引出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导读(10分钟)通过呈现课文的标题和开头几句话,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受。
3. 阅读理解(20分钟)在课本上进行课文的阅读,并让学生回答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 分析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分析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5. 延伸拓展(1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源,以及展示相关图片,扩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6. 总结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自己的收获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的见解和感受。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竹影》,深入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然而,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课堂时间安排还可以更加合理,目前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后面的分析讨论和延伸拓展时间不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好地控制时间,保证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其次,需要更多地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中,教师主要以引导和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可以更具体一些,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思考课文。
初中语文_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竹影》教学设计姓名任教学科语文任教学段初中工作单位邮编电话《竹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记住作者,能读准字音。
2、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3、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过程一、读诗激趣,导入新课:我们来看屏幕上的这首诗:《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诗中的“小娃”做了一件什么事?他会不会被人发现?依据是什么?(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孩子的天真无邪是人所共知,人所共慕的,不仅如此,孩子还是富有创意的发明家。
你可相信,童稚的游戏中有时会蕴含艺术和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丰子恺先生的文章——《竹影》。
他是如何从游戏里、生活里创造出了美呢?出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走近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三、预习展示:抽生读,齐读,记住这些词语。
四、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人物活动),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明确):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竹影的游戏,听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知识,得到了一次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写了孩子眼中奇特的世界。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明确):——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五、品味赏析,体验童趣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为什么?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1)第二、三小节的几处描写最有趣:A、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竹影》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评价与反思
本文旨在对《竹影》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进行评价和反思。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教案的内容和设计,接着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思,最后提出对该教案的改进建议。
一、教案简介《竹影》教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的一份教案,主要围绕张文谷的小说《竹影》展开。
该教案旨在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及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该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了解小说《竹影》的情节及主要人物,能够简单地叙述故事情节,理解并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和语言文字。
2.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小说,积累语言素材,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该教案采用了小组合作阅读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家自主阅读小说,并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和理解。
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针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展开讨论,让学生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和同伴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评价和反思1.教学目标方面这份教案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但是缺乏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目标,比如针对的具体知识点和能力点。
建议在教学目标方面更加具体和细致,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方面小组合作阅读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
但是该教案的课堂讨论过程比较单一,建议引入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化教学、演讲分享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深度思考。
3.教学反思方面教学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该教案中未出现教学反思环节,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反思和总结,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
五、改进建议1.在教学目标方面,建议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制定更加明确的操作性目标,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注:本篇文章由辅助创作。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1. 教学背景本篇教案是为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语文教材所设计的,具体教学章节为第四单元《读写诗歌》,教学时长为两个课时。
《竹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为一首五绝诗,通过写竹子与风景的巧妙结合,使得读者对人生抱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以及《新课标》等多项相关文件要求,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拓展。
2.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理解《竹影》这首五绝诗的意义和情感倾向;(2)掌握文学修辞手法,包括对词汇的猜测、对语言的鉴赏,以及对修辞格的应用;(3)在文学欣赏方面,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情趣和对诗歌的浓郁兴趣。
二、教法与活动设计1. 教法设计(1)学生独立阅读首先,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室里设法创造各种形式的积极氛围。
然后,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竹影》这首五绝诗,自行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倾向。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解压的能力和自我审美的敏锐度,同时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独特魅力的热爱之心。
(2)学生合作探究其次,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竹影》这首五绝诗。
然后,分小组探究文学修辞手法,并进一步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在此过程中,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中第一方面是词汇掌握,包括正确运用词语、魔幻句子以及珠玑句等等。
学生需要有母语语言的基础,熟悉简单的句型和常用词语。
在积极学习新的语言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注意基本语言规则和准确性,以及对于语言发音和语感的自我发现和领域判断。
第二方面是能力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先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自我认知。
跨越文化藩篱和形式积壑,提高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域的素养,为其自我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奠定基础。
2. 活动设计(1)创造气氛,提高注意力打造良好的氛围是学习的关键,必须在开始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竹影教学反思(四篇)
语文竹影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就已听过,早先也看过两三遍,有几位老师开课也谈起过这篇课文。
而我自己现在也要教学这篇课文在备课时,发现课文后面练习有这么一道问题: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是不能含糊的。
所以,现在备课时我首先要找出这些“充满童趣”的语句来。
但是,我课文看了好几遍,却始终没有发现有关“充满童趣”的语句。
难道题目出错了,课文中本来就没有这类语句?这是不可能的。
就是自己没能找出来。
怎么办呢?俗话:“船到桥头自然直。
”把其它内容准备得充分一些,这一问题就交给学生,学生肯定会发现“充满童趣”的语句来。
果然,在课堂上我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很快地就找出来,纷纷举手,让他们一说,这些语句果然都是“充满童趣”的。
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出来,而我却不易发现,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的理解能力不如学生?当然不是。
根本原因在于我已是成人,已失去童心,所以发现不出“充满童趣”的现象。
于是,我颇有感慨:人人在盼望长大,渴望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失却童真。
儿童的世界新奇而美丽,充满惊异和乐趣。
可是,对我们多数人来说,等不到成年,这种锐利的目光,爱一切美丽的和令人惊奇的事物的天性,就已经迟钝,甚至丧失殆尽,这真是我们的不幸。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真诚地相信,对儿童来说,感觉比知识更为重要。
语文竹影教学反思(二)《竹影》这篇文章是被我们组公认的一篇比较难讲好的文章。
可能是大家的理解不同,我们在备课时对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设计争论不休,最后我们拟订一套基本思路,自己在备课时可以进行适当修改首先,我的设计是想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感受到蕴涵在其中的艺术和美。
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
一方面体味孩子与生俱来的童真,另外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到更为深层次趣味那就是艺术的美。
其次,对于课文的讲解,我设计了四个问题:1、本文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2、从这些活动中如何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童真童趣?3、文中爸爸这个人物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4、全文表达了什么主旨?此过程采取学生带问题读课文,学生从文中得到答案的方式进行。
语文《竹影》课后反思
语文《竹影》课后反思篇1本课设计我按照散文板块:叙何事?如何写?抒何情?这一阅读思路,从学生感兴趣的谜语竞猜入手,引入课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备课时,试图把这一课上作展示课:展示搜集成果、展字词自学成果、展示问题探究成果、展示文章探究结论,达标测评五大板块来结构课堂,以此来体现这篇自读课的“自主”教学模式。
对这堂课的“学习过程”设定,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堂真正的好课,应是让学生心灵的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语文课知识的构建方式,代之以六大板块:第一教学板块──激趣导入,简介作者;第二教学板块──自学字词;第三板块:通读课文,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第四板块:──研读5、6段,对西洋画和中国画进行区别;第五板块:──研读爸爸的参与作用;第六板块:──品味语言;第七板块:——探究结论(阅读体验)——总结中心。
让学生自主的读、说、悟,教师做恰当的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我也由此体会到了“板块”式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我在备课时也充分考虑到“板块”式教学的内容、实施方法等。
在备课过程中,考虑到这节课的主题是:“游戏中产生的艺术美”,所以在设计课堂时,希望以尽量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作者的深刻内涵。
为了让课堂的45分钟轻松度过,同时又能把教学内容自然而然的融会课堂中。
语文《竹影》课后反思篇2在教学实践中,从宏观布局上,我从文本呈现、文本解读、文本迁移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体现了认知的规律,从文本解读部分来看,将文章定位在描写的生动性和绘画的理论性上,把文章自然分块,由易到难,在这两点上,又将前者定为重点,既适合学生又训练扎实,而把后者定为了解,只让学生寻找到说法即可转移注意力,让学生进入迁移部分,积累课外知识。
师生互动融洽,特别是讲述中西绘画的差异时,学生大胆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竹影教学反思
竹影教学反思一、引言竹影教学是一种以竹影为主题的教学方法,通过利用竹影的形象和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
本文将对竹影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竹影教学的优点1. 创新性:竹影教学采用非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竹影的形象和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2. 多感官体验:竹影教学注重学生的多感官体验,通过观察、听觉、触觉等方式来感知竹影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激发思维:竹影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量、分析竹影的形态和变化,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量能力。
4. 融入课程:竹影教学可以与各学科课程相结合,如语文、数学、科学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竹影教学的不足之处1. 教材选择有限:目前市场上的竹影教材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教材选择的难点,需要更多的教材资源支持。
2. 学生接受程度不同:由于竹影教学是一种非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接受程度可能存在差异,部份学生可能对竹影教学持怀疑态度,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师培训不足:竹影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竹影知识和技巧,目前教师培训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四、改进建议1. 丰富教材资源:开辟更多的竹影教材,包括教材、教辅材料、多媒体资源等,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选择和使用。
2. 引导学生参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预到竹影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竹影,增强学生的参预感和创造力。
3. 加强教师培训:组织专门的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竹影教学能力和技巧,增强教师对竹影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4. 推广经验交流:建立竹影教学的经验交流平台,让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教材资源和教学成果,促进竹影教学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竹影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如创新性、多感官体验、激发思维等。
然而,目前竹影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材选择有限、学生接受程度不同、教师培训不足等。
竹影教学反思
竹影教学反思一、引言竹影教学是一种以竹影为媒介的教学方法,通过利用竹影的形象和动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竹影教学进行反思,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竹影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竹影的形象和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注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竹影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竹影教学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例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以语文教学为例,可以利用竹影来讲述故事、演示诗歌朗诵等。
通过竹影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提高语文素质。
四、教学方法竹影教学的核心方法是利用竹影的形象和动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竹影来进行教学演示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预。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将竹影与音频、视频等素材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竹影教学的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可以评价学生对竹影教学的参预度和专注度,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预教学活动,并能够专注于竹影的表演和讲解。
其次,可以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教学内容。
最后,可以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在竹影教学后是否能够有所提高。
六、总结竹影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利用竹影的形象和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施竹影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进行。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竹影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竹影》教学反思
《竹影》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
以下是对《竹影》教学的一些反思:
1. 教学目标:在教学反思中,需要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
对于《竹影》这篇课文,教学目标可能包括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
关键是确保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可达到的,并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除了传统的讲解和答疑以外,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答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意活动,如写作、绘画或制作简单的道具,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感。
3. 评估方式:教学反思中还需要重新评估所采用的评估方式是否合适。
对于《竹影》这篇课文,我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来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我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或写作作业,以衡量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
4. 反馈和调整: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我可以评估我的教学效果,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那些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
总的来说,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
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我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
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中西方艺术博大精深,学生了解一些它们的差异,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收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
2.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让学生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2.改变以往语文课知识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教师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与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语文课堂。
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影子。
)北宋有个画竹的名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他画竹的妙诀在于: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经常观察,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刻于心。
诗人晁补之称:“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同学们,一个谜语,一个成语故事,我们把它们合二为一就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
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
(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qiètīng cēn cīpiězhàn chán惬意水门汀参差不齐撇蘸口头禅(一个学生读,学生齐读。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
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 五、品味朗读,体验童趣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
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拓展欣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
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
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
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
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七、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八、拓展延伸收集有关竹的古诗句作为积累(多媒体出示王维的《竹里馆》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一幅是“瞻瞻底车脚踏车”;另一幅是“瞻瞻的黄包车”。
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丰子恺先生曾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像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
学情分析本次授课所选的班级是七年级四班,共33人,女生居多,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都不尽相同,大体总结一下两点:学生语文知识基本功方面的特点: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有二分之一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深层次的文本意蕴无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薄弱。
学生在学习语文态度方面的特点: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端正,但是大部分同学思想比较懒惰,不愿意思考,害怕思考,喜欢坐享其成。
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学习需要老师强制性的施加压力。
课外阅读知识面窄,没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名著、文学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摘抄的好习惯。
结合本科内容所写事件都是一些孩子们所玩的游戏,充满着天真的童趣,这对于还完全没有摆脱稚气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很容易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虽然文中有关于绘画艺术的知识,但因为作者把他放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并且使用了非常形象的手法来辅助,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也不是太难,这样自然对主题的把握学生应该也能做到;比较难的地方在于对一些景物描写的分析,文段的研读上不够深入,理解的不够透彻。
效果分析对于这节课,如果是满分是一百,我给自己打65分,课前安排预想的在课堂上没有完全反映出来,真是实践出真知,下面就简单谈谈我的感想:优点在于:教学环节能自然流畅的完成,能完成教学的目标。
能够对学生的回答最必要的点评或引导。
不足之处:环节设置不满意:在讲到最后一个问题之前,引导了艺术问题时,安排了一个欣赏比较活动环节,即西洋画和中国画的欣赏。
这个环节设计在上完课后发现稍微显得有显宾夺主之意,原本是想拓宽学生的视野,结果却显得是教师在自我展示。
总觉得这节课还没有发挥好,首先是我个人的素质有局限,临场激趣的能力不强,课堂气氛不活跃;其次是学生的体验还不充分,如“童趣”赏读点还可更多一点。
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赏读童趣这一环节中设计更充分的学生活动,在学生自主探究方面加强学法指导。
教材分析《竹影》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
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听父亲讲解中国画的知识。
在文中丰子恺先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儿时的一段美好记忆,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饱含了他对父亲谆谆教导、平等民主、关注孩子和谐发展的教育方式理念的感激之情。
文章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富,语言平实自然却不乏美句,儿童游戏的背后为我们指出了艺术与游戏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美。
同时,还有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古朴简约、意蕴绵长的语言。
4、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评测练习1.《竹影》一文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现代画家、散文家。
2.给下面加粗字注音撇()蘸()惬意()口头禅()3.小伙伴们就“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而发生争论后,争论有没有结果?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试举一、二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里的光景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和“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这两句各用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2.“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为什么会强起来?3.院子里的光景已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
4.这一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
5.这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
开放探究太阳路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
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们也离不得它。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当然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