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阶段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级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人灭商以前以丰镐一带为中心,是为“宗周”。
周公二次东征后,以洛邑一带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卒营筑,居九鼎焉”,以洛邑为王城,是为“成周”,据此可推知,定鼎洛邑旨在( )A.不断扩大西周王畿范围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促进南北之间文化交流D.构建天下共主的正统性2.汉武帝时,刺史“以六条(一条针对豪强,五条针对“两千石”高官)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
汉昭帝时,青州刺史隽不疑收捕意欲谋反的齐孝王刘泽。
汉成帝时,“广汉群盗起”,益州刺史孙宝“亲入山谷,谕告群盗……皆得悔过自出,遣归田里”。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刺史逐渐丧失监察职能B.集权统治得到进一步加强C.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化D.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加剧3.(唐朝)王建《凉州行》(部分):“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该诗反映了( )A.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B.社会治理制度完善C.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固化D.羁縻政策成效显著4.据《元史·食货志》所载元朝中期商税数字,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10.3万余锭,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省的商税额,仅落后于江浙,河南行省。
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6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新中国初期,以稳定就业为目标,从分散管理逐步迈上集中调配的轨道,通过采取
“包下来”的政策,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的就业问题,实施失业救济政策, 对私营企业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妥善安置工人的就业问题。从1953 年开始,中央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着手调整我国劳动用工管 理政策。1956年,我国确立了使全体劳动者实现“全面就业”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 引下,我国制定了“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并呈现鲜明的计划性特点。“大跃进”运 动造成“劳动力不足与充分就业”的假象,农业生产和城市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给城乡 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于是1961年政府实行“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工”“支 农”的政策,但效果不明显,1968年,中央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亦工 亦农”的独特就业模式。进入新时期,党和政府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 变化,提出要改革传统就业体制,并制定了“三结合”、“劳动合同制”、“再就业工 程”等保障就业政策,1983年,劳动人事部发布了《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 等文件,使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赢得空前的发展,社会就业安置能力大幅提高。1995年 1月劳动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通知》,我国就业政策体现出统筹性、 多元化、市场化的特征。
富儿更替 经济 急,多是将钱强以借与……并息为本,别更生息,又诱勒其将田
做
谣
产折还。法禁虽严,多是幸免。惟天网不漏,谚云“富儿更替做”,
盖谓迭相酬报也。
朝为田舍 郎,暮登 天子堂
科举 谣
汪洙《神童诗》: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 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高三历史(上)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上)检测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有学者提出,古代居民多聚集于平原,凿井而饮,井在古代生活中很重要,将方块田与井联系起来就成为“井田”,作为氏族部落土地所有制的经营形式——井田制随之诞生。
该学者认为,井田制A.性质为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C.属于土地经营方式的范畴D.诞生于夏商西周历史时期2.先秦古姓即为同祖,但到秦汉时,同姓并不一定同祖,同祖更不一定同姓,甚至普遍存在“武帝子据,立为太子,以母卫氏,遂称卫太子”之类的现象。
这一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A.同源共祖观念的形成B.宗法血缘关系的弱化C.外戚政治势力的膨胀D.尊卑等级制度的消亡3.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
由此可知,宰相“会食”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4.元朝海运线上,船工和水手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将海洋气象、潮汐规律编成口诀进行预报对海城水文地理进行勘察记录,确立导航制;对浅沙暗礁白天树立旗缨,晚上挂灯指示绕行。
这些措施A.改变了大运河迂回曲折路线B.完备了元朝的海运管理机构C.拓展了中国的海外贸易航线D.显示出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5.明代中期以前,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身份入职内阁者,人们称之为阁臣或阁老。
中期以后,内阁大学士多加六部尚书、侍郎等衔,凡大学士兼六部尚书者,则被尊称为“阁部”。
2023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023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出奔是一项有准备、有选择、有退路的政治出行。
据统计,由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向周边地区的出奔中,春秋前期是国君、公子出奔占主流,春秋中后期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
这一变化反映了()A.传统政治秩序彻底瓦解B.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C.政治权力下移现象明显D.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答案】C【解析】结合纲要上册第10页“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可知春秋中后期,因为掌握实权卿大夫及家臣在政治斗争中失利不得以出奔,“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政治实权由国君下移到卿大夫手中,故选C 项;“彻底”不合史实,到战国后期传统政治秩序才完全被破坏,排除A项;“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只能解释出奔者众多,无法解释出奔者的变化,属于逻辑错误,排除B项;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都呈现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排除D项。
2.汉初统治者反思了秦朝“举措太众,刑罚太极”,因而“兵皆罢归家”。
《汉书》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邀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京师之钱累百万,贯朽而不可校。
……人人自爱而重犯法。
”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地方行政制度革新完善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D.统治政策的合理调整【答案】D【解析】据纲要上册第20页“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与题干中汉初统治者反思秦朝政策,在实施“兵皆罢归家”政策后,经济发展相吻合,故选D项;“地方行政制度”为政治制度变革,而“兵皆罢归家”是社会经济政策,排除A项;“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在西汉中期的武帝时期,晚于汉初,排除B项;“逐渐松弛”不合史实,汉朝严格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
3.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北)齐、隋旧制,多著幂苏(遮盖头部之巾)……永徽之后,皆用帷幄,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幂族渐息……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七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的传世文献《国语》记载:“昔伊、洛(黄河支流的古称)竭,而夏亡。
”而殷墟甲骨卜辞和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尚书》中均将夏朝称为“西邑”。
汉代亦有文献称禹为“西夷人”。
下列相关认识中,最为合理的是A.夏朝的灭亡源于气候变化B.战国竹简文书更真实可靠C.商汤的功绩被后人所夸大D.夏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突出2.西周时期,诸侯分封的低级贵族也可领有世袭的封地,并可以自行在封地上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到战国中后期,被秦、赵等国君主授予爵位的新贵族,名义上也有封地,但一般只被授予“衣食租税”的征税权,不再被授予封地的行政权。
这一转变A.反映了国君集权的趋势B.导致选官方式发生变革C.是政治权力下移的体现D.完善了贵族的等级秩序3.西汉初年,政府崇尚“无为而治”,默许民间自行铸造钱币。
文景时期,部分诸侯王靠铸钱聚敛起的财富成为其发动叛乱的倚仗,一些宠臣也借助国家矿山铸钱敛财,富逾王侯。
这可用于说明A.货币铸造业技术门槛偏低B.休养生息有助于改善民生C.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D.财政危机推动了币制改革4.三国时期,吴地朱然墓中的随葬漆器(多刻有“蜀郡作牢”或“蜀郡制”的标记)装饰一改蜀郡漆器流行的抽象图案风格,以描绘当时贵族的世俗生活为主,这些漆画被称为“最能代表三国时代水平的漆画”。
促成这些器物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是A.吴蜀伐魏联盟的建立B.区域贸易往来的频繁C.贵族阶层审美的倾向D.江东经济优势的确立5.唐文宗时期,长安左街使奏称:“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杂人及百姓、诸军诸使官健起造舍屋,侵占禁街。
高三历史试题(带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封建时,周公的儿子伯禽受封鲁地和六个殷人氏族,而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强化血缘认同B.维护社会稳定C.实现氏族平等D.加强中央权力2.下表是关于汉代社会情况的记载。
这反映了当时A.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B.豪强地主操纵政局C.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3.220年,魏王曹丕设立中正官取代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
这一政策意在A.巩固门阀士族势力B.提升官员的道德与才能C.将选官权收归中央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4.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有实力的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
材料可用于论证A.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C.坊市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D.货币流通领域发生根本变化5.长江三角洲曾是主要的粮产区,自明中期以来因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而逐渐成为粮食输入地。
明朝末年,上海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0%,太仓州约占70%,嘉定县约占90%,这主要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冲击传统农耕经济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日趋细致D.工商业发展推动种植结构变化6.慈禧曾说:“尝闻人言英王维多利亚事,彼于世界关系,殆不及予之半。
【精准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byde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孙中山主张“兴实业”,这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根本改变,民族主义
和民权主义并未真正实现,孙中山的认识并未正确分析当时的国情;B 选项错误,实业救国思
潮在此之前已经出现;D 选项错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原则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材料并未
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72 年 2 月《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
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材料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
美国政府从未放弃反华意识,该表述不符合史实;C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71 年 7 月
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报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6.如表是我国 1976—1982 年粮食总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只要坚持 梦想终会实现
-6-
年份 粮食总产量
是解放战争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决战的转折点,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北平和谈发生
于 1949 年 4 月,与材料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
作重心的转变意味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D 选项错误,国民
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初三大战役之后。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要是国民党军队,不能壮大抗日根据地的力量。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4.1948 年 8 月,毛泽东得知豫东之战胜利的消息后,高兴地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国皇帝?A. 刘备B. 唐太宗C. 朱元璋D. 毛泽东答案:C2.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是下列哪一个?A. 中国共产党B. 民主党派C. 青年团体D. 国民党答案:D3.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A. 五四运动B. 中国革命C. 二战胜利D. 文化大革命答案:B4.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个朝代的统治?A. 小说B. 元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D5.以下哪个国家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影响?A. 英国B. 日本C. 德国D. 俄罗斯答案:A第二部分:简答题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简要介绍每个发明的作用。
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造纸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对航海和测量有重要的影响;火药的发现和应用,革命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印制速度大大提高,加速了知识的流通。
2.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根据这个制度,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来获得官员的职位。
科举制度起源于唐代,经过宋代的完善和明清两代的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制度实行了几百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分析题1.请分析下列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铺平了道路。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典型事件,其主要目标是推动中国进行政治、文化和社会的革新,提倡民主、科学和近代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的一场运动,其结果是中国社会和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造成了政治动荡和知识分子的大量流失,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5.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26.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
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
”这是因为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27.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B.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28.从下表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29.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
”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30.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
高三二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二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修建长城D. 建立科举制度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化繁荣B. 阻碍了社会进步C. 导致社会阶层固化D. 削弱了皇权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寻求贸易机会B. 展示国威C. 寻找失散的亲人D. 进行文化交流4. 清朝末期,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英国对华贸易逆差B. 中国对英国的封锁C. 清朝对鸦片的禁止D. 英国对清朝的侵略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C.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 以上都是6.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 国内政治腐败7.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B. 促进了国内各阶层的团结C. 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D. 以上都是8.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解放农民B. 促进农业发展C. 巩固新政权D. 以上都是9.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些社会阶层受到了冲击?A. 知识分子B. 工人阶级C. 农民阶级D. 以上都是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国有企业主导B. 市场经济体制C. 外资引进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一国两制”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
12. 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措施。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略]14. 阅读以下材料,探讨“三反五反”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略]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5.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重大革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罗马征服歧视和虐待被征服的凯尔特人,于是强烈的不满弥漫于被征服者全境,统治阶级中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忧罗马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建议扩大被征服者的权利,这说明罗马法完善是由于()A. 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 统治阶级对民众权利的关注C. 被征服者的不满与抗争D. 扩张而引发的民族矛盾2.据载,从6月14日,英法军进行了7天的炮火准备,第一天英军伤亡近6万人,7月中下旬,英法联军再度发起进攻,但未能突破德军的防线,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
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A. 马恩河战役B. 凡尔登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日德兰海战3.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
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
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A. 余粮收集效果良好B. 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 农民税收负担较重D. 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4.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 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B. 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C. 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D. 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5.一百多年来对义和团评价的起伏,折射着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的涨落。
下列关于义和团的研究评价文章可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是()A. 一场带有盲目排外但正义的反帝爱国运动B. 一场“迷信”、“蒙昧”充斥的反现代化运动C. 一次中国人民反侵略运动集中爆发的英勇斗争D. 一场不遵守与各国外交盟约的农民发动的暴动6.有位思想家说:“心外无物。
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3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南阳一中2023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
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
这()A. 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 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C. 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D. 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2. 孔子在音乐方面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用礼乐调整社会风气;墨子认为音乐让国君一人独自欣赏则了无生趣,让臣子一起欣赏必然耽误政事,让劳动者欣赏必然耽误工作时间。
孔子和墨子对音乐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A. 西周礼乐制度等级森严B. 传统社会秩序发生变动C. 分封宗法制度逐渐瓦解D. 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3.丝绸的发现是2021年3月以来三星堆考古发掘最大的亮点之一。
此次发掘现场专门设计建造了全封闭、恒温恒湿的发掘方舱,发掘人员全程身穿防护服进舱工作,尽量做到无菌化发掘。
多学科实验室配置了一系列监测、检测与记录仪器,对出土器物进行现场观察、分析、信息提取和保护。
三星堆考古说明()A. 历史研究必须有考古依据方可采信B. 蚕桑丝织技术最早出现在三星堆C. 现代科技手段大量运用于考古研究D. 新冠疫情倒逼考古学的技术进步4. 史载,春秋早期,“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到战国时,则出现了“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的A. 工商食官制度瓦解B. 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 社会生产力发展D. 社会阶层合理流动5.汉代的夫余文化遗存(在今吉林省)榆树老河深遗址中,出土了铁27件、铁凿4件、铁镭8件、铁镰13件,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在老河深大、中、小型墓中均有出土。
经学者比对,这些铁制农具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具完全相同。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唐朝设立东厂,加强皇权C. 宋朝推行科举制度D.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答案:B2.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 中国对德国宣战C. 《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D.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答案:C3.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但丁D. 贝多芬答案:D二、填空题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
答案:秦朝5. 唐朝时期,日本曾派遣_______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答案:遣唐使6.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_______世纪。
答案:15三、简答题7. 简述清朝康熙皇帝的历史贡献。
答案: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平定三藩之乱,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对外成功抵御了外来侵略,如雅克萨之战,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他还重视文化教育,组织编纂了《康熙字典》等重要文献,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 描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答案:美国独立战争起因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高额税收和政治压迫,特别是1765年的印花税法案和1773年的波士顿茶党事件,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情绪。
独立战争的结果是美国赢得了独立,1783年签订了《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的独立,这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其主要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增强国力。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和工业,如江南制造局、北洋舰队等,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同时,洋务运动也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上学期测试(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 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 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已经形成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的认识,体现了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故B错误;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共同的先祖,体现的是民族认同,并未体现政治制度的连续性,故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农耕经济成为社会根本,故D错误。
2.《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这反映出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一统,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故B项错误;D 项与材料反映的正好相反,故排除。
点睛:“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分封制的作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高三阶段测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40年上半年开始,日军在华北采取了一系列强化铁路、公路保安措施和惩治群众破路的办法。
敌人修筑的公路密如蛛网,据点星罗棋布。
当地群众形容:出门走公路,抬头见岗楼。
这反映出()A.日本加紧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B.华北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严峻C.日本面对百团大战的疯狂回击D.民众对于日本侵华的本质认识不清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政府即把依托城市发展工业,再向乡村辐射作为国策。
一些城市附近的乡村地区成为轻重工业区和家属生活区所在地,并因此很快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这表明当时中国()A.正在探索实现工业化的途径B.经济体制的变革优化了产业结构C.借鉴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D.农业和轻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3.建国以来我国户籍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58年以前的自由迁徙阶段;1958年—1978年严格控制人口流动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人口流动逐步松动阶段。
这些变化反映了()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B.社会管理与发展战略相适应C.国民经济结构逐渐得到了调整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0年),大批希腊人移居埃及和西亚等地,城邦体制在这些地区得到发展。
存在地区差异的以国王为中心的君主专制,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体。
材料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A.希腊城邦的崛起B.波斯文明的影响C.马其顿人的扩张D.罗马帝国的兴起5.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
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阴市普通高中2022年秋学期高三阶段测试卷历史2023.0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与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将所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只需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何尊(图1)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新都洛邑的重要历史事件,其中写到“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yi治理、安定)民”,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这里的“中国”是指当时图1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A.汉文化影响范围B.诸侯的封地C.统治的地域中心D.行政的中枢2.史学家张荫麟指出:“古人名与姓氏不并举,因为在比较原始的社会里,互相接触的人,以同姓氏为常,自无以姓氏冠其名上之必要。
”战国以后,这一习惯发生变化,在文献中姓与名并举的现象越来越频繁。
援引张荫麟的历史解释可推知,战国后A.各族杂处的情况日益增多B.华夏认同观念开始出现C.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D.分封宗法制度日趋瓦解3.北魏迁都后,洛阳的御道两边有接待外族使节的四夷馆,路的东边有四馆,名为金陵、燕然、扶桑、崦嵫,路的西边有四里,名为归正、归德、慕化、慕义。
北魏史官撰史时凡涉西晋,皆书庙号,凡书东晋,皆称“僭晋”。
这可用于说明,北魏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延续了华夏正统思想观念C.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经济文化发展领先于南方4.时移世易,花卉买卖在唐宋间发生了鲜明转变。
与唐代相比较,宋代的变化有白居易《买花》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唐)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刘言史《买花谣》豪少居连鳷鹊东,千金使买一株红。
(唐)院多花少栽未得,零落绿娥纤指中。
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阶段测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材料表明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C.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3.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5.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这里朱熹强调的是A.天理和人欲并无任何区别B.拒绝人的任何欲望C.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D.理是万物万事之本6.明代冯梦龙所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①城市生活丰富②商品经济发展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7.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8.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重视传统,尤其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人文理性传统B.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C.保证了哈佛能够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D.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直接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9.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和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皇权威10.对于伏尔泰和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的时候,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卢梭的哪一观点符合上述评价A.天赋人权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C.人民主权D.人是万物的尺度11.2009年春夏之交,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补贴门”丑闻(议员冒领国家补贴资金)曝光以后,英国首相布朗领导的工党内阁处境艰难,有近半数内阁大臣宣布辞职,反对党和部分工党下院议员发出要求布朗下台的信号。
而布朗却采用改组内阁的办法,拒不辞职。
围绕布朗做法是否合法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辩论。
下列四条是老师对他们当中所持观点与理由的梳理,正确的是A.合法,布朗首相有权决定内阁去留B.合法,首相是英国的最高决策者,权力不受限制C.不合法,遭到大多议员反对的人不配做首相D.不合法,既然有近半数的内阁成员辞职,布朗首相就不再成为多数党领袖12.为应对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新医疗改革方案,该医改方案分别在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获得通过。
这表明A.美国实行联邦制B.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C.美国实行两党制D.利益集团操控美国政治13.《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
这段描述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14.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1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6. 近代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对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段文字表明当时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 袁世凯当政,民不聊生C. 民主道路,曲折复杂D. 军阀割据,战乱不休17.从1885年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B. 清政府放弃了重家抑商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D .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已发生了变化18.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
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
曰政治清明。
曰农村繁荣。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19.“每当世界经济遭遇“寒冬”,总会有个狂热的角落热闹得刺眼———这就是电影。
下列所述与电影的诞生属于不同时期的是A.浪漫主义成为世界文学的主流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C.生物进化论思想开始影响中国D.中国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2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21.在《共产党宣言》发布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能论证这一观点是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②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1936年2月,毛泽东写了《沁园春•雪》,该词结尾处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语句。
词人之所以这样意气风发,最主要是因为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B.国共两党关系已由分裂对峙转向合作抗日C.中共历经考验,日益成为成熟的政党D.诗人借景抒情,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2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4.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
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
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25.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据此,对图9的推论正确的是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D.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26.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是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他的理论提出及被认可的背景不包括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C.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一定效果D.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27.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
”这主要是反映了A.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B. 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D. 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28.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