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曾国藩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感悟(通用8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感悟(通用8篇)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感悟篇1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着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着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以其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格被后人誉为“忠良之士”、“忠良曾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典语录,给后人启迪与指引。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曾国藩经典语录: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注重修身养性,认为一个人首先需要自律,才能有能力管理家庭、治理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曾国藩提倡读书学习,认为广泛的知识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才华,使其在写作创作时能够获得灵感。
3. 以诚待人,以信为本:曾国藩倡导诚信为处世准则,认为只有真诚待人、守信用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
4. 克己复礼,敬天怀人:曾国藩主张自律自强,强调恪守礼仪,尊重天命,尊重他人,推崇“敬天怀人”的胸怀。
5. 为政不在多令旨,而在行率令行:曾国藩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对下属的影响,认为领导者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推动工作。
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国藩主张海纳百川,接纳不同意见和文化,相互包容,共同进步,才能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7.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曾国藩认为,只有尊重和爱护他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在精到神通:曾国藩主张脚踏实地地向前,循序渐进地学习,追求博学多才,使自己能够具备高深的智慧和见识。
以上是一些曾国藩的经典语录,这些语录蕴含着他的深邃思想和哲学智慧,对于当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秉持这些价值观,成就更为美好的人生。
曾国藩家书 经典摘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
尊敬的读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他深受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影响,被誉为中国近代的“治国之才”,他的家书更是传世之作,被誉为家风的典范。以下是我为你摘录的曾国藩家书经典内容。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
1. 相忍为国
大丈夫应该心怀忍耐之心,忍辱负重,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只有相互忍让、相互谅解,国家才能和平稳定地发展。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人处世要端正,家庭和睦和谐,国家才能治理有方,整个社会才能安定。个人的修养是国家治理的根本。
3. 修身以达天下
修炼自己的品德、修养自己的文化水平,对达到治理天下的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在道德层面上做到自律,才能赢得民众的尊敬和拥护。
4. 以民为本,民生至上
国家的存亡、繁荣与民生息息相关。治理国家要以百姓为中心,关
注民生问题,解决人民的困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 让幕僚和部将都成为人材
治理一个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要培养幕僚、鼓励部将,使他们成
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共同担当起治理和发展国家的责任。
6. 尊重他人的才华和意见
作为一位领导者,要尊重别人的才华和意见。要善于倾听,虚心接
受他人的建议,不固执己见,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成效。
7. 正直廉洁,严于律己
作为治理者,必须保持正直廉洁的品行。严于律己,做到廉正自律,才能树立榜样,赢得民心。
8. 勤勉奋发,不贪图安逸
治理国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勤勉奋发不懈努力。不能沉迷于
安逸享乐,要时刻保持警觉和进取的精神。
9. 富国强兵,抵御外患
国家的安全是治理者的责任所在。要提倡军事强国的建设,保卫国土,抵御外患,确保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解读曾国藩家书
解读曾国藩家书
(实用版)
目录
一、曾国藩家书的背景和意义
二、曾国藩家书的主要内容
三、曾国藩家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四、总结
正文
一、曾国藩家书的背景和意义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亲友的书信集,它不仅仅是书信,更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以及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这本书信集曾被媒体誉为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它既是做人处世之典范,也是齐家教育之真言,为官从政之精髓,治国安邦之旗帜。
二、曾国藩家书的主要内容
《曾国藩家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多个方面。其中,曾国藩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提升一个人的境界。此外,他还强调了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等为官之道,以及家庭和谐、教育子女等齐家之策。
三、曾国藩家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虽然《曾国藩家书》写于几百年前,但是它对当代社会仍有很大的启示。首先,曾国藩的读书观对当代人仍具有指导意义,他的“读书改变气质”的观点,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其次,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对当代官员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的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等理念,是当代官员应
该践行的。最后,曾国藩的齐家之策对当代家庭也具有指导意义,他的家庭和谐、教育子女等观念,可以帮助人们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四、总结
《曾国藩家书》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现实意义的书信集,它既体现了曾国藩的伟大思想,也展现了他的卓越才能。读书、为官、齐家,这些看似普通的事情,在曾国藩的笔下却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曾国藩四点家训
曾国藩四点家训
曾国藩,字炳南,湖南衡州人,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先驱。曾国藩有一套家训,被後人称为“曾家四训”,其中包括“立身”、“立学”、“立事”和“立名”。
第一,“立身”是指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自身做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强调要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要从个人修身做起,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品德优良的人;要顾及家庭的兴旺,做一个负责任、孝顺父母、关心家庭的人;要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第二,“立学”是指个人要注重学习和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曾国藩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他主张要学以致用,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会实践和应用,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三,“立事”是指个人要有实际行动,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曾国藩强调要有实际行动,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操作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他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改变自己和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立名”是指个人要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做一个有影响力、有社会地位的人。曾国藩认为,个人的声誉和形象是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只有通过努力和奋斗,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曾国藩的家训是其一生实践和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和教诲。这些家训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家训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家训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提倡的家训十分著名,
被后人称为“曾家十六字箴言”。这十六字箴言包含了曾国藩对于人生、修养、处世
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教诲,对于后人仍然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首先,曾国藩家训中的“六字箴言”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六个方面涵盖了曾国藩对于个人修养、家庭教育、政治治国等
方面的要求和标准。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先从自身做起,要注重学习、修身、养心,才能做到心正、意诚、行端,从而才能治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的家训还包括“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常德焉”,“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恩遇,来生不可期”,“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与人方便、天下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百川归海、大德必居、小德皆庸”等等。这些箴言涵盖了曾国藩对于
人生、为人处世、修身养德、做官治国等方方面面的教诲和指导,体现了他的为人、为政、为学的理念和追求。
曾国藩家训中的这些箴言,不仅是对于个人修养、家庭教育、政治治国等方面
的要求,更是对于人生、人情、人德、人义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教诲。曾国藩提倡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他对于人的修养、人的行为、人的品德、人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高标准和要求,对于后人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家训“曾家十六字箴言”是他对于人生、为人、治国、为政、修身、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的深刻思考和教诲,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后人来说,也是一面照妖镜,能够引导人们在人生、为人、为政、修身、家庭、社会、国家、天下等方面更好地实践、追求、发展、进步、和谐、共荣、和平、安宁、圣明、永远、博爱、和谐、博大、祥和、安定、稳固、发展、兴旺、兴盛、繁荣、繁荣、和、和、、、、、、、、、、、、、、、、、、、、、、、、、、、、、、、、、、、
曾国藩做人做事智慧言多必失,做多必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做人做事智慧言多必失,做多必得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郦波老师从“识己,识人,识事,识道”四个方面来评说曾国藩家训里面的教育思想和智慧,还有曾国藩家训中的精华内容。
大家都知道百家讲坛,里面的主讲人是非常出名的大师,郦波老师就是百家讲坛节目的主讲人之一。
他曾经在百家讲坛上讲过曾国藩家训的上部和下部。我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是郦波老师做了修正和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编辑出版的。“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曾国藩的智慧都凝聚
在家训里面。我们学习他的家训精华,是为了用于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时代赋于我们中华儿女的责任。
首先是从识己上,修身齐家中的第一条是“自我教育”。曾国藩的一生都伴随着“吾日三省吾身”这一思想,他还把反思后的心得和
体会,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些最后形成了曾国藩的家训。
初中时,我的成绩非常不好,性格也比较孤僻,记日记成为了我的习惯。我经常在日记里面记下每天的所思所想,还有我平时存在的问题。最后我从班上中间的成绩,到最后的前10名,记日记也是功不可没!
曾国藩并不比我们聪明多少。他曾经被一个小毛贼耻笑,背书一个晚上居然还不会背。曾国藩从小就有“自我教育”的习惯,他知道自己背书很笨,就经常彻夜背书,以勤补拙。
我自问背书能力很差,可是让我坚持背书,我还做不到。这是因为我没有做到“五到”与“五勤”,它们是用来提升自己,发展自身的。
第一是眼到与眼勤。
是说我们平时遇到事情,要先进行观察,而不是急于下判断。
比如说我要开一家店,选址是很重要的。这时我就要去多观察地形和人流,还要做一个调研,我要看看周围的人,他们都喜欢什么?
曾国藩修身齐家之道(曾国藩的道家智慧)讲义
曾国藩修身齐家之道(曾国藩的道家智慧)讲义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曾国藩的修身齐家之道
主讲:魏东林
曾国藩的修身齐家之道
主讲:魏东林
一、儒家与道家是中国人修身齐家的两大法宝,是中国人心灵的两
个层面;
1、如何理解修身与齐家?
2、儒家与道家
1)儒家:当仁不让,舍我其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2)道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大智如愚……
3)儒家:秩序
4)道家:自然
5)儒家:热情
6)道家:清净
7)儒家:承担;
8)道家:放下;
9)儒家:刚毅;
10)道家:隐忍;
11)儒家:坚强;
12)道家:柔弱;
13)……
二、曾国藩是儒家,也是道家
1、曾国藩的儒家追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
忠孝仁义的道德坚守
2、曾国藩的道家境界
圣人有所言有所不言;积善余庆,其所言者也;万事由天不由人,其所不言者也。礼、乐、刑、政、仁、义、忠、信,其所言者也;虚无、清静、无为、自化,其所不言者也。吾人当以不言者为体,以所言者为用,以不言者存诸心,以所言者勉诸身。
——《曾国藩日记》
三、曾国藩——从儒家走向道家,从纠结走向圆融
接家信,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小子读之,悚然!小子一喜一怒,劳逸疴养,无刻不萦于大人之怀也。若不敬身,真禽兽矣......
——《曾国藩日记》
此后直须彻底荡涤,一丝不放松。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曾国藩日记》
我日三省吾身。
——《论语》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 修身齐家,治平天下
92
文 孙聚成
的原因。
齐家,是立业之基。曾国藩曾经持续写家书30多年,留下了齐家的经典故事。
曾国藩官至极品,但他的宦囊并没有因此而丰富。初出山之时,曾国藩表示:“不要钱,不怕死。”统兵之后,可以支配的金钱虽多,但他为“风示僚属”和“仰答圣主”,把自己的部分收入捐给了战区灾民,寄回家的钱反而比以前更少。曾国藩不多往家寄钱,不仅因为要保持清廉之节,还因为他认定从小经过生活磨炼的人更容易成大器。他在家信中说:“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直到晚年,曾国藩仍然保持俭朴习惯,通常每顿饭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他爱穿家人为其纺织的土布衣服,不爱着绸帛。曾国藩升任总督后,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作。当时。每晚南京城两江总督府内,曾国藩夜阅公文,全家女眷都在麻油灯下纺纱绩麻。一件天青缎马褂是曾国藩最好的衣服,只在新年和重大庆典时穿,用了三十年依然犹如新衣。
自己身体力行,曾国藩要求家人也要做到。从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戎马生涯中,曾国藩写了近1500封家书,上自父母,中对诸弟,下及儿辈。在家书中,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曾经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
曾国藩 修身齐家,治平天下
夜
深人静,万籁俱寂。湖南一乡村,豆油灯吐出微弱的光芒,一个少
年正勤奋读书,有一篇文章他反复诵读,直到三更半夜,可就是背不下来。那晚,少年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只听少年翻来覆去诵读,贼人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道:“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少年一眼,扬长而去。
《曾国藩家书》精华总结
《曾国藩家书》精华总结
一、修身之道
曾国藩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身。他指出,修身之道在于:诚、敬、静、谨、恒。诚则无虚假,敬则无懈怠,静则无杂念,谨则无散漫,恒则无间断。通过修身,达到身心和谐,以立人之本。
二、读书与学问
曾国藩认为读书是提升自我修养和拓展学问的重要途径。他提倡勤勉好学,主张读书要有耐心和恒心。同时,他强调思考与实践相结合,认为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三、为人处世之道
曾国藩提倡为人处世要谦虚、谨慎、宽厚。他主张与人交往要以诚待人,以信为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学会包容和忍让,以和为贵。同时,他强调要有主见,不随波逐流,坚守原则。
四、家庭与亲情
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与亲情。他提倡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他关心家庭成员的生活和成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家庭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应该珍惜和维护家庭和谐。
五、交友与择友
曾国藩认为交友要慎重,择友要明智。他主张交友要注重品德和修养,远离不良习惯和行为。同时,他强调要善于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在择友时,要警惕那些只看重利益而缺乏真情的人。
六、理财与经营
曾国藩认为理财与经营是家庭和国家的必修课。他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同时,他强调合理规划家庭开支,精打细算地安排生活。在经营事业方面,他主张稳扎稳打、审慎投资。
曾国藩的12字训言给我的感悟
曾国藩的12字训言给我的感悟
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而闻名。他在日常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总结出了一套简明扼要的12字训言,这些训言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在我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些训言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感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曾国藩的12字训言的核心思想。这句话包含了个人修身、家庭和睦、国家治理以及世界和平的含义。对于个人而言,修身意味着要不断自我完善,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改进,才能成为一个有品德、有能力的人。
齐家指的是家庭和睦和谐,家庭是一个人的港湾,也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个和睦的家庭能够给人以安全感和温暖,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家人之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治国是指对国家的管理和治理,曾国藩强调了治国的重要性。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回报。
平天下是曾国藩训言的最终目标。只有当所有人都能够在公平、和谐
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太平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曾国藩的12字训言鞭策着我,让我明白了个人修身、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我会积极参与家庭事务,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家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也会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曾国藩家书》:忠诚、家国情怀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家书》:忠诚、家国情怀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概述
《曾国藩家书》是中国清代道光年间官员曾国藩的家书集合,反映了他对忠诚、家国情怀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考与倡导。这些信件被广泛传播,成为了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
忠诚与担当
曾国藩在信件中强调了忠诚和担当的重要性。他不仅对自己立下了明确的忠诚
目标,同时也鼓励子女对祖国和社会负责任。无论是对于个人抱负还是对于公
共事务,他都提倡以忠诚和执着精神来追求。
家国情怀
曾国藩深深热爱着祖国,他将个人幸福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信件中,他表
达了对祖国兴衰的关切,并鼓励子女们牢固树立我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儿女的自
豪感。他还着重讲述了孝道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培养爱国
情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主张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只有自律和个人修养才能够带来
家庭的和谐和国家的安稳。他在信件中指导子女们学习尊敬他人、遵守道德规范,并强调了勤奋工作、明辨是非、善待他人等重要的品质。
影响与意义
《曾国藩家书》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家国情怀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观的高度概括。这些信件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与传播,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借鉴。这些信件不仅反映了曾国藩的个人思想,更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中国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向往。
结论
《曾国藩家书》通过忠诚、家国情怀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给予读者启示与教育。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关于忠诚、责任感、儒家伦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教训,进而思考如何在个人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并为社会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曾国藩事业名句
曾国藩事业名句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职业生涯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不仅体现了他的治国智慧和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列举了十个以曾国藩事业为题的名句,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1. 事业有成,必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名言表达了曾国藩对于事业成功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所成就,首先要修身养性,做到道德品质高尚;其次要顾及家庭,保持家庭和睦;最后是治国平天下,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2. 修身者,先立志于中正之道。
曾国藩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他认为修身者应该首先确立自己追求中正之道的志向,即遵循正义、公正、诚实的原则,不偏不倚地行事。
3. 为官者,先立言于忠诚之义。
曾国藩强调为官者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忠诚之义,即对国家和人民忠诚,始终坚守职责,不受私利的干扰。
4. 名节者,先立言于诚实之道。
曾国藩强调名节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要保持名节,首先要坚守诚实之道,不撒谎、不欺骗、不虚伪,始终保持真实的面貌。
5. 事业有成,必先立志于奋斗。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奋斗的志向和决心,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6. 为官者,先立志于廉洁。
曾国藩强调为官者应该立志于廉洁,坚守廉洁自律的原则,不贪污受贿,不滥用职权,始终保持清廉的作风。
7. 名节者,先立志于正直。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保持名节,首先要确立正直的志向,坚持正义、公正的原则,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始终保持良好的品德。
8. 事业有成,必先立志于勤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达人——曾国藩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达人——曾国藩
作者:邱秀珍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1年第09期
一、曾国藩修身之道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曾国藩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而从其衣食住行方面更能看出曾国藩的修身之道。
(一)衣。曾国藩在穿着方面认为衣能蔽体、朴素净洁即可。一件衣服他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这对一个享受高官厚禄的人来说,确属不易。
(二)食。曾国藩作为农家子弟出身,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理解得非常深刻。传说他吃饭的时候,若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并不把它扔掉,而是把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这就是他修身的功夫。
(三)住。曾国藩的府第富厚堂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没有雕梁没有画柱,只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体现着湖南人的耕读之风,与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四)行。曾国藩官居一品,在那个时代出门坐轿应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他出门能步行去办的事,绝不使唤轿子。这种低调而内敛的修身也是他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的一个原因吧。
二、曾国藩齐家之术
曾国藩是能使父母宽心、体贴入微的好儿子,是能教导和照顾弟妹的好哥哥,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10事:1.勤理家事,严明家规。2.尽孝悌,除骄逸。
曾国藩的座右铭12字
曾国藩的座右铭12字
曾国藩的座右铭是"存天理,灭人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12字的座右铭对于曾国藩来说,是他一生的信条和行动指南。他以这句座右铭为依托,不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句座右铭所包含的深意,不仅对曾国藩个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和借鉴。
"存天理"是曾国藩座右铭的第一个关键词。存天理意味着要坚守正义和道德的准则,遵循天地间的规律和真理。在曾国藩的眼中,存天理是一种自律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始终以公正和正直的态度对待人事物,不偏不倚地行事。这种为人处世的准则,使得曾国藩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能够坚守原则,不受诱惑和私利的干扰,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灭人欲"是曾国藩座右铭的第二个关键词。人的欲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就会陷入纷争和困境之中。曾国藩明白这一点,他教导自己要灭掉个人的私欲和私心,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他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思维,不被个人欲望所驱使,不为一己私利而迷失方向。正是因为他能够灭掉自己的人欲,他才能够把精力和智慧集中在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的事业上。
"修身齐家"是曾国藩座右铭的第三个关键词。修身齐家意味着要保持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睦。曾国藩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
质的提升,他强调要做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人,以身作则,引领他人。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他认为只有家庭和睦,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他要求自己首先要修身,然后才能够齐家,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新时代的家风家训之曾国藩
新时代的家风家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的家庭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革。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家风和明确的家训,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培养健康、坚韧的家庭力量。
首先,新时代的家风应当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尊重长辈、敬重师长,培养孝顺之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注重培养家庭成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个成员都能在新时代中保持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家训要注重素质教育。在新时代,纯粹的知识面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情感管理、人际沟通、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使家庭成员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
再者,家庭要注重家庭成员的个性发展。新时代强调个性发展,家庭成员应该被鼓励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而非过于强调传统的规范和束缚。家庭应该是一个支持和引导成员发展的平台,为他们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此外,新时代的家风还应注重科技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面对信息爆炸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家庭成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技素养,同时注重社会责任感,培养对社会的关切和责任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最后,家庭要注重沟通与包容。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变化迅速,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保持包容的心态。只有在相互理解与支持的基础上,家庭才能形成紧密的联系,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体而言,新时代的家风家训需要既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又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家庭要成为每个成员成长的温床,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这样的家庭力量不仅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双峰县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字涤生,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素有湘军之父之称。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览一之修身
曾国藩他克已唯严,少年便立下远大志向,6岁时入塾读书,勤奋好学,坚持不懈。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当然他依然奉行自己所“忍”以自勉,他曾夜读《荀子》三篇,四时即醒,又作一联“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生有乐处终生有忧处”至五更,又改作二联,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生忧以终生。”一云“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曾国藩的日课十三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览二之齐家
曾国藩齐家集中表现在他对家人的《家书》中,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览三之治国平天下
清朝中末期,社会动荡不安外有各帝国主义侵虐者的虐夺内有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农民起义,清廷统治岌岌可危,然曾临危受命为苟延残喘的清廷延续了寿命,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藉着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后称为湘军。湘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明,是其勇猛善战的重要原因,亦使湘军威震天下。由此,战乱各省纷纷赴湖南募勇招兵,蔚然成风,后人有“天下无湘不成军”之说。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攻击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国藩知人善用,并以身作则遵守军纪,大军所到之处百姓皆“各行其是”,八本之一的“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便可能总结于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这一时期。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1864年,湘军在其弟曾国荃的率领下攻下天京,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
后世之评
曾“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我的老师实在厉害,我拜过的老师很多,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善于教导人的,随时、随地、随事都能有所指示。---李鸿章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毛泽东
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埔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