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第3单元溶液第1节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习题课件鲁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1单元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1单元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

第二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教材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在学习了溶液之后进一步研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情况。

学好饱和溶液才能真正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溶解度的理解,同时也为下面学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定义,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由于饱和溶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忽略概念定义的三个条件,所以我精心设计了几个连贯且逐渐深入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探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二者的转化2、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四、重难点重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难点: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实验探究一、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知识拓展——————浓稀溶液及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总结巩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课堂检测——————检测反馈六、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饱和、不饱和概念通过实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后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用实验也能很好的接受,但它们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关系部分用实验解释时间有点太长,最好用微视频解决。

初三化学 第三单元 溶液的形成

初三化学 第三单元 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分子之间有间隔

温度变化
氯化钠溶于水 溶解前后温度不变 解释 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
氢氧化钠溶于水 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于水 温度降低
例题1 下列烹饪用的调料品与足量的水充分搅拌, 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D ) A. 食盐 B. 黄酒 C. 白糖 D. 橄榄油
第三单元 溶液
1. 溶液的形成 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1. 溶液 2. 乳化现象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溶液
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 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的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中, 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溶液中各 部分的密度和浓度也完全相同 稳定性 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如温度不变化、水分不 蒸发等)时,溶液长时间放置既不会分层,溶 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混合物 溶液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所以溶液一定是混 合物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等物质以细 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 较稳定的混合物
悬浮液
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 混合物
溶液、乳浊液、悬浮液的区别
① ② ③ ④ 定义不同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不同 分散物质原状态不同 宏观特征不同 溶液:均一、稳定、静置不分层不沉淀 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分层 悬浮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沉淀
注意
①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汽 油等 ② 溶液不一定都无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硫酸铁溶液为黄色 ③ 加快固体溶解速率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块 状固体研细 ④ 两种物质相互混合能形成溶液的基本条件是 两种物质之间必须能相互溶解 ⑤ 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案1-新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案1-新版

3.浓溶液和稀溶液
【讲述】人们常把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称为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思考】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如何呢? 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实验演示】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在两支试管中各盛约10毫升的水,分别加人10克蔗糖和0.2克熟石灰。

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结论】(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一种溶质和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讲述】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习惯被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提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学生思考、回答。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减少溶质、升
高温度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
低温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第二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授课内容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

3.了解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关系。

【能力目标】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型新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回顾旧知】导入把一定量食盐加到盛有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到食盐消失,形成了食盐水,即食盐溶液,(提问)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要不断的向烧杯中加食盐,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呢?【观看视频】“公堂上的冰糖砒霜”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观察并思考【回答】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

不能观看视频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课题:《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展示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某种物质。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重点)3.通过师生探究,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变的条件。

(难点)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稀溶液与溶液状态的关系。

【活动一】做一做说一说实验探究1:(1.3.5.7.9小组完成)(操作)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溶解后再加5g,搅拌,…当不能再溶解时,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2:(2.4.6.8小组完成)(操作)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溶解后再加5g,搅拌,…当不能再溶解时,加热,再加入5g硝酸钾,冷却…老师巡视指导。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3.1.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导学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3.1.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导学

第2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探究点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情景展示][问题探究] 如果向一杯水里加入硝酸钾,能无限制地溶解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但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情景展示] (1)室温下,在盛有1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烧杯底部出现未溶解的固体。

(2)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固体未溶解;给试管加热,未溶解的固体溶解;待试管冷却后有少2 量固体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3)在实验(1)的小烧杯中加入10 mL 水,烧杯底部未溶解的固体消失。

[问题探究] 本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方法实现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就能够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溶液 第1节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溶液 第1节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号班级姓名1. 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等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

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C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2. 要使某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措施一定可行的是( D )A.降低温度B.升高温度C.蒸发溶剂D.加入溶剂3.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D )A.浓溶液B.稀溶液C.含100克水的溶液D.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5.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B ) A.蒸发溶剂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加入KNO3固体6.要使氯化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D )A.加水B.不断搅拌C.升高温度D.加氯化钠晶体7.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图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的是( B )8.温度不变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则此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 C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2 29.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 .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 .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10.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所表示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A)甲 乙 丙 丁 A .甲B .甲和乙 C .乙和丁D .丁11.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B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 .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12.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已知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能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学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

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知识点(重点、难点):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重点)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重点)3。

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难点)实验准备:多媒体教学素材、烧杯、玻璃棒、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试管夹、药匙、硝酸钾、高锰酸钾,蒸馏水等. 过程设计:【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活动天地3—3 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投影]课本62页活动天地的表格[巡视指导]指导学生根据投影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并填写有关表格。

[展示交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获得的结论—-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量溶解硝酸钾固体.[点拨释疑]引导学生观察分组实验中步骤2获得的硝酸钾溶液,提出饱和溶液的概念。

则步骤1中获得的硝酸钾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从而再得出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板书小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条件下这种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

[问题讨论]你能设计实验来说明这一问题吗?(要求以“活动天地3-3”步骤2中的饱和溶液展开设计)。

[探究升级]组织不同小组同学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有关“三要素”的实验探究:(1)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

(表格见上)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初步认识饱和现象.学生根据实验结论及老师的点拨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提出质疑:为什么要强调三个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某种溶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各组的探究方案,,并大胆描述实验结论.分组完成探究,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探究,得到结论:给饱和溶液加热或加入溶剂时,饱和溶液都可变成不饱和溶液;另外,某温度时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课件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课件
3、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4、学会观察实验(shíyàn)、记录现象、总结规律。
2021/12/11
第三页,共二十页。
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wúxiàn)溶解?
取1只烧杯(shāobēi)中加20毫升水:
现象 加入5g固体 再加入5g固体
加入约
10ml水
硝酸 钾
固体减少(jiǎnshǎo)至消固失体部分减少
升温
剩余固体 全部溶解
不饱和
降温
有晶体 析出 饱和
结论
1.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 2.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2021/312./1温1 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增大.
第十页,共二十页。
思考 : (sīkǎo)
本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方法实现了饱和溶液(bǎo hé rónɡ yè)与不饱和溶液(bǎo hé rónɡ yè)的相互转化?你还 能想到其他方法吗?
依然是不饱和溶液.
4. 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不一定,这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可能不同.
2021/12/11
第八页,共二十页。
试验探究3-2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zhuǎnhuà)的方法
思考:本实验中采用(cǎiyòng)哪些方法实
(A)非常浓的溶液;
(D)
(B)增加该溶质(róngzhì),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C)非常稀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021/12/11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课堂 达标 (kètáng)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wùzhì)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