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五章机器人的控制基础
《机器人控制》PPT课件
同样可得活塞位移X与配油器输入信号(位移误 差信号)U间的关系为:
编辑ppt
29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2.电一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据式(5.5)、(5.6)和图5.4可得系统的传递 函数:
编辑ppt
30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2.电一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当采用力矩电动机作为位移给定元件时
编辑ppt
43
5.2 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机器人为连杆式机械手,其动态特性具有高度的非线性。 要控制这种由马达驱动的操作机器人,用适当的数学方 程式来表示其运动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数学表达式就是 数学模型,或简称模型。控制机器人运动的计算机,运 用这种数学模型来预测和控制将要进行的运动过程。
式中,1很小而又可以忽略时
编辑ppt
31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3.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图5.5表示出一个简单的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的结构框图。其中所用的控制阀为四通滑阀。
编辑ppt
32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3.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3.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式中,c=k1n为闭环系统的自然角振荡频率;
c k1 为闭环系统的阻尼系数:2 1 为k1闭环系统
的第二时间常数;另一时间常数为1。
式(5.25)即为所求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从此式 可见,此闭环系统为一等价三阶系统。我们往往把 它简化为一个一阶环节与一个二阶环节串联的系统。 这样,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
13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一般规律
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综合介绍了机器人技术,设计思想和发展趋势主要任务:本课程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能了解机器人发展的最新技术与现状;初步掌握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课时分配序号课题小计讲课实验机动一绪言 2 2 二机器人学的数学基础 4 4 三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与求解 8 8 四机器人动力学 6 6机器人的控制五 4 4 六机器人学的现状、未来 2 2合计 28 26 2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言简述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讨论机器人学的定义,分析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第二章机器人学的数学基础空间任意点的位置和姿态变换、坐标变换、齐次坐标变换、物体的变换和逆变换,以及通用旋转变换等。
第三章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与求解机械手运动姿态、方向角、运动位置和坐标的运动方程以及连杆变换矩阵的表示,欧拉变换、滚-仰-偏变换和球面变换等求解方法,机器人微分运动及其雅可比矩阵等第四章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动力学方程、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着重分析机械手动力学方程的两种求法,即拉格朗日功能平衡法和牛顿-欧拉动态平衡法;然后总结出建立拉格朗日方程的步骤第五章机器人的控制机器人控制与规划第六章机器人学的现状、未来包括国内外机器人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现状和预测、21世纪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新世纪机器人学的发展战略等。
不同类型机器人的研究发展状况等。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以够用为度,且从应用的角度,尽量简化定量分析。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机器人学、蔡自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机器人学导论,约翰J.克雷格、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六(说明1( 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上须由一定工作经验的讲师及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以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教学的需要。
2( 本课程适用于高职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机电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等专业。
工业机器人第五章
(2)在线示教(On -line Teaching)
在机器人工作现场操纵机器人完成全部操作运动,并记录 下位姿等参数的方法,称为~。
条件: 机器人各个关节采用闭环控制(?),具备获得位姿 值的条件(例如利用编码器可以获得关节转角值)。
手把手示教 示教装置示教
手把手示教:
操作员用手直接推动机器人经过一系列示教点。
条件:
编程工具(语言)和显示界面。
机器人控制柜(或示教盒)要含有输入界面(如键盘)和 显示界面(如显示屏)等! 先进机器人基本采用混和示教方式!
四. 示教-再现原理(Teach-Playback)
借助于示教获得机器人的轨迹参数,然后再依靠控制系统 将运动复现出来的方法,称为示教-再现。 关键在于“示教”!再现功能的实现相对容易。 示教再现机器人:
轨迹参数; 示教再现原理; 关节控制曲线; 多轴协调; 轨迹插补; 学习基础: 电机学 古典控制理论 测试技术
§5.1 轨迹参数
从运动学的角度看,机器人控制的目的就是实现要求的运动! 问题:如何向机器人描述希望的运动?
一.轨迹参数
轨迹: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标架在运动过程中的广义位移、 广义速度和广义加速度,称为~ 轨迹参数: 描述轨迹的参数,称为~ 主要参数 位姿-轨迹上各点位姿
使用机器人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运动编程; 许多通用计算机语言都具备此类功能; 通用计算机语言功能更多; 现在的机器人控制器远比早期时强大。 对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行改造,保留相关功能,剪裁无 用功能,增加新的函数,即可以快速得到一种不错的机器 人语言,例如ROBOC。
§5.2 轨迹实现
一. 控制方式 1. 点到点控制(PTP-Point To Point)
第五章
第5章机器人控制系统
机器人行程的速度 /时间曲线
在进行装配或抓取物体等作业时,工业机器人末端操作器与环境或作业对象
的表面接触,除了要求准确定位之外,还要求使用适度的力或力矩进行工作,这时 就要采取力 (力矩)控制方式。力(力矩)控制是对位置控制的补充,这种方式的控制 原理与位置伺服控制原理也基本相同,只不过输入量和反馈量不是位置信号,而是 力 (力矩 )信号,因此,系统中有力 (力矩)传感器。
5.1.4 工业机器人控制的特点
1) 传统的自动机械是以自身的动作为重点,而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则更 着重本体与操作对象的相互关系。
2)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与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密切相关。
3) 每个自由度一般包含一个伺服机构,多个独立的伺服系统必须有机地协
调起来,组成一个多变量的控制系统。
4) 描述工业机器人状态和运动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随着状态的
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 机器人控制系统有三种结构:集中控制、主从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5.1.1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操作机的控制,以 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如下:
(1)记忆功能 ( 2)示教功能 ( 3)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 ( 4)坐标设置功能 ( 5)人机接口 ( 6)传感器接口 ( 7)位置伺服功能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点 二十一分。
5.2 工业机器人控制的分类
工业机器人控制结构的选择,是由工业机器人所执行的任务决定的,对不 同类型的机器人已经发展了不同的控制综合方法。工业机器人控制的分类,
没有统一的标准。
? 按运动坐标控制的方式来分:有关节空间运动控制、直角坐标空间 运动控制
机器人控制技术手册
机器人控制技术手册导言机器人控制技术是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器人控制技术手册旨在介绍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第一章:机器人控制技术概述1.1 机器人控制技术概念机器人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执行器、传感器等进行控制,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工作和任务完成的技术。
1.2 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分类根据机器人的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机器人控制技术可分为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感知控制等多个子领域。
本节将对各种控制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章:逻辑控制技术2.1 逻辑控制技术概念逻辑控制技术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基础,它主要通过程序编写和逻辑电路设计,实现对机器人的决策和指令控制。
2.2 逻辑控制技术的应用逻辑控制技术在机器人的自主导航、任务调度、故障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本节将介绍逻辑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仓储物流、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第三章:运动控制技术3.1 运动控制技术概念运动控制技术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对机器人的关节控制和轨迹规划,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功能。
3.2 运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运动控制技术在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节将介绍运动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趋势。
第四章:感知控制技术4.1 感知控制技术概念感知控制技术是机器人控制技术中的关键环节,通过传感器对环境进行感知和信息采集,为机器人的决策和控制提供支持。
4.2 感知控制技术的应用感知控制技术在机器人导航、目标识别、环境感知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本节将介绍感知控制技术在无人车、智能家居、智能仓储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第五章:机器人控制技术的挑战与发展趋势5.1 机器人控制技术的挑战机器人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多种挑战,包括精确控制、复杂环境适应等方面。
本节将对这些挑战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机器人技术基础》第五章机器人控制系统
驱动放大及连接线路
中心控制器
任务和功能: 执行控制程序,通过外围电路控制执行机
构完成相关动作. 根据传感器的输入信息判断机器人工作
状态,决定机器人下一步的动作.
控制器的种类
单片机 特点:结构简单,经济 性好 应用:简单结构的 机器人控制
嵌入式工业控制模块
特点:抗干扰能力较强、 运算速较快、能适应 多种操作系统。
就是脉宽调制技术:即通过对一系列脉冲 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的获得所需要的电 压值(含形状和幅值)。
5.3.1 电机的控制
直流电动机调速原理直流电动机转子和定子组成,定子可以是磁 极或励磁绕组。
其转速与加在转子电枢上的电压Ua有关, Ua↑→转速V↑;所加电压极性改变,则电动机反 转。
据此原理,通过改变电动机电枢电压接通和断 开的时间比(即占空比)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这种方法就称为脉冲宽度调制PWM。
确无误为止
5.4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4、软件设计及操作系统的选择
• 操作系统:根据中心控制器的使用范围及 机器人的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
机 器 人 控 制 系 统
5.1 机器人控制技术
• “控制”的目的:是使被控对象产生控制者所期 望的行为方式
• “控制”的基本条件是了解被控对象的特性 • “实质”是对驱动器输出力矩的控制
输入X
被控对象的模型
输出Y
5.1 机器人控制技术
• 机器人控制的两个问题:1)求机器人的动态模 型(动力学问题);2)根据动态模型设计控制 规律
内部传感
5.2.1 机器人控制的构架方式
主从控制结构特点 ➢ 容易实现多闭环控制 ➢ 实时性与稳定性好 ➢ 实现较为简单 ➢ 可实现部分模块化 ➢ 扩展方便 ➢ 目前为止应用最广泛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构架,常用于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5章)
2.连续轨迹控制
(a)
(b)
(c)
图5-11 示教数据的编辑机能
(d)
连续轨迹控制不仅要求机器人以一定的精度到达目标点,而且对移动轨
迹也有一定的精度要求。
5.2.2 力控制
1.被动交互控制
在被动交互控制中,由于机器人固有的柔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轨迹 被相互作用力所修正。被动交互控制不需要力〔力矩〕传感器,并且预设的 末端执行器轨迹在执行期间也不需要改变。此外,被动柔顺结构的响应远快 于利用计算机控制算法实现的主动重定位。
集中控制结构是用一台计算机实现全部控制功能,构简单、本钱低,但实时 性差,难以扩展。
图5-3 集中控制结构框图
2.主从控制结构
主从控制结构采用主、从两级处理器实现系统的全部控制功能。主计算机实现管理、 坐标变换、轨迹生成和系统自诊断等;从计算机实现所有关节的动作控制。这种控制结 构系统实时性较好,适于高精度、高速度控制,但其系统扩展性较差,维修困难。
2.运动控制功能
运动控制功能是指通过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空间的位姿、速度、加速度等项的 控制,使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动作,最终完成给定的作业任务。
运动控制功能与示教再现功能的区别
在示教再现控制中,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各项运动参数是由示教人员 教给它的,其精度取决于示教人员的熟练程度;而在运动控制中,机器 人末端执行器的各项运动参数是由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经过运算得来的, 且在工作人员不能示教的情况下,通过编程指令仍然可以控制机器人完 成给定的作业任务。
5.1.3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计算机、示教盒、操作面板、硬盘和软盘存储器、 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打印机接口、传感器接口、轴控制器、辅助设备控制 接口、通信接口、网络接口等组成,如图5-2所示。
第5章 机器人的控制基础
表示。
u ( t ) K p ( d ( t ) ( t )) K ν
d (t ) dt
(s )
d (s )
E (s )
+
-
Kp
U(s)
-
Km Js B
1 s
(s )
Kν
位臵+速度反馈闭环系统框图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Θ (s ) Θ d (s )
KPKm Js ( B K ν K m ) s K P K m
具有预见性,能产生超前的控制作用。可以减少超调,减少调 节时间,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微分作用对噪声干扰有放大作 用,因此过强的加微分调节,对系统抗干扰不利。
PID控制的比例考虑的是现在的偏差值;积分考 虑的是过去的偏差值;微分考虑的是未来偏差的 变化量。并且以当前的误差为主,兼顾到了误差 的过去与将来。可见,考虑问题之周全。
u ( t ) K p ( d ( t ) ( t )) K D ( d d (t ) dt d (t ) dt
)
为了简化问题,考虑目标值 d 为定值的场合
u ( t ) K p ( d ( t ) ( t )) K D
d (t ) dt
ν
K D :速度反馈增益,通常用 K
匹配。
机械传动系统的阻抗包括惯性阻抗(惯性质量的惯性矩,相当 于电气系统中的线圈感抗)、摩擦阻抗(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摩擦,相当于电气系统中的电阻)和弹性阻抗(弹簧和轴的扭 转弹性变形,相当于电气系统中的电容器)。
如果
n J1 J 2
2
即电机的惯性矩与负载的惯性矩相等,就会使执行装臵达到最 大的驱动能力。 适当选择减速器的传动比,使执行装臵的惯性矩与负载惯性矩 一致。对于其它传动机构,采用不同的惯性矩变换系数也能得 到同样的效果。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第5章 机器人的控制基础
定点中有选择地设定或任意设定的半固定端点。
概述
很多机器人要求能准确地控制末端执行器的工作位置, 而路径却无关紧要, 即点位
式(PTP) 控制。例如, 在印制电路板上安插元件、点焊、装配等工作, 都属于点位
式工作方式。一般来说,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 但是要达到2 ~ 3μ m 的定位精度也是 相当困难的。
非线性的多变量控制系统。由于它的特殊性,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都不能照搬
使用。然而到目前为止, 机器人控制理论还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相信随着机器人事 业的发展, 机器人控制理论必将日趋成熟的移动, 移动位置的控制可以分为以定位为目标的定位控 制和以路径跟踪为目标的路径控制两种方式。 1.定位控制方式 定位控制中最简单的是靠开关控制的两端点定位控制, 而这些端点可以是完全被固 定而不能由控制装置的指令来移动的固定端点, 也可以是靠手动调节挡块等在预置的特
概述
5) 机器人的动作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路径来完成, 因此存在一个“最优” 的问题。较高级的机器人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 用计算机建立起庞大的信息库, 借助
信息库进行控制、决策、管理和操作。根据传感器和模式识别的方法获得对象及环境的工
况, 按照给定的指标要求, 自动地选择最佳的控制规律。 总而言之,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一个与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密切相关的、有耦合的、
概述
3) 把多个独立的伺服系统有机地协调起来, 使其按照人的意志行动, 甚至赋予机
器人一定的“智能”, 这个任务只能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 机器人控制系统必须是一 个计算机控制系统。同时, 计算机软件担负着艰巨的任务。
4) 描述机器人状态和运动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 随着状态的不同和外力
的变化, 其参数也在变化, 各变量之间还存在耦合。因此, 仅仅利用位置闭环是不够的, 还要利用速度闭环, 甚至加速度闭环。系统中经常使用重力补偿、前馈、解耦或自适应 控制等方法。
机器人培训教学计划
机器人培训教学计划第一章:机器人基础知识1.1 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1.2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1.3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1.4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机器人编程基础2.1 机器人编程语言2.2 机器人编程工具2.3 机器人编程的基本原理2.4 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第三章:机器人感知技术3.1 机器人的感知原理3.2 视觉感知技术3.3 声音感知技术3.4 触觉感知技术第四章:机器人运动控制4.1 机器人运动控制原理4.2 机器人路径规划4.3 机器人运动学4.4 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第五章:机器人智能控制5.1 机器人智能控制原理5.2 机器人学习算法5.3 机器人决策算法5.4 机器人自主控制技术第六章:机器人应用6.1 工业机器人应用6.2 服务机器人应用6.3 农业机器人应用6.4 医疗机器人应用第七章:机器人发展趋势7.1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7.2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7.3 机器人与智能交通7.4 机器人与未来生活教学计划内容与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此课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机器人的基础知识,掌握机器人编程技术,掌握机器人感知技术,掌握机器人运动控制和智能控制技术,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讲授内容清晰、具体,案例分析典型,操作实践与计算机仿真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 教学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掌握机器人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能独立开发简单的机器人程序。
4. 教学安排:全学期共14周,每周2节课,每节课2小时,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操作、作业和实践报告等内容。
教学计划评价:每节课结束后,进行小测验,并及时给予反馈,每周进行一次作业评定和实验报告检查,学期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同时,对于优秀学生还可以进行优秀作品评选和学术竞赛。
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负责人要全程跟踪,检查课堂教学、实验操作、作业情况,定期召开教研会,研究教学进展和探讨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落实效果。
第五章机器人控制入门
计算机
控制对象
传感器 (视觉、触觉)
பைடு நூலகம்
5.1
开始
伸展手腕 让手接近A点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
转动手腕 从A点向B点移动
手到达 A点了 吗 Yes
手到达 B点了 吗
No
No
Yes 手腕转动停止,除去手的抓 力,放开物体
手腕伸展停止,施力 于手,抓住物体 物体 不滑动 吗 Yes 物体从手中 放开了吗
No
No
5.1 5.1.2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
路径(运动轨迹)控制
焊接机器人如右图所示。焊接时,从A点到B点所经过的 路径并非任意的,必须控制手的移动,使焊接沿着两块板的 接缝进行。这种移动路径控制称为CP控制(continuous Path contro1)。实现CP控制时,必须进行位置控制,并且是对目 标坐标的连续控制。但是,要指定全部路径需要存储非常大 量的目标坐标,这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模拟式位置随动 系统,精度将变差,这是CP控制的不足之处。于是我 们不直接进行连续轨迹(CP)的控制,如左图所示,在A 点和B点之间设置了C,D,E,…等多个目标点,就像 踩着几块石头过一条小溪一样地按顺序进行PTP控制, 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近似的CP控制。确定A,B两点之间 的C,D,E各点坐标的过程称为插补。插入途中点进行 的PTP控制称为模拟CP控制。
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
上述动作中,从传感器(检测部分)获得位置、速度、滑动等信 息,送到作为头脑的计算机(控制部分),计算出手臂的移动速度、 作用于手臂的力,以及手的抓持力等。然后将计算结果送到驱动器 。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机器人由检测部分、控制部分、 驱动部分以及动力源等构成。
动力源 (电气、液压) 驱动器 (臂、手)
第第五章机器人的控制基础
5.1概述
5.1.3机器人控制的基本单元
1)电动机 2)减速器 3)驱动电路 4)运动特性检测传感器 5)控制系统的硬件 6)控制系统的软件
2008-6-18 12
5.2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与特性
5.2.1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直流电动机: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2)交流电动机:将交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3)步进电动机:将脉冲步进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2008-6-18
35
5.4电动机的驱动及其传递函数
5.4.2电动机的传递函数
1)从电动机轴到负载轴的传动比 2)电压平衡方程 3)折合到电动机上的总的等效惯性矩和等效摩擦 系数 4)力矩平衡方程 5)耦合关系
2008-6-18
36
5.5单关节机器人的伺服系统建模与 控制
5.5.1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β=
dM M N = dΩ dΩ
MN
2008-6-18
机械特性硬度 额定负载转矩
30
调速精度
指调速装置或系统的给定角速度 Ω 与带额定负 载时的实际角速度之差与给定转速之比,即:
g
ε (%) =
Ωg Ω Ωg
(5 4)
它标志着调速相对误差的大小,一般取可能出 现的最大值作为指标。
2008-6-18
如果机械特性为直线,且
δ=
2008-6-18
Ω max = Ω0 , Ω min = Ω N
,则有:
Ω max Ω min ΔΩ N ΔΩ N β MN = = = Ω max + Ω min Ω0 + Ω 0 ΔΩ N (2Ω 0 ΔΩ N )β 2Ω 0 β M N
32
《机器人控制基础知识》
《机器人控制基础知识》机器人控制基础知识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制造业和生产领域的标配设备。
在日益变化的市场中,机器人的灵活性、复杂性和效率已经成为了力量的象征。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机器人技术的关键部分,其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生产和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机器人控制基础知识对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机器人基础控制系统分为四个阶段:感知、决策、执行和反馈。
这些阶段组成了机器人操作系统中常见的感知-计划-操作-学习(SPOL)几个模块的流程。
机器人的感知系统由各种传感器和设备组成,用于检测周围环境的物理、声音、电气和视觉条件。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获取目标信息和环境参数,并用数学模型抽象描述它们。
机器人的决策系统是基于感知系统的输出,采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式识别和微处理器等技术来完成的,主要的任务是根据对环境的分析,确定下一步的行为并产生规划。
机器人的执行系统根据决策系统的输出,控制机器人的动作,运动和操作,包括移动、捕获、旋转、铣削等。
机器人的反馈系统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设备来检测机器人的动作、状态和位置,反馈给机器人的决策和执行系统,从而调整和控制机器人的行为。
反馈系统能够检测机器人维度和位置的误差,在运动过程中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获得更精确的运动和操作。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编程进行设置和操作,也可以通过直接控制用于精确运动和操作的传感器和设备来进行实时控制,包括开关、自动调节、定时和检测等。
机器人的编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或人机接口来完成。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应用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和领域,如制造业、医疗、食品、交通等,特别是在精密制造和危险环境中,机器人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成为制造业和生产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因为机器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保障工作安全。
例如,在汽车工业中,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生产工具。
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可用于车身焊接、装配、涂装和检测。
机器人的基本控制方法课件
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根据用户的指令对机构本体进行操作和 控制,完成作业的各种动作。
2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是指变电站的变压器、输电线路怎样与电力系统相连接,从而完成输配电任务。变电站的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通过PUMA机器人来说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1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是指变电站的变压器、输电线路怎样与电力系统相连接,从而完成输配电任务。变电站的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1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Robot Control System) 一、机器人系统 机构本体(Mechanism)
3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是指变电站的变压器、输电线路怎样与电力系统相连接,从而完成输配电任务。变电站的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5章 机器人基本控制方法
(The Basic Control Strategy of Robot)
Ø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Ø 轨迹控制 Ø 机器人的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
PUMA机器人是美国Unimation 公司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推出的 商品化工业机器人。有多个系 列的产品,每个系列产品都有 腰旋转、肩旋转、肘旋转和手 腕的回转、弯曲和旋转轴,构 成六自由度的开链式机构。具 有速度快、精度高、灵活精巧、 编程控制容易等特点,广泛应 用,PUMA机器人控制器采用 逆运算机分级控制结构,使用 VAL机器人编程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6-18
1
机器人的动力学
4.2.4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的关系
1)静力学(Statics)定义:如图4-5所示,在机 器人的手爪接触环境时,手爪力F与驱动力 τ 1和τ 2 的关系起重要作用,在静止状态下处理这种关 系称为静力学。
2008-6-18
2
机器人的动力学
4.2.4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的关系
2008-6-18
13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1)书上第60页图5-1所示。 2)直流电动机的演示视频。
2008-6-18
14
5.2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与特性
5.2.2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额定值
1)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书第61页图5-2 2)直流电动机的额定值 a)额定功率 b)额定电压 c)额定电流 d)额定转速 。
2008-6-18
8
5.1概述
5.1.1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总之,机器人控制系统是一个与运动学和动 力学原理密切相关的、有耦合的、非线性的 多变量控制系统。
2008-6-18
9
5.1概述
5.1.2机器人控制方式
1)点位式:机器人要求能准确地控制末端执行 器的工作位置,而路径却无关紧要,比如: 在印刷电路板上安插元件、点焊、装配等。 2)连续轨迹式:要求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按照示 教的轨迹和速度运动,如果偏离预定的轨迹 和速度,就会使产品报废,其控制方式类似 于控制原理中的跟踪系统。比如:弧焊、喷 漆、切割等。
2008-6-18 3
机器人的动力学
4.2.4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的关系
3)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关系:如图4-7 所示。图中用虚线表示的关系可通过实线关 系的组合表示,这些也可作为动力学的问题 来处理。
2008-6-18
4
第5章 机器人的控制基础
5. 1 5.2 5.3 5.4
2008-6-18
5.2.3直流伺服电动机
5)在电枢控制方式下,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主要 静态特性是: a)机械特性 b)调节特性
2008-6-18
19
机械特性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可用下式表达:
Ua R R n= = n0 T 2 2 CT φ CeCT φ CeCT φ (5 1)
式中,n0表示电动机的理想空载转速,R表示电 枢电阻,Ce表示直流电动机电动势结构常数,CT 表示转矩结构常数,φ 表示磁通,T表示转矩。
V ( s ) = ∫ v(t )e st dt
0 ∞
(5 8)
2008-6-18
34
而将转速 ω (t ) 的拉普拉斯变换 Ω(s) 为:
Ω( s ) = ∫ ω (t)e st dt
0 ∞
(5 9 )
由图可知,电动机的传递函数定义为:
G( s ) = Ω( s ) V(s) (5 10 )
5.3.2调速范围
指:在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下,电动机可能达 到的最高角速度和最低角速度的比值,即:
D= Ω max Ω min (5 6)
2008-6-18
33
5.4电动机的驱动及其传递函数
5.4.1传递函数
指:某元件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各自的拉普拉 斯变换之比。如图5-8所示,电动机的输入信号 是v(t),输出信号是ω (t ) ,将信号进行拉普拉斯 变换,即把时间t的函数换成符号S为变量的函 数,若变换定义为:
2008-6-18
20
由式(5-1)可知,当Ua不同时,机械特性为一 组平行直线,如图5-5a所示;当Ua一定时,随着 转矩T的增加,转速n成正比下降。随着控制电压 Ua的降低,机械特性平行地向低速度、小转矩方 向平移,其斜率保持不变。
2008-6-18
21
调节特性
调节特性指转矩恒定时,电动机的转速随控制电 压变化的关系。当T为不同值时,调节特性为一 组平行直线,如图5-5b所示。当T一定时,控制 电压高则转速也高,转速的增加与控制电压的增 加成正比,这是理想的调节特性。
2)动力学(Dynamics)定义:如图4-5所示,在 τ 考虑控制时,就要考虑在机器人的动作中,关节 驱动力 τ 会产生怎样的关节位置 θ 、关节速 度 θ 、关节加速度 θ ,处理这种关系称为动 力学。 对于动力学来说,除了与连杆长度Li有关之 外,还与各连杆的质量mi,绕质心的惯性矩Ici,连 杆的质量中心与关节轴的距离Lci有关,如果4-6 所示。
如果机械特性为直线,且
δ=
2008-6-18
Ω max = Ω0 , Ω min = Ω N
,则有:
Ω max Ω min ΔΩ N ΔΩ N β MN = = = Ω max + Ω min Ω0 + Ω 0 ΔΩ N (2Ω 0 ΔΩ N )β 2Ω 0 β M N
32
5.3伺服电动机调速的基本原理
2008-6-18
38
5.5单关节机器人的伺服系统建模与 控制
5.5.3伺服系统的动态参数
1)伺服系统的几个动态参数 a)超调量 b)转矩变化的时间响应 c)阶跃输入的转速响应时间 d)建立时间 f)频带宽度 g)堵转电流
2008-6-18 39
5.5单关节机器人的伺服系统建模与 控制
5.5.3伺服系统的动态参数
28
转速变化率(静差率)
指在电动机的某一条机械特性上(一般指额定 状态)从理想空载到额定负载时的角速度降 与理想空载的角速度之比,即:
Ω0 Ω ΔΩ s (%) = × 100% = × 100% Ω0 Ω0 (5 2)
2008-6-18
29
由于实际中无法做到理想空载,故可以认为小 于额定负载10%的负载即为空载。转速变化率通 常称为静差率,在异步电动机中又相当于转差 率,显然,它与机械特性硬度有关,如果机械特 性是直线,则有: ΔΩ ΔΩ M N 1 M N s= = = (5 3) Ω0 M N Ω0 β Ω0 式中,
2008-6-18 10
5.1概述
5.1.2机器人控制方式
3)力(力矩)控制方式:在完成装配、抓放物 体等工作时,除要准确定位之外,还要求使 用适度的力或力矩进行工作。该方式的控制 原理与位置伺服控制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 输入量和反馈量不是位置信号,而是力(力 矩)信号,因此系统中必须有力(力矩)传 感器,有时也利用接近、滑动等传感器功能 进行自适应式控制。 4)智能控制方式:第8章会讲解。
2)伺服系统的几个主要问题 a)稳态位置跟踪误差 b)定位精度问题 c)电动机的利用系数
2008-6-18
40
5.5单关节机器人的伺服系统建模与 控制
5.5.4机器人单关节伺服控制
1)单关节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2)位置和速度反馈增益的确定 3)稳态误差及其补偿2008-6-18 Nhomakorabea26
5.2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与特性
5.2.4交流伺服电动机
4)交流伺服电动的转子类型: a)高电阻率导条的笼型转子 b)非磁性空心杯转子 c)铁磁性空心转子
2008-6-18
27
5.3伺服电动机调速的基本原理
5.3.1稳态精度
1)转速变化率(静差率) 2)调速精度 3)稳速精度
2008-6-18
2008-6-18 17
5.2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与特性
5.2.3直流伺服电动机
4)直流伺服电动机最常用的控制方式:电枢控 制,即把电枢绕组作为控制绕组,电枢电压 作为控制电压,而励磁电压恒定不变,通过 改变控制电压来控制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运行 状态。
2008-6-18
18
5.2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与特性
31
稳速精度
在规定的运行时间T内,以一定的间隔时间 ΔT 测量1s内的平均角速度,取出最大值 Ω 和最 小值 Ω ,则稳速精度定义为最大角速度波动与 平均转速之比,即:
max
min
Ω max Ω min ΔΩ δ (%) = ×100% = ×100% Ωd Ω max + Ω min
(5 5)
2008-6-18
22
调节特性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n=0),就表示在 一定负载转矩时的电动机的始动电压。在该转矩 下,电动机的控制电压只有大于相应的始动电压 时,电动机才能启动。例如:图5-5b,T=T1时, 始动电压为U1,控制电压Ua>U1时,电动机方能启 动。
2008-6-18
23
5.2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与特性
2008-6-18 11
5.1概述
5.1.3机器人控制的基本单元
1)电动机 2)减速器 3)驱动电路 4)运动特性检测传感器 5)控制系统的硬件 6)控制系统的软件
2008-6-18 12
5.2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与特性
5.2.1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直流电动机: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2)交流电动机:将交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3)步进电动机:将脉冲步进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1)开环:图5-12 2)闭环:图5-13
2008-6-18
37
5.5单关节机器人的伺服系统建模与 控制
5.5.2模拟控制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
1)模拟控制系统:传递的信号是时间的连续信号。 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系统,但当被控对象具有明 显滞后特性时,该控制系统就不实用,易引起系 统的不稳定。 2)数字控制系统:传递的信号是时间的断续信 号,即离散的脉冲序列或数字编码。这类系统又 称为采样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5-14
2008-6-18 16
5.2伺服电动机的原理与特性
5.2.3直流伺服电动机
3)直流伺服电动机分为: a)传统型:微型的他励直流电动机,由定子、 转子两部分组成,按定子磁极的种类分为两 种,永磁式和电磁式。 b)低惯量型,特点是转子轻、转动惯量小、 快速相应好。按照电枢型式的不同分为盘形 电枢直流伺服电动机、空心杯电枢永磁式直 流伺服电动机等。如图:5-3,5-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