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A 型题:1~7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A、B、C、D、E 五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下列除哪项外,均对人体产生影响?
A.季节气候变化 B.昼夜晨昏变化
C.地区方域不同 D.饮食偏嗜不同
E.阴居以避暑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整体观念中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和把握。人类生活于自然界中,
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主要表现于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地区方域对
人体的影响,以及主动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如阴居以避暑等四方面,此即《灵枢?邪客》所谓:“人与天地相应”。
本题的问题是哪项除外,故正确答案是 D。饮食五味偏嗜,本是内伤病因饮食、劳逸中饮食不节的一个方面,主要指
饮食偏寒、偏热和饮食五味偏嗜两方面。饮食偏寒、偏热大多与体质偏阴、偏阳有关。而饮食五味偏嗜,虽亦有某些
地域生活习惯的影响,但主要却是个人长期嗜好某种食物性味所致,而非“天人相应”所形成。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
和性,但偏嗜五味太过,久则损伤内脏,发生多种病变。
本题难度为 0.748。
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消长平衡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交感互藏
E.阴阳相互转化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中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和《医贯砭?阴阳论》原文的理解和掌握。
阴阳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每一方都以相对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
独存在,此即是互根关系。阴阳互用,则是指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共同维持彼此的旺盛活力。主要体现于
相对物质之间、相对功能之间,以及功能与物质之间的互根互用。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在内,阳之
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医贯砭?阴阳论》亦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其余四个备选项 A、B、D、E 均为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其他关系和规律,非阴阳的互根互用,因之不能体现阴阳的相
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化关系。
本题难度为 0.946。
3.按五行规律传变,“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E.表里相传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五行学说在说明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相互传变中的应用。五行学说认为五脏病变
的相互影响,均可用五行

之间的生克乘侮来予以说明,并能分析其病变传变时的病情深浅轻重。题干原文出自《难经
经释》,是指“子病犯母”的疾病传变,病情较为深重,此为相生传变的反传,故正确答案是 B。“受我之气者,其力方
旺”,是指母气生子气,子气旺盛。“还而相克”,即子病犯母,或母病虚弱,或子病亢盛,均可导致病情加重,故其病
邪“来势必甚”,病情加重。其余四个备选项:选项 A 母病及子,其原文是“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选项 C 相乘
传变,病情较重,其原文是“所不胜,克我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扶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选项 D 相
侮传变,病情较轻,其原文是“所胜,克我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微邪,即病邪致病轻微,
病势较轻;选项 E 表里传变,指表邪人里或里病出表而言,非指病情按生克传变。
本题难度为 0.497。
4.下列选项中,与相生规律无关的治法是
A.滋水涵木 B.益火补土
C.培土生金 D.金水相生
E.培土制水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五行学说在临床治疗中根据相生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的把握。根据相克关系
确定治疗原则,一般有抑强和扶弱两方面。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等法。上述
五项答案,只有培土制水是根据相克规律所制定,与相生规律无关,故正确答案是 E。其余四个备选项,均为根据相
生规律所制定,如选项 A 滋水涵木,即水生木;选项 B 益火补土,即火生土;选项 C 培土生金,即土生金;选项 D
金水相生,即金生水等。
本题难度为 0.964。
5.与《素问?调经论》所说“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相关的是
A.心气 B.宗气 巳心阴
D.心神 E.心阳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心藏神而主神志,心在志为喜的理解和掌握。难点在于对心神与心气、宗气、心
阴和心阳等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的正确区分和理解。一般来说,心主神志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休;心主神志功
能不及,则使人易悲。如《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故正确答案是 D。其他四个备选项:
选项 A“心气”,如心气充沛,则心力、心率和心律正常。心气不足,则心悸气短,与喜笑和悲哀无关;选项 B“宗气”,
则关乎语言、声音、呼吸,以及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及心搏的强烈和节律等,亦与喜笑和悲哀无直接
相关;选项 C“心阴”,心阴无过盛之说,心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可制心阳偏亢,虚火内生而见五心烦热、神志不宁,
或虚烦不

得眠,亦与喜笑和悲哀无直接联系;选项 E“心阳”,心阳亢盛,则可躁扰心神、血热脉流薄疾,或心火上炎
或下移,其病理表现亦不以喜乐或悲哀为主。
本题难度为 0.143。
6.能反映其特点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功能是
A.脾主升清 B.肺主宣发
C.肝主疏泄 D.肾主蒸化
E.心主神志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肝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理解和把握。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
肝为刚脏,其气易亢易逆。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则是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生理功能的
表现。故正确答案是 C。其余四个备选项,选项 A 脾主升清,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即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和上输于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周身;选项 B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的向上和向外周的布散;
选项 D 肾主蒸化,是指内脏对津液的气化,有赖于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阳气
的蒸化直接相关;选项 E 心主神志,是指在藏象学说中,将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
心的生理功能。
本题难度为 0.924。
7.与肝主疏泄不密切的生理功能是
A.气机的调节 B.津液的代谢
C.血液的运行 D.情志的调节
E.精气的封藏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肝的生理功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解题的重点在于对于肝主疏泄与肾司封藏的正确
理解与把握。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表现于调畅气机、调畅情志、调节通利气血的循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故备选
项 A、B、C、D 均与肝主疏泄密切相关,只有选项 E 与肝主疏泄无直接关联,故正确答案应是 E。精气的封藏,主要
是指肾藏精而司固摄,肾气为封藏之本,为藏精气防止精气无故外泄流失的关键。
本题难度为 0.755。
8.下列选项中,气不能固摄的物质是
A.血液 B.汗液 巳唾液
D.精液 E.水谷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气的生理功能,即气的固摄作用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指对血和
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固摄血液,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和精液等。
水谷,即饮食物,是后天水谷精微的基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入胃,才能转化为精微,并经脾气运化而营养周身。
因此,水谷人胃是流动的,通降下行的,不属于需要固摄的物质。故正确答案是 E。而血液、精液则需固摄而不能妄
泄,汗液和唾液亦是被气的固摄作用所调控而适时适量地外散或外吐,但汗液不可妄泄,唾液亦不应吐出

过多。故 A、
B、C、D 均为干扰项。
本题难度为 0.918。
9.治疗血虚病证,配用补气药物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津血同源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气和血关系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气血关系主要表现于气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
之母四个方面。从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再转化成赤色的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故说气
能生血。气旺,则生血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液功能亦弱,甚则可以导致血虚。因此,在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
则常配用补气的药物以加强生血功能而提高疗效,这即是气能生血理论在临床指导用药的实际应用,故本题的正确答
案是 A。其余四个干扰项:选项 B 气能行血,是指血属阴而主静。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
则血瘀;选项 C 气能摄血,则是气固摄作用的体现,使血循脉内运行而不溢出脉外;选项 D 血能载气,是指血对气而
言,血为气之载体,气需依附于血和津液,方能存于体内;选项 E 津血同源,是指津与血之关系,而非血与气之关系。
本题难度为 0.924。
10.十二经脉气血有余则渗注于
A.经别 B.经筋 C.奇经
D.别络 E.孙络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奇经八脉生理作用的理解与掌握。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加强十
二经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即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行渗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
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予以补充。故正确答案是 C。其余四个干扰项:经别是别行的正经;经筋,是十二经
脉连属于筋肉的经络系统;别络,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是络脉系统的主干,大多分布于皮表;孙络,是最细小的络
脉,有渗灌气血濡养周身作用。均与十二经脉的气血有余或不足,以及渗注或溢出无关。
本题难度为 0.643。
11.经脉中可用离、合、出、人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是
A.十五别络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二经脉
E.奇经八脉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经别循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解题重点在于对经别循行之从四肢肘、膝以上别出
(离);走人体腔脏腑深部(人);浅出于体表(出)而上头面;阴经经别合入阳经经别(合)等离、合、出、人循行特点的掌
握。在经脉的循行中,可用“离、合、出、人”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仅有经别,故正确答案是 B。其余为干扰项:十五
别络,是络脉系统的主干,其细小分支“孙络”和“浮络”则大多分布于体表;十二经筋,为十二经脉连属筋肉的系

统,
其循行无离、合、出、人特点;十二经脉为正经,其循行与脏腑有属络关系;奇经八脉,其循行无十二经之规则,亦
与脏腑无相互络属关系、相互间亦无表里关系,但属经脉系统而非络脉系统。
本题难度为 0.811。
12.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情志因素是
A.喜 B.怒 C.思
D.惊 E.悲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七情内伤致病,影响脏腑气机,并出现不同病理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惊则气乱,
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而惊慌失措,故正确答案是 D。其余四个干扰项:喜,则心气涣散,
神不守舍,甚则失神狂乱;怒,则气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甚则呕血;思,则耗伤心神,影响脾气,可见心悸健
忘,失眠多梦,亦可见纳呆,腹胀,便溏;悲,则可使肺气抑郁不伸,意志消沉,肺气耗伤而气虚无力。
本题难度为 0.578。
13.引起“肉胝胎而唇揭”病证的饮食偏嗜是
人多食酸 B.多食咸
C.多食苦 D.多食甘
E.多食辛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饮食五味偏嗜的记忆和理解。难点在于对《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酸病理表现的掌
握,如果能理解过食五味的属性与病理表现的五行相乘关系,分析推论亦当不难。但应指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所
载的“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则非相乘关系,而是母子相及,应予别论。
五味之与五脏各有所喜,即各有亲和性,但多食太过则伤内脏,其关系是相乘,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
食酸,则肉胝胎而唇揭”。即肝木太过而乘其脾土,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四白,故正确答案是 A。其余四项均是干扰项: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本题难度为 0.583。
14.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甚则夜盲,多因
A.肝气上逆 B.肝火上炎
C.肝阳上亢 D.肝风上扰
E.肝血不足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肝的病机中肝血虚亏的病理机转及病理表现的掌握。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不
能上荣于头目,则可见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模糊不清,甚则夜盲。故正确答案是 E。其余四项均为干扰项:肝气上
逆,则可引发肝火上冲,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甚则气火上逆,血菀于上发为薄厥;肝火上炎,则可
见头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暴鸣或暴聋等病理表现;肝阳上亢,则多见眩晕,耳鸣,面红升火,目赤目糊,
情绪激动等上盛的病理表现,并兼见腰膝酸软,两足软弱无力等下虚表现;肝风上扰

,即阳亢化风,则可见筋惕肉咽,
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为口眼喎斜,或为半身不遂等病理表现。
本题难度为 0.952。
15.将目之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之说,源于
A.《重订通俗伤寒论》 B.《灵枢?大惑论》
C.《诸病源候论》 D.《四诊抉微》
E.《龙树眼论》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一些重要著作及其成书年代与作者的掌握程度。备选项中,
《重订通俗伤寒论》为清代俞根初所著;《四诊抉微》为清代林之翰选取有关四诊论述编纂而成;《龙树眼论》是隋唐
间翻译到中国的一部印度眼科学著作;将目之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之说,又称五轮学说,是后世在《灵枢?大惑论》中
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的基础上形成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587。
16.舌体短缩,色青紫而湿润,是由于
A.气滞血瘀 B.痰浊内阻
C.寒凝筋脉 D.疫毒攻心
E.热盛动风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舌象主病的掌握程度。舌体短缩,又称短缩舌,是指舌体紧缩,不能伸出,严重
者舌不抵齿。导致短缩舌的原因有多种,若舌体短缩,色青紫而湿润者,多属寒凝筋脉;舌红绛而干者,多属热盛伤
津;舌短缩而胖大,苔黏腻者,多属风痰阻络;舌短缩而质淡嫩者,多属气血亏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822。
17.瞳孔散大多属
A.肝风内动 B.肝经风热
C.气血不足 D.肾精耗竭
E.脾肾两虚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目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掌握程度。常见的目态异常及其主病为:“瞳孔缩小”
多属中毒所致;“瞳孔散大”多属肾精耗竭,是临床死亡的指征之一;“瞪目直视”多为脏腑精气将绝的表现;“目睛上视
与斜视”是肝风内动所致;“小儿睡眠露睛”,多属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胞睑下垂(又称睑废)”多为脾肾亏虚所致。故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810。
18.尿液散发烂苹果味多见于
A.消渴病危重期 B.失血
C.脏腑败坏 D.瘟疫
E.水肿病晚期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异常气味与疾病关系的掌握程度。某些疾病可使患者的身体或排泄物散发出一些
特殊的气味,甚至充满所在居室。如消渴病危重期的患者,其尿液可散发烂苹果气味;失血患者的病室可充有血腥气;
脏腑败坏的患者病室中可有尸臭气味;瘟疫患者的病室可臭气触人;水肿病晚期患者的居室可有明显的尿臊气味等。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931。
19.发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属于
A.骨蒸劳热 B.湿温潮热
C.阴虚内

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见发热特点的掌握程度。备选项中,“骨蒸劳热”是指患者自觉有热白骨髓向外
蒸发,多见于阴虚所致发热的患者;“湿温潮热”是由于湿郁热蒸所致发热,以午后发热明显,伴有身热不扬(肌肤初扪
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为主要特征;“阴虚内热”是指阴液不足,阳相对偏亢所导致的病证,多出现午后及
夜间低热,具体形式可为五心烦热,或骨蒸发热等;“阳明潮热”是由于热邪与糟粕互结于肠道(阳明腑证)所致,以日
晡(即申时:下午 3~5 时)发热明显为特征;“气虚发热”是指由于气虚所导致的发热,以长期低热伴随气虚表现为特征。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713。
20.湿邪困遏作痛的特点是
A.重痛 B.胀痛 C.冷痛
D.隐痛 E.刺痛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疼痛性质与疾病关系的掌握程度。备选项中的“重痛”是指疼痛伴有沉重之感,多
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胀痛”是指疼痛伴有胀满的感觉,多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冷痛”是指疼痛伴有冷感而喜暖,是
寒证所致疼痛的特点;“隐痛”是指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多属虚证所致疼痛的特征;“刺痛”是指疼
痛如针刺之状,多是瘀血致痛的特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934。
21.弱脉与濡脉脉象的共同特点是
A.脉细如线 B.脉来无力
C.细而无力 D.浮而无力
E.沉而无力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脉象特征及其鉴别的掌握程度。“弱脉”的特征是极软而沉细,“濡脉”的特征是浮而
形细,势软,搏动力弱。两者虽然属于脉位相反的脉象,但均具有脉形细、脉势软弱无力的特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
是 C。
本题难度为 0.409。
22.弦细脉的主病是
A.肝郁气滞 B.寒滞肝脉
C.阴虚内热 D.血虚肝郁
E.肝火挟痰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相兼脉象主病的掌握程度。相兼脉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脉象相兼出现所形成的
脉象。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如“弦脉”可见于肝胆病、痛证、痰饮及疟疾等疾病,“细脉”
多见于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及湿邪为病。而“弦细脉”的主病应是两者的总和,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
脾虚等证候。考生选“阴虚内热”者,忽略了其“内热”应伴随数脉的问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861。
23.下列哪项不是涩脉的主病?
A.血少 B.气滞 C.精伤
D.血瘀 E.湿阻
[答案] E

OCR and Edit By Panhsh

[分析] 本题旨在考

查考生对于脉象主病的掌握程度。涩脉以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为特征,临床上既可见于
伤精、血少等虚证,也可见于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等实证。备选项中除“湿阻”外,均是涩脉的主病,故本题的正
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700。
24.《濒湖脉学》所载脉象为
A.16 种 B.24 种 C.27 种
D.28 种 E.32 种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著名诊法专著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脉学发展过程中,由于医生对脉象的体会及命
名不一致,以致在不同书籍中对脉象数目的记载也不同。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 24 种脉象,《濒湖脉学》
提出 27 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 28 种脉论述。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521。
25.阳盛格阴是指
A.真热假寒 B.表寒里热
C.热证转寒 D.真寒假热
E.表热里寒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寒热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的掌握程度。寒、热证之间的关系包括寒热错杂、寒热转
化及寒热真假。寒热错杂是指寒证与热证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具体可表现为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上热下寒及上
寒下热等;寒证与热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当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
时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极似热”(真寒假热)、“热极似寒”(真热假寒)。其中真寒假热指内有真寒而
外见某些假热的证候,是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外浮所致,因此又称阴盛格阳;真热假寒指内有真热而
外见某些假寒的证候,是由于邪热炽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所致,亦称阳盛格阴证。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920。
26.下列哪项是阳虚证的典型表现?
A.神疲乏力 B.形体消瘦
C.形寒肢冷 D.舌暗脉细
E.大汗淋漓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阳虚证临床表现特征的掌握程度。阳虚证以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
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淡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表现,并可兼有神疲乏力、
气短等气虚的表现。备选项中,“神疲乏力”为气虚的表现,“形体消瘦”为阴血不足的表现;“舌暗”为内有瘀血的表现,
“脉细”可见于阴、阳、气、血的不足及湿证,“大汗淋漓”既可是热邪内盛所致,也可见于亡阴、亡阳;而“形寒肢冷”
则是寒证的典型表现,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909。
27.气虚证与气陷证的鉴别点在于有无
A.神疲乏力 B.内脏下垂
C.少气懒言 D.头晕目眩
E.自汗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

考生对于证候鉴别的掌握程度。气虚证是指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以神疲乏力,
气短息弱,声低懒言,或面白少华,头晕,自汗,易感冒,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嫩,脉虚弱等为基本表现;气陷证
是因气虚而升举乏力、清阳下陷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多由气虚证发展而来。其临床特征是在气虚证表现的基础上,出
现久泻久痢不止,或胃下垂、脱肛、阴挺等内脏下垂的表现,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916。
28.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
A.发热恶风 B.皮肤瘙痒
C.半身不遂 D.四肢抽搐
E.咳嗽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六淫证候临床表现特征的掌握程度。风淫证候是对外感风邪所引起证候的概括,
具体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风邪袭表,可见恶风微热,汗出,头痛,喷嚏,鼻塞流涕,脉缓等;风客肌肤,可出现
皮肤瘙痒或瘾疹等;风邪犯肺,可出现咳呛,气喘等;风中络脉,损伤筋膜,可导致轻者局部麻木、拘急、口眼 nB
斜,重者强直、口噤、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风邪挟寒湿痹阻经络,可出现游走性关节疼痛等;风邪犯肺,导致
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异常,可出现颜面浮肿,迅速遍及全身等。而备选项中的“半身不遂”多见于中风病,属于肝风内动,
为内风的表现,故正确答案是 C。考生若选“四肢抽搐”,是忽略了该症状既可见于内风,也可见于外风。
本题难度为 0.380。
29.下列选项中,增收新药最多的本草文献是
A.《本草求真》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入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的掌握程度。清代本草的特色之一是配合
临床需要,以符合实用为原则,撷取《本草纲目》精粹,编撰成节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要》、吴仪洛《本草从新》、
黄宫绣《本草求真》,因此,清代的《本草求真》没有增收新药。明代本草代表作《本草纲目》载药 1892 种,新增
374 种。唐代本草代表作《新修本草》载药 844 种,增收新药 114 种(另一种说法载药 850 种,增收新药 120 种)。
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代表作《本草经集注》载药 730 种,增收新药 365 种。清代本草代表作《本草纲目拾遗》载药
921 种,增收新药 716 种。因此备选项中,《本草纲目拾遗》是增收新药最多的本草著作,故正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427。
30.中药药性中,五味的确定是
A.仅从口尝获得
B.仅从药物疗效中推导
C.以口尝获得为主,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辅
D.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主,以口尝获得为辅
E

.从口尝、鼻嗅中获得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中药药性理论的掌握程度。中药五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如黄连、
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
相联系,并以五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
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
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
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人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由此可知,确
定中药药性五味的主要依据是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主,以口尝获得为辅。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668。
31.下列哪项不是薄荷的主治病证?
A.肝郁气滞 B.风疹瘙痒
C.咽喉肿痛 D.目赤肿痛
E.肺热咳嗽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主治病证的掌握程度。薄荷属于常用的发散风热药,具有疏散风热,清
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
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薄荷没有清肺化痰止咳的作用,一般不用治肺热咳嗽,故正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502。
32.鱼腥草具有的功效是
A.排脓利尿 B.祛痰排脓
C.祛瘀止痛 D.凉血活血
E.化瘀止血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功效的掌握程度。鱼腥草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
脓,利尿通淋的功效。鱼腥草不具备祛痰,祛瘀止痛,凉血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521。
33.下列选项中,既能清湿热,又能除疳热的药物是
A.黄连 B.胡黄连
C.地骨皮 D.银柴胡
E.柴胡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名称相似或功用相似鉴别应用的掌握程度。黄连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
毒。胡黄连功能退虚热,清湿热,除疳热。地骨皮功能凉血退蒸,清肺降火。银柴胡功能清虚热,除疳热。柴胡功能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由此可见,黄连能清湿热,但不能除疳热;银柴胡能除疳热,但不能清湿热;地骨
皮、柴胡既不能清湿热,也不能除疳热;只有胡黄连既能清湿热,又能除疳热,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566。
34.大黄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泻火,解

毒止血 B.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C.泻火凉血,清心除烦 D.利胆退黄,清热除疳
E.泻火解毒,凉血除蒸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功效的掌握程度。大黄属于常用的攻下药,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止血,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兼能清泄湿热以消退黄疸。大黄不具备通络止痛,清心除烦,清热除疳,凉血除
蒸的功效。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843。
35.下列药物中,治疗脾虚湿盛者最为适宜的是
A.泽泻 D.通草
C.猪苓 D.木通
E.薏苡仁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功用的掌握程度。五个备选项皆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皆可用治水湿内
停所致的病证,但其中只有薏苡仁又具有健脾的功效,因此治疗脾虚湿盛者,薏苡仁最为适宜。故正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773。
36.丁香、刀豆均具有的功效是
A.温肾助阳 B.行气止痛
C.祛寒散结 D.消积化滞
E.温经通脉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功效鉴别的掌握程度。丁香具有的功效是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
阳。刀豆具有的功效是降气止呃,温肾助阳。因此,丁香、刀豆均具有的功效是温肾助阳,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406。医学全在线
37.略兼解表之功的消食药是
A.山楂 B.谷芽
C.麦芽 D.神曲
E.鸡内金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功用的掌握程度。五个备选项皆属于常用的消食药,其中山楂功能消食
化积,活血散瘀;谷芽功能消食健胃;麦芽功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神曲功能消食和胃,又略兼解表之功;鸡内金
功能消食健胃,涩精止遗,化坚消石。因此,备选项中略兼解表之功的消食药是神曲,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441。
38.加热 60℃左右即易破坏失效的药物是
A.使君子 B.苦楝皮
C.鹤草芽 D.雷丸
E.槟榔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煎服法的掌握程度。五个备选项皆属于常用的驱虫药。其中,雷丸主含
雷丸素——一种蛋白酶,为驱绦虫有效成分。雷丸素的驱绦虫作用,是因其对蛋白质的分解,致虫节破坏所致。但雷
丸素加热 60℃左右即易破坏失效,其他四个药物加热 60℃左右则不易遭到破坏而失效,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583。
39.下列药物中,具有化痰止咳功效的是
A.地榆 B.槐花
C.苎麻根 D.白茅根
E.侧柏叶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功效的掌握程度。五个备选项皆属于常用的凉血止血药,其中地榆功能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槐花功能凉血止血,清

肝火;苎麻根功能凉血止血,安胎,解毒,利尿;白茅根功能凉血止血,
清热利尿;侧柏叶功能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因此,正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490。
40.治疗气火上逆所致的妇女倒经,宜选用
A.鸡血藤 B.夏天无
C.郁金 D.红花
E.泽兰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主治病证的掌握程度。五个备选项皆属于常用的活血祛瘀药,但其中只
有郁金性寒清热,味苦降泄,人肝经血分而能凉血降泄止血,常用治气火上逆所致的吐血、衄血、妇女倒经,可配生
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解郁降火,止血,如《医学心悟》的生地黄汤。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490。
41.下列哪项不是牡蛎的功效?
A.收敛制酸 B.软坚散结
C.收敛固涩 D.清肝明目
E.平肝潜阳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功效的掌握程度。牡蛎是常用的平肝潜阳药,具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
软坚散结,收敛固涩,收敛制酸的功效。牡蛎不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733。
42.可用黄芪而不可用白术治疗的病证是
A.气虚自汗 B.阴虚盗汗
C.脾胃气虚 D.气虚水肿
E.气虚胎动不安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主治病证的掌握程度。黄芪、白术都是常用的补气药。黄芪功能补气升
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主治脾胃气虚之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脏器脱垂;自汗、盗汗;气
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气虚水湿失运之浮肿、小便不利。白术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主治脾胃气虚之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脾虚水肿,痰饮;表虚自汗;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因此,黄芪、白术皆可用
治气虚自汗(表虚自汗),脾胃气虚,气虚水肿(脾虚水肿)。但白术有而黄芪没有安胎作用,气虚胎动不安是白术的主
治病证而不是黄芪的主治病证,黄芪、白术虽皆能固表止汗,用治气虚自汗(表虚自汗),但黄芪甘微温,配伍滋阴降
火药也可用治阴虚盗汗,而白术甘苦温燥,阴虚盗汗不宜使用白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434。
43.“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一语出自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伤寒明理论》 D.《医学心悟》
E.《医学源流论》
[答案 l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中医制方理论源流有关文献的掌握情况。“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
一语出自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其他备选项中均无此语,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499。
44.下列关于“八阵”

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寒方之制,为除热也 D.攻方之制,攻其不通者也
C.固方之制,固其泄也 D.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E.用散者,散表证也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中医治法理论及有关文献的掌握情况。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中说:“寒
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也”;“用散者,
散表证也。”备选项 B 与原文内容不尽一致,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087。
45.真武汤的组成药物除白术、茯苓、芍药外,其余是
A.炮附子、干姜 B.生附子、人参
C.炮附子、干姜 D.生附子、干姜
E.炮附子、生姜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方剂的组成药物的掌握情况。真武汤为温阳利水的代表方剂,主治脾肾阳虚,
水气内停之证。水气为病,不宜用人参,以免甘补恋湿,所以 A、B 均非正确答案。水之所制在脾,所主在肾。本方
立意,重在温肾暖脾,宣散水气。生附子,辛热大毒,功擅回阳逐寒;炮用则辛散毒峻之性减,而专于温肾助阳暖脾
土。干姜辛热,功擅温肺脾而去里寒,常与附子相须为用回阳逐寒而救逆,或温脾助阳以祛寒;生姜辛温,长于温胃
止呕,宣散水气。所以方中所用,应是温肾暖脾以助阳气之炮附子,而非功擅回阳逐寒之生附子;重用长于宣散水气
之生姜,而非功擅温里祛寒之干姜。故正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456。
46.旋覆代赭石汤与橘皮竹茹汤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人参、生姜 B.人参、半夏
C.陈皮、半夏 D.桔梗、半夏
E.茯苓、枇杷叶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方剂组成药物的掌握情况。旋复代赭石汤的组成是旋覆花、代赭石、人参、
生姜、炙甘草、半夏及大枣;橘皮竹茹汤的组成是橘皮、竹茹、大枣、人参、生姜、甘草。两方均含有的药物是人参、
生姜,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460。
47.下列方剂中,用炮姜的是
A.温经汤 B.半夏泻心汤
C.血府逐瘀汤 D.生化汤
E.失笑散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常用方剂组成药物的掌握情况。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之月经不调或
久不受孕,故用生姜与半夏相配,和降阳明之气而散结,以助祛瘀调经;半夏泻心汤主治中虚邪陷,寒热互结所致之
心下痞,故用干姜与半夏、黄芩、黄连相配,寒热并用,苦降辛开,亦除心下之痞结;生化汤主治产后血虚受寒,恶
露不行,小腹冷痛之证,故用炮姜与当归、川芎相配,以温经和血,化瘀止痛。血府逐瘀汤和失

笑散两方的组成药物
中皆不用姜。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640。
48.《医方集解》香砂六君子汤的组成是四君子汤加
A.木香、砂仁、陈皮、半夏 B.香附、砂仁、陈皮、半夏
C.藿香、砂仁、陈皮、半夏 D.香附、砂仁、陈皮、桔梗
E.木香、砂仁、橘皮、半夏曲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四君子汤衍化方的掌握情况。四君子汤为补气健脾的基础方剂,《小儿药证直诀》
之异功散、《妇人良方》之六君子汤、《医方集解》香砂六君子汤、《和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等均由本方化裁而来。四
君子汤加陈皮即异功散,再加半夏即六君子汤。《医方集解》香砂六君子汤系在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再加香附、砂仁而成,
虽然现代临床多用木香而不用香附,但由于题干限定《医方集解》原方,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298。
49.固经丸的功用是
A.滋阴清热,止血化瘀 B.滋阴清热,止带固经
C.补气健脾,固经摄血 D.温阳健脾,摄血固经
E.滋阴清热,止血固经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常用方剂功用的掌握情况。固经丸为治疗阴虚内热,火乘冲任所致崩漏或月经过多
者设,方用龟甲滋阴降火而益肾,白芍敛阴益血而柔肝,香附疏郁调气兼和血,黄芩、黄柏清热泻火以止血,椿根皮
清热收涩以固经,诸药相配,共成滋阴清热、止血固经是之功,故正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455。
50.吴瑭所称“辛凉平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新加香薷饮 D.白虎汤
E.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常用方剂的方药配伍意义、功用和适应证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温病条辨》中,桑
菊饮以桑叶、菊花为主,配伍连翘、薄荷、桔梗、杏仁、苇根及甘草等,药轻力薄,为治疗太阴风温初起表证不重者
的通用方,适用于风温犯肺,症见轻微发热而咳嗽者,吴瑭称之为“辛凉轻剂”;白虎汤以辛甘大寒之石膏与苦寒质润
之知母为伍,辛凉清泄之力颇强,适用于太阴温病面赤恶热、大汗烦渴、脉象浮洪者,吴塘称之为“辛凉重剂”;银翘
散在重用银花、连翘透邪辟秽、清热解毒的基础上,配伍薄荷、牛蒡、芥穗、豆豉,辛凉辛温并用,既利于透邪,又
不悖辛凉之旨,适用于太阴风温等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吴塘称之为“辛凉平剂”。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570。
51.养阴清肺汤中少佐薄荷的主要用意是
A.疏肝解郁 B.清利头目
C.芳香辟秽 D.散邪利咽
E.清热透疹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方剂方药配伍意义的掌握情况。养阴,清肺汤为治疗

白喉而设。白喉多由肺
肾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灼烁肺金,熏灼咽喉所致。治宜滋养肺肾,微散疫邪,解毒利咽。大生地滋阴壮水,清
热凉血;玄参凉血解毒,养阴利咽;麦门冬养阴生津,清肺润燥;炒白芍益阴养血,和营泄热;牡丹皮清热凉血,散
瘀消肿;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薄荷清热利咽,轻宣达邪;生甘草清热解毒,利咽和药。诸药相配,共奏养阴清
肺、解毒利咽之功,使肺得清润,毒解邪散,咽喉自利。
本题难度为 0.781。
52.升麻葛根汤中配伍升麻的用意是
A.疏散风热 B.升阳举陷
C.和解退热 D.透疹解毒
E.清热解毒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方剂方药配伍意义的掌握情况。升麻葛根汤为麻疹初起未发,或透发不出,
身热脉浮而数者设。伤寒、瘟疫,或外感风热,症见壮热头痛,脉浮数者,并宜服之。方中升麻散阳明风邪,升胃中
清阳,解毒透疹,为君药;葛根轻扬发散,开腠理,升津液以除热,为臣药;芍药和营泄热,炙甘草益气解毒,为佐
药。四药相合,共成透疹、解毒、清热之功。升麻虽具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和升阳举陷等作用,但结合本方主治证候
综合分析,以 A 或 B 或 E 作为答案均不确切,C 项错误,唯 D 为最佳选择。
本题难度为 0.623。
53.小儿虫积,腹痛时作,面黄体瘦,肚腹胀满,发热口臭,大便失常者,治疗宜用
A.肥儿丸 B.布袋丸
C.化虫丸 D.伐木丸
E.乌梅丸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临床辨证选方的能力。备选项所列五方,均属驱虫剂范畴。其中乌梅丸为温脏安蛔之
剂,主治蛔厥;伐木丸功能消积、燥湿、泻肝、驱虫,适用于钩虫所致之黄肿病;化虫丸纯由杀虫药物组成,为驱杀
肠中诸虫之通剂。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而体质较好者。题干所述病证,当属虫积成疳,且有“疳热”征象,三方皆不适
宜。布袋丸与肥儿丸均治虫疳,但布袋丸驱虫消疳与补中健脾并进,适于虫积日久,脾胃虚弱者;肥儿丸杀虫消积,
健脾清热,适用于虫积腹痛,消化不良,积久成疳,脾虚胃热者。两者相较,A 当是最佳选择。
本题难度为 0.567。
54.胃肠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燥,小便频数者,治疗宜用
A.济川煎 B.增液汤
C.新加黄龙汤 D.增液承气汤
E.麻子仁丸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临床辨证选方的能力。题干所述病证是典型的“脾约”证。备选答案所列五方,均属泻
下剂范畴。其中,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适用于老年肾虚便秘;增液汤滋阴清热,润燥通便,适用于阳明温病,
热邪伤津而大便秘结者;增液承气汤滋阴

增液,泄热通便,适用于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下,津液渐竭者;新
加黄龙汤滋阴益气,泻结泄热,适用于热结里实,应下失下,气阴大伤者。四方所主,均非“脾约”,所以都不是正确
答案。《伤寒论》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由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故正确答案是 E。
55.肺热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者,治疗宜用
A.麻杏石甘汤 B.白虎汤
C.泻白散 D.葛根芩连汤
E.养阴清肺汤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临床辨证选方的能力。题干所述肺热咳嗽,肺有伏火,阴分渐伤,治宜泻肺清热,止
咳平喘。备选答案所列五方,虽均有清肺之用,但功用及适应证候却有很大差异。其中麻杏石甘汤麻黄与石膏相制为
用,辛凉宣肺,清肺平喘,适用于邪热壅遏于肺,肺中热盛,喘逆气急,汗出而身热不解者;白虎汤石膏与知母相须
为用,清热生津,适用于邪热在肺经气分,热炽伤津,且有传人阳明之势,症见面赤恶热,大汗渴甚者;葛根芩连汤
葛根与黄芩、黄连相配,解表清热,适用于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症见汗出作喘,胸脘烦热,下利秽臭者;养阴
清肺汤滋养肺肾,利咽消肿,微散表邪,为治疗白喉之常用方,亦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咽痛咳嗽;泻白
散以桑白皮、地骨皮为主,佐以炙甘草、粳米,泻肺清热,止咳平喘,兼扶肺气,适用于肺有伏火郁热,阴分渐伤,
肺失清肃,气逆不降,症见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者,尤宜于小儿肺盛,气
急喘嗽。综上分析,五方之中,泻白散当为最佳选择。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558。
56.患者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右脉数大。治疗宜用
A.桑菊饮 B.桑杏汤
C.止嗽散 D.杏苏散
E.贝母瓜蒌散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临床辨证选方的能力。题干所述乃外感温燥,邪在肺卫之轻证。备选五方,均治咳嗽,
但功用及适应证候有别。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适用于风温初起,肺失清肃,但咳而身热不甚者;止嗽散止咳
化痰,疏表宣肺,适用于风邪犯肺所致之咳嗽咽痒者;杏苏散清宣凉燥,宣肺化痰,适用于外感凉燥,恶寒无汗,咳
嗽痰稀,鼻塞嗌干者;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适用于肺燥有痰,咳吐不爽,咽喉干燥者。唯桑杏汤清宣温
燥,适用于外感温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右脉数大之证,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571。
57.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痠

重,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白而腻,脉濡。
其证候是
A.风寒证 B.风热证
C.暑湿证 D.暑热证
E.寒湿证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中感冒一病各证候的诊断辨别。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身热,微恶风,
汗少,鼻流浊涕;兼次症是肢体痠重,头昏重胀痛,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脉象是舌苔薄白而腻,脉濡。从主症
中可诊断为外感表证之感冒并有热象,通过兼次症、舌脉象可知感受湿邪较重,因此,可判断为感冒暑湿证。故正确
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888。
58.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疼,唇干鼻燥,痰黏而少,不易咳出,微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而少津,脉浮
者,治疗宜用
A.止嗽散 B.桑菊饮
C.桑杏汤 D.杏苏散
E.小青龙汤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咳嗽一病各证候的诊断治疗。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干咳,连声作呛,
痰黏而少,不易咳出;兼次症是喉痒,咽喉干疼,唇干鼻燥,微恶风,无汗;舌脉象是舌苔薄白而少津,脉浮。从主
症中可诊断为咳嗽,通过兼次症,并结合舌脉象可知凉燥犯肺,燥证与风寒并见,因此,可判断为凉燥咳嗽,宜选用
杏苏散以疏风散寒,润肺止咳。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498。
59.咳吐脓血痰,腥臭异常,胸中烦满而痛,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者,
治疗宜首选
A.银翘散 B.麻杏甘石汤
C.如金解毒散 D.千金苇茎汤
E.加味桔梗汤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肺痈一病各分期的诊断治疗。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咳吐脓血痰,腥臭
异常,胸中烦满而痛,气喘不能卧;兼次症是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脉象是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从主症中
可诊断为肺痈,通过主症、兼次症、舌脉象可知在肺痈溃脓期,应排脓解毒治疗,方选加味桔梗汤。故正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585。
60.咳嗽无力,气短声低,痰中偶或夹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面色胱白,颧红,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
白,脉细弱而数。其证候是
A.肺阴亏损 B.阴虚火旺
C.气阴两虚 D.阴阳两虚
E.气虚血瘀
[答案] C

OCR and Edit By Panhsh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肺痨一病各证候的诊断辨别。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咳嗽无力,痰中偶
或夹血,血色淡红;兼次症是气短声低,午后潮热,面色咣白,颧红;舌脉象是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
弱而数。根据主症、兼症可诊断为肺痨,通过兼次症,并结合舌脉象可知已气阴两虚,

因此,其证候是气阴两虚。故
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812。
61.哮证日久,发时喉中痰鸣,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者,
治疗宜首选
A.苏子降气汤 B.小青龙汤
C.金匮肾气丸 D.射干麻黄汤
E.六君子汤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哮证一病各证候的诊断治疗。根据题干所述分析,哮证日久,声低,气短
不足以息,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说明肾阳虚衰,发时喉中痰鸣,咳痰清稀,说明痰涎壅盛,气道不畅。因此,本证
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治疗当标本同治,温阳补虚,降气化痰,用苏子降气汤。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302。有 38%的考生选择 C,金匮肾气丸偏于温补肾阳,用于哮证日久偏于本虚,而无标实之证,
与本题所描述之证不符,故不宜选用。
62.喘咳久病,神志恍惚,谵语,烦躁不安,肢体抽搐,咳逆
喘促,咳痰不爽,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滑数。其治法

A.涤痰、开窍、息风 B.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C.清肺平肝,化痰开窍 D.清肝息风,化痰开窍
E.豁痰开窍,降逆平喘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肺胀一病各证候的诊断治疗。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喘咳久病,神志恍
惚,谵语,烦躁不安;兼次症是肢体抽搐,咳逆喘促,咳痰不爽;舌脉象是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滑数。从主症可
诊断为肺胀——痰蒙神窍,根据兼次症、舌脉象可知痰热蕴肺、肝风内动。因此,应急宜涤痰、开窍、息风。故正确
答案是 A。其余四个选项均不能完全概括,选项 E 中虽提到豁痰、开窍,但无息风止痉,本证为痰热内盛,痰迷心窍、
肝风内动所致,因此不够全面。
本题难度为 0.318。
63.患者病喘,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气憋,胸闷而痛,咽中如窒,眠差,心悸,舌苔薄白,
脉弦。治疗宜首选
A.四磨丸 B.五磨饮子
C.六磨汤 D.逍遥散
E.四七汤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喘证一病各证候的诊断治疗。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每遇情志刺激而诱
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气憋;兼次症是胸闷而痛,咽中如窒,眠差,心悸;舌脉象是舌苔薄白,脉弦。从主症可诊
断喘证,通过兼次症,并结合舌脉象可知为肝气乘肺证。因此,治宜开郁降气平喘,方选五磨饮子。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768。
64.患者病痰饮,心下坚满而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口舌干燥,舌苔黄腻,脉沉弦。治疗宜首

A.甘遂半夏汤 D.己椒苈黄丸
C.小陷胸汤 D.小半夏加茯

苓汤
E.苓桂术甘汤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痰饮一病各证候的诊断治疗。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心下坚满而痛,自
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兼次症是口舌干燥;舌脉象是舌苔黄腻,脉沉弦。从主症中可诊断为痰饮,结合兼
次症及舌脉象可知为饮邪化热。因此,治疗宜首选甘遂半夏汤,以清热逐饮。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428。
65.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痠软,舌红,脉细数。其治法是
A.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B.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清热利湿,化瘀止血
E.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血证尿血各证候的诊断治疗能力。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小便短赤带血;
兼次症是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痠软;舌脉象是舌红,脉细数。从主症中可诊断为血证——尿血,通过兼
次症及舌脉象可知为阴虚火旺证。因此,其治法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969。
66.盗汗,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者,治疗宜首选
A.当归六黄汤 B.七味都气丸
C.知柏地黄丸 D.麦味地黄丸
E.大补阴丸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中阴虚盗汗一证的不同选方治疗。备选项中的五首方剂均有滋补肾阴的作
用。其中当归六黄汤、知柏地黄丸和大补阴丸皆可滋阴降火,治疗阴虚火旺证;麦味地黄丸滋养肺肾之阴,治疗阴虚
为主而火热不甚者;而七味都气丸仅能滋阴,无降火作用。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486。
67.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脉弦者,治疗宜首选
人人参归脾丸 B.安神定志丸
C.黄连温胆汤 D.炙甘草汤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心悸一病各证候的诊断治疗。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心悸,善惊易恐,
坐卧不安;兼次症是少寐多梦;舌脉象是舌苔薄白,脉弦。从主症可诊断为心悸,结合兼次症和舌脉象,可知是心虚
胆怯证。因此,治宜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选安神定志丸。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807。
68.胃脘痞硬而痛,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舌苔黄白相兼,脉弦数。其证候是
A.饮食停滞 B.肝胃郁热
C.寒湿中阻 D.脾胃气虚
E.寒热错杂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胃痛一病各证候的诊断辨别。通过胃脘痞硬而痛可诊断为胃痛,干噫食臭
说明胃热上犯,腹中雷鸣下利说明脾虚有寒。因此,其证候是上热下寒,寒热错杂。故正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531。
69.患者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每因情志不遂则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治疗宜首选
A.四七汤 B.痛泻要方
C.逍遥散 D.滋水清肝饮
E.乌梅丸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泄泻一病的诊断治疗。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每因情志不遂则腹痛腹泻;
兼次症是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舌脉象是舌淡红,脉弦。从主症可诊断为泄泻,结合兼次症和舌脉象可知为
肝气乘脾证。因此,治宜抑肝扶脾,方选痛泻要方。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698。
70.呕吐酸水,嗳气频作,胸胁闷痛,舌苔薄腻,脉弦。其病机是
A.外邪人里化热 B.胃中蕴热
C.肝气犯胃 D.饮食停滞
E.肝胃郁热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常见病证病机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所述,可诊断为吐酸,胸胁闷痛、嗳
气频作说明肝气郁滞,气机不畅,,gri~、嗳气说明胃气上逆。因此,本病证与肝、胃有关,然酸为肝味,当从肝而论
为根本,其病机是肝气犯胃。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842。
71.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治疗宜用
A.理中汤 B.通脉四逆汤
C.暖肝煎 D.桂附地黄丸
E.乌头桂枝汤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腹痛一病各证候的诊断治疗。根据题干所述,可诊断为腹痛。从喜温喜按,
脉微欲绝可知肾阳不足,从脐中痛不可忍,手足厥逆可知肾阳虚又有外来寒邪入侵,寒凝经脉。因此,宜用通脉四逆
汤以温通肾阳,散寒止痛。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743。
72.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其治法是
A.泻热通腑 B.养血润肠
C.消食导滞 D.益气润肠
E.顺气行滞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便秘一病各证候的诊断治疗。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大便秘结,欲便不
得,甚则腹中胀痛;兼次症是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舌脉象是舌苔薄腻,脉弦。?从主症可诊断为便秘,结
合兼次症及舌脉象可知为气机郁滞证,治宜顺气行滞。故正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858。
73.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者,治疗宜用
A.化肝煎 B.丹栀逍遥散
C.龙胆泻肝汤 D.滋水清肝饮
E.茵陈蒿汤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医内科胁痛一病各证候的诊断治疗。根据题干所述,其主症是胁痛口苦,胸闷纳
呆;兼次症是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脉象是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从主症可诊断为胁痛,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