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合住宅案例分析 潘艳茹
浅谈社区化集合住宅
浅谈社区化集合住宅作者:于莹王筠然来源:《设计》2017年第01期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随之提高,面临着不断增长的住房供需矛盾,住宅建设用地的增加导致农业耕地的减少,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住宅只具有居住的功能,希望具有更多的服务配套设施,使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等,因此对传统意义上的集合住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居住功能和公共的服务设施功能齐全的社区型集合住宅将是集合住宅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集合住宅社区型集约型建筑马赛公寓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1-0146-02引言随着中国经济高速的发展,城市化的程度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大中型城市,给城市带来住房问题、交通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住房问题正是其中最关系民生的问题之一。
所以集合住宅的建设与设计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
传统意义上的集合住宅普遍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大中型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人口数量多,土地利用率低,集合住宅的容积率少;其次,传统意义上的集合住宅存在功能性单一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用于居住的集合住宅,人们向往方便快捷且舒适的生活方式。
这些问题在当今这个社会凸现出来,成为集合住宅设计师们要面对的问题。
1952柯布西耶所设计的“马赛公寓”就是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运用“马赛公寓”的设计理论来解决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
“马赛公寓”是社区型集合住宅,是街区立体化的典型之作,所以建设社区型集合住宅必然是未来集合住宅的发展趋势,也会是绝大多数人所采用的居住方式。
一、什么是社区型集合住宅?以满足社会性居住问题为出发点,有规划地设计建造具有共同基地、公共空间和设备设施,且集合三个以上可以独立使用的居住单位的积层式住宅。
简单来说,集合住宅就是除于别墅等独立住宅以外的住宅,一般层数较高,主要空间由公共空间和私密居住空间构成。
“社”是指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区”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
集合住宅案例分析--国外设计
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丰富并有冲突的空间。他们在 房子中建造房子。在房子中安 置包含隐私功能的
北立面1、2、3号楼
南立面 1、2、3号楼
北立面7、8、9号楼
南立面7、8、9号楼
夹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面对中庭的跃层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带有露台的跃层
五层平面图
六层平面图
花园洋房跃层
七层平面图
面向街道的斜向套型
套型
D
B A
B A
B
C 端头套型
D
C
B
A
C
E
三层平面图
平层
D
E
四层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M住宅
• 这座社会性集合住宅位于西班牙伊比沙岛(Ibiza),由当地设计公司 Castell-Pons Arquitectes设计。建筑有两座锯齿形的公寓围合出一个中心庭 院。
公共空间和套型空间构成,它区别于别墅等一些
独立住宅的形式。此外,它属于住宅,又区别于
宿舍等非家庭集体居住的居住建筑。
独立式住宅
•
集合住宅
•
香港“公屋”
•
新加坡“组屋
集合住宅
• 集合住宅是目前适合我国普通家庭的主要居 住形式,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美国、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相对地广 人稀,独立式住宅是主要的住宅类型。而在我 国建造大量的独立式住宅是不现实的,它只能 作为住宅的一种类型,起到丰富市场的作用, 不会也不可能成为住宅的主流。
欧洲近十年(2011—2022)集合住宅设计发展趋势——基于密斯奖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2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0-0010-05 收稿日期 2023-01-19摘 要 集合住宅是当下的主流居住类型,欧洲作为集合住宅设计的先锋场所,探索欧洲集合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密斯奖作为欧盟官方建筑奖,能反映欧洲建筑设计的思潮变化。
该文以欧洲集合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欧洲社会背景的分析,将2011年—2022年获得密斯奖提名的欧洲集合住宅项目分为参与式住宅、社会住宅、低能耗住宅、改造类住宅和多功能住宅五类,再根据这五类住宅(2011年—2022年)的提名数量和设计实践的变化,总结欧洲近十年集合住宅的设计发展趋势,为我国集合住宅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欧洲 集合住宅 密斯奖Abstract Collective housing is the mainstream residential type at present. As the Europe is progressive at collective housing design, it is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uropean collective housing design. As the official architecture prize of the European Union, Mies van der Rohe Award can reflect the ideological trend chang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in Europe, we divide the European collective housing projects nominated by the Mies van der Rohe Award from 2011 China.Keywords Europe, Collective housing, Mies van der Rohe Award(2011—2022)集合住宅设计发展趋势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ective Housing Design in Europe in the Past Decade (2011-2022):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ies van der Rohe Award人类社会的居住模式已经完成了从分散独立型向聚焦集合型的转变,集合住宅成为当下社会发展趋势的主流居住类型[1]。
楼盘案例之Townhouse专题研究
1.1.基本指标和元素 (5)1.2.目标客群定位及其生活方式特点和需求特征研究 (6)1.2.1.客群构成 (6)1.2.2.客户需求 (6)2.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 (7)2.1.低密度住区规划 (7)2.2.低密度住宅设计 (8)2.3.低密度住宅新技术推广指南 (10)3.产品规划设计原则 (11)3.1.总体规划设计 (12)3.1.1.用的分析 (12)3.1.2.总平面布局 (12)3.1.3.空间结构分析 (13)3.1.4.交通组织分析 (13)3.1.5.景观环境分析 (14)3.1.6.经济技术指标 (15)3.1.7.建筑群总体风格 (15)3.1.8.总要节点细部控制 (15)3.2.单体设计 (16)3.2.1.组合模式 (16)3.2.2.功能区设计 (16)3.2.3.室内空间组织分析 (19)3.2.4.庭院空间设计分析 (19)3.2.5.外立面风格 (22)3.2.6.经济技术指标 (22)3.2.7.重要节点细部控制 (22)4.公建设施规划设计 (24)5.建筑风格 (24)7.物业管理 (24)8.营销推广 (25)8.1.营销推广总体策略定位 (25)8.1.1.营销推广总体策略 (25)8.1.2.产品销售总体策略 (25)8.2.竞争性行销推广策略 (25)8.2.1.竞争对手策略分析 (25)8.2.2.产品竞争优劣势分析 (25)8.2.3.针对性竞争策略 (25)8.3.产品价格策略 (25)8.3.1.媒体分析与选择 (25)8.3.2.广告投放计划 (25)9.案例研究 (26)9.1.北京康城II期香草天空 (26)9.1.1.客户构成 (26)9.1.2.总体规划设计 (26)9.1.3.单体设计 (27)9.1.4.建筑风格 (30)9.2.北京原生墅 (30)9.2.1.总体规划 (30)9.2.2.单体设计 (32)9.3.北京境界 (32)9.3.1.总体规划 (33)9.3.2.建筑风格 (35)9.4.北京一栋洋房 (36)9.4.1.总体规划设计 (36)9.4.2.单体设计 (37)9.5.北京翡翠城 (38)9.5.1.单体设计 (38)9.6.北京橘郡 (40)9.6.1.总体规划 (40)9.6.2.单体设计 (40)9.7.北京美林香槟小镇 (42)9.7.1.总体规划 (42)9.7.2.单体设计 (42)9.8.北京倚林佳园 (43)9.8.1.单体设计 (43)9.9.北京管庄新乡居住区 (44)9.9.1.单体设计 (44)9.10.上海太阳城美墅 (45)9.10.1.建筑风格 (45)9.10.2.单体设计 (45)9.11.上海爱丽舍花园 (46)9.11.1.单体设计 (46)9.12.上海樱园 (46)9.12.1.建筑风格 (46)9.12.2.单体设计 (46)9.13.广州棕榈滩 (47)9.13.1.总体规划 (47)9.13.2.单体设计 (47)9.14.广州锦绣香江 (48)9.14.1.单体设计 (48)9.15.深圳城市山谷/硅谷别墅 (49)9.15.1.目标客户 (49)9.15.2.单体设计 (49)9.16.跃动的庭院 (51)9.16.1.单体设计 (51)9.17.天津半岛蓝湾 (52)1.Townhouse城市别墅Townhouse又称低密度郊区化经济型别墅或城镇住宅,有天有地,有自己的院子和车库。
集合住宅案例分析(课堂PPT)
•
公共的步道,营造了户与户之间交往的桥梁,使得
大家可以有交流的机会。整个社区是一个立体的建筑空
间,也为人们带来了特殊的都市 生活体验。
20
总平面图
21
• 穿越空间的体验,这些大楼的组织已经将时机和序列整 合考虑,视点会随着缓坡、转弯而改变。
22
•
将艺术电影院注入社
区,这一多厅的艺术影院
位于社区建筑的围合中心,
15
3、老年住宅
• 设计人:斯 蒂芬.霍尔
• 建造地点: 北京
• 项目类型: 综合公寓
• 占地面积: 6.16万平方 米
• 建筑面积: 22万平方米
16
区位图
17
•
该创意取自法国绘
画大师马蒂斯的名作
舞蹈
•
通过环装的空中连
廊将8栋建筑连接在一
起,加之一栋艺术酒庖
和一座多功能水上影院,
构成一个立体的建筑空
8
2.过渡空间
•
门槛石转换和联系不同领域主张之间的关键,他基
本上构不成只需范围之间的交会与对话的空间。
•
这一概念的价值精确的体现在作为进入一个家庭入
口的门槛上。这里我们关心的一遍是街道,另一边是私
有领域之间的会合与和谐。
9
• 坐在自家大门 外台阶上的小 男孩一定感觉 到足够的脱离 母亲的独立感, 也有对于外界 的不可知的冒 险感和兴奋感。
7
当街道成为生活的街道、居住的街道,街道的功能会更 有效地得到发挥。这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感受,即取决于家庭 室内的生活气氛,也取决于与户外公共生活的融合。
。。。。。。
现在住宅,们总是关着的,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即 使是对门的两户,却也像隔了一条不可逾越的河,入户 门周围的空间是每个住户单元的结束和局部街道的开始 的交界处,如何处理好这些空间,是打开两扇门的关键。
城市集合住宅案例分析 潘艳茹
大光小区加建围廊和电梯结构图 大光小区改造剖面图示意图
• 屋顶平台改造——补充绿地 增设电梯后屋顶可全民服务
A:充足阳光,开阔视野——娱乐、绿化、休闲、游戏 (屋顶花园)
B:屋顶设环形跑道——弥补运动设施的缺乏
四、室内空间改造
• LDK:小户型住宅,拆掉上下垃圾通道——增大约1M2的 使用面积,增加室内完整性与连续性
• 阳台改造:独立钢结构阳台的增加
THE END
三、外部空间的改造
• 停车改造是重点:
土楼垂直结构:1、2层一般为厨房和储藏空间;3层以上为居住空间; 中心为祖堂或者学校空间。 二层以下由于防御性及其功能需要为不开放空间
解决停车方案——地下停车
• 交通的改造: 自身海拔高,入口打斜坡 民意——安装电梯——单元多,电梯需求量大——耗资大
土楼联系 土楼的内部交通方式:内通廊式和单元式。
综上:提出改建来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设施的改进从而延 长建筑寿命,节约资源。
二、旧宅概况
• 小区面积1.6hm2容积率为190%,建筑密度60%,停车率 0.3辆/户,居民348户,5种户型
住宅户型基本信息
• 居民调查(入室调查,周边环境与建筑物现状调查),小 区不适应社会发张与居民生活的需求:
一、为什么要提出改建
• 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最长限度的延长 建筑的寿命是资源的最大节约。
• 将住宅的生命周期由规划设计-建造-运行(居住、改造)拆除-处理再生 变成 规划设计-建造-运行
• 结构确定耐久为100年《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而很多建 筑寿命仅为30年。短命的原因是由于规划、设计不合理等 原因
A,室内使用面积少(上表可看出) B,停车面积不足,0.3辆/户,且人车道路混行 C,海拔高,攀爬吃力(由改小区的地理环境所决定),不适合老人 (改小区老人居多) D,绿地少,公共活动场地和设施都严重不足——缺少居民之间的交
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研究
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研究作者:尹楠王赫淼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08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当下居住环境的变化,集合型住宅以其有机、多元、联动的优点进入大众视野。
特别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及二孩政策进一步放宽的社会背景下,家庭人口结构及居住模式等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其中多代居住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
鉴于此,应重点分析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结合该住宅类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实现改善人们的家庭居住环境,促进多代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化带来的人口问题及城市居住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户型;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集合型住宅在建设规模、数目、面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人口老龄化加重的社会背景下,居住问题屡见不鲜。
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课题还较局限,如房屋政策、栖身模式及构筑设计等仍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集合型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将成为促进我国集合住宅模式不断优化发展的新趋势。
一、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加之流动人口控制政策的取消,所以我国城市人口激增。
从国家统计局于2016年公布的多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數据可以看出,我国城镇人口高达8亿人左右,同比上一年末增加了2000多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以上。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我国己进入城市化迅速成长的关键时期。
但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城市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诸如人口增长、居住需求多样及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这时集合型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住宅进入大家的视野,也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关注的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民众对住房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在商品经济影响下,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倾向开发建设规模大、出售率高、利润优厚的户型,却忽视了对建筑工程周围地块环境的探究,也没能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建筑的室内规划。
bd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灰色关联法
0 619 1.00
0 529 0.76l
0,755 0%2
0 761
0.饼
O 626 0 772
0 522
0 6笠
0 965
0 619
0.769
建筑艺术
1
0.唧
0.901 0.9∞ 0 851
建筑艺术 0.193
0.099 0.077 0.149 0.527 0 751 0.758 o 613
造价
④计算特征向量的最大特征根^一
a一={三警
式中(aw):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Aw),
Ⅱ11
d12
‘‘‘
ol“
(Aw):
Aw 2
‘‘‘
[221口篮
02“
万方数据
(3)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当判断矩阵满足:
CR=CI/RI<0.1
时,判断矩阵一致性可接受,否则判断矩阵必须作修 改,其中CI=(A~一Tt)/(rl一1)为一致性指标, 式中A~为矩阵最大特征根;R1为平均随机一致性 指标。
平面空间布置 平面指标
物理性能
厨卫
安全性
0 095 0 146 0 044.
0.130 0.192 0.096
0 142 O 0朔 0 047
0 200 0 096 0 144
O.0朔 O.143 0.O蛆
0 196 0 765
0.145 0.659
O.050 0.629
O 146 0 516
0.094 0.755
(2)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及最大特征根x一 ①将判断矩阵A每一列正规化
n。=a。,[;耋。,】
i,J=1,2,3,’一,n
②将A=(钆)…按行加总
案例分析题(共5题,每题20分)
案例分析题(共5题,每题20分)(1)某小区位于我国华北某市,占地约20公顷,安排居住人口约7900人,小区北邻市区交通性主干路,西侧是城市生活性主干路及该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东侧为农村民房,南侧有一条河流通过。
小区规划采用了组团小区的结构模式,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小区、八个组团、组团向心布置。
某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如下图所示。
(2)某项目是我国北方城市某居住区。
居住区总用地约56公顷,居住人口约10000人,居住户数约3200户。
居住区位于城市中心区的东南边缘。
北侧是城市快速路,南侧有城市主干路,西侧有一条城市支路,东侧是一条国道。
居住区公建设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靠近城市快速路一侧,另一部分位于整个居住区的中心位置。
某城市居住示范小区详细规划如下图所示。
(3)某北方城市拟在市中心地段新建集公寓、办公、宾馆、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用地朝向为南偏东13。
,用地四种情况如下:东侧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0m,退红线设10m 宽绿带;南侧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30m,退红线设15m宽绿带;北侧为现状居民住区,全部为6层砖混住宅;西侧为现状某办公楼。
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1.低层、多层建筑退红线不少于5m 。
2.高层建筑退红线不少于15m 。
3.建筑限高lOOm。
4.绿地率不小于15 %。
5.停车车位:按照规范要求。
6.日照要求:板式建筑间距系数为1.61,塔式建筑间距为遮挡面面宽的1.2倍。
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详见下图。
(4)我国东部某一城市的总体规划,规划人口规模35万人,用地规模35km2。
该市是其所在省属地域范围内的一个中心城市,其东南方向为某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北面约200km 是其所在省的省会大城市。
该市地处两条主要河流的交汇处,一区西侧有两处省级风景区隔江相望,北面、东面有两个主要山系的余脉,使城市处于一个盆地中,静风频率高,城市热岛效应较强,污染不宜扩散。
有一条高速公路从城市西南侧绕城而过,东南是铁路及站场。
(全)住宅与住宅组群实例分析PPT资料
住宅的合理间距
• 住宅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为原则 来确定合理的房间距。
• 广州属ⅥA2类建筑气候区的大城市,日照间距应满足大寒 日里日照时数≥2h,保证冬季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 光射入室内。
• 广州为南方用地紧缺城市,住宅侧面间距满足防火间距最 低限要求即可。
• 该小区楼间距达80米,仅1.5的容积率,居住舒适度较高。 • 住宅建筑采用错落、点状、偏转等不同的组合方式来争取
• 住宅结合基地布置,朝向以南偏东和南偏西为主,建筑受 风面与主导风向成一定角度,从而使气流能顺利地导入建 筑的间距内,从各排迎风面进风,同时可适当缩小通风间 距。
• 将住宅左右、前后交错排列、上下高低错落以扩大迎风面, 增多入风口;利用地形、植被增加风速,导入新鲜空气。
住宅朝向主要要求能获得良好自然通风和日照,并应在日照间距的前提下考虑通风问题。
住宅与低层公建组合布圆置。就方的“自由式”。属三种基本原型“行列式”、“周
住宅交错布置增大迎风面,利用山墙间距将气流导入住宅群内部。
小区内部则结合主要空边间布式置一〞些和与其“相关点的次群要空式间,〞从而的使次内部生空间型更为。丰富。
居住区位选择城市中良好的地形和环境,避免空气滞留或风速过大。
• 日照通风条件较好;区内有内向集中的空间,便于绿化和 广州属ⅥA2类建筑气候区的大城市,日照间距应满足大寒日里日照时数≥2h,保证冬季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
过大。 组织室外空间环境的主要物质因素是地形地貌、建筑物、植物三类。
保利春天里背靠浔峰山,位于半山之上,在金沙洲规划中属于高品质的山水生态区。
• 保利春天里背靠浔峰 建筑风格为现代简约,设计从景观出发,以景观设计指导规划建筑设计,充分利用原生态地貌、周边山景湖景资源。 山,位于半山之上, 通过空间的转折和一系列空间形态及尺度的转换,使静态的场地富有动感,从而获得变化的动态景观和新奇的空间。
产业化形势下山东省集合住宅装修一体化设计方法——以济南市某高层住宅室内设计为例
产业化形势下山东省集合住宅装修一体化设计方法——以济南市某高层住宅室内设计为例张晓曦;张福栋;陈梅;马玉婧【摘要】文章是在住宅产业化发展形势下,对山东省集合住宅特点、集合住宅土建装修一体化需求与设计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以济南市某高层住宅室内设计与施工为实例,依托现有施工技术手段,研究总结了北方住宅室内土建装修一体化的思路、方法、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旨在以点带面,唤起住宅产业化中对室内装饰装修部分的重视,完善设计方法,为住宅产业的进步进行有益探索和支持.【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3页(P142-144)【关键词】装修;室内设计;装饰;一体化;集合住宅;住宅产业化【作者】张晓曦;张福栋;陈梅;马玉婧【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华威高级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1.山东省集合住宅特点集合住宅广义指独户住宅以外的住宅[1],其区别于别墅等独立住宅的形式,一般层数较高,密度较大,主要空间由公共空间和套型空间组成。
集合住宅适于我国国情,是目前我国普通家庭基本居住形式。
作为我国北方经济、人口大省,山东地区的集合住宅需求量大,建设速度快,其特点既有我国集合住宅的典型特征,又具有其独特性。
同时山东省积极倡导全装修集合住宅的发展,钢结构建筑技术和装配化施工技术发展迅猛,因此,在此形势下,本文探讨山东省集合住宅中的空间需求与在此需求下的符合地区特点的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
同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山东省集合住宅多集中在市区,地价高房价高,大部分购房者会选择位置方便、面积适中、价格合理的住宅,集合住宅套型建筑面积多为70m2-140m2。
除此之外,其独特性则表现如下:①方正、规矩的平面布局和体面的外装饰是主流需求;消费观念相对保守,受传统文化因素影响较大;② 受气候、光照影响较大,因此住宅多南北朝向,看重保温和采暖设备的配置;受地价、施工工艺和大众接受程度的影响几乎没有高于40层的超高层住宅;③ 户型类态相对集中,各室相对独立,功能分区明确;④ 四季相对分明,内陆地区气候干燥、有沙尘,沿海地区潮湿,因此对建筑和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应有相应区分和措施,封闭式阳台居多;⑤政策环境好。
《社区设计: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随笔
《社区设计: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书籍简介 (3)1.2 作者背景 (4)二、社区设计的理念与目标 (4)2.1 社区设计的定义 (6)2.2 社区设计的目标 (7)三、社区设计的核心要素 (8)3.1 人本主义 (9)3.2 可持续性 (11)3.3 多样性与包容性 (12)四、社区设计中的关系连接 (13)4.1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15)4.2 人与社区资源的连接 (16)4.3 人与社区文化的连接 (17)五、社区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 (19)5.1 国内案例 (20)5.2 国外案例 (21)六、社区设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2)6.1 技术挑战 (23)6.2 经济挑战 (24)6.3 知识普及与教育 (26)七、结论 (27)7.1 社区设计的重要性 (29)7.2 未来发展趋势 (30)一、内容简述《社区设计: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是一本深入探讨社区空间设计与人们日常互动关系的著作。
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揭示了社区设计的核心理念:创造一个宜居、互动和和谐的社区环境,其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作者首先阐述了社区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指出社区设计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规划,更是对社区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互动的深度塑造。
书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具体案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社区设计如何有效地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公共广场、步行街、社区中心等空间设计,以及这些设计如何激发社区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互助精神。
除了理论阐述,本书还强调了社区设计师在推动社区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包括与居民的沟通、参与和合作,以及对社区历史、文化和地理背景的深入了解和尊重。
作者也提出了在社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如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等,并提供了实用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社区设计: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著作,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社区设计的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社区中营造更加宜居、和谐、互动的氛围。
代官山集合住宅—桢文彦设计理论分析
代官山
代官山,日语叫做Daikanyama与惠比寿相邻,位于东京都涩谷区,属于东京中高阶级的住宅区,气氛高雅
曾是日本集体住宅的创始地 东京五大潮流地标之一,时尚流行的代名词 充满着散步气氛的城市花园
集合住宅
PHASE 1
PHASE 2
PHASE 3
PHASE 4
PHASE 5
PHASE 6
设计分期与手法: 沿路空间=沿旧山手路的线性空间+建筑群中临街角的点状空间(线型街路+雁型建筑+点型广场) 街路空间与底层室内空间渗透 公共的步行者空间以高差限定,与街道连接又自具场所感
六个点型广场形成形成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的核心序列,构成这个街区的基本特征,亦是整体规划的构图介体……
场所形成: “建筑向场所开放” 提出作品的最终目的并非仅限于建筑物本身,而是在城市组构中加强地点感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建筑形成场所,却又要在场所中自我消除。人的空间感常以场所为中介。 表现形式为建筑元素与广场连结,从而使得广场成为场所整体形式的主题或焦点,成为不具任何实体构架的负空间。
而,在代官山集合住宅的设计中 槙文彦第一次希望证实他新的城市设计的方法……
1993 The 4th UIA Gold Medal(UIA金奖) The l5th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普利兹克奖)
桢文彦的理论
城市调整的三种可能性: 巨构 形式组群 场所形成
形式组群: 他提出一种精心设计的“小局部” 的融合,这些小局部可以引起由局部动态的发展,并且形成一个一直处于变化中的整体的城市:这个城市被看作是整个形式组群的集合。 这种“群集”的形式并非只限于设计中某些理性的围合与构成,置于一个城市复合性的背景下考虑,“群集”不仅仅是某种物质实体的表现,而最终导致某种社会形态的“群集形式”。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性分析 毕艳茹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性分析毕艳茹摘要:每个城市都有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对建筑设计进行充分考虑。
建筑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与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相契合。
可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为了将城市建设质量、设计水平逐步提高,需要全面协调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
文中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了简要阐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了科学处理两者间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相关性;0 引言近些年我国各大城市迅速发展,大中型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其中楼房建筑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设计可以直接影响城市的风貌,近几年各大城市高速发展,标新立异的建筑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设计。
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把握好两者的平衡,才能促使城市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关阐述1.1 城市规划设计概述城市规划设计内容较多,比如经济、地理、交通等,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城市资源,巧妙地将环境建设、城市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结合起来,并制定设计方案,从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建筑设计概述近些年建筑工程项目与日俱增,建筑设计行业蓬勃发展,并对建筑设计做出如下定义:设计师以图纸和文件的形式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方案罗列出来,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使得建筑物符合多方要求。
人们对于建筑设计主要关注两点:一是建筑风格,二是建筑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涵盖的问题也不断增加,建筑设计任务难度不断增大,建筑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还包含了历史文化、精神文化等各种内容。
1.3 二者的异同对于从事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来说,两者有一定的相同点,即互为指导的作用,城市规划设计是以城市建设为依据展开,而建筑设计又指导着建筑工程的施工。
居住区设计调研报告PPT课件
住宅位于小山上,可以看见Izola湾,并且享有周围的山的景色。两块 建筑的地平面都是60 × 28米。设计要求有30套不同大小和布局的公 寓,从单室套到三房。公寓面积采用斯洛文尼亚法规所允许的最小值 。公寓内有没有结构元素,具有灵活性,可自行安排室内功能布局。
建筑处于地中海气候之中,户外空间和色调都是设计的重要因素。
.
22
平面分析
立面分析
.
23
区位分析
建筑生成
平面分析
立面分析
.
24
区位分析
建筑生成
平面分析
立面分析
.
25
区位分析
建筑生成
平面分析
立面分析
.
26
区位分析
建筑生成
平面分析
立面分析
• 抽象传统土楼 的原型
• 外圆内方的空 间格局
• 形成多个庭院 空间,回归邻里 温情,营造谐 和的居住氛围
.
27
区位分析
建筑生成
平面分析
立面分析
立面分析
.
36
外圈单元住宅的阳台上三分之二 的面积与其外侧的立面上使用了交错的 密格挡板,是为了模拟原土楼夯土砖墙 面的肌理效果。使建筑外立面上的开口 大小与原土楼上小开口相似。
.
37
区位分析
建筑生成
平面分析
立面分析
内圈单元住宅的阳台上三分之一的 面积及楼梯细部使用了黄色斜交格挡板, 其作用有两点:可以保护住户的私密性; 模拟了质朴的中国传统竹编挡板,与原 土楼的内部木质结构的感觉相似
方案因为经济,合理,功能完善而获胜,主要的优点是可销售面积比 例高,并且,平面有灵活性。签订合同包括每平方米净面积的造价不
得高于600€(欧元)。
不同居住区分类
2、混合型居住区
功能混合型住宅的提 出及相关理论
城市需要复杂和紧密联系的多样性 功能,这样它们相互之间可以给与不断的经 济和社会支持
新城市主义理论 强调保持“多样 性”,倡导“功 能混合”
理论支持
“阿瓦尼原则” 提出一种具有 代表性的社区 建设模式
新城市主义与阿瓦尼的住宅模 式与现代主义“功能分区”的 住宅模式相比,从形式到内容 完全不同,产生的结果更是大 相径庭。即提倡一种复合现代 居住理念的全新住区模式和城 市增长模式。它是紧凑的、步 行友善和功能混合使用的
中国典型案例分析
绿地领 海项目
总平面图
绿地领海位于上海宝山城市工业园内,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 方米,容积率为2.5,是由绿地集团开发建设的集住宅、办 公、商业配套与一体的混合使用型住区
规划特点
作为混合使用开发项目,规划以东西向 公共绿带为主轴,串联商业、办公、居 住等若干功能组团,其规划理念是将城 市边缘的新区创造为充满活力与魅力的 “城区” 采用“中心+组团”的开放结构。中央 景观带形成住区中心,不仅成为联系各 功能区的纽带,同时像绿色的河流向各 个组团延伸,将住区置于完整的花园之 中。
使得住宅功能和城市功能相结合,从而使城市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外国典型案例分析
佛斯湾东南位 于温哥花市中 心佛斯湾东南 未开发的水岸 地带,佛斯湾 东南住区案例 已经成为一个 成功的功能混 合型住区的典 范
佛斯湾 东南
佛思湾东 南
混合功能的布局
住区主要布局分为两种:其一为独立式配置,集中布局于重要的中 心广场内;其二为沿住区街道空间的住宅层设置,形成连续的,丰 富的街道界面
混合型住宅的特性
多样性
建筑形态和外部空间富于变化、 层次分明,可识别性和归属感 增强
从建构城市生活角度谈住宅造型
集合住宅改造实例分析_以韩国首尔大光小区为例_杜书波
表 1 住宅户型基本信息
户型
面积/ m2
使用面积/ 坪
15 坪
约 45. 92
样可以把空间延伸到地下, 利用地下封闭的空间作为汽车! 储藏∀. 韩国首尔的地基同中国青岛的地基极为
相似, 承重较好, 且首尔也处于非地震带, 为地下空间的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建立一般性的地下停车, 能够解决约 50~ 60 个车位, 基本上可以满足老年人和障碍人士的停车
需求, 其他车辆需要利用城市公共停车场解决. 空出的地上部分可以做绿化运动空间提供给居民.
时, 区内同样要拿出一部分空间来解决小区内障 碍人士的停车需求, 同时, 尽量增加停车位数量,
图 6 大光小区剖面
减轻城市负担.
在土楼建筑的竖向分区中, 一层二层一般是厨房和谷仓( 储藏空间) , 三层以上为卧房( 居住空间) , 院
落中心为祖堂和学校等公共空间. 二层以下由于防御性及功能的需要为不对外开窗的封闭空间[ 8] . 小区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只可以停 60 辆左右, 加上停在道路一侧的 10 个车位, 仍需建 180 个车位来满足需要, 而且不能增加绿地
和公共活动空间.
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扩展主要的停车空间( 见图 6) . 按照最低标准, 要建设 350 个车位, 最少也需
要大约 6 500 m2的面积, 如果建地下停车场, 需要更大面积. 为此, 提出以下两个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 T U 02
集合住宅理论探究报告
集合住宅理论探究——关于集合住宅的灰空间集合住宅作为一种居住方式在解决居住需求方面扮演这重要的角色,这次理论学习主要针对集合住宅的过渡空间,也就是灰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或空间的特质以及灰空间的营造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作用。
灰空间是一种空间形式,利用内部空间外部化和外部空间内部化把自然与建筑紧密联系起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与人的交往活动。
一、当前我国集合住宅设计过渡空间的现状传统的聚落空间中,通常包括聚落公共空间、街巷空间、庭院空间、居住空间等多个层次,这种空间层次是连续并相互渗透的。
从室外空间进入室内空间,人的心理情感随空间环境的变化有着层次性的过渡。
当前城市住区中,外部空间模式通常包括中心景观广场、组团绿化、住区会所等,而内部空间模式则较为单一,大多是以楼梯间为核心的竖向单元式空间组织模式。
这种空间模式过于重视居民的私密性空间,而忽视了邻里交往的过渡空间的塑造。
事实上,那种介于公共和私密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起到连接、传承的作用。
多层次空间的融合与自然的过渡,对于塑造社区归属感和家园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住区内,人们由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直接进入居住私密空间,居住空间层次的不连续性是导致社区冷漠的重要原因。
二、灰空间相关理论1.场所精神理论20世纪60年代,西方结构主义学者对应传统“空间”的概念提出了“场所”的概念。
“场所”被理解为赋予人的“一个存在的立足点”,认为“定居包含着遮蔽所更多的东西,它包含了有生活呈现的空间,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场所。
场所是有明确特征的空间……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各种有意义的场所,以帮助人定居。
”场所精神的实质是使人能够确定方位,了解他与特定场所的特定关系,从而得到认同感。
按照罗伯格·舒尔茨的观点,人存在的空间概念包括“空间”和“特征”两个辅助方面,即人对于环境的感知包括两方面:空间形态和场所特征。
空间形态体现为方位性,通过定位确立自己和环境的关系,从而获得舒适感、安全感;场所特征则产生认同感,使人识别并把握在其中生存的文化,从而获得归属感,也是更高层次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交通的改造: 自身海拔高,入口打斜坡 民意——安装电梯——单元多,电梯需求量大——耗资大
土楼联系 土楼的内部交通方式:内通廊式和单元式。
启示:借用内廊将单栋建筑联系在一起,形成环形Βιβλιοθήκη 通大光小区加建围廊和电梯结构图
大光小区改造剖面图示意图
• 屋顶平台改造——补充绿地 增设电梯后屋顶可全民服务
二、旧住宅概况
• 小区面积1.6hm2容积率为190%,建筑密度60%,停车率 0.3辆/户,居民348户,5种户型
住宅户型基本信息
• 居民调查(入室调查,周边环境与建筑物现状调查),小 区不适应社会发张与居民生活的需求:
A,室内使用面积少(上表可看出) B,停车面积不足,0.3辆/户,且人车道路混行 C,海拔高,攀爬吃力(由改小区的地理环境所决定),不适合老人 (改小区老人居多) D,绿地少,公共活动场地和设施都严重不足——缺少居民之间的交 流,降低生活质量
A:充足阳光,开阔视野——娱乐、绿化、休闲、游戏 (屋顶花园)
B:屋顶设环形跑道——弥补运动设施的缺乏
四、室内空间改造
• LDK:小户型住宅,拆掉上下垃圾通道——增大约1M2的 使用面积,增加室内完整性与连续性
• 阳台改造:独立钢结构阳台的增加
THE END
• 提出改造方法:由于其椭圆形的总平图,类似中国传统民 居——土楼,因此改建方案中对其借鉴,寻找小区与土楼 的相似
三、外部空间的改造
• 停车改造是重点:
土楼垂直结构:1、2层一般为厨房和储藏空间;3层以上为居住空间; 中心为祖堂或者学校空间。 二层以下由于防御性及其功能需要为不开放空间
解决停车方案——地下停车
城市集合住宅设计案例分析
——韩国首尔大光小区改造方案
09级建筑学04班 潘艳茹 20095734
一、为什么要提出改建
• 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最长限度的延长 建筑的寿命是资源的最大节约。 • 将住宅的生命周期由规划设计-建造-运行(居住、改造)拆除-处理再生 变成 规划设计-建造-运行 • 结构确定耐久为100年《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而很多建 筑寿命仅为30年。短命的原因是由于规划、设计不合理等 原因 综上:提出改建来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设施的改进从而延 长建筑寿命,节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