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及其应对方式
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旧村改造问题。
在当今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下,多少不规范的所谓“改造之举”是多么的令人心寒。
其中集体土地被非法买卖是一大问题。
而这背后又是各方势力的利益之争。
农村以土地广阔,发展宽阔而著称。
如果土地不保,何以谈发展?即使是发展了,农民也是同样没发展,相反而是在旧村改造中被抹杀掉,农民也就没有翻身的机会。
在处理农村土地的时候,多少的不规范行动在众怒睽睽之下被鄙视,而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当今社会的飞农业速发展,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小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改造,我们是不是还能这样空喊口号而为之呢?政府应当派专人组成考察团队,落实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才行。
还有就是要强化法律意识,对农村土地征用办法进行公布,防止不法利益集团钻空子。
旧村改造也要做出明确规定,对于侵占宅基地的要做出具体补偿办法,建立必要的服务设施。
当然农村问题还有很多方面,它遍及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养老医疗问题和幼儿教育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等等的不规范需要我们去重视,去改正。
编辑本段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三农问题的概念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的变数,因为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关系着很多农民的生存。
三农事业在发展中遇到了问题,将会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
“三农”问题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总称,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有质的区别。
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城市经济发达,农村面貌落后,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为农民依赖土地,种地收入少;学习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农业增产却不增收;农业科技推广的不全面,产业化程度与国外农业相比较低;与国际农业竞争没有优势,缺少优质高效品种等。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农民生活方式单一,大多时间花在种地上;收入方式少,种地或者出苦力;转移的劳动力的权利没有保障,剩余的劳动力得不到合理的安置等。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1)基本国情的影响。
人地比例关系的多少,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发达、农民贫富有着直接关系。
首先,影响着我国的农业就业容量,人多地少使得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比例缩小,靠农业增加收入的机会就相对于减少。
其次,影响着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农业的产业化结构,较少的土地是不可能有效的经营大规模的农业,不可能有效的提高土地生产率。
最后,对于农民而言,耕地不足使他们的收入减少,影响到他们的生存。
虽然如今,农民外出务工,但是人均耕地的不足,相对于市民而言这是不公平的,并且在效率方面得不到保障。
(2)体制的制约。
为了工业发展的需要,国家让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引进先进技术,组织大规模生产,财政、金融、社保等政策偏向城市,使城市处于发展的优势地位。
同时国家让农村以农业为主,大力发展,将农民的生活与土地紧密联系。
许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农村,对农村的财政支持部分只能完成很少的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农民从根本上就没有参与现代化的机会,使得农村其它产业得不到发展,生产方式没有转变,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城市遭到各种制度的威胁,生存权、发展权等处于不平等地位。
乡村振兴之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之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倡导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
其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和重点解决对象。
本文将从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探讨乡村振兴中的三农问题。
首先,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
长期以来,土地问题一直是困扰乡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确权颁证、承包期限延长和流转市场化等改革措施,使土地流转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
此外,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防止土地恶性流转和农村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也是保障农民利益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其次,农业现代化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培养一批有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技术人才,推动农业技术的升级和普及,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
再次,农民收入增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
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提高其收入水平。
首先,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此外,要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等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
最后,加强农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加大对乡村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农村问题解决方案一、概述三农问题指的是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制定一系列解决方案,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增收致富和农业的现代化。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创新研究,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政策支持。
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中转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道路、通信、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
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同时,加强对农产品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和支持,促进农产品市场化和农民收入增长。
五、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支持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
同时,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探索出有效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六、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鼓励村民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产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扶持政策。
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扩大农村特色产业的市场份额,促进农产品的增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七、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为农村发展注入人才支撑。
八、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是实现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农问题措施
三农问题措施引言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地区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存在着许多难题和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各界人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的措施。
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被视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利用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支持和鼓励农业科技研究,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科技创新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一种通过利用温室大棚、高效灌溉和先进种植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种植更多的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
政府鼓励农民采用设施农业,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金支持。
3.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大规模应用农业机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政府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并提供相应的补贴政策。
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效率。
4.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政府支持和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
通过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民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收入水平。
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
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环境。
以下是几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1. 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指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的产业进行扶持和发展。
通过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农村电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村电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支持和鼓励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人增收困难。
这不单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进展长期积存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现。
增加农人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咱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依照统筹城乡进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
一是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保护农人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进农人增加收入假设干政策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认真兑现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人实行直补和购买农机给予必然比例投入等政策,补助资金要足额及时到位,绝不能滞留或挪用。
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钱持续上升,群众反映强烈,经委、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尽快采取方法,调控平抑。
二是要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利用水土光热资源,依托科技,突出特色,踊跃推动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壮大支柱产业。
要高度重视粮食平安,坚持以省内大体自求平稳为目标,依照爱惜耕地、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依托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安排好明年的粮食生产,确保面积不减少,单产、总产增加。
进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要大力培育经营实体和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大力进展农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联结的模式,进展农牧产品深度加工,发挥规模效益。
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要针对大宗农产品运销困难的问题,踊跃组织引导运销大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渠道开拓市场、寻觅销路。
三是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
甘肃省农村贫困人口量大面宽,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狠抓各项政策方法的落实,尽力实现今年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使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三农问题
解读三农问题一、认知“三农”1、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何谓农民?具有农业户口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的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户口在农村就是农民”。
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口,而不仅仅指从事农业劳动人口。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之首“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农民发展关系农业、农村的稳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民生活、生产之地;作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住者,是我国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他们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的稳定。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目前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农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民增收问题。
2、“三农”问题的历史回顾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重农政策及赋税制度。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的古训一直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
(1)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土地问题);(2)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3)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
欧美国家的农业1.英国圈地运动2.美国罗斯福行政对农业的调整3.苏联的农业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农业改革二、“三农”问题现状及分析1、农业问题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益低下。
2、农村问题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尤为突出。
3、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第1篇三农问题解决方案一、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提出一系列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二、目标1.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效益。
3.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4.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三、解决方案1. 农业方面(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节水等性状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2)发展设施农业和绿色农业。
推广设施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比较2. 农村方面(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3)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等政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3. 农民方面(1)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参与农村旅游、电商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减轻农民负担。
四、实施保障1. 政策支持。
制定一系列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2. 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
3. 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解决三农问题的例子
解决三农问题的例子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给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 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2. 优化农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3.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发展适应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如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 实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稳定,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收入。
2.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3.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抵押、租赁等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民收入增加措施:1.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供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2. 建立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集中采购、生产、销售等,增加农民收入。
3. 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农业、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1.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交通便利性,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2. 提供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受教育和医疗水平,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
以上只是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例子,实际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农民、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和措施,才能取得可持续的效果。
三农工作是指什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
三农工作是指什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被统称为三农,研究三农问题在于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的问题,因为农村与城镇的收入差距大,部分农民便选择外出打工赚钱,但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导致大量农民工聚集在城市中,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农村也无法发展起来,所以如何更好的开展三农工作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一、三农工作是指什么1、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通常三农问题,便是研究农业、农村以及农民这三个问题,其目的在于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的问题,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不过因为这三个问题的侧重点不一,为了更好的展开工作,因此需要一体化地考虑这三个问题。
2、展开三农工作的背景在于城镇和乡村的收入差距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无法带去更好的收入,因此便选择集体进程打工,但城市中并没有为农民准备足够的就业岗位,为此大量没有工作的农民工便集聚在城内,不仅导致城市无法很好的发展,而且对于农业的投入也开始减少,导致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从而引发更多农民进城进城打工。
3、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4,因此农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农民的总体生活情况是国人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农村,提高人民整体的幸福感,开展三农工作便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1、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1)需要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以及生产经营自主权,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省委以及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兑现减免农业税以及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购买农机给予一定比例投入等不同的政策,同时要保证农民的补助资金要足额以及及时到位,禁止私自滞留或者挪用。
(2)目前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在持续上升中,对此有许多群众都在反馈,因此经委、物价和工商等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调控平抑。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利用水、土、光、热等资源,依靠科技突出产业特色,并积极推进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以及优势特色产品基地的进程,壮大支柱产业。
三农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法
三农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法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表面看来,它涉及农村建设、农产品销售、农民生活等多个方面,但实际上,它背后的根源在于国家经济体制、财富分配模式以及政策执行等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实际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
一、深入推动农村改革农村改革一直是三农问题的重点,但扩大农村改革的进程仍然需要努力。
目前,许多旧社会的制度和政策仍然存在,如土地制度、户口制度、农业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等政策制度。
因此,需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一系列措施,以适应当前农民的新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加快落实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是车间的生命线,也是农民的“饭碗”。
农村土地流转不畅的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前几年国家出台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例如流转价格低、流转的标准不清、流转的农民保障等问题。
因此,在未来,需要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整合政策资源,建立农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合理确定流转价格和流转标准,并加强农民权益保障与治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使其成为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催化剂”。
三、助力农村电商的发展现在是一个信息传播、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盛行的时代。
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优势发展农村电商,不仅有助于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渠道,也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的积极探索农村市场,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三农改革的一部分,正在成为重要的支柱。
同时,电商还能够提高三农问题解决的效率和速度,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信息化技术,着眼于下乡,提高品牌价格,减少农民生产成本,让农村发展成为支撑国家宏观经济的一个新引擎。
四、加大对城乡差距的监测力度当前,城乡在经济、医疗、教育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
要逐步调整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格局,一方面,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那么你对三农问题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三农问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三农问题的介绍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中共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极其引人关注。
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农”的弱质性首先是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无论它是处于传统农业阶段还是现代农业阶段,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它不仅要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还要面临很难预料的自然风险。
其次是受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总是受到一个上限的制约,追加在农业上的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比,即使农民增加再多的投入也无法突破这一上限,而第二、三产业却没有这样的上限,其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虽然现代科技使农业获得惊人的发展,但依靠科技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空间越来越小。
第三是由于我国现已基本实现了小康,一些大中城市甚至越过小康,进入相对富裕阶段,加上大多数农产品属于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居民对农产品的直接消费量不可能有很大的增加,有的甚至会减少。
因此农业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低下。
制度因素“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由这一问题折射出来的制度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既有反映国民待遇的法权落实问题又有产权明晰问题;既有行政权障碍问题,又有知情权、发展权障碍问题;更有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因素。
但要探析与“三农”问题形成相关的终极制度原因,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等级制度当为其要。
事实上,二元社会体制本质上反映的是按社会等级高低决定发展的先后顺序、接受各种公共服务的多寡以及就业的选择机会等。
三农问题解决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三农问题解决的路径与方法研究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农村地区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也就是农村地区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业是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也是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探讨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与方法。
一、加强支持政策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在政策制定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源。
政府应该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农业生产保险,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技术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率。
二、发展现代农业其次,加快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另一个重要路径。
在现代化的农业中,技术和资源的应用正越来越广泛,这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它还能够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使农产品的价格更为稳定、低廉,最终实现农民的持续收益增加。
三、支持农民创业此外,政府应该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农民进入城市,寻求生活出路。
政府的应对是加强小微企业发展,为创业农民提供贷款,支持创业想法等,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民群体个体的经济贡献。
四、实现土地流转农地流转的实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兼顾粮食、草地,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其他业务,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
此外,土地流转还能够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和扶贫政策的落实。
五、推进乡村振兴最后,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关键的方法就是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汇聚社会力量。
乡村振兴应该注重发展农业、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乡村的硬的和软的部分,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总之,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农民创业、实现土地流转和推进乡村振兴等措施,可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农村地区的繁荣。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是中国当前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
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旨在通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发展。
而三农问题则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人口流失等。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
首先,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三农问题。
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农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其次,解决三农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只有解决了农民的基本问题,才能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否则乡村振兴战略将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这包括改造农村道路、提供供水设施、建设农村电网等,为农民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推动农业现代化。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智慧农业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和就业创业。
政府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创业,同时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吸引农民回乡创业就业。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外,还需要农民积极参与和自我发展。
农民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乡村振兴和三农问题,提供咨询、培训和资金支持,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相信中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有一个显著的改善,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并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还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乡村基础设施的薄弱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三农工作问题与建议
三农工作问题与建议一、农业现代化问题:传统农业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效率低下,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大。
建议:推进农业现代化,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二、农村发展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供给。
三、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建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四、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土地流转不畅,土地权益保障不力。
建议: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完善土地征收、补偿等机制。
五、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建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六、农村教育医疗问题: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服务水平低。
建议: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投入,提升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推进城乡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居民享受优质服务的可及性。
七、农业保险问题:农业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建议: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农民不同风险保障需求。
什么是三农问题-如何解决-
什么是三农问题?如何解决?1、答: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后,参与国际竞争,使得三农的矛盾更为突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
但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资源过少限制收入增长,以及转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形成的财政压力等。
因此,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从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两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降低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农业带来的风险。
2、何谓“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为何“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热点影响社会稳定据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其人员平均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每个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其人员290余人。
严重超编的吃饭人头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部分政府机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入不敷出,而这种财政状况正是农村滥收费的根源之一。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扩大到,增幅过快,也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
能否在202X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看“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
“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亿,以吸收亿计,依旧有近3亿剩余劳动力。
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
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关于“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争论不已,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观点,因为,每种观点都既有说服力又有其难以应答的“死穴”。
三农问题解决指南
三农问题解决指南第一章:三农问题概述 (3)1.1 农业现代化与三农问题 (3)1.1.1 农业现代化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 (3)1.1.2 三农问题对农业现代化的制约 (3)1.2 三农问题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3)1.2.1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3)1.2.2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1年) (4)1.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19922017年) (4)1.2.4 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 (4)第二章: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4)2.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4)2.2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4)2.3 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 (4)第三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5)3.1 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 (5)3.1.1 土地确权的重要性 (5)3.1.2 土地流转的政策与措施 (5)3.2 土地制度改革与农业规模经营 (5)3.2.1 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 (5)3.2.2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 (5)3.3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6)3.3.1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原则 (6)3.3.2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具体措施 (6)3.3.3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监管与评估 (6)第四章:农民增收与减贫 (6)4.1 农民增收的途径与政策 (6)4.1.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6)4.1.2 推广农业科技 (6)4.1.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4.1.4 加强职业农民培训 (6)4.2 农村扶贫与脱贫攻坚 (7)4.2.1 精准扶贫 (7)4.2.2 发展产业扶贫 (7)4.2.3 教育扶贫 (7)4.2.4 健康扶贫 (7)4.3 脱贫成果的巩固与拓展 (7)4.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7)4.3.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4.3.3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7)4.3.4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7)第五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7)5.1 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与现状 (7)5.2 农业技术推广与普及 (8)5.3 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8)第六章: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8)6.1 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8)6.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8)6.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 (9)第七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 (9)7.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9)7.1.1 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9)7.1.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9)7.1.3 农村能源设施建设 (10)7.1.4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10)7.2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0)7.2.1 农村教育服务体系 (10)7.2.2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0)7.2.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0)7.2.4 农村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10)7.3 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 (10)7.3.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10)7.3.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10)7.3.3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0)7.3.4 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 (11)第八章:农村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 (11)8.1 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改革 (11)8.1.1 完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架构 (11)8.1.2 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方式 (11)8.1.3 加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11)8.2 农村社区建设与和谐发展 (11)8.2.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8.2.2 丰富农村社区文化生活 (11)8.2.3 促进农村社区和谐发展 (12)8.3 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12)8.3.1 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12)8.3.2 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模式 (12)8.3.3 促进农村文化交融与发展 (12)第九章:农业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12)9.1 农业对外开放的政策与现状 (12)9.1.1 政策层面 (12)9.1.2 现状分析 (13)9.2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3)9.2.1 合作领域 (13)9.2.2 合作机制 (14)9.3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 (14)9.3.1 国际贸易现状 (14)9.3.2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14)第十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与乡村振兴 (15)10.1 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与政策举措 (15)10.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路径 (15)10.3 三农问题的未来展望与持续发展 (16)第一章:三农问题概述1.1 农业现代化与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倍受重视。
全党、全社会形成一个共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养活农民、转移农民。
从河南自身的实践看,传统的发展思路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农‛字做文章,把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使数以千万计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转移农民,就必须注重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增强他们的转岗就业本领。
而要培训农民,就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来加强领导和组织。
一、认识要更明确去年国家六部委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省里也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
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河南省又提出‚完成技能培训20万人,引导性培训4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以上,有组织输出比重40%以上‛的目标。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认识,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这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首次把实施阳光工程写进中央文件。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改善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业环境,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引导和帮助农民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进一步抓好农民工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外出就业、稳定就业的能力。
‛今年国家更加重视阳光工程的实施,培训规模不断扩大,由去年的250万人增加到今年的280万人;投资力度也在加大,中央财政的培训补助资金由去年的2.5亿元增加到4亿元;补助标准有所提高,由去年的每人每期补助100元提高到139元。
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强力推进。
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
2003年,在制定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时,就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途径,指出要跳出‚农‛字做文章,通过‚三化‛来‚化‛农业、‚化‛农村、‚化‛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并且提出,到2020年全省非农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达60%以上,城镇人口达50%以上。
徐光春同志到河南工作后,更加重视推进劳务经济发展。
他多次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着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择业多元化,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宽渠道。
他多次到基层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问题深入调研,并把劳务大县固始县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联系点,全国‚两会‛期间还专程看望河南省在京务工人员。
今年5月10日,徐光春同志在《河南日报》发表了《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意义》的署名文章,对河南省劳务经济的发展作了深入探讨和指导。
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作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工作之一。
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转岗就业能力,实现农民就业多元化。
‛最近,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十件实事‛,其中有两项承诺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劳务经济,一件是解决好提高农民致富本领问题,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和农业科技培训,在3年内分期分批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培训一遍;另一件是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中党组织建设问题,力争用4年时间使外出务工农民达2000万人左右,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河南省阳光工程实施一年来的实践表明,这项工作既有益又有效。
去年,河南省开始启动实施阳光工程,全面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一年多来,全省筹集培训补助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对参加培训农民的补助,认定培训基地960所,重点开展了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三大类共41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学员20万人,转移就业18.7万人,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和转移就业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果,被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一是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技能,经过培训的农民93.5%实现了转岗就业。
二是降低了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政府安排的财政培训补助资金直接补助给受训农民,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平均降低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达一半以上。
三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提高了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河南省农民外出务工有组织输出比重由2003年的3.2%提高到36%。
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参训农民外出务工月收入平均达到724元,比未接受培训的人员普遍高出200多元。
2004年河南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到1411万人,已有超过5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农民务工总收入613亿元,比上年增加85亿元,增长16%;农民务工收入比重首次超过3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44%。
正像一些农民工所说的那样,‚出来一人,全家脱贫‛。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劳务经济,任务紧迫,机遇难得。
所谓任务紧迫,就是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不仅有近1400万人亟须转移,而且每年还在产生大量的新增劳动力。
要实现2020年非农产业就业率60%以上和城镇化率50%的目标,每年需要转移100万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要实现4年时间使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民达2000万人左右,每年需转移农民150万人左右。
所谓机遇难得,就是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
河南省正处在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为劳务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紧缺,很多地方出现了所谓‚民工荒‛,今年春节期间又出现‚保姆荒‛,这为河南省加快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河南省近些年重视发展基础教育,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整体较高,外出务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河南省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一大批省内外知名的劳务品牌,河南民工已经在外界树立了良好信誉和形象。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更好地推动河南省劳务经济发展。
二、培训要更扎实阳光工程实施以来,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一些地方没有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培训规模小,享受阳光工程培训补贴的农民只占当年转移农民的20%左右,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享受培训补贴;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力。
总结以往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成劳务经济的样板工程、龙头工程。
一是抓好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保证,各级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今年河南省财政投入是55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河南省2500万元,比去年增加800万元,增幅和总量均居全国第一;省财政配套2500万元,比去年增加2040万元;省辖市财政配套560万元,不再要求县级财政配套。
此外,省扶贫办今年还从扶贫资金中拿出4500万元,用于贫困乡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各方面加在一起,预计全省用于农民转移培训的资金高达亿元以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各省辖市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并管好、用好培训资金,切实提高使用效益。
阳光工程培训是示范引导性的,仅靠项目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有条件的市、县要尽可能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同时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个人资金参加,形成以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
二是抓好基地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业覆盖面广,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基地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
要通过分开竞争的办法,集中一批优质培训资源参与政府公益性培训项目的实施。
要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要引导和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训规模,努力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要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基地。
要加强农民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培训质量。
三是抓好订单培训。
订单培训是确保农民稳定转岗就业的最有效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
要继续采取订单培训的形式,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运作方式。
认定培训基地必须把职业介绍能力、有无用人订单作为首选条件。
有用人订单,才能承担培训项目,有多少订单才能承担多少任务。
不仅要看订单,还要看订单质量、看就业单位收入、就业稳定性和就业环境。
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当前用工量大的制造、建筑、服务业等行业的相关岗位为重点,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岗位技能要求开展培训,使学员获得从业资格,顺利进入有相关准入要求的行业和岗位;在培训模式上,要通过‚校企联合‛、‚校乡联合‛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
许昌市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的优势,及时掌握本地企业用工信息并定期发布,使大量的农民实现了就地培训、就地转移。
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38万人,其中就地转移72万人,占一半以上。
四是抓好监管规范。
阳光工程必须‚阳光操作‛。
去年个别地方在实施阳光工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基层管理部门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
今后要在阳光工程的规范运作、制度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多做文章。
要严格执行国家六部委和河南省制定的项目管理办法、基地认定意见、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落实好第一节课、培训券、公示、台账、培训月报、检查验收等六项制度,规范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资金使用、基地认定、项目单位评选、培训机构监管,确保阳光工程的顺利健康实施。
五是抓好宣传引导。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劳务致富‛、‚劳务光荣‛,宣传党和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培训,走出家门。
要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使外出务工农民尽快适应现代城市生活,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同时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河南农民工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