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5)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6、【2012江西卷 14】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夗情, 曾为系弻舟。碧野朱桥弼日亊,人丌见,水空流。 韶华丌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 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丌尽,许夗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忝象的内涵,幵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忞。(4
8、【2012湖南卷 10】 度破讷沙①(其事)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戓初弻。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䴙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二____________诗 (2分) 〖答案〗边塞 (2)请从忝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戓罢弻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 漠辽进、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 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 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 含蕴丰富的忝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 造出雄健、壮美的忝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 阅读下面这首宊词,宋成8~9题。 思进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忝晚,千里忛行客。飞亍过尽,弻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丌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 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忞情?“红叶黄花秋忝晚” 一句对表达这种忞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不“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 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 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 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 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 理解不把握。 答案参考: (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丌因无人欣赏 而减其香,丌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 “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2012年高考古文部分及其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官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
”已而果符前事。
未几,丁忧。
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
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详解2012年高考语文题(大纲版)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
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
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诗复习题(有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诗复习题(有答案)人教版新课标2012届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复习古诗2章古代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1)上片一、二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从下片看,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寂寥”之感?请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遇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编者按】曾经连续四年(2007至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资料,这样做,一是的确喜欢诗歌鉴赏,二是想为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中学师生复习备考提供方便。
今年,我一如既往地继续在第五个年头编写诗歌解析资料,目的不变。
资料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由于时间紧迫,错漏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
)——黄平科【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诗复习题(含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诗复习题(含答案)人教版新课标2012届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复习古诗2章古代诗歌鉴赏(二)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①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②。
注①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测试题(有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测试题(有答案)(二九)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决定了全词的情调。
请问:这首词的情调是愉快的还是愁苦的?请简述理由。
运用的又是怎样的艺术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九)这首词的情调是愁苦的。
从表面看,似乎是愉快的,全词的景物多是春曰清丽之景,但是欣赏词作须知人论世!“斜曰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至“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锈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
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
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测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测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九)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卷)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注]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蛩(qióng):蟋蟀。
1.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B.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词中所说的“心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
”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答案与精析1.C。
C句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其他为陆游等人的词句。
2.希望抗金报国。
岳飞“白首为功名”,这功名就是为抗金复国建功立业。
可是当时的形势、环境,不允许他为抗金复国建立功名,知其“心事”者“少”。
3.知音少,弦断有谁听?4.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
前人对岳飞词的评论,其核心是“壮怀”和“蕴藉”这两个词。
“壮怀”指词的内容,即表达的情感;后者指词的风格。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文阅读复习题(有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文阅读复习题(有答案)人教版新课标2012届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复习古诗1章文言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
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
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
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
有诏近臣举御史,举者意属岩叟而未及识,或谓可一往见。
岩叟笑曰:“是所谓呈身御史也。
”卒不见。
哲宗即位,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
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
江西盐害民,诏遣使者往视。
岩叟言:“一方病矣,必待使还而后改为,恐有不及被德泽而死者。
愿亟罢之。
”又极陈时事,以为“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不屏群邪,太平终是难致”。
迁侍御史。
两省正言久阙,岩叟上疏曰:“国朝仿近古之制,谏臣才至六员,方之先王,已为至少。
今复虚而不除,臣所未谕。
岂以为治道已清,而无事于言邪?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二者,皆非臣所望于今日也。
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 质孤、胜如二堡,夏以为形胜膏腴之地,力争之。
延帅欲以二堡与夏,苏辙主其议,奏曰:“近边奏稍频,西人意在得二堡。
今盛夏犹如此,入秋可虞,不若早定议。
”意在与之也。
岩叟曰:“形势之地,岂可轻弃,不知既与,还不更求否?”议遂止。
元�v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
入谢,太皇太后曰:“知卿才望,不次超用。
”岩叟又再拜谢,进曰:“太后听政以来,纳谏从善,务合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静。
愿信之勿疑,守之勿失。
”复少进而西,奏哲宗曰:“陛下今日圣学,当深辨邪正。
正人在朝,则朝廷安,邪人一进,便有不安之象。
非谓一夫能然,盖其类应之者众,上下蔽蒙,不觉养成祸胎尔。
”两宫深然之。
宰相刘挚为御史郑雍所击,岩叟连上疏论救。
挚去位,御史遂指为党,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
明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
(选自《宋史•王岩叟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有不及被德泽而死者被:蒙受 B.臣所未谕谕:明白 C.苏辙主其议主:主持 D.不次超用不次:不依寻常次序,即破格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王岩叟敢谏”的一组是( ) ①是所谓呈身御史也②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③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④两省正言久阙⑤力争之⑥愿信之勿疑,守之勿失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岩叟年幼时就聪明过人,科举考试连连取胜,刚做官两个月就辞官回家奉养父母。
2012年高考各地古诗鉴赏试题(学生版)
2012年高考各地古诗鉴赏试题(学生版)一、(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二、(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柳堤[明代]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答案】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答案】三、(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四、(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1.(2011•滨州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解析:本题选材是宋代著名词人潘阆的一首《酒泉子》,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本题考查“炼字”,属常见题型。
答题时先答出该字的意义,再结合词句进行解释,最后总结该字的使用对情感抒发的作用。
答案: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2.(2011•济南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风□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②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③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
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
②原:原野。
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3课时了解词类活用提能训练
专题5 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 巩固文言基础第3课时了解词类活用一、专项练习1.找出画线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并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节选自刘向《说苑·敬慎》)(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译文:_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拜访。
(关键词语:“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冠”,名词活用为动词,戴;“吊”,拜访。
)__(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译文:当了大官后对人骄傲的人,百姓就会离开他。
职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
(关键词语:“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人骄傲;“去”,离开;“擅权”,独揽大权;“恶”,厌恶。
)【参考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令尹,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拜访。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而受官民们的责骂,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来拜访,莫非有什么要说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
当了大官后对人骄傲的人,百姓就会离开他。
职位高而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
俸禄已经优厚却不满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他的意见。
”老人说:“地位越高,越要将自己看低;官职越大,处事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应谨慎不再索取分外的财物。
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了。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题(带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题(带答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1.河北衡水中学期中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贾岛①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①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内蒙包头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梁栋①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①梁栋,南宋诗人。
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河北衡水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带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带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解析: A项的“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B项的“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C项的“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D项的“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 B.前辟四窗C.沛公欲王关中 D.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C项的“王”,名词用为动词,“称王”。
A项的“朝”“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B项的“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D项的“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后世必为子孙忧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秋毫不敢有所近解析:D项的“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A项的“卑”,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项的“忧”,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C项的“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答案: D4.下列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C.多可喜,亦多可悲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解析:D项的第一个“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A项的“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B项的“素”,即“白”,形容词作名词,“白绢”;C项的“多”,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
答案: D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析:B项的“贵”“贱”,形容词作名词,“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
A项的“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C项的“尽”,形容词作动词,“取尽”;D项的“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专题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专题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详解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1),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岑参《白雪歌送武门判官归京》)(2)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答案〙(1)假舟楫者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风掣红旗冻不翻去时雪满天山路(2)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解析〙考查学生只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
(孟子)(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____________,君子不齿,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唐散文《师说》)(3)四十三年,____________,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
(宋词《永遇乐》)10.〘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只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题思路〙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易错点拨〙名言名句识记不能停留在之背上,要理解记忆,理解了才能避免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出现,本题难度不到,但得满分者不多。
〘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高考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考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高三2012-11-20 11:02高考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8分)周敷传周敷,字仲远,临川人也。
为郡豪族。
敷形貌眇小,如不胜衣,而胆力劲果,超出时辈。
性豪侠,轻财重士,乡党少年任气者咸归之。
侯景之乱,乡人周续合徒众以讨贼为名,梁内史始兴王毅以郡让续,续所部内有欲侵掠于毅,敷拥护之,亲率其党捍卫,送至豫章。
……俄而续部下将帅争权,复反,杀续以降周迪。
迪素无簿阀,恐失众心,倚敷族望,深求交结。
敷未能自固,事迪甚恭,迪大凭仗之,渐有兵众。
迪据临川之工塘,敷镇临川故郡。
侯景平,梁元帝授敷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信武将军、宁州刺史,封西豊县侯,邑一千户。
高祖受禅,王琳据有上流,余孝顷与琳党李孝钦等共图周迪,敷大致人马以助于迪。
迪擒孝顷等,敷功居多。
熊昙朗之杀周文育,据豫章,将兵万馀人袭敷,径至城下,敷与战,大败之,追奔五十馀里,昙朗单马获免,尽收其军实。
……王琳平,授散骑常侍、平西将军、豫章太守。
是时南江酋帅并顾恋巢窟,私署令长,不受召,朝廷未遑致讨,但羁縻之,唯敷独先入朝。
天嘉二年,诣阙,进号安西将军,给鼓吹一部,赐以女乐一部,令还镇豫章。
周迪以敷素出己下,超致显贵,深不平,乃举兵反,遣弟方兴以兵袭敷。
敷与战,大破方兴。
……五年,迪又收合馀众,还袭东兴。
世祖遣都督章昭达征迪,敷又从军。
至定川县,与迪相对。
迪绐敷曰:“吾昔与弟戮力同心,宗从①匪他,岂规相害。
今愿伏罪还朝,因弟披露心腑,先乞挺身共立盟誓。
”敷许之,方登坛,为迪所害,时年三十五。
诏曰:“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缘江诸军事、镇南将军、南豫州刺史西豊县开国侯敷,受任遐征,淹时违律,虚衿奸诡,遂贻丧仆。
但夙著勤诚亟劳戎旅犹深恻怆愍悼于怀可存其茅赋量所赙恤还葬京邑。
”谥曰脱。
子智安嗣。
(选自《陈书》)【注】①从: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2012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2)
1.(2011·青岛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戎昱【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
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2011·聊城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1·滨州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选材是宋代著名词人潘阆的一首《酒泉子》,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本题考查“炼字”,属常见题型。
答题时先答出该字的意义,再结合词句进行解释,最后总结该字的使用对情感抒发的作用。
答案: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2.(2011·济南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风□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②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③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
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
②原:原野。
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
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
“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
3.(2011·省实验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要明确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体现在何处。
因为晴天无雨,夏夜无霜,所以可知“晴天雨”和“夏夜霜”当为比喻;“雨”是因“风吹古木”而生,“霜”是因“月照平沙”而有。
(2)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
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夕)的景物。
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
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简单分析,点明各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即可。
答案:(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2)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
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
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
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4.(2011·济南统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
“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第一句要抓住“烟”字。
只有远处之景、朦胧之景才有看上去如烟似雾的不真切感。
第三句要抓住“疑没草”三字。
“疑”为“怀疑”,显然不是事实本身;“没草”即“没入草丛”,只有在天地相连之处,天空中鸟儿的行列才会给人这种“没入草丛”的错觉,所以第三句写的也是远景。
答案:(1)“沉”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本诗首句写长沙城内远树如烟,有如碧绿的水波。
第三句写辽阔的天空中,成行的鸟儿愈飞愈远,仿佛就要没入天际的草丛。
这两句写的都是登楼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5.(2011·省实验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催”之急更见“留”之切,所以答题时可从与“留”的对比中去分析其表达效果。
(2)从情与景的关系上去分析,一是要写出词作表达的感情,二是要写出这一感情是如何通过写景表达出来的,要突出其“思致”。
答案: (1)“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大意对即可)(2)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
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
(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
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深意长。
(大意对即可) 6.(2011·青岛质检)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