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学奥数第一讲

合集下载

四年级奥数讲义

四年级奥数讲义

四年级奥数讲义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讲和倍问题知识点:已知两个量的和与这两个量的倍数关系,要我们求这两个量分别是几。

和÷(倍数+1)= 较小数;较小数 × 倍数= 较大数;和-较小数= 较大数例1:甲、乙两个仓库共存货物960吨,已知甲仓库所存货物是乙仓库的2倍,问甲、乙两个仓库各存货物多少吨?例2:果园里有梨树,苹果树和桃树共1800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问三种树各多少棵例3:学校里的足球只数是排球的3倍,篮球的只数是排球的5倍,足球和篮球共72只,问三种球各多少只?例4:三块钢板共重207千克,第一块的重量是第二块的3倍,第二块的重量是第三块的2倍,第三块钢板重多少千克?例5:某小学购进红粉笔和白粉笔共244盒,购进的白粉笔比红粉笔的7倍少12盒,问购进红粉笔、白粉笔各多少盒?例6:两箱茶叶共重88千克,如果从甲箱取15千克放入乙箱,那么乙箱的重量是甲箱的3倍,问两箱原有茶叶各多少千克?例7:甲水池有水1500升,乙水池有水1200升,每分钟从甲水池流入乙水池25升水,问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2倍?自我检测:填空。

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

妈妈岁,小红岁。

生产队养公鸡、母鸡共404只,其中公鸡是母鸡的3倍。

公鸡有只,母鸡有只。

小明买语文本和数学本共25本,其中语文本比数学本的2倍多4本,语文练习本买了本,数学练习本买了本。

师傅和徒弟一共生产零件19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少10个。

徒弟生产零件个,师傅生产零件个。

A、B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相背而行,2小时共行48千米,A的速度是B的2倍,求A的速度是,B的速度是。

一块长方形木板,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54厘米。

这块长方形木板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四年级奥数课堂第一讲和倍问题

四年级奥数课堂第一讲和倍问题

四年级奥数课堂第一讲和倍问题(专题讲解)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出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和倍问题”。

(解题技巧)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

正确列式的关键是,要找出两数和,以及与之对应的倍数和,先求出1倍数也就是每份的数(小的数)再求几倍数(大的数,)以下和倍问题常用的基本等量关系是:小的数(1倍数)=两数和÷(倍数+1)大的数(几倍数)=小的数(1倍数)×倍数两数和-小的数(1倍数)=大的数(几倍数)例题1:水果批发站有苹果和梨共48筐,苹果的筐数是梨的2倍,两种水果各有多少筐?例题2:甲仓库存粮104吨,乙仓库存粮140吨,要使甲仓库的存粮是乙仓库的3倍,那么必须从乙仓库运出多少吨,放入甲仓库?趁热打铁习题1.学校为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组织全校循环利用课外读物。

三、四年级共捐书1200本,四年级是三年级捐书数目的2倍。

三、四年级各捐书多少本?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准备和某小学的学生座谈。

学校组织了240名学生,其中女生是男生的3倍。

那么,女生和男生各有多少名?3.有两车间,甲车间有85人,乙车间有65人,甲车间调出一部分人到乙车间,使乙车间人数正好是甲车间的4倍,那么甲车间调出多少人到乙车间?4.甲水池有水2600立方米,乙水池有水1200立方米,如果甲水池里的水以每分钟23立方米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4倍?5.“中国好声音”海选时,原计划一天共有231人参加,如果把第二天的21人移到第一天下午,那么第一天下午的人数正好是上午的2倍。

第一天上午和下午原计划各有多少人参加?例题3:水果店里有苹果和梨共123筐,已经卖出8筐苹果和15筐梨,剩下苹果的筐数正好比梨多3倍,水果店原有苹果和梨各多少筐?例题4:动物园里有猴子和长颈鹿共180只,其中猴子的只数比长颈鹿的3倍少8只。

动物园里有猴子和长颈鹿各多少只?例题5:两数之和为20,大数的3倍与小数的5倍的和为74,求这两数。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1]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小学奥数四年级巧算

小学奥数四年级巧算

小学奥数讲义四年级目录第一讲、巧算加减法第二讲、巧算乘除法第一讲、巧算加减法在千姿百态的数学计算百花园中,巧算是其最为艳丽的一朵奇葩,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技巧,了解题目的特点,善于运用运算定律与性质包括正用、反用、连用等,实际计算时,要敏于观察,善于思考,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简便易行,即巧算;【例1】计算12014+92-14=2014-14+92=2000+92=20922823-92+177=823+177-92=1000-92=908说明1运用了性质:a+b-c=a-c+b; 2运用了性质:a-b+c=a+c-b;【例2】计算1999+999×99929+99+999+9999分析1题可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2题可采用“添1凑整”的方法;解1999+999×999=999×1+999×999=999×1+999=999×1000=99900029+99+999+9999=10-1+100-1+1000-1+10000-1=10+100+1000+10000-4=11110-4=11106说明1题运用了性质:axb+axc=axb+c随堂练习11937+115-37+85;2999+99+9+3 第十届“走进美妙数学花园”初赛A卷第一题【例3】计算1528-196+32821308-308-49分析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凑整”,即将能通过加减运算后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运用性质计算它们的结果;解 1528-196+328=528-196-328=528-328-196=200-196=421308-308-49=1308-308+49=1000+49=1049说明1运用了性质:a-b+c=a-b-c=a-c-b2 运用了性质:a-b-c=a-b+c【例4】计算14256+125+875-2562847-578+398-222解14256+125+875-256=4256-256+125+875=4000+1000=5000;2847-578+398-222=847-578+398-222=847+400-2-578+222=1245-800=445说明这两道题综合性很强,运用了加、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用整十、整百、整千……来代替很接近的数,从而给计算带来方便;随堂练习2计算下列各题:1354+646-198;23842-.【例5】计算1701+697+703+704+696272+66+75+63+69分析1这几个数都接近700,选择700作为基数,计算的时候,找出每个数与700的差,大于700的部分作为加数,小于700的部分作为减数;用700与项数的积再加、减这些“相差数”就是所求胡结果;2选取这几个数的中间数69为基准数,先用69乘以项数,再口算出各数与69的差,通过加减相抵,就能很快求出和;解 1701+697+703+704+696=700×5+1+3+4-3+4=3500+8-7=3501;272+66+75+63+69=69×5+3-3+6-6+0=69×5=345说明若干个比较接近的数相加,可以从这些数中选择一个数作为计算胡基础,这个数叫做“基准数”;2中的“基准数”若选为70,求和更简便;【例6】计算:100+99-98-97+96+95-94-93+…+8+7-6-5+4+3-2-1分析这是一道多个数进行加、减运算的综合题,加、减项数共有100项;若要简化计算,可通过前后次序的交换,把两个数结合为一组,共可结合成50组,每组值均为2.解原式=100-98+99-97+96-94+95-93+…+8-6+7-5+4-2+3-1=2×50=100说明也可以依次把四个数结合为一组,得到100+99-98-97=96+95-94-93=…=4+3-2-1=4即可将原式组合成25组,每组值均为4,结果等于4x25=100随堂练习3计算下列各题:1+++++2100-99+98-97+96-95+…+4-3+2-1练习题1、69+18+31+822、53、713-513-2294、2356-356+1995、19+299+3999+499996、200-198+196-194+…+8-6+4-27、560-557+554-551 +…+500-4978、2000+7+1996+3+…+8+7-6-5+4+3-2-1第二讲、巧算乘除法四则运算中巧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已学过的知识,通过一些运算定律、性质和一些技巧性方法,达到计算正确而快捷的目的.实际进行乘法、除法以及混合运算时可利用以下性质进行巧算:①乘法交换律:a×b=b×a②乘法结合律:a×b×c=a×b×c③乘法分配律:a+b×c= a×c+b×c由此可推出:a×b+a×c=a×b+c,a-b×c=a×c-b×c④除法的性质:a÷b÷c=a÷c÷b=a÷b×c利用乘法、除法的这些性质,先凑整得10、100、1000,…会使计算更简便、更快捷、更准确;【1】计算125×5×64×125256×165÷7÷11分析1在计算乘除法时,我们通常可以运用2×5、4×25、8×125来进行巧妙胡计算;2运用除法的性质,带着符号“搬家”;解125×5×64×125=25×5×2×4×8×125=25×4×5×2×8×125=100×10×1000=1000000256×165÷7÷11=56÷7×165÷11=8×15=120随堂练习1计算:125×96×125277777×99999÷11111÷11111【2】计算14000÷125÷829999×2222+3333×3334分析1题运用性质a÷b÷c= a÷b×c,可简化计算:2题将9999分解成3333×3就与3333×3334出现了相同的因数,可逆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解14000÷125÷8=4000÷125×8=4000÷1000=42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4=3333×10000随堂练习2计算下列各题:160000÷125÷2÷5÷8299999×7+11111×37【3】计算:218×730+7820×73分析本题可以运用“积不变的规律”,即“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的规律求解;解法一218×730+7820×73=218×730+7820×73=218+7820×73=10000×73=730000解法二218×730+7820×73=218×730+7820×73=218+782×730=1000×730=730000说明本题运用乘法中积不变胡规律,就可以为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巧算创造条件;这种解题方法叫做扩缩法;随堂练习3 计算5×480—2750×482102×100+101×99—101×100—102×99【4】不用计算结果,请你指出下面哪道题得数大;452×458 453×457分析注意到453=452+1,458=457+1,可运用乘法分配律加以判别;解452×458=452×457+1=452×457+452453×457=452+1×457=452×457+457显然452×458 < 453×457随堂练习4不用计算结果,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A=54321×12345 B=54322×123练习题1、75×162、981+5×9810+49×9813、25×77+55×14+15×774、3333×2222÷66665、8÷7+9÷7+11÷76、5445÷557、1440×976÷4888、5÷7÷11÷11÷16÷16÷359、2014×2016-2013×2017。

四年级奥数专题第一讲 图形问题

四年级奥数专题第一讲 图形问题

四年级奥数专题第一讲图形问题【一】将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练习1、一个长方形,长24分米,如果长减少了4分米,就成了正方形,则原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将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剪去多大面积的纸片?【二】有一块长方形土地,长6米,长是宽的2倍,这块长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练习1、有一块面积是18平方米的长方形草地,长是宽的2倍,长与宽各是多少?2、一块面积为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手帕,它的边长是多少?【三】竹苑小学操场长60米,宽30米,改造后,长增加10米,宽增加10米。

现在操场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练习1、有一块长方形的铁片,长16分米,宽9分米,如果长和宽分别减少6分米、5分米,面积比原来减少多少平方分米?2、一个长方形,长15分米,宽6分米,如果长和宽各减少3分米,面积比原来减少多少平方分米?【四】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增加3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12平方米;如果宽减少2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14平方米。

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练习1、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减少2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24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3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18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加8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32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6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36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五】下图是一个果农在院子周围用一段长20米的篱笆围成的一个长方形围墙,求占地面积有多大?1、用1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使它的宽为15厘米,则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14分米,则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六】中心小学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四周有1米宽的水泥路,如果水泥路的总面积是20平方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练习1、有一块长方形土地,长是宽的2倍,中间有一座雕塑,雕塑的地面是一个正方形,周围是草坪,那么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四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如图)。

四年级奥数(一)第一讲.

四年级奥数(一)第一讲.

四年级奥数第1讲计算的奥秘(一)1、加法运算定律(一)加法交换律:a+b=b+a(二)加法结合律:a+b+c=a+(b+c)2、加减法运算性质1)、a+b-c=a-c+b=a+(b-c)2)、a-b-c=a-(b+c)=a-c-b3)、a-(b-c)=a-b+c=a+c-b这些性质和定律可以看成一些数学公式,它可以从左到右顺着用,也可以从右到左逆着用。

注意,在小学里要求被减数不小于减数.加减混合,或连加、连减,只要够减,不分先后;连减几个数,等于减去几个数的和;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简称“加同减变”。

例1、计算572+159+28348-69+652348+69-48827-129-271例2计算627-(186+327)546-(289-154)281+(719-588)例3计算265+187+335+176+613+824847-587+153-413例4计算。

看下面4题,都有一个接近整百或整千的数,我们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先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千,再加上或减去与整百整千相差的数。

这也是一种技巧。

1)365+2972)887+1053)1632-9984)2173-1001例5计算下面每题的各数都与某一整百、千数接近。

计算时先把这些数看作这个整百、千数,然后再找出与整百、千数的差,加上或减去,从而使运算简便。

1200+199+203+195+201+197587+589+585+584+583+586+588例6计算。

1)9+99+999+9999+999992)299998+29998+2998+298+28例7计算1+2+3+4+5+......+98+99+100例8计算(1+3+5+.....+1999)-(2+4+6+. (1998)例9计算194-85-82+197-81-80+200-79-78+202-77+207练习一1、用简便算法计算1)136+255+4642)1802-796-2043)632+89-324)947-95-475)658-85+426)91+372-722、用简便算法计算1)187+81-872)275+(125-77)3)236-(236-69)4)179-(55-21)5)875+(122-75)6)481-(88+181)3、用简便算法计算1)133+287+367+1132)644-548+356-252+1463)537-(343-263)-574)847+(572-447)-5724、用简便方法计算1)558+2032)648+973)784-994)841-1025)464-458+99+3586)368-123+501-98-177 5、巧用脑计算1)462+457+461+459+463+4602)802+801+799+797+805+796+7983)7+97+997+9997+999974)899998+89998+8998+898+885)699999+69999+6999+699+696、巧用脑计算1)1+3+5+......+97+992)101+102+103+......+198+199+2003)(1988+1986+1984+...+6+4+2)-(1+3+5+......+1983+1985+1987)4)1-2+3-4+5-6+......+1997-1998+19995)502-89+497-90+501-92+499-87-86+5046)100+99-98-97+96+95-94-93+.....+8+7-6-5+4+3-2-15、1)原式=460×6+2-3+1-1+3=2760+2=2762 2)原式=800×7+2+1-1-3+5-4-2=55983)原式=(10-3)+(100-3)+(1000-3)+(10000-3)+(100000-3)=10+100+1000+10000+100000-3×5=111110-15=1110954)原式=(899998+2)+(89998+2)+(8998 +2)+(898+2)+(88+2)=900000+90000+9000+900+90-10=999990-10=9999805)原式=(699999+1)+(69999+1)+(6999 +1)+(699+1)+(69+1)=700000+70000+7000+700+70-5=777770-5=7777656、1)原式=(1+99)+(3+97)+...+(49+51)=100×25=25002)原式=(101+200)+(102+199)+...+(150+151)=301×50=150503)原式=(1988-1987)+(1986-1985)+...+(4-3)+(2-1)=1×994=994(994个1)4)原式=1+(3-2)+(5-4)+...+(1997-1996)+(1999-1998)(共1998除以2个1)=1+1×999=10005)原式=(500×5+2-3+1-1+4)-(90×5-1+2-3-4)=2500+3-444=2500-444+3=2056+3=2059 6)原式=(100-98)+(99-97)+...+(4-2)+(3-1)=2×50=100(50个2)。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速算与巧算含答案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速算与巧算含答案

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一、 知识点:1. 要认真观察算式中数的特点,算式中运算符号的特点。

2. 掌握基本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 掌握速算与巧算的方法:如等差数列求知、凑整、拆数等等。

二、典例剖析:例(1) 19199199919999199999++++分析:运用凑整法来解十分方便,也不容易出错误。

解:原式()()()() =(201)+2001+20001+200001+2000001 -----=20+200+2000+20000+2000005 =2222205 =222215--练一练:898998999899998999998+++++=答案:1111098例(2)10099989796321+-+-++-+分析:暂不看头尾两个数,就会发现中间都是先加后减,并且加数与减数相差1,所以就算这题可以先把中间部分分组凑成若干个1,再与其余部分进行计算。

解:原式100(9998)(9796)(32)1=+-+-++-+ 100491=++150=练一练:989796959493929190894321+--++--++---++答案:99例(3) 1111111111⨯分析:111,1111121,11111112321⨯=⨯=⨯= 解:1111111111123454321⨯=练一练:2222222222⨯答案:493817284例(4) 1234314243212413+++分析:数字1、2、3、4,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均各出现一次。

解:原式1111222233334444=+++ 1111(1234)=⨯+++ 111110=⨯ 11110=练一练:5678967895789568956795678++++答案:388885例(5) 339340341342343344345++++++分析:这七个数均差1,且个数为7个,所以中间数就是七个数的中位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第一讲整理版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第一讲整理版
⑴ 1+2+3+4+5 + ?+ 19+20 =(1+20) ×20÷2
= 21×20÷2 = 210
⑵2+4+6+8+ ?+ 48+50 =(2+50) ×25÷2
= 52×25÷2 = 65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 ,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 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练一练:
⑴计算1+2+3+4+5 + ?+ 49+50的和 解: 原式 =(1+50) ×50÷2
= 51×50÷2 = 1275 ⑵计算1+3+5+7+ ?+ 97+99的和 解: 原式 =(1+99) ×50÷2 = 100×50÷2 = 2500 ⑶第一行放了1颗糖 ,第二行放了2颗糖 ,第三行放了3颗糖 ,依 此类推 ,第四十行放了40颗糖 ,第一~四十行一共放了多少颗 糖? 1+2+3+4+5 + ?+ 40 =( 1+40) ×40÷2 = 41×40÷2 = 820(颗)
= 1006 解法二:(2+4+6+ ?+ 2012)-( 1+3+5+ ?+ 2011)
=(2-1) +(4 -3) + ? +( 2012-2011)
= 1×1006 = 1006
练一练:
⑴ (7+9+ 11+ ?+ 25)-(5+7+9+?+ 23)
解法一 :(25-7) ÷2+ 1
= 18÷2+ 1 =9+ 1
= 90÷6+ 1
= 15+ 1 = 16 总和 =( 1+91) ×16÷2 = 92×16÷2
= 736
练一练:
⑵在1—400中 ,所有不是9的倍数的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 1—400中 ,所有“不是9的倍数的数的和 ” ,可以先求出 1—400各数的和 ,再去掉所有9的倍数的数的和 ,就能得到所 要求的结果 。而在所有9的倍数的数中 ,最小的是9,最大的 是396,相邻两数都相差9 。即这些数依次是9 、18 、27、?396。 显然 ,它们成等差数列 。项数是( 396-9) ÷9+ 1 =44 ( 1+2+3+?+ 400)-(9+18+27+?+ 396)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 数的整除问题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   数的整除问题

第一讲数的整除问题一、基本概念和知识:1、整除:定义:一般地,如果a,b,c为整数,且a÷b=c,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 能整除a)。

用符号“b| a”表示。

2、因数和倍数:如果a能被b整除,即a÷b=c由a÷b=c得:a=b×c,我们就说b(c)是a的因数(或约数),a是b(c)的倍数.提醒: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练习: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因数:1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7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2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8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3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9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4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10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5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11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6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12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公因数(公约数):几个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公约数)。

如:3和4的公因数是:___________,6和8的公因数是:___________,3、质数与合数:在上面的题目中,我们发现,1只有1个因数,有些数只有2个因数,还有些数有很多因数。

根据因数的多少,我们可以把大于1的自然数分为两类:质数与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0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请写出20以内的所有质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最小的质数是____,质数里面除了______是偶数外,其它都是______数。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_速算与巧算含答案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_速算与巧算含答案

四年级奥数第⼀讲_速算与巧算含答案第⼀讲速算与巧算⼀、知识点:1. 要认真观察算式中数的特点,算式中运算符号的特点。

2. 掌握基本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 掌握速算与巧算的⽅法:如等差数列求知、凑整、拆数等等。

⼆、典例剖析:例(1) 19199199919999199999++++分析:运⽤凑整法来解⼗分⽅便,也不容易出错误。

解:原式()()()() =(201)+2001+20001+200001+2000001 -----=20+200+2000+20000+2000005 =2222205 =222215--练⼀练:898998999899998999998+++++=例(2)10099989796321+-+-++-+分析:暂不看头尾两个数,就会发现中间都是先加后减,并且加数与减数相差1,所以就算这题可以先把中间部分分组凑成若⼲个1,再与其余部分进⾏计算。

解:原式100(9998)(9796)(32)1=+-+-++-+100491=++150=练⼀练:989796959493929190894321+--++--++---++例(3) 1111111111?分析:111,1111121,11111112321?=?=?= 解:1111111111123454321?=练⼀练:2222222222?可以探索⼀下11×11,11×12,…11×19,11×21…11×29…例(4) 1234314243212413+++分析:数字1、2、3、4,在个位、⼗位、百位、千位上均各出现⼀次。

解:原式1111222233334444=+++ 1111(1234)=?+++ 111110=? 11110=练⼀练:5678967895789568956795678++++例(5) 339340341342343344345++++++分析:这七个数均差1,且个数为7个,所以中间数就是七个数的中位数。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数列)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数列)

第一讲等差数列根底关于第一讲等差数列,是中年级学习的一个重点。

高年级的很多题虽不是直接考察等差数列,但往往中间的*一步需要用到等差数列的知识。

等差数列这讲公式繁多,但希望孩子们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这些公式,一定要理解着记忆。

希望孩子们能够每天坚持练几道大数乘除法。

乘法可以按照三位数×一位数,两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两位数,四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

除法可以从三位数÷一位数,四位数÷一位数,三位数÷两位数,四位数÷一位数,五位数÷一位数,五位数÷三位数等等这样的顺序练起。

一、通项公式知识点解析:⒈第n项=首项+〔n-1〕×公差辅助练习:等差数列5、8、11……求这个数列的第2021项是多少?这个公式含有四个量首项,第n项,项数n,公差,这四个其实是知三求一的。

⒉首项=第n项-〔n-1〕×公差辅助练习:等差数列……91,95,99共17项,求第一项为哪一项多少?〔此公式本讲没有涉及〕⒊项数n=〔第n项-首项〕÷公差+1辅助练习:等差数列105,111,117……,567共多少项?⒋公差=〔第n项-首项〕÷〔项数n-1〕辅助练习:等差数列首项为6,末项为94,共23项,求公差〔此公式本讲例6涉及到〕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千万不要死记硬背,一定要通过理解,多练习来记忆。

其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是重点。

⒌首项和公差相等的数列〔求n项或项数时不用套公式,可直接求〕:如3,6,9,12……〔首项为3,公差也为3,首项和公差相等〕⑴1000项是几?⑵6000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⒍等差数列任意两项的差:第m项-第n项=〔m-n〕×公差如2,5,8,11,14,17……第5项14比第1项2多5-1个公差3所以第5项-第1项=〔5-1〕×3=12附加练习:对于4,7,10,13,16……⑴第49项是多少?⑵49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⑶100项和第50项的差值是多少?例1 数列2、3、4、6、6、9、8、12、…,问:这个数列的第2000个数是多少?第2003个数是多少?学案1 数列2,1,4,3,6,5,8,7,……,问2021是这个数列中的第几项?二、求和公式知识点解析:前n项和=〔首项+第n项〕×项数n÷2例2 计算⑴1+3+4+6+7+9+10+12+13+……+66+67+69+70⑵1000+999-998+997+996-995+……+106+105-104+103+102-101③原数列=2485-805=1680⑵1000+999-998+997+996-995+……+106+105-104+103+102-101三、中项定理知识点解析:中间项=〔首项+末项〕÷2和=中间项×项数n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来说,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和末项和的一半;各项和等于中间相乘以项数。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4年级奥数第一讲:流水问题学生版

4年级奥数第一讲:流水问题学生版

四年级奥数暑期第一讲:流水问题关系式:(1)顺水速度=船的速度+水的速度(2)逆水速度=船的速度-水的速度(3)(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4)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例1】:一只船静水中每小时行8千米,逆流2小时行了12千米,水速是多少?【例2】:两个码头相距432千米,轮船顺水行这段路程需要16小时,逆水每小时比顺水少行9千米,逆水比顺水多用多少小时?【例3】:一条轮船在两码头间航行,顺水航行需4小时,逆水航行需5小时,水速是每小时2千米,求这条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例4】: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水速是每小时2千米,这船从甲地到乙地逆水行驶需要15小时,则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5】:两个码头相距192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完全程需要8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逆水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例6】:一艘客轮每小时行驶23千米,在一条河流中顺水航行196千米,这条河每小时的水速是5千米,那么,客轮需要航行几小时?【例7】:一艘轮船往返于相距198千米的甲乙两个码头,已知这段水路的水速是每小时2千米,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水而下需要9小时,这艘轮船往返甲乙两码头共需几小时?【课堂巩固】1、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水速是每小时2千米,这船从甲地到乙地逆水行驶需15小时,则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而行每小时行25千米,返回甲港时逆水而行用了9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2千米,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3、一艘轮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它逆水12小时行了144千米,如果它顺水行驶同样长的航程需要多少小时?4. 甲、乙两港相距96千米,某船从甲开往乙需4时,返航用6时,现另有一船,其静水速度是28千米/时,该船往返两港共要几小时?5. 小船与下游的一个随水漂流木筏相距90米,小船的静水速度是6米/分,水流速度是4米/分,小船追上木筏需要几分钟?6. 甲船顺水航行4小时,行了160千米,返回原地用了5小时。

小学四年级奥数培训教材精讲版

小学四年级奥数培训教材精讲版

第一讲简单推理例1: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1、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4根香蕉的重量,两只梨子的重量等于一只菠萝的重量,一只梨的重量等于几根香蕉的重量2、3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糖的重量,12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3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糖的重量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3、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只鸭的重量例2: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1、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一个菠萝的重量等于4个苹果的重量,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橘子的重量,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橘子的重量2、一头牛一天吃草的重量和一只兔子9天吃草的重量相等,也和6只羊一天吃草的重量相等。

已知一头牛每天吃青草18千克,一只兔子和一只羊一天一共吃青草多少千克3、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两只鸭的重量等于6条鱼的重量,问两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条鱼的重量例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18○+□=10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32□-○=202、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15○+○+□+□+□=40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8例4: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2○+○+△+△+△=56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8○+○+□+□=202、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78△+△+○+○+○=72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12□+□+□-△-△=2第二讲应用题例1:某玩具厂把630件玩具分别装在5个塑料箱和6个纸箱里,1个塑料箱与3个纸箱装的玩具同样多,每个塑料箱和纸箱各装多少件玩具1、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两个木箱和6个纸箱里。

小学奥数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小学奥数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第一集: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例题讲解十个数字,几种计算符号,构造了千变万化的数学计算,计算要做到又快又正确。

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技巧,“硬算”加“巧算”。

“巧算”是对算式整体以及其中的每个数进行观察,剖析算式的特点和各数之间的可能存在的联系。

恰当地利用运算定律,改组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易行。

要达到“速”与“巧”主要掌握以下几点计算技巧:1.凑成容易算的数,在心算中培养凑整、搭配、替代的思维习惯。

如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又如若干比较接近的数相加时,可选择一个基数作为计算基础。

在此数上加上或减去这个基数的相差数。

2.利用运算定律简化运算。

3.根据某些算式的定律,学会创造条件,进行分组,分类地计算,使计算简便。

4.适当配对,能使计算简便。

例1:610+270+190分析:题中610+190=800,凑成整百数,所以先把“+190”搬家,搬到“+270”的前面,然后再把610+190的和算出来。

解:610+270+190=(610+190)+270=800+270=1070(说明: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是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例2:320-60+180分析:题中320+180的和是整百数,可以先把“+180”搬到“-60”的前面,再算出320与180的和。

解:320-60+180=(320+180)-60=500-60=440例3:6998+995+97+59分析:题中6998、995、97和59接近整千、整百、整十的数。

可以先把这些加数分别看作:7000-2、1000-5、100-3、60-1,然后再算出(7000+1000+100+60)-(2+5+3+1)的结果。

解:6998+995+97+59=7000-2+1000-5+100-3+60-1=(7000+1000+100+60)-(2+5+3+1)=8160-11=8149例4:计算18+21+23+20+15+19分析:先确定一个数作为基准,并将其他数与这个数作比较。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速算与巧算课件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速算与巧算课件
2
方法一 凑整补零法
求一位数的平方,在乘法口诀 的九九表中已经被同学们熟知,如 7×7=49(七七四十九)。对于两 位数的平方,大多数同学只是背熟 了10~20的平方,
11×11=121,12×12=144, 13×13=169,14×14=196
15×15=225,16×16=256,17×17= 3
=100…00
13
3976个0
练习 1、125×25×32
100000 2、567×422+567+577×567
567000 3、5328×9999
53274672 4.482×59+41×159-323×59
15900
14
测试题
一、选择合理的方法简算下面各题(50分) (1)173+58+92+142+108 (573) (2)853-39-153-161 (500) (3)369+245+155-169 (600) (4)903-(774-97)-126 (100) (5)947+(372-447-572) (300) (6)76543+1498+3458+5 (81504) (7)5613-(613+261)-239 (4500)
方法一: 凑整补零法 例1 求292和822的值。 解: 292=29×29
=(29+1)×(29-1)+12 =30×28+1 =840+1 =841 解: 822=82×82 =(82-2)×(82+2)+22
4
由上例看出, 因为29比30少1, 所以给29“补”1, 这叫“补少”;因为82比80多2, 所以从82中“移 走”2, 这叫“移多”。因为是两个相同数相乘, 所 以对其中一个数“移多补少”后, 还需要在另一个数 上“找齐”。本例中, 给一个29补1, 就要给另一个 29减1;给一个82减了2, 就要给另一个82加上2。最 后, 还要加上“移多补少”的数的平方。

四年级巨人奥数1-16讲(1)

四年级巨人奥数1-16讲(1)

第一讲运算定理(一)【重点知识概要】1、直接凑整。

(两数的和能为整十,整百等的数,我们称这两个数互为补数。

)2、利用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减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几个减数的总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e=a-(b+c+e)3、加,减法的添括号与去括号:a+(b-c)=a+b-c,a+(b+c)=a+b+ca-(b-c)=a-b+c, a-(b+c)=a-b-c 反过来添括号也成立。

4、找基准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

5、直接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注意处理变化。

6、数位的特点。

7、分组加减法。

【经典例题】例1:计算:1234+5678+8766+4322【思路点拨】例2:计算:(1)2000-70-40-60-30 (2)5498-1928-387-1072-1613 【思路点拨】例3: 计算:(1)109+428-156+141-128-44【思路点拨】(2)2357-183-317-357【思路点拨】例4:计算:(1)2356-(1356-721)(2) 1235-(1780-1665)【思路点拨】例5:计算:258+256+263+262+257+260+259+265+261【思路点拨】例6:计算:(1)1998+3+699+5998+3+9【思路点拨】(2)19+199+1999+19999+199999【思路点拨】例7:计算:123456+234561+345612+456123+561234+612345【思路点拨】例8:计算:100+99-98-97+96+95-94-93+…+8+7-6-5+4+3-2-1 【思路点拨】例9:计算:(2+4+6+8+……+1998+2000)-(1+3+5+7+……+1997+1999)【思路点拨】例10:计算:7+77+777+7777+77777【思路点拨】【练习】1.计算:(1)5361+2972+2639+28 (2)1991+8119+8009+18812.计算:(1)248+(152-127)(2)2756-2478+1478+2443.计算:(1)987-178-222-390 (2)5001-247-1021-2324.计算:(1)99+101+98+97+100+102+103+103(2)567+558+562+555+5635.计算:(1)799999+79999+7999+799+79(2)4996+3993+2992+1991+98(3)399999399993999399393+++++(4)59+595+5995+599956.计算:12345+23451+34512+45123+512347.计算: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4+103-102-101 8.计算:1-2+3-4+5-6+7-8+9-……+95-96+97-98+99+1009.计算:8+88+888+8888+88888第二讲运算定理(二)【重点知识概要】1、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奥数专题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7,(),16,22【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

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

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

练习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31(2)1,4,9,16,25,(),49,64(3)3,2,5,2,7,2,(),(),11,2(4)53,44,36,29,(),18,(),11,9,8(5)81,64,49,36,(),16,(),4,1,0(6)28,1,26,1,24,1,(),(),20,1(7)30,2,26,2,22,2,(),(),14,2(8)1,6,4,8,7,10,(),(),13,14【例题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3,4,20,6,17,8,(),(),11,12【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第一个数减去3的差是第三个数,第二个数加上2的和是第四个数,第三个数减去3的差是第五个数,第四个数加上2的和是第六个数……依此规律,8后面的一个数为:17-3=14,11前面的数为:8+2=10练习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6,5,10,9,14,13,(),()(2)13,2,15,4,17,6,(),()(3)3,29,4,28,6,26,9,23,(),(),18,14(4)21,2,19,5,17,8,(),()(5)32,20,29,18,26,16,(),(),20,12(6)2,9,6,10,18,11,54,(),(),13,486(7)1,5,2,8,4,11,8,14,(),()(8)320,1,160,3,80,9,40,27,(),()【例题4】在数列1,1,2,3,5,8,13,(),34,55……中,括号里应填什么数?【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8+13=21或34-13=21上面这个数列叫做斐波那切(意大利古代著名数学家)数列,也叫做“兔子数列”。

练习4: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2,4,6,10,16,(),()(2)34,21,13,8,5,(),2,()(3)0,1,3,8,21,(),144(4)3,7,15,31,63,(),()(5)33,17,9,5,3,()(6)0,1,4,15,56,()(7)1,3,6,8,16,18,(),(),76,78(8)0,1,2,4,7,12,20,()【例题5】下面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4)(5,7)(10,2)(□,9)【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2。

根据这一规律,□里所填的数应为:12-9=3练习5:下面括号里的两个数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9)(7,8)(10,5)(□,)(2)(1,24)(2,12)(3,8)(4,□)(3)(18,17)(14,10)(10,1)(□,5)(4)(2,3)(5,9)(7,13)(9,□)(5)(2,3)(5,7)(7,10)(10,□)(6)(64,62)(48,46)(29,27)(15,□)(7)(100,50)(86,43)(64,32)(□,21)(8)(8,6)(16,3)(24,2)(12,□)找规律二一、知识要点对于较复杂的按规律填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对于几列数组成的一组数变化规律的分析,需要我们灵活地思考,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其他知识,一种方法不行,就要及时调整思路,换一种方法再分析;2.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图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这类题的突破口。

3.对于找到的规律,应该适合这组数中的所有数或这组算式中的所有算式。

二、精讲精练【例题1】根据下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可以发现:12+6=18,8+7=15,即每一横行中间的数等于两边的两个数的和。

依此规律,空格中应填的数为:4+8=12。

练习1:找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例题2】根据前面图形中的数之间的关系,想一想第三个图形的括号里应填什么数?【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前面两个圈中三个数之间有这样的关系:5×12÷10=64×20÷10=8根据这一规律,第三个圈中右下角应填的数为:8×30÷10=24.练习2:根据前面图形中数之间的关系,想一想第三个图形的空格里应填什么数。

(1)(2)(3)【例题3】先计算下面一组算式的第一题,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得数。

12345679×9=12345679×18=12345679×54=12345679×81=【思路导航】题中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是12345679,它是有趣的“缺8数”,与9相乘,结果是由九个1组成的九位数,即:111111111。

不难发现,这组题得数的规律是:只要看每道算式的第二个因数中包含几个9,乘积中就包含几个111111111。

因为:12345679×9=111111111所以:12345679×18=12345679×9×2=22222222212345679×54=12345679×9×6=66666666612345679×81=12345679×9×9=999999999.练习3:找规律,写得数。

(1)1+0×9=2+1×9=3+12×9= 4+123×9=9+12345678×9=(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3)19+9×9=118+98×9=1117+987×9=11116+9876×9=111115+98765×9=【例题4】找规律计算。

(1)81-18=(8-1)×9=7×9=63(2)72—27=(7-2)×9=5×9=45(3)63-36=(□-□)×9=□×9=□【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可以发现:一个两位数与交换它的十位、个位数字位置后的两位数相减,只要用十位与个位数字的差乘9,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差。

练习4:1.利用规律计算。

(1)53-35(2)82-28(3)92-29(4)61-16(5)95-592.找规律计算。

(1)62+26=(6+2)×11=8×11=88(2)87+78=(8+7)×11=15×11=165(3)54+45=(□+□)×11=□×11=□【例题5】计算(1)26×11(2)38×11【思路导航】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只要把这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的和插入这两个数字中间,就是所求的积。

(1)26×11=2(2+6)6=286(2)38×11=3(3+8)8=418注意:如果两个数字的和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练习5:计算下面各题。

(1)27×11(2)32×11(3)39×11(4)46×11(5)92×11(6)9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