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总结人文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2、我国高耗能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5、国际油价上涨;

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解决措施:1、采用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2、建立石油储备体系;3、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4、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工程建设;

5、稳妥发展核电;

6、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7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8、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9、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二、地形地势的描述方法:

1主要的地形类型。一般语言为“以什么地形为主”,有时是分区域描述地形;2、地势的基本特征。有时,地势特征明显的就不用描述;有时地势特征独立于地形特征之外描述;3、海拔和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可根据等高线(最高值,最低值)描述某地区地势高低;相对高度一般从地表起伏状况方面描述;4、主要地形分布。如果某地形区主要地形分布格局较为清楚,要进行主要地形空间分布的描述;5、次要地形的描述。某地区有的地形分布面积小,要点缀式描述;6、地形结构,地质状况,岩石类型,海岸线等偶尔有描述。

三、分析水灾(洪涝)形成的原因,一般从以下方面着手:

1、气候——降水量,降水季节分配,雨季;台风(飓风)

2、地形——一般分析地势低平(洼)

3、水系——流程长短,流域面积大小(影响河流径流量);汇集的支流多少,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对称状,羽状,扇状等);河道弯曲情况,地上河,含沙量及泥沙淤积,凌汛等。

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季风环流),下垫面状况(海陆及分布,陆地上的地形,植被,坡向,海洋上的寒暖流等)。

五、城市问题的解决措施:

1、控制城市规模,建设城市新区和卫星城;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3、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

4、进一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5、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限制重工业、环境污染较重工业

的发展;6、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外围营造防护林,城区大力开展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六、如何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交通线建设意义:

1、利于资源的开发和调配;

2、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3、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4、合理布局交通网;

5、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6、巩固国防;

7、加快落后地区的脱贫致富。

七、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1、发展循环经济;

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3、发展交通运输;

4、加强技术革新,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延长生产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5、保护和治理好生态环境;

6、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八、描述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1、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地形,地势;

3、河流;

4、植被;

5、土壤;

6、资源。

九、可持续发展措施:

1、生态保护:生产结构调整,农业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工业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自然灾害;植树造林;

2、经济发展: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利用特产资源,进行特产加工;发展旅游;完善基础设施;

3、社会:发展科技,加大科技投入。

十、发展高铁的意义:

1、缓解沿线地区交通运输压力;

2、缩短运行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优化了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环境;

3、完善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铁路与其他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优势互补;

4、促进对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

5、强化一些发达地区对全国的经济辐射与带动效应;

6、推动沿线城市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繁荣;

7、促进沿线的经济优化和互补,促进了区域间产业转移和合理布局;

8、加强科技信息交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9、带动铁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10、促进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

十一、气温低的原因:

1、地面吸收辐射量少,如两极地区,地面冰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多,吸收少;

2、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如青藏高原。

十二、航天器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条件:

1、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从而提高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

2、气象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

3、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交通条件: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十三、大型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区域:

1、寒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类集中;

2、上升补偿流处。上升补偿流,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面,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3、温带海域。温带海域海水会形成季节性上泛(冬季);

4、大陆架海域。大陆架海域水体较浅,阳光直射海底,浮游生物繁盛;

5、河流入海口。河流入海口处,因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盐类物质,给鱼类提供饵料和生存场所;

6、群岛处。群岛给鱼类提供生存场所。

十四、解决某地水资源短缺措施:

开源:1、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2、进行跨流域调水;3、合理开发地下水,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海水淡化;4、海外购水。

节流:1、工业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水污染;2、农业上,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3、生活上,加大宣传,提高居民环保节水意识;4、其他方面,立法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十五、人类对于水循环的影响:

地表径流:1、破坏植被,使地表径流量增加,速度加快,季节变化大;2、湿地破坏,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大;3、水利工程修建,跨流域调水,改变净流量时空分布。

下渗:1、植被破坏;2、地形坡度下降;3、降水强度。

地下径流:1、植被破坏;2、抽取地下水。

十六、农业区位分析:

气候地形和土壤,交通政策加市场,水源劳力加科技,地狭地广人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