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 第一节 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
绪论食品平安性评价:运用现代毒理学理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阐明食品或食品中的特定物质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猜测人体接触后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性质和强度,提出食用平安和预防措施的一门技术.广义食品平安(粮食平安):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存权力,每个人都能获得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狭义食品平安:一般是指食品本身对食品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即食品中有害物质是否存在以及对人体的健康的损害程度。
肯定平安:确保不行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机体损害,也就是食品肯定没有风险。
相对平安: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摄入量的状况下消费某种食物或食物成分,不会导致对健康的损害,或这种食物或食物成分引起的平安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毒理学按讨论内容分为:(3个方面)1.描述性毒理学,直接涉及毒性试验,为平安性评价和管理法规的制定供应资料.2.机制毒理学,了解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毒作用的细胞/分子印迹生化机制.3•管理毒理学,依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供应的资料,打算一种药品按规定的使用目的销售后,是否存在肯定明显的危急性.毒理学:讨论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毒性:一种外源化学物质在任何条件下对有机体产生任何种类(慢性或急性)损害的一种力量善品平安性毒理学试验(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本试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 LD50越小,外来毒力越强(重性分级•.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其次阶段:遗传毒性试验;第三阶段:亚性毒性试验(9Od 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危急性评定由:危害识别、危害特征的描述、暴露评估和危害性特征描述组成。
靶器官不肯定是效应器官,毒物作用也可以通过某种病理生理机制由另一效应器官表现出来。
靶器官也不同于蓄积器官,毒物在蓄积器官内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但对蓄积器官不肯定显示毒作用。
第四章毒理学试验的三大原则是什么?高剂量应消失明确的有害作用,或者高剂量组剂量已达到染毒的极限剂量;低剂量组应不消失任何可观看到的有害作用,但低剂量组剂量应高于人可能的接触剂量,至少对于可能的接触剂量;中剂量组的剂量介于高剂量组合低剂量组之间,应消失稍微的毒性效应。
食品安全性评价
4.保健品食品安全性评价
3)保健食品原料的外源性污染 部分野生灵芝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可导致人体器官衰竭。
谢谢观看!
食品安全性评价
复习
1.解释ADI和BMI 2.食品中的危害从来源上可分为 3.食品中的危害从性质上可分为 性和 性、 性? 性和 性?
一、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食品安全性评价: 是运用 毒理学动物实验 结果,并结合 人群流行病
学调查资料来阐明食品中某些特定物质的毒性及 其潜在危害,预测人体接触后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 影响的性质和强度,为制定预防措施特别是卫生标准
毒理学实 验使用的 动物至少 应该选择 清洁级动 物
二、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无菌动物 所谓无菌动物,就是指不能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 虫的动物。
二、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实验动物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 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 检定及其科学实验的动物。
1)中草药本身的毒性 如人参中的人参萜、人参苷、人参皂苷元等,口服 3% 人 参酊100ml可减轻轻度不安和兴奋,如口服200ml以上的 人参酊或较大剂量人参粉,可致中毒。
4.保健品食品安全性评价
2)各种原料配伍作用 许多人为了求效果既吃保健品又大量服用各种西药。如 含甘草成分的保健食品与水杨酸盐合用可使消化道溃烂的 发生率增加。
二、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果蝇寿命较短,可用 于验证遗传研究领域 的一系列新理论。此 外,果蝇的基因组较 为简单,已经完成排 序,它们的染色体也 较短。在进行研究时, 科学家更容易提取一 个或多个特定基因。
二、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评估标准
食品安全评估标准
食品安全评估标准是指对食品及相关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估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评估涵盖了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包装及储存等环节,以评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物质、微生物、化学物质及其他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评估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毒性评估:评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添加剂等。
2. 微生物评估:评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包括细菌、寄生虫、真菌等。
3. 污染物评估:评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包括重金属、农药、工业废水等。
4. 包装评估:评估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包括塑料、纸张、金属等。
5. 营养评估:评估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比例是否符合营养需求,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6. 重金属评估:评估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是否超过安全标准,包括铅、汞、镉等。
7. 残留物评估:评估食品中农药、抗生素等残留物的含量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这些评估标准通常由国家或国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制定和监管,以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符合法定要求。
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所生产的食品安全无害。
食品安全评价
食品安全评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食品安全评价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本文将就食品安全评价的定义、内容、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食品安全评价的定义食品安全评价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对食品中有害成分的存在及其含量进行检测、评估、分析和防控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为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保护公众健康,促进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食品安全评价主要包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预测、评估和控制等方面。
二、食品安全评价的内容1.食品污染物检测:检测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等,确保食品无害化。
2.食品营养成分评价:评估食品中营养成分的质量及含量,为消费者选择更健康的食品提供参考。
3.食品标签准确性检测:对食品标签上的有关成分、含量、保质期等信息进行检测,确保其准确性。
4.食品工艺及生产环节控制: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工艺、设备、卫生条件等环节进行评价和监控,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三、食品安全评价的应用1.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对食品的检测、评估、控制,保障公众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2.规范企业生产:食品安全评价可以推动食品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在生产中注重质量控制,推进优质食品生产。
3.提高食品质量:食品安全评价可以掌握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减少安全隐患,进一步保障食品质量。
四、食品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尽管食品安全评价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评价方法不够科学、可靠性欠缺、监管不严等。
这些问题暴露出监管机构的管理不到位、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不强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总结而言,食品安全评价作为保障国人安全饮食,保护公众健康,推进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应该在食品选择、购买、食用等方面多加注意,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对食品行业守护把好关,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食品安全性评价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农药种类
检测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 留,如有机磷、有机氯、 拟除虫菊酯等。
检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液相色 谱法、质谱法等手段对食 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 限量规定,确保食品的安 全性。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
重金属种类
检测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如铅、 汞、镉等。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 技术和设备,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 差距。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 识和理解。
倡导健康饮食习惯
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选择健康、安全的食物,减 少不安全食品的摄入。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毒理学评价
毒理学评价是食品安全性评价的 重要方法,通过对食品中各种成 分或污染物进行动物实验和人体 试验,评估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是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基 础方法,通过对食品中各种成分 或污染物的含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确定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微生物学评价
微生物学评价是食品安全性评价 的重要方面,通过对食品中各种 微生物进行检测和评估,确定其
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 限量规定,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04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某品牌婴幼儿奶粉的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目的
评估某品牌婴幼儿奶粉是否符 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
品质量安全可靠。
安全性评价方法
食品安全性评价概述
食品安全性评价概述食品安全性评价是通过对食品的成分、加工过程、贮存条件以及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判断食品是否安全适宜消费的过程。
食品安全性评价是保障公众健康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可风险物质或有害因素,并对其潜在的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和提供准确的风险信息。
食品安全性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食品成分评价:评估食品中的成分,包括营养成分、添加剂、污染物等。
通过分析成分的含量和摄入量,确定食品中各种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
2. 食品质量评价:评估食品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气味、口感等。
通过检测食品的质量指标,判断食品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3. 食品微生物评价:评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判断食品是否存在潜在的微生物感染风险。
4. 食品添加剂评价:评估食品中的添加剂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通过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确定食品中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5.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估食品中存在的风险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通过对食品中潜在风险物质的含量、暴露路径以及毒性资料的分析,确定潜在风险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程度。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科学依据,指导食品相关部门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食品安全性评价也提供了消费者选择和购买食品的重要参考依据。
只有通过科学的食品安全性评价,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促进公众健康。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繁荣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食品供应链上,存在诸多环节和因素,如农田施肥、作物生长、收获、加工、贮存、运输等,这些环节与因素都会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首要任务是确定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或因素,并对其潜在危害进行科学评估。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保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需要对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主要是阐明某种食品是否可以安全食用,食品中有关危害成分或物质的毒性及其风险大小,利用足够的毒理学资料确认物质的安全剂量,通过风险评估进行风险控制。
食品安全性评价在食品安全性研究、监控和管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和发展进程一、基本概念1. 安全与安全性在毒理学学科,安全(safe)是指一种化学物质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损害,即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亦不至于对接触者(包括老、弱、病、幼和孕妇)及后代产生潜在的危害。
安全性(safety)则是一种相对的、实用意义上的安全概念,是指在一定接触水平下,伴随的危险度很低,或其危险度水平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的相对安全概念。
安全性和危险度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同一个问题。
2. 可接受危险度水平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任何活动都伴随一定程度的危险性,绝对的安全即零危险度是不存在的。
当接触某种化学毒物人群发生某种损害的频率接近或略高于非接触人群,那么这一频率可作为该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水平(acceptable risk level)。
3. 实际安全剂量与可接受危险度相对应的接触剂量是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 safe dose,VSD)。
例如在终生致癌试验中,引起肿瘤发生率接近或相当于可接受危险度水平的化学毒物剂量即可作为这种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实际安全剂量。
4.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物质的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对该物质能否投放市场作出取舍的决定,或提出人类安全的接触条件,即对人类使用这种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的研究过程称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toxi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它实际上是在了解某种物质的毒性及危害性的基础上,全面权衡其利弊和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从确保该物质的最大效益、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最小危害性的角度,对该物质能否生产和使用作出判断或寻求人类的安全接触条件的过程。
食品安全性评价(评价方法)
研究意义
所谓的“安全”是相对的,即指在一定条件下,经权衡某物质的利弊后,其摄入量水平对某一社会群体是可 以接受的。现代食品安全性评价除了必须进行传统的毒理学评价外,还需要进行人体研究、残留量研究、暴露量 研究、膳食结构和摄入风险性评价等。
一般来说,一种有毒物质对于一群实验动物来说,都存在无作用水平(no observe effect level,NOEL), 毒物的剂量在这一水平不会对实验动物产生任何特定的毒性反应。但是,当剂量超过这一水平,就可能使个别动 物出现某些特定的毒性反应,随着剂量大,产生这些特定毒性反应的动物数会随之增加。当剂量增加到一定水平 时,能够使这些特定毒性反应的动物数达到最多,此时该群动物对毒性反应性也最高,这时的毒量就是能够引起 实验动物死亡的平均剂量。
标准制定
食品卫生标准是国家提出的各种食品都必须达到的统一卫生质量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国对食 品有关的强制性标准,包括食品卫生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容许 量标准按食品毒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制定的。
动物毒性实验
进行动物毒性试验,一般首先测定出该毒物的LD50后进行亚急性及慢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 于动物生命的1/10左右的时间内(如3~6个月),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接触被检化学物质,其剂量则根据LD50 等来确定,一般为LD50的1/10以下。慢性毒理学试验是使试验动物的生命大部分的时间或终身接触被检化学物质 (一般以6个月以上到2年)。亚急性和慢性试验最常用的动物是大白鼠。进行这一系列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动物的 最大无作用量。
谢谢观看
简要介绍
食品安全性评价主要是阐明某种食品是否可以安全食用,食品中有关危害形成或物质的毒性及其风险大小, 利用毒理学资料确实该物质的安全剂量,以便通过风险评估进行风险控制。它是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目的是保证食品的安全可靠性。安全性评价的组分包括正常食品成分、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农药、转移 到食品中的包装成分、天然毒素、霉菌毒素及其他任何可能在食品中发现的可疑物质。
食品安全性评价绪论
第一章 绪论
Paracelsus名言:
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Philippus Aureolus,1493-1541)瑞 士医学家 毒理试验奠基人
所有物质都是毒物,剂量把它们区分为毒物和药物。
暴露量越大或时间越长,损害越重 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找到安全的阈限值
第一章 绪论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定义
第一章 绪论
1 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的概念 2 . 理解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3 了解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作为食品,首先是要保证其安全,即不得含
有毒有害物,不得产生潜在性的危害,要保证食 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减 少其在食物链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以保障消 费各身体健康。此外,还应保证食品应有的营养 和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无掺假、伪造, 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
贫穷、过度城市化、人口的迁移; 环境的恶化、水资源和食物资源的污染; 新微生物种群的出现: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新方法
和手段的出现检测
二、化学性危害因子
1.环境污染
⑴有毒微量元素的危害与来源
90Sr可引起白血 病或者骨癌
砷
汞
放射性 核素
镉
有毒微量元素
铅
二、化学性危害因子
1.环境污染
⑵有机污染物中的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
3月3日报道,南非西开普敦大学的调研人员从大型肉食 供应商以及小摊贩手中获得146种肉干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这些本应该都是由羚羊肉制成的食品中竟有 90%是由马肉、牛肉,甚至长颈鹿肉和袋鼠肉制成的。 牛、羊肉制品中竟然含有多种肉,像水牛肉、驴肉,甚至 袋鼠肉、长颈鹿肉、斑马肉种种都有。更让调查人员吃惊 的是,他们在一种马肉口味的肉干制品中竟然查出了一种 叫山斑马肉的成分,而山斑马在南非是一种濒危保护动物。
食品安全评价报告
食品安全评价报告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价,以确保食品的健康和安全性。
食品安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评估和监测食品安全至
关重要。
2. 方法
在进行食品安全评估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 收集相关的食品安全数据和信息。
- 分析食品样本中的残留物和污染物。
- 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
- 针对食品加工和存储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
- 考虑食品生产和供应链的安全管理措施。
3. 结果
根据我们的评估和分析,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发现:
- 部分食品样本中存在残留农药和化学物质,超出了安全标准。
- 部分食品中检测到了细菌污染,存在潜在的食品中毒风险。
- 部分食品加工和存储环节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4. 建议和措施
基于我们的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提高食品安全:
-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和检测,确保食品中不含有害物质。
- 提高食品加工厂和仓储设施的卫生标准和管理水平。
- 加强食品生产和供应链的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和可控制。
- 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5. 结论
本评价报告对食品安全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我们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帮助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食品安全是一个持续的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保障。
食品安全性评价
2、外源化学物 外源化学物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是
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 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 些化学物质。
非损害作用:所致机体发生的一切生物学变化
3、剂量 表示剂量的单位是单位体重接触的外来化合物数
由于内剂量不易测定,所以一般剂量的概念是指
剂量指与机体接触的外来化合物的数量,它吸收 双重检验制度,防止出现人为的过失;
食品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食品安全的涵义 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卫生质量的可靠性、可
信赖性,是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也 即食品按其原定的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 消费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保证。
天然的、加工的食品中都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 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是食品 必须具备的基本要其是进行性和不可逆毒性作用及致癌作用,最后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 根据这三项试验中所采用的最敏感指标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进行评价。
量,如mg/kg。 用面广、摄入机会多的,必须进行全部四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 内,不造成机体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
给予机体的外来化合物的数量或机体接触的数量。 (3)为选择慢性毒性试验的合适动物种系提供依据;
在理论上,最大无作用和最小作用剂量应该相差极微,但由于对损害作作用的观察指标受观测方法灵敏度的限制,只有两种剂量的差
表示剂量的单位是单位体重接触的外来化合物数 别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明显地观察到损害作用程度的不同。
• 消费者要求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没有风险的食 品,而把近年发生的不安全食品归因于生产、技 术和管理的不当。 • 而生产者和管理者则从食品组成及食品科技的 现实出发,认为食品安全性并不是零风险,而是 应在提供最丰富的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 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小学食品安全教育评价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饮食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食品安全教育进行评价。
二、评价内容1. 食品安全教育课程设置(1)课程内容是否全面:评价学校是否开设了食品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是否涵盖了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储存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实施是否规范:评价教师是否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2. 食品安全教育实践活动(1)实践活动是否丰富:评价学校是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如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参观食品生产厂等。
(2)实践活动效果如何: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收获和成长。
3. 家庭食品安全教育(1)家庭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是否到位:评价学校是否向家长发放食品安全教育宣传资料,提高家长对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2)家庭食品安全教育是否有效:评价家长在家庭中是否注重培养孩子的食品安全意识,是否与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
4. 社会食品安全教育(1)社会食品安全教育氛围是否浓厚:评价学校是否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教育氛围。
(2)社会食品安全教育效果如何:评价学校在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社会影响力。
三、评价方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对小学生、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食品安全教育的认知、态度和需求。
2. 访谈法:对部分学生、家长、教师进行个别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食品安全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3. 观察法:观察学校食品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4. 文件分析法:查阅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相关文件,如教学计划、活动记录等,了解学校在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
四、评价结果与分析1. 食品安全教育课程设置(1)课程内容较为全面,涵盖了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储存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
药物残留 农药残留——有机磷、有机氯
物理性污染
兽药残留——休药期
第三章 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食品安全性评价
第二节 食品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食品安全性评价
教学目标: • 了解毒理学评价的意义与概念 • 掌握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程序 • 学会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的制定
第一节 食品安全性评价
• 食品安全性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的重 要基础和前提,在食品安全性研究、监控和管 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1、安全性评价概念 对食品中的物质及食品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进
行评估,以阐明某种食品是否可以安全食用,食 品中有关危害成分或物质的毒性及其风险大小, 并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危害物质的安全剂量,在 食品生产中进行风险控制。
⑨可以通过 引发一系列变化而致癌。
⑩影响细胞凋亡。凋亡是在细胞内外因素作用下激活细胞固有 的DNA编码的自杀程序来完成的,又称为程序性死亡。细胞 凋亡是基因表达的结果,受细胞内外因素的调节,如果这一 调控失衡,就会引起细胞增殖及死亡平衡障碍。细胞凋亡在 多种疾病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肿瘤的发生、病毒 感染和艾滋病关系、组织的衰老和退行性病变以及免疫性疾 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都与凋亡有密切关系。如果 受损伤的细胞不能正确启动凋亡机制,就有可能导致肿瘤。
• 毒物毒性的大小,通过生物体所产生的损害性质和程度而 表现出来,可用动物实验或其他方法检测。
• 衡量毒物的毒性需要一定的客观指标,如各种生理指标、 生化正常值的变化、死亡等。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级别
极毒 剧毒 中毒 低毒 实际无毒 无毒
大鼠口服LD50(以体 重计)/(mg/kg)
3、毒作用分类
毒性物质主要通过化学损伤使生物体受其损害。 • 所谓化学损害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甚至
导致器质性病变的损伤。如有机磷酯化合物类农药主要通 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生物体乙酰胆碱超常累积,因 而导致生物体的极度兴奋而死亡。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可根据毒性作用的特 点、发生时间和部位以及机体对化学毒物的敏感性分为以 下几类:
源化学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 评价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安全范 围,从而达到确保人类健康的目的。
4、食品毒理学研究对象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外来化学物,包括
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如农药)、毒性很小通常 不称之为“毒物”的化学物(如食用色素)和潜 在有益作用的化学物(如大蒜氨酸)。 外源化学物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 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 一些化学物质。
④干扰细胞能量的产生。通过干扰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作用以 影响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例如,铁在血红蛋白中 的化学性氧化作用,由于亚硝酸盐形成了高铁血经蛋白而 不能有效地与氧结合。
⑤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脂质)结合。毒物与生物大 分子相互作用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可逆的,一种是不可 逆的。如底物与酶的作用是可逆的,共价结合形成的加成物 是不可逆的。
(1)按毒作用发生的时间分类
①急性毒性:指机体一次给予受试化合物,低毒化合物可在 24h内多次给予,经吸入途径和急性接触,在短期内(<2 周)发生的毒效应。
• 如腐蚀性化学物、神经性毒物、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等 ②亚慢性毒性(短期毒性试验):指机体在相当于1/20左右
生命期间,少量反复接触某种有害化学和生物因素所引起 的损害作用。 • 如职业接触的化学物,多数表现出这种作用。 ③慢性毒性(长期毒性试验):指外源化学物质长时间少量 反复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致癌、神经元损伤等就是不可逆的。
(4)按毒作用性质分类
①一般毒作用:指化学物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经一 定的接触时间,按照一定的接触方式,均可能产 生的某些毒作用,如急性作用、慢性作用。
②特殊毒作用:接触化学物质后引起不同于一般毒 作用规律的或出现特殊病理改变的毒作用。
• 特殊毒作用主要包括:过敏性反应;特异体质反 应、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
1、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 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 称为毒物。
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引起机体功能性 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化学物质;
或剂量虽微,但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或破 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 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主要内容:
一、概述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评价对象 二、评价的原理:毒理学、食品毒理概念、作用及研究对象 (一)毒物与毒作用
– 毒物及作用机理 – 毒作用分类 (二)毒性及其分级 (三)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四)毒效应谱 (五)剂量及其分类 三、毒理学评价程序 四、食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程序
• 食品中是否存在危害、危害因素的含量水平 以及对人体健康的的危害程度,这些信息的获得 必须对对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
• 非靶器官:未受损害的即为非靶生物或非靶器官,常表现为麻 醉作用、窒息作用、组织损伤及全身病变。
(3)按毒作用损伤的恢复情况分类
①可逆毒作用:指停止接触毒物后其作用可逐渐消退。 ②不可逆毒性作用:指停止接触毒物后,引起的损伤
继续存在,甚至可进一步发展的毒作用。 • 例如,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肝硬化、肿瘤、致突变、
由此可见,一种外源化学物是有毒或者无毒,考虑接 触的剂量和途径。
2、毒物毒作用的机理
毒性作用(毒作用、毒效应):指毒物本身或其代谢 产物在靶器官内达到一定浓度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结 果。毒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毒性指化学物质造成机 体损害的固有能力。 • 毒性作用的特点:动物机体接触动物后,表现出各种生理 生化功能的障碍,应激能力下降,维持机体的稳态下降以 及对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易感性增高等。 • 毒物的毒作用性质是毒物本身所固有的,但必须在一定的 条件下,通过生物体表现为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 致畸作用:由于外源化学物的干扰,胎儿出生时, 某种器官表现形态结构异常。
致突变作用:
• 基于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异才能够遗传,遗传变异 称为突变。突变的发生及其过程就是致突变作用。
• 外源化学物能损伤遗传物质,诱发突变,这些物 质称为致突变物或诱变剂,也称遗传毒物。
• 毒物发生效应取决于机体吸收后分布全身,最后在靶器官 中达到一定剂量与该器官相互作用后,才出现毒性效应。常 将这一过程划分为三个时相:接触相、毒物动力相、毒效相
一、概述
2、安全性评价的对象
• 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和保藏的化学和生物 物质
• 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保藏过 程中产生和污染的有害物质
• 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
• 食品安全性与食品中所含的有害成分的毒 性作用分不开,因此,食品安全性评价是 以毒理学评价为基础,必要时还要进行化 学性、微生物学和营养学评价。
毒物作用的三个时相
毒物
活性物质的 有效剂量
毒物存在的 剂型和剂量
靶器官中与 受体相互作用
可吸 收的 毒物
出现
吸收、分布 代谢、排出
效应
(二)毒性及其分级
1.毒性
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 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简称损伤生物体 的能力)。简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 生物体的能力。
•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低于一定数量,任何物质都不 具备毒性。因此,物质毒性的高低仅具有相对意义。
2.毒性分级
• 各种化学物的毒性大小主要由其结构决定,同一类化合物, 由于结构(包括取代基)不同,其毒性也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剂量、接触条件如接触途径、接触期限、速率和频率 等因素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及性质都有影响。
二、食品安全性评价原理
1、毒理学:研究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对机体负 面影响的科学。
2、食品毒理学: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 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 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 的安全性的科学。
二、食品安全性评价原理
3、食品毒理学的作用 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
• 食品安全性评价是针对某种食品的食用安全 性展开的评价;
–主要目的:是评价某种食品是否可以安全食用, –具体目的:就是确认这些危害成分或物质的安全剂
量,通过风险评估进行风险控制。
• 安全性评价是利用毒理学的基本手段,通过 动物实验和对人的观察,阐明某一物质的毒性 及其潜在的危害,为人类使用这些物质的安全 性作出评价,为制定预防措施特别是卫生标准 提供理论依据。
单元一 食品安全与质量 单元二 食品标准与法规 单元三 食品污染及其控制 单元四 食品安全性评价及分析
单元三 食品污染及其控制
途 内源性 径
外源性
致病性细菌
非致病性细菌
(食源性疾病) (腐败变质)
微生物(病毒、细菌、霉菌——致病量)
来
生物性污染
寄生虫: 昆虫
源 和 性
化学性污染
有害金属(工业“三废”): 有毒有机物:苯并芘、多氯联苯 天然有害物质:“三腺”
2、毒物毒作用的机理
①直接损伤作用。如强酸或强碱可直接造成细胞和皮肤黏膜 的结构破坏,产生损伤作用。
②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与立体选择性作用,产生特征性生物学 效应。
③干扰易兴奋细胞膜的功能。毒物可以多种方式干扰易兴奋 细胞膜的功能,例如,有些海产品毒素和蛤蚌毒素均可通 过阻断易兴奋细胞膜上钠通道而产生麻痹效应。
(2)按毒作用发生的部位分类
①局部毒作用: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接触部位直接造成的损 害作用。
• 如接触腐蚀性酸碱所造成的皮肤损伤,吸入刺激性气体引起的 呼吸道损伤等。
②全身毒作用:化学物经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而产生 的毒作用。
• 靶器官:毒物被吸收后的全身作用,其损害一般主要发生于一 定的组织和器官系统,受损伤或发生改变的可能只是个别器官 或系统,此时这些受损的器官称为靶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