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科考试机制之一:考试资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内容:帖经、诗赋
○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启》:伏见铨擢之次,每以 诗赋为先,诚恐君侯器人于翰墨之间,求材于简 牍之际,果未足以采取英秀,斟酌高贤也。
○《唐会要•进士》:(高宗)调露二年四月,刘思立 除考功员外郎。先是,进士但试策而已,思立以 其庸浅,奏请帖经及试杂文,自后因以为常式。
○高宗永隆二年八月《条流明经进士诏》:学者, 立身之本;文者,经国之资。岂可假以虚名,必 须征其实效。如闻明经射策,不读正经,抄撮义 条,才有数卷。进士不寻史传,惟诵旧策,共相 模拟……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试帖取十帖 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 并令试策。
县,每一乡之内,别各置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
●《通典•选举三》:弘文、崇文馆学生五十员,国子、 太学、四门、律、书、算,凡二千六百一十员,州县学 生六万七百一十员,两京崇玄馆学生二百员。
4、村学
三、官学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前期以经义为主,后期佐以诗赋
1、前期:统一经义,确定考试标准
●《隋书•房晖远传》:江南、河北,义例不同, 博士不能偏涉。学生皆持其所短,称己所长,博 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
● 《唐六典•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功曹司功参军” 条:凡贡人,上州岁贡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 人。若有茂才异等,亦不抑以常数。
六、乡贡的选拔过程
1、报名(取解)
●由本籍举送
○《唐摭言•缘举杂录》:(玄宗开元十九年 敕)诸州贡举,皆于本贯籍分信明者。然依 例,不得于所附贯便求申送。如有此色, 所由州县即便催科,不得递相容许。
○太宗贞观廿一年许敬宗上书:释奠既准中祀,据 理必须稟命。今请国学释奠,令国子祭酒为初献, 祝词称“皇帝谨遣”,仍令司业为亚献,国子博 士为终献……修附礼令,以为永则。
○玄宗开元廿八年《释奠令摄三公行礼诏》:先圣 文宣王春秋释奠,宜令摄三公行礼,著之常式。
2、教学与考试的脱离
●教学内容:五经义理
○《唐六典•国子监》:凡教授之经,以《周易》、 《尚书》、《周礼》、《仪礼》、《礼记》、 《毛诗》、《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 梁传》各为一经;《孝经》、《论语》、《老 子》,学者通习之。
○《唐摭言·两监》:尔后物态浇漓,稔於世禄, 以京兆为荣美,同、华为利市,莫不去实务华, 弃本逐末。
4、私人讲学 ●中唐以前:私人传授经学 ○王通、孔颖达、王恭、曹宪、李善、王义方、啖
助、赵匡、陆质 ●盛唐以后:私人传授文学 ○萧颖士、独孤及、梁肃和古文理论的建设 ◎韩门弟子:多有投书请益者,时人谓之韩门弟子。 ◎柳门弟子: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颜师古考定五经,“颁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 习焉”
●孔颖达撰定疏义,“名曰《五经正义》,付国学 施行”(贞观十六年。永徽四年马嘉运修订完成)
2、后期:崇重进士科,学校以诗赋课读生徒
●白居易《与元九书》: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 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 者。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 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 教我乐天、微之诗。”
○韩愈《进士策问十三首》:今之举者,不 本于乡,不序于庠,一朝而群至乎有司, 有司之不之宜矣。
五、乡贡的科目及人数
●《唐摭言•杂记》:(高祖武德四年四月初一敕) 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 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 年十月随物入贡。
●《唐六典•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功曹司功参军” 条:凡贡举人,有博识高才,强学待问,无失俊 选者为秀才;通二经已上者为明经;明闲时务, 精熟一经者为进士;通达律令者为明法。
●《新唐书•儒学传序》:玄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 经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 不敢尽臣之。
●加孔子尊号:高祖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太宗 升孔子为先圣→高宗赠孔子为太师→武后封孔子 为隆道公→玄宗谥孔子为文宣王
○孔子裔孙尊号:高祖授褒圣侯→玄宗封文宣公
●释奠规格:以“大祀”官员主持“中祀”
○牛希济《贡士论》:(进士)大率以三场为试,初 以词赋,谓之杂文,复对所通经义,终以时务为 策目。
3、官学在科举中地位的下降
●《旧唐书•儒学传序》:学生能通一大经以上, 咸得署吏。
●《唐摭言•两监》:开元已前,进士不由两监者, 深以为耻。
●由官学系统及第的人数的下降
○开元十七年国子祭酒杨玚上书:省司定限天下明 经、进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两监惟得一二十 人。
唐代进士科考试机制
第四讲 进士试考试资格
●《新唐书•选举志》:唐制,取士各科,多 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
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一、中央官学
1、中央官学:6+2+1系统
●六大官学:国子学(300)、太学(500)、四门学 (1300)、律学(50)、算学(30)、书学(30)
●弘文馆、崇文馆;广文馆
2、学官设置
●国子监祭酒、国子司业、博士、助教、直讲
○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 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 晷,恒兀兀以穷年……冬暖而儿号寒,年 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3、生员资格
●国子学(三品以上子弟)、太学(五品以上子弟)、 四门学(七品以上子弟及庶民)、弘文崇文(宗室、 外戚及宰臣子弟)
●《唐摭言•海叙不遇》:温飞卿任太学博士,主 秋试,(李)涛与卫丹、张郃等诗赋,皆榜于都堂。
四、Baidu Nhomakorabea学的衰落
1、学校的兴衰:由帝王对儒学的重视程度决定
●《贞观政要•崇儒学》:于是国学之内,鼓箧升 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也。
●《旧唐书•儒学传序》:(武后时)其国子祭酒, 多授诸王及驸马都尉……至于博士、助教,唯有 学官之名,多非儒雅之实……生徒不复以经学为 意。
●年龄:14-19岁(律学为18-25岁)
4、解退制度
●冯伉《科处应解补学生奏》:游处非类,樗蒲六 博,酗酒喧争,凌慢有司,不修法度……又有文 章、帖义,不及格限,频经五年,不堪申送者, 亦请解退……又准格,九年不及第者,即出监。
二、地方官学
1、州学、郡学 ●上郡学置生60员,中50员,下40员; 2、县学 ●上县学置生40员,中30员,下20员; 3、乡学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正月《亲祀东郊德音》:宜令天下州
○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启》:伏见铨擢之次,每以 诗赋为先,诚恐君侯器人于翰墨之间,求材于简 牍之际,果未足以采取英秀,斟酌高贤也。
○《唐会要•进士》:(高宗)调露二年四月,刘思立 除考功员外郎。先是,进士但试策而已,思立以 其庸浅,奏请帖经及试杂文,自后因以为常式。
○高宗永隆二年八月《条流明经进士诏》:学者, 立身之本;文者,经国之资。岂可假以虚名,必 须征其实效。如闻明经射策,不读正经,抄撮义 条,才有数卷。进士不寻史传,惟诵旧策,共相 模拟……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试帖取十帖 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 并令试策。
县,每一乡之内,别各置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
●《通典•选举三》:弘文、崇文馆学生五十员,国子、 太学、四门、律、书、算,凡二千六百一十员,州县学 生六万七百一十员,两京崇玄馆学生二百员。
4、村学
三、官学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前期以经义为主,后期佐以诗赋
1、前期:统一经义,确定考试标准
●《隋书•房晖远传》:江南、河北,义例不同, 博士不能偏涉。学生皆持其所短,称己所长,博 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
● 《唐六典•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功曹司功参军” 条:凡贡人,上州岁贡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 人。若有茂才异等,亦不抑以常数。
六、乡贡的选拔过程
1、报名(取解)
●由本籍举送
○《唐摭言•缘举杂录》:(玄宗开元十九年 敕)诸州贡举,皆于本贯籍分信明者。然依 例,不得于所附贯便求申送。如有此色, 所由州县即便催科,不得递相容许。
○太宗贞观廿一年许敬宗上书:释奠既准中祀,据 理必须稟命。今请国学释奠,令国子祭酒为初献, 祝词称“皇帝谨遣”,仍令司业为亚献,国子博 士为终献……修附礼令,以为永则。
○玄宗开元廿八年《释奠令摄三公行礼诏》:先圣 文宣王春秋释奠,宜令摄三公行礼,著之常式。
2、教学与考试的脱离
●教学内容:五经义理
○《唐六典•国子监》:凡教授之经,以《周易》、 《尚书》、《周礼》、《仪礼》、《礼记》、 《毛诗》、《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 梁传》各为一经;《孝经》、《论语》、《老 子》,学者通习之。
○《唐摭言·两监》:尔后物态浇漓,稔於世禄, 以京兆为荣美,同、华为利市,莫不去实务华, 弃本逐末。
4、私人讲学 ●中唐以前:私人传授经学 ○王通、孔颖达、王恭、曹宪、李善、王义方、啖
助、赵匡、陆质 ●盛唐以后:私人传授文学 ○萧颖士、独孤及、梁肃和古文理论的建设 ◎韩门弟子:多有投书请益者,时人谓之韩门弟子。 ◎柳门弟子: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颜师古考定五经,“颁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 习焉”
●孔颖达撰定疏义,“名曰《五经正义》,付国学 施行”(贞观十六年。永徽四年马嘉运修订完成)
2、后期:崇重进士科,学校以诗赋课读生徒
●白居易《与元九书》: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 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 者。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 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 教我乐天、微之诗。”
○韩愈《进士策问十三首》:今之举者,不 本于乡,不序于庠,一朝而群至乎有司, 有司之不之宜矣。
五、乡贡的科目及人数
●《唐摭言•杂记》:(高祖武德四年四月初一敕) 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 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 年十月随物入贡。
●《唐六典•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功曹司功参军” 条:凡贡举人,有博识高才,强学待问,无失俊 选者为秀才;通二经已上者为明经;明闲时务, 精熟一经者为进士;通达律令者为明法。
●《新唐书•儒学传序》:玄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 经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 不敢尽臣之。
●加孔子尊号:高祖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太宗 升孔子为先圣→高宗赠孔子为太师→武后封孔子 为隆道公→玄宗谥孔子为文宣王
○孔子裔孙尊号:高祖授褒圣侯→玄宗封文宣公
●释奠规格:以“大祀”官员主持“中祀”
○牛希济《贡士论》:(进士)大率以三场为试,初 以词赋,谓之杂文,复对所通经义,终以时务为 策目。
3、官学在科举中地位的下降
●《旧唐书•儒学传序》:学生能通一大经以上, 咸得署吏。
●《唐摭言•两监》:开元已前,进士不由两监者, 深以为耻。
●由官学系统及第的人数的下降
○开元十七年国子祭酒杨玚上书:省司定限天下明 经、进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两监惟得一二十 人。
唐代进士科考试机制
第四讲 进士试考试资格
●《新唐书•选举志》:唐制,取士各科,多 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
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一、中央官学
1、中央官学:6+2+1系统
●六大官学:国子学(300)、太学(500)、四门学 (1300)、律学(50)、算学(30)、书学(30)
●弘文馆、崇文馆;广文馆
2、学官设置
●国子监祭酒、国子司业、博士、助教、直讲
○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 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 晷,恒兀兀以穷年……冬暖而儿号寒,年 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3、生员资格
●国子学(三品以上子弟)、太学(五品以上子弟)、 四门学(七品以上子弟及庶民)、弘文崇文(宗室、 外戚及宰臣子弟)
●《唐摭言•海叙不遇》:温飞卿任太学博士,主 秋试,(李)涛与卫丹、张郃等诗赋,皆榜于都堂。
四、Baidu Nhomakorabea学的衰落
1、学校的兴衰:由帝王对儒学的重视程度决定
●《贞观政要•崇儒学》:于是国学之内,鼓箧升 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也。
●《旧唐书•儒学传序》:(武后时)其国子祭酒, 多授诸王及驸马都尉……至于博士、助教,唯有 学官之名,多非儒雅之实……生徒不复以经学为 意。
●年龄:14-19岁(律学为18-25岁)
4、解退制度
●冯伉《科处应解补学生奏》:游处非类,樗蒲六 博,酗酒喧争,凌慢有司,不修法度……又有文 章、帖义,不及格限,频经五年,不堪申送者, 亦请解退……又准格,九年不及第者,即出监。
二、地方官学
1、州学、郡学 ●上郡学置生60员,中50员,下40员; 2、县学 ●上县学置生40员,中30员,下20员; 3、乡学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正月《亲祀东郊德音》:宜令天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