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齐晨(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讲义
– 透过现象看本质 – 全面思考问题 – 分清主次问题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发展
透过现象 全面思考问 分清主次 具体问题
看本质 题
问题
具体分析
好% 49.2
中% 41.3
差%
9.5
87.2 4.3 8.5
72.3 26.2 1.5
51.1 34.0 14.9
高中生辨证思维能力发展很快, 但未达成熟阶段,各种辨证思 维能力发展不均衡。
二、青年初期思维的发展
3.高中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
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 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 ➢ 、流“畅性一就物是多观用念”的等自由方发式挥 ➢➢ 心变理通性学就家是认克为服,人发们头散脑思中维某是种创自造己设性置思的维僵的化最的主思维要 的框特架,点按,照是某测一定新创的方造向力来的思主索要问标题的志过之程一。。
生了变化
第二节 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
一、少年期思维的发展 1.初青中少生年抽的象思逻维辑是思他维们的认发知展能力的核心成分,思 ➢ 运维用的假发设展的是能他力们:认较知高能程力度发的展建的立标假志设和和缩检影验。假
设的能力
命题:“地球是平的”和“地球是圆的”
➢ 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 ➢ 运用逻辑法则能力的发展 ➢ 掌握抽象概念及将其系统化的能力也有所发展
1.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 高中生概念的发展
– 掌握系统和完整的概念,正确定义概念,获得新概念
➢ 高中生推理的发展
– 推理能力基本趋于成熟
➢ 高中生逻辑法则运用能力的发展
青春期心理学: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原书第14版)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青春期心理学: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原书第14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 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01
用于描述青 少年期的术 语
02
研究青少年 的途径
03
全球青少年 概况
04
美国青少年 的数量及构 成的变化
06
青少年期的 不断延长
05
不断发展的 社会
01
不断发展的 通信和信息 技术
02
不断变化的 工作和消费 世界
03
持续增长的 教育需求
04
不断变化的 家庭
06
安全问题的 变化
05
两性关系的 变化
研究方法
测量发展变化 的研究设计
01
生物学观点
02
精神分析和 心理社会观
03
认知发展观
04
阿尔伯 特·班杜拉 和社会学习 理论
06
再论混乱和 压力
05
文化对青少 年的影响
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 年
贫困的循环与剥夺
少数族裔青少年 非洲裔美国青少年
拉美裔美国青少年 美国土著青少年
亚裔美国青少年 移民和难民
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 系
虐待
美国青少年与谁生活 在一起
离婚与青少年
影响离婚后果的因素
非离婚导致的单亲家 庭
混合家庭
单亲家庭对成长的 影响
被收养的青少年
青少年社会
青少年文化和社会
欺凌
1
友谊
2
孤独
3
同伴接纳和受 欢迎度
4
异性社交
5
约会
未婚同居 青少年婚姻
01第一章-第五章青少年的生理发展
前运算阶段 (2-6岁) 表象思维
生命 自我中心 具体性 不可逆性
B A D
C
③具体运算阶段(6~11岁):此阶段儿童的 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已经获得 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 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 辑思维。但其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此阶段儿童 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 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 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 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男孩 特征 睾丸和精囊的生长 首次出现的年龄 10——13.5 特征 乳房的发育 女孩 首次出现的年龄 7——13
阴毛的生长
身体发育 阴茎的生长 嗓音的变化 面部和腋下的毛发
10——15
10.5——16 11——14.5 约与阴茎生长同步
阴毛的生长
身体发育 月经初潮
7——14
9.5——14.5 10——16.5
约在阴毛出现后两 腋毛 年 约与腋毛的出现同 汗腺和油性物质分泌 步
约在阴毛出现后 两年 约与腋毛的出现 同步
汗腺和油性物质分泌
青少年生理发育的个体差异
女孩在7-13岁进入青春期 男孩在9.5-13.5岁进入青春期 发育期开始的时间与发育速度没有关系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营养、家庭社会环境
青少年生理发育的基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系统的发展
脑的生长在12岁基本完成 青春期脑的重量和容积变化不大,但是大脑皮层细 胞的机能迅速发育,脑细胞的内部结构和机能不断 进行复杂的分化,沟回增多、加深,神经纤维的数 量大大增加。
下丘脑——脑垂体——生殖腺——雄性激素或 雌性激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时间:12月28上午9:00分值分布:1、单项选择10分;2、名词解释:3个12分3、辨析:3个24分4、简答:3个24分5、论述2个30分考试容:第一章:绪论了解部分: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青春期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全面分析了环境及教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布朗芬布伦纳归纳了五个生态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时序系统。
微观系统是个体最直接接触到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玩耍地等;中间系统是各微观系统之间,微观系统和外层系统之间的联系系统,如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之间的联系;外层系统则是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加但却对个体有影响的环境,如父母的工作环境、邻居、传媒、社会福利制度等;宏观系统是社会中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等,即个体所处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背景;时序系统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
五中生态系统同时存在,宏观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外层系统,并进而影响到个体的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
掌握部分: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儿童心理发展表现出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特征。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
渐进的过程。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当某一种心理活动在发展变化之中儿又未表现出质变时,它就正处在一种量变的积累过程。
这种心理变化在未达到新质变之前进行的孕育新质变的量变过程,被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心理变化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要依次经过不同的时期,同时每一时期又有相对固有的特性,这就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解答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不定项选择题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青春期: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
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2.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3.发展: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指儿童青少年习得语言系统,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5.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6.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7.心理发展特征:指心理发展由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8.生物性过渡:指青少年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9.认知过渡: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0.社会性过渡:指青少年随着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逐渐实现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过渡。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齐璟煜(会宁县第一中学 甘肃 会宁 730700) 近期,我通过参加省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后,回校对我们农村部分中学校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与反思。
现就其现状及对策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以期获得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我通过对部分农村小学调查,发现这些学校里的学生或因家庭条件相对好坏不同,或因自身智商高低有别,或因性格开朗自闭各巽,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目前这些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极少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几乎濒临危险的境地,或表现出明显的逆反心理,或有偏走极端的行为(痴迷网吧、离家(校)出走、极端斗殴)。
残酷的事实给我们每一个教师无不敲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二、农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反思1、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这些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04年春,实施途径主要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班主任以班会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主要是教育部门配套下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再就是进行一些概念性的知识传授,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如: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应具备哪些条件?心理健康有什么重要意义?等等。
方法大多采用灌输、宣传等形式。
3、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交谈和问卷,我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很低,特别是一些“留守”学生和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不能做出合适的反应,明显表露出亚健康的形态,让人难于接受;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时常怀有一种怨天忧人的情绪,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判断,自我调控能力欠佳,有的甚至表现出明显的逆反心理或有偏走极端的行为。
七年级生心理发展与辅导课件
七年级生心理发展与辅导课件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重要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给予恰当的辅导,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至关重要。
一、七年级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自我意识的觉醒七年级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会对他人的评价产生敏感反应。
(二)情绪波动较大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七年级学生的情绪容易出现波动。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感到兴奋或沮丧,情绪的稳定性较差。
(三)人际关系的变化进入初中后,学生的社交圈子扩大,他们需要面对新的同学和老师,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交友困难、人际冲突等问题。
(四)学业压力的增加初中的课程难度和学习任务相较于小学有了明显的增加,七年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和方法,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
(五)心理矛盾增多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和自主,另一方面,又在很多方面依赖父母和老师;既对未来充满憧憬,又对现实中的困难感到迷茫。
二、七年级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学习焦虑面对学业压力,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焦虑,表现为担心考试成绩、对学习产生恐惧等。
(二)自卑心理当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遭遇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三)逆反心理自我意识的增强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对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产生抵触情绪。
(四)孤独感在新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可能会产生孤独感。
三、七年级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辅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Psychology of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课程代码:032181801M学分/总学时:3学分理论40课时,实训8课时开课对象:全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课程目的:该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它在介绍学生发展心理理论的同时,提供了教育心理学完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近百年来教育心理学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十分注重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学习本课程可以提高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观念,为学习其它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所涉及到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生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知识的学与教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初步具备运用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的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普通心理学三、学时分配(理论课40学时,实训课8个学时)四、课程内容(理论部分)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基本要求】:明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性质及作用;了解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和掌握研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性质,难点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简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研究内容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第四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二、研究的有效性第二章学生心理(8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理解与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维果茨基的发展观;埃里克森个性发展理论;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了解学习风格差异。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前运算阶段
儿童开始能够理解事物的符号和概念,但他们的思考方式 仍然是直观和具体的。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关系, 并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具备了成人般的思考能力,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和演 绎。他们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并开始进行批判性 思考。
青春期的发展任务
身体变化
青春期是身体快速成长的时 期,青少年需要适应身体的 变化和新的性征。他们需要 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体, 并处理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会 比较压力。
社会角色
儿童青少年逐渐认识到自 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并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 和义务。
性别认同与角色扮演
性别认同
儿童青少年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性别特征和身份,并接受和认同自己的性别。
角色扮演
儿童青少年逐渐能够扮演和表达不同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并理解其在社会 中的地位和作用。
02
教育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 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安定等因素可能导致孩子面临更大的心 理压力和挑战,而稳定的社会经济状况则可能为孩子的心理 健康提供更好的条件。
文化传统
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例如 ,某些文化传统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而另一些文化传统则 强调合作和和谐。这些不同的文化传统可能塑造孩子不同的 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03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与 任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儿童期的发展任务
感知和运动阶段
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探索和了解世界。他们学 习通过触摸、看、听等来感知物体,并开始学习简单的动 作和反射。
具体运算阶段
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五套试题
专题一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可多选)1. 最早提出“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一思想的是()A.彪勒B.古迪纳夫C.何林渥斯D.皮亚杰2.提出“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是()A.林崇德B.朱智贤C.刘儒德D.钱铭怡3.通过“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布鲁纳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4.动态发展观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布鲁纳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5.如果父母的教养态度是拒绝,那么孩子将形成的人格特征是()A.消极、冷漠、B.任性、幼稚C.反抗、自高自大D.服从、独立6.师生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矛盾冲突型B.亲密和谐型C.疏远平淡型D.敌视冲突型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个体社会化过程3.毕生发展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5.父母教养方式三、简答题1.根据所学内容,简要回答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2.从认知方面,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渡性。
3.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容是什么?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5.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四、论述题1.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2.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专题一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D4.A5.C6.ABC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2.个体社会化过程: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化,借以发展个体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3.毕生发展:心理的毕生发展观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
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会心教育生态系统,就是青少年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自身,按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组织和结构积极进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能够使青少年心理安全、行动自由、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和展示自己有效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会心会意的组织系统。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小桔灯:日企资深管理人士,从事现场管理11年,自学成就自己。
喜欢企业管理与教育。
她诙谐幽默,思维敏捷。
我今天分享的是《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是不可逆转和超越的。
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青春期是从单纯的身体成熟到社会成熟的过渡期,社会成熟的主要内容是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掌握社会的一般规范和规范。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社会成熟度(相当于心理成熟度)相对较晚,因为接受必要的、相对完整的教育需要更多的时间,还取决于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程度,以及对学生各方面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
青春期的这一阶段与儿童和成人不同。
其特点是生长旺盛,生理变化迅速。
人体从出生到成熟,其生理发育有快有慢。
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peakperiod),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
在科学上称“人生的两次生长高峰”心理学的发展必须以生理功能为基础。
青春期的重大生理变化为青少年心理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1、身体形状的剧烈变化身体外形剧变是青春发育期最明显的特点,也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外部表现,既包括身高、体重的变化,又包括第二特征的出现。
身体迅速地长高,是青春发育期身体外形变化量最明显的特征称为青春期生长陡增(pubertygrowthspurt),或简称生长陡增(growthspurt)。
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但在青春发育期,每年长高少则6~8厘米,多则10~11厘米男女青少年在身高变化上存在差异。
儿童时期的男性和女性身高相同,男孩略高于女孩。
然而,在青春期早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9岁起,女孩就进入了生长发育的突然成长阶段。
11~12岁时则达到突增高峰。
而男孩这一过程,却比女孩晚将近两年,从11、12岁起才急起直追,终于在14岁前后身高又超过了女孩。
青少年常见心理病理机制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帮助患 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习惯。
生活调整
患者应避免过度追求完美和过度关注 细节,学会放松自己,减少压力。
05
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的定义与症状
定义
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计 算等能力方面出现明显障碍,导致学业成绩明显 落后于同龄人。
症状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 虑药物。
其他疗法
如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等。
03
抑郁症
抑郁症的定义与症状
定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 趣丧失和精力减退为主要特征。
症状
包括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自我价值贬低、兴趣和乐趣 丧失、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减 退等。
抑郁症的成因与机制
成因
抑郁症的成因复杂,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神经递 质失衡等;心理学因素包括应对压力的方式、消极的自我认知等;社会学因素包括家庭环境、 人际关系等。
机制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遗传因素、神经 递质失衡、免疫系统异常等。
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
02 环境因素
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创伤或不良的成长环境可能 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
03 大脑机制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大脑某些区域(如前额 叶皮质和丘脑)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异常。
强迫症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 适度运动、良好的社交关系等,有助
于降低发病风险。
药物治疗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医生可能会开 具抗抑郁药物或其他药物来辅助治疗。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四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四讲《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四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社会认知:指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它涉及的是像思考个人问题、思考社会关系以及思考社会体制这样的认知活动。
2.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最早由皮亚杰提出。
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上。
3.去自我中心: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皮亚杰称之为去自我中心。
4.假想观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天赋的愿望,成为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
imaginary audience,即假想观众。
这是青春期思维的自我中心的一种表现。
无法区分自己的关心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
想象中有一群人在看着自己的活动。
5.个人神话: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的青春期情结。
青少年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别人不能理解我正经历的一切”,“那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或“我能应付一切”这些观念反映出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无懈可击的、无所不能的。
6.观点采择:与自我中心是相对立的,它要求个人在对他人作出判断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计划时把他人的观点或视角考虑在内,即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7.社会观点采择: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是一种能想象别人可能会怎么想和有什么样情绪感受的能力。
这是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别人的认知。
8.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受等)的认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
9.内隐人格理论:不同于心理学家所指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关于人格的概念,即个体对人的基本特性(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
10.社会规范:是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的、用以调节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或准则,是社会对于其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一种规定。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摘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旨在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引言青少年期是个体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心理、认知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给教育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因此教育心理学在青少年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青春期前期、青春期中期和青春期后期三个阶段。
2.1 青春期前期青春期前期通常发生在10至13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经历身体上的变化,性格和兴趣也逐渐形成。
他们更加关注自我身份的建立,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望。
2.2 青春期中期青春期中期通常发生在14至16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更多的身份探索和自我认同问题。
社交关系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开始尝试独立和自主的决策。
2.3 青春期后期青春期后期通常发生在17至19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面临更多的责任和压力,需要学会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3.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社会和文化等。
3.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一些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可能与基因有关。
例如,个体的性格特征和智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遗传方式传递。
3.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环境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家庭环境的温暖与和谐、学校的教育质量和自由度以及社区的安全与资源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发展
200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目录
目录
02 作者简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青少年心理发展》是200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雷雳,张雷。本书内容上涵盖了青少年发 展过程中的主要方面,向读者呈现当今青少年的心理图画。
内容简介
青少年发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心理学家霍尔100年前出版其里程碑性的青少年心理学专著以后, 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开展和深化。本书论及青少年在青春期所面对的心理适应问题、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 青少年波动的情绪及其调节、青少年认知发展中较特殊的自我中心思维、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亲子关系和 同伴关系的变化特点、青少年性别角色及性别认同的建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以及近年来从行 为遗传学角度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展开的研究。
目录
绪论:青少年期发展理论简介 一、青少年发展的生物学观 二、青少年发展的精神分析观 三、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社会观 四、青少年发展的认知观 五、青少年发展的生态观 六、青少年发展的社会认知学习观 七、青少年发展的人类学观 第一章青春期及其影响 一、青春期与亲子冲突 二、早熟与晚熟
谢谢观看
在指导思想上本书从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不再是采用以往那以青少年 认知发展为中心的框架。内容上涵盖了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方面,较为全面,既有对老问题的新认识,也有 对新问题的阐述。综合起来,读者能够通过这些内容很好地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新特点。
本书适用于心理学及教育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生、研究生课程班学员,对于教师进修学校 的进修课程学员,及青少年的家长、中小学教师和其他青少年工作者,也极有参考价值。
长和韵青少年心理
长和韵青少年心理一、认知发展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开始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更加复杂,并逐渐发展出批判性思维。
他们开始理解抽象概念,如科学、道德、伦理等。
此外,青少年也开始对自己的认知和决策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情绪与社交青少年的情绪波动可能较明显,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沮丧、不安等。
同时,他们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对他人的评价更为敏感。
在社交方面,青少年开始形成更加稳定的社交圈子,他们可能会对与同龄人的交往更加感兴趣。
三、行为与问题行为青少年的行为可能会表现出冲动、缺乏耐心和冒险的特点。
他们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如过度饮酒、吸烟、滥用药物等。
此外,青少年也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四、家庭与教育家庭和教育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情感状态、自尊心和学术成就都有影响。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有效沟通、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提供情感支持等方式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心理健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青少年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来帮助解决。
此外,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六、青少年发展阶段青少年时期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早期(11-13岁)、中期(14-15岁)和晚期(16-18岁)。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
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支持青少年的发展。
七、性别与文化差异青少年的性别和文化背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
例如,男性和女性在情感表达、社交行为和职业选择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同时,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在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社会期望等方面也可能有所不同。
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八、心理辅导与干预如果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处理这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
(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身体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觉与身体概
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觉。
3.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
长与进步。
4.假想观众: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
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
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
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6. 自律道德:是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
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
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
8. 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
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
目前研究提出教养方式主要四种类型:权威平等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忽视型父母。
采用良好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向孩子示范了关心他人与对社会负责的模式,儿童通过观察与模仿获得适应性的行为方式。
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青少年发展成熟的社会技能提供了支持,有助于青少年的认知与情感成熟。
9.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学习的方法及途径。
10.同一性延缓:指青少年正处于危机之中,但是没有给与她们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
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义。
二、选择填空
1.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消极情绪体验(B )。
A.减少
B.增多
C.不变
D.与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均衡
2.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 D. )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影响到青少
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
B.胆固醇
C.五羟色胺
D.激素
3.进入( C. )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
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成年期
4. 10-12岁儿童青少年的观点采择处于( C. )阶段。
A. 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B.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C.相互的观点采择
D.社会与习俗的观点采择。
5.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个是婴儿期,第二个是( B )。
A.幼儿期
B.青春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三、填空
1.青少年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在生物性过渡、_____认知性过渡____
和____社会性_____三个方面
2. 初二时期是_机械识记_向_理解识记_ __过渡的转折时期。
3. 青少年自我中心的解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意识到自我是主体,并把主体与客体区别开
来_和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协调来,而不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绝对真理。
4. 进入青少年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增强,开始能够
理解_亲密________和__忠诚_______等词语的含义,友谊的质量发生变化。
5.埃里克森认为,__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_____是青少年期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社会任务。
6. _同伴关系_____是满足青少年社会交往需要、安全感、亲密感的重要源泉。
四、判断正误
1.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心理发展会受到学习的影响。
(对)
2.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记忆已占绝对优势,具体记忆则完全消退。
(错)
3.青少年时期,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下降,与同伴的亲密关系提高。
(对)
4.道德教育应该依据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顺序而展开。
(错)
5.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
这些同伴互动经历使得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能力得以发展。
(对)
五、简答
1. 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首先,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可以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导致青少年自我意象的转变,这会继而影响其行为,最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改变了青少年的外貌,这会进而引发别人与该青少年交往方式的转变。
青少年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社会对这种身体变化的评价和态度而间接发生作用的。
青春期身体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并不在于变化本身,而在于青少年对这些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解释,在与青少年对他人反应的理解,以及对这些变化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模式的认识
2. 简述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答:(1)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①.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②.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③.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④.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2)青少年逻辑思维的发展①.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②.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③.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3)青少年思维监控的发展(4)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 为什么说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
答: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第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年人更多地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投身人生,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学会了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发展和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其人生观、价
值观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形成。
追求个人自我同一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关注个人的外表,包括衣服、化装、走路方式和穿着方式等,与这种对理想外表的追求同时出现的是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另一个认同危机是性别认同危机,即通过友谊来寻找轻松自在的性别表达方式,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经常会说他们继续去学校的原因是要与朋友们在一起或是想接近他们迷恋的某个人。
埃里克森指出,青少年为上学给出这样的理由是正常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轻松的性别表达方式以及借助友谊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需要。
对自我同一性的追求还表现为,青少年会努力地去发现或证明自己的人格,这就是为什么能看到他们经常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即对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的认定。
对模仿自己所崇拜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原因。
在整个青少年期,学生会与他们所崇拜的媒体人物的外表和行为竞争,也会与现实生活中他们所处的朋友团体里的成员竞争。
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对青少年期个体的发展非常重要,学生不仅要考虑清楚“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还要考虑“我将成为怎样的人”。
因此,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
4. 如何培养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
答: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信念有赖于多种条件。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
教育者的行为就是其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的意义的最好例证。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
第四,获得社会反馈。
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经常会受到舆论的褒贬和教育者的奖惩,这种社会反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按道德准则行动的动机;另一方面又不断向学生传递了关于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
当学生看到自己因做出利他行为而赢得全班的尊重时,他就会对执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深信不疑。